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跟着官媒学语文 [打印本页]
作者: 雲卷雲舒 时间: 2021-3-26 09:45
标题: 跟着官媒学语文
本帖最后由 雲卷雲舒 于 2021-3-26 10:15 编辑
在和公理的有关偕夫人/携夫人的相关讨论中,本人一再强调官媒的新闻性行文是值得参考的范本。为什么呢?一是官媒的编审人员应该是全国性的选拔人才,他们的语文水准应该比较高;二,围绕“夫人”的有关用词,官媒一定很慎重。如果官媒在这个问题上出现儿戏做法,估计他们官帽不保。毕竟,作为国家的喉舌,官媒有他们的政治责任。围绕“夫人”的行文遣词造句,必然十分小心。(但是语言的东西,也允许小概率错用。所以对于参考的范本如果出现大概率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值得重视的差异。小概率的凌乱使用,应该可以忽略。这一点面对语言问题,尤其重要。)
基于这样的缘由,官媒的行文案例必然是甄别偕夫人/携夫人的微妙用法的可靠参考范本。所以,向官媒学习这类词汇的有关用法就顺理成章。具体你能不能学到其中奥妙,这个完全在你自己。但是就算学不明白,这个并不是你质疑官媒没水准的理由,还是要多检讨自己。官媒的语文若不可信,大概没有谁的语文水准在实践面更可信了。
本帖为了向官媒学习,首先需要遴选案例范本。于是本人通过百度,对于偕夫人和携夫人都随机找到10条官媒新闻报道中的例子(百度搜索前十顺位选取),并做了简化避免名讳,从而方便比较。对这些案例,如果多观察一番,也许就能找到这两个词汇的使用差异是什么。
携夫人的十个案例:
1, 阅兵流程中,携夫人登城楼
2, 携夫人抵达刚果进行国事访问
3, 携夫人出席阅兵庆典
4, 携夫人欢迎总统访华
5, 携夫人出席晚宴
6, 携夫人抵达杜尚别出席会议
7, 携夫人访美——史上最全第一夫人美丽蜕变历程
8, 携夫人出席晚宴
9, 携夫人迎候嘉宾
10,携夫人抵澳出席峰会
从十个案例可以看出,携夫人多用在一些礼仪性较低的场合。比如阅兵流程,出席阅兵庆典,出席晚宴,出席会议和峰会。这里面出席会议和峰会,也许算是工作性质会议,夫人的存在度偏低,携是合理的。比较奇妙的是有一个案例(7)是携夫人访美,这一看很惊诧,怎么能够这样用词,应该是偕夫人才对啊。但是一看后续内容原来要说的是第一夫人的美丽蜕变,侧重说夫人,而出访则不是重点了,那么携夫人应该是合理的。所以如何用词,需要看报道的侧重内容是什么,并不能一概而论。还有一种状况需要点出来,那就是4/9两个案例,这里出现欢迎总统和迎候嘉宾的两个词汇。这里为什么使用携夫人呢?搞不懂,但是如果和下面的一组例子对比一下,也许事情就清楚了。
偕夫人的十个案例:
1, 偕夫人下飞机,互相搀扶
2, 偕夫人参观某地,夫人获赠礼物
3, 偕夫人迎接贵宾
4, 偕夫人迎接团长及配偶
5, 偕夫人出席开幕式
6, 偕夫人迎接外宾
7, 偕夫人开启美洲之行
8, 偕夫人同来宾合影
9, 偕夫人抵达特多,总统迎接
10,偕夫人出席欢迎仪式
这十个案例可以看得出,偕夫人多出现在礼仪性意义较高的场合。比如参观某地,迎接某某,出席开幕式,出席欢迎仪式,出访,合影等。这些都是相对单纯的外交礼仪性质的活动吧。偕夫人显然是合理的。特别之处是案例(1),偕夫人下飞机。这个互相搀扶的意义更明显,显然偕比携更恰当,回归了字的本意。
这一组有一个重点现象是“偕夫人迎接某某”这个格式出现了3次。这个是不寻常的。但是为什么在第一组例子里,出现迎候和欢迎的用词的时候,就是携夫人,这里迎接某某的用词伴随的则是偕夫人。这是为什么呢?玄妙何在?本人也搞不懂这里的微妙差异。但是显然,这两组随机例子给出了差异用法。
如果没有更多破坏这种差异表现的官媒案例出现,这种差异就是重要的用词差异所在。人们可以不解其意,但是显然在官媒而言,这里面是有他们的用语区分的。要强调的是官媒的语文权威意义,一般来说必须需要尊重。当然也必须指出,如果要找反例,比如“偕夫人迎候贵宾”,或许会找到。但是需要指出这里应该有概率意义。那就是在随机的官媒新闻查找中,这种案例的出现比例大不大。如果不大,那么反例的意义大概可以忽略。
总之,从官媒的有关案例来看,偕夫人和携夫人的使用需要看场合,以及看报道的内容侧重。适合场合,适合新闻内容的恰当使用,才是合理使用。这个不一而足。所以要想找到什么明确的使用规律,根据官媒的有效范本,仔细琢磨琢磨也许会有眉目。
作者: 狗毛毛 时间: 2021-3-26 09:55
或许官媒发表时对到底用哪个字根本就没留心呢?
作者: 狗毛毛 时间: 2021-3-26 09:55
小媒体肯定是照葫芦画瓢
作者: 乐也 时间: 2021-3-26 09:57
学习中![](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l.gif)
作者: 雲卷雲舒 时间: 2021-3-26 09:58
写了一大篇,估计后面会有各种例子不断出现,来例证没规律,官媒胡乱搞。
再说。要干活了。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lol.gif)
作者: 雲卷雲舒 时间: 2021-3-26 10:00
应该不会。官媒对于领导和夫人的有关用语,必然很小心。
作者: 雲卷雲舒 时间: 2021-3-26 10:01
乐爷好,客气了
作者: 呼啸的老鹰 时间: 2021-3-26 10:07
携夫人偕夫人,这都是老掉牙的问题!老公一向炒剩饭,毫无新意!叔真不知他这教授是怎么混上去的!
作者: 河海森林 时间: 2021-3-26 10:37
我觉得这和夫人是否有任务有关,如果出访纯粹是陪同,那就是携夫人,如果夫人也有自己的活动,例如各种公益或者政务,就是偕夫人。
作者: 雲卷雲舒 时间: 2021-3-26 11:33
小媒体多喜欢偕夫人的使用。官媒往往对偕夫人/携夫人做差异使用。见下图,网易新闻和中国字头的新闻,行文风格不一样。
作者: 雲卷雲舒 时间: 2021-3-26 11:34
这里的说道确实朦胧,不是几句话更搞清
作者: 雲卷雲舒 时间: 2021-3-26 11:35
很微妙,偕夫人迎接贵宾。这里面夫人是有任务还是纯粹陪同?
作者: 雲卷雲舒 时间: 2021-3-26 11:38
这几个例子都是关键词搜百度,顺位取样,观察差异。
央视使用汉语一向严谨。新闻主播如果出现发音有误,通常会在下面的字幕里打出正确的拼音发音。
作者: 狗毛毛 时间: 2021-3-26 14:07
最近这两年很少偕夫人出行了
之前大家都彭麻麻的喊了好久,重点都是关注衣着,仪态
作者: 雲卷雲舒 时间: 2021-3-26 14:37
本帖最后由 雲卷雲舒 于 2021-3-26 15:36 编辑
偕夫人/携夫人这两个词在官媒正是新闻报道里面出现的都不少。比如下面的这条新闻,标题是“携夫人迎候各国贵宾”。但是点开这条新闻,则会发现里面有“携夫人迎候潘基文夫妇”以及“偕夫人迎接XX总统”,这样的区别。这里面显然有语义区分。如果说这是环球新闻的笔误,显然没有可信性。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3-26 14:53
都是专研的人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3-26 14:53
好好研究
作者: 雲卷雲舒 时间: 2021-3-26 15:00
唠闲嗑,和看电视剧嗑瓜子一样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3-26 15:01
涨点知识省的出去被人笑话
作者: 雲卷雲舒 时间: 2021-3-26 15:02
说人-偕夫人,比较保险。礼多人不怪
作者: 雲卷雲舒 时间: 2021-3-29 17:51
本帖最后由 雲卷雲舒 于 2021-3-29 18:48 编辑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杜永道老师:
在人民网、光明网等媒体上观察,发现“携夫人”跟“偕夫人”用例都比较常见,“携夫人”的用例稍多些。
从词语的使用来说,如果语义侧重于有主有次,说某先生携带夫人进行某项活动,可用“携夫人”。如果语义侧重于某先生和夫人一起进行某项活动,可用“偕夫人”。
更多官媒实例:
《人民日报》2017年9月3日第7版:一年以后,习近平应穆加贝的邀请访问津巴布韦。穆加贝亲自携夫人和政府官员到机场迎接。
《人民日报》2015年7月26日第7版:2005年5月初,斯图尔特携夫人开始了他的第五次中国之行。
《人民日报》2015年5月28日第24版: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应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和夫人的邀请,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携夫人卓琳踏上了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访美之旅。
《人民日报》2019年6月23日第3版:习近平总书记此访受到朝方的高度重视和隆重热烈欢迎。金正恩委员长偕夫人亲自到机场迎送,并全程陪同习近平总书记和夫人出席各场活动。
《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4日第3版:安巴总督罗德尼·威廉斯偕夫人专程在码头迎接,并举行隆重欢迎仪式。
《人民日报》2018年7月30日第1版:毛里求斯总理贾格纳特偕夫人科比塔率内阁成员到机场送行。
从这些例子来看,在有关的国家访问上,偕夫人是“表”,携夫人是“里”。当需要礼节化表达的时候,偕夫人比较多。当需要务实表达的时候,就是携夫人。
这一批例子,有一个特征,那就是在表达历史事件的时候,比如前三个例子,都是用的是携夫人。在后面的三个例子则是时政新闻,这里都是用的是偕夫人。这里或许也是一个区别特征。(这个角度看,历史事件可以直接表达主次关系?时政新闻需要表达礼节性的平等意涵?耐人寻味的不同语境。)
当然,在时政新闻的使用上,还会有更细致的区分。比如下面这个例子,赤裸裸的“错乱使用”,但是你说是笔误,这种来自央广的东西能随便笔误?不认可。不同的语境应该有不同的用法吧。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