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开个读书帖 [打印本页]
作者: 孤山放鹤 时间: 2020-3-25 15:02
标题: 开个读书帖
看杂谈有人开,奇怪读书帖不是应该放在书屋?我这里也开一个,可以吗?
更新十篇就结束,谈些读书心得,流水账。
作者: 座有兰言 时间: 2020-3-25 19:12
为什么十篇就结束?不许!至少100
作者: 孤山放鹤 时间: 2020-3-26 06:43
也罢,如你所愿:)
作者: 孤山放鹤 时间: 2020-3-26 07:33
先来点开胃的
都做官了
孔子整理一下衣冠,上了牛车,出城去了。有人说孔老二又去周游列国找官做去了。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一个路边水果摊的老板听了,寻思这孔丘不过一个搞红白喜事的人也能做官,那我有啥不能做的,于是收了摊子,雇辆牛车跟着去了,街对面一个烧饼店伙计见了,也暗想:一个卖水果的也能做官?于是他也去了,路边掏大粪的见了,发狠道:这官他们能做得,偏俺做不得,结果他也跟着去了。
见了国君,国君问:你们有什么特长。
孔子说:我的学说是来自文王、周公,顺应天道。卖水果的说:我的水果也是来自大自然奇珍异果,也是上天所赐,卖烧饼的说:我的烧饼上面的芝麻多如繁星,也是上应天数。掏大粪的说:我的屎……
国君说:别扯这些没用的,现在国家有难,强敌环伺,需要有能够懂得兵书,善于带兵打仗的军事人才,你们懂吗?四人摇摇头。国君又问:目前国家需要发展农业,组织农民生产,你们有农作物培育,品种改良等专业知识吗?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摇头。国君又问:现在要凝聚力量办大事,搞兴修水利,灌溉良田,这方面你们有专业知识吗?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还是摇头。
国君问:那么你们到底有什么治国之道?说的具体点。
孔子说:亲亲,友友。国君说你玩什么绕口令啊?孔子说:爱你的亲人,善待你的朋友,此外注重祭祀,表里如一,做到这些,百姓仿效,于是天下太平。
卖水果的说:要保持新鲜度,对于腐烂的水果要及时处理,毫不留情地剜去,然后便宜处理,就像对腐败官员,要坚决的驱除,绝不手软,以保证整体的廉洁。国君点点头。
卖烧饼的说:要做到公平,每一块烧饼要大小一样,上面的芝麻要撒的一样多,这样才降服人心,取信于民。
挑大粪的说:要亲力亲为,什么事都要付诸实际行动,你不铲,屎不会走,要吃苦耐劳……
镇上的人再没见四个人回来,后来听说他们都做官了。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0-3-26 08:42
说好的读书,咋写小说来咧
开正本啊
作者: 一水天涯 时间: 2020-3-26 08:54
事后四人讨论此行收获——
孔子:思想胜于利器,弹簧比实心秤砣好用。
卖水果的:可见会说话的重要性,提高情商就有用武之地。
卖烧饼的:抓住客户需求才是重点。
挑大粪的:总算见到“巧舌如簧”的实用战例了。

作者: 轻言 时间: 2020-3-26 09:34
这个必须热烈欢迎,等我缓过这阵,也来继续读书
作者: 井冈 时间: 2020-3-26 11:08
挺有趣的。
作者: 座有兰言 时间: 2020-3-26 12:00
签字 画押 盖手印
作者: 座有兰言 时间: 2020-3-26 12:02
这怎么就不是读书 只是换个写法而已
作者: 座有兰言 时间: 2020-3-26 12:04
治大国如烹小鲜 从这个理上说 这官当得妥妥滴
作者: 座有兰言 时间: 2020-3-26 12:04
总结到位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0-3-26 12:37
哦,车轼上坐个老太太,好的都在后头哩
作者: 孤山放鹤 时间: 2020-3-26 14:57
能否全版置顶,给个精华3的待遇,如何?
作者: 重霄九 时间: 2020-3-26 16:19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孔子为官为生圣并不足为奇,而后面跟那三个竟也不是寻常动人民
(哪怕实践出真知)。
话说,您这新头像是伏羲女娲画像石拓片?
作者: 座有兰言 时间: 2020-3-26 19:37
这活我太擅长了 你帖不停 我抱不止
作者: 孤山放鹤 时间: 2020-3-27 07:07
本帖最后由 孤山放鹤 于 2020-3-27 07:13 编辑
[attach]586143[/attach]
聊聊西汉历史
要了解古代某个时期文人的精神面貌,就好比捕鱼,一种是撒网,对他的历史背景做一个了解,另一种是用鱼叉,单纯对他的作品进行解读,我觉得两种方法都可以。比如汉代,就说西汉吧,我们官方都是正面评价为主,比如犯我强汉虽远必诛,汉武帝讨伐匈奴,追亡逐北,所向披靡。其实,现在看来,不说东汉,就西汉而言,真的是一部折腾史。
本朝49年开国,57年就对文人动手,够快的,但西汉始终没有多余精力在文化上加强管控,刘邦立国不久,就要专注精力平定异姓王的叛乱,打下江山封赏功臣这本来是好事,结果适得其反。此外北方匈奴虎视眈眈,实在大意不得。高祖驾崩,吕后干政,经历了诸吕之乱的内耗,到了文帝,实在真没有闲着。都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拉倒,高祖封了一批同姓王,到景帝这里成了绊脚石,不得不面对七王之乱。到了武帝,应该消停些了吧,其实不然,在一个雄心勃勃的君王背后是成千上万任其宰割的黎民百姓,一将功成万骨枯,何况万乘之主。
打仗,是很费钱的,吴王刘濞富甲一方,自以为可以单挑景帝,结果只撑了三个月就败下阵来。崽卖爷田不心疼,不谈高祖吕后,就从文帝开始,文景之治修生养息,五十年的积蓄,到了武帝手里,三十年战争打下来,赌上了老本,吃尽当光,我有时掩卷叹息,对匈奴还是延续文景两帝的政策,虚以委蛇不是挺好?打跑了境外敌对势力,自以为人民得解放了,其实百姓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何也?匈奴跑了,但苛捐杂税来了。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0-3-27 08:19
本帖最后由 泌水 于 2020-3-27 17:23 编辑
嗯嗯,别撒网,只用鱼叉,这法子好
再三瞩目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0-3-27 12:16
汉武帝征伐匈奴早期是很有必要的,从把匈奴打瘸到打残都是必须的。后期就没有必要了,因为胡人是消灭不尽的,东汉以后又死灰复燃了不是。
关键是上有好之下必效之,农桑废弃,军功至上,国人在威逼下争先恐后都去打仗了,家国自然就要凋敝。及至罪己诏发布,已经是正月十六贴门神。武帝之后虽然有一二开明君主,颓势已是不可挽回了。
作者: 孤山放鹤 时间: 2020-3-27 14:24
再来点开胃的小菜,忽然有种亚历山大的感觉,放轻松啊。
大合唱
彩排中,五六十个人都聚拢来站成三排,高低错落,统一是清一色蓝色军装,不论男女,都头戴八角帽,腰扎皮带,一幅红军打扮。总指挥刘勰在说戏:演唱时不要有小动作,表情要饱满,面带微笑,情感要充沛,动作要自然,要体现我们红军不怕艰难的英勇气概和革命的乐观精神。你……最右边的那个,头再昂起来,笑得再自然一些……很好……”
大幕拉开,背景是雪山草地,几十人齐声唱到:“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不怕远征难,……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台下座中领导频频颔首,陪座上刘勰道:“还是大合唱好,气势雄浑,要知道,乐本心术,关系的国之兴亡,所以一定要杜绝靡靡之音,穿草鞋唱红歌这根弦不能松。”
台上,演员们面带微笑,异口同声,要问他们的名字,哦,告诉你,自左至右,他们是邓丽君、王菲、黄家驹、谭咏麟、五月天、黑豹乐队、迈克尔·杰克逊、披头士、玛丽亚·凯莉……
作者: 孤山放鹤 时间: 2020-3-27 16:05
本帖最后由 孤山放鹤 于 2020-3-27 16:06 编辑
汉朝跟匈奴几十年战争算起来是两败俱伤,匈奴败退,汉室貌似威风八面,其实也受了内伤,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经历秦末动乱,人口大幅降低,经过汉高祖到景帝几十年无为而治,人口大幅增长,为国家储备了充足的兵源,结果一番火拼,战争减员严重,人口大幅度下降,此外自文景两帝以来精心培养出来、数量极为可观的马匹,经过长时期战争消耗,赔光了老本,损失惨重,可以说后期汉室也是心有余力不足。怎么办?当然是磨刀霍霍向猪羊,人怕出名猪怕壮嘛,国家出台盐铁专营政策,一律由国家控制,私人不得经营,再出台算缗、告缗等税收政策,向富人狠宰一笔。虽然自高祖开始就重农轻商,限制商业,但其实约束非常宽松,仅仅流于形式,商人平时没啥徭役等负担,从事商业活动,生活十分滋润,直到武帝执政时期才知道肉疼。自古未闻粪有税而今唯剩屁无捐。吃了人家的早晚要吐出来,武帝也知道这样会激化社会矛盾,索性变本加厉,强化管控,于是培养鹰犬、任用酷吏也就成了不二之选。
豪族对于君王就像铠甲,打仗时能很好低保护自己,没事的时候就成了沉重的负累。豪族往往拥有大片土地,土地划分一直是困扰汉朝的一个大问题,关键就是这蛋糕怎么分合理。反正没有人为百姓代言,皇帝、豪族、权贵挣得不可开交其实都是神仙打架,他们都不为苍生说人话。经过文景两帝的和平时期,人口开始增长,但百姓到手的土地很有限,遇上灾年,人吃人现象屡见不鲜,别以为武帝初年,皇家府库充盈,什么堆成山的钱币,长期放置吊钱的绳子都烂了等等,这与人吃人现象并不矛盾,国强民弱,一个君王的强国梦跟百姓真没半毛钱关系。所以很奇怪的是汉朝的农业一个特征就是精耕细作,这种模式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运用有限的农田。
那么文人呢?文人在干什么呢?浩然之气是否还蕴含于胸?曳尾于泥涂的清高还剩几许?后人提到春秋诸子行文一个特点是放言无惮,那是因为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但今非昔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荆轲、侯赢对主公输肝剖胆千金一诺,到这里成了献芹之意不值一哂,董仲舒居然写《悲士不遇》,原来有感而发,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何其卑躬屈膝,相如献天子游猎赋,更是大吹法螺,舍此无它,看看倒在血泊中的杨恽、成为刑余之人的司马迁,还有什么意见?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0-3-27 17:36
太平盛世,文人笙歌;将有武作,文人钳口。
只有乱世初定,真正的文人才有短暂的啾鸣。
作者: 孤山放鹤 时间: 2020-3-28 15:31
说起文人,当然首先从士开始说起。说到士的起源,就有点复杂了,一般来说有三种,一种是顾颉刚说的,最早的士就是武士,这个观点很多人都认可,当然这所谓的武士,首先是贵族,且都是国君亲近的人,我们想象武士拿刀弄杖的形象还在其次。在古代春秋时打仗都是贵族,他们有封赏的田地,有受教育的权利。那时战争都是以骑兵为主,甲胄之士嘛,后来步兵发展,骑士的地位有所下降,这种士很大程度就是没落的贵族。当然武士也有自己的操守,士为知己者死嘛,重义轻生,一诺千金。后来随着社会发展,有工商背景的庶人也加入进来,这就是“士庶合流”,这时的士身份比较复杂,已经不是那种只会拔刀的一介武夫了。
士的源头还有一个,跟早期的巫有关系,“巫、祝、史、宗”是一个独特阶层,负责宗教祭祀类的活动,他们的特点是拥有知识,懂得文字,这一点旁人远远不及的。后来因井田制造废弃,王纲解纽、礼乐崩坏,官学式微,这个阶层宣告解体。相比武士,他们的特点是有文化,有政治理想,士不可不弘毅,任重道远嘛。
余英时说到士文化,提出“哲学的超越”一词,当然这个来自马克斯·韦伯,看着挺有创意,但其实讲的就是历史上的轴心时代,所谓哲学的超越就是文化人开始走出神话,把眼光转向人伦世界。当然有学者坚持认为中国没有哲学,我有时也想,屈原那个天问假如当真去打破砂锅问到底,没准就成哲学家了。当初那个列子汤问中两小儿辩日,把孔子问得哑口无言,假如孔夫子深以为耻,回家发愤忘食,苦心钻研,没准后来中国就真能发展出哲学了,毕竟先秦诸子没有一个关心过两小儿提到的问题。不过这个扯得有点远。
士一开始都是依附性的,巫史祝宗这种文化官职虽是铁饭碗,但政教合一的体制下没有个人发展空间,不过是神权与王权下的奴仆。后来周室衰微,社会动荡,私学兴盛,士人虽然可以自行传播知识待价而沽,但做个体户也不免到处潜悲辛,当时列国养士之风方兴未艾,能凭一技之长投靠诸侯做个门下宾客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能游说万乘主兜售学说实现政治理想更是上上之选。后来在汉朝同姓王那里再次兴盛起来,以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梁孝王刘武门下宾客最为著名,司马相如对梁孝王就十分追慕。可惜武帝后汉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推行郡县制,士人逐步被收编,可以说这种依附性倒是一以贯之的。
作者: 孤山放鹤 时间: 2020-3-29 08:35
在微信中有个视频,美国记者采访一个年龄七八岁的金发小女孩,问她理想是什么,小女孩侃侃而谈,说特朗普许多事做的不对,必须有人纠正他。记者问那你将来做什么,小女孩肯定地说,她将来要竞选美国总统。中国孩子的理想是什么呢?早已有人给孩子定好了,做英雄,如雷锋、王杰、欧阳海……我从小就是这样被教育的,现在恍然大悟,这些英雄都是小兵卒子,连个校官都不是,更不要说鼓励你做元帅了。当然,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科教兴国,都鼓励孩子做科学家,奇怪的是为什么不鼓励孩子做政治家?呵呵,细思极恐。
明代程颐就理出一条道统,就是文人跟三皇五帝挂上钩,从尧舜禹汤,到周文王武王、周公,再到孔子,这条同花顺就齐了,这是多么的一厢情愿啊。前面的都是拿刀的,孔子是拿笔的,前面戴王冠,孔子戴儒巾,怎么就成一条道的了?若帝王见了一定啐道:腐儒何敢乃尔?!后来朱棣就把民本思想的孟子迁出太庙,为万世开太平干卿底事?士人们自负才高,以为有经天纬地之才,其实帝王身边真没有什么位置给你,秦始皇吞并六国,定于一尊,天下事只有他一人说了算,刘邦做了皇帝,疑心最亲近的萧何功高震主,不断打压,一度将之下狱,武帝后来一再削弱相权,丞相形同虚设,虽独尊儒术,肯定董仲舒的学说,但不给他参政议政权,让董老悲愤难言,写下《悲士不遇》一文。
士人很早就具有历史使命感,怀抱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当时周室衰微,社会动荡,士人以天下为己任,投身社会活动,试图挽狂澜于既倒,这个本来是很值得点赞的。那时诸侯王公还算开明,礼贤下士,士人多少能保持一点独立性,“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士无定主,择主而事”,在君臣之间双向选择还是有充裕回旋的空间,主公可以候教于异日,臣子也有不事无为之君、拂袖而去的潇洒。但是到了大一统时代就不同了,士人这种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就成了负累,就好比一匹千里马,如做信使的坐骑可以日行千里,不息不汗,但如果驱赶它走上南辕北辙的道路,马力越强只会错上加错。既然天下一统,往日“君不正,臣投外国”的环境早已不复存在,贤明君主毕竟少数一票难求,昏庸、无能、暴戾之君比比皆是,士人往往只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由从道而顺势,成为王权附庸,“他们所执着追求的,他们所誓死捍卫的,他们所为之牺牲自己一切的东西,恰恰是罪恶的、腐朽的、应该进入坟墓的东西”。最终士人成了王权的殉葬品。
那么问题来了,士人哪来的这种历史使命感?当然,这个要从周易说起。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0-3-29 11:22
汉之“三游”,就是说的“士”这个群体。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0-3-29 11:39
周易带有浓厚的普世观念,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人人都可以自强,人人都可以做圣人。
只是到了孔子和董仲舒这里才变了味道,把天高地卑弄成了人的尊卑贵贱,世界上第一流的哲学被污名到极致。
作者: 孤山放鹤 时间: 2020-3-29 12:21
是的,孔子改诗经、周易,遗祸无穷。但泌水兄认为周易是自然科学,我则完全不能同意。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0-3-29 12:31
探索宇宙间的自然现象和其内涵,不就是自然科学么
只是它太朴素太原始罢了
作者: 孤山放鹤 时间: 2020-3-29 12:57
本帖最后由 孤山放鹤 于 2020-3-29 13:00 编辑
也罢,跟泌水兄谈谈周易。
李泽厚《由巫到礼,释礼归仁》一书让我茅塞顿开,宋明理学的根子,其实就在周易之中。理学家笔下的圣人,其原形就是上古时期巫术时代(与后期西方宗教大异其趣)的巫师。
周易据说是周文王所编,但传到后代,多经过孔子的编订增补,周易已经属于儒家一路,其中所讲的伦理道德在《论语》中有更多的阐述,所不同的是,孔子的论语是将君子圣人放置在家庭日常伦理之中,而周易是将圣人(君子)放置到更辽阔的场所----放到天地之间彰显其才华。周易的六十四卦要而言之就是观天道而行人事。
在周易天道观中,天地是一个两极世界,无非由阴阳构成,化成诸多两种对立的形态如乾坤、日月、寒暑、吉凶、祸福等等,周易中相信世界是流动的而非静止的,这很像赫拉克勒斯万物皆流无物常驻的观点,周易所表现的就是君子或圣人如何在斗转星移祸福无常的世界中找寻到天则----一种不变的法则,从而掌控天地规律,规划人间秩序。打个浅显的比方,周易中的圣人扮演的几乎就是圣经新约中创世纪中的上帝的角色,使人世间的秩序各顺其宜。
系辞上第一段: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
上面这段话,几乎描绘的就是一个由阴阳二气为驱动力推动运转的世界。笔墨所绘,体现的是万物运转的特质----万变,而下面圣人所要追寻的正是其中不变的法则,领悟天道精髓,充分运用到人类社会之中,使之形成一个稳定和谐的文明世界,哇,这简直就是盗火的普罗米修斯。
前者我说过,在乌托邦著作《太阳城》中,君主太阳王是要懂得很多知识,堪称无所不晓。那么我们的圣人呢,是否也是饱览群书,无所不知呢?非也,圣人是巫师,他通过巫术做法与神明交流从而获得真知。所以在宋明理学中,描绘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晓,偏偏具体怎么个博闻强识却总是语焉不详,奥妙就在这里。不过周易中写的似乎并非如此: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
这仿佛走的是科学的道路,通过长期观察发现、研究,从而掌握知识、揭示自然奥秘。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
------------------
在周易之后的儒家著作中,尤其是宋明理学家文字中,对圣人这种全知全能的描述可谓汗牛充栋俯拾皆是。可圣人除了施法通灵自以为神游天地,自以为神灵附体,除此之外,何以能如此博学淹通,周知万物?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
孔儒吹捧的圣人,论道统,自尧舜之后,截止到孔子。需要提请大家注意的是,尧舜禹汤等一行人,论身份都是帝王,无论部落还是邦国,都是坐第一或第二把交椅,论巫术职称,他们都是大巫,垄断神意解释权的大巫,虽然被儒家吹捧是垂拱而治,其实都是能带领兵马征战杀伐的统治者。称得上不怒而威,不言而教。而孔子只做过一两年鲁国官吏,根本不能和前面一帮人相提并论。
但到了孔子之后,儒家鼓吹圣人,并不是教学生将来学做圣人,都去仿效尧舜、周文王周武王,一个个去做身登大宝,大权在握的皇帝,如果真是那样儒家早就被焚书坑儒坑了百十遍了。呵呵。所以,孔子之后,虽然还是鼓吹圣人,但教出来的学生做不了圣人,只有去做奴才的份儿了。居庙堂忧其民,处江湖忧其君,干的是君逸臣劳,为君解忧的奴才活计了。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
“通”字很常见,颇有一朝顿悟,一通百通之意,仿佛面对浩瀚的自然知识,圣人找到某种捷径,无需皓首穷经,花费巨大精力时间,而能一朝瞬间掌握天地真理。
其实占卜算卦只是巫术一种,萨满教的巫师更多时候是通过请神、鬼神附体等法术,来通晓天意,这个说起来就多了,不知是巫术衰微,还是怎地,反正到了系辞---孔子这里,对于上古巫术语焉不详含糊其辞,而只有占卜算卦了。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
这就是天道-----天德。后面儒家所谓的“化生万物而不有”。
广大配天地,变通变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
这就是儒家看到的天道,他们从自然万物中感受到天的盛德。古罗马斯多葛学派也研究天道,但他们对之更怀着深深的畏惧,他们更关心的是死,他们谈论较多的还是死的话题,可为什么,中国的儒家绝少谈论死呢?
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
至精、至变、至神,三个至,将易经推崇到极高的地位。这样的观点,给人一种感觉,易经成了圣人的红宝书。
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叡知,神武而不杀者夫。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夫。
------------------------------
《系辞》基本是用孔子言论为周易做注解,但这样由一种倾向,过多推崇易经的作用,如“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易经成了圣人的指导思想,那么圣人的作用就大为削减,被抢了不少风头。《易经》成了天书,在它面前,圣人成了小学生。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
则之、效之、象之,这是圣人的作用。系辞不知何人所撰,它的意思是天道(天意)与圣人之间,多了一部《易经》,天道通过周易卦象彰显,圣人揣摩领悟之,再然后仿效天则,规划人伦。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
这一段,讲周易吹捧得无以复加,圣人被抢了许多风头,圣人的创造力被大大削弱,只是一个执行者而已。
系辞下开头几乎就是圣人的道统,一大帮圣人闪亮登场,几乎是一篇圣人的创世纪,如果易是上帝,那么伏羲、神农、黄帝和尧舜等人都是亚当、该隐、亚伯拉罕等一帮圣徒,他们所做的就是根据天意,为百姓造福,消灾避祸。
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
--------------
这就是儒家的思路。等级制由此二元对立中而来。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 世而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
------------------------
这里有一段孔子的注解,把君子这样意气风发的精神贵族彻底变成了一个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一辈子做好事,形成感染力而出现“千万个雷锋在成长”。
孔子一直很注意强调君子甘于寂寞,不求名不求利,和光同尘,去做一个隐士,与世无争。其实这是对暴政的妥协,不是说好大德者必受命的吗?国无道正是有德君子大显身手,力挽狂澜而解救天下苍生的最好时机吗?周文王周武王在商纣王时期并没有隐居起来,而是积极筹备最终起兵造反夺了王位一统天下,孔儒例举的那些上古尧舜禹汤,哪一个是遁世不见知而不悔的?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 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
这就是天人合一,这种大人其实就是沟通天道的巫师。否则就是死吹大牛逼。
一个疑问,所谓君子,究竟是遵循易经卦象以此为行动指南还是遵循中庸之道呢?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
系辞开头,这一段几乎就是谈世界本源,世界由两种力量构成,天和地,两者化成万物,成象成形,并形成尊卑等级。
这世界并非像圣经那样有一个创始者,在易经中,天地自我生成,并没有上帝这个造物者,然后“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圣人和易经八卦成为天道和人世间的媒介,圣人通过卦象推测万物变化规律,领导黎民修生养息,繁衍后代。“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故上天保佑,吉无不利。
在周易中,易经是上天留给尘世间的神秘符号,昭示天道,易经卦象成为上天与圣人之间的沟通桥梁,八卦成为圣人行动指南,使之按图索骥有法可循。相比之下,中庸里侧重祖宗崇拜,而决口不谈易经算卦等巫术,圣人一方面修身节制,慎言慎行,遁世归隐,安贫乐道,一方面又显得牛逼哄哄,贯通天地,这就显得十分突兀,令人费解。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
这个段,讲易经八卦赞誉有加,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我看来,易经,仿佛就是摩西从何烈山上带下来的《十诫》,用以规范人世指点苍生的。所谓圣人,要做的无非是摩西、约书亚等人所做的事情。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
阴阳八卦体现的是上天的意志,这一段是用仁德望天道上套,远在罗马的斯多葛学派思想家只看出天地的可怖,没看出仁德。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执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
圣人毕竟不是神,所谓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道中庸,并非打通任督二脉爆发小宇宙变成超级赛亚人,而是通过易经按图索骥,从而通天下之志。只不过在《中庸》里对易经只字不提,尽管据说孔子编撰易经曾韦编三绝。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
我相信这一段讲圣人精研卦象而造福天下非常精彩,必中庸后半部诚明论言之有物有理有据。圣人具体的工作就是研究卦象爻画,推测祸福,判断吉凶,讲的算是比较具体,中庸后半部诚明说直接牛逼吹上天。
系辞下 几乎就是具体举例,上古三代君王如何依据八卦,“通其变,”“神而化之”。量来韩非子《五蠹》开头圣人创世,也是依据易经来的。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聩然示人简矣。”
--------
这就是大道至简的意思吧?
《说卦》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
-------
圣人制作了易经,由此可以看来圣人是天意的翻译官。
我多么希望《周易》中能有一篇《物性论》,易经里有一些关于自然的描述,貌似谈论物性,可惜都指鹿为马。“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这些描述都太简单,太粗略了。太浅显了。
儒家周易和道家的区别异同在于,他们都努力探究天地万物存在并运转的规律,摸索出一种不变的语言,从而成为统领人类的纲领性东西,从而掌握道要,逸而不穷。只不过儒家归结出《易经》这特殊的符号系统,从而君子(圣人)有了行动指导思想,规划人世,积极用世,以期大有作为,所以又伏羲神农、尧舜、周文王武王等圣人,或为民解忧,或奉命讨逆,都是依照易经八卦而行。而道家则认为天道在于因势利导,绝圣弃智,绝学无忧,无为而治。所以尧舜等人都不是圣人。
“天下同歸而殊涂,一致而百慮,”儒道两家一个最大的弊病是自以为天下道理同出一理,这个观点制约了人们深入研究的想象力。“精義入神,以致用也”,怎么个“精”、“入”,能具体说说吗?窮神知化,德之盛也。”按照徐子宏的翻译是“穷究事物的奥秘,认识事物的变化,就是最伟大的德行。”真的吗,学习知识,探索自然奥秘,是伟大的德行吗?这不就是提倡科学吗?”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这个“順性命之理”徐子宏翻译为“探索宇宙万物本质性法则”。只不过古代圣人探索宇宙万物之奥秘靠的是一部易经。
《周易》真的可以参照《春秋繁露》,它们都讲阴阳五行。
《乾卦》
总的来看《乾卦》读来振奋人心,它肯定宇宙万物井然有序、充满仁慈,且可以为人类探索、掌握其规律。“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 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这样一个浩瀚、壮阔又运行有序、万物各顺其宜的世界正是圣人大显身手的舞台。故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若换在道家,则天行健,干君子底事?
《乾卦》中君子还是昂扬奋进,“终日乾乾”,渴望有所作为,更多体现在主观能动性上,并不像《中庸》里居易以俟命,被大量礼教的条条框框所约束。
“大矣哉!大 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 下平也。”这是对天道的描述,刚健、宏大,生机勃勃。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这是什么,这就是“天人合一”啊!!!但都是不着边际、大而无当的比拟。怎样才能做到?难道靠一部易经?
《系辞上》
论证易经内容于天道无所不包,是圣人贯通天志立金石之功的唯一捷径。系辞下则是具体举例。
论证《易经》的合理性。“《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吹的太过头了。
在论证圣人与易经的关系,通过易经圣人完成天人合一,“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圣人通过易经了解万物,规划人类世界法则:“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像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圣人之功与易经已密不可分。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0-3-29 21:02
看了放鹤兄的说《易》,林林总总,条分缕析,很佩服你的学识。
《周易》的卦爻辞崇尚的是天地之德,乾道易而坤道简,因而言简意赅,含义深刻。古籍多有脱简传讹,卦爻辞因了文字简单,相信它还是本来面目。
《周易》所说的圣人、大人、道者、德者,都是指具有通晓天地之奥秘,造化之神灵的聪明人。那个时候的聪明人必然是没有饥饱劳役、身家困窘的人,得以察天观地,参合人情。他的理论创立,最金贵的是把天下人普同一等;把深奥的理论转化为八卦公式,把天地间的静动变化融入到八卦的变动。推演出六十四卦,三百六十四卦式,以致衍化无穷。它的二元论确立了任何事物都可一分为二(如太极生两仪),天地相引,阴阳感招,静中有变,变极推新,这都符合唯物辩证法。所以我说它是古代的哲学和自然科学。两千多年前的人能有这等见识,且这样的理论与现代的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核心不谋而合。看问题要设身处地,拿现在的文化知识去度量那时的学术观点,肯定能找出许多毛病来。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这不就是当时追求的自然科学么。“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这里头所说的“理”,不就是哲学么。承认不承认,它都是存在的。
孔子后来的学说,把《易经》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扭了方向,首先他把人类分了尊卑贵贱,把人适应于自然改变成自然应该适应于人,这是个大方向的错轨。我在《周易三则读思》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孔子的理论推广后,父父子子还可以维系,君君臣臣就不那么老实了,这都是有历史根据的。因此说,孔子的理论虽然从周易脱胎而来,到他手里就大变了味道,成了统治阶级操纵愚弄老百姓的工具。历代的统治者在血腥杀伐后,都要抬出孔子来,因为他有利于王道治化。封建统治在争夺政权时,哪里有一丝一毫的廉耻仁义礼智信?得了天下,为了稳固,把孔子的这一套抬出来反复地昭告天下,用句时髦的话,这不是双向原则么。
孔子为周易注疏,随文释义者居多,还没有把自己的学说塞进去那么明显。但从很多节段里已经看出他正在偷梁换柱,比如“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崇高莫大乎富贵”等等,都说明他把天理要往人事上拐弯。
周易所说的圣人和后世尊称孔子为圣人不是一码事。孔子急急慌慌一辈子,从形象到思想哪里有法天象地的规模。孔子为了注疏周易,弄得韦编三绝,生生地篡改了周易的精神核心,功夫白下了不说,还应当扪心有愧啊。由于孔子一派的挤兑,周易沦落为江湖术士的攫利工具,这不能说不是周易的悲哀。
我读周易不系统,读孔子的理论更是肤浅,只是做个简陋的比较。不当之处你给我指正,还要向你学习和就教。
作者: 座有兰言 时间: 2020-3-29 22:40
你俩这是打算摆摊算卦?
作者: 孤山放鹤 时间: 2020-3-30 06:05
本帖最后由 孤山放鹤 于 2020-3-30 06:07 编辑
我反对老兄把易经看成是自然科学,因为它与西方的科学大异其趣。首先周易只表达“知其然”,而无意寻求因何“所以然”。他第一部分就没有讨论万物何由而生,上来就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他无意于探求这个世界本源是水、是火还是什么,这个根本不是他目的,周易的重点根本不在于探求自然规律,而是预知吉凶祸福。系辞很大一部分是鼓吹周易与天地相应,包罗万象,能“弥纶天地之道”。其实缺少扎实的论证,这种“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的大话不过是空中楼阁罢了。
其次,中国古代是有自然科学的研究,比如《农政全书》《齐民要术》、比如郦道元、贾思勰,但这些与周易不相干,周易只是凭借日常极为肤浅的观察就归纳天道大略,他们只了解春生夏长,秋藏冬杀,风吹日晒、潮起潮落,这些日常观察体验就足够成为他们谈论天道的资本了,他们想当然地以为天道是万变不离其宗,所以他们的著作中更多都是主观臆断的东西,请看:“卢牟六合,混沌万物,象太一之容,测窈冥之深,以翔虚无之轸。托小以苞大,守约以治广,”“执其大指,……所以应待万方,鉴耦百变也。若转丸掌中,足以自乐也。”都是想当然的东西。
周易的“科学”跟西方科学走的不是同一条道。有一本书《士思维》老兄可以看看,讲的很到位,中国不像西方科学那样注重观察自然,通过实验、分析、综合归纳的方法找出规律,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如“格物致知”压根不是这样。有个词叫“默识心通”,中国的思维“重了悟而不重论证”,易经归纳天道不是通过观察外在自然世界而是通过“内省”“玄览”来获取,禅宗所以能被国人接受,一个原因就是“见性即佛”与传统思维一拍即合,这个说穿了都是原始思维,特点就是感性直解,通过罢斥百虑,明心见性,靠主观的意会、参悟来掌握天道,这与自然科学根本就是两码事。
作者: 孤山放鹤 时间: 2020-3-30 06:12
向你请个假,春暖花开,本该是出去挥毫作画的时节,本人画技太臭,我有自知之明,发狠要临摹大师画上100幅画才敢出门,否则真没胆背着画箱出门。最近疫情缘故,我只能躲在九楼画街道,早就憋死了。
[attach]586439[/attach]
所以……这写100份帖子的许诺要放一放,不说绘画,光临摹澳洲水彩大师约瑟夫、阿尔瓦罗的视频就够花费我很多时间了。读书帖下顶吧,我以后再补交作业。
作者: 座有兰言 时间: 2020-3-30 06:27
补交这条准了但得另加一条 再开个帖 把一百幅画帖上来
不加表情了 因为没有表情能表示出我严肃认真的说话态度
作者: 孤山放鹤 时间: 2020-3-30 09:09
那你不妨看看我的表情:
[attach]586440[/attach]
作者: 座有兰言 时间: 2020-3-30 18:22
看你俩论了半天 我就弱弱问一句 你俩用易么?
作者: 一水天涯 时间: 2020-3-30 21:51
看你们这对话,想起那次跟小扎讨价还价的事来
作者: 一水天涯 时间: 2020-3-30 21:52
孤山也很皮呀
作者: 座有兰言 时间: 2020-3-30 22:55
对于学问 我一向不吝啬自己的渴求之心 其他 我就拽拽滴
作者: 轻言 时间: 2020-3-31 15:10
先帮你放下来。读书、作画是寂寞的事,也是美好的事,祝你早日完成双百,不只现实啊,还包括书房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0-3-31 19:02
我不用易,只是觉得它有意思
浅尝辄止吧,不再讨论这个了
希望大鹤接着聊其它的
作者: 归隐宋朝 时间: 2020-4-1 21:51
杂谈开读书帖是为了“因”,书房开读书帖是为了“果”,不是那种因果关系,只是“因为”和“所以”的概念。
不必有特定的想法,读书就是读书,前提是你首先要喜欢,必须喜欢。
作者: 归隐宋朝 时间: 2020-4-1 21:56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20-4-1 22:14 编辑
…………
国君问:那么你们到底有什么治国之道?说的具体点。
(你就说如何能做到别人对我心服口服外加佩服,别总跟我装牛逼!)
孔子说:亲亲,友友。国君说你玩什么绕口令啊?孔子说:爱你的亲人,善待你的朋友,此外注重祭祀,表里如一,做到这些,百姓仿效,于是天下太平。
(标杆儿,一定要确立一个标杆儿,除此之外,任何人都不好意思再跟你叨逼叨别的啥了。)
卖水果的说:要保持新鲜度,对于腐烂的水果要及时处理,毫不留情地剜去,然后便宜处理,就像对腐败官员,要坚决的驱除,绝不手软,以保证整体的廉洁。国君点点头。
(有一点没说,也永远不会放到桌面上,水果最香的的时刻是腐烂之前,腐香的味道最大,新鲜的水果你能闻到香味吗?)
卖烧饼的说:要做到公平,每一块烧饼要大小一样,上面的芝麻要撒的一样多,这样才降服人心,取信于民。
(最符合民意,最挑动人心的永远是“画饼”,画饼充饥是最大最圆也是最令人信服的大饼,烧饼解温饱,画饼定天下。)
挑大粪的说:要亲力亲为,什么事都要付诸实际行动,你不铲,屎不会走,要吃苦耐劳……
(舍弃的东西并非没有价值,历史从来不是加法,一直是减法。你不要的永远有人要,你要的可能是别人放弃的……)
作者: 座有兰言 时间: 2020-4-2 17:59
吃吃地笑 
作者: 座有兰言 时间: 2020-4-4 22:32
催画稿催文稿 债多了居委会的企鹅老大妈要来收罚款的 
作者: 重磅企鹅 时间: 2020-4-8 11:31
怎么不见卖红薯的求官呢
作者: 重磅企鹅 时间: 2020-4-8 11:39
一代不如一代,历史大家九斤老太早一针见脂见血教导过我们了。
作者: 重磅企鹅 时间: 2020-4-8 11:45
用历史眼光作画,立体有血肉,加油!
作者: 重磅企鹅 时间: 2020-4-8 11:48
响应政府号召,隆重减免孤山放鹤半年房租
作者: 轻言 时间: 2020-5-7 17:03
孤山画作不少,书也可以读一读了,帮你把贴排前面啊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0-5-7 18:51
孤山是个守信的人,他不会只管杀不管埋。
作者: 座有兰言 时间: 2020-5-7 20:04
你个不会聊天的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0-5-7 20:48
我真的不会聊天,往往聊到死胡同里。
作者: 座有兰言 时间: 2020-5-7 22:37
是啊 我都替你急 我知道你是好意 但你的话真的能让人跳起来 你赶快叫我师傅 我好好教你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0-5-8 14:20
我都这大年纪了,拜你为师,有点面子上过不去呀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