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腧穴的命名均有一定的依据和含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曾说: “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千金翼方》中也指出“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历代医家主要是根据腧穴所在的部位或主治作用,结合自然现象和医学理论等,采用取类比象的方法为其命名的。所以,了解腧穴名称的含义及其命名依据,对于熟悉和牢记其定位与主治作用颇有助益。兹将腧穴命名的主要依据简介如下:
(一)根据所在部位命名
主要根据腧穴所在的人体解剖部位而命名。例如腕骨、完骨、大椎、耳门、耳尖、乳中、乳根、脊中、脐中、囟会、颊车、颧醪等穴名均是古代人体解剖部位名称,腧穴恰在这些部位,就分别以其所在部位的名称命名。所以,对这一类腧穴知其名称即可确定其所在部位。
季风 发表于 2018-10-14 15:42
很突兀的小山,有点像城墙,有些地方又有点像盆景。
季风 发表于 2018-10-14 15:44
山上的寺庙是道观吧,看着有点像。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8-10-14 22:30
山势险峻,凭江而立,是个修行的好去处。
从容 发表于 2018-10-15 09:47
介险介小的山顶廟,要吓煞人的
从容 发表于 2018-10-15 09:48
井冈的转图看了开眼界了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