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春秋二字,不可思议 [打印本页]

作者: 沛然有雨    时间: 2021-3-18 15:31
标题: 春秋二字,不可思议
甲骨文最美的字,当然不是“美”字,我以为是“春”字,甲骨文这玩意,并非对应现在的汉字,一个萝卜一个坑,不是,古人远远没有同一,画出那个意思,后人也就认了,所以春字有很多,外形都是画上草木和太阳,表现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嘛。说到甲骨文的“春”字,首先不得不说“屯”字。先看看其外形:

[attach]625082[/attach]


甲骨文名家有很多,比如唐兰、于省吾、徐中舒乃至王国维罗振玉等前辈,针对某个甲骨文,都有很多意见说不到一起的例子。比如“屯”字,看外形状如鸟喙,其实不是,它表现的是春天嫩芽破土而出的情形。也有几位专家前辈认为这是“矛”字,算是例外,现在基本认定是“屯”字,形容嫩芽出土。

有了“屯”字,才有“春”字,甲骨文的“春”字,画了太阳,小草、树木,围绕着中间的一个“屯”字,算是一个特写:
[attach]625084[/attach]

[attach]625085[/attach]


作者: 沛然有雨    时间: 2021-3-18 15:43
商代至周初,古人是没有夏天和冬天概念的,都是春秋两季,所以春秋两个字最多。如果你以为春天是画了一个嫩芽出土用作“春”字,那“秋”字可以画南飞大雁的人字形了,其实说到这个”秋“字,绝对让你大跌眼镜,甲骨文的秋字,画的是一只昆虫-------蟋蟀!

[attach]625086[/attach]


秋字还有一些,反正都是一个蟋蟀的形状,”七月在野,八月在宇“,秋天来了,四处可听见蟋蟀的叫声。一般而言,专家都认定画的是蟋蟀,但也有人认为是蝗虫,不过我仔细打量,觉得也像天牛,当然这纯属个见。后来的“秋”字,是禾木加上火字,寓意庄家成熟焦黄,如同火烧一般。

那么秋天的秋字是昆虫,冬天的“冬”字应该用什么作为最有代表性的图案呢。毫无以为,我以为雪花最合适,雪花的图案是最天然的纹理。
[attach]625087[/attach]

只不过很可惜,我不是古人,这个字我做不得主。

作者: 沛然有雨    时间: 2021-3-18 15:45
我勒个去,我怎么发到长江来了?
作者: 狗毛毛    时间: 2021-3-18 15:48
记得两年前,长江有两三个月的时间,满版都是关于汉字的讨论,从汉字的由来,到支持还是反对废除汉字,吵得不可开交
作者: 狗毛毛    时间: 2021-3-18 15:50
沛然有雨 发表于 2021-3-18 15:45
我勒个去,我怎么发到长江来了?


哈哈,发就发了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3-18 21:51
我要好好学一下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3-18 21:53
沛然有雨 发表于 2021-3-18 15:45
我勒个去,我怎么发到长江来了?

古人多聪明
作者: 大明白一一    时间: 2021-3-18 21:53
都别拦着我,让我挤进来仰慕一个先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3-18 21:54
长知识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3-18 21:54
继续发呗
作者: 凶猛老狐狸    时间: 2021-3-19 10:48
请教:为啥甲骨文里春、秋、冬都有,唯独没有夏字?从陶寺文化的观象台来看,早在殷商几百年前,古人就有了节气概念。
作者: 沛然有雨    时间: 2021-3-19 11:01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3-19 10:48
请教:为啥甲骨文里春、秋、冬都有,唯独没有夏字?从陶寺文化的观象台来看,早在殷商几百年前,古人就有了 ...

我们殷商几百年前就有了节气概念,但现在的节气相传还是传教士汤若望整理出来的,古人即使有节气概念,也未必专为节气四时造出文字。比如冬字,本意是终结的终,甲骨文终字是一根绳两端各打一个结,表示到头了。甲骨文里也有“夏”字,跟“页”通用,并非专指夏天。

作者: 凶猛老狐狸    时间: 2021-3-19 11:58
本帖最后由 凶猛老狐狸 于 2021-3-19 12:03 编辑
沛然有雨 发表于 2021-3-19 11:01
我们殷商几百年前就有了节气概念,但现在的节气相传还是传教士汤若望整理出来的,古人即使有节气概念,也 ...

那么夏小历没有年和四季概念么?你说殷商时期,古人只有两季概念,也许正确的。但四季概念一定很早就有了,比如左传中就有类似冬十月这样的记载。

作者: 沛然有雨    时间: 2021-3-19 14:30
凶猛老狐狸 发表于 2021-3-19 11:58
那么夏小历没有年和四季概念么?你说殷商时期,古人只有两季概念,也许正确的。但四季概念一定很早就有了 ...

中国很早是农业社会,从种植五谷开始(这个应该追溯很早),对四季气候就应该有细腻的观察研究,农业生产最在意的就是风调雨顺,不应该忽略夏冬两季。不要说左传,在之前的《诗经》中,关于对一年四时气候变化以及农人春耕夏收、秋藏冬杀农业生活的描绘真是俯拾皆是。比如《七月》《四月》,比如“四月维夏,六月徂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作者: 凶猛老狐狸    时间: 2021-3-19 14:37
沛然有雨 发表于 2021-3-19 14:30
中国很早是农业社会,从种植五谷开始(这个应该追溯很早),对四季气候就应该有细腻的观察研究,农业生产 ...


是的。

但夏字很重要,这牵涉到夏后氏的真实存在问题。华夏子孙,如果夏根本就不存在,那岂不是笑话?

作者: 天涯若邻    时间: 2021-3-19 15:38
吴昌硕的石鼓文写得很漂亮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3-20 09:51
今天春分了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