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跟着陶然兄再说说镜子(二)---西方文化里的镜子(更新1) [打印本页]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0 11:51
标题: 跟着陶然兄再说说镜子(二)---西方文化里的镜子(更新1)
本帖最后由 末代愚夫 于 2020-11-22 17:41 编辑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的普罗泰格拉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自那以后开始,人就开始有点自恋,对于知识,对于世界,都以自己为准则去衡量一切。而其实,自己是什么,人到现在还没搞清楚,古希腊德尔裴神庙里那句“认识你自己”一直在人类社会泛起涌浪。而当人们越来越深入地了解自己后,猛然发觉,“认识你自己”这句话,竟也是涂满了人自大的色彩。
现代科学证明,不仅仅是人,有些动物也具有初步认识自己的能力。动物学家已经证明,大象、海豚、猩猩、猴子、乌鸦等禽兽,都具备一定的智能,得出这个结果的一个关键性实验,就是让动物在镜子面前看自己,通过它们的表现判断是否能在镜子中认出自己。这些动物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有些能在镜子里认出自己,有些还会喜欢照镜子,在镜子前臭美。现在至少科学家们已经不认为动物全都是没有智能,没有情感,没有逻辑思维的能力。能在镜子前认出自己,会有一个判断的过程,还有一个联想的过程。最关键,通过动物照镜子,我们知道有些动物也是具有自我意识的。
人的自大是从自恋开始,而自恋则来自于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在西方文化中,对自我的认识,对人的身份认识,对人与人之间、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的认识,都离不开镜子的影响。随着对镜像认识的越来越深入,人也对自身和世界,有了更多体会。
古希腊神话里,有一位美少年纳喀索斯Narcissus,是河神克菲所斯和水泽女神利里奥帕所生之子。纳喀索斯长得很美,对别的姑娘丝毫不动心,有不少女神向他表示爱慕之情,他都拒绝了。其中也包括仙女Echo。有一次天神宙斯下凡与其他仙女偷情,天后赫拉悄悄尾随,准备来个捉奸在床。没想到半路上遇到Echo,故意拉着赫拉絮絮叨叨说了半天话,耽误了赫拉的捉奸大事。赫拉迁怒于Echo,狠狠惩罚了她,让她丧失正常的表达能力,只能重复别人说过的话的最后一个词。
纳喀索斯在水影里看到自己的镜像后,竟然爱上了自己,在赴水向自己的影像求欢时,不幸溺死了,死后变成了水仙花。所以,他的名字,Narcissus,就是水仙花和自恋狂的意思,有时也用来指自我陶醉,自我欣赏,顾影自怜。Echo伤心不已,她爱纳喀索斯,却无法表达自己的心声,只能从重复别人话里的最后一个词,当纳喀索斯向她说“再见”时,她也只能回说“再见”,尽管她心理不愿意这样说。纳喀索斯死后,Echo昼夜在山谷中游荡,日渐消瘦,终于,她的身体完全消失了,当人们在山里听到有人在重复自己话里的最后一个词,那就是Echo在和人说话。Echo,最终就成了回音的代名词。
在这个故事的英文版里,值得关注的关键词是reflection,Narcissus fell in love withhis own reflection,纳喀索斯爱上了自己的倒影。Reflection不仅具有倒影的意思,还有反射,影像,映像,表达,非议,沉思,反省的意思。词缀re-出自拉丁文,意思是back,返回、回溯、背后。很有意思的是,以re-为词缀的词与词根的关系,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照镜子的景象,也能帮我们理解一些词的更深的含义,比如,represent,这是由re-+present组成的词,而present是现在的,呈现的,在场的,存在的,作动词时是作为描述、介绍,呈现、展示等的意思,represent作为及物动词,有象征、表现、描绘、回忆代表的意思,也就是说,象征是描述的再描述,表现是展示的再展示,描绘是描述的再描述,回忆是呈现的再呈现。这就可以理解很多中文里的外来词,比如,表象,representation,中文辞典里解释起来恨麻烦,把它当成present的镜像,就很好明白了,不就是呈现的再呈现嘛。以这种理解方法,你不仅能理解福柯“语言的表象”“符号的表象”“表象之表象”,也能理解涂尔干的“集体表象”。
每一种文化,每一种文明,甚至每一个人,在光着迷于自我欣赏时,是充满着自恋感的,这种自恋如果不加改正,就会导致毁灭。而改正的有效方法就是:倾听来自别人的回声,来自大自然的回声,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回声。
西方文化自古希腊开始,就充满着类似镜子-镜像的思维模式。实质就是真相-影像的分辨。这也导致了古希腊哲学一步步走向二元论,西方哲学到今天也没从二元论的泥沼中走出来。真理-谎言,主观-客观,天堂-地狱,物质-意识。。。互为镜像,互相对立,因此,人的精神世界也就被分割成了镜里镜外的两部分。回过头来仔细一想不仅叹息:这世界难道不是整体一块吗?何以人的世界就被分割成东南西北的?
(这篇可能有点长,我尽量说得有趣点,也说慢点,方便大家准备砖块。时间不多,就先说一些,下次看看西方宗里的镜子和镜像)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0 11:59
系统说我没有上传图片权限,那副画大概显示不出来了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0 13:36
先顶一下,看神仙打架。@高隐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0 13:37
末代愚夫 发表于 2020-11-20 11:59
系统说我没有上传图片权限,那副画大概显示不出来了
这么老的id没这个权限?有空我帮你弄一下
作者: 南狼坨子 时间: 2020-11-20 13:43
跟读~
作者: 陶陶然然 时间: 2020-11-20 14:24
东方的镜子要么生活化,要么宗教感;西方的镜子态如愚夫兄文中所提到的与心理分析等等关系非浅。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0 14:29
高隐 发表于 2020-11-20 14:27
我不讨论这种话题。
这里@id 有信息通知推送吗?
作者: 涩涩雪 时间: 2020-11-20 15:01
拜读了。从汉语看到了英语,从东方看到了西方
。没时间看书的时候,看看你们写的文章,也是收获颇丰。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0 17:35
http://www.youhuaaa.com/page/painting/show.php?id=41095
就是这幅画。John william waterhouse 的 Echo and Narcissus
最好你教我怎么弄,后面还想比较一下西方油画里的镜子,想贴过来对照着说,我看应该是蛮有趣的,也直观。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0 17:55
西方宗教的镜像化也很严重的,而且,这种宗教的镜像化的方法论,对哲学和诗歌、绘画、音乐等的影响很大。下面试着说说看。与心理学的关系,最著名的就是拉康的镜子理论了,其实,柏拉图的理式,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包括现象学和存在主义,都有镜子的影响,而福科在《词与物》开篇里,则就直接把镜像作为考察认识论空间,语言、符号、表象,认识论主体等等可叠加的认识形态。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0 17:56
随便说几句也行啊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0 17:58
别客气,我们这里也喜欢挑刺打架的,挑刺砸砖光荣,有啥尽管说,就是不要太客气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0 18:13
靠,你连创新和背死书都分不清啊?除了政治哲学,我倒想看看你其他方面的想法。
作者: 南天牧云 时间: 2020-11-20 19:49
上一篇算是铜镜,这篇应该是西洋镜
作者: 有期啊 时间: 2020-11-20 20:05
等着看。另不要存在轻视读者的心里。
作者: 夏望繁星 时间: 2020-11-20 21:38
中国的镜子---“鉴,”可以追溯很早,但中国文化里是没有“镜子”的,没有形成“人是万物尺度”的认识。在西方世界里,人对自然世界的认识中也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从自恋到自大到形成强烈的自我认识。中国古代没有啊,有也很少,比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很早在人与自然世界中隔了一堵墙,人照不出世界,照不到自己,这堵墙就是君臣之道。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纳卡索斯是谁?这应该是有趣的话题。屈原很自恋也很自大,可惜生命里全是君王,没有认识自己,否则不会自杀。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0 22:33
今天忙翻了,然后喝多了。改天再看,算我欠你的。你终于做一回债主了。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1 00:35
夏望繁星好。这篇已经是(二),是想比较一下西方文化里的镜子;(一)是说的中国镜子,就在下面,如夏兄有兴趣就请过目,顺带提提意见,疑义相与析,如是砸砖来,则就更好。哈哈。欢迎夏兄常来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1 00:38
又喝多了,真是腐败啊,哈哈。我昨天到的广西,当天就摆了一桌,请几个外地的朋友喝,我可没喝。这几天感冒咳嗽,今天正好安心养病,睡了一觉,就在这里码几个字,你不着急看,慢慢看,债主你继续当,我慢慢还,不过你也认账的话,我们就互相参股,互为债主,也省得我老在写,你老在看,哈哈哈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1 02:23
对了。铜镜比较小,西洋镜就比较大,得要唠叨一会儿了。你对西洋乐在行,这倒是我的弱项,看看能不能在西洋乐里挖掘点东西出来?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1 02:25
哈哈,举例说明哪里轻视读者了?你现在对人类学感兴趣,就从人类学角度再挖掘一下看看?这方面会有好多有趣的东西
作者: 陶陶然然 时间: 2020-11-21 10:27
兄对镜子的认识可以写煌煌论著了。
作者: 文化奇迹 时间: 2020-11-21 11:51
已设置id上传图片权限。再试试。@末代愚夫
作者: 吾二悟 时间: 2020-11-21 15:09
胡乱顶个贴。
作者: 薇芸 时间: 2020-11-21 15:46
你就说说这里的人,以人为鉴的话,哪个对你的看法最符合你对自己的认知?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1 17:21
哎呀,525来了,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1 17:27
哈,陶然兄说笑了,只是觉得有趣,慢慢深挖下去就发现很多好玩的地方,不预设前提。再说了,这不都是你那篇引起的嘛,你可不能辞其咎。我接着说,你可得提出点问题来,或者也说点感想什么的,使劲砸都没事,这可比我闭门造车好玩得多。
作者: 陶陶然然 时间: 2020-11-21 17:28
我现在上网不大上方便,老是闭着一只眼睛睁着另一只,发炎总没好,等好了和兄一起玩,敞开玩。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1 17:29
你这是让我照镜子呢还是让我听回音?哈哈哈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1 17:32
哦,是了是了,上次你说过眼睛有点小问题,想起来了。是要注意,该少看手机了,等好了敞开玩,现在不要顾及太多,顶帖的事论金会干,你别太顾及礼节去招呼。还是要注意用眼卫生,别连续看太长时间了。早日康复!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1 17:33
还没写,晚点写了再来续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0-11-21 22:17
替啊哩传图。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0-11-21 22:17
这篇没看过哦,
好长,,
看,还是不看,,,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1 22:23
怪事,你个新兵蛋子能发,我这个几年的号却不能发。大概啊哩哩啊那个可以。我换马甲来看看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0-11-21 22:24
谁新兵蛋子啊。
好好看看咱的ID,主题数目和帖子数目,都超过你的哦。
作者: 啊哩哩啊 时间: 2020-11-21 22:27
这个也不能发。大概是设置上有问题。算了,不折腾了。你继续追剧去吧。段教授不想说了,我也换频道,看看能不能再写几句镜子。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0-11-21 22:28
头像呢,能换不?
赶紧换个头像吧,,不习惯白板呆面孔,,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0-11-21 22:30
反正你原图的像素,我给缩小至宽800了,原图900
作者: 啊哩哩啊 时间: 2020-11-21 22:31
改天找个图看看。我一直都不管头像的,照你这么说,是有点有碍观瞻哦
作者: 啊哩哩啊 时间: 2020-11-21 22:39
本帖最后由 啊哩哩啊 于 2020-11-21 22:43 编辑
[attach]605895[/attach]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0-11-22 10:17
这篇看完了。
写得真好啊,阐述得通俗易懂,又见解不凡。
作者: 陶陶然然 时间: 2020-11-22 10:28
我就每天早晚上一下,看看新闻,逛逛论坛,然后就下了。唉。估计还得半个月呢。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2 17:42
本帖最后由 末代愚夫 于 2020-11-22 17:44 编辑
基督教文化的镜子
《圣经。旧约。创世纪》第一章说,起初神创造天地,神说要有光,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有晚上,有早晨。这是头一日。第二天是把天地分开;第三天是把陆地分开,并让陆地长满植物。到了第四天,神说:天上要有光体,可以分昼夜,作记号,定节令、日子、年岁,并要发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这样成了。于是神造了两个大光,大的管昼,小的管夜。
到了第五天,神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像,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注意,神所说的是“我们”,神是一个,又不是一个,是多的一,也是一的多。人之所以长得模样迥异,因为造人的上帝也是具有多面性的。“上帝照着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像造男造女”,“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进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因此,人具有神的气息,有神的灵性”。
上帝创世七天,就有两天花在光的创造设计上,从中可以看出,光对我们这个世界,是多么重要。两个大光,一个管昼,一个管夜,就意味着人间即使再黑暗的夜,也有光,光是好的,那么,光就是希望。照镜子没有光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任何镜像,都必须有光照的存在,才得以将真实从蒙昧中显现出来。我们在苦苦思索一件事想要获得真相获得真实的答案而不得时,突然灵机一动,马上就解开谜团明白一切。那就是灵光闪现,镜像彰显,真实显现。禅宗叫顿悟,道家叫妙悟,基督教文化里,叫lighten,点亮。因此,镜像能让我们从混沌里出来,能分清此和彼,能分清你我他,能分清过去将来、能分清好和坏、能分清善和恶。。。一句话,就是能分清是和不是。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是或不是,这是个问题。哈姆莱特的名句,也是西方哲学一直苦苦追寻答案的主题,存在还是不存在,是还是不是,成为还是不成为,死还是生?都在这句里了。透过这句的字面,以基督教文化的眼光看,这就是在寻找镜子前的那束光。告诉你相关答案,就是点亮你的蒙昧的思想世界。Tell me,lighten me,save me。告诉我,就是点亮我,就是拯救我。因此,人对真理的追求,就是获得答案,照亮精神,获得拯救。
上帝按自己的形像造人,人就是上帝的镜像,是具有神性的镜像。人是上帝创造出来管理世界的工具;而正因为人具有了上帝的神性,人也有了创造能力,能创造自己的工具去了解世界管理世界。因而,人不仅与上帝形似神似,还有一种辩证的关系。人因神而得以存世,神因人而得以扬名。基督徒传教士的不辞辛劳布满全球,也确实让上帝之名传遍全世界。
有一则古老的说法:上帝对亚伯拉罕说,如果不是由于我的缘故,你根本就不会存在;亚伯拉罕回答说:是的,我知道,如果不是我的缘故,你也不会被知道。亚伯拉罕是神在世上的代理人,是耶稣四十二代辈前的先祖,是被神应许的多国之王,与神立约,因信称义。
在《圣经。创世纪》里,上帝对亚伯拉罕说过一句话:你在我面前活着。造物主对着造物说,你在我面前活着。这是神-人之间的沟通。也就是说,神和人的关系,是I and you,我和你,不是我和他I and him,我和它I and it。在这三种关系中,最次的是我和它I and it,这种关系是不平等的,是人和物的关系,是利用关系;其次是我和他I and him,这是人与人之间等量齐观的关系,但也是有距离的关系,是间接的关系;最高的就是我和你I and you,这是一个没有其他的自有的世界,是最直接的关系,是最亲密的关系。这也是镜子内外,本体和镜像的关系。神和人是这种关系,所有神圣的事物都带有这种关系:爱情婚姻,灵与肉,人和语言文字,人和艺术。。。
人与上帝的界限,就是那面镜子。那面镜子在哪里呢?在《圣经。出埃及记》第三章里,上帝耶和华告诉摩西:我是自有永有。自有,就是不受空间有或无的拘束,永有就是时间没有过去将来之分。所以,隔在神-人之间的镜子,就是空间和时间。人不仅不能自有,不能自在,甚至也不能自主,也不能自由;人不能永在,只能在时间长河中倏忽一闪。镜像要回归本体,就要穿过镜子,人要与上帝合为一体,获得自有永有,就要消除空间和时间的阻隔。因此,带有基督教宗教色彩的西方文化里,超越一直是个不朽的追求,超越空间,超越时间。
(有事了,不能写了,还有好多想写的,先发出来。待续)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2 22:38
末代愚夫 发表于 2020-11-22 17:42
基督教文化的镜子
《圣经。旧约。创世纪》第一章说,起初神创造天地,神说要有光,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 ...
不确定这是不是你个人的解读。对于圣经,可以有千万种解读。我觉得这是一种“基于”某种世界观才能达成的解读法。所以,如果我们信赖神耶和华,这种解读就是一种可能性。然后再谈概念和逻辑。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2 22:59
西方的神话故事,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2 23:02
要把这个脉络梳理清楚,你要建立一个统一的世界观,能把所有这些神话,寓言大部分归纳到这个体系里,这样才有说服力。没有一个统一的世界观前提,这些解读可以辩解的路径太多,等同于没有意义。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2 23:08
大部分是我的解读,那个人之间的关系说法,不是我的,是借用的。
这不需要世界观的先设,你只要把相关现象联系起来,就能看到文化的脉络。宗教的影响大,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一直有很大的助推力,发展时间长了,就沉淀在文化的基因里,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而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则有助于看清那种文化的多姿多彩发展现状的本底是什么。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2 23:19
本帖最后由 论金 于 2020-11-22 23:21 编辑
末代愚夫 发表于 2020-11-22 23:08
大部分是我的解读,那个人之间的关系说法,不是我的,是借用的。
这不需要世界观的先设,你只要把相关现 ...
世界观先设的好处是给读者找到一个出发点。你要考虑读者的世界观。比如你从圣经里摘取了题材,而对圣经的题材,从解读上差别很大。你不提供先设世界观,别人第一:很难理解你。第二:理解你,但可能是连根地反对你。为什么?好比,你认为圣经的故事是真实的,还是一种隐喻呢?那根底不同,在于其上的理解就完全不一样。在对题材的理解上就反对你,你就不能用这样的理解为你的论题做服务了。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2 23:29
你的先设世界观解说,就会使得你的解说失去了客观性公允性,给人造成屁股决定脑袋的印象,是先定结论再来论证的做法。我不想先设立场,最好什么都不设定,连自己的文化背景、原来的知识体系都清空,不带任何成见地区看问题,去分析问题。关键是理出一条逻辑发展线路。我不想钻研源头是什么,我只想看那些逻辑连线搭成的结构。了解这个结构,就能大致了解世界,了解人,了解文化。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2 23:31
本帖最后由 论金 于 2020-11-22 23:32 编辑
末代愚夫 发表于 2020-11-22 23:29
你的先设世界观解说,就会使得你的解说失去了客观性公允性,给人造成屁股决定脑袋的印象,是先定结论再来 ...
那我压根就不接受上帝创世这回事。那么你的光的分析有何意义?所谓先设一个世界观,就是给关于光的分析提供一个基石。而这个基石是否可靠,还要讲出个相对可靠的道理来。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2 23:33
那你就把上帝那段掐掉啊,就看光-本体-镜子-镜像之间的论述是否靠谱啊,剥离基督教宗教因素,看那些东西对文化有什么影响啊。哈哈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2 23:35
本帖最后由 论金 于 2020-11-22 23:37 编辑
末代愚夫 发表于 2020-11-22 23:33
那你就把上帝那段掐掉啊,就看光-本体-镜子-镜像之间的论述是否靠谱啊,剥离基督教宗教因素,看那些东西 ...
没有上帝那段,凭啥从光开始分析?你讲镜先讲光,先讲光是因为创世先有光。但创世的故事为什么先有光?这就需要一个前提的基石。如果我都不信创世故事。为何先有光就成了哲学分析的源头?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2 23:40
基于信仰的,就是先有光了,所以可以从光讲起。这就是基石。但问题是,我把握不了你是否这个信仰。如果连你自己都不信,那先有光不能成为依据。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2 23:42
哈哈,你开始强词夺理了啊?凭啥我不可以从光开始分析啊?哈哈哈
哎,这是分析西方基督教文化哎,凭啥不给从基督教文化说起啊?
说佛教文化当然就不会从光说起啊。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2 23:53
歇了。明儿有空再掰。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2 23:55
你最近比较忙,还是早点歇息,注意身体。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