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闲聊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7 21:48
标题: 闲聊
我还是习惯把我的闲扯放在一个楼里,这有三个好处,一个是便于集中发帖,想写就直接到这来写。第二便于回帖,如果零散发帖回复就不及时,这是对跟帖者的不尊重,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节省楼盘!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7 22:27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比较感兴趣,因为他说的是老北京的小吃。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还没看,如果有敏感话题请版主删除,先复制如下:
北京小吃为什么难吃
原创: 大象公会Elephantia  大象公会  1周前

北京小吃为何饱受恶评?是否因为多数人受到了王府井小吃街的蒙蔽?将来还吃得到老北京小吃吗?

文|吴余

除了自幼吃惯本地食物的北京原住民,大部分人对北京小吃的体验都算不上美好,时常反映为社交媒体上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剧烈争论。

在不少北京土著看来,外地人之所以对卤煮、豆汁印象恶劣,主要是因为他们对首都缺乏敬畏,明明没有吃到正宗的北京小吃,甚至只品尝过外地人仿冒的食物,便妄下论断。梁实秋、唐鲁孙们回忆故都的美文,足以为老北京美食正名。
北京小吃为什么不受外地食客欢迎?真的是因为仿冒者众,且外地人均有眼无珠吗?
事实上,北京小吃并非今天才饱受非议,早在民国时期,便已作为黑暗料理出现在作家笔下。
在北京还「老」的时候,外地进京作家周作人就曾多次表示:北京「枉做了五百年首都,连一些细点心都做不出,未免丢人」,甚至「不曾知道什么特殊的有滋味的东西」。
如果说北京水太深,周作人居京生活近五十年还是没能见识到正宗的北京小吃,那么40年代末进京的领导们多年定居北京,实在不太可能还会被外地厨子蒙蔽。但据其身边人回忆,首长们一般只对涮羊肉、烤鸭等感兴趣。

首长们对北京的餐饮水平有着清醒的认识:一五计划期间,考虑到北京的服务业水平与首都地位不相称,周恩来亲自安排上海的老正兴菜馆、美味斋饭庄、义利食品公司、浦五房南味肉食品店迁来北京。
不过,周作人对北京「枉做五百年首都」的非议,确实没什么道理。因为一座城市是否有丰富可口的小吃,与它有多长的历史并没有直接联系。
今天我们所熟悉的西安、长沙、成都、广州、上海等小吃之都及其名小吃,全都是近代的产物。1991年,工商部首次全国评议「中华老字号」,最初将条件设为有一百年以上历史,但符合者实在太少,最后只得放宽到五十年。
小吃之都只能诞生于近代,是小吃的市场角色决定的。小吃不同于正餐,主要面向大众,也就是那些不想花太多钱的社会中下层人群。要发展得好,就必须存在一个有相当规模、具有一定消费力、对口味有所追求,但又讲求实惠的消费群体。
这个群体只有在近代工商业城市中才可能存在,城市工人、公务员、教师、职员、小商人们天生是完美的小吃消费者。这种城市往往还能集中周边乃至跨区域的烹饪技法,使餐饮水平加速升级。
中国以小吃闻名的城市,全都是率先近代化的区域工商业中心。如最先对外开放、近代工商业最发达的广州和上海,其小吃之都的地位也最无争议。
随着晚清长江流域的各大水陆码头开埠通商,内陆地区也出现了汉口、长沙、重庆等区域工商业中心,其小吃水准也都不差。
除却自然而然的经济发展,1930年代的对日战备也改写了中国美食版图。
1932年,国民政府开始筹建战时后方,全力经营四川和陕西。随后直至抗战结束,大批工厂、机关、学校随着大量人口迁入四川和西安,进而带来了工商业和饮食业的黄金时期,且绝大多数都是面向大众、擅长制作小吃的中低档餐厅。
然而,近代北京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尽管始终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市,但北京敏感的政治属性使之无法借助近代化的便利。晚清以来,海运便利的天津逐渐成为华北地区的工商业中心,北京的工业连青岛、汉口都不及。
因此,即使是北京最高档的宫廷小吃,也不免被别处的近代城市小吃迅速超越。如宫廷菜的代表仿膳饭庄,其点心在周作人看来就很一般。1975年,周恩来品尝了其名点「肉末烧饼」,因过于油腻,忍不住建议加入南芥和笋丁。
更要命的是,北京近代人口结构与其他城市市民阶层壮大的趋势恰好相反:消费阶层不断收缩瓦解,底层贫困人口却极速扩张。这使北京饮食水准不仅很难进步,反而在大步后退。
逆行的老北京
老北京从来不是一个正常城市。
清代的北京城分为内城和外城,满汉分城而居,汉族只能住外城,内城由八旗占领。八旗军户不事营生,由国家恩养,只能当官或当兵。1882年估计,内城旗人约44万余人,加上仆役,占北京城人口的62%。
这些吃皇粮的旗人,本是北京城最大的消费群体。然而自清末新政开始,清廷逐步裁撤八旗,令其自谋生计,旗民世代不事营生,很快沦为贫民或离开北京。到1910年,北京只剩20万平民化的旗民。
作为大清国都,北京城里还住着大量皇亲国戚、官员书吏,这些吃朝廷俸禄的人口又养活了大量商贩、杂役。1908年统计,北京城内直接或间接由国家财政养活的人口达40%。但辛亥革命后,皇室宗亲纷纷逃亡,逃往天津之京官。
与此相反的是,尽管旗民、皇室和公务员大量逃亡,近代北京人口却逐年上升。
这是因为近代华北灾害频繁,大量灾民涌入北京。1911至1949年间,北京周边有22年发生旱灾,19年发生水灾。由于城市工业薄弱,北京无力容纳新增劳动力,市民贫困化因此成了最严重的问题。
北京贫民之多,当时已引起关注。1925年3月11日的《晨报》自嘲道,「北京地方特色,除了风灰、政客以外,就要算贫民多了。」次年,《晨报》又解释北京为何被称为「首善之区」:因为乞丐、难民、饿死街头者的数量无人能及。
其中,极贫户是指「毫无生活之资者」,次贫户是指「不赖赈济则不足维持最低之生活者」,下户是指「收入之仅足以维持每日生活者」,这占74%的家庭能吃饱肚子就已不易。
尚有余财的中户是最接近市民阶层的小吃消费人群,尚能有一定数量,是因为北洋政府仍将首都设在北京,大量政府职员与十几万留京待职人员构成了中户的主体。
但到1928年,北伐军进占北京,北洋政府垮台,民国首都迁往南京。原中央机关或南迁,或降级,且新政府很少留用旧员,大批公务员失业返贫。梁启超描述道:「北京一万多灾官,连着家眷不下十万人,饭碗一齐打破,神号鬼哭,惨不忍睹。」
北京服务于官僚体系的消费体系瞬间解体,数月间歇业商铺达3563家之多。贫困化程度陡然加深,粮店出现了米面销量减少,杂粮销量增多的现象,因为原来吃米面者改吃杂粮充饥。
这种只求吃饱的社会,自然不能指望能诞生出什么精美小吃。
周作人对此有准确的观察:「北方的点心是常食的性质,南方的则是闲食。我们只看北京人家做饺子馄饨面总是十分茁实,馅决不考究,面用芝麻酱拌,最好也只是炸酱,馒头全是实心。本来是代饭用的,只要吃饱就好,所以并不求精。」
对广大生活在的老北京们而言,卤煮、炒肝已是难得的肉食,用豆渣制成的豆汁或许已是唯一买得起的汤饮。今天的外地白领理应予以同情之理解。
当然,再不济的吃食也要以「有讲究」而自傲。1928年的一项调查或许能解释这一现象:在被调查的北京贫困家庭中,有32.75%是曾享受过特权而又坠入底层的旗民。
谁能拯救北京小吃
所幸的是,1949年建都北京的新政权很快掌控了局面,没让近代北京的颓势继续下去
贫民问题很快得到控制:1950年,北京市委采取了以工代赈、动员返乡等多种救济手段,民政局有计划地介绍失业者分赴察北、内蒙、抚顺或返回原籍。当年北京贫民自杀数量明显降低。
首都人民的饮食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1952年,北京原有的大小餐厅开始公私合营,小吃摊贩被重组为南来顺、隆福寺和西四这三家大型小吃店,或并入各大食堂。陈云和毛泽东还亲自过问东来顺涮肉和全聚德烤鸭合营后质量滑坡的问题。
只是,普通市民配发的粮票数量一般吃不起烤鸭涮肉。为了解决北京人民吃饭难,国营小吃店的油粮优先用于制作2两一个的大火烧。芸豆卷、面茶、杏仁豆腐等需特殊原料的品种只好舍弃。
原教旨老北京小吃的复兴,还得等到改革开放后。
一些民营卤煮重新开业,国企改组后,一些老小吃也重新打出了各自招牌。如今天的砂锅居、护国寺小吃、庆丰包子等品牌,同属于由西城区饮食公司改组的华天饮食集团公司。
虽然这些小吃很难取悦游客和白领,但这并不要紧。在可见的未来,它们仍有光明的前途,因为国家为它们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
早餐便饭是支持小吃店的刚需。北京曾在2002年推广早餐车,但由于占道经营影响市容,2015年起转而清除早餐车,鼓励庆丰包子等国有快餐占领早餐市场。
在上海广州,711、全家等便利店可解决许多人的早餐。但要在北京便利店卖饭团三明治,需经食药监局长达半年的严格审批,北京连锁便利店的数量因此远无法同上海广州相比。

近年疏解外来人口的任务,为老北京小吃消灭了绝大多数有力的挑战者。2016年12月出台的《北京市餐饮业经营规范》要求城区范围内新建餐饮店的使用面积不得低于60平方米。资本有限的民营外地小吃今后将很难进入北京。
而近期「北京小食杂店不得现场制售,食品摊贩不得经营冷荤凉菜」的新政策,虽然经解释并非针对早餐摊贩,但仍给小吃经营者造成了相当的压力。
如果你实在不喜欢北京小吃而来到了北京,且不愿在街头进食,今后恐怕只能去M记或K记解决早餐问题,真正的老北京不会对此表示异议。
如北京美食界元老王世襄,以一手海米烧大葱为北京土著食客传颂,其晚年最爱吃的甜品是肯德基的巧克力圣代,一买就买二十四个存在冰箱里,一天吃六七个。其次是雪碧。
如果能讨论,我想就这个话题说几句。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7 22:29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19-7-7 22:02
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是,不用给每篇帖子命题~~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19-7-8 08:40
闲聊,挺有意思的话题。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7-8 10:24
南京吃鸭血粉丝汤
北京吃烤鸭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7-8 18:19
如果能讨论,我想就这个话题说几句。

-------------------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9 15:38
看完了还是没时间写,最近一直就没时间。说道没时间一般人都会撇嘴,我们除了时间还剩下什么呢?说没时间忙得不行的人一定是在告诉人们,我活的很有价值。
比如论坛就经常会有人说,你的东西我一直也没看过,好像这是对写字的人的打击似的,你没看过有问题吗?
我认为没看过我的东西非常正常。
说回来,我倒不是说我很忙是一种炫耀的资本,实在是菜米油盐酱醋茶的事物缠身,有个人说过,生活谁能说的清楚?
自己又个话唠,所以就又写几句。
关于北京小吃我认为不是一个民俗的问题,是一个现状的问题。我引用的文章虽然从大题目上说了很多,但是我认为他没说到问题的关键,甚至有偏见的地方,我腾出功夫来写。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9 15:49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19-7-8 08:40
闲聊,挺有意思的话题。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9 15:50
无弦风 发表于 2019-7-8 10:24
南京吃鸭血粉丝汤
北京吃烤鸭

这不是一回事。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9 18:55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9-7-9 19:01 编辑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7-9 20:31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还没看,如果有敏感话题请版主删除,先复制如下:
北京小吃为什么难吃
-----------------------------------
政治敏感,其他话题应该都可以谈。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10 06:48
无弦风 发表于 2019-7-9 20:31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还没看,如果有敏感话题请版主删除,先复制如下:
北京小吃为什么难吃
--------------- ...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10 06:49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19-7-9 21:05
应该把小吃名词先解释一下然后下笔,这样阅读起来有的放矢~~

您跟我想的一样,我就是想从这里入手,谢谢 !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19-7-11 06:41
不知道大鹰老师是否会谈到疏解外来人口这件事,个人很难理解和原谅国内这种卸磨杀驴对农民工用户籍驱逐返乡导致遭受经济损失的ZC.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12 05:21
小吃并不是复杂的东西,可是要给小吃一个定义却远没那么简单。
开始想找个权威的标准来定义一下它,但是查了半天居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不知道是不是给小吃下的定义不容易还是它根本就不够资格登字典一类的大雅之堂。
那么小吃到底是什么呢?比如“正餐以外的食品”,这跟没说一样而且并不准确。还有说是粽子,年糕,元宵一类的代名词。
我只好凭借自己给小吃说一些自己的理解。
首先,小吃是一种地方性的食品,说它的地方性这并不难理解,那就是当地人的口味。所谓“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小吃的种类一般来说比较单一,做法不复杂,这是它和大餐的区别之一。另外,小吃的形成不是刻意的,是一种自然的过程。也就是说没有人特意的做小吃,完全是生活的需要。
再有,小吃除了制作方式的个人化以外,它的经营方式也不同于饭店,大多是走街串巷或者庙会摆摊,所以,北京人把小吃叫“碰头食”,意思是说,你可以随便的就碰到买卖小吃的。
另外,小吃是个平民化的东西,它面对的是一般百姓,它登不了大雅之堂。
有人说,虽然小吃不能和大餐相比,但是小吃的滋味却很独特,很精妙,更能吸引食客。这个说法我不反对,但是绝对没有那么邪乎。我想如果请你去吃烤鸭我不相信你宁可喝豆汁也不去。
还有人说,小吃只解馋不解饱,这是小吃的一个特点。什么时候吃小吃呢?早点的时间最多,还有就是正餐之间。饿了没到饭点,吃一下小吃垫补一下。
小吃全国各地都有,我有幸由于工作需要曾经游走过很多的地方。也品尝了很多地方小吃和有特色的餐饮,我当时有一个体会,和北京的小吃相比起来,他们要比北京的小吃好的多。
这主要的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各地的小吃基本反映了当地人的喜好和习惯,特别重要的是他们至今如此。
第二,各地的小吃的价格一定是便宜的,如果把小吃买到正餐的价格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虽然各地小吃对一个外地人来说有一个习惯的过程,但是不会遭到拒绝。开始的犹豫只是因为不熟悉而已。比如长沙的炸臭豆腐,开封的煎猪血灌肠,广西的狗肉和田鼠烧烤等等。
而对比这三点来说北京的小吃就不一样了。
第一,北京的小吃虽然也反应了当地人的饮食习惯,但是不是始终如此,特别是现在。
第二,北京的小吃不便宜,它的价格有的甚至超过正餐。
第三,对于其他地方的人来说,接受北京小吃不但是一个过程问题,他们大多数会拒绝起码是不以为然。
我会说说我的道理。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12 05:25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19-7-11 06:41
不知道大鹰老师是否会谈到疏解外来人口这件事,个人很难理解和原谅国内这种卸磨杀驴对农民工用户籍驱逐返乡 ...

这件事我以前说过,那还是在北京清理外来人口的时候,媒体甚至称他们为“低端人口”,为此而饱受争议。
但是现在不能谈,原因有两个,第一这是政治话题,违反了论坛的规定和形势的要求。再有一个是,当初我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遭到了论坛北京人的非议和不满。
因为这两个原因,几乎就没有谈这个问题的条件,抱歉!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12 08:06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9-7-12 08:09 编辑

先看看我引用的文章里两个名人对北京小吃的态度,原文就不说了,大概是一个褒一个贬。
梁实秋对北京小吃赞不绝口,周作人则是不屑一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名人专家的看法几乎成了定论。尤其是现在,就是对脚气的解释也有专家参与。当然这显然是为了其说法的权威性。那么是不是专家的定论或者他们的发言权就那么权威呢?显然不是。
这和一个只有五张桌子的小饭馆的玻璃上也写着“名厨料理”大概是一样的。
梁实秋是名人也是专家,周作人也是,但是他们都不是饮食方面特别是北京小吃方面的专家。
梁实秋之所以赞不绝口是因为他虽然是浙江人但是生在北京,也就是吃惯了。周作人是他的同乡,可是他是民国以后来的北京,在浙江吃了半辈子那里的风味自然是不习惯。
鲁氏三杰周树人(鲁迅)、周作人、周建人都曾经在北京生活。目前只看到了周作人对北京小吃的评判,其它两个人没说过。
鲁迅在北京生活过四年,住在西城区阜成门内宫门口二条的一个四合院里,如今已经成了鲁迅故居纪念馆。
据说他把原配老婆和老娘扔在这走了就再也没回来过。
鲁迅被称作“中国人的脊梁”,这个骂北京小吃的他的胞弟周作人后来被定义为汉奸。
这都是题外话,还说说梁实秋和周作人对北京小吃的态度,非常的简单,一个生在北京,一个是半路才来,是习惯问题。
我的意思是说,拿这两个名人来评判北京小吃显然是不合适的。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在上海卖葱油饼的人火了,因为他的摊位曾经被英国“BBC”采访过。
这和我上述举的例子差不多,“BBC”有什么资格评论葱油饼?
就好像我们对匹萨其实也是一头雾水一样,就因为是“BBC”?
所以我说,要谈自己的看法不要用名人来定义,特别是和你要说的不沾边的名人,不但于事无补有时会反而适得其反。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7-12 09:06
评论小吃应该是老百姓的 事儿,专家或 名家作为百姓之一吧,他也不是吃货专家。
作者: 知道义工张如如    时间: 2019-7-12 16:52
中华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小吃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12 17:20
接着前边的话题。
我就我个人的经历把其它地方的小吃和北京小吃做了个比较,也就是三条。
为了怕大家嫌麻烦就不再次重复了。
用左手老师的话说,小吃就是家乡的味道,这个我同意。
各地的小吃现在仍然始终如此,北京的小吃却不是这样。慢说是来北京的外地朋友,就是北京人也没有这样。
问题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北京小吃的特点。
说道北京小吃的特点就一定要说道北京人口的组成,这很重要。
我记得我在这里写过北京小吃,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不知道是不是也删除了),我谈到过北京人口的组成的成分,这和北京小吃的关系很重要。
因为北京是个杂居之地,也就是说北京没有一个占主流意识的主流居民。这句话听起来不好理解,你要看看北京的历史你一定就理解了。
北京作为帝都的历史只有三次,那就是元、明、清,较比西安,南京,开封,洛阳等等不可同日而语。
在北京作为帝都以前,北京几乎就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历史。北京最早叫“蓟”,非要再早那只可能就算“山顶洞人”了。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文章说,北京有4000千年的文明历史,我觉得还不够,应该说北京有50万年的文明史。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12 17:20
无弦风 发表于 2019-7-12 09:06
评论小吃应该是老百姓的 事儿,专家或 名家作为百姓之一吧,他也不是吃货专家。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12 17:21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19-7-12 12:06
如果给小吃下一个定义的话,家乡的味道,恐怕最是贴切了~~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12 17:21
知道义工张如如 发表于 2019-7-12 16:52
中华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小吃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13 01:11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9-7-13 10:54 编辑

北京的小吃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清真小吃占绝大多数。
回民从元代进入北京,明代达到高潮,据说是跟着明成祖朱棣迁都从南方来的。
北京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按照民国的说法就是“满汉回蒙藏五族共和”。
回民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为什么清真的小吃占了北京小吃的半壁江山呢?这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有人说,回民善于做买卖,特别是善于做小买卖。由于不是本文要说的,暂且搁置。
除了回民的小吃以外,汉族的小吃大多源于山东河北一带。
古都西安回民风味也很盛行,这个也可以理解。从西域来的伊斯兰教的回民最早到达的地方就是西安,已经可以从唐代算起。
但是,西安的小吃里,回民小吃并没有北京的比例大。
而在其他的地方,小吃中也没有像北京这样清真的小吃占了那么大的地盘。
由于从元代以来,北京一直是个多民族聚集的地方,所以,他们对口味没有传统的固守,时至今日也是如此。
稍微了解一点北京小吃的人都知道,北京的小吃总要和皇上挂钩,,清末的时候这种现象更甚,几乎所有的小吃都跟西太后有关联。
这当然不是事实,不过是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份而已。
正是这样的习惯,近些年来北京小吃的价格比其他地方的价格要高出很多,已经偏离了小吃本来的消费群体。
49年以后,北京的小吃还受到了官方的左右,这个在我引用的文章里说过我就不多说了。
种种原因都让北京小吃远离了百姓的生活。
至于外地的朋友对北京小吃的口味不认可并不是全部,比如回民小吃中的很多甜食就很受欢迎。
那些不受欢迎的小吃其实最早并不属于小吃的范畴,而是北京低档次的菜品。比如卤煮火烧,炒肝等等一类汉民的小吃。
我在以前介绍北京小吃的时候说过,为了增加印象我再简单的重复一遍。
卤煮火烧最早就是卤煮猪的下水也就是内脏,比如猪肺,猪肠子等等,火烧了因为有人在吃这种东西的时候带着干粮泡在汤里吃给了老板启发加入了火烧,这明显是一个穷人的饭食是正餐而不是小吃,这类情况在北京非常的多,不知道后来为什么归类在北京小吃里。
炒肝也是如此,过去有一种人,专门把饭馆吃剩下的饭菜收集起来,回去加工一下挑着挑子走街串巷卖给穷人吃,这种菜北京人叫“折箩”,意思是把所有的菜都混合在一起。穷苦的老百姓买上一碗这样的菜就着窝头算是一顿饭。
就是这样原本不属于小吃的东西,后来也被抬高身份,比如卤煮火烧就说是宫里的“苏造肉”传到民间,后来经过改造而成。炒肝是因为买炒肝的人碰到了神仙使口味变的好吃。买炒肝后来发展到了有了门面,并且取名为“会仙居”。
这样的食品,对于口味清淡的南方人来说自然是吃不惯,就是北方人吃起来也觉得味道不怎么样,因为对这些食材的的烹饪方法,山东,河南,河北的做法都远比北京强得多。
还有一些小吃不受欢迎是因为,这些东西原本就不是专门制作,比如豆汁和麻豆腐。
他们本来是做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发酵以后做了吃食为的是避免浪费。
并且同类的东西在其它地方也有,比如河南的“豆沫”就是用绿豆粉熬制的,分甜咸两种口味,作料也很丰富。你想,既然做的比你的好吃,他们为什么会爱吃你的东西呢?
应该说,北京小吃中这豆汁和麻豆腐是最受排斥的。
贵族化,神秘化,虚无化是北京小吃除了占了首都的便宜以外不能和上海,南京等地的小吃匹敌的根本原因。不但如此,就是连近在咫尺的天津也不如。
另外,所谓北京小吃,很多种类都能在其他的地方找到他的身影,也就是看到了他的源头,比如芝麻烧饼。做烧饼河南山东是烧饼的祖宗,特别是河南,烧饼的种类多的数不过来,比起他们,北京的芝麻烧饼是小巫见大巫了。
特别是今天,北京小吃日渐衰败,不但是外地的朋友不爱吃,北京人也不爱吃。特别是年轻人,他们宁可吃汉堡也不吃烧饼夹肉,宁可吃披萨也不吃馅饼。
所以有人说,北冰洋汽水干不过可口可乐,烧饼夹肉干不过汉堡。
虽然官方努力把北京小吃打造成北京的名片,但是北京小吃的现状较比其它地方要差很多。因为口味和受众才是小吃的最终裁判者。
相反,正是因为这样的打造,北京小吃身价百倍,如果你到北京吃一顿真正北京小吃或者北京风味,你一定为自己的钱包感到冤枉。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7-13 07:31
本帖最后由 无弦风 于 2019-7-13 16:02 编辑

小吃有这么多来龙去脉,漲知识了。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13 07:37
北京小吃之所以衰落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北京相对于那些古老的城市来说,血统人群居住的时间要短的多。
所谓血统人群的说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生于斯长于斯”的人。
北京一直就是一个由外来人口组成的城市,元明清三朝帝都有两朝是少数民族。在宋朝的时候北京甚至不算中国的地方。出了山海关是辽金的地盘,北京那个时候叫幽州。
真正算汉人涌进北京城的时期是明代的朱棣迁都以后,到了清朝和民国达到了高潮。
相对于南京,西安,开封,洛阳等也曾是帝都的城市而言,北京没有大量的血统居民,直至今日扔是如此。
这也是造成北京小吃衰落的原因,因为没有固定的口味。
我以前曾经说过,我从未看到任何一个地方像北京这样对外来口味毫无抵抗的城市。
我说的抵抗当然不是有意的行为,是指北京人对口味的选择上的态度。
这些原因都跟我上述说的有很大的关系。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7-13 11:05
只能说帝都的魅力 不在小吃上。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13 18:30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9-7-14 01:19 编辑

我在前文中说道北京小吃的不足,肯定会引起不同的观点,这是好事情。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遵从一个道理,那就是“君子和而不同”。
为什我们不能容忍反对的意见,为什么我们一但谈到一个问题的负面的东西我们就不能接受,甚至断定持有这个观点的人一定是否定这件事情的呢?
这不是学识问题,也不是智力的问题,是我们的习惯问题。
两千多年以来,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习惯了“非此即彼”的思考习惯。我们认为那些褒扬的人一定是赞成者,那些贬低的人一定是否定者。
可是事实给我们的教训是,褒奖者并不是肯定的人,贬低的人也并非否定者。
于是大家一头雾水,认死理的去找是非标准。
我不是在说别人,我是在说我自己,因为我曾经经历过这样的过程。
我在这里举了一个小学课本的课文《小马过河》,大概是在杂谈说的。
所以我的结论是,观点和评论只能作为参考。如果你亲身经历的话你会发现小马的结论“既不像小鸟说的那么深,也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13 18:30
无弦风 发表于 2019-7-13 11:05
只能说帝都的魅力 不在小吃上。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7-13 20:55
“君子和而不同”。
为什我们不能容忍反对的意见,为什么我们一但谈到一个问题的负面的东西我们就不能接受,甚至断定持有这个观点的人一定是否定这件事情的呢?
这不是学识问题,也不是智力的问题,是我们的习惯问题。
---------------------------
是思维习惯和道德品质。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19-7-14 06:48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9-7-12 05:25
这件事我以前说过,那还是在北京清理外来人口的时候,媒体甚至称他们为“低端人口”,为此而饱受争议。
...

是我应该说抱歉,大鹰老师的随笔总是很有感染力。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14 20:52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9-7-14 20:54 编辑

我们总对我们自己的失误常说一句话“我不小心……”,仔细想起来这句话真的是个悲剧。
悖论是,难道我们只有小心的活着才没有失误吗?
小心的活着有多累?
可是这的确是事实,我们必须得小心的活着。比如家庭、健康、工作、朋友……。
这是中国人活着的一种方式,我们按照这个方式活了几千年!
不过特别让人觉得失败的是,我们尽管分外小心的活着,结果却是“不小心”一直就伴随着我们。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14 20:52
无弦风 发表于 2019-7-13 20:55
“君子和而不同”。
为什我们不能容忍反对的意见,为什么我们一但谈到一个问题的负面的东西我们就不能接 ...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14 20:53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19-7-14 06:48
是我应该说抱歉,大鹰老师的随笔总是很有感染力。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7-15 06:53
关于“不小心”的议论,可见大鹰老师思考的细腻与独到。
关于“君子和而不同”之论 ,我赞同。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17 07:11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9-7-17 07:21 编辑

今天我们来说说小吃的口味问题。
无论是北京小吃还是全国其他地方,都把传统作为小吃的招牌。
记得有一年我去西安,在朋友的带领下去吃“臊子面”。
《水浒传》里鲁智深拳打郑关西里刁难屠户郑关西的时候,要他切十斤肥肉做臊子,十斤瘦肉做臊子,十斤骨头做臊子,这下把郑关西惹恼了,于是有了这个故事。
“臊子”是西北方言,所谓“臊子”其实就是我们北方人说的肉馅。
当我去吃臊子面的时候服务员跟我介绍说,这种面在周朝的时候就有,一直延续到今天。
我当时就没了食欲,因为我觉得我好像是在吃古董。
同样的事情,北京有一家清真酱肉的有名招牌叫“月盛斋”,在它的介绍里说它酱肉的老汤用了200多年。
如果说“臊子面”还只是个时间的话,这个200年老汤就成问题了。一锅汤用200年怎么吃?后来有内行人跟我解释说,所谓200年的老汤是循环使用的。就是说酱肉消耗掉的水要不断的补充,作料因为已经没了味道要不断的更新添加,老汤就是这么用了200年。
即使是这样我还是觉得有点过分,一锅汤反复熬煮的结果是什么?只是给酱肉增添味道吗?
我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个噱头,非要强调这200年的老汤,最多也就是这个酱肉作料的配方用了200年。
不仅是西安的臊子面和北京的月盛斋,其它地方的小吃也每每把这个历史悠久做招牌。
随着人口的流动,历史的沿革等等,小吃其实是在相互融合中逐渐产生变化的。
小吃和其它东西一样,能够在今天存活下来的不是他的历史悠久,而是在不断的淘汰中流传了下来。也就是说,它原本的模样可能早已不复存在。
因为没人是吃历史来的,小吃能够走多远完全是食客来决定的,而不是我们今天常常标榜的什么历史和文化。
说小吃是不断融合的结果我举个例子,前几年去开封,发现街上有人推着小车卖一种食品。问了卖主他说叫豌豆糕。
买了一块非常的便宜,拳头大小的一块豌豆糕两块钱,这种豌豆糕里面还有柿饼,吃了一口心里琢磨,这不就是北京人常常引以为豪西太后钦点的“豌豆黄”吗?
口味没什么区别,只是制作上略显的粗糙,首先颜色不是很黄,再有豌豆糕不是很细腻,吃到嘴里有颗粒状的东西。
问了问他的制作过程如下,把豌豆熬煮到软烂,掺进白砂糖冷却以后就成了成品,听了觉得基本就是北京的“豌豆黄”的制作过程。不同的是,北京的“豌豆黄”做起来还要麻烦一点。
首先,开封的这种豌豆糕,豌豆在煮的时候不像豌豆黄的制作要把豌豆泡上一夜再煮,而是直接煮烂。再有,豌豆煮烂以后直接做豌豆糕,北京的豌豆黄在豌豆煮烂以后要过箩,把豌豆中的豆皮一类的杂质去掉,吃起来就细腻的多。开封的豌豆糕就是用大铁锅煮的,北京的豌豆黄要用铜锅,因为那样就可以保持豌豆颜色鲜艳,这也就是为什么开封的豌豆糕颜色不太鲜亮的原因。
另外,豌豆糕只加白砂糖并没有其他的东西,豌豆黄会放冰糖,桂花糖等等。
但是这都不是根本的区别,吃起来的实际效果也大同小异。我想,是西太后认可的豌豆黄在前还是开封的豌豆糕在先呢?凭借一个河南半部中国史的历史渊源,北京的豌豆黄很可能就是河南人带到北京去的,不过是在后来经过了改进。
改进后的效果虽然略有不同,但是由于和西太后挂上钩,北京的豌豆黄和开封的豌豆糕待遇就大不一样了。豌豆糕是在街上推着小车卖,价格也很便宜。北京的豌豆黄摆在食品店的玻璃柜里,一副尊贵的样子,价格大概是开封豌豆糕的五倍。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17 07:11
无弦风 发表于 2019-7-15 06:53
关于“不小心”的议论,可见大鹰老师思考的细腻与独到。
关于“君子和而不同”之论 ,我赞同。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17 07:12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19-7-14 06:48
是我应该说抱歉,大鹰老师的随笔总是很有感染力。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7-17 08:42
小吃里面有学问。确实小吃仅凭口味和口感,历史常常被忽略掉了。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19-7-20 07:30
小吃也需要与时俱进,看上去干净,但又要快捷,而且口味好,食物冬暖夏凉,最关键还要便宜,这样的摊主在小地方很受欢迎。
北京没有主打小吃,与人口结构有关,而小地方的小吃同样受人口结构影响。
继续跟读大鹰老师的闲聊。

作者: 野妞    时间: 2019-7-21 18:25
因为没人是吃历史来的,小吃能够走多远完全是食客来决定的,而不是我们今天常常标榜的什么历史和文化。
说小吃是不断融合的结果我举个例子,前几年去开封,发现街上有人推着小车卖一种食品。问了卖主他说叫豌豆糕。
买了一块非常的便宜,拳头大小的一块豌豆糕两块钱,这种豌豆糕里面还有柿饼,吃了一口心里琢磨,这不就是北京人常常引以为豪西太后钦点的“豌豆黄”吗?
口味没什么区别,只是制作上略显的粗糙,首先颜色不是很黄,再有豌豆糕不是很细腻,吃到嘴里有颗粒状的东西。
问了问他的制作过程如下,把豌豆熬煮到软烂,掺进白砂糖冷却以后就成了成品,听了觉得基本就是北京的“豌豆黄”的制作过程。不同的是,北京的“豌豆黄”做起来还要麻烦一点。
首先,开封的这种豌豆糕,豌豆在煮的时候不像豌豆黄的制作要把豌豆泡上一夜再煮,而是直接煮烂。再有,豌豆煮烂以后直接做豌豆糕,北京的豌豆黄在豌豆煮烂以后要过箩,把豌豆中的豆皮一类的杂质去掉,吃起来就细腻的多。开封的豌豆糕就是用大铁锅煮的,北京的豌豆黄要用铜锅,因为那样就可以保持豌豆颜色鲜艳,这也就是为什么开封的豌豆糕颜色不太鲜亮的原因。
另外,豌豆糕只加白砂糖并没有其他的东西,豌豆黄会放冰糖,桂花糖等等。666
————————
这一段很有趣,长见识。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7-21 19:20
是不是系统不稳定?怎么感觉少了几个跟帖?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22 06:55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9-7-22 07:00 编辑

今天是“二伏”,北京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
虽然没有什么结实的道理,但是面条在夏季的北方特别是北京是老百姓常吃的饭食。面条制作简单,减少了在炉灶前忍耐热气,面条吃着爽口速度快,这也符合夏天的要求。试想这么热的天,谁会四凉八热的摆一桌子菜?再说,夏天正是人的消化能力最差的时候,大鱼大肉就吃不动了。
北京的面条做法种类很多,但是都不复杂,下面推荐几种:
1.芝麻酱面
北京的夏天闷热,没有食欲。此时最简单的莫过于来一碗爽口的芝麻酱凉面,麻酱香加上筋道的面条,丰富的面码,一定会让人食欲大振,暑意全消!
记忆里,炎炎夏日,夕阳西下,微风渐起,在小院儿的枣树下码好小桌儿,摆好马扎儿,桌上放好了调料,一个盛满了凉水里面放着手擀面的大盆儿,一家人都围坐在小桌周边,边聊边吃麻酱面的场景,让人无比怀念!
2.茄丁面
茄子肉丁面,不仅咸香适口,关键是热着吃,凉着吃都很好吃。一碗吃完,特别满足。
茄子肉丁面,这个浇头属于半荤半素的感觉,当然您要是自己家里做,荤素的比例随您自己看着来,我比较喜欢五分肉,五分茄子!
3黄花木耳打卤面
要说这黄花木耳打卤面是过去北京办宴席上的面条,吃喜面必须是打卤面。讲究得是东北的木耳,口外的蘑菇,上好的五花肉切薄片,配上干黄花,最后再甩上一个鸡蛋花,愿意浆糊点您就勾个芡。
煮好了面条,挑在碗里一浇这卤,嘿!就俩字“地道”!顺便说一句,这只是低配,高档一点的还要有鸡胸,鸭胸,玉兰片等等配料!
另外还有,酱油汆面,咸菜面,素炸酱面,羊肉汆面等等,以后有机会在介绍给大家。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7-22 08:27
讲究。继续等介绍。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23 05:24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9-7-23 05:29 编辑

要说北京的面,除了打卤面以外,最讲究的应该就属炸酱面了。
我在六星介绍过炸酱面,今天再重复一遍,有兴趣的朋友试试,保证香你一溜跟头。
肥瘦各半的猪肉,葱白,大料瓣(就是我们常说的八角),黄酱,料酒,白糖。
以上是炸酱面炸酱的食材。
油锅上火倒入油,要多倒一些。把肥肉和瘦肉切成的肉丁放入,先放肥的煸炒出油再放瘦肉丁,煸炒至变色捞出。
锅中还有很多的油,这个时候放入八角,少许料酒,姜片(不要姜末),黄酱用水懈成粥状倒入反复煸炒,这是个时间的问题要有耐心,炸酱好吃不好吃全靠这个功夫了,注意一定要用小火,而且要不断的搅动,否则酱就粘锅糊了。
当把酱炸到冒泡的时候放入煸炒断生的肉丁继续翻炒,直到炸酱变成琥铂色,酱里的水分被炸掉差不多了,葱白切成指甲盖大小放入关火炸酱就做好了。
酱炸好了,还要准备几样菜码,黄瓜丝,水萝卜丝,芹菜焯水切好的末,焯水以后的豆芽,青蒜切末,煮熟的青豆和黄豆,焯水以后切成丝的白菜丝。
炸酱要多放油,加上肥肉煸炒出的油,这个时候的炸酱汪着很多的油。吃的时候先把酱里的油弄一勺放到面里把面搅开,再放炸酱,然后放菜码。
还有一条要注意,不能把面和酱以及菜码都拌匀了吃,那就不对了,要吃一口拌一口,再就着菜码吃,这才是吃炸酱面的办法。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7-23 07:21
前两年在厦门吃沙茶酱面,那时第一次听说沙茶酱,上次吃潮汕牛肉火锅,有沙茶酱。
炸酱面好像没有吃过,南方人吃面比较简单,配菜或肉,做酱不会。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24 09:30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9-7-24 09:33 编辑

炸酱面,打卤面虽然好吃,但是做法比较繁复,夏天操作起来还是受罪。北京人有比他们简单的做法,一样的好吃。
下面介绍几种:
酱油汆面
酱油汆面顾名思义就是用酱油做浇头,方法是,锅上火烧热,把花椒放进去。一直到花椒被爆的微黄再到入食用油,如果爱吃香油的可以放香油,反正量也不大。放入油炸一会儿,等到花椒变成黑色(这个时候的花椒非常的香,麻味也小多了。)放入酱油(注意这个时候要关小一点的火,免得热油溅出伤人)。
放入酱油以后马上关火,这个酱油汆就做好了。
煮面过水,放入酱油汆,黄瓜丝,来几瓣大蒜,吃着美去吧,又香,又爽口,做着还方便。假如你不是自己手擀面而是买好的切面,这边锅里做着开水,这边弄酱油汆,汆弄好了,再切好黄瓜丝水也开了,连煮面在做酱油汆以及切菜码,手麻利的半个小时就能吃到嘴里。这顿面从做到吃到刷家伙收拾完毕用不了一个小时,你说快不快?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24 21:23
今天再来说一种老北京面条的简单做法,咸菜面。
我估计我说完了,大家也就是看看,特别是南方的朋友,他们既没有这个条件去试,怕是看完就饱了。
因为是我儿时的记忆,我还是打算写出来。
北方人口味重,爱吃咸的东西。所以过去不但是北京,整个北方人都爱腌咸菜。甚至腌咸菜还出了一个有名的字号叫“六必居”。
当然,“六必居”的咸菜和老百姓腌制的咸菜比起来要讲究的多。
咸菜成了北京人乃至北方人一如三餐不可或缺的东西,如果你有机会去东北,无论多高级的饭馆,咸菜是必备的而且免费。
北京人家家腌咸菜,家家都有一口腌咸菜的咸菜缸。
咸菜面就是腌咸菜的汤做浇头得名的。
把咸菜汤㧟出来放在火上煮开了,炸点花椒油浇到咸菜汤里,这个浇头就做好了,然后用这个拌面。菜码可以是时令蔬菜,黄瓜丝是不可少的。
把面条用凉水过凉了,浇上咸菜汤放点黄瓜丝,夏天吃起来别有风味。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7-24 21:39
凉水就是凉白开吗?
现在市面上竟然有瓶装凉白开卖。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7-24 21:40
凉水就是凉白开吗?
现在市面上竟然有瓶装凉白开卖。
作者: 诗意天涯    时间: 2019-7-24 22:06
涨姿势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25 07:10
无弦风 发表于 2019-7-24 21:39
凉水就是凉白开吗?
现在市面上竟然有瓶装凉白开卖。

如果你对自来水不放心,可以用凉白开过水面,世面上买凉白开实际上就是骗人。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25 07:12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19-7-24 22:06
涨姿势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25 07:33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9-7-25 07:35 编辑

今天咱们再来说说“羊肉汆面”。
“羊肉汆面”荤素搭配做法简单。
把羊肉切成薄片,有人用涮羊肉的肉片也可以。用酱油,香菜梗把羊肉泡在一个小碗里(羊肉片的量根据面条的量来定),这就是我们土话常说的“喂味儿”。
面煮熟以后把喂好味的羊肉片倒到面锅里,撒点胡椒粉,点上点香油,“羊肉汆面”就算做好了。
夏天虽然人们食欲比较差,但是身体却消耗很大。因为天热要出很多的汗,盐和肉也不能不吃。羊肉是最好的选择。
特别是伏天,外地比如河南,安徽,湖北有喝“伏羊汤”的习惯。俗话说“伏羊一碗汤,不用大夫开药方”。羊肉属于温补型,夏天人们因为去暑会吃一些凉的东西,这就使人们的胃寒,羊肉的温补对胃寒有帮助。
再有,羊在夏季体内的脂肪比较少,这也有益于夏天人们消化能力差的状况。
夏天为了弥补营养的吸收差造成的营养缺乏,还是要补充营养的东西,羊肉是不错的选择。要注意的是“羊肉汆面”羊肉放到锅里就关火,不要时间太长。用煮面的温度把羊肉烫熟就足以。
另外,这张图片上好像放了葱这是不对的。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7-25 09:36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9-7-25 07:33
今天咱们再来说说“羊肉汆面”。
“羊肉汆面”荤素搭配做法简单。
把羊肉切成薄片,有人用涮羊肉的肉片也 ...

这款面超赞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27 18:34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9-7-27 18:41 编辑

今天咱来说说北京的另外一种面条“烂肉面”。
这种面条的浇头听名字大家就知道是有肉的,可是你千万别错误理解为肉炖的很烂才叫“烂肉面”。
这里这个“烂”字意思是“乱”的意思。
这也符合北方人的特点,北方人特别是北京人常把“乱”念成“烂”,比如“乱七八糟”北京人会说“烂七八糟”。过去无名的坟地叫“乱葬岗子”,北京人叫“烂葬岗子”等等。
“烂肉面”也是这样,它之所以得名完全是因为做浇头的肉种类很多,猪肉,羊肉,鸡肉,驴肉‘甚至狗肉’。
为什么要放这么多种类的肉呢?这不是“烂肉面”做法讲究,而是因为这些肉都是过去卖肉的肉铺里剩下的没人要的肉头。
过去肉铺里卖肉,客人要哪就给拉哪儿,剩下没人要的怎么办?
大多数碎肉肉铺就绞了肉馅,有些肉连绞肉馅的资格也没有,这个时候就有做“烂肉面”的来花很便宜的钱买走。
做“烂肉面”的买这些肉是不分种类的,是肉就买,拿回去切成小块做个浇头浇在面上,这就是“烂肉面”。
通过我这么一介绍大家就明白了,这不是给有钱人吃的东西,甚至一般的老百姓也不吃。“烂肉面”的对象是穷人。
买“烂肉面”的不是专门的饭馆或者小吃摊,也不挑着挑子走街串巷,它是一些其他行业的附属品。比如茶馆,酒铺等。
老舍写的话剧茶馆里有这么个情节,康顺子的爹要把女儿卖给太监庞总管当小老婆在茶馆里等候。康孙子不愿意在那哭,常四爷看不下去说“李三儿,给他们一碗烂肉面让他们端到外边吃去!”。这里说的就是这种“烂肉面”。
不过,老舍先生的这段历史有些质疑,过去北京的“烂肉面”是连茶馆也进不去的。
“烂肉面”在哪卖呢?就是在叫“大酒缸”的酒铺卖。
怎么叫“大酒缸”呢?它和“烂肉面”一样都是给底层穷人预备的,是酒铺的一种而且是最低档次的。
走进“大酒缸”大家会看到,这里没有桌子,有的是埋在地下露出半截的大缸,缸里面是酒。酒缸上面盖着一块青石板,这就是喝酒的桌子了。
酒缸四周是一些“条凳”,也就是长凳,这种凳子连漆也不刷,坐久了黑乎乎的。
来这里喝酒的都是穷人卖力气的,来一碗“大酒缸”里的白薯酒(白薯酒是酒里最低档的品种),要一碗“烂肉面”,又是酒菜又是饭,吃个醉饱还花钱不多。
“烂肉面”不是美食而是真正的穷人解馋的东西,味道也可想而知。
其实,北京的小吃里有很大一部分的出身都如“烂肉面”一样,并不是美食而是穷人果腹的东西。
之所以提到“烂肉面”是因为电视台前几天居然把“烂肉面”说成是北京的美食,听了真是无语。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27 18:35
无弦风 发表于 2019-7-25 09:36
这款面超赞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7-28 17:50

之所以提到“烂肉面”是因为电视台前几天居然把“烂肉面”说成是北京的美食,听了真是无语。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7-31 06:14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9-7-31 06:15 编辑
无弦风 发表于 2019-7-28 17:50
之所以提到“烂肉面”是因为电视台前几天居然把“烂肉面”说成是北京的美食,听了真是无语。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19-8-1 06:24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9-7-24 21:23
今天再来说一种老北京面条的简单做法,咸菜面。
我估计我说完了,大家也就是看看,特别是南方的朋友,他们 ...


南方人也有腌制咸菜的习惯,特别是农村,大部分日子靠咸菜下饭。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19-8-1 06:38


您上面介绍的几款面食,炸酱面最难做,九十年代在武汉吃过,挺好吃的。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1 19:49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9-8-1 19:54 编辑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19-8-1 06:38
您上面介绍的几款面食,炸酱面最难做,九十年代在武汉吃过,挺好吃的。

我说过,小吃是一个相互融合的结果,特意把北京小吃提高到文化就是扯淡!(北京人别不高兴,我也不怕)
例如你说的炸酱面,你在湖北吃过,四川有一种面叫“豌杂面”,他们在介绍这种面的时候就说,所谓“杂”就是“炸”。
非常好吃,豌豆作为配料有两种做法,一个是把豌豆煮软,一个是把豌豆炸酥,前提是,豌豆一定是要经过浸泡24小时以后。
它的面码是豌豆苗,让我想起了曹植“七步诗”。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1 19:55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19-8-1 06:24
南方人也有腌制咸菜的习惯,特别是农村,大部分日子靠咸菜下饭。

南方人的确也有腌菜的习惯,不过它不是北方意义上的腌菜。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1 20:23
“三油面”
这是最简单的一种面。
锅中煮面,碗中放入葱花,放酱油,香油,醋。
煮熟的面捞出放在碗里,美不美呢?、虽然这么简单,可是它也有个名字叫“三油面”!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2 04:09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9-8-2 04:16 编辑

被大雨吵醒睡不着了,在这瞎说几句。
既然下雨又是夏天自然就想起是否有窗户没关上,巡视一番。
忽然想起了杜甫的一句诗“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你有房子,下雨关上窗户了事,那些没房子或者房子漏雨的人怎么办?
这样想真的很可笑,所以我在杂谈就有人说我“杞人忧天”。
那么我是不是就很有悲悯之心呢?当然不是,如果我有我就不显摆了,我只是忽然想起了这一句。
我要说的不是杜甫的诗,也不是我的所谓“杞人忧天”的想法,因为这样的情景和这句诗让我想起了杜甫大爷在文革的遭遇。
杜甫好像是个成熟比较晚的人,所以有“三是成文”的说法。也就是说杜大爷三十岁了才写出像样的文字。
而他的诗大多比较亲民,有的甚至就是大白话,例如我上边引述的那句诗。
但无论怎么说,杜甫的诗按照现在的说法还是比较接地气的,不似李白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那么浪张。
历史上李白有“诗仙”的美誉,杜甫则被成为“诗圣”。看来老百姓还是买杜甫的账的。成为圣人要比成为神仙更靠谱。道理很简单,我们看见过圣人却从未看到过神仙。
因为瞎说扯远了。
按说杜甫这么关心天下疾苦的人应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可是他在文革这段时却混的不咋样,原因就是郭沫若闹的。
郭沫若写过一本书叫《李白与杜甫》,这是他写的最后一本书,成书的年代应该在文革左右,以后他就再没有长篇论著了。
郭沫若写的这本书被人认为是极度的“仰李抑杜”,也就是夸赞李白糟践杜甫。
我刚才说到,杜甫被称为诗圣那他干嘛这么做呢?
原来,因为当时毛爷爷喜欢李白。毛爷爷喜欢唐朝的三个姓李的诗人,李白,李贺,李商隐。
杜甫被郭沫若糟践个底朝天就是因为这个。
这本书年轻的时候看过,也跟今天下雨一样是在闲得蛋疼的时候看的。内容早已忘记,只记得郭沫若特意列了一张表格,把李白和杜甫的生平列在上面做对比,其中有某个年代,李白在长安让高力士脱靴(很怀疑这是传说),杜甫上树摘枣。
仔细想起来郭沫若的这个说法不讲理,李白比杜甫大11岁,郭沫若的这张表里说那个时候杜甫7岁,那么李白就已经18岁了,不同年龄的行止本来就不一样,18岁的李白已经到了可以搂着女人睡觉年龄,7岁的杜甫只能上书摘枣这有什么奇怪的呢?
书中大量的介绍了李白和杜甫的差距,其中也有杜甫的诗怎么怎么不成调子和缺乏文学素养一类。
可是郭老是否忘记,在人民公社成立的时候,你不是也写出了“毛主席大统帅,共产党人人爱”,四人帮倒台时写出“大快人心是,揪出四人帮”这样的大白话吗?
我们有时候对这样的做法叫“御用文人”,好像有非议。但是如果你仔细想想,文人不御用就没饭吃。
不但没饭吃,也许会掉脑袋。
所以中国人有一句话“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孔老夫子说“学而优则仕”。
这句话我们要读起来一定要看清他的顺序,一般的说我们看了这句话就认为,孔圣人是告诉我们你把书念好了就能当官,其实不是。
我认为老孔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了官才算你学的好,这书你就没白念。“仕”是评判读书好坏的标准。
看看中国的历史不是这样的吗?
雨停了,眼睛有些转动困难说明并没睡足,所以接着睡吧!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8-2 09:23
有个菜名:三杯鸡。三杯,大概是一杯酱油,一杯料酒,还有一杯油。
感觉这个油有点问题,鸡的含油量大。
李白和杜甫的事我知道一点,郭沫若知道少一点。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2 23:13
无弦风 发表于 2019-8-2 09:23
有个菜名:三杯鸡。三杯,大概是一杯酱油,一杯料酒,还有一杯油。
感觉这个油有点问题,鸡的含油量大。
李 ...

这是因为你把“三杯”是什么搞错了,这个“三杯”里没有油,所谓“三杯”就是酱油,啤酒,白糖。
很多人说,液体是用杯盛的,白糖怎么算杯?
其实,白糖就是调味,要多放一点,放一杯的量怎么不行呢?
三杯鸡我做过,味道不咋样!
鸡切块焯水,锅中放油,放姜片,葱段,八角炒出香味,把焯好的鸡块放入煸炒,然后放入上述说的三种东西,也就是所谓的“三杯”再次煸炒。直至上色加入开水盐等调味,煮30分钟大火收汁就算好了。
现在鸡和猪肉难吃完全是因为饲养的办法,也就是饲料的问题。无论你有多高的厨艺也做不出好吃的口味。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2 23:42
说到“三杯鸡”让我想起了过去的往事。
我说过,美食是不必复杂的,食材和做法均是如此。如果你用简单的手法和食材做出美味,那你就是大厨。
有一年我开车去哈尔滨,行至沈阳地段赶上102国道堵车,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京哈高速。
于是我在朋友的建议下想绕过堵车段,那个时候也没有高德这样的导航,只是根据他的话走下去。
绕来绕去天就黑了,我记得我是在山里走,沿途的路不是柏油路而是砂石路。
人困马乏肚子也在叫,于是决定找个地方吃饭。
可巧这个地方居然没有饭馆,我就出了个主意,找个农家寻饭,给他钱估计没有不乐意的。
停在一个门楼都歪歪着的院子前,一阵狗叫引出了一个老太太。说明来意,老太太并不推辞就进了她家。
我记得老太太做了一顿饭,至今我也难忘。
茄子,土豆蒸熟搅成泥状,用手掐几段葱叶放在里面加上盐,井水拔凉的高粱米饭。此时正是夏日,吃的那叫一个爽。
更爽的是,给钱老太太不要,她说谁也难免为难着窄,这顿饭也不值钱不知道要多少,不如不要还有个念想。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8-3 22:05
我这儿的三杯鸡可以用电饭煲闷,应该不是一杯糖。
老太太太好了,情商特高。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19-8-4 16:54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9-8-1 19:55
南方人的确也有腌菜的习惯,不过它不是北方意义上的腌菜。


愿闻其详。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19-8-4 17:12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9-8-1 19:49
我说过,小吃是一个相互融合的结果,特意把北京小吃提高到文化就是扯淡!(北京人别不高兴,我也不怕)
...

农村也做炸酱面,不过豌豆做成酱,称作豌豆酱,真正的豌豆酱工序很繁琐,时间长,还需要经过进秋之后日晒夜露四十五天,这样的豌豆酱很香很香,麦子酱也是一样。
面条上面加上一勺豌豆酱,然后放点葱花,酱油,小萝卜丁,雪里红腌菜,辣椒油等等调料,我们那地方就称为炸酱面,十足的路边摊小吃,味道很鲜美。看了您的介绍,估计许多小吃都是变通的,名称一样,变化多端。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我们那地方一般的农民是吃不起面条的。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4 20:58
无弦风 发表于 2019-8-3 22:05
我这儿的三杯鸡可以用电饭煲闷,应该不是一杯糖。
老太太太好了,情商特高。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4 21:01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19-8-4 17:12
农村也做炸酱面,不过豌豆做成酱,称作豌豆酱,真正的豌豆酱工序很繁琐,时间长,还需要经过进秋之后日晒 ...

谢谢您,其实我在说炸酱面的时候一直就有想说一个问题,那就是“酱”,因为这是所有和它有关食品的关键。
“酱”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的东西?
还有要更正一下的是,南方人说的“杂酱面”和北方人说的“炸酱面”不是一回事。
感谢您的支持,有时间我们讨论一下!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4 21:07
顺便说一下所谓“政治话题”,只要持“不是反对派”的观点大概就是安全的。
川普把剩下的3200亿的中国对美出口的商品又加征了10%的关税。
这是什么局面呢?就是说,中美双方在关税上已经无牌可出了。
那就让我们看看接下来咋办?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8-4 21:32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9-8-4 21:07
顺便说一下所谓“政治话题”,只要持“不是反对派”的观点大概就是安全的。
川普把剩下的3200亿的中国对美 ...

这个大范围是经济话题。
政治话题估计是意识形态方面的话题少涉及为妙。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8-5 07:32
大鹰,最近在写什么小说吗?
六星十周年,我是去年看你写的小说《母亲》,
注册跟帖来到此地的。
红袖读书杂谈时知道你的大名,那会看小说比较少。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6 06:28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9-8-6 06:32 编辑
无弦风 发表于 2019-8-5 07:32
大鹰,最近在写什么小说吗?
六星十周年,我是去年看你写的小说《母亲》,
注册跟帖来到此地的。

最近没有写什么,原因主要是生活事物繁杂,柴米油盐酱醋茶。
还有一个原因是,大部分人已经不看小说了。
加上我的小说无论是方法还是内容都已经落伍,写不出让人想看的东西。既写不出比如范冰冰为什么说自己被软禁三个月?某明星离婚财产分配方案曝光等等新闻。也写不出小叔子睡嫂子,后爹和干女儿的奸情等艳事,更没有穿越到唐朝的想象力等等,总而言之是被淘汰那伙的哈哈哈!
你说你是看我的小说来六星注册的,我非常的感谢和意外,再次感谢你对我的鼓励。
我想现在闲着有时间的时候,我就来叨唠几句,愿意看的人我争取不会叫他们感到无聊,我写这样的东西也轻松,更主要的是,我也只能有写这个的能力了。
再次感谢!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6 11:25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9-8-6 11:27 编辑

有时间来谈谈“酱”,这是我以前说好的。
我们知道,我们的大部分生活工具和食物的发现源头都是偶然。
比如石片尖利的边缘划破了脚和皮肤于是有了刀,尖利的荆棘刺破皮肤于是有了针等等。
食物也是如此,比如酒,发酵以后经过天然的蒸馏过程的液体散发一种奇怪的味道,尝一尝很特殊,再尝尝还有一种很舒服迷幻的感觉。
偶然和必然是一个哲学问题,不管它怎么复杂,偶然是一定发生于必然这个过程的。
我们说的“酱”也是如此,但是它不是偶然的,是在前人发现了发酵食品的功效以后刻意为之的。
发酵食品味道独特,加上盐渍以后能够长期保存。
我们所说的“酱”包括了植物,动物,水果等等材料,我们常见的所谓“酱”是植物品种。
有两种,一种是黄豆发酵制成的黄酱,一种是小麦发酵制成的“甜面酱”。
就像“四大发明”让我们高兴了几千年念念不忘一样,“酱”也是中国人首先制成的,据说最早在周朝就有。
特别是植物发酵的黄酱已经影响到亚洲很多国家,东南亚,日本,韩国等等。
我为什么说,南方人说的“杂酱”和北方人说的“炸酱”不是一码事呢?
这源于对酱烹饪的理解。
四川人把炸酱叫“杂酱”不是口音问题,是他们的理解。他们认为酱是个很复杂成分的东西。
江浙一带也有炸酱的做法,和北方人不同,并且有很大的区别。
他们大多是把酱作为一种和其他陪用的食材一起加工而不会去单独烹制酱。
北方人对酱的做法是很多的,比如炸酱,卤制食品的辅料等等。
北方人离不开酱,南方人则可有可无甚至有人根本就不接受这也是事实。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8-6 17:36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9-8-4 21:07
顺便说一下所谓“政治话题”,只要持“不是反对派”的观点大概就是安全的。
川普把剩下的3200亿的中国对美 ...

说是9月份开始实行。
股市震荡。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19-8-6 20:38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9-8-4 21:01
谢谢您,其实我在说炸酱面的时候一直就有想说一个问题,那就是“酱”,因为这是所有和它有关食品的关键。 ...


当您指出杂和炸还有酱的问题时,很乐意看您的分析。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19-8-6 20:54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9-8-6 11:25
有时间来谈谈“酱”,这是我以前说好的。
我们知道,我们的大部分生活工具和食物的发现源头都是偶然。
比 ...

我老家是湖北的,那地方以生产水稻为主,没有土地种黄豆,偶尔兑点黄豆是用来做豆豉的。
也没有土地种麦子,偶尔兑麦子做甜面酱。、

而豌豆可以种在田埂上,家家户户都会晒豌豆酱。

甜面酱和豌豆酱的制作很繁琐,黄豆酱没吃过。

豌豆酱、甜面酱、腌菜、盐菜在我们那地方至少传承了上千年。俗称下饭的老爷菜。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8 04:53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19-8-6 20:54
我老家是湖北的,那地方以生产水稻为主,没有土地种黄豆,偶尔兑点黄豆是用来做豆豉的。
也没有土地种麦 ...

你说到了黄豆也叫大豆,这是东北特产,南方之所以没有或者很少种,完全是气候问题,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黄豆是中国本土的物产,黄豆有很多品种,虽然东北的大豆质量最好,长江以北都可以种植,世界各地也都有种植。在这次中美贸易战中,黄豆还成为了主要角色之一。
中国作为原产地,曾经很长时间保持着质量优势。改革开放初期,美国人去东北参观了一个农场,这个农场的名字就不说了,这个农场主要生产的就是黄豆。
美国人在农场的领导陪同下在那转了半天,临走的时候要求农场送他们几颗黄豆留作纪念。好客的中国人心里想,黄豆是啥值钱的东西,于是高兴的送给了他们一口袋。
就是这一口袋黄豆,美国人回去进行了良种培育,从此,中国大豆的优势被美国人取代。
类似的例子很多,在粮种这个行业上,美国人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绝大部分的市场,特别是中国。
上点年纪种过地的人都知道,过去秋收以后,除了食用的粮食,一般可以在收货中留一部分种子来年再种,但是现在这样的做法已经不行了,你打下的粮食除了吃以外是不能做种子用了,需要种子只有去农资商那去买。
仔细想起来,这个现象非常的危险,在种子被外国人垄断的情况下,我们怎么谈粮食安全问题呢?中国人有十四亿张嘴,这不是个大问题吗?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8 05:22
无弦风 发表于 2019-8-6 17:36
说是9月份开始实行。
股市震荡。

川普对中国剩下的3200亿商品加征了10%的关税,不久,美国财政部宣布把中国作为“汇率操纵国”,中美贸易战进入了冰河期。从去年五月份阿根廷峰会以来,中美进行了一年多的谈判,结果是越谈越糟,中美国关系也渐行渐远。
美国为什么要把中国作为“汇率操纵国”呢?
这是因为在川普宣布加税不久,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突破了“7”,也就是说人民币贬值了。
从理论上来讲,所谓汇率的变化应该是市场因素决定的,一般的说,各国都在不能人为操纵汇率这方面达成共识,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对此也相关的规定。
美国人认为中国人这么快就降低了人民币的汇率,完全是为了降低出口成本,抵消由于美国加税造成的损失,是一种人为操纵的结果。
中国银行发言人说,汇率的涨跌是正常的,人民币最近的汇率没有超出正常范围,言外之意是我们没有操纵汇率。
当然,汇率是可以人为操纵的,这样的事即使中国人在干也不是唯一的一个国家,日本人干过,韩国人也干过。
货币贬值虽然有利于降低出口成本,但是它也是一把双刃剑。他会让本国人在经济上蒙受损失,特别是手里持有外币和需要外币的人,以及进口商品和相关的企业,比如你孩子在国外读书,那么他的生活成本就增加了,简单的说,因为钱“毛”了。
另外,对于采购中国商品的外商而言,虽然这是一个降低价格的好机会,可是他们会持币等待,因为他们不知道你的货币还要不要再次贬值,那样他们会更便宜,基于这一点,货币贬值并不一定会增加出口,起码不会马上就会有预期的效果。
股市的震荡也是人们对货币贬值带来的心里负面效应,还可能引发外汇和外资流出。
美国把中国定位“汇率操纵”国,他就可以采取更大范围的行动来制裁我们,比如扩大关税的涨幅抵消货币贬值。停止你对美国和美元系统的其他国家的采购和投资融资等等。
有人会问,美国人有那么霸道吗?没办法,有一个事实是没法改变的,那就是美元是全世界经济往来的结算货币。
关于川普为什么突然加征关税我想有两个原因,第一是这次莱特希泽和努姆钦来上海谈判无果而终。第二,川普急需达成协议达到大量购买美国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结果,以此来撑起他未来竞选连任的局面。
关于为什么美元是结算货币的问题,因为是个复杂的问题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我想也没人有兴趣在这里就不说了。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8 05:41
昨天是“七夕”,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日子被说成了“情人节”。
每年的2月14日是外国人的情人节,大概是我们要自己也有一个情人节的缘故吧?
其实,所谓“七夕”的由来是根据牛郎织女的传说,传说这一天喜鹊会连在一起搭乘一座“鹊桥”,让隔在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夫妻相会。牛郎挑着一双儿女到鹊桥和媳妇见面,一年只有这一天,这是个很凄楚的故事。
以后,把“七夕”订成“女儿节”又叫“女红节”。这个节日针对的是未婚少年女,没男人什么事,所以它谈不上跟情人有关系。
“七夕”这一天,女孩都要在家里做针线活,这完全是为了他们将来嫁人用得着。这个传统如今在少数民族里还保留着,例如苗族。
其实,中国人有很多的节日,可惜我们都没有保留。以至于我们只能从周边受汉文化影响的国家里看到,比如日本、韩国、越南等等。
仅仅是为了洋人有情人节我们也牵强的把“七夕”定位情人节才保留了“七夕”这个日子真的令人遗憾。
昨天我问过一些年轻人知道不知道“七夕”是怎么回事?他们百分之百的朝我摇头,他们只知道这是个中国的情人节。
仔细详查我们的传统节日,很多是非常有意义的,只可惜今天已经无人问津。
情人节就情人节吧,刨根问底的有啥意思?多一个节日总比少一个好,只要大家能快乐!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8-8 08:43
关于为什么美元是结算货币的问题,因为是个复杂的问题一句话两句话说不清楚,我想也没人有兴趣在这里就不说了。


-------------------------------
说说吧,是不是强者为王?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8 09:22
既然有兴趣我就叨唠两句,美元为什么成为世界货币。
要说没清楚这一点首先要看看美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及为什么成为世界货币。
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开始于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二战结束以后,西方主要国家的经济都遭受了重创,一片萧条。美国是参战国时间最靠后也是时间最短的。美国正式加入同盟国是在“珍珠港”事件以后。
虽然,美国在二战中也遭受了损失但是并没伤筋动骨。相反,二战开始以后,美国却在战争中发了大财。二战以后,美国的黄金储备是世界的三分之一。
为了建立一个经济体系恢复战后重建,西方国家和美国在美国的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了会议。会议上确定了以美元作为主要货币兑换系统,美元和黄金直接挂钩,32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这就是后来大家常说的“货币金本位”。
美国作为当时经济实力唯一强大的国家,把美元和黄金挂钩稳定货币的汇率。
其实,这个做法虽然让美元成为了世界货币,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美国把美元放到这个地位也是成了担保国。
也就是说,美国要保持足够的经济实力来确保美元和其他货币的汇率稳定。
这个体系确定以后,世界其它国家都以美元作为结算货币就是从那开始的。
正如刚才说的,美国由于把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他的经济变化就会影响到美元的稳定,而美元的稳定也会导致和影响世界其它国家。
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讲,“布雷顿森林”会议促进了二战以后的经济发展,也为后来世界经济体系做出了贡献。
但是,美元的稳定是美国的一个巨大的负担。后来的很多事实说明,由于美国经济的变化对世界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所以,1972年,尼克松废除了这个经济体系,把美元和黄金脱钩。
由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的常态化,美元到今天仍然是结算国币。
对于美国来说,对美元汇率的变动是牵一发而动千钧的。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总量的大小,决定了这个国家的货币汇率的变动的影响大小。
由于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他的出口量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一,人民币的汇率变动也影响了其他相关的经济市场和国家,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对人民币的汇率变动这么操心。
因为它会直接影响美元的汇率稳定甚至是美国经济本身。
回想起几年前,很多中国人大叫让人民币成为世界主要货币甚至取代美元,这不但是一个膨胀的说法,也是不了解作为世界货币的苦衷。
另外,做为世界货币的背后是一定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稳定的经济结构,成熟的市场体系才能够保证。
你觉得中国离这个距离还有多大?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8-8 20:24
经济话题(包括国际形式等)可以多聊聊,我有兴趣跟着学学。
关于小说,我的观点是:如果有合适的题材还是坚持写。为什么呢?
一是坚持做自己喜欢做的擅长做的,
二是有内涵的小说不是说没人看,或者只是少人看。
就像很多做音乐的人,坚持自己的音乐风格,始终都有爆发的一天。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19-8-8 21:23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9-8-8 04:53
你说到了黄豆也叫大豆,这是东北特产,南方之所以没有或者很少种,完全是气候问题,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


您说的黄豆事件看过这方面的文章,并且很难理解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土地却会导致大量进口黄豆。

如今农村的境况是这样的,大面积承包土地的农民确实只能购买种子,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产量高,一亩土地种植一年可以结余五六百元钱。而农民留给家里吃的粮食还有一些保留用自己的种子的习惯,产量低,一亩土地种植一年一分钱都拉不下。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8-8 21:53
听说现在农村农作物留不了种,需要种子都要去种子公司去购买,不知是不是真的?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9 06:05
无弦风 发表于 2019-8-8 20:24
经济话题(包括国际形式等)可以多聊聊,我有兴趣跟着学学。
关于小说,我的观点是:如果有合适的题材还是 ...

我最近觉得,写小说是个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事,所以很少写了。
谈到国际形势势必导致政治观点,这也是个风险很大的事。
唯一能干的就是扯点闲篇!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9 06:07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19-8-8 21:23
您说的黄豆事件看过这方面的文章,并且很难理解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土地却会导致大量进口黄豆。

如今农 ...

中国虽然是个农业大国,但是中国的农业始终就没有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体系化。
现在,大多数的农村还是靠天吃饭。
特别是土地分到农民手中以后,加剧了农业的落后。
另外,我们的农业政策有问题,而且是个非常大的问题,有关这件事有时间讨论。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9 06:08
无弦风 发表于 2019-8-8 21:53
听说现在农村农作物留不了种,需要种子都要去种子公司去购买,不知是不是真的?

不是听说,这是事实。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9 06:22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9-8-9 06:24 编辑

现在,香港和台湾闹的很厉害,很多人也很担心,我觉得没必要。
无论他们怎么想,他们的唯一指望是外部势力。
在今天中美俄军事实力占据了世界90%的情况下,你认为哪个国家会为香港和台湾付出和中国军事对抗的代价呢?
绝对不会的!
没有外部势力的支持,香港和台湾人口加起来不到4000万人,他们怎么和大陆对抗?
有人说,香港的自由贸易地位是大陆不能放弃的,特别是在中美贸易战的情况下,我不这么认为。
中国的经济实力走到今天,香港占多大的比重?只不过,中英联合声明规定的一国两制我们没想破坏。
这是一个国际信誉问题。
你觉得在这个丛林社会里,信誉值几个钱呢?
我们再看看台湾,现在剩下两个有实力的竞选人。一个是在任“总统”蔡英文,一个是高雄市长韩国瑜。
台独没有出路这不是政治口号,是需要台湾人仔细想想的。
即使台湾真的独立成为一个国家,你认为他们的日子怎么过?
一但大陆武统台湾,你觉得美国人会和中国直接军事对抗吗?纯粹是扯淡。
这点我们看的清楚,蔡英文也看的清楚,所以她一直宣称不走与大陆对抗的老路。
只不过,在国际舆论上,我们要冷静,特别是不要仓促行事。
因为他的副作用很大,有点象糖尿病,糖尿病本身要不了命,可是并发症却很可怕。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8-9 17:22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9-8-9 06:22
现在,香港和台湾闹的很厉害,很多人也很担心,我觉得没必要。
无论他们怎么想,他们的唯一指望是外部势力 ...

信誉比什么都重要,最后一句好形象。有小说作者的功底。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10 13:55
今天咱们接着来谈谈王致和。
王致和臭豆腐之所以有名真的不是他的臭豆腐做的好。
原本他进京赶考落榜凑盘缠卖豆腐,但是,他没把握他做的豆腐都买地出去,怎么办?他想了个办法,把剩下的豆腐用盐腌上防止变质留着自己吃。
有一天,王致和闻到一股子臭味,找了半天发现是从床下的坛子里发出来的。王致和打开坛子一股子臭味熏鼻子,原来这就是他腌制的卖不出去的豆腐。本来想扔掉只是舍不得,用手指点了一点尝尝,发现到了嘴里的味觉却异常的特殊。
从此,王致和就自己吃这种豆腐,而且是用盐腌制了。
再后来推荐给朋友都说好吃,王致和就卖这种豆腐,这就是臭豆腐的由来。至于说后来传到宫里西太后赞赏应该是传说。即使西太后吃了真的会赞赏,你想御厨有这个胆量给她吃吗?
闻见臭味就能掉脑袋!
其实,真做臭豆腐好的是北京郊区,通州有一个天通酱园的臭豆腐要比王致和做的好吃多了。
这家是南方传进来的,据说是浙江人的后裔,发酵食品南方最多,做的也最好,理由非常简单,南方天热,食品发酵的现象会经常发生。
那么王致和的臭豆腐为什么有名呢?就是因为他曾经是一个赶考的举子,而通州酱园做臭豆腐的不过是农民。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10 13:55
无弦风 发表于 2019-8-9 17:22
信誉比什么都重要,最后一句好形象。有小说作者的功底。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19-8-11 00:46
大尾巴鹰 发表于 2019-8-9 06:07
中国虽然是个农业大国,但是中国的农业始终就没有形成规模化,现代化,体系化。
现在,大多数的农村还是 ...


期待老师指点。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12 04:57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9-8-12 05:15 编辑

谈一点敏感话题,若干年前,大概是在97年以后,李嘉诚这个老滑头曾经跟邓小平谈到了香港问题。
他的问题是,香港会不会一直保持“一国两制?
李嘉诚不是政治家,不过是一个从卖塑料花到后来成了财主的资本家。所以,他关心的当然是他能不能继续发财。
邓小平回答他的话是“香港保持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以后就更没必要变了。”
李嘉诚于是吃了定心丸,在大陆投资赚了个盆满钵满。
我们先不谈李嘉诚,我们就来想想邓小平这句话的含义。
“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以后就更没必要变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大家知道,政治家之所以叫政治家,他的首要条件就是智慧,没有智慧就不叫政治家。
那么什么叫智慧呢?有人定义说,智慧涵盖了人类文化的所有。这句话大了点,也有点不负责任的字面表述。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有一种误判,总是把智慧和智力混为一谈。
智慧包含了智力,但是智力不等于智慧。换句话说,有智慧的人一定是智力发达的人,而智力发达的人不一定是有智慧的人。
这在哲学上叫做“不为互逆”的逻辑问题,或者简单的说,你爸爸是个老头,但是老头不见得是你爸爸!
扯远了,还来说说邓小平的这句话。
要说清楚这句话就一定要解读“一国两制”。
所谓“一国两制”就是在香港实行不同于大陆的社会制度,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个大家都能理解,因为香港已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存了一百年。
我们收回香港是根据大清国《南京条约》租借给英国的期限,收回香港是租约到期,租约到期了但是不能说香港的社会制度也到期了这样说对吧?
“一国两制”是个聪明之举,既维护了香港的稳定和现状,也回归了香港本土。
“一国两制”同时也有另外一个含义,那就是香港的国际地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由贸易地位”。多少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受益于这个地位很多年。
但是有一条我们不能忽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有一个规定,那就是不承认所有的不平等条约,如果履行了这句话,香港的租借本身就是不平等条约的结果。
我们为什么承认这个现状本身就是我上述说的条件,香港“一国两制”比一国一制更有利于香港人和大陆。
这就是智慧!
解放军能打到海南岛,能把蒋介石赶到台湾,你认为在49年以后把香港收回是问题吗?
直至今日,解决香港问题仍然不是大问题,不管香港人怎么闹。
香港人争取的所谓“双普选”是个伪命题,你觉得在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他们争取普选是可能的吗?尽管中央政府也答应过。
邓小平说的“一国两制”实际上是保持香港的现状,一百年都保持下来了,还在乎五十年。如果大家相安无事,五十年以后为什么要变呢?
保持香港现状对香港人有利,对大陆也有利。
香港人为什么要闹呢?归根结底是经济问题。
我曾经说过,内陆很多城市在经济上已经超过了香港。如果一个外国企业在大陆做生意一点也不比在香港差,你觉得香港的“自由贸易”的优势在哪?
现在,面对香港的局势,中央政府采取冷处理的方式是对的,这样就免于西方国家的“口实”。
但是,任其发展下去也令人担忧,何去何从当然还是需要智慧。
目前,维持香港局面的是港府和香港警察,但是你别忘了,香港是有驻军的。
所以,驻香港的解放军司令在“八一酒会”上说,香港驻军有责任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不会对香港动乱的局面坐视不管。
当然,军人对政治问题表态西方人是不习惯的,可是别忘了“中国特色”这句同样是邓小平说的。
我认为香港人不会一直闹下去,中央政府也不会让他们一直闹下去,一定会有办法。
什么办法呢?我们等着瞧!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12 04:58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19-8-11 00:46
期待老师指点。

这是个复杂的问题,要从“土地改革”说起,有时间我们聊。

作者: 大尾巴鹰    时间: 2019-8-12 08:00
本帖最后由 大尾巴鹰 于 2019-8-12 09:55 编辑

今天我们来说说所谓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问题,这本来是个经济话题,应该由懂得经济的人士来说。可是六星是个很奇怪的地方,真懂行的往往是默不作声,就剩下像我这样的外行在这瞎逼逼。好在我们的目的是聊天,并没有人较真儿。
其实,就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问题上,中国政府是很负责任的。在过去很多年,我们用大量的外汇购买人民币以保持它的稳定,这不但是对中国人有好处,对美国人以及世界其它国家的经济也是有好处的。
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出口量占世界三分之一,保持汇率稳定难道对其它国家不是好事吗?
汇率的波动是受市场经济情况的影响,受本国经济环境的影响的。
慢说中国不是所谓“汇率操纵国”,就是任凭人民币随行就市的波动,人民币对美元也不是今天这样的汇率。
我没有美元所以不太关心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最近有消息说,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又回到原来的水平。
我在这里说过,美国财政部把中国定义为“货币汇率操纵国”,也说过关于这个定义对中国方面的不利,这里不赘述了。
就像中美贸易战一样,我多次强调这不是一个两国之间的贸易争端问题。
这次川普把中国剩下的3200亿对美出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以及把中国定义为“货币汇率操纵国”的主要原因是,川普用竞选连任的预期绑架了中美贸易战。
所以,就在中美谈判这次在上海刚刚结束的时候他就加了税,并且不久就把中国说成了货币操纵国。
对于川普的做法,美国国内也有反对的声音,原因是中美两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的贸易摩擦升级不但影响了中美两国,也影响到了世界经济。
特别是在经过甚至还处在金融风暴的经济衰退期的西方国家,这不是一件好事情。
遗憾的是,这种反对的声音并没有占据舆论的主流,美国朝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充满了对中国的误解和敌意。
有人说我们在采取拖延的谈判方式以等待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我不这么看。
在目前的形式下,即使川普败选我也不认为新当选的总统会比川普强多少,也许会更糟。
所以说我们寄希望于美国大选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邓小平说过一句话,这一天早晚会到来,早来比晚来强。
中国人也有一句俗话,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所以,我们对待贸易战的态度是,我们不愿意打,不打不行的时候我们也不怕打。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