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让人困惑的古典音乐 [打印本页]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5 11:41
标题: 让人困惑的古典音乐
     十几年前,我刚开始上网的时候,惊喜地发现当时网上古典音乐的网站和论坛争先恐后地冒了出来,不但能与同好交流,还能分享到很多现实中很难弄到的视听资源。那时我栖身的这座南方中等城市的音乐厅和剧院里,不时就有古典音乐的演出,偶尔还有不错的国外交响乐团莅临。而在本市各大音像城里,古典音乐的音乐碟则满天飞。

      不过,当时一位外国著名乐评家写了一本叫《谁杀了古典音乐》的书,看了让我出了一身冷汗。作者竟大喊大叫地嚷道:古典音乐已经被谋杀了!

      书中谈到:自从演奏明星登台之日起,古典音乐的演出就开始变味了,帕格尼尼、李斯特等人的辉煌技术后面,经纪人、专业经理、秘书、理财家和音乐骗子全都冒了出来,他们渐渐地操纵了音乐市场,随着炫技时代的到来,闹剧也同时上演了。进入20世纪,音乐经纪人越来越主宰一切,哪一位音乐天才的后面没有他们在插手,不管你是卡萨尔斯、克莱斯勒,还是斯托科夫斯基、托斯卡尼尼,这些音乐大师们离开了那些幕后人谁也转不了。当经纪人贾迪森控制了全世界三分之二的音乐家时,悲剧变得不可避免。他俨然成了音乐界的教父,其所作所为已无异于黑手党的龙头老大。哥伦比亚是个黑窝,音乐经纪人之间互相拉客,卡拉扬排除异己还日进斗金,爱乐乐团的垮台,女高音在排练会上耍大牌,还有卡拉丝被开除、郑明勋被撵走,著名指挥家猥亵少女,不一而足。当古典音乐也靠艺术家用美女三点式来诱惑人时,它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作者莱布雷希特把古典音乐的衰落归咎为经纪人的道德沦丧、唱片业的唯利是图、音乐家的利欲熏心等等,晒出的乐坛内幕可谓惊心动魄。

      不过,我读后也没把这桩“古典音乐谋杀案”太当回事,因为当时市面上古典音乐的CDDVD似乎正卖得如火如荼,反而对书中谈到的一桩轶事特感兴趣:日本索尼公司著名的总裁大贺典雄迷恋音乐,白天竭力搞好工作,晩上则在家里苦练三小时音乐指挥。每当午夜梦回,他就会从床上爬起来,跑到书房里练习指挥交响曲,他六十岁大寿时,公司为他租下一晚东京爱乐交响乐团,让他尽情发挥。此君仍不满足,竟提出要捐助纽约爱乐乐团一百万美金,条件是由他指挥一场音乐会,遭到拒绝后,他转求大都会歌剧院,结果如愿以偿,指挥了一场音乐会。这件轶事使我对日本某些企业家良好的文化素质印象深刻,觉得中国的企业家应该向人家学习,而不是只热衷于买别墅、开名车和玩麻将。

      因为父亲喜欢拉小提琴和爱好古典音乐的缘故,耳濡目染之下,虽然其间在兴趣上反反复复忽冷忽热的,但我也渐渐喜欢上了古典音乐,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那场古典音乐热潮的影响下,更是成为了一枚俗话所称的“发烧友”。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丰富,对古典音乐也越来越情有独钟。当然,各人的性格与经历不同,对音乐的认识和感悟也不一样。年轻时,尤其是在自己陷入情网的那些岁月里,我是如此喜欢肖邦,他的音乐简直就是我感受到的那种美妙的爱情最动人最完美的表达。人到中年,生活的挫折和痛苦会使你爱上莫扎特,他的钢琴协奏曲带给你深深的慰籍是无以言传的。随着时光的流逝和心灵积淀的丰厚,贝多芬却越来越与你亲近,他的音乐会稳稳盘踞在你灵魂深处。也许天性爱浪漫,所以我也很喜欢瓦格纳、舒曼、柏辽兹等浪漫派作曲家的音乐。他们的作品仍是我现在经常听也听得最多的曲目。瓦格纳的歌剧序曲、舒曼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等都是我反复听而不厌且感常听常新的乐曲。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古典音乐的唱片大批出现在中国,由于价格便宜,品种又丰富,每次购碟都仿佛成了爱乐者的狂欢节日。当长期以来对瓦格纳的一些音乐只闻其名不闻其声的我,初次听到索尔蒂指挥的《尼贝龙根的指环》那辉煌壮丽又优美深邃的音乐时,不由得既高兴又感慨万千!。

      转眼间就十几年过去了,我仍在上网,可那些网上古典音乐网站和论坛却都渐渐消失不见了,同时消失的还有这座城市的古典音乐节目演出。今天,再想到《谁杀了古典音乐》这本书,不由对作者心存敬畏:真是乌鸦嘴!

      上世纪的80年代,日本著名的音乐学家庄野进就曾预言,正式的古典音乐在进入21世纪以后将逐步地消亡,传统的音乐写作与演奏的形式也将退隐。当时都觉得这个观点耸人听闻,不过,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那种在聆赏时注意力需高度持续凝神倾注的古典音乐似乎确实与之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古典音乐将来会走向何方?谁能告诉我呢?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21-4-25 11:42

我听不懂古典音乐,一听就想睡觉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5 11:55
花中的花 发表于 2021-4-25 11:42
我听不懂古典音乐,一听就想睡觉

古典音乐只有多聆听方能喜欢,问好!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5 11:57
EMI古典档案系列 柏辽兹 幻想交响曲 卡拉扬指挥-音乐-高清完整正版视频在线观看-优酷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E0NTQ1MTQ4.html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5 17:03
舒曼A小调钢琴协奏曲(阿格里奇/2018)_腾讯视频
https://v.qq.com/x/page/f0744me2pk9.html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5 17:06
本帖最后由 松鸣 于 2021-4-25 17:08 编辑

  真正沉迷于西方古典音乐,还是参加工作以后不久。那时录放机已经非常普遍了,价格也便宜,我也买了一台,买磁带时除了几盒流行歌曲外,顺便也买了一盒由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第一和第五交响曲磁带。刚开始听贝多芬交响曲时,需要反复克制内心的不耐烦才能硬着头皮听完一乐章。以我听乐的经验,刚开始聆赏古典音乐时,最好不要从贝多芬交响曲开始,它的庞大和艰深往往令初涉古典音乐殿堂者望而生畏。开始时听不懂贝多芬的交响曲颇让我觉得羞愧,但我没有因此此而放弃,而是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每天听它好几遍,直到对乐曲的旋律节奏等滚瓜烂熟。突然有一天听着听着也许是产生了顿悟,贝多芬交响曲中那种清新刚健的节奏、张弛有度的音符所蕴涵的韵味、以及丰富深邃的情感渐渐突出和呈示出来,展现出一种音乐本体的美,一种令人着迷的魔力。我仿佛已看到古典音乐的大门在向我开启,像云中的海市蜃楼那般美丽。

        接下来的恐怕是每位爱乐者都经历过的,买音乐书,跑外文书店(那时古典音乐磁带和唱片只有外文书店有售)。十几元一盒的磁带,几十甚至上百元一张的唱片,而那时我每月工资仅九十多元,每月只能买一两盒磁带,有时无奈之下,就托关系拿着我买的空白磁带去当地广播电台翻录,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和夜曲就是这样弄来的。我买的第一张唱片是贝九,花了120元,搞得我那个月几乎天天吃素。西方古典音乐史上有几位伟大的音乐家,如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瓦格纳、勃拉姆斯等,他们的每部作品都是爱乐者必藏的。有时一个人的作品全集灌录的唱片有好几百张之多,它们整齐地摆放在售货架上,对盯着它们看的经济拮据的爱乐迷来说,无疑品味到一种极其苦涩的感觉。

        那时候市面上关于音乐鉴赏的书籍很少,所以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出版的科普兰那本《怎样欣赏音乐》就成了许多音乐爱好者的至宝。艾伦·科普兰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 指挥家和钢琴家,在这本小书中,他对音乐的本质和如何欣赏音乐有着极为精湛和深刻又深入浅出的论述,时至今日,我还是认为这本书仍是音乐欣赏入门的最好书籍之一,当然,稍后伯恩斯坦那本《音乐欣赏》也影响了不少爱乐者。进入本世纪后,大批西方音乐史名著和音乐鉴赏书籍陆续出版,从保罗·亨利·朗的那本划时代的《西方文明中的音乐》、杰拉尔德·亚伯拉罕精湛的《简明牛津音乐史》,到多卷本的《诺顿音乐断代史》丛书的出版,各种音乐鉴赏书籍大批涌现,简直可称得上蔚为壮观了。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5 18:33
穆特、马友友、巴伦博伊姆三位大师-贝多芬三重奏协奏曲第二乐章 - 西瓜视频
https://www.ixigua.com/6893725274077135373


作者: 周不通    时间: 2021-4-25 19:14
在追金时代,难得有人有此雅兴。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5 19:26
周不通 发表于 2021-4-25 19:14
在追金时代,难得有人有此雅兴。

所以有闲暇很重要,哈哈!问好!

作者: 特有学问    时间: 2021-4-25 19:44
音乐是与时代紧密相联的。古典音乐,当然是反应遥远一些的时代文化。
如今时代更加快节奏与功利化,那种悠缓绵长的大江大河式奔流,已经渐渐没了市场。
取而代之的是碎片式人造景点的截取,快捷而又实用。
如果说古典音乐是满汉全席,那么现代音乐更像快餐,麦当劳肯德基。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4-25 19:51
这也是无奈之事,尤其当资本打造的商业通俗文化呈现为一种主流形态后。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5 19:53
特有学问 发表于 2021-4-25 19:44
音乐是与时代紧密相联的。古典音乐,当然是反应遥远一些的时代文化。
如今时代更加快节奏与功利化,那种悠 ...

古典艺术比较适应农业时代。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4-25 19:54
松鸣 发表于 2021-4-25 17:06
真正沉迷于西方古典音乐,还是参加工作以后不久。那时录放机已经非常普遍了,价格也便宜,我也买了一台, ...

科普兰的那本我有,貌似只看了少一半。《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这本我也有,非常经典的音乐史,可惜我只大致翻过一部分,还没细看过。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5 19:56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4-25 19:51
这也是无奈之事,尤其当资本打造的商业通俗文化呈现为一种主流形态后。

远烟,我们可能都生错了时代。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5 19:59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4-25 19:54
科普兰的那本我有,貌似只看了少一半。《西方文明中的音乐》这本我也有,非常经典的音乐史,可惜我只大致 ...

音乐史我买了不少,基本上比较重要的音乐史的中文版我都有。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4-25 20:11
我买的音乐书不多,美术方面的多些。刚去书房看了下,发现了这两本。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4-25 20:12
松鸣 发表于 2021-4-25 19:59
音乐史我买了不少,基本上比较重要的音乐史的中文版我都有。

你这也算是藏家了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4-25 20:15
对音乐很有研究啊,能找到共鸣者,就更好了。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4-25 20:15
松鸣 发表于 2021-4-25 19:56
远烟,我们可能都生错了时代。

可能吧,按存在主义的说法,我们是被抛到世间来的,所以没办法。按佛家说法,人生酬业,更无奈。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5 20:15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4-25 20:11
我买的音乐书不多,美术方面的多些。刚去书房看了下,发现了这两本。

这两本书都非常好,《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史》如今市面上都买到五百多元了。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5 20:19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4-25 20:15
可能吧,按存在主义的说法,我们是被抛到世间来的,所以没办法。按佛家说法,人生酬业,更无奈。

在哲学上我比较倾向于存在主义,尤其对海德格尔感兴趣,萨特的自由选择的理论也影响了我。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4-25 20:20
松鸣 发表于 2021-4-25 20:15
这两本书都非常好,《剑桥西方音乐理论史》如今市面上都买到五百多元了。

那我赚了哈 :)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5 20:20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4-25 20:15
对音乐很有研究啊,能找到共鸣者,就更好了。

你也是知音啊,我也喜欢古琴音乐。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5 20:23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4-25 20:20
那我赚了哈 :)

建议你去买一套林逸聪主编的《音乐圣经》,非常有用。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4-25 20:27
松鸣 发表于 2021-4-25 20:23
建议你去买一套林逸聪主编的《音乐圣经》,非常有用。

这两本我也有,但还没认真读过呢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4-25 20:32
松鸣 发表于 2021-4-25 20:20
你也是知音啊,我也喜欢古琴音乐。

古琴方面的也备了几本,今年初我姐让我去学古琴,我本来打算学吹箫的,但最终没去,每天下班后整段的空余时间不好安排。也许明后年会安排上。

学习佛法以后,很多爱好渐渐不太上心了。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5 20:35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4-25 20:32
古琴方面的也备了几本,今年初我姐让我去学古琴,我本来打算学吹箫的,但最终没去,每天下班后整段的空余 ...

佛学是大智慧,我慧根浅了。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4-25 20:37
松鸣 发表于 2021-4-25 20:19
在哲学上我比较倾向于存在主义,尤其对海德格尔感兴趣,萨特的自由选择的理论也影响了我。

我以前也很喜欢存在主义,尤其海德格尔,但感觉不太好懂。接触佛学后,就倾向于佛家了。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4-25 20:40
松鸣 发表于 2021-4-25 20:35
佛学是大智慧,我慧根浅了。

各有因缘。不一定慧根浅,可能你的缘分在不久的将来成熟呢。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5 20:41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4-25 20:37
我以前也很喜欢存在主义,尤其海德格尔,但感觉不太好懂。接触佛学后,就倾向于佛家了。

不过我命带华盖,应该与佛道有缘,哈哈!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5 20:44
[attach]634405[/attach]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4-25 20:47
松鸣 发表于 2021-4-25 20:41
不过我命带华盖,应该与佛道有缘,哈哈!

肯定有缘哒。按唯识说法,八识田中有种子在,只要缘分一具足,迟早会开花结果。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4-25 20:48
松鸣 发表于 2021-4-25 20:44

看看,这不就是因缘么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5 20:50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4-25 20:47
肯定有缘哒。按唯识说法,八识田中有种子在,只要缘分一具足,迟早会开花结果。

以后要多向你请教佛学!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4-25 20:52
松鸣 发表于 2021-4-25 20:50
以后要多向你请教佛学!

不敢,我也是在路上的,以后可以互相学习 :)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6 00:08
贝多芬弦乐四重奏第十六号 第三章-音乐-高清完整正版视频在线观看-优酷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 ... 6source%3Dautoclick


作者: 老剑    时间: 2021-4-26 00:18
只够欣赏流行乐的我,进出本帖毕恭毕敬大气不敢出。

或许是生活节奏太快了,沉不下心来去聆听。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6 00:31
老剑 发表于 2021-4-26 00:18
只够欣赏流行乐的我,进出本帖毕恭毕敬大气不敢出。

或许是生活节奏太快了,沉不下心来去聆听。

会有机会的,闲下来的时候多听听,不难入门的,问好!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4-26 06:31
我也是在三十岁以前爱听世界名曲,之后不知忙啥了,几次搬家,弄丢了那些磁带。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6 12:42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4-26 06:31
我也是在三十岁以前爱听世界名曲,之后不知忙啥了,几次搬家,弄丢了那些磁带。

法国作家罗兰·巴特曾说:“理想的生活就是有点钱,不要太多。有点权力,也不要太多。但要有大量的闲暇。大量的闲暇做什么呢?读书,写作,和朋友交往,喝酒,听音乐,旅行等等。”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7 15:22
[attach]634234[/attach]

作者: 特有学问    时间: 2021-4-27 17:29
你们都是有缘人啊,胡不结拜为假兄妹?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7 17:51
特有学问 发表于 2021-4-27 17:29
你们都是有缘人啊,胡不结拜为假兄妹?

哈哈!如果能结拜为兄妹确实挺高兴的。

作者: 特有学问    时间: 2021-4-27 19:26
松鸣 发表于 2021-4-27 17:51
哈哈!如果能结拜为兄妹确实挺高兴的。

严重支持,乐见老剑黑脸。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7 20:26
     说起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我最喜欢的莫过于他那首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了。这倒不是完全因为父亲喜欢拉小提琴,使我对它情有独钟的缘故,实在是这首曲子太美太伟大了。有人说贝多芬这首曲子与勃拉姆斯那首小提琴协奏曲是“所有音乐中最伟大的两首!”

      贝多芬的肖像,人们形容他犹如头“雄狮”,他的外貌具有强烈骇人的英雄气质,他的音乐既刚健有力又无比深邃,让人震撼。其实,他的音乐也不乏柔情似水的时刻 ,有时那无比动人的深情倾诉,真的令人肝肠寸断啊!

      
读贝多芬的传记和聆听他的某些音乐篇章,人们会发现——“猛狮”也会恋爱,有着“幻梦与温柔的情调”,他甚至还有自己的“永恒的情人”。 那些爱情的旋律在音乐里深情地流淌,是那么浓郁芬芳,那么沁人心脾!

      
据说,这位使贝多芬终生迷恋的情人,就是丹兰丝··勃伦施维克。当她还是一个小姑娘时,贝多芬曾是这位匈牙利伯爵小姐的钢琴教师。贝多芬称自己的情人是“身边开放的最美丽的花朵”。他把自己生中这段最美好的时光重现在他的《第四交响曲》中,并在他的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中得到了无比美妙动人的表达。

      
这部《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于1806年完成。这年的夏天,他到伯爵的庄园度假。丹兰丝曾回忆道:“我的心被他的歌和目光渗透了,感到了生命的丰满……18065月,只获得我亲爱的哥哥的同意,我和他订了婚。”但,四年以后,婚约毁了。直到晚年,他仍拥抱着丹兰丝的肖像,痛苦地泣诉:“你是这样地美,这样地伟大,和天使样。”

      
贝多芬在那段“最明朗的日子”里,写出了这首优美高雅又激情四射的小提琴协奏曲。在卢森堡为“欧洲音乐年”发行的邮票中,有枚印上了贝多芬这部小提琴的曲谱。

      
在这个三个乐章的协奏曲中,明朗乐观的情绪传递着温馨的幸福感。其中第一乐章中的个主题.成为千古不朽的优美的旋律,永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每当听到这一主题奏响,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放下手头的一切,凝神谛听。

      协奏曲的第乐章由四声定音鼓揭开序幕。据说,贝多芬开始写作这部作品时,时值深夜,邻居的敲门声给了他创作中的第个灵感。

      
在第乐章中通常要有显示演奏技巧的华丽乐段,般由演奏者即兴演奏并谱写下来。这部协奏曲首章的华彩乐段,以约阿希姆、克莱斯勒、奥依斯特拉赫等人的谱写最为著名。

      
协奏曲的第二乐章是一个抒情的慢板乐章。曲调优美动听,乐思高贵庄严。这个乐章完全刻画出了作曲家沉浸于爱情之中的迷醉情态,显得无比地缠绵和深邃,其织体有如天鹅绒般精致和华丽。

      
终曲乐章情绪欢腾,振奋人心,这不但是音乐发展的需要,也是贝多芬激动心潮的自然流露,整首乐曲完美得令人惊叹!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7 20:31
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大师梅纽因演奏)_标清-音乐-高清完整正版视频在线观看-优酷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DQ1ODIwODkwNA==.html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7 20:33
  有件音乐轶事:马克斯·布鲁赫请求勃拉姆斯聆听自己演奏一首最新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同意了,于是坐到钢琴旁边。布鲁赫以极大的热情和力度演奏了自己的作品,由于天热,弄得满头大汗。布鲁赫演奏完之后,勃拉姆斯站起来走到钢琴边,用大拇指和中指拈起一张手稿,摩挲了几下,说道:“我说,你从哪儿买的这种乐谱?纸质真是一流啊!”可以想见当时的布鲁赫是多么尴尬,其实他也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

      对音乐爱好者来说,德国作曲家布鲁赫并不陌生。他的g小调第一号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66年,年仅二十八岁,是继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之后,被演奏得最多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特别著名,时至今日,它仍然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堪称布鲁赫的代表作。

      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感情丰富、浪漫抒情,深受人们的喜爱,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在音乐爱好者心目中它属于“十大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与门德尔松的e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在抒情风格上很相似,优美而浪漫,旋律性强,容易使音乐爱好者上口,在出版的唱片中,这两首协奏曲经常被编辑在一起。

      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与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不仅在浪漫风格上近似,在其它方面也有一些有趣的联系。这两部协奏曲的第二乐章,也就是柔板乐章都写得异常恬美温柔,可以把人引入一种半催眠状态,心理学家把这两个柔板乐章与其它一些音乐的慢乐章编在一起,用于心理临床实验,一个作用是制造一种心理环境,进行语言记忆训练,另一个作用是克服失眠。

      此曲的旋律流丽优美,情感浓郁,带有一些甜蜜的伤感,沁人心脾,具有演奏家所喜爱的演奏效果,充满了旋律上的创意与形式上的自由,在技巧方面虽然不很容易,却也不至于过分艰深,听众很容易喜欢上它。

      布鲁赫的第一小提琴协奏曲于1866年举行首演,很快就取得成功。乐谱出版时,布鲁赫把它题献给小提琴的一代宗师约阿希姆, 由于约阿希姆的演出推广,这首协奏曲很快就被许多演奏家接受,并列为自己的保留曲目。从那时起到现在,一百多年过去了,这部协奏曲从来没有衰微过。

      乐曲的第一乐章由微弱滚奏的定音鼓引入,独奏小提琴一开始就进入大开大合的华彩乐段,跌宕起伏的乐句光彩四射,但是定音鼓沉稳镇定地一步步走来,暗示着某种不安,这里定音鼓彳亍不肯离去的声音令人印象尤深,它使洋溢着优美旋律的第一乐章罩上一层隐含的忧郁,感情就更丰富了。第二乐章的柔板富于歌唱性,恬美的旋律使人们常把它和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慢乐章相提并论,当做柔板乐章的典范。往复回环一浪高过一浪优美深情的倾诉特别动人。第三乐章充满了光辉与激情,小提琴使用了大量的双音技巧,这部协奏曲的演奏难度都集中在这个乐章。在这个精神饱满的乐章里,小提琴和乐队都有热情的发挥,带给人内心的激动。在这个乐章里,小提琴和弦乐器组交替出现的走句,它在热烈激情中平静地一带而过,妙不可言。善于捕捉瞬间之美而不事铺张,给人出乎意料的美感,其微妙精致达到了一个艺术家难以企及的境界。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7 20:38
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郑京和_艺术日历_腾讯视频
https://v.qq.com/x/cover/a2f97sn0hwup0zr/c0182t3wxzr.html


作者: 奶茶七分甜    时间: 2021-4-27 20:39
看到你说这些,想到了小青蛙。他保存了好多无损音质的古典乐。
作者: 松鸣    时间: 2021-4-27 20:41
奶茶七分甜 发表于 2021-4-27 20:39
看到你说这些,想到了小青蛙。他保存了好多无损音质的古典乐。

哦,网上下载的吧,问好!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