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我想去旅游 [打印本页]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1-1-9 17:46
标题: 我想去旅游
本帖最后由 泼雷 于 2021-1-9 17:48 编辑
其实是整理一下午资料搞崩溃了。。。
第一次觉得负荷过满要爆炸了。
所有的内容全部读懂,明明初稿已定。
但是无力再细致编辑了。
想起昨晚的前同事,她说帮助审帐做账时,那种表格栏目条框的细致繁多,超负荷搞定后回家就觉得活不下去的情形。
我投降了,不再逞能,把球踢回去了。
也或者睡一觉,明天又来兴致再重新继续~~
-------------------------------果断分割线-------------------------
2020年我哪儿都没去。
这在以往是不曾有过的事情。
疫情让我望而止步。
买了许多周边,结果,极度想再去国博/故宫细细印证一番实物。
焦虑焦虑焦虑。
希望2021年全部恢复正常。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1-1-9 18:08
留个位置,争取明天把神文发生来。
作者: 陶陶然然 时间: 2021-1-9 18:11
最近不是旅游的好时候,五一节前后可以放心出游。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1-1-9 19:02
打算找个电影看,洗洗脑子
作者: 薇芸 时间: 2021-1-9 19:26
我正在看一部李冰冰的《我愿意》,不知能看完不,一起看呗~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1-1-9 19:32
搜了一个喜剧白痴电影:奇怪的她。
订了小龙虾,啤酒。
作者: 南狼坨子 时间: 2021-1-10 09:26
伊利亚特最常见的一句话是:当满足了吃喝的欲望之后。。。(多数情况下是打仗)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1-1-10 12:05
哈哈~拍砖吗?
我又重振旗鼓,继续编辑。
现在不抓狂了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1-1-10 12:06
我也想去旅游,去年也是因为疫情那也没去。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1-1-10 12:09
泼雷 发表于 2021-1-10 12:05
哈哈~拍砖吗?
我又重振旗鼓,继续编辑。
现在不抓狂了
十几年前,有次封闭式培训,我和一个前辈同住一家酒店,过了五六天,我喊累,前辈说,年轻人睡一觉就好了。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1-1-10 12:34
整理一篇沪普文,等我搞定了贴上来,觉得蛮有道理的。
可以通用的美学赏析。
作者: 浅泠 时间: 2021-1-10 13:14
2020年下半年出去旅游了一次,全年仅这一次。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1-1-10 14:39
本帖最后由 泼雷 于 2021-1-10 14:41 编辑
第一次看到凤羽是在山东,啊海先生首次带去,当时看到的是花苞。后来啊海先生又把它带到太仓,获得太仓的全场荣誉大奖,也就是最高奖。
所以对这个花的印象很深刻,至今都是很火的一株花。
有关兰花审美,我觉得难度还是蛮大的,因为对花的评价,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赏析凤羽,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概括:
第一、整个兰花审美,有一个社会价值审美体系。
孔子说: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这是兰花整个伦理价值审美的开始,是兰文化的根基。
在现实生活中,在兰区,也碰到过好多人,尤其年纪轻的一些兰友,我亲眼所见,大家坐着聊天时,他说不要跟我说兰文化啊,文化没什么说头的,我从来不谈兰文化的,兰花能不能赚钱是最主要的。喜欢钱,没错,只喜欢钱,伤身体。
我想,这样玩兰花肯定是产生了一个错误的判断。说到兰文化是不是就指兰花诗词兰花绘画这些概念,这样想就比较无知了。兰花的社会审美价值体系在整个中华文化里是有历史积淀的。孔子奠定了兰花审美的基础,其后的屈原的楚辞,以及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对兰花的赞美,共同构成了兰花审美体系的基石。
兰花圈有另外一个叫形式审美。宋朝以后开始有了兰谱,开始对这个兰花的形式进行审美,这也需要我们去学习,比如说瓣型学等等。但仅此是不够的。
以老上海的审美为例。绿蕙,三瓣长脚圆头,半合捧,穿腮小如意舌,细长杆一字肩。
虽然形式要素出来了,但是这些要素是不是构成美其实还是不一定的。如果加上“外瓣极佳”,像这种就开始有审美判断了。作为同一个要素,是不是判断出美,因人而异。比如说选美的三围,你报尺寸,但是不是到这个尺寸就一定美却不一定吧。
对美人的判断可能从情态等方面,比如嫣然一笑、一回眸的瞬间,都可以判断出美,不可能完全根据尺寸来判断。兰花也一样,整个姿态,形成韵味的判断很重要。
什么叫美,历史上的定义也是很多样的,主要的争论是,美是不是客观的。如果是客观的,有一些基本属性即可认定。但美其实也具有主观性,因为这个美不美的基础呢,其实是人的一个体验。苏格拉底是有一句话,美是很难的,是说不清楚的东西。
在兰届有许多类似情形。比如凤羽出来的时候,有人认为很好,也有认为很平常的。最终市场证明这个花的确是非同凡响。
自然界的物种,跟人的心灵有一种同化作用,有的人就契合,有的就不契合。你的情感,你的心性,你对花的认知,是不是跟这个花契合,这点很重要。
所以有的兰友可能在兰届里面扑腾了几十年,花了好多钱,最后没有选出一个传世名花,这个现象也很正常。
赏析凤羽,首先看其社会审美价值。啊海先生在收购了凤羽后,给挖掘者还增了两棵苗,还给他买了房子。啊海先生与凤羽的故事,其实是对花起了一个很好的伦理审美作用,有社会学上的意义。
我们说凤羽很美,因为有了社会审美价值意义,所以这个花是可以从美变成美好的。
第二,根据花的形态要素的审美,整个凤羽是一种萧散的姿态。
凤羽花的形式要素,我想主要就是有两个构成,一个是素舌,它是素的,第二个外面有个红复轮。有这个两个要素是不是一定美,美到什么程度,大家还是有不同理解的。
基于这些审美要素,从花的姿态来看,首先是新颖性,突破了传统。江浙兰花的老谱上,没有这种形式。而且,凤羽整体是一种萧散的姿态。
萧散作为审美艺术概念,来自中国艺术批评理论对书法的评价,在此借用。书者,最高境界是散,写书法的人,先散怀抱,胸怀要打开,任情恣性,然后书字。
中国审美体系里,对萧散的评价很高。
萧散,是一种从容潇洒的生命态度,不为法度所拘束的逍遥境界。凤羽,突破了原有的瓣型,不是梅,也不是荷,也不是水仙,在形式上突破了对它有拘束的桎梏。
整个形,形散,松中有紧,开中有和,看上去云卷云舒,姿态横生。细观凤羽,整杆花没有一朵是不飞动的,但是看上去每一朵都是很有规矩的,鸾翱凤翥,花姿别致。
类似这种既不在规矩中又很有庄重感的,还有春兰老品种西神梅。
从凤羽的花色上看,不是很红,有一点点像玉一样,颜色萧淡,但是气场很浓;姿态疏散又厚重,非常曼妙。
凤羽的素色,有关素与彩的审美关系,中国美学非常重要的一部著作---《二十四品诗》第二节冲淡,有一句:素处以默,妙机其微。是关于素的微妙玲珑的感悟。
中国的道庄哲学里,对守静素淡之心,讲的非常多,中国人非常重视这点,尤其在审美方面。中国哲学认为要守住素淡之心才可以契合大道,因此,兰花里为什么把素品提得很高,后人其实有一个注解的:养素以朴,通乎幽真。
庄子说,淡然无极,众美从之。显然在道家哲学里,对朴素的理解,认为自然平淡为崇高,人格的境界也是如此。包括中国绘画中国书法,都非常崇尚自然。
比如欣赏书法家林散之的草书,如果你没有对美学诸如萧散、冲淡等意境的理解,你不一定能看懂他书法的高妙在何处。也无从领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的妙境。
凤羽的红复轮,是淡淡的红,花苞上来时,圈还是比较浓的。一旦绽放,受气候和栽培等因素的影响,渐渐变成一种很淡的红痕。这个红,令人感觉是种奥妙的渲染,在《二十四品诗》第三节专门有讲,即纤秾。
凤羽的红,纤细秀雅,不俗艳,柔美、细腻和嫩稚,意境很美。
苏轼所说的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你仔细看,和这个我们凤羽的红非常神似,味道浓而澹泊。有一种生命的沉醉,是对生命永恒的期许,情感真挚,也是人心性的伸展。
第三、从对凤羽的审美评价来看,赏兰,要对中国美学的趣味有所了解,对中国美学的思想能够品味。
知识的知道,和美学的品味不能等同。我们去看兰花谱,基本上是一种知道层面的描述,告诉你其实是一种知识。比如你去看上面我们举的兰蕙同心录中老上海的描写,都是一种知识概念上的东西,你知道这些,并不能形成对老上海的审美。
兰花的审美,有一种品味在里面,这里知道和品味,有很大的区别的。知道其实是靠知识来掌握,就像我们凤羽,比如说红复轮素心,告诉你很确定的要素,这种知道,你是能掌握的。具体美还是不美,不是在知道层面,而是品味。品味不是知识,回味的空间会很大。
同样是品位,有的人能入道,有的人却不能。道,并非公共产品,不是大家都能说得出来的,不具备公共性。很多时候,其实是一种个人的能力感受。鉴赏同一株兰花,有些人觉得有韵味,有些人觉得什么也没有。
韵味,不是语言所能表达的,也不是逻辑所能推理出来的,可能正是这个韵味的长处,就是品味的长处。因为它越过知识和逻辑。属于一种有感而发,和不确定性,以及对无的领悟。
所谓大道无形,道始终是超越的,不在概念之中,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用概念来描写。
最后,总结一下,对兰花的审美和品味,是一种经验,同时要超越经验。你没看过很多兰花,没看过很多好的兰花,没有比较,你肯定是不行的。但是你看过了呢,也不一定行。因为超越经验的品味,是无法言说的。
这种超越也不是平白无故而来的。我们一定要多看,多参观兰展,多看好花,多交流,到兰花届多拜名师,这种超越的东西不能脱离经验,需要我们好好的体验。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1-1-10 14:41
这株兰花,90万
太醉了。
作者: 薇芸 时间: 2021-1-10 15:42
怪不得说活到老学到老,知识的海洋太浩瀚了,穷其一生学到的东西也只是沧海一粟,但求索的精神却是支撑人们不断进步的原动力。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1-1-10 15:49
是不是领悟很多?
我每周整理一份资料,去年一年,想想看,潜移默化啊,哈哈哈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1-1-10 15:49
很羡慕了。今年我一定要外出溜达溜达。
北京首选。为了去博物馆看瓶瓶罐罐
作者: 薇芸 时间: 2021-1-10 15:59
故宫去了两次,每次都是走马观花,没能好好了解一番。
作者: 薇芸 时间: 2021-1-10 16:01
见贤思齐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1-1-10 16:01
这是我最崩溃的一次整理资料,因为作者是脱稿即兴语音讲课,上海普通话,语音转文字错误百出,而且,翻出来许多口语,段落前后颠倒,框架不清晰。
又学识渊博,许多史料信手拈来。我却一无所知。
极其费神,但是收获也蛮大。
终于搞定啦!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1-1-10 16:02
北京我去过N次啊,故宫国博都去过。
当时不大有针对性。
这次想有针对性仔细看看。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1-1-10 16:04
可以放心去运动了~
作者: 拍岸浪 时间: 2021-1-11 14:59
台湾之前有个兰花展,最贵的一株拍卖一千五百万台币成交
三百多万一株花,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我是种花,花S。养宠,宠灭
看看图得了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1-1-11 15:01
我在人民大会堂宾馆住了一个星期。天天起来就看见天安门。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1-1-11 19:20
我知道有款莲瓣兰,就是被拍出了几百万的天价,叫素冠荷鼎,不知道咱俩说的是不是同一款。
作者: 拍岸浪 时间: 2021-1-11 21:37
不是这种
紫色的,有点像蝴蝶兰
我觉得啊,我认不出花的品种,好看的感觉都长的一样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1-11 21:57
本帖最后由 周不通 于 2021-1-11 22:09 编辑
首先要批评雷雷,文不对题
。其实以前我出去旅游,哪次都是夜晚打牌,白天睡觉,碰上起哄,拿个手机拍照是不是有点✘✘✘到此一游的懵像。兰花有君子之风,至于品种品相我说不出来。知道与品味确实是两码事,知道的是来龙去脉,品味的是看不见的存在。
再发一次看看。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1-11 22:00
泼雷 发表于 2021-1-9 19:32
搜了一个喜剧白痴电影:奇怪的她。
订了小龙虾,啤酒。
小龙虾是本地的吗?
东北菜不辣吧?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1-1-11 22:03
本地木有啊。
现在饮食都是全国通行。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1-11 22:13
好吧,那次我说准备去东北做事,你说可以请我吃饭,这次可以还你了,我就在家养小龙虾,生熟均可。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1-1-12 09:02
周不通 发表于 2021-1-11 22:13
好吧,那次我说准备去东北做事,你说可以请我吃饭,这次可以还你了,我就在家养小龙虾,生熟均可。
多大产能?z全年供应吗?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1-1-12 10:56
接受批评
不过,不是有你很全面的概括嘛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1-1-12 10:57
我咋不记得有这事儿,我读书少,表蒙我哦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1-1-12 10:59
严重怀疑他在开玩笑,,你要开扒虾小妹连锁店吗?
周不通的风格,就是把玩笑话说得一本正经滴
作者: 楚若 时间: 2021-1-12 15:16
漂亮,奇花异草
作者: 楚若 时间: 2021-1-12 15:19
物以稀为贵
作者: 楚若 时间: 2021-1-12 15:27
千梅易得,一荷难求
作者: 浅泠 时间: 2021-1-12 18:31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