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开聊】太平天国 之 拜上帝会 [打印本页]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0:57
标题: 【开聊】太平天国 之 拜上帝会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9-1-14 19:15 编辑

一直有个想法,聊聊太平天国。当然不是写小说,也不是写评论,是写笔记。
牛逼都吹出去好久了,平时没有太多的时间,看了一些资料,没下笔。

现在,放寒假了。

五十天寒假,我想完成这个夙愿。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0:57
把这么多年积累的关于“太平天国”的碎片拼起来,捋捋。

出于个人兴趣而已,不会有什么价值。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0:58
临屏即兴,纵横杂谈。

想到哪儿说到哪儿。散散乱乱不成文章。

权当草稿吧。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0:59
有人一起聊没?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1:01
关于太平天国,最早是上高中准备高考的时候,从历史教科书上了解的,清末农民起义。

因为我党就是靠农民革命起家的,秋收暴动嘛。所以毛泽东高度评价历代农民起义,“农民革命是推动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从而引申到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开始,历代农民起义是历史学习和高考的一个重点。

关于历代农民起义,我最感兴趣的是,农民起义为什么最终都失败了。

从陈胜吴广开始,西汉末年绿林赤眉,东汉末年张角太平道黄巾军,隋末李密翟让窦建德瓦岗寨,唐末黄巢起义,北宋王小波李顺、宋江方腊,元末韩山童刘福通白莲教红巾军,以及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明末李自成张献忠,清朝的太平天国捻军。
还有秦末刘邦项羽,按说也是农民起义,当好像当年的历史书,不承认他们是农民革命。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1:02
这里面,其实绿林赤眉和朱元璋最后成事了。但历史书上说,这是被地主阶级篡夺了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革命的性质改变了,蜕化变质了。从“农民革命”的角度说,仍然是失败了。

为什么历朝历代农民革命,都失败了呢?当时我是很替他们惋惜的。

每次农民起义的失败,都各有原因,陈胜吴广起义半年就失败了,两个人都被自己人杀死。最后秦被楚所灭,楚汉争天下,楚被汉所灭,刘邦建立了新的王朝汉。

绿林赤眉起义,主要是针对王莽篡权的,最后在刘秀领导下取得了胜利,又恢复了“汉”朝,史称“光武中兴”。

张角和黄巢,都被朝廷纠集天下诸侯扑灭,而诸侯也由此坐大,形成分裂局面。

宋代的农民起义,都是占山为王,落草为寇,小打小闹,动静不大,没给朝廷带来什么威胁,而北南宋都亡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外患。

李自成灭了明朝,旋即被清军所败,在湖北九宫山被当地地主武装所杀。

早年,读过《水浒》和姚雪垠的《李自成》,对这两次农民革命了解的最多,也最觉得可惜。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1:02
历史书上总结说:农民革命失败的原因,一是阶级局限性,二是历史局限性。

农民阶级,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生产者,所以农民不善于团结,目光短浅,比较散漫自私。

大多数农民起义都失败于内部纷争。

历史局限性说的是,农民革命没有政党作为核心,缺少政治纲领。

封建时代的农民革命,是注定要失败的。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1:04
后来又读了好多书,感觉要更复杂一些。

列宁曾经说过:农民的理想永远不会超过地主的理想。

一个农民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个地主。

所以,所有的农民革命都不会改变封建社会的性质,任何一个农民政权,都不是真正的农民政权。而是另一个封建王朝。

陈胜吴广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就确立了农民起义的目标与结局:

1,苟富贵勿相忘。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每次农民革命,都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的政治口号,但其实这是幌子,特么根本没想实现也不可能实现。

取代封建制度、改变封建社会性质的资产阶级革命,是由新兴的资产阶级发起并完成的,不是也不可能是农民。

所有农民起义的领袖,最大的目标,就是改变自己的身份,成为王侯甚至皇帝,而不是改变社会。


作者: 西红柿    时间: 2019-1-9 15:00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9 10:59
有人一起聊没?

我先学习
作者: 西红柿    时间: 2019-1-9 15:01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9 11:01
关于太平天国,最早是上高中准备高考的时候,从历史教科书上了解的,清末农民起义。

因为我党就是靠农民 ...

关于历代农民起义,我最感兴趣的是,农民起义为什么最终都失败了。

作者: 西红柿    时间: 2019-1-9 15:03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9 11:04
后来又读了好多书,感觉要更复杂一些。

列宁曾经说过:农民的理想永远不会超过地主的理想。

列宁曾经说过:农民的理想永远不会超过地主的理想。

作者: 西红柿    时间: 2019-1-9 15:04
一个农民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个地主。
地主什么理想
作者: 张典    时间: 2019-1-9 15:06
太平天国类似于邪教
作者: 张典    时间: 2019-1-9 15:06
太平天国类似于邪教
作者: 画探    时间: 2019-1-9 15:19
  2019-1-9 15:04

и

作者: 画探    时间: 2019-1-9 15:21
西红柿 发表于 2019-1-9 15:04
一个农民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个地主。
地主什么理想

一个农民最大的理想是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吧

作者: 画探    时间: 2019-1-9 15:29
西红柿 发表于 2019-1-9 15:01
关于历代农民起义,我最感兴趣的是,农民起义为什么最终都失败了。

农民不擅权术,手段不够高明
农民阶层,整体素质跟不上
————


作者: 画探    时间: 2019-1-9 15:33
西红柿 发表于 2019-1-9 15:01
关于历代农民起义,我最感兴趣的是,农民起义为什么最终都失败了。

最终没失败吧,毛也是农民的儿子,新中国也依靠了农民吧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6:54
画探 发表于 2019-1-9 15:29
农民不擅权术,手段不够高明
农民阶层,整体素质跟不上
————

说得好。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6:54
西红柿 发表于 2019-1-9 15:00
我先学习

一起啊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6:55
西红柿 发表于 2019-1-9 15:04
一个农民最大的理想,就是当个地主。
地主什么理想

地主阶级的理想就是建立封建等级制度的国家,保护他们的财产。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6:56
张典 发表于 2019-1-9 15:06
太平天国类似于邪教

对的,后面会说到这个话题。



作者: 西红柿    时间: 2019-1-9 16:56
画探 发表于 2019-1-9 15:29
农民不擅权术,手段不够高明
农民阶层,整体素质跟不上
————

很多农民成了地主
作者: 西红柿    时间: 2019-1-9 16:57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9 16:55
地主阶级的理想就是建立封建等级制度的国家,保护他们的财产。

资本主义怎么来的
作者: 西红柿    时间: 2019-1-9 16:58
画探 发表于 2019-1-9 15:33
最终没失败吧,毛也是农民的儿子,新中国也依靠了农民吧

作者这么说你看帖子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6:58
画探 发表于 2019-1-9 15:33
最终没失败吧,毛也是农民的儿子,新中国也依靠了农民吧

辛亥革命和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不单纯是农民革命了。有无产阶级的领导,有先进的马列主义理论,有政党作为领导核心。


作者: 西红柿    时间: 2019-1-9 17:07
在线会员 - 2662 人在线 - 24 会员(2 隐身), 2638 位游客 - 最高记录是 110002013-8-23. 管理员       超级版主       版主       会员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7:12
西红柿 发表于 2019-1-9 17:07
在线会员 - 2662 人在线 - 24 会员(2 隐身), 2638 位游客 - 最高记录是 11000 于 2013-8-23.  管理员       ...

谢谢袄。




作者: 西红柿    时间: 2019-1-9 17:29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9 17:12
谢谢袄。

有的同时看头像
作者: 画探    时间: 2019-1-9 17:29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9 16:58
辛亥革命和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不单纯是农民革命了。有无产阶级的领导,有先进的马列主义理论, ...

只能说这次农民起义,准备得充足
作者: 画探    时间: 2019-1-9 17:56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9 16:58
辛亥革命和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都不单纯是农民革命了。有无产阶级的领导,有先进的马列主义理论, ...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农民也没有新中国吧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9:17
西红柿 发表于 2019-1-9 16:57
资本主义怎么来的

这个你得问马克思。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9:19
画探 发表于 2019-1-9 17:56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农民也没有新中国吧

成王败寇。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9:21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9-7-3 08:37 编辑

中国的古代历史和中国历史各阶段的社会性质,是按照马克思的历史观点划分和确立的。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划分社会性质和历史阶段,主要依据是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的社会关系。

1, 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2,社会地位与相互关系。
3,产品如何分配。


欧美的历史只划分时代,古代,近代,现代,并没有“社会性质”,社会性质是马克思对欧洲历史的定性。
台湾国民党的“中国古代史”是怎样划分的。估计不会跟大陆一样吧。

小拍呢?能不让让你儿子把台湾版的中国历史给我们讲讲?

中国古代历史,按马克思理论,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几个阶段(中国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社会”)。

其中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之间的划分 ,有点像闹玩似的。

按照我当年学习的历史教科书的说法,中国的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开始(现在的教科书咋说的,我也不知道,有知道的给补充一下谢谢)。

而分封制 ,从商周时期就开始了,为什么不是“封建社会”?秦代开始实行“郡县制”并延续2000年,为什么却是“封建社会”?

公元前475年,发生了什么呢?什么都没有发生,中国社会处于战国时期,怎么突然就改变了社会性质?

这个年份,是郭沫若确立的。为什么?不得而知。

马克斯本人说过,我的历史观只适合欧洲,并不适合世界其他地区。但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称“放之四海而皆准”。

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中国历史学家,完全生搬硬套的。

中国古代与近代的划分,封建社会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划分,在1840年。这也是我党划分的,划分的依据是政治而不是朝代。

太平天国就发生在近代,清朝末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中国。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9:29
书归正传。

【一】鸦片战争、客家人、拜上帝会。

这部分,准备探索一下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背景。

1、大的社会背景是鸦片战争。

康乾盛世之后,大清王朝开始走下坡路。

所有的历史书在叙述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时,第一句都是“嘉庆以来”。

大概在一九九三年,我买了一套《清帝列传》十二本,认真地研读过以清朝皇帝为中心的清代历史。“关于满清人的发型”的问题,就是那个时候提出来的。

清军入关前,有两个皇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入主中原后有十个皇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

这段时期,清朝的政治、经济均达到极致,国力最强,疆域最大。

历史上疆域最大的朝代是蒙古人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建立的元帝国,横跨欧亚大陆,但中国的历史学家们似乎并不以此为自豪。因为元代的中国,只不过是跟欧亚其他国家一样,被蒙古鞑靼侵占了九十八年。

传统的华夏民族,在元代是最低等的奴隶,所以,每说起元代,我们不免有些尴尬和纠结。我们既不感到自豪,也不想为蒙古人入侵欧亚各国屠杀世界各族人民而道歉。

当然清朝也是被外族入侵,只不过到了乾隆年间,以汉人为主的华夏民族已经认同了这个国家,视满族为华夏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是一家人,只是谁当皇帝的问题。

满清与元朝还有一点不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后来蒙古人又独立了,建立了自己民族的国家,就是现在的蒙古国,而满族人没有,清朝灭亡后,满族人仍然留在中国,那么满族人的历史,就是中国的历史。

而元代的辉煌,是蒙古人的历史。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9:33
来看几张地图。

第一张,鸦片战争以前的大清疆域图。


[attach]549968[/attach]



第二张,现在的中国地图与大清地图的对比。


[attach]549969[/attach]



第三张,明代疆域图。


[attach]549970[/attach]



第四张,唐代疆域图。


[attach]549971[/attach]



可以说,我国现今的国土面积和多民族融合统一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这段“康乾盛世”。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9:34
乾隆中期,轻徭薄赋,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太平景象。据说江南钱库充足,把钱库的门都胀开了,铜钱流了一地,无人捡拾。

但康乾盛世也给后世留下巨大的隐患。


第一,乾隆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最多的一朝。据统计,乾隆一朝,针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文字狱共发生一百三十余起,其中四十七起案件的案犯被满门抄斩。这种高压统治,引起各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有个怪圈,就是每个朝代后期,经济愈发达,贫富差距愈大,土地兼并愈严重,乾隆时期也陷入这个怪圈。

乾隆好大喜功,政府日益奢侈腐败,全国各地暴民四起。

表面的繁荣下,潜伏着危机。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19:34
第二,闭关锁国。

  1644年清军入关,一个奴隶制野蛮民族——满族人入主中原时,英国已经在1640年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

  牛顿与康熙几乎是同龄人。美国发表独立宣言,华盛顿宣誓就职美国第一任总统时,乾隆正在下令删销《四库全书》之外所有书籍。

  此时,以大英帝国为首的欧洲各国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近现代工业和自由贸易高度发达,全球殖民地格局基本形成。

  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英王乔治三世派使者马噶尔尼携使团造访大清。

  我们知道,帝国主义的本质,一是垄断二是扩张。

  英国人来了,名义上是为乾隆祝寿。实际是来请求与中国通商的。在这之前的差不多200年,1600年,英皇伊丽莎白一世授予大不列颠东公司皇家特许状,给予它在印度莫卧尔帝国贸易的特权。

  刚好赶上乾隆宣布“十全武功”的盛大典礼,满朝文武虽然并不知道“英吉利”在哪里,但仍然热情款待了远道而来的英国客人,乾隆送给英国国王大量的丝绸、茶叶、瓷器,人参等,据说装了好几船,作为“天朝大国”对“洋夷来朝”的赏赐。但拒绝了通商请求。“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就这样,大清国错过了一次与资本主义世界“接轨”的大好时机。在天朝大国闭关锁国政策和“盲目傲慢”的背后,还有乾隆对外来思想文化的猜疑和担心。
     
      五十年后,英帝国主义终于用大炮打开了大清的国门。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帝国签订《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


作者: 西红柿    时间: 2019-1-9 20:06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9 19:17
这个你得问马克思。

地主想当资本家
作者: 画探    时间: 2019-1-9 20:36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9 19:19
成王败寇。

你是蔻我也不会是蔻的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21:00
画探 发表于 2019-1-9 20:36
你是蔻我也不会是蔻的

不是说你我。
你我之辈,连寇都不够。


作者: 耶律折腾    时间: 2019-1-9 21:32
太平天国,算是一个封建大帝国的底层民众,向现代西方学习,进行革命的第一次尝试罢。

学得不像,缺点也显而易见。

1、那时西方也还没有像样的主义,浅显的看西方的进步倒像是借助于神权;所以太平天国借助于宗教,把宗教学得不伦不类,开初还起到了聚集作用,后来反被其所累。

2、太平天国抓到了一个农业大国进行革命的本质,即进行土地革命,但进行起来不免武断操切,没有打击到皇权,倒是打击到了南方汉人地区的地主,所以后来起义军都不是和官军打仗,是遇到了汉人地主武装的死磕,未败于朝廷,倒败于曾李左这些汉人地主武装。

3、不承认家庭,也闹不清天国最后要靠怎样的基本细胞来维持,靠怎样的社会基础来支持,太理想化了,也丧失了人性。

4、天王的素质、将帅的素质,就不谈了,没有个可行的框架,偶有小胜或大胜,也挡不住最后的失败。

其实我们应该很庆幸,庆幸太平天国失败了,否则,中国还说不定有多惨。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9 21:54
耶律折腾 发表于 2019-1-9 21:32
太平天国,算是一个封建大帝国的底层民众,向现代西方学习,进行革命的第一次尝试罢。
学得不像,缺点也显 ...

耶律果然是大家,佩服。






作者: 画探    时间: 2019-1-9 22:44
本帖最后由 画探 于 2019-1-10 09:32 编辑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9 21:00
不是说你我。
你我之辈,连寇都不够。

谁说不够,你我都是蔻

作者: 愿言思归    时间: 2019-1-10 00:02
坚决支持榆圆兄把太平天国写完。

不为外界干扰,尊崇内心,写我所写,我们就能看到一篇好文字。

对太平天国也要不同角度去看,数据统计,在19世纪和20世纪,伤亡最惨重的战争,二战都排不到第一,死伤人数最多的公认是太平天国。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19-1-10 02:12
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19-1-10 10:16 编辑

据说,天王洪秀全为了让大众信服他,一有重要决定就口吐白沫倒在地上,说是上帝附身了,然后再起来做指示。杨秀清是知道他的这套把戏的,因此,杨秀清如果想要做自己的与洪天王意见不同的指示,也一样就地打滚,口吐白沫,声称是上帝的爸爸附身了,然后再起来作指示,洪天王也没法反驳,哈哈,因为杨是上帝他爹附身,更狠。因此洪天王十分嫉恨,残酷打击杨秀清,引发内讧,导致翼王石达开分裂,最后大败。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19-1-10 02:13
太平天国总的来说,是祸害。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0 07:37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19-1-10 02:12
据说,天王洪秀全为了让大众信服他,一有重要决定就口吐白沫倒在地上,说是上帝附身了,然后再起 ...

哈哈哈,装神弄鬼。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0 07:38
愿言思归 发表于 2019-1-10 00:02
坚决支持榆圆兄把太平天国写完。

不为外界干扰,尊崇内心,写我所写,我们就能看到一篇好文字。

好的。我会坚持写下去。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0 07:43
画探 发表于 2019-1-9 22:44
谁说不够,你我都是蔻

你是啥寇啊?

败者为寇,也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而我辈芸芸众生,如一粒尘埃,活着的时候也没几个人认识我们。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19-1-10 07:45
  进来学习下!
作者: 画探    时间: 2019-1-10 09:48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10 07:43
你是啥寇啊?

败者为寇,也会在历史上留下痕迹,而我辈芸芸众生,如一粒尘埃,活着的时候也没几个人认 ...

是蔻啦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19-1-10 10:00
记得中学课本里说历次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党的领导。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0 10:03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19-1-10 10:00
记得中学课本里说历次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党的领导。

对。没有政党核心。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0 10:03
画探 发表于 2019-1-10 09:48
是蔻啦

恩,豆蔻。你是豆蔻。






作者: 张典    时间: 2019-1-10 10:07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9 16:56
对的,后面会说到这个话题。

几个骗子愚弄广大穷苦大众。让大家为他们卖命。他们比大清还腐朽。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19-1-10 10:12
张典 发表于 2019-1-10 10:07
几个骗子愚弄广大穷苦大众。让大家为他们卖命。他们比大清还腐朽。

概莫如此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19-1-10 10:13
明朝并非李自成一股力量所推翻。
作者: 画探    时间: 2019-1-10 10:22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10 10:03
恩,豆蔻。你是豆蔻。

你是豆豆

作者: 画探    时间: 2019-1-10 10:23
黰  2019-1-10 10:03

现在流行的是蔻,不是酷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0 11:59
画探 发表于 2019-1-10 10:22
你是豆豆



作者: 西红柿    时间: 2019-1-10 12:24
我慢慢看
作者: 海阔天空    时间: 2019-1-10 12:55
我也爱看太平天国的题材,这是一场农民革命的顶峰,特殊的历史时期敌人异常强大,这段历史在我心里是神话是传说。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0 21:00
海阔天空 发表于 2019-1-10 12:55
我也爱看太平天国的题材,这是一场农民革命的顶峰,特殊的历史时期敌人异常强大,这段历史在我心里是神话是 ...

我也爱看。
但对太平天国的评价往往两个极端,要么是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运动。要么是邪教邪恶暴乱。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0 21:03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9-7-3 08:46 编辑

继续。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极大地打击和摧毁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动摇了大清帝国在国人心中的地位。

毛主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而鸦片战争一声炮响,不仅打开了大清的国门,也打开了国人的眼界。极大地震撼了中国人,震醒了中国人。

中国的底层知识分子和民众,由此看清了满清的腐朽落后和软弱无能,不禁想起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国民开始有想法了。

这是“太平天国”一呼百应的思想基础。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0 21:08
      2、客家人。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独立的部落,也不是一个组织,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言方和文化特征,却没有自己的地域。他们在中国生存了两千多年,几乎跟封建时代一样久远。

  他们就是客家人。

  客家人不是少数民族,他们是汉族的一个分支。

  客家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统一六国那个时代。

  客家人的祖先曾经是中原汉民,从秦代开始,先后在魏晋南北朝“衣冠东渡”、唐代“安史之乱”和“黄巢流寇”、北宋“靖康之乱”等时期,为避战乱而不断南迁,大致在南宋以后,形成了自己特殊的迁徙“民系”——客家。

  客家是一个庞大的“民系”,现在世界上有差不多八千多万客家人。大都分布在湖南、两广,福建台湾和东南亚,甚至远走美洲。

  客家人源远流长,但因为年深日久,早期客家人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太多的痕迹。直到清朝末年,客家人终于闪亮登场。这就是由客家人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

  是的,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主要领导人东王杨秀清、南王冯云山、翼王石达开,后期的英王陈玉成等都是客家人(其他主要领导人中,西王萧朝贵到底是壮族、瑶族还是客家人,目前尚有争议;北王韦昌辉是壮族人,忠王李秀成是汉族人)。

  自太平天国以后,客家人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有许多闪光的名字镌刻在近现代历史上:叶剑英、叶挺、新加坡总理李光耀、李显龙父子,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李登辉,文艺界的张国荣,体育界的林丹,都是客家人。

  还有人说孙中山、邓小平、朱德、宋庆龄都是客家人。道听途说,我也无力考证,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0 21:15
3,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的主角们出场了。

  第一个出场的大名鼎鼎的洪秀全了解一下。

  1814年,洪秀全出生在广东花县一个世代务农的贫苦客家家庭。

  这一年是大清嘉庆十九年,大清王朝走过了它的第一百七十个年头,昏昏沉沉,垂垂老矣。

  嘉庆皇帝爱新觉罗·颙琰并不老,才39岁,正当壮年,但平庸。

  有清一朝,关里关外十二帝,没出一个昏君。十二个皇帝里面,光绪是慈禧的傀儡,变法失败,郁郁而终;宣统三岁登基六岁逊位,这俩不算,其它十位帝王,都不是昏君。

  包括清初的摄政王多尔衮,晚清的慈禧太后,都不简单。

  清代帝王团队,整体比唐、宋、明等汉家王朝的帝王,不止强多少倍,汉家王朝,从秦始皇开始,每一朝代的头一两个开国皇帝还不错,后来的大都不堪。

  就清代这十二帝比较起来,嘉庆,道光,都是平庸之辈。虽也勤政爱民,起早贪黑地,但能力不够,力不从心。

  康乾盛世一到嘉庆手里,一塌糊涂了起来。

  嘉庆一朝,没发生什么大事,主要是给好大喜功的乾隆擦屁股。

  嘉庆总是缺钱。头几年杀了和珅,据说查抄了“九万万两”财物,“和珅倒,嘉庆饱”,不过传说而已。


      洪秀全出生这一年,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嘉庆束手无策。有个大臣上奏,请求“复开捐官例”,就是卖官。嘉庆犹豫不决,拿到常委会讨论,常委们有的觉得可以,有的觉得买官弊病太多,不如加税,裁军和开矿。争论不休。

      还得嘉庆自己做主,结果嘉庆博采众长:卖官,加税,裁军,再多开点矿。

      朝廷公开卖官,你说这个国家还能好么?哪个花钱卖的官,不得加倍捞回来?

      嘉庆开始卖官这一年,史蒂文森发明的第一辆火车问世了。


作者: 画探    时间: 2019-1-10 21:31
我几乎不看书了,尤其这类历史书。呵呵,学习下
作者: 刘创驾到    时间: 2019-1-11 14:03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9 10:59
有人一起聊没?

我陪你聊,等着,先捋捋你的,再说说我的
作者: 左手刀    时间: 2019-1-11 14:12
英国人带着刀叉,钢琴踏浪而来,被中国的筷子,和国乐拱翻!
后来,一考察,中国人喜欢鸦片,干了个投机倒把的买卖,才挣的大钱。
作者: 左手刀    时间: 2019-1-11 14:26
清廷利用百姓,反攻传教人士,后来事态扩大,不按正常邦交处理,才演变成战争。
外国人在中国办育婴堂之类,据说是收集弃婴,或是拐了孩子去外国挖心当药引子,引了众怒的。现在外国人也狗改不了吃屎一样在中国领养,中国是索要高额欠款才同意的,成了创收的工具。外汇肯定不是药引子。
有了争端,不是体面的睦邻友好政策,大棒不灵了,干不过人家才投降的。
两国相争不斩来使,中国不礼遇人家,杀了几十人,最后才有大棒削脑袋的结局,墨西哥对华人不恭,中国不也是弄了个罐头盒子去示威,人家才服软的么!
有时候要看全面,总说中国挨欺负了,怎么不想想咱们欺负别人?北洋舰队到日本,被当爹一样的伺候,不也是揍人家么?只不过人家要脸,过后,把脸又搬回来了。
作者: 左手刀    时间: 2019-1-11 14:29
太平天国和那个东西有什么不同?人家是纳妾,我们是换媳妇,然后搞地下情,只不过是数量的不同和说辞的不同。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1 16:31
画探 发表于 2019-1-10 21:31
我几乎不看书了,尤其这类历史书。呵呵,学习下

小画探愈发可爱了。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1 16:32
刘创驾到 发表于 2019-1-11 14:03
我陪你聊,等着,先捋捋你的,再说说我的

太好了。

期待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1 16:35
左手刀 发表于 2019-1-11 14:26
清廷利用百姓,反攻传教人士,后来事态扩大,不按正常邦交处理,才演变成战争。
外国人在中国办育婴堂之类 ...

清廷利用民众排外的,应该是义和团。

育婴堂那件事,是天津教会案,

这两件事,都是在太平天国之后。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1 16:37
左手刀 发表于 2019-1-11 14:29
太平天国和那个东西有什么不同?人家是纳妾,我们是换媳妇,然后搞地下情,只不过是数量的不同和说辞的不同 ...

这句没看懂。

作者: 左手刀    时间: 2019-1-11 17:13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11 16:35
清廷利用民众排外的,应该是义和团。

育婴堂那件事,是天津教会案,

中国一直是以儒学为正统,人家来传教肯定为官方所不喜,争夺民众嘛!朝廷,庙外都有排外思想。
是我扯远了,跟太平天国没关系,我想说的是,虽然我不信耶稣基督,但宣扬福音,劝人行善肯定是好的,如果没有排外思想,民众就不会激动,官家也就不会行动,互相影响吧。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1 17:13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9-1-11 19:26 编辑

继续更。

洪秀全原名叫洪仁坤。乳名火秀。有两个哥哥洪仁发、洪仁达,还有一个姐姐洪辛英。

两个哥哥一发一达务农,仁坤同学读书。父兄都觉得仁坤聪明,是个读书做官的料,于是全家勒紧裤腰带供仁坤读书。指望他日后金榜题名,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封建时代,特别是隋唐以降,读书,参加科举考试,是穷人翻身唯一的途径。


清朝的科举基本沿袭明朝的体制。读书人要做官,必须经过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四关。童试又称县试,相当于小升初,中了叫童生。

十三岁时,仁坤同学参加童试,成绩优异,考取了童生。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三年后洪仁坤同学参加院试,就遇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了,没考上。

院试相当于中考,要到广州去考,考上的称“秀才”。后来洪仁坤同学连考三次,三次落榜。

读了十几年书,连个秀才都考不上,如何回见江东父老?

第三次落榜,已经二十五岁的洪仁坤,悲愤交加,嘎一声,抽了。

昏倒在地,人事不省。

被同学给抬回家,昏迷了三天三夜。

一说“两天两夜”,后来自己说是七天七夜。

总之昏了。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1 17:15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19-1-11 19:27 编辑

这一年是1837年,嘉庆庸年早逝,十七年前就死了。现在是大清另一个平庸的皇帝道光在位。
道光17年,洪仁坤三次赴广州考试,名落孙山,病倒了。昏迷好几天,醒来之后,也是胡言乱语,胡说八道。

躺了四十多天,才渐渐康复。

这些天,在家躺着没啥事,洪仁坤就看闲书,看的什么书呢?

原来洪仁坤第三次去广州应试的时候,在广州街头遇见一个基督教的传教士,是个中国人,叫梁发,给了他一本叫《劝世良言》的小册子,是劝世人信基督得永生的布道书。当时洪仁坤也没当回事,就扔书包里了。

这回大病初愈,洪仁坤顺手拿来翻翻,这一翻不要紧,一只蝴蝶,飞进了洪仁坤同学的心窗。从此地覆天翻,改变了洪仁坤的命运,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大清国的命运。

这只蝴蝶,在洪仁坤的心里轻轻地煽动了一下翅膀,引发了八年后中华大地上,晚清帝国一次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大风暴。

《劝世良言》中说:近代之世代,士农工商上下人等,各用自己之意,做出无数神佛之像而拜求之……诚为可笑,亦实可怜。即如儒释道三教,各处人尊重者,即儒教亦有偏向虚妄也。所以把文昌、魁星二像,立足为神而敬之,欲求其保庇睿智广开、快进才能、考试连捷高中之意。然中国人,大率为儒教读书者,亦必立此二像奉拜之;各人以都求其保佑中举、中进士、点翰林出身,做官治民矣,何故各人都系同拜此两像,而有些自少年读书考试,乃至七八十岁,尚不能进黃门做秀才呢?何故不保佑他高中呵?由此推论之,亦是儒教中人妄想功名之切……

这些话,简直就是写给洪仁坤看的。

你看洪仁坤苦读诗书,看四书五经看了十好几年,没看明白,三次落第,一场大病后,再看《劝世良言》,看进去了。

从此,洪仁坤迷上了这本书,茶饭不思,昼夜揣摩,研究这本《劝世良言》。1840年,洪仁坤没有参加科考。我估计不是他不想去,鸦片战争爆发,广东一直在打仗,院试暂停了。
这六年时间,洪仁坤做私塾教师糊口,同时也把《劝世良言》基本研究透了。

1843年,院试重开,洪仁坤心说我最后再试一次,看看这《劝世良言》说的对不对。

于是时隔六年,洪仁坤再一次去广州参加院试。

结果尽在意料之中,又落榜了。

仅仅是考个秀才,秀才!老天爷也不睁眼,给丫中一个秀才又能怎么样呢?

好歹中个秀才,洪仁坤回家也好交待啊,也就不用下地干活了,名正言顺地继续读书,参加乡试考举人啊,十年八年考不上没关系啊,范进不是考到六七十岁才中举嘛。

假如,洪仁坤这次中了秀才,从此世上多个书呆子,人间再无拜上帝会,也不会有太平天国这场大劫难了。

1843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三十岁的老童生,在中国的广州转了一个圈。
科考科考!考你老木!

洪仁坤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三十岁洪的仁坤就地涅槃。

那个叫洪仁坤的老童生,死了,一个叫洪秀全的天王,重生了。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1 17:17
左手刀 发表于 2019-1-11 17:13
中国一直是以儒学为正统,人家来传教肯定为官方所不喜,争夺民众嘛!朝廷,庙外都有排外思想。
是我扯远 ...

后面我也会说到,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

一起探讨。

作者: 左手刀    时间: 2019-1-11 17:18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11 16:37
这句没看懂。

抛弃妻子换美娇娘,这是革命成功后一大特色,如果不说自己伟大,高尚,多娶几房妻子不也跟天国一样么?
你说现在的各阶层的领头人,明的暗的十几个,二十几个的少么?
兜裆的遮羞布,换做了一夫一妻的结婚证,是不是高尚的很?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1 17:31
       这里得说说,为什么洪仁坤连一个秀才都考不上?

  是不是清代科举太腐败了?洪仁坤没钱行贿,就考不过?

  有清一代,是科举制度最完备的时期,也只最处罚科考舞弊最严厉的一朝。

  说两个典型案例。

  其一,雍正十一年,河南学政俞鸿图主持当年的河南乡试。学政全称叫提督学政,正三品,亦称学台、学院,“院试”一词就是这么来的。学政主管一省的文化教育和科举考试,“掌学校政令,岁、科两试,巡历所至,察师儒优劣、生员勤惰,升其贤能者,斥其不师教者,凡有兴革,会督、抚行之”。

  按规定,学政主持考试期间,不得带家属。俞鸿图新纳一美妾林氏,施展妩媚手段非要跟着去瞧个新鲜。考试前,林氏私通俞鸿图侍从,欲发一笔考试财,这天故意灌醉俞鸿图,把考题材料贴在俞鸿图官衣夹层里。俞鸿图不知,第二天穿着官服外出,更衣时侍从把夹层里的考题撕下来卖给考生,买了一万多两银子。考生不慎走漏了风声,被河南巡抚奏了一本,弹劾俞鸿图纳贿营私。

  俞鸿图否认自己泄题受贿,但小妾李氏和侍从招认了偷题纳贿的事实。俞鸿图也承认了另一罪行:把没考中的试卷批为考中,收受贿银万余。

  雍正皇帝闻之勃然大怒,下令将俞鸿图就地腰斩,以正视听。

  行刑时,俞鸿图被齐腰斩成两截,上半身满地打滚,哀嚎不已,痛苦万状,以手指蘸自己的血,在地上连写了七个“惨”字,才气绝。

  雍正闻知此事,下令废除了腰斩之刑。

  俞鸿图成了历史上最后一个死于腰斩的犯人。

  (注:俞鸿图泄题纳贿被杀,史上确有其事,但腰斩云云,为野史演绎尔。正史上的俞鸿图判的并不是腰斩,雍正也没有下令废除腰斩。)

  其二,在洪秀全起义后的咸丰八年,又是“大比之年”,当时内忧外患,国家急需人才。咸丰帝钦点户部尚书、从一品大员柏葰主持顺天府的乡试。

  明清两代把北京地区称顺天府,是科举录取贡生人数最多的地区,考生中世家子弟众多,竞争激烈。历朝皇帝十分重视,称“北闱大典”。

  柏葰为官清正,性情耿介,深受道光、咸丰帝信赖,63岁受此殊荣,踌躇满志。考试结束,咸丰帝下旨,柏葰补授文渊阁大学士,正一品,兼管兵部事务。

  明清两代不设宰相,文渊阁大学士,位极人臣,相当于“宰相”了。

  风光了没几天,出事了。

  先是被举报中了第七名的一个叫“平龄”的八旗子弟,曾经登台唱戏。是北京小有名气的“名票”。

  清代严禁满族人登台唱戏,更不许优伶参加科考。

  柏葰吓出一身冷汗,正想以“失察”推过,又被查出平龄的卷子,朱卷与墨卷不符。

  自宋代开始,为了防止作弊,从院试、乡试就开始“誊卷”:考生答完卷子之后,考院派人把卷子抄写一遍,再拿给考官批阅,防止考生在卷纸上留记号和考官批卷时识别笔体。

  考试卷子是墨笔写的,而誊写用朱笔。故称“朱卷、墨卷”。另设“对读所”,有对读官对比查验墨卷与朱卷,以防誊写中作弊。

  科举考试批卷之严密至此,令人感叹。

  一查,平龄的墨卷有七处错字。

  咸丰大怒,着柏葰革职查办。

  接着又查出柏葰受副考官托请,把一个没考上的卷子塞进中举卷,抽掉了一个本来已经考上的卷子。

  按说,身为主考官的柏葰在顺天乡试科场舞弊案中仅属渎职罪,罪不至死,咸丰爱惜人才,也有意从轻发落柏葰,奈何柏葰平时太过耿直,得罪了端华、肃顺等重臣,端华、肃顺力主从重从严。第二年三月,柏葰与副考官、作弊考生和考生的父亲一起,菜市口问斩。

  柏葰以文渊阁大学士、正一品大员的身份,因考试舞弊案被“斩立决”,是整个科举考试历史上最高级别的罪犯,

  晚清虽吏治腐败,但科举考试之严谨,可见一斑。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1 17:32
左手刀 发表于 2019-1-11 17:18
抛弃妻子换美娇娘,这是革命成功后一大特色,如果不说自己伟大,高尚,多娶几房妻子不也跟天国一样么?
...



莫谈国事。

作者: 左手刀    时间: 2019-1-11 18:03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11 17:32
莫谈国事。

小声跟你说,别给我扣帽子,我说的是烂事

作者: 西红柿    时间: 2019-1-11 18:28
中国古代与近代的划分,封建社会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划分,在1840年。这也是我党划分的,划分的依据是政治而不是朝代。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1 18:37
西红柿 发表于 2019-1-11 18:28
中国古代与近代的划分,封建社会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划分,在1840年。这也是我党划分的,划分的依据 ...

我认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

除了香港澳门是殖民地,上海租界和大连青岛几个租给外国人的港口,有殖民地倾向。中国整体社会,没有成为殖民地。

作者: 西红柿    时间: 2019-1-11 18:39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11 18:37
我认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个概念是不存在的。

除了香港澳门是殖民地,上海租界和大连青岛几个租给 ...


作者: 耶律折腾    时间: 2019-1-11 21:36
我认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是指中华民国的这一段儿。

1911年前,是“全封建”的,这没错罢。

民国时期的各阶级,割据各方分别听命于美、俄、英法、日,那时也正是给人家赔款和向人家借款的过程中,其听命程度也和殖民地差不多,所以算是“半殖民地”。

这样理解,就算对了。
作者: 耶律折腾    时间: 2019-1-11 21:41
民国了嘛,叫全封建不合适,但那割据的状态也不能说不封建吧?所以就逼出一个半封建。
作者: 耶律折腾    时间: 2019-1-11 21:48
阶级———阶段。
作者: 耶律折腾    时间: 2019-1-11 21:54
有人现在也说:“日本就是美国的殖民地”,这种说法我们也基本同意。这类似~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1 21:55
      所以,洪仁坤同学考不中秀才,实在不关科举制度和主考官的事。

  如果上述事例还不能说明问题,那么,看一看洪仁坤同学的“诗”和“书法”,相信你会有自己的判断。

  前面已经介绍了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训》中的一首诗。再看看洪秀全定都南京之后,写给后宫妃嫔的《天父诗》:

  一眼看见心花开,大福娘娘天上来;

  一眼看见心火起,薄福娘娘该打死。

  大福薄福自家求,各人放醒落力修。

  知情不报应同情,藏奸瞒天云雪飞;

  话人须要话到底,含含糊糊累到谁。

  洗身穿袍统理发,疏通扎好解主烦;

  主发尊严高正贵,永远威风坐江山。

  ……

      再看看洪秀全的书法。

      网上或民间流传的多为赝品。这份“朱笔诏书”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洪秀全真迹。

      比较可信。

      “朱笔诏书”

      [attach]550078[/attach]


      [attach]550079[/attach]



     [attach]550080[/attach]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1 22:06
耶律折腾 发表于 2019-1-11 21:36
我认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是指中华民国的这一段儿。

1911年前,是“全封建”的,这没错罢。
...

毛祖把晚清和民国一起定义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认为“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但并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其实,如果一定要给社会定性,辛亥革命应该是资产阶级革命,民国政府应该是资产阶级政府。

因为民国时期,中国已经有了资产阶级。

这一点,从我党的性质本身可以证明: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以工人阶级为主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既然有无产阶级,工人阶级,那就应该有资产阶级。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1 22:10
耶律折腾 发表于 2019-1-11 21:54
有人现在也说:“日本就是美国的殖民地”,这种说法我们也基本同意。这类似~

没听说过。

即使有这样一种说法,也是政治意义上的一种比喻。

殖民地的几个主要特征,政治上的自主权,经济上的掠夺,文化上的主导,甚至军事上的占领,还有就是移民。

美日关系都不符合这几个特征。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1 22:14
自民国以来,至今一百年,研究太平天国运动的专家、专著多如牛毛,很多问题上分歧很大,但是,在洪秀全连个秀才都没考中这件事上,观点比较一致。




作者: 画探    时间: 2019-1-11 22:17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11 17:15
这一年是1837年,嘉庆庸年早逝,十七年前就死了。现在是大清另一个平庸的皇帝道光在位。
道光17年,洪仁坤 ...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划了一个圈
作者: 画探    时间: 2019-1-11 22:24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19-1-11 21:55
所以,洪仁坤同学考不中秀才,实在不关科举制度和主考官的事。

  如果上述事例还不能说明问题, ...

诗写得不咋样,书法好像还行吧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1 22:56
画探 发表于 2019-1-11 22:17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划了一个圈



小画探还看的挺认真。

谢谢你。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19-1-11 22:58
画探 发表于 2019-1-11 22:24
诗写得不咋样,书法好像还行吧

有一种说法是,洪秀全为了让没文化的教徒接受,故意写的比较通俗易懂。

不过也太粗俗了点。

最有意思的一句是,洪秀全写给后宫“第二娘娘”的诗中,让第二娘娘全权负责后宫,对违反纪律的嫔妃“该打则打该奏奏”

作者: 耶律折腾    时间: 2019-1-12 08:54
洗身穿袍统理发,疏通扎好解主烦;

———

有传说,天王有令后宫女人只穿外袍,不许穿小衣,以方便太王随时行事。

可能是出身卑微,经历过连媳妇儿都找不着的日子,所以一遭升天,不知道咋玩好了。

传说也不是瞎传的,天王府的女人确实非常多,赢过各代的帝王。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