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方方日记,你看了吗? [打印本页]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1 23:46
标题: 方方日记,你看了吗?
疫情以来,有个叫方方的武汉女作家爆红网络。

爆红。

本来随着武汉重启,方方的60篇日记也封笔了。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又传出,方方日记即将在海外出版。

于是再次火爆,这回是红到外国去了。

红透天际。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00:03
方方日记,我没有完全看,看了一部分。

开始的一部分和结尾的一部分。

都是我们版友群里转发的,跟着看了。

整个战疫期间,方方日记如雷贯耳的,想不看都不行。

《方方日记》全文太多,就不转载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找找,网上有。

最初的几篇,看过之后,版友群里各抒己见,我说了我的看法。

我觉得,作为自媒体,跟那些呼喊咆哮的相比,方方说的倒不是很激烈,不是很焦躁,也不很尖锐。

但还是被封了号。不得已,找朋友转发,但官方还算宽容,转发的没有再封号。

我的态度是不太喜欢这个时候,说这些话。

疫情如此严峻,封城是必须的,就是紧急情况下的正当防卫,很多措施当时无法考量是否过当。

方方日记一面质疑官方有没有隐瞒病毒疫情,封城太迟了,一方面表达对官方封城造成武汉人的极大精神伤害的不满。

世间安得双全法?

后面几篇,就反复要求追责,要求官员道歉并辞职。

如果说方方日记有爆料,也都是道听途说的,因为她不是记者,也没有出去现场采访和调查,日记是蹲在家里根据“医生朋友”提供的信息和“据说”写的。

这是方方日记的一个短板。

没有现场第一手资料,真实性大打折扣。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00:12
当时我的观点是,全民战疫期间,医护人员,公安干警,很多人在逆流而上,不应该出现如此反方向的声音。

就好像战争时期,前线报道伤亡500,你说不对,伤亡700。前线报道将士齐心合力,无一退缩,你说不对,有两个逃兵。

方方强调自己说的是真话。

我觉得未必。

且不说方方日记中也有信息失实,且不说所谓“隐瞒疫情”的说法未必确切,就什么是“真实”,概念上也需要商榷。

需要全民齐心协力的时候,统一思想的时候,你一定要来点不一样的声音,真的就是“真实”的吗?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00:26
后面几篇,由于反对声甚至谩骂声越来越多,方方日记一边记录“医生朋友”那里听来的疫情,和“听说”的武汉人民的生活,一面对抗反对声音。

对于反对者,方方一律定性为“极左”,并以“文革”时期来比喻当下的时局予以反击和嘲讽。

这就把一切争论,从三观不同,上升到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了。

当然,那些批评方方的文章,我也看了不少,没有几个说到点子上的,都是嘲讽和谩骂。

鲁迅早就说过,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我估计方方看到这些反对文章,一定心中大喜:技止此耳。

真的不堪一击。
我后期的观点,觉得方方日记,仅代表她一个人的观点吧,在自媒体可以随便胡说八道的今天,方方日记还算中规中矩,没说什么反D反社会主义的话。

有个说法,一开始是方方自己说,写“日记”的初衷,不过因为自己是个武汉籍作家,又被封禁在武汉,闲着也是闲着,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为十月杂志的约稿积累点素材而已。

一开始是方方自己这样说,后来是众多支持方方的人都这样说,不过是一个老婆婆在封禁期间,表达一下焦虑,愤怒啥的,何至于把方方说的那么不堪。

请记住这句话。

因为这个节点,后面有说法。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00:30
接下来,敲黑板,划重点。
网上突然爆出,方方日记即将在海外出版,具体就是美国的英文版,还有德文版。

很多人觉得意外,因为在中美就疫情起源问题争执不休的时候,本来在国内就有很大争议的方方日记,突然在美国出版,触碰了敏感神经。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00:44
于是声讨如潮,给外国人提供子弹啦,卖国啦。

上纲上线了。

上纲上线这个词儿,年轻人不懂。

这是文革期间出产的词语,就是把你不经意的言论行为,提升到阶级斗争的层面去分析研究。

比如今天阴天,你出门说了一句,这个鬼天气。

被你老婆汇报给领导。你就完了。

说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朗朗乾坤是“鬼天气”?你这是恶毒攻击D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祖国,你反对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三面红旗,还有一片大好的革命形势。

这么一上纲上线,你就是现行反革命。先批斗,再游街,抄家,打你个半死,打死就算了,没打死的,最后判刑。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01:01
方方回应了关于海外出版的事。
这个需要转载一下。


独家专访|方方对海外出版日记的回应(最新修订稿)


独家专访|方方对海外出版日记的回应(最新修订稿)学人君 學人Scholar 今天
2020.4.11
学人君按:近日来关于作家方方的武汉日记将出版外文版的消息,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但与出版相关的一些基本事实,仍有不明之处。惟有建立在对事实的了解上,讨论才会有价值。为此,學人Scholar公众号专访作家方方,就日记出版等相关问题寻求她的回应。从她的回答里,我们可以获得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事实,而关于文中提到的关于出版事宜的相关说明,方方也给采访人提供了相关记录截图。阅读方方的六十篇日记,验证她的每一个观点,摒弃人云亦云的呼声,坚持运用自己的理智,从常识出发,独立思考,或许是弥合这个社会之间巨大裂缝唯一可能的方法。

采访人:李梅、孙绪谦,以下简称“学人”。本文系最新修订稿。

日记的出版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学人:近日来,关于您的疫情日记将在海外出版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是否取得了您的正式授权,能否简要介绍一下相关沟通过程?在亚马逊网站出现的英文、德文版的封面、简介,此前是否征求过您的意见?

方方:得到了我的授权。但并不是像网上某些人说的那样,是事先约稿。


“约稿”的是《收获》杂志主编程永新。而我因心情不好,当时并没有同意。后来想想,觉得可以记录一下,所以初一那天上新浪微博开始记录。这个过程,我在第一篇里已经都写到过。批我的人,想必根本没有看我的记录。而且我一开始并不叫“日记”。甚至没有打算天天记,比方初二我就没有记。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比方封微博,又比方极左攻击,让我产生一种我偏要记的想法,这种心情有点像艾芬的“老子到处说”一样。就这样一天天地记了下去。因为“一日一记”,所以别人称之为“日记”,我也没有表示反对。我的翻译白睿文先生本来就在翻译我的小说,他也有微博,与我相互关注。可能是在微博上看到了我的记录,于是联系我,问我是否可以先翻译这个。我查了一下,他问我的时间是2月17日。那时候武汉情况仍然不太好,所以我没有同意。我的原话是我“暂时没有出书的想法”,他也表示了理解。

但是到了二月底,很多出版社来联系我,也有海外的,我想白睿文先生本来就在翻译我的书,他的汉语水平很高,我还是先知会他一声。于是他立即表示他愿意翻译,并且联系了代理人。三月初,我为图省事,将全球版权授权给了代理人。就是这样自然而然的过程。我的书名为《武汉日记——封城?记录》,因为当时不知道会封多少天,没有写数字。英文封面征求过我的意见,但我因为并不懂英文,所以没有想到过标题会改动。而白睿文先生也忽略了小字(也有人说那是一个中性的词)。后来发现问题,白睿文先生也向我表示了歉意,然后立即要求所有的出版社必须尊重我的原标题。德文的封面,我当然没有看到过。德文翻译是阿克曼先生,他和白睿文先生一样,都是对中国非常友好的人。现在的销售商在促销,或许会有言论走偏的问题。我没有外文阅读能力。但这些都可以及时纠正。目前已经协商好,要求这些文字必须先给翻译看,然后交我确认。而两个封面已经都改了过来。


《方方日记》英文版封面

我在同意出版这本书时,就跟白睿文先生说过,这本书的所有稿费我都会捐出来,帮助一些应该帮助的人。白先生表示他也要捐一部分,他把我的想法告诉代理人后,代理人也表示,她也要捐一些出来帮助武汉。这些话都是二月底或三月初时说的。不要把人们都想象成坏人。不要觉得在国外出书就是卖国。这种想法很幼稚。{原文是弱智}

学人:您是否尝试过在国内出版日记?当您决定在海外出版时,是否考虑过可能会出现的争议?

方方:本来就应该是国内先出版。最初国内出版社找我时,我也是同样没有心情做这件事。但是后来疫情缓解,我就答应了。这个时间也大约是在二月底。并且同时就跟出版社说,我希望你们开高一点稿酬,我将把这些钱捐给殉职的医护人员遗属。如果多的话,还可以捐一些给其他需要的人,我自己一分钱都不留。这些与出版社的记录应该都还在。而且我也跟其他朋友商量过怎么做这件事。海外出版,在中国作家是件很正常的事,每一个中国作家都愿意自己的作品能有更多的人读到。所以我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好。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书要八月出版,这个时间也是很正常的时间。因为六十篇日记只有十三万多字,并不长。内容是大家都看到过的。我不觉得会有争议。国外和国内的出版过程不一样,我所不知的是,国外有预售过程。这在国内是没有的。因为国内怕盗版,多是书印出来了,才有各种宣传。这个预售的提前量,引起很多人猜疑。当然也不乏有些人故意要把大家带到沟里去,比如说,给外国人起诉中国送弹药之类,这样弱智的说法,居然这么多人相信。

顺便要说的是,国内本来有十多家出版社想要出版此书,但是因为极左人士(我要说明一下,极左人士是极少数,其他的人我并没有说他们是极左,是他们自己往自己身上套的)的叫骂,目前所有国内出版社都不敢出了。我的出版人还在国内努力,希望争取抢在国外出版之前。她们非常敬业,我也很感动。

我和国家之间没有张力

学人:有一些人认可您的日记作为个体记忆的价值,但认为在这个节点到海外出版,可能会被境外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是缺乏大局观的表现,甚至不乏“阴谋论”的猜想。对于上述观点您有何回应?

方方:前面说过,书应该是八月出版,现在正在翻译。而我自己还没有完全交稿。这样一本书,你们认为境外别有用心的人会怎样利用?他既然是别有用心的,既然是刻意利用,他还会在乎是《武汉日记》或者是《大国抗疫》吗?你出什么书他都会利用是不是?难道因为有人利用我们就不出书了?什么时候中国人这么怕外国人的?至于“阴谋论”的猜想,我只能说,这些作者比较适合写小说。不是所有的事,都是有阴谋的,前面我已经说了,这是很自然的过程。以我这样的人,外文都不会,而且年龄大,来找我搞阴谋,不如找个更强的,是不是?翻译白睿文先生,一向对中国友善,他翻译过王安忆、余华、叶兆言等人的作品。碰巧他正好在翻译我的作品,我们相互关注了微博,又因为工作需要,也相互关注了微信,联系起来很方便,而且微信记录也都还在。时间都很清楚,有没有阴谋是一目了然的。

学人:作为一名作家,在面对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内在张力时,您觉得应当如何处理?

方方:我写日记以来,一波一波地被攻击,你们怎么没有任何觉得奇怪的想法?而是顺着攻击我的路数走?这一波无非是有人绑架国家利益对我进行要挟而已。而且他们绑架国家或部门已经多次成功了。而我跟国家之间没有张力,我的书只会给国家以帮助。因为我很详细地写到了后期湖北换帅之后的各种举措。写到了疫情是怎样得到有力的控制的。写了方舱医院,写了下沉干部,更写到了医护人员、志愿者、建设者们是如何努力的,以及武汉九百万市民是如何坚守的。这些人如果看了我的日记,会明明白白地看到中国抗疫成功的经验。我的日记中,绝非极左分子曲意解读的所谓中国负面的事,卖惨的事,等等。他们的断章取义,让那些没有读我作品和根本不读书的人相信了这些。而实际上,我里面有无数的中国的抗疫经验。国外出这本书,岂不正好是推广中国式经验的好方式吗?

这个社会应包容一篇温和的日记

学人:当然还有不少读者支持您的日记在海外出版,但认为日记中有些表述还可以进一步修订完善,并建议增加一些注释说明。您是否有此计划?

方方:细微的修订肯定有的。我要告诉你的是,那么多人说我里面是谣言,其实没有谣言,全是真实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可以查证到。需要修订的错误有两处,一是大风把雷神山医院的屋顶掀翻了几片,我写成了火神山医院,二是,王广发医生是第二批来汉的专家,我写成了第一批专家。但这两处的核心内容都没有错。我在对记者的采访中也提到过这些。至于照片和护士的事,前者我已经说过两次,表达得很清楚了,不想再一次重复。后者第二天我也解释过,这个是有错,但并不是谣言。有一些注释自然也是需要的。所谓完善,大约就是细处的修订和文字的校正。其他仍然保持原来的样子。因为既然叫了日记,就是日记的状态。

学人:针对您日记的批评,常常越界到人身攻击、个人信息泄露。这是否已经对您的生活造成了实际的困扰,您打算如何应对?

方方:这是我管得了的吗?这是网管应该管的呀。网管们放纵这些网络暴力,是他们不作为。那些攻击我的人,暴露我家住址,对我造谣诬陷,扒了我家几代人,这些为什么没有人管?我们的技术发达到可以精准屏蔽的地步,但对这样大规模长时间的网络暴力,几乎长达两个月的辱骂造谣,为什么无人管?仅仅说不作为恐怕太轻了吧?今天还看到有人要组队来武汉杀我的信息。我是没有办法应对的。但是,我很想知道他们的后台到底是什么人,是什么人支持他们如此目无网纪国法,并且为什么全中国只有他们可以这样在网上嚣张跋扈。

学人:对日记的讨论,各方自说自话,社会舆论呈现明显的分裂。您认为如何才能弥合这一裂缝,构建社会的基本共识?

方方:可是你们有没有觉得,作为我来说,只不过因为被封在疫区,因为约稿而写了60篇疫区生活的记录?仅此而已。这样温和的记录,都不能包容,都要引发这么多人的仇恨,这会让无数人感到害怕。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那么多人支持我?因为我的言论尺度,是一般人们都会有的言论尺度,如果连我都不能容,人人都会害怕。现在网络上几乎跟WG时差不多了。而这个裂缝的产生,实际上是极左人士刻意挖出来的,他们的曲意解读和放大他们需要的言词,以及配假照片造谣说这就是我看到的照片,等等,这个裂缝根本就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弥合这一裂缝,需要大家学习常识。只要有常识,这些裂缝根本没有存在的可能。

学人:从4月8日开始,武汉开始全面解禁,您的生活有什么新的变化和计划安排?对这座城市的复苏,您有什么期待?

方方:我一直在为这本《武汉日记》写一个前言。这个前言要表达的内容是:病毒是全人类的敌人。无论东方或西方,都被病毒磨难了一番,各有各的问题。我们早期的懈怠和西方不信任中国的抗疫经验所表现出来的自负,导致了无数百姓丧失生命,使无数人的生活遭到破坏,让整个人类社会遭到一次摧残。总体来说,是人类太傲慢,人类太自大。人类藐视微小病毒的破坏能量。这个教训是全人类的。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01:32
我个人,并不赞成方方日记的一些观点,但也没觉得是洪水猛兽。
三观不同而已。

但这段回应,让我感觉方方日记的出现,并不像她自己轻描淡写的那样,本来无所谓写不写。

是早就计划好了的,写完出书。

至于是不是方方自己说的那样,并没有事先跟国外约稿“本来没想,后来一想,反正如此”之类的“自然而然”。

至少我是不信的。

因为我从当初的日记中,读出一种味道,就是有一定策划性的东西,你把这六十篇看完,相信能发现一些套路的东西。比如前期日记里的指责,质疑,这都是很非主流,也很吸引眼球,很容易起争议的东西。

中国作家写这种东西,最受国外的欢迎。

当时我在群里就说,方方太会炒作自己了,甚至我怀疑方方背后有团队。

一个过气好多年的老作家,突然爆红网络,绝非偶然。按照常理推断,她本人未必有这个能力。

后期日记里的比如“极左”这种文革期间的词语,在中国已经消失四十年了。我63年的,都不算经过文革的人,因为文革时期我太小。比我小的就更不用说,没记忆。

多数网民并不知道“极左”是什么。

只有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中,还有极左和右派之类的词汇。方方日记在告诉我们,或者是在告诉全世界,中国依然是极左势力的主场。

说明白一点,我怀疑方方这些日记,一开始就是写给外国人看的。至少在二月份,方方已经确定这些日记,要在外国出版了。
[attach]587714[/attach]分隔线。


我自以为,我不是阴谋论者,我是个怀疑论者。

今天群里有个测试工具,测试心理年龄。

之前测试过无数次,没超过20岁。色爷和我师父玉玲珑都说过,醉笑心理年龄不超过八岁。

这次突然暴涨,八十二岁。都。

色爷跟师父应该祝贺我一下,最好再发个红包祝我寿比南山。

[attach]587713[/attach]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01:36
我特别喜欢这段批语:

你的心智年龄为八十二岁。应该是一个成熟儿老到的人。

不对逻辑思维方面已经没有多大的兴趣,很多时候会选择通过生活中实际得出的经验来判断,而且由于对自己独到眼光的自信,你一旦确定了自己选择的结果,就不会再游移不定。

你有一颗坚韧和老练的内心。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01:41
差点看哭了。

醉笑终于长大啦。

不过,从八岁一下子就跨越式滴达到八十二岁。

这成长滴步伐,是不是太大了点?

幸福来滴太突然了。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01:42
想看方方日记的,我提供一个网址,感谢财新全文转载。
http://fangfang.blog.caixin.com/archives/220631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02:08
现在两点多了。

说晚安,太晚了点,说早安,又太早了。

拜拜吧。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20-4-12 09:50
  说几句吧,这几天《方方日记》算是一个热点。想不看都不行。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20-4-12 09:51
本帖最后由 远去的烟云 于 2020-4-12 13:45 编辑



       1,如何看待《方方日记》?
  
     首先《方方日记》60篇我全看了。基本上都是武汉封城期间,方方写完,交二湘发了以后,我是第二天早晨读的。其实就文学性来说,《方方日记》没什么太突出的。和她的小说《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等作品来说,不值得一提。火了,当然是纪实性。有人说方方日记不是第一手资料,因为她没到现场采访如何。我不同意。首先,方方身处疫情中心武汉,而且身边确确实实有亲友在这场疫情中中招甚至死去。她听说的和我们听说的不是一个概念,因为她听说的都是武汉人的感同身受,包括她自己。至于其中的记录是否有错误的地方,应该说在所难免。细节1是殡仪馆的大厅里死者的手机扔了一地。细节2就是那个后来死去的护士。我眼中,这两个细节无关大局。即使是有失误,对整个《方方日记》来说,也没有失质性的影响。
  
   其次,《方方日记》写了啥?


    方方在日记里主要记录了武汉封城期间,特别是开始时病人在各大医院聚集,一床难求,无助甚至绝望的情景,当然也有人在等不到床位就死去了的惨状,还有封城期间武汉人心里的恐惧,生活的不便等。当然,也肯定了全国各地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湖北武汉换帅后各级政府尽力保障民众生活的情况。


   最让反对者垢病的一是所谓写了阴暗面,二是追责说。方方在日记中多次提到要追责,武汉疫情先期应对不利是一方面,关键是谁,是哪个领导或者是哪级政府隐瞒疫情,“一个人传人”的传染病特征,要中央派了三批专家组,“在钟南山院士的一再追问下”,才最终水落石出,并由钟老宣布后,整个防疫工作开始真正重视起来。有人欺上瞒下才使得疫情初起迅速曼延,病死率居高。


    我的观点是,一个正常的社会,绝对不会只有一种声音。
特别是针对一个事件,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角度,太正常不过。最简单的吃个饭,点个菜,还众口难调呢。对不?有人说,方方日记的角度过于黑暗,我也没觉得。她在日记中也写了许多援鄂医护人员、本地志愿者的正能量事迹,当然也有感恩。而且,做为一个个人日记,她说的她记的只是她看到的听说的感受到的,这有问题吗?况且,歌颂正能量的体制内记者作家等太多了,还多她一个吗?说白一点,《方方日记》只是一个退了休的前湖北作协主席,65岁的老太太个人的文字记录而已。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20-4-12 10:11
  没完呢,先下楼取个快递!
作者: 重磅企鹅    时间: 2020-4-12 13:01
方方摊上事了,摊上小事了
作者: 重磅企鹅    时间: 2020-4-12 13:09
我是挺方派,因为自始至终未见做错啥事,而且疫情期有助大家宅家读日记,减少没到处乱跑风险。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20-4-12 13:46
本帖最后由 远去的烟云 于 2020-4-12 14:27 编辑

     2,《方方日记》在国外要出版了,天塌不下来。


       武汉封城期间,《方方日记》一时读者众,据说有五千万人。不知这个数据从哪里来的。但是,大家争相传阅,这个确实。甚至,象过年就得看春晚一样,疫情期间《方方日记》成了一个大家情绪的出口。日记屡屡被删被屏,但是我们还能看到。我觉得说明一个问题,管理者也没真想管。如果真想管,用大数据,用关键词早就屏得死死的,你根本就不可能看到。这是一个信号,克制的方方也没让管理者感觉非屏不可,有关部门也没有直接找方方说什么。


    武汉封城结束,《方方日记》停笔。其实,《方方日记》的出版早就有了消息,首先当然是国内的出版社,有《收获》杂志社,还有几家找方方的。


   但先爆出出版消息的是美国英文 版本和德文版本,美国亚马逊网上开始预售。据说还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出版公司。中国著名的媒体人胡锡进评论说,《方方日记》的出版会使方方的读者群迅速分化,支持者会有“白支持方方了”的感觉。


  老实说,知道这个消息后,我心里开始也不太舒服。如果是国内出版社先出,英文版和德文版再出是另一回事儿。果然,国内一时舆论大哗。


    反对者称,方方是递刀子的罪人,叛国者,真是欲杀之而后快。挺方者也一时情绪萎顿了许多。


   冷静下来后,我觉得《方方日记》在海外出版,真的没什么。首先,它成为不了所谓外国政客向中国索赔的证据,自然也算不上刀子。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方方日记》发表了这么久,我不相信外国人才看到。如果这是证据,早就是了。不出外文版本也跑不掉。方方说的追责、质疑湖北、武汉当局开始应对疫情不利也不是什么内幕消息,临阵换了湖北省委、武汉市委书记就是明证。

   刚才说了,《方方日记》是什么?就是一个退了休的前湖北作协主席,65岁的老太太在疫情封城期间写的日记而已。它不是什么政府报告,甚至连正式的新闻报道都不算。


   而且,有人担心关于少数外国政客向中国索赔的问题。我一直感觉是杞人忧天。首先,传染病的发生,蔓延是公共卫生事件,而且至今关于病毒起源说还有诸多版本,再则这只是少数政客的哗众取宠之举,不是国际社会的共识。用老人家的话说,小小寰球,有几只苍蝇碰壁....不去理他就是。不过,如果目前的中国还是腐败孱弱的清政府,弄得八国联军打上门来割地赔款也没准。


   今天的中国,谁敢?


    美粉们自已害怕洋大人,就一再鼓吹洋大人的可怕。外交部新闻发言人赵立坚在推特上质问美国政府关于病毒起源。这给美粉们吓得,得罪了美国人可是了不得了。美国人要赵立坚下岗,中国政府道歉,不然就如何如何。可是,事情过去了月余,赵立坚下岗了吗?中国政府道歉了吗?外交官们是有严肃的政治纪律的,赵立坚、华春莹的推特发什么,尺度如何,真的用不着我等小民操心。


  说远一点,那天我在群里说,中国政府可以做的还有一条,修订一下核战略核政策。向俄罗斯学习,我才不承诺什么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呢!当国家安全受到了威胁,必须使用,而且不排除先发制人。


    美国,包括欧洲诸国,哪个国家不怕俄罗斯的核威慑?


     扯远了,再扯回来。综上所述,《方方日记》在海外出版没大事,天塌不下来。它成为不了所谓的证据,外国政要捅向中国的刀子,最多能让反对者甚至一部分挺方派恶心一会儿而已。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13:52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20-4-12 13:09
我是挺方派,因为自始至终未见做错啥事,而且疫情期有助大家宅家读日记,减少没到处乱跑风险。

那你说,为什么全社会有那么多人反对方方呢?特别是发行海外版的事,为什么?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13:53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20-4-12 13:46
2,《方方日记》在国外要出版了,天塌不下来。

好像都是挺方派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13:54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20-4-12 09:51
1,如何看待《方方日记》?
       首先《方方日记》60篇我全看了。基本上都是武汉封城期间, ...

是方方有病,还是我们这个社会有病了?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0-4-12 15:01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4-12 00:03
方方日记,我没有完全看,看了一部分。

开始的一部分和结尾的一部分。


《聊斋志异》好像也是道听途说吧?谁规定的不许写道听途说了?

      再者, 人家《方方日记》的作者自己都说了,是记录的一些朋友所说,干嘛又非要求她必须写实呢?倒是有拿着手机去医院写实的,当晚就被警察找去了,没隔两天,下落不明了。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0-4-12 15:03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4-12 13:52
那你说,为什么全社会有那么多人反对方方呢?特别是发行海外版的事,为什么?


你去仔细统计一下,看看反对方方的人和挺方方的人,各自都是些什么素质、地位的人?


作者: 重磅企鹅    时间: 2020-4-12 17:16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4-12 13:52
那你说,为什么全社会有那么多人反对方方呢?特别是发行海外版的事,为什么?

还可一问,为什么那么多人支持方方呢?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就木有一桩物事有过一致意见。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0-4-12 17:18

作者: 重磅企鹅    时间: 2020-4-12 18:18
担心方方日记海外出版被利用事,多余;半个方舟子+成千上万裸官早把事坏那边了。
作者: 重磅企鹅    时间: 2020-4-12 18:24
至少那位好像因为方方没能获奖的诗人恨死方方了
作者: 兰羽    时间: 2020-4-12 18:55
楼上烟云兄的跟帖是较为客观公正的。方方日记在美出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天塌不下来!个人赶脚她在美出书倒是一件挺有讽刺意味的事情。因为这次美国对于疫情控制的能力在世界上算倒数了,在一个疫情混乱不堪的国家出版这样的书就是一个天大笑话!
作者: 四条眉毛    时间: 2020-4-12 19:38
在国内发发就行了,还跑美国出版去是几个意思?
人老美是借机炒作,你真以为自己文采了得,得诺贝尔文学奖了?
要不你就是嫌老外“中国病毒”、“武汉病毒”、“东亚病夫”这样的帽子扣得还不够严实。真的,求你别打着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幌子,做国难当头的逆行者,没人会觉得你伟大。
该下的下了,该追封的也追封了,你应该感谢有个强大的祖国,在疫情爆发期间想着建医院救人,而没有像老美那样挖坑埋人。特朗普狠起来连自己的人都甩锅,更别说对中国了,你授权出版无疑是给老特那老头儿在做甩锅铺垫素材吧?
别看有人支持你就以为自己是大爱仁者,人乱港分子还有数典忘祖的帮衬呢,这年头谁还没几个意气……哦不,是臭味相投的朋友,你说是不是?挺方派别激动,此处有个表情包~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0-4-12 19:46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4-12 01:32
我个人,并不赞成方方日记的一些观点,但也没觉得是洪水猛兽。
三观不同而已。

八十二岁你不要介怀,心理成熟老道却是真的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19:53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0-4-12 15:03
你去仔细统计一下,看看反对方方的人和挺方方的人,各自都是些什么素质、地位的人?

今天下午我出去理发,顺便买菜,然后跟小区里几个人聊天。

A:理发师。男,30多岁。

B:理发师爱人,女,30多岁。

C:超市老板,男,30多岁。

D:超市老板他妹妹,女,20多岁。

E:带小孩的小姐姐,女,目测不到30岁。

我问了以上五个人,知道方方日记吗?

回答都是不知道。

看来,知道方方日记的,都是网民。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19:55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0-4-12 15:01
《聊斋志异》好像也是道听途说吧?谁规定的不许写道听途说了?

      再者, 人家《方方日 ...


他们知道的太多了。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19:57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20-4-12 18:24
至少那位好像因为方方没能获奖的诗人恨死方方了

别说,我觉得《方方日记》不仅在海外出版,还可能在海外获奖。

你信不。



作者: 泌水    时间: 2020-4-12 19:58
我就觉得吧,方方授权海外出版日记,还有个因素是迫于压力,先整到海外去,立此存照,谁要迫害我,有原版在这儿;海外呢,也好有个呼应。
六个指头挠痒,多那一道子;麦康擦屁屁,自找麻烦。谁也木法。
作者: 兰羽    时间: 2020-4-12 20:01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4-12 19:57
别说,我觉得《方方日记》不仅在海外出版,还可能在海外获奖。

你信不。

关于获奖,其他网友比你更早预测到了,反正我也相信她肯定会获奖的~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20:07
四条眉毛 发表于 2020-4-12 19:38
在国内发发就行了,还跑美国出版去是几个意思?
人老美是借机炒作,你真以为自己文采了得,得诺贝尔文学奖 ...

我认为,一开始就是为了在国外出版的。

方方的解释我不太信。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20:08
兰羽 发表于 2020-4-12 20:01
关于获奖,其他网友比你更早预测到了,反正我也相信她肯定会获奖的~

哦?我这不是刚开始研究这个话题嘛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20:09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0-4-12 15:01
《聊斋志异》好像也是道听途说吧?谁规定的不许写道听途说了?

      再者, 人家《方方日 ...

问题是,方方自己说,我这都是真实的,外国人也当做是真实的。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20:11
泌水 发表于 2020-4-12 19:46
八十二岁你不要介怀,心理成熟老道却是真的

那个不准,就是个玩笑。

我心智还算正常,但比较幼稚,情商极底。



作者: 兰羽    时间: 2020-4-12 20:14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4-12 20:07
我认为,一开始就是为了在国外出版的。

方方的解释我不太信。

昨天在网上看到说,她的武汉日记是约稿,可以这样说吧,既然是约稿,那么日记内容肯定得写出约稿方喜欢的内容,那么投其所好也就不足为怪了!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2 20:16
兰羽 发表于 2020-4-12 20:14
昨天在网上看到说,她的武汉日记是约稿,可以这样说吧,既然是约稿,那么日记内容肯定得写出约稿方喜欢的 ...

对的,我也这么判断。



作者: 兰羽    时间: 2020-4-12 20:38
因为疫情,美国全境首次进入“重大灾难状态”,建议方方们怀揣悲悯之心去美国体验下~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20-4-13 02:50
兰羽 发表于 2020-4-12 18:55
楼上烟云兄的跟帖是较为客观公正的。方方日记在美出书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天塌不下来!个人赶脚她在美出书倒 ...

谢谢兰羽鼓励啊!醉笑四哥发帖就是想让大家讨论一下,我就是响应一下而已。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20-4-13 02:51
重磅企鹅 发表于 2020-4-12 18:18
担心方方日记海外出版被利用事,多余;半个方舟子+成千上万裸官早把事坏那边了。

实话!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20-4-13 02:54
本帖最后由 远去的烟云 于 2020-4-13 05:10 编辑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4-12 19:57
别说,我觉得《方方日记》不仅在海外出版,还可能在海外获奖。

你信不。

我信!而且不只一个奖,即使诺贝尔文学奖得不上,也能得个美国的普利策或者什么奖。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20-4-13 03:00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4-12 20:09
问题是,方方自己说,我这都是真实的,外国人也当做是真实的。

方方说的日记真实和事物的真实是两个概念,我觉得。用个不恰当的比喻。一小孩子半夜突然坐起来了。大人问他怎么起来了?赶紧躺下睡觉。他说,睡不着,被窝里有风。不知四哥听过这个段子没?:)。被窝里肯定没有风,是两个大人办事掀起的风。但孩子说有风,你说是真实的不?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20-4-13 03:02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4-12 20:09
问题是,方方自己说,我这都是真实的,外国人也当做是真实的。

我的意思是说方方说日记真实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我写的日记。我听说,我感觉,我的情绪,我的真实心路历程,不是奉命之作。:)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0-4-13 11:01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4-12 13:52
那你说,为什么全社会有那么多人反对方方呢?特别是发行海外版的事,为什么?


因为中国傻子多呗!没头脑,就爱跟着起哄。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0-4-13 11:25
四条眉毛 发表于 2020-4-12 19:38
在国内发发就行了,还跑美国出版去是几个意思?
人老美是借机炒作,你真以为自己文采了得,得诺贝尔文学奖 ...


无论在哪发表,内容还是那些内容,如果西方国家要想甩锅,肯定要凭科学研究结论,断然不会只是凭一本“道听途说”的日记做证据。如果说人不传人、可防可控等是认识过程中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那么,卫生行政部门违反法规,向调查组隐瞒疫情,连续十多天不向社会公布疫情,却大肆宣传对“造谣者”严惩等,岂不比“道听途说”的日记更具有证据力?怎么不见口诛笔伐?

    作家是以写作谋生的,他们写作、出版是宪法赋予的权利。

    有人说,就算有错误,但家丑不能外扬,哈哈,家丑可以制造,却不能外扬,什么逻辑?日记所反映的家丑,我们大都一 一及时纠正了,这岂不是更说明了揭露比掩盖好?

    再说了,现在,全世界的情况是:由于新冠是新型的,各国政府都没有足够的认识和经验,都表现得有些惊慌失措,甚至有的国家付出了惨重代价,相比较,中国在疫情控制方面做的是比较好的!就算方方日记真是内外勾结、预谋坑害中国的,哈哈,中国政府所取得的这些成就,岂能是一本日记就能抹杀的吗?杞人忧天吧?

    真实的画面,必然是由高光和灰暗两部分相互映衬才更逼真。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3 11:50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0-4-13 11:25
无论在哪发表,内容还是那些内容,如果西方国家要想甩锅,肯定要凭科学研究结论,断然不会只 ...

这个认识水平不低。
D没白培养你这么多年。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3 11:51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20-4-13 03:00
方方说的日记真实和事物的真实是两个概念,我觉得。用个不恰当的比喻。一小孩子半夜突然坐起来了。大人问 ...

哈哈哈哈没听过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3 11:54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20-4-13 03:00
方方说的日记真实和事物的真实是两个概念,我觉得。用个不恰当的比喻。一小孩子半夜突然坐起来了。大人问 ...

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20-4-13 15:15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0-4-13 11:25
无论在哪发表,内容还是那些内容,如果西方国家要想甩锅,肯定要凭科学研究结论,断然不会只 ...

支持柳二哥!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20-4-13 15:55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4-13 11:54
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作者: 沈眉珊    时间: 2020-4-13 16:37
兰羽 发表于 2020-4-12 20:14
昨天在网上看到说,她的武汉日记是约稿,可以这样说吧,既然是约稿,那么日记内容肯定得写出约稿方喜欢的 ...

确实是约稿。
现在大家最激烈反抗的一点是:
在外文版上,方方日记成了武汉日记,而且,副标题是:来自疫情源头武汉的报道。
这就等于默认了武汉是疫情的源头。
武汉人岂能饶了她?!中国人岂能无动于衷地坐视这样的书出版?!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0-4-13 16:59
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20-4-13 17:03 编辑
沈眉珊 发表于 2020-4-13 16:37
确实是约稿。
现在大家最激烈反抗的一点是:
在外文版上,方方日记成了武汉日记,而且,副标题是:来自 ...

这个副标题是出版商撰写的,不是作者写的,而且还未经作者审核呢!因此,不能算是作者的错。

作者: 沈眉珊    时间: 2020-4-13 17:06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0-4-13 16:59
这个副标题是出版商撰写的,未经作者审核呢!

那是,但这不能改变我们看到样书的封面就是那样写的。
名利思想终是存在的,否则方方又何必现在就同意出版这日记呢,留待疫情全结束后,作为一段回忆,慢慢再出版又何妨。
现在出版图的就是这风头火势。

作者: 沈眉珊    时间: 2020-4-13 17:07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0-4-13 16:59
这个副标题是出版商撰写的,不是作者写的,而且还未经作者审核呢!因此,不能算是作者的错。

再说,方方本人看到这个标题后,有提出过严正抗议吗?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20-4-13 17:19
沈眉珊 发表于 2020-4-13 17:06
那是,但这不能改变我们看到样书的封面就是那样写的。
名利思想终是存在的,否则方方又何必现在就同意出 ...

  方方已经和版权代理人交涉了,应该也改过来了。

作者: 山南海北一顿逛    时间: 2020-4-13 21:42
老四关心的一直是网络新闻热点,看了,没看明白,她不是猪肉挑战头年的猪瘟,也不是信管病毒去挑战那啥和那啥,六二条子知道,武汉柳儿权威,剩下都是胡扯,
作者: 四条眉毛    时间: 2020-4-14 00:08
本帖最后由 四条眉毛 于 2020-4-14 00:09 编辑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0-4-13 11:25
无论在哪发表,内容还是那些内容,如果西方国家要想甩锅,肯定要凭科学研究结论,断然不会只 ...


虽然不服,但我还是先给你的这段高大上评论点个赞!

你太高抬方方了,没有她的日记,那些欺上瞒下误国殃民的官员照样会受到严惩,新冠吹哨人李文良也不会就此沉冤,请不要把这一切归功于方方日记好伐,你叫我们伟大的领袖习主席怎么想?

写日记记录所思所感没毛病,情感充沛点,语言丰富些也能引起读者共鸣,可问题是,你如此高调的跑美国去发行干嘛?不知道中美是什么关系吗?家丑就算可以外扬,也要挑对象的。

比如女人在家被老公K了,结果跑小三家去哭诉,人家难道不会笑屎你?当然,我这比喻很不恰当。我想说的是,人家帮你出书,心思肯定不单纯,被利用都傻傻不自知,还当自己是鲁迅哩,结果是给人当枪使,看她年纪也不小,不知道为什么学起废青了?!

总之一句话,老美的用心不问可知,人老特既会造锅,又会甩锅,这回倒好,现成的素材送上门,不给你颁个奖都对不住你这老可爱!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0-4-14 10:47
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20-4-14 10:57 编辑
沈眉珊 发表于 2020-4-13 16:37
确实是约稿。
现在大家最激烈反抗的一点是:
在外文版上,方方日记成了武汉日记,而且,副标题是:来自 ...


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是人造的,那么,人们根据常识和经验判断,病毒就是大自然的产物,它最先出现在哪里,就将其称呼为XX病毒,其意思是“在XX地方发现的病毒”,而非是“XX地方制造的病毒”,就和我们最近几年一直在喊的“非洲猪瘟”一样,意思是“最早发现于非洲的猪瘟”。如果按我们国家某些人的解释,那岂不是说非洲猪瘟是非洲国家制造的?在这次新冠之前,或说在中国某些人这样解释、理解之前,有人这样解释、理解过吗?人家非洲人怪我们了吗?我觉得中国就有那么一些人,啥能耐没有,专以“爱国”害人!
作者: 四条眉毛    时间: 2020-4-14 10:50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0-4-14 10:47
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是人造的,那么,人们根据常识和经验判断,病毒就是大自然的产物,它 ...

你还是先把那三个美国大兵找到再说吧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0-4-14 11:01
四条眉毛 发表于 2020-4-14 10:50
你还是先把那三个美国大兵找到再说吧


有点常识好不好?新冠肺炎的潜伏期是七天,如果十月份军运会美国大兵就把病毒带来了,那么,武汉的疫情由散点发作到集中爆发只需要多少天?会是在元月吗?


作者: 四条眉毛    时间: 2020-4-14 23:12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0-4-14 11:01
有点常识好不好?新冠肺炎的潜伏期是七天,如果十月份军运会美国大兵就把病毒带来了,那么, ...

这个说不好,网上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解读。

英国科学家说,与在蝙蝠身上发现的变异主要来自美国和澳大利亚患者,并非武汉患者。

也就是说,最原始毒株普遍存在于美国,而中国流行的是其变异毒株。

流感死那么多人就真的是流感吗?

谁也不知道。

然而,武汉新冠突起之前,美国大兵确实来过,而且这三个人又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你怎么看?

哦,对了,顺便温馨提示一下,明天(4月15号)是国家安全教育日。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0-4-15 10:05
四条眉毛 发表于 2020-4-14 23:12
这个说不好,网上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解读。

英国科学家说,与在蝙蝠身上发现的变异主要来自美国和澳大 ...


在同一时间内,到北上广深的美国人要比到武汉的美国人多得多,为什么新冠却只在武汉爆发了呢?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5 10:08
继续!


作者: 素念涿涿    时间: 2020-4-15 13:32
你们为什么都这么喜欢这个老太太
作者: 四条眉毛    时间: 2020-4-15 13:45
素念涿涿 发表于 2020-4-15 13:32
你们为什么都这么喜欢这个老太太

因为这个老太太是他们心目中霞光万丈的女神,是“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女版鲁迅呀!^_^
作者: 四条眉毛    时间: 2020-4-15 13:53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0-4-15 10:05
在同一时间内,到北上广深的美国人要比到武汉的美国人多得多,为什么新冠却只在武汉爆发了呢 ...

如果你把“大兵”两个字圈起来琢磨,就不会这么问了。
不知道你看过没有,西瓜上面有个讲美国生化基地突然关闭的视频,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搜来看看。
名字叫:美国生化基地突然关闭,惊人内幕震惊世界
视频有点长,估计得费不少流量^_^
作者: 诗意天涯    时间: 2020-4-15 14:14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4-12 01:41
差点看哭了。

醉笑终于长大啦。

好消息是,一次疫情让你长大了;坏消息是,长秃噜了,直接跨过青年中年,杀到了耄耋之年


作者: 诗意天涯    时间: 2020-4-15 14:23
有个问题一直让俺困惑,大家争论的焦点是不是错了?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0-4-15 14:44
四条眉毛 发表于 2020-4-15 13:53
如果你把“大兵”两个字圈起来琢磨,就不会这么问了。
不知道你看过没有,西瓜上面有个讲美国生化基地突 ...


有个老地主,临死前问儿子:家里可好?儿子答:不好,牛嫌累、猪嫌吃的差、驴子嫌干活太多,都想溜走.....不过您放心,我会改善它们的生活条件...... 老地主摇头道:不用,你只需告诉它们,咱家门口有条狼就够了。
作者: 素念涿涿    时间: 2020-4-16 13:28
四条眉毛 发表于 2020-4-15 13:45
因为这个老太太是他们心目中霞光万丈的女神,是“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女版鲁迅呀!^_^

哦哦,很厉害,最近被她刷屏了。想问你个问题,为什么你有四条眉毛,是纹眉纹坏了吗?

作者: 四条眉毛    时间: 2020-4-16 23:26
素念涿涿 发表于 2020-4-16 13:28
哦哦,很厉害,最近被她刷屏了。想问你个问题,为什么你有四条眉毛,是纹眉纹坏了吗?

嗯~
关于眉毛这事,说来话长。
那一年。
我去街边剃头,发廊小妹说我眉毛生得低,不好看,可能会影响泡妞。
我当时一听就急了,问她可有办法搞好。
小姑娘说,她在韩国学过半永久,像我这种情况,只要把眉毛剃掉,重新往上纹个眉就欧了。
然后,就问我要不要纹。

我听说纹眉很贵的,所以还有点犹豫。
小姑娘笑着说不收费,就当做广告了,回头让我帮着宣传一下。
我心想,剃头还送个半永久,巴适。
于是,我就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没想到——
半个月后,我剃掉的眉毛又长出来了。
上边一条,下边一条。
左边两条,右边两条。
一共四条。
我这下慌了。
我能不慌吗?
原先丑,但还不至于吓人,现在这样子,别说妞,连草狗看见都绕着走。

我捂着眼去找半永久。
死活要人姑娘以身相赔。
姑娘看着我,也没辙,只好……又帮我剃了。
此后的人生,我每天早起除了刮胡子,又平添出一桩事情来:
那就是,剃眉。
^_^^_^^_^

作者: 四条眉毛    时间: 2020-4-16 23:29
不好意思,貌似歪楼了^_^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7 11:10
四条眉毛 发表于 2020-4-16 23:26
嗯~
关于眉毛这事,说来话长。
那一年。

哈哈哈,真能编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7 11:11
素念涿涿 发表于 2020-4-16 13:28
哦哦,很厉害,最近被她刷屏了。想问你个问题,为什么你有四条眉毛,是纹眉纹坏了吗?

素素败听他胡扯,哈哈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17 11:13
四条眉毛 发表于 2020-4-16 23:26
嗯~
关于眉毛这事,说来话长。
那一年。

韩国学的半永久,不会这么不靠谱吧哈哈哈,

作者: 四条眉毛    时间: 2020-4-18 10:59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4-17 11:11
素素败听他胡扯,哈哈



作者: 耶律折腾    时间: 2020-4-19 23:56
这日记,没看,是故意不想看的。

方方以前的小说,我看过不少,写得挺好的;大部分都是写武汉背景的,能看出她对武汉有很深的感情。

我不去看这日记,是因为我知道在疫情中,如果写到具体,就会很惨,起码比主媒所写众志成城团结抗疫要惨。我不愿去看大家比惨,虽然我也知道具体到个人会很惨。我不愿非得面对这个痛苦。

她是作家嘛,我想她那日记写得肯定好多泪点,大疫情、大悲剧,能不惨嘛。

作者: 耶律折腾    时间: 2020-4-20 00:32
本帖最后由  耶律折腾 于 2020-4-20 00:35 编辑

这个日记,现在引起了很大的争端,尤其是说要翻成英德文后。

看都没看,就懒得有态度。

如果说拼凑一些扭曲的、歪曲的事实,来贬低自己所爱的城市抗疫的斗争?我想以作家的良心,不会吧。

会不会被本来对我国有成见的歪国人利用,拿这当砖头砸过来?有可能。因为歪国人需要砖头,既使没有砖头,他也会拿任何东西砸过来。

歪国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在歪国人没打你之前,你自己人先打起来了。

那啥,我们都爱祖国,我们都爱武汉,我们都和冠肺做了斗争。

作者: 耶律折腾    时间: 2020-4-20 00:52
在此之前,也没听说这日记对我们的全国抗疫斗争起到多大正面或者负面的作用。真正的力量是那些在一线出钱出力的人,说别的都没用。

翻成外文出版,也不一定起到多大的作用。

听说每本还挺贵,不会有多少人买。

继续戴口罩好好生活,不瞎看,也不瞎想,居家防疫罢。

作者: 素念涿涿    时间: 2020-4-20 08:37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4-17 11:11
素素败听他胡扯,哈哈

怎么是胡扯呢?我怎么感觉有点真

作者: 素念涿涿    时间: 2020-4-20 08:38
四条眉毛 发表于 2020-4-16 23:26
嗯~
关于眉毛这事,说来话长。
那一年。

你是不是前几年上过新闻,我之前在新闻上见过半永久纹眉的和店主打官司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20 20:59
耶律折腾 发表于 2020-4-20 00:52
在此之前,也没听说这日记对我们的全国抗疫斗争起到多大正面或者负面的作用。真正的力量是那些在一线出钱出 ...

心态这么好,可以看一看。

值得一看。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20 20:59
耶律折腾 发表于 2020-4-20 00:52
在此之前,也没听说这日记对我们的全国抗疫斗争起到多大正面或者负面的作用。真正的力量是那些在一线出钱出 ...

心态这么好,可以看一看。

值得一看。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0-4-24 07:17
四条眉毛 发表于 2020-4-14 23:12
这个说不好,网上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解读。

英国科学家说,与在蝙蝠身上发现的变异主要来自美国和澳大 ...


三个美国大兵,准确的说,应该是四个,因为还有一个随队军医,所患的疾病及治疗过程,金银潭医院都有病历记载,且早已澄清不是肺部疾病。再说了,同期到达中国各地的美国人多了去了,怎么其它城市没有爆发?难道新冠在美国只感染美军?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0-4-24 07:25
耶律折腾 发表于 2020-4-20 00:52
在此之前,也没听说这日记对我们的全国抗疫斗争起到多大正面或者负面的作用。真正的力量是那些在一线出钱出 ...


往方方头上扣屎盆子的,智商都有问题。他们也不想一想,如果方方和她的日记真如他们所说的对国家有巨大危害的话,那么,别说拿去国外出版了,就是在国内,他们今天还能看到方方和她的日记吗?
作者: 天兵    时间: 2020-4-25 10:49
实在不想说这个老太太   看到大家讨论的不亦乐乎    忍不住插一句    不就是个日记吗   非要出版么     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的救济粮这些事 圆圆们懂吗   自况鲁迅的公知们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大的底气  认为天底下就他们这些人配叫知识分子了,我没看那些反对圆圆的人们的言论    只是读了圆圆的日记   读了几篇就读不下去了  感觉写日记的这老太太阴森森的  不是什么好人   总之很讨厌  
作者: 兰羽    时间: 2020-4-25 20:22
日记不但给人阴森森的感觉,面相看上去也点恐怖,估计可以吓哭不听话的小孩纸~
作者: 天兵    时间: 2020-4-26 23:13
兰羽 发表于 2020-4-25 20:22
日记不但给人阴森森的感觉,面相看上去也点恐怖,估计可以吓哭不听话的小孩纸~

支持兰羽!凡文学作品不论塑造什么性格的人物都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文学就是人学。但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倾向一定都能透过文字表现出来,读文字其实就是读作者。不管圆圆们搬出哪个大师来拉大旗作虎皮咬舌头狡辩,也不管她将来得什么奖,终究也逃不掉特定历史环境下大众对她们灵魂的拷问
作者: 刘创驾到    时间: 2020-4-27 08:46
来问候一下兄长。
六星如何了啊现在?有没有和疫情一样,操持火热和激情?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0-4-27 21:18
刘创驾到 发表于 2020-4-27 08:46
来问候一下兄长。
六星如何了啊现在?有没有和疫情一样,操持火热和激情?

好久不见

六星,就这样呗。我也不常来。



作者: 刘创驾到    时间: 2020-4-28 08:31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0-4-27 21:18
好久不见

六星,就这样呗。我也不常来。

弄得火热一点啊。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作者: 诗意天涯    时间: 2020-4-28 11:04
刘创驾到 发表于 2020-4-27 08:46
来问候一下兄长。
六星如何了啊现在?有没有和疫情一样,操持火热和激情?

和疫情一样,都趴家里不冒头了

作者: 刘创驾到    时间: 2020-4-28 15:08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20-4-28 11:04
和疫情一样,都趴家里不冒头了

论坛综合征?

作者: 王小虎的老虎    时间: 2020-4-28 15:47
支持。
作者: 兰羽    时间: 2020-4-28 21:20
天兵 发表于 2020-4-26 23:13
支持兰羽!凡文学作品不论塑造什么性格的人物都是无可厚非的,因为文学就是人学。但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倾 ...

崇洋媚外是那部分群体骨子里的东西,当然,这与他们人生经历有关,但时过境迁了,他们没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当代中国,他们瞪一只眼,闭一只眼,瞪一只眼,是只看到中国不尽人意之事,只看到西方社会好的一面,说他们闭一只眼,是因为他们看不到当代中国欣欣向荣光明的一面,看不到西方社会黑暗丑陋的一面!他们有些许的偏执症,有顽石的属性!

谢谢您的支持!问好~

作者: 诗意天涯    时间: 2020-4-29 16:24
刘创驾到 发表于 2020-4-28 15:08
论坛综合征?

现在貌似清零阶段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