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皖西南之行完整篇 [打印本页]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8 12:58
标题: 皖西南之行完整篇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8 17:30 编辑

一、孔城的老街

    坐了一夜的火车,早上6点多到达桐城。未及休息,乘汽车赴孔城古镇。半小时多,就来到了孔城镇。孔城的老街很好找,离停车点不远,稍一打听就能找到。

    孔城老街南北走向,呈“S”形,地势南低北高,一条主街,两条横街,总长在2公里以上,街道宽度为2到3米。 据了解,现存建筑大多为清咸丰年间以后的晚清及民国时期,面积达33万多平方米。其中,商业门面房主要集中于老街中轴线上,临街商铺数百间,面积近一万平方米。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8 13:00
    走进古老的长街,一甲到十甲,除一甲的街道为水泥路面外,其余街、巷、弄路面均为麻石所铺。店铺房舍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木镂花窗,古韵依旧。徜徉在石板老街,这里没有水乡小镇的婀娜,也没有北方集镇的雄劲,更没有长假中的游人熙攘,有的只是远离尘嚣的宁静,寂寥而悠远。

    沿街的铁铺、篾铺,染坊、锅厂等小手工作坊,渔具店、农机店、百货小店,还有老的小酒馆、老药铺,不再有昔日的热闹,只是静静地敞着门,期待着客人的光临。老店铺的雕栏、门楣色彩也不再鲜艳,却能让人感受到老街旧时的繁华。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8 13:02
    著名的桐城派人物戴钧衡创建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桐乡书院”,现在尚存朝阳楼,坐落在老街的一处院落里。这里原来是孔城中学,现在学校已迁出,显得非常寂静。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8 17:22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8 17:26 编辑

    老街上的姚家大屋,现在是老街的居委会,四进院落还不到头(后来我们从后面进入另一家大院,才知道是姚家大屋的后院,现在已与前院隔开),从其规模可知当年姚家何其殷富。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8 17:23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8 17:26 编辑

孔城还有和老街一样古老的“痘神庵”,已经传至第36代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8 17:24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8 17:28 编辑

    从保留基本完好的亚细亚粮油站、大中华烟草公司、美孚洋油站等,可以看出孔城民国时期商业的繁荣。
    其它尚有“倪氏知府”等达官富商的豪门深宅,雕梁画栋的茶楼酒肆,叠瓦连墙的货栈仓廪,错落有致地分布于悠长老街的轴线上,无不引起游人对历史的幽思。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8 17:24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8 17:28 编辑

孔城的老街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8 17:25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8 17:29 编辑

孔城的老街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8 17:38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8 17:39 编辑

二、桐城,美丽的小城

    位于大别山余脉的桐城,属于安庆市的一个县级市,城市不大,却人杰地灵,翰墨风香。最著名的是中国清代散文流派:桐城派,因其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等均系安徽桐城人,故名。

    桐城派尊奉程、朱道统,继承秦汉及八家文统,创立了以『义法』说为核心的系统完整的散文理论,创作了丰富优秀的散文作品,有『天下文章出桐城』的赞誉。桐城派崛起于清康熙间,衰落于民国初年,前后锦延200余年,作家1200余人,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深,为中国文学史所罕见。

    从孔城古镇回到桐城,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是桐城中学。桐城中学是安徽历史最悠久的中学之一,1902年由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国学大师吴汝纶先生创办。到了桐城市中心的人民广场,沿广场北面一条整洁热闹的小街一直向前走,走到头就看到了桐城中学。漫步桐城中学的校园,树木葱郁,人文景观比比皆是。

    吴汝纶先生塑像: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8 17:40
    保存完好的刘邓二野渡江战役司令部旧址,砖木结构,砖石垒砌的台基,黄墙青瓦,红漆门窗,建筑雅致。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8 17:41
刘邓二野渡江战役司令部旧址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8 17:42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8 17:43 编辑

    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的半山阁,当年日本建筑家早川东明先生曾参与设计,两层砖木结构,由楼、阁两部分组成,典雅古朴,被誉为一曲“凝固的音乐”。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8 17:44
校园僻静处有纪念明朝左佥都御史左光斗的左公祠。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8 17:45
    学校大门内侧的座右铭“勉成国器”,是吴汝纶先生于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所题。百余年的积淀,赋予桐城中学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1:37
    在桐城市公安局边上的一条深巷里,我们找到了“六尺巷”。关于六尺巷,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张文端公(清代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甚感其义,亦退让三尺,遂成‘六尺巷’。”张英豁达的胸襟,赢得世人赞誉,值得后人效仿。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1:38
         从“六尺巷”返回人民广场,游览位于广场北端的桐城文庙。文庙始建于元代延祐年间,址在东门外,毁于元末。明洪武初年移建于今址,后相继修葺19次。“文化大革命”中,文庙损坏严重,1987年重新整修。建筑以南北成中轴线,对称布局,门楼、棂星门、泮池、泮桥及两边厢房为前院,其中一边厢房为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桐城人)艺术生涯陈列室。

    大成门、东西通廊长庑、月台、大成殿为后院,主体建筑大成殿,内有孔子塑像,上首横匾“万世师表”,周围有孔子弟子等许多文豪的塑像。文庙内还有“桐城派文物陈列馆”、“桐城文物精品展馆”等展馆对游人开放。观赏桐城文庙,可体会到桐城人尊孔重学之民风。

    棂星门: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1:39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1:41 编辑

泮池、泮桥,大成门: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1:40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1:41 编辑

两边厢房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1:41
桐城派文物陈列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1:42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1:43 编辑

主体建筑大成殿: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1:43
大成殿内孔子塑像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20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2:21 编辑

    位于城东的紫来桥。紫来桥始建于元末,取“紫气东来”之意,历遭洪水冲塌,又重新修葺,仍屹立于龙眠河上。现在的桥长48米,宽4.5米,高4.5米,五孔四垛,桥面条石铺设,桥墩为麻石嵌砌。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20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2:21 编辑

紫来桥: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22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2:23 编辑

桥面的凹槽为长年累月人力车留下的车辙,是紫来桥历史的见证。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22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2:24 编辑

    走过紫来桥,便到了古街:东大街,街道四、五百米长,宽约4米,呈微弧形。石块铺就的道路,两侧砖木结构的房屋,多为清代建筑。东大街昔日为县城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建国后保护完整。老街有点寂廖,却十分安逸祥和。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23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2:24 编辑

    桐城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小城市,源于市区北面龙眠山的龙眠河穿城而过,河上依次是紫来桥、龙眠桥,还有一座步行桥。河水清澈见底,许多妇女在河边浣洗衣物,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31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2:33 编辑

    三、大别山中小江南

    到达岳西县城后,简单地吃了午饭,乘上小“面包”赶往冶溪镇(冶河)。出岳西县城继续往西,一路尽是崇山峻岭、崎岖弯道,大约86公里的路程跑了两个多小时。进入冶溪地界,眼前忽现一片丰茂的原野,仿如一张巨大的绿色地毯。

    巍巍大别山,绵延千里,群峰耸立。冶溪镇,位于皖、鄂两省交界处的大别山腹地,是大别山区罕见的冲积小平原地貌,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一马平川,风景秀丽。这里有近乎原生态的环境,被称作“大别山中小江南”。最迷人的,是2000多棵百年以上,历经沧桑却依然满目葱茏,被称为“绿色古董”的古树,这也是吸引我们远道而来的主要原因。

    镇政府后面,向东远望,便看到那座佛教名山:司空山。公元577年,“中华禅宗始祖”二祖慧可南下隐居司空山,修心弘法,传衣钵于三祖僧璨,司空山由此受尊为中国禅宗第一山。云雾缭绕中,司空山孤峰斜插,直刺云霄。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31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2:34 编辑

司空山孤峰斜插,直刺云霄。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32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2:34 编辑

绿树繁茂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37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2:47 编辑

    在冶溪镇政府西北约一里路的地方,有两株古槠树,树龄1050年。两树相距两米左右,形状就像一把打开七成的折扇,一棵略细,须四人合抱,另一棵则须五人方能合抱。据说,这两株千年情侣树下,葬有一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式的苦命恋人。树的种子像耳珠子,或许是当初一对情侣私订终身的信物。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37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2:46 编辑

两株古槠树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38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2:57 编辑

    左转右转,我们来到了离镇子不远的一个树的广袤王国——陶边冈,这里古树参天,浓荫蔽日,其中紧靠公路的一棵已有500余年树龄,树叶葱葱郁郁,枝条刚劲有力。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40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2:58 编辑

过了陶边冈,一边观景一边打听,我们向三房方向走去。沿途的水塘边、古树下,是居民的老房子。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45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2:58 编辑

路边水田中,农民在赶牛耕地。远望满目青山,绿色葱茏,正是世外桃源。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45
山间农田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46
山间农田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50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2:59 编辑

一路赏心悦目,不觉来到了三房。三房及附近有许多古民居。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51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2:59 编辑

三房也有一些老树,其中一棵1000多年树龄的银杏。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52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2:59 编辑

路边的古树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54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2:59 编辑

返回的路上,我们在溪河小学停留了片刻,房屋如此旧式的小学校,已经不多见了。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55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3:00 编辑

冶溪镇最多的古树群,在沿冶溪河两岸,绵延二十余里,直至河流下游的太湖县。我们漫步于绿树掩映的河堤小路: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55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3:00 编辑

向河对岸看去,几株老树盘根错节,遒劲的树干似曲还舒,又如展翅欲飞,形态极美。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2:57
本帖最后由 井冈 于 2019-10-9 13:01 编辑

    从冶溪回到岳西县城,去北面的霍山县。快到霍山县的磨子潭镇时,忽而眼前一亮,但见群山叠翠中,一条玉带般的河水缓缓流过,由窄及宽,直至碧波荡漾的磨子潭水库。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9 13:02
谢谢浏览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9-10-10 09:28
桐城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值得细细玩味。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9-10-10 09:31
桐城的老建筑充满江南建筑的空灵、隽秀,虽不算富丽堂皇,但胜在古朴与书卷气。
作者: 季风    时间: 2019-10-10 09:32
观井冈的片子,对桐城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谢谢分享!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10 16:52
季风 发表于 2019-10-10 09:28
桐城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值得细细玩味。

是的是的。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10 16:52
季风 发表于 2019-10-10 09:31
桐城的老建筑充满江南建筑的空灵、隽秀,虽不算富丽堂皇,但胜在古朴与书卷气。

说得好!
作者: 井冈    时间: 2019-10-10 16:53
季风 发表于 2019-10-10 09:32
观井冈的片子,对桐城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谢谢分享!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