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谈谈中医的废兴/泌水 [打印本页]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9-14 14:13
标题: 谈谈中医的废兴/泌水
本帖最后由 无弦风 于 2019-9-14 14:19 编辑

谈谈中医的兴废/泌水
https://www.bdlxbb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02842
(出处: https://www.bdlxbbs.com/)


   自建国几十年来,政府一直都在提倡要振兴中医,确实中医院校也没少办,也培养了不少中医从业人员,但从中医的发展来看,形势并不乐观。强国复兴的国人离开健康行不行?想健康离开医药行不行?医药里面离开中医药行不行?答案是不行,不行就要想办法。办法都想了七十年了,中医除了没发展旺盛,反而日渐萎缩,这是很值得深思的事情,也是很值得忧患的事情。我从八十年代初开始执业中医,风风雨雨磕磕绊绊,在这个行当里干了将近四十年,如春江浮鸭,个中冷暖自是体会深切。
   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老前辈,她发明的青蒿素对肆虐人世间的疟疾具有特效,这个年届九旬的老大娘又进一步探索出青蒿素对红斑狼疮有确切疗效,这两项贡献大大有益于人类,使这位科学家实至名归,煌煌然名标青史。青蒿素是从青蒿里面提炼出来的,青蒿这种草药,遍布中国大部分地区,乡里人闭上眼睛就能薅来一把,那为啥张老师李老师都没有发现,唯独让屠女士独占了鳌头呢,因为屠女士认真地学习了古典医籍的。晋代的葛洪著了一本《肘后方》,书里头有个用青蒿治疗疟疾的方子,用青蒿绞去滓,候疟疾发作前冷饮之。屠大娘受到启发,历经十几年,终于从青蒿提取物里掌握了最佳剂量和制作工艺,并通过了缜密的临床实验。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屠老师博览了群书,汲取了营养,光大了中医药。这个世界上,医学知识蕴含最丰富、最有希望攻克疑难重症的是中医。中国的传统医学浩如瀚海,湮灭失传的不说,仅现存于世的典籍,任何聪明天纵的人,穷其一生也难窥其堂奥。中医不读中医经典不行,你在中医院校里读的那些书只能应付考试;读的书里面又塞进西医的很多东西,诸如生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药理学、临床检验、医疗法规等等。悍夫的长枪有时他不如老衲的寸锥,十八般武艺都学全了,成了百事通,但有句俗话,百事通也叫百事不成。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中医他会,西医他也会,但说到精到上,不行。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9-14 14:14
本帖最后由 无弦风 于 2019-9-14 14:17 编辑

     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他绝对不想去基层医院上班,因为他觉得是把自己明珠暗投了。殊不知有大愿景的人,把中医药的研究实践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正是要向山野草泽进驻,和大自然亲近,向老百姓学习;书上得来终觉浅,发现一株草药,拿来与书上对照,把玩于股掌之上,品味与颊齿之间,运用于方剂之内,经过反复试验,聚成了自己的经验。农村里放羊放牛的人,他认识的草药相当多,他手里掌握的验方张口自来,虚心向他们求教,借石攻玉,化为己有;舍去脸面,低下身子,拜附近的老中医为师,侍诊在侧,咀精茹华,期以时日,这个中医才有望成其正果。
     如今的年轻中医,分配到中医院,给你一间诊室,柜桌电脑一应俱全。来个病号傍门伸头往里望望,看是一个嘴上没毛的中医生,摇摇头走了。冷板凳坐不到三个月,你这个医生心里自然起毛,万般无奈,只好把西医的诊疗技术拿出来应急遮丑,挂吊瓶,开西药,把自己当初学中医的志向丢到爪哇国去了。
     一个纯粹的中医,他不但要有过硬的诊疗技术,还要熟识中药,精于炮制,制备方法,饮食宜忌都有严格的讲究。医院里的中医,多数不熟悉中药,药房里批发来中药,质量问题没人负责,如果主管购货的人再收了人家回扣,更难免以次充好,鱼目混珠。中医生好不容易逮住一个病号,四诊八纲弄得十分明白,药房里发的中药不伺候你,或是炮制不当,或是少了斤两,或是缺了药味,打出去的子弹是哑火,到死你都弄不明白是咋回事。也有仔细的中医,发现药物有问题,跑去药房里探究,一次两次,那司药还给你面子,三番五次,不免生了龃龉,得罪了烧锅的你不得吃烂肉,好端端的一个中医弄得整天像吃了番鳖子一样。到了月底,西医的同事们弄一把票子查到指头疼,你还在底薪上晃荡,你还有心思去振兴中医么。
     纵观古往今来的名中医都是大学问家,中医的四大经典不用说,有的经典就是人家著作的。他们毕其一生的精力都在学习,因为医籍太多,汗牛充栋,越是知识丰厚的人他越是谦虚,他越是知道仁慈。他的责任感,他的上进心,使他成为一代名医,医林巨擘。现代人功利心太强,不去认真读书,不去倾心领教,奢望一举成名,利似泉涌,结果,其志也狭,其行也隘,一生混迹于医林,终趋泯然。试看六七十年来,中国拿得起放得下的医学大家还有几人!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9-14 14:15

       打胜仗离不开好武器,中医的发展离不开优质中药。令人丧气的是,中国的中药质量越来越差。一些濒临绝种的中药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一些稀缺贵重药品被“开发”成没有确切疗效的保健品;一些药食两用的中药被饕餮无厌的富豪们拿去摆阔享用;仅存的优良药品又无限制地出口创了外汇,导致了中医盲人骑瞎马。我年轻的时候,漫山遍野的柴胡,秋天开的小黄花馥郁醉人,半天就能采来一大捆,把根部截下拿去卖,每斤才几块钱,现在的柴胡飙升到每公斤200元左右,还不是地道正品;三十年前,三伏天蝉鸣聒耳,扰人难以午休,现在很少听到蝉的欢快鸣叫,什么原因?蝉的幼虫被人逮去煎炸食用了。餐馆里每盘上百元,生意人下乡收购,每个幼蝉能换七毛钱,男女老幼齐下手,一晚上能卖到200来块钱。幼蝉蜕掉的壳叫蝉衣,功能散风退热、息风止痉,为儿科要药。把幼蝉吃光了,哪来的蝉衣,我们的子若孙得了高热抽风的急症,到哪里找这味好药去?冬虫夏草能卖到黄金价,全蝎拼盘来摆谱豪吃,种种的短见和无知使人啼笑皆非!
     地道药品日渐衰减,中医无奈就用代用品,羚羊角能拿山羊角来代替不?粗劣的北柴胡能抵得上芬香的南柴胡么?中医手里没好药,想取得理想的疗效,无异于缘木求鱼。毛主席说过,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这个宝库在哪里?不在车水马龙的大城市,不在高楼林立的医学院,而是在民间,在山野。什么是金钱草,什么是连钱草,什么是川木瓜,什么是光木瓜,什么是川牛膝,什么是怀牛膝,你坐在冬暖夏凉的诊室里,永远是两眼一抹黑。痔疮肿疼,转侧难忍,做了手术也不管用,老农说了一个方子,木鳖子一把,砸烂水煎熏洗,两天时间,他就好了;腰间盘突出,痛的卧起不安,一料中草药,粉碎外敷,他就奇迹般的不痛了;跟骨骨刺,脚丫子疼得不敢沾地,中药粉末调醋布包垫在脚跟上,用上半个月,任凭你怎么跺脚,他就是不疼啦。这些弥足珍贵的方法,你冥思苦想闭门造车是休想弄出来的。多数从事中医药的人功利心太重,书不想深读,力不想白下,师不想枉顾,只为稻粱谋,哪能成名家。在医院苦熬十年八年,职称上去了,肥膘也拢起来了,还洋洋自得的带起了徒弟,自己本来就是半瓶子,学生提出的问题,自己眨眨眼回答不上来,只有摆摆手,你翻书去。如此的境况,岂不是白内障牵个青光眼么。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9-14 14:15
       中医的师承有着优良的传统。古代的医家躬行亲力亲为,攀爬于崇山峻岭,采访于寻常巷陌,不辞艰险劳苦,不耻折身下问,亲口尝药,三顾病家,以药证病,以病证药,反复实践,得来的经验教训既扎实又丰富,口传身授,著书立说,这才有了林林总总的医药典籍。父子相传和执业带徒这两条路径,使中医药学代代相传,绵延不息;中医的各个流派既突出了自己的特长独擅,又汲取了他人的底蕴精华,这才有了中医药学的浩如烟海绚丽夺目。
     传、帮、带是中医繁衍发展的不二途径。现在的中医,传是有了,科班出身应该是不少看书学习,但是缺少帮、带。你的老师也是院校毕业,中药他不能说不懂,但中药的品相他就知之甚少,因为药房重地他不可随便进出;因为忙于工作,他不能上山下乡,跟着这样的老师,你只有听他讲一些浮泛之言,冀有大造,微乎其微。
     家传的中医,上溯到续贯五代的,在这个国家里已经不多了,清末民初的医学派别流传到如今的还有几门?自称第几代传人的还有几人?文革前,硕果仅存的名老中医那是前朝的遗老,得亏了国家的看重,他才有幸发挥余热。后来这部分人有大名鼎鼎的进了城市医院,学验具富的又进了中医院校教书育人。文革中,这些略有家资的老中医因为“四旧”受到打击,随着这部分老人陆续辞世,中医药就走了下坡路。师承的、亲传的中医日渐稀缺,有的不肖子孙干脆改行或压根就不学这个。西医药的兴盛,更把中医挤到逼仄的路上,大医院的中医科室犹门可罗雀,乡村里的中医日子更是难以为继。将断之丝,不堪一搦,不是国家政策还在提倡中医,奄奄一息的中医药恐怕早就寿终了。
     前头说了中医的希望在广大的乡村民间,那乡村民间现在又是什么状况呢,我是乡里人,知道最详细。我是1979年进的村卫生所,在此之前已经点灯熬油学了好几年中医。赶上改革开放,村委会把卫生所承包给了我们几个人,因为交不上承包费,和村支书争白了几句,他把我剔出卫生所。没办法,自己开个诊所,兼负着村里防疫保健。上头有规定,一村一所,执业许可证只有一张,挂在所长家里,我虽然是村卫生所的人员,虽然有乡村医生证,但没有那个许可证,就是“非法执业”。从业将近40年,非法二字一直如影随形跟着我。考取了国家中医执业医师,还是非法执业。药监部门找上门来,就非法执业这一条就得罚款,缴过罚款,他们脸色也好看了,我也合法了。为了躲避罚款,我曾去了一家民营医院坐诊十来年,亲眼见医院老板迎来送往,请吃献金,卑微得像个输理的孙子。甭信鼓励个体开业,扶持民营医院,那都是流于口号,实情叫人摇头闭眼。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9-14 14:16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就有了乡村医生,那个时候叫“赤脚医生”,越数年,才有了“民办教师”,当时有句时髦的话这叫“新生事物”。乡村医生和民办教师这对孪生兄弟自始至终都没有被文革后的拨乱反正清除掉,至如今,民办教师早已转为国家编制,享受国家人员尽有的待遇和福利,而乡村医生一无名二无份。因为民办教师都转正了,乡村医生也做起春秋大梦,眼巴巴地期望和民办教师一样,得到政府眷顾。故此,半个世纪来,乡村医生一直任劳任怨,奔波于乡村山野农家田间地头治病救人。前些年,村医防疫保健的任务还不是多大,这几年陡然增加许多公共卫生职责,如贫困户建档立卡、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病、智障、传染病、癌症筛查、当年死亡人员登记等等,都要登门访查,造册留档,忙得两条腿像敲鼓一样,还受主管部门责怪追迫,动不动就拿除名吓唬人;乡医的劳务报酬少得可怜,就这仨核桃俩枣还被上级截留克扣。乡医也是人呐,你把野驴拉来套磨,使唤过后,照屁股踢一脚,该上哪儿上哪儿吃草去。乡医的为人作嫁,乡医的前途渺茫,终于幻梦破灭,忍无可忍,爆发了多起乡医集体辞职的事件,各级官员这才慌了手脚,补发了拖欠的报酬,摸底登记乡医在职人员,乡医这个后娘养的能不能得到些许好脸色,还未知何如。
     老话说高手在民间,我相信这个。尽管乡医忍辱负重,还是不忘初心,在穷乡僻壤,乡医一无检验设备,二无应手药品,全凭知识和经验,除急症于萌芽,挽危亡于须臾,倾力救护,废寝忘食,其精神其能力比细皮白肉的城市医生要高出万万。教师失职叫误人子弟,医生失职叫误人性命;误人子弟犹能调教,误人性命追悔莫及;教育可以兴国,健康可以图强,政府应该早就知道这个道理,那为什么对140多万的乡村医生视如草芥呢?
     一农妇夜间心口疼,嚎哭半夜,黎明被家人送来诊治,仓促之间,无法下药,就用针灸的办法,“内关”刺入寸许,捻转泻法,“足三里”平补平泻,须臾疼止;另一男性,麦收时劳动力竭,突发昏厥,与以针刺“人中”,艾灸“关元”,徐徐得醒,再用“生脉针”、“黄芪针”加入糖盐水内输液,一天治愈。这样的患者,如果去城市医院,必然要逐步检验,药物还没用上,千八百元进去了,治疗效果只能再说了。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9-14 14:17
      说了这么多中医灰心丧气的话,那中医到底还有没有希望?我觉得是有的。十年文革,国家都到了崩溃的边缘,党和中央还能力挽狂澜,花四十年时间,把中国建成如今的强国。早年是百废待兴,现在是百事待理。国家要进一步强盛,少不了内忧外患的干扰。整饬吏治,建立健全规矩制度;充实精力,应对国外的打压势力,千头万绪的工作,整夜不睡觉也干不完,振兴中医的事情也就只能一拖再拖。但中医的问题终究是一个迈不过去的坎,因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一直都有中医药在哺育养护,它的哲学思想基础,它的理论与实践水乳交融,它效如桴鼓的神奇,已经深深地植入中国人的观念之中,挥之不去,磨灭不掉。国家这么大,人口这么多,各个学科门类都有人在研究创造,中医也是这样,潜心钻研的人还不在少数。官方不给力,民间也要办,等到一举拿下疑难重症,石破天惊,相信会引起国家的刮目相看。话说回来,国家的决策肯定不会滞后,看形势很快就要出台对中医更具体的鼓励扶持方面的政策。
     中医的培养造就周期比较长,即使聪明的人也要有二十年的苦心孤诣才能出道。浮躁飘忽,急功近利都是学习中医的大忌。不可否认,中医药院校是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捷径,但强调中医现代化,填鸭式的塞进太多西医的知识,势必分散医学生的精力。中医的哲学思想,中医的辨证思路应该自始至终贯穿到整个学期,使学生在以后的执业生涯中,自觉地牢固地遵循辨证施治。医学是终生教育,中医更是这样,基础知识要夯实,临床各科都要涉及,执业期间更要博览中医各家学说、医古文、名老中医的医案医话、中医的杂志文摘,惟其博学淹贯,才能得心应手。
     学习中医需要志向,需要毅力,更需要国家扶助和奖掖。物以稀为贵,中医就要断代了,国家怎能不下大力气赶紧抢救呢。中医的振兴也是国家振兴的重要一项,国家要真心实意抓铁留痕地挽救中医,政策要倾斜,落实要彻底。奖励中医药院校的学生,定下合同,走上中医的岗位,如果半途而废改了行,如果期待的时间内庸碌无为,你要把学习期间得到的奖学金全部退回来;鼓励医学生进社区下基层,到边远地区执业,国家划分三六九等,优厚地提升工资待遇,切实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国家的力量如挖山填海,认真办一件事情,没有办不到的。
     民间的知名中医,中医药院校的研究生、博士生和他们的导师在国家的号召下都要走出去、请进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全力打造新一代中医药人才,研究新问题,创造新方法,汲古而不泥古,推陈出新,把古老的方药与高科技结合起来,相信各种高难危急重症极有可能被中医药攻破,目前所欠缺的是千军万马齐上阵,欠缺的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芯片精神!
     中医的发展壮大,中药拖了后腿,解决这个棘手问题,办法还是有的。《中药大辞典》收录了7000多种中草药,而传统的常用中药才五六百种,发掘使用亟待完成;民间的卓有成效的土单验方多如牛毛,都有待我们去抢救去融汇。纸上得来终觉浅,看图谱不能了然于心,还要我们深入民间,砥砺践行。古代医家因为交通和信息的不便,囿于祖传师承,不免局限了中药的运用;而今信息传播这样块,研究手段先进,成果周转迅速,创立新的中医药学应该是指日可待。
     政府不再流于口头,中医界的仁人志士攘袂奋髯,中医岂止得到挽救,她一定是中国梦最活跃的音符!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19-9-14 14:21
题目改了一下,把兴放在后面,希望中医还是可以振兴的。帖子搬来参详。
作者: 无弦风    时间: 2020-2-6 09:59
顶此帖。
作者: 山人    时间: 2020-2-7 21:14
无弦风 发表于 2019-9-14 14:17
说了这么多中医灰心丧气的话,那中医到底还有没有希望?我觉得是有的。十年文革,国家都到了崩溃的边 ...

而传统的常用中药才五六百种,


是400多味,有一本书叫【中药四百味】,如果说中草药,那就包括多了,有上千种了。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