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网络精神主体和现实的主体 [打印本页]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3 17:34
标题: 网络精神主体和现实的主体
       网络上的精神主体就是id背后活着的那个灵魂、心灵、情绪、志趣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是个纯粹的精神主体,无骨无肉无血,只有思想感情的纯粹表达。有人说,这是虚幻的东西,因为往往网络印象和现实差距甚大;有的人说,那是更真实的人,因为人真正地摆脱了现实的桎梏,在网络上得到了完全的释放。

       无论是虚幻还是更真实,都是一种相对地比较的结论。但于网络之中,我们可以放弃这种比较,把一个id当作一个独立的精神主体来看待。你会发现,离开了现实的相对比较,ID拥有了无限的生命力,也拥有了完全独立的人格。

      透过文字,你就能直接认识这个ID的全部。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和现实完全不同的精神世界。当然,作为一个认知者,站在镜像理论的角度来说,人认人,灵魂对灵魂,镜子对镜子。我们阅读的彼此,到底读到的是对方,还是通过对方阅读到了自我。这是有差异的,不可不细察的。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3 17:43
         我们常常说心地,为什么要说心地,心地就是底色,心地就是戴在眼睛前面的眼镜。

         这人心没什么特别的,就是变着花样重复而已,贪心点的,怨恨多点的,善良点的,友爱点的,一会一个样的,或者一直都是这个样的,几百万年了,大概是没什么新鲜的玩意,只不过对题材的发挥,因为题材多变,而故事多变而已。

        人要是学会品味心相,了解心地,看到统一性和形式多样性的结合,自然就会不为所动了。网络上这么多的主体,亦无需一一鉴别,亦不能一一鉴别。我们会看到很多小担忧、大悲伤,犹如看着自己的儿女的喜怒哀乐一样。看在眼里,都一一了解和谅解。
作者: 陶陶然然    时间: 2020-11-23 17:52
有人会混同起来,多半是在现实生活中寂寞了寥落的人。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3 17:59
陶陶然然 发表于 2020-11-23 17:52
有人会混同起来,多半是在现实生活中寂寞了寥落的人。

这话题还不好说清楚。
作者: 陶陶然然    时间: 2020-11-23 18:33
论金 发表于 2020-11-23 17:59
这话题还不好说清楚。

论坛讨论的很多话题都适合写小说。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3 18:37
陶陶然然 发表于 2020-11-23 18:33
论坛讨论的很多话题都适合写小说。

你会获得很多灵感。
作者: 陶陶然然    时间: 2020-11-23 19:23
论金 发表于 2020-11-23 18:37
你会获得很多灵感。

是的。今天忽然想写小说,要不是眼睛。。。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3 19:34
陶陶然然 发表于 2020-11-23 19:23
是的。今天忽然想写小说,要不是眼睛。。。

再酝酿酝酿。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0-11-23 21:14
曾经我是网络与现实主体完全割裂的。
现在少许融合,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自如出世入世。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3 21:38
泼雷 发表于 2020-11-23 21:14
曾经我是网络与现实主体完全割裂的。
现在少许融合,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自如出世入世。

割裂似乎也没什么。
这文似乎要支持割裂。网络精神主体自从获得独立性,就要关切自己在网络上的精神生活。
网络主体不是完全自我封闭的,网络同样是群体生活的特性。这个群体性,要求网络精神主体,要符合群体生活的文明礼仪、权利道德的要求。

作者: 末代愚夫    时间: 2020-11-24 00:22
网络主体就是现实主体的镜像,只不过,网络这面镜子是可调的,现实主体可以用来作为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
作者: 南狼坨子    时间: 2020-11-24 03:04
网络ID也是有血有肉的,但确实更接近精神实质。
作者: 夏望繁星    时间: 2020-11-24 06:04
台湾水彩画家简忠威说过:如果你在欣赏别人画时,忽然精神一振,那么你所看到的一定是你笔底所无而又孜孜以求的东西。
作者: 五陵年少    时间: 2020-11-25 20:14
论金 发表于 2020-11-23 17:43
我们常常说心地,为什么要说心地,心地就是底色,心地就是戴在眼睛前面的眼镜。

         这人 ...

我们常常说心地,为什么要说心地,心地就是底色,心地就是戴在眼睛前面的眼镜。




这个帖子今天早上看过了,全部看完,但是一个点没弄清楚


就是心地为什么是戴在眼睛前面的眼镜。这个问题一天了,我也没想明白。

作者: 薇芸    时间: 2020-11-25 20:23
文字也只能体现人的一部分心性吧,毕竟网络表达和经历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5 22:08
五陵年少 发表于 2020-11-25 20:14
我们常常说心地,为什么要说心地,心地就是底色,心地就是戴在眼睛前面的眼镜。

[/backco ...

人的眼睛如果没有毛病,就能看见事物的本色,但如果戴了有色眼镜去看,看到的必然染了有色眼镜的色彩。
那是肉眼看的,但人“看人看事”,却是用自己的心去看的,不是用肉眼。
如果一个人的心地清纯,也就能看到事情的本来面目,但如果心地污浊,或怨恨,看人看事,往往就如戴着有色眼镜看事物一样,看的往往是自己的心地。
这么说,你明白了吗?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5 22:10
薇芸 发表于 2020-11-25 20:23
文字也只能体现人的一部分心性吧,毕竟网络表达和经历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

相对于文字背后的那个人复杂的人来说,文字体现的是很少的。但如果把这很少的部分和本身独立看,它就是文字展现的整体了。
作者: 五陵年少    时间: 2020-11-26 12:11
本帖最后由 五陵年少 于 2020-11-26 12:13 编辑
论金 发表于 2020-11-25 22:08
人的眼睛如果没有毛病,就能看见事物的本色,但如果戴了有色眼镜去看,看到的必然染了有色眼镜的色彩。
...

不明白,觉得你说得矛盾。

如你这样解释,那就是你所说的这个如眼镜的心地,是那种污浊,怨恨的。

那内心纯净的心地呢?为么还是有色眼镜的?这不是把心地以偏概全了么?
所以我才在你这个心地即眼镜的定义里绕不过圈来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0-11-26 12:12
五陵年少 发表于 2020-11-26 12:11
不明白,觉得你说得矛盾。

如你这样解释,那就是你所说的这个如眼镜的心地,是那种污浊,怨恨的。

我只是没举例全。

作者: 童天一    时间: 2020-11-29 23:18
明天快乐飞,到河南去,留几句话。

网络精神主体和现实的主体,是同一主体,表现不同而已。

网络主体被批评,被否定,被谩骂,最后还是ID背后那个人来承担,即由同一个主体承担。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