北斗六星网

标题: 丽江束河古镇的勾勒(组图) [打印本页]

作者: 唐朝国庆    时间: 2010-2-25 14:13
标题: 丽江束河古镇的勾勒(组图)
本帖最后由 唐朝国庆 于 2010-2-25 14:34 编辑

[attach]4193[/attach][attach]4194[/attach][attach]4195[/attach][attach]4196[/attach][attach]4198[/attach][attach]4199[/attach][attach]4200[/attach][attach]4201[/attach][attach]4203[/attach]  
  丽江城所以能编入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它由三个古镇组成的古城,一个是大研古镇,一个是束河古镇,还一个是白沙古镇。
[attach]4210[/attach]  而这个所谓的城,是没有北方类似的高高围墙的,为什么呢?这里的原始统治是土司,当地的少数民族本来没有姓氏,皇帝特地赐封当地土司为木氏,也就是所谓的木氏土司,“木”字加“口”就成了“困”字,当然土司不喜欢,就把土司把古城全部开放,当然这是传说。
[attach]4209[/attach]  我想,这和马帮无定时的出现有关,一天任何时候都有从普洱来的马帮,他们需要全天候的服务,繁荣商业需要资金周转的越快越好。木氏土司把姓氏加一个“撇”再加一个“口”,就成了“和”,他把这个姓氏赐封给了当地的被统治的阶层,于是现在的丽江就只有两大姓氏盛行,一个是“和”姓,另一个是“木”姓。
[attach]4208[/attach]  木氏土司的统治也很有意思,元朝的铁蹄大军渡过金沙江的时候,木氏土司率人来迎接,清朝来人了发配的汉官,他们也欢迎,白汉人来了,他们高兴,红汉人来了,他们也欢迎,这样的结果就是使一个人口区区少数的纳西族,得以在夹缝里繁衍延续壮大下来。
[attach]4207[/attach]  土司并不是什么凶神恶煞,在《亲历茶马古道》那本书里讲,当马帮带了丰盛的礼品去朝拜当地土司的时候,土司也回馈很多礼物,这是不是阶级调和轮,我没有具体调查过,藏区和丽江的土司势力划分的分界线,基本还能保持安定,也许历史上有过械斗,只是导游不讲。
[attach]4219[/attach]  同车来的学究告我,丽江就是当年三国的诸葛武侯七擒孟获的地方,这让我不由一惊,以我的历史知识只知道这里曾经是吴三桂的地盘,山高皇帝远真的不错,北京忙碌国庆六十周年,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时候,这里只有街景妆点一些鲜花而已。
[attach]4206[/attach]  我说三国是小说,只有《三国志》能算史料,同车的老学究说,肯定是擒过,但次数不会那么多。
[attach]4197[/attach]  这里距离成都很近,从现在的版图省级划分来看,丽江这个地方也处于滇川藏大三角地带,而距离四川成都尤其近,后人赵藩曾经写过一幅著名的攻心联,当初老毛看后再次对联前沉思很久。
[attach]4202[/attach]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善战的人能使敌方明晰错误,“知道自己的力量远远不及,使他不战或不敢战,心悦诚服,那么以后就不致再谋反叛乱。如诸葛亮抓了孟获不杀,而七擒七纵之,使孟获知道自己远非诸葛亮对手,而感谢其不杀之恩,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消除了他的反侧谋叛之心。”
[attach]4218[/attach]  束和古镇在丽江城北,巍巍的玉龙雪山衬托在这个古镇的身后。
[attach]4205[/attach]  我当初去游览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我进入古镇很快的跑过商业区,一直向里面走,去看最有原始味道的民居,果然我看到了“九鼎龙潭”,那里泉清见底,我游览的时候,想把这个景色拍下来,但照片能照出来的,都是水底的石头和水草,还有游鱼,根本看不见水!
[attach]4204[/attach]  这让我只能可怜兮兮的挪用唐朝柳宗元《小石潭记》里的词语来描述:“潭中鱼可百数头,皆若空明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鱼在空中,潭底石块纹路清晰可辨,我很惭愧我自己汉语词语的贫乏。
[attach]4213[/attach]  “当年徐霞客游芝山解脱林时,曾走过此道,在他的记述中这样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暗波萦,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和院。’”这里的“十和”就是束河的古称。”徐霞客说的那座枯涧石桥,我不知是不是我走过的那座石板被磨得光滑的老桥,不敢枉加揣测讹传。
[attach]4214[/attach]  这里家家户户门前有流水,台湾的连战来大陆的时候,曾来过这里的“守望者”民居,我当是去拍摄的时候,问那里的乡亲,我说:这房子多少年了?对方毫不迟疑的回答:三百年喽!束和古镇衬托在白云下,翘角的富于变化的屋檐,仰望的时候,打破了碧蓝天空的切割线,视野看起来极有动态,把本来简单的御寒挡风雨的建筑形式,融进了极多的美学。
[attach]4217[/attach]  我每走一步,就要匆忙的拍摄一个画面,很多幅照片拍摄以后,但我突然有一种想把照相机给砸了的冲动,美不胜收,一个区区的图片又能说明什么呢?这里的景色太美,我无暇顾及了,不同于内陆的风格元素太丰富了,我犹如呆子一般的傻傻的力在那里,我不着了,我坐下来,慢慢的想,慢慢的感受这里的一切。
[attach]4216[/attach]  从那座古老的石桥开始,这里的古镇入口是个丁字街,沿丁字街右转,进入九鼎龙潭,碧树森森,清泉潺潺,高低错落的民居,悠闲散漫,溪流幽咽,游人往返。我进入龙泉的对岸,刚好看到龙泉的另一边,芭蕉茂盛,竹叶青青,掩映在后面的是一道半开朱门,二层的房屋隐约可见,隔着屋前清澈的泉水,这样的景色我叹为观止。回来路过一家据说是有钱人的马帮首领的家,那里的精舍又让我驻足了,地上是碎鹅卵石铺成的带图案的庭院,二层的小楼,错落别致,采光极好,抄收游廊又能起到雨水大的时候,来回走动而不用雨具,我当是傻得只会背诵“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attach]4215[/attach]  这里赛江南我开始不信,但的确是赛江南的,户户门前的泉水不用发愁枯竭,雪山总会无私的奉献,这里的小巷幽深安宁。临街的房屋,在窗明几净的窗前,在绿色植物葱茏的泉边,很多户人家都摆放着一对座椅,那样的场面,是休闲里的休闲。
[attach]4212[/attach]  我不想再卖弄词汇了,这里美不胜收,我买了金玉满堂的缅甸玉石,买了乌木镶银的筷子,买了纳西族最原始的纸画,在拍摄一座庭院的时候,我先下到天井里,那里的小板凳和客人,可以让我解乏,再和他们絮絮叨叨的闲谈后,我又去看了二层的茶桌,抬头仰望一方天空,我思绪万千,在心中无情地嘲笑自己对古镇了解的一切浅薄先见。
[attach]4211[/attach]  在一个吊索前边的铜像,写着解释是:独自莫凭栏。我当时读了以后笑了,感觉不贴切。无法详详细细的道尽美丽的丽江,我只好说是简单的几笔勾勒,以了心愿。其实,现在想起来,独自莫凭栏的后半句很让我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作者: 笑容阿姨    时间: 2010-2-25 14: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作者: 唐朝国庆    时间: 2010-2-25 14:31
不成了,太辛苦了。
不太习惯这里的排版。将就着看
作者: 从容    时间: 2010-2-25 14:56
很好!片片也很好的一组记实!
作者: 西陆的风    时间: 2010-2-25 16:48
国庆真是勤劳,表扬个,拍了那么多,好!
作者: 笑容阿姨    时间: 2010-2-26 09: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作者: 笑容阿姨    时间: 2010-2-26 09: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作者: 笑容阿姨    时间: 2010-2-26 09: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作者: 梦里寒花    时间: 2010-2-26 11:04
倒数第四张上的美女那么媚笑的看你拍~~~~~~~~哇哦!
呵呵~~
喜欢丽江这样的地方,看得出楼主也是特别偏爱吧?要不怎么拍出这么多好片片来!初来乍到,问个好,请多关照。
作者: 笑容阿姨    时间: 2010-2-26 13: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作者: 笑容阿姨    时间: 2010-2-26 13: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仅保留发帖内容
作者: 唐朝国庆    时间: 2010-4-13 19:56
倒数第四张上的美女那么媚笑的看你拍~~~~~~~~哇哦!
呵呵~~
喜欢丽江这样的地方,看得出楼主也是特别偏爱吧?要不怎么拍出这么多好片片来!初来乍到,问个好,请多关照。
梦里寒花 发表于 2010-2-26 11:04
;P
作者: 霜青    时间: 2010-4-13 20:30
 这让我只能可怜兮兮的挪用唐朝柳宗元《小石潭记》里的词语来描述:“潭中鱼可百数头,皆若空明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鱼在空中,潭底石块纹路清晰可辨,我很惭愧我自己汉语词语的贫乏。
==============================================================
可以想到的想不到的好词,都被你用尽了。我真惭愧自己汉词语的贫乏!!

翩翩点点随处可见的景致,仿佛就站在路边青草旁等着你去亲睐。历史或许在这里不是那么厚重,反倒在漫溢青石板上山泉的清冽中通透,在脚边鲜草尖秀蝶双翼上空灵
作者: 嘉怡    时间: 2010-4-14 14:07
去年到过束河古镇,很美!可惜的是只走马观花地看了下,有机会重新去过!:)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