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辽宁青年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6-9 09:01
标题: 辽宁青年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1-6-9 09:03 编辑
八十年是期刊最好过的时候,思想的解放带来了各式期刊的流行。我那会儿是名符其实的文学青年,贪婪地伏在青年类的刊物上。
是在工行的一个网点工作。其实就是一个储蓄所。五个人,所长,两个会计,两个出纳。我是会计。
每天的八点,回行里学习,约半个小时,有时候长一些,而后去大库那里,提出放着钱和有价票据的包,统一人造革的包包。两个人,一前一后,把包夹在自行车后座上,去储蓄所开门迎客。
那会儿的治安应该是很好,包里常备有几万块现金,各种有价票证,就躺在自行车后座上,安详地睡觉,没有人打扰。
我曾经呆过一年的储蓄所位于邮局的旁边,木头的房子,在邮电大楼的前面,漆成和邮桶一样的绿色。同样的木头房子,还有几间,分别是食品店,书报间,集邮门市,属邮局的三产范围。里面除了负责的老师傅,多是邮局家属子弟,当时被称为待业青年。
三间门市我都去。集邮,读书,吃东西,三个爱好都占了。其中的食品店和书报间去的多些。邮票是预定的,无需照料,去了事看那些老集邮者的珍藏,开眼界。而书报间则停留的时间最长,理由只有一个,蹭书看。
书报间日常只有两个人当班,一个男的,一个女的;一个初中毕业,一个初中肄业,都是邮局家属,也都比我小一点。女的姓赵,最先认识的,以后也在小城偶尔撞见,却是老了,颧骨高高的,牙也有些龅,那么多年过去了,谁又能不老呢。
印象最深的是那个男孩,不知道名字。小小的个头,鼻子眼睛都小,像是还没有长开。我心里叫他小朋友。男孩不爱言语,爱看书,柜台里斜溜排着的杂志,男孩没事就随手翻着看,赵女孩却总是得空就蝴蝶般飞出去,大约正恋爱着。男孩一个人守着那一堆堆的杂志,报纸,仿佛指挥着成千上万汉字的将军,羡煞我。储蓄所的管理不算严谨,没有顾客的时候我也会溜到隔壁去找书,主要是各式杂志。
那会儿的刊物,青年类的比较火。比如,中国青年,青年文摘。几乎期期必看。地方性的,看得比较多的是山西青年和辽宁青年。山西青年开办刊授大学,买了书,跟着学了一段,后来考上学校,就扔了。《辽宁青年》却是最爱,32开本,小的文,史,哲,兼有幽默,笑话,回答问题类的,适合工作间的阅读。
一般是放在抽屉里,瞅着柜台没人的时候读上几页,柜台外有人影罩住了,赶紧关住抽屉做业务。书搁在抽屉里,还有一样好处,预防单位领导的检查,那时虽然不像现在被查到了要下岗处理,但也会被领导说到脸红。于是,很多时候,抽屉里藏一本32开版的《辽宁青年》,就是增添情趣,打发时光的最好办法。
和书报间的俩人熟了,就不想再买书。俩人大约看我事真的喜欢,又或者嫌我堵在柜台外,影响生意。开始,是赵女孩,用报纸夹了书递出来,嘱咐不要弄脏。这样的阅读有时间限制,一般不超过一天,既不影响书摊的买卖,又不会失去信誉。于是,下班后,先不回家,坐在柜台外的长条简椅上,读一页书,捻一粒花生米之类的零食抛在嘴里,一不留神,掉进书里,赶紧拿毛巾吸干,倘有污龊,心里就惴惴的,送的时候,继续用报纸兜着。到隔壁摊开报纸,依旧簇新的一本,奉送一小把花生豆或瓜子,两下皆欢。心里踏实了,抻腰伸颈,在暮色中畅快地骑车归家。
一次去换杂志,男孩倚在柜台上专心阅读。我循着玻璃格子寻了一遍,没找到《辽宁青年》,再过一遍,还是没有,心里隐约地失落。抬头时,男孩手里捧着的,正是当月的那本。男孩把书移开,问没选好,我笑了,男孩似感觉到什么,把手里的书递过来,我举着双手在半空中,却没好意思接着,说,你看吧,不急。男孩说,看完了。说时,眯着眼笑。我接过书,心里一阵狂跳,嘴张了两次,还是没说出谢谢,脚已经跨出去了。
那以后,每次迈进书报间,不等我开口,男孩即从柜台下拿出《辽宁青年》。有时候误了当期,也会留着。我们俩都不爱说话,就笑。男孩的脸红红的,眼睛笑成一条缝。
后来,我离开单位上学,去了书报间,男孩拿出一本《辽宁青年》,有两扎厚,上下两面用白报纸包皮,正面是一行仿宋体《辽宁青年》。字是描出来的,辽宁两字略小,青年则大了一点,两年的合订本,其中的大部分我已经读过。
沉甸甸的,我开个玩笑,这得多少钱哈?
男孩脸红红地。低声说旧的,不要钱的。
闲话了几句,大约听所里同事说的我要离开小城很长时间,男孩的脸依旧红着,却没了笑容。
几年后回到小城,那一片临时的建筑已经拆了。书报间和集邮门市都搬进邮局大楼。坐在里面的是两个中年妇人。问过《辽宁青年》,回答说已经不定了,其中的一个不屑地撇撇嘴,现在都看家庭,知音了,谁还看那个呀,我嗫嗫着,飞快地离开。
家里那一套合订本,几次搬来搬去,大概交给废品收购站了。
这么多年,心思一直在文字间行走,却再没读到《辽宁青年》,许是失了兴致。
那个和我一样喜欢《辽宁青年》的,小小的个头,小小的五官的男孩,也该长大了吧。
和《辽宁青年》一样,都被光阴积淀在心底。
写毕,去搜了下,找到《辽宁青年》的前世今生,算是给这篇文字补个后缀。
《辽宁青年》杂志创刊于1949年8月15日,其前身为《生活知识》报,后改为《共青团员》杂志。1966年“文革”初期停刊,1972年复刊,定名为《辽宁青年》。1994年,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读者调查中,《辽宁青年》杂志被评为“最受青年喜爱的国内十佳期刊”。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6-9 09:17
我喜欢的杂志有《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读者》、《意林》、《青年文摘》,小时候喜欢《儿童文学》和《少年文艺》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6-9 09:20
现在的人都看手机了,能沉下心来看书的都是有静气的人
作者: 莫邪 时间: 2021-6-9 09:27
我订的《小小说》、《小说月报》都干干净净摆在那,几乎没翻过。
让手机闹的,人心浮躁,没心思看书看杂志了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21-6-9 09:31
当年的《辽宁青年》还真是文学青年的标配。每期都有名人名方言,名诗、词等文学作品赏析,封底甚至常刊有流行歌曲的词谱。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21-6-9 09:32
男孩子那种欲言又止的喜欢跃然纸上!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21-6-9 09:33
其实,那种朦朦胧胧暗恋的感觉才是最美的。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6-9 09:48
小说选刊,收获,十月,清明,啄木鸟,这些都是大刊,价钱也贵,我基本是借来看。
同学父亲在党校任职,有订阅权,每次来了新刊都招呼我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6-9 09:49
嗯嗯,不说不道,心有灵犀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6-9 09:51
是的,每期都看。青年世界,好像就是为那些文字而生,读到了就像拥有了全世界。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6-9 09:53
我工作以后订过《读书》《文汇读书周报》《诗刊》《文史知识》
其中,读书订阅时间最长,十年以上吧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6-9 09:55
现在是手机阅读,老花眼,电脑上放到一百五十正好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6-9 09:59
离图书馆近的话,也可以办个借阅卡,图书馆环境和配备设施现在都很好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6-9 10:10
八十年代的图书馆,好看的书很少。现在,有时候去书店蹭书看。去年在西单书店读完李敬泽的一本。不是为省钱,是逼着自己看。买回家就很少读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6-9 10:11
是个好主意,回家了办一个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6-9 10:13
我喜欢淘旧书。选出版社,好的出版社,即使书的内容一般,出版装帧很好。过去的商务印书馆,译文,再不济是人名文学,都不错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1-6-9 10:20
我是我们县的“阅读达人”,我还有一个图书馆颁发的水晶奖杯。
我是从2007年办的借阅卡,那时候还不是卡,是借书证,一直到现在。
我们这儿的图书馆一楼是期刊杂志
二楼是中外名著散文小说
三楼是儿童读物
有桌有椅,安静整洁
也可以带回家看,一次三本,不要超过一个月,若一个月读不完可以打电话告知续看,若不主动告知逾期不还会扣钱。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1-6-9 11:09
那个和我一样喜欢《辽宁青年》的,小小的个头,小小的五官的男孩,也该长大了吧。
和《辽宁青年》一样,都被光阴积淀在心底。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1-6-9 11:09
很怀旧
作者: 轻舟踏浪 时间: 2021-6-9 12:51
辽宁青年特别亲切!我家也订过很多年,还有《接班人》
作者: 轻舟踏浪 时间: 2021-6-9 12:54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1-6-9 09:17
我喜欢的杂志有《小说选刊》、《小说月报》、《读者》、《意林》、《青年文摘》,小时候喜欢《儿童文学》和 ...
咋都这么眼熟?加上明鉴,党的生活,北大荒文化……博览群书我就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6-9 14:34
阅读达人,一定是借阅了很多书。人说,买书不如借,借来的因为要还,用阅读动力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6-9 14:36
四手也来一篇吧,我们玩个同体
补充内容 (2021-6-10 09:11):
同题,眼睛越来越花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6-9 14:37
感觉你很小,跟我们不是一辈人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6-9 14:41
就剩下怀旧了。
杜拉斯说,每一本打开的书,都是漫漫长夜
真正的阅读,是从黑夜开始
合上书的时候,天光大亮
读书时一个人的旅行
补充内容 (2021-6-10 09:11):
读书是一个人的旅行
作者: 轻舟踏浪 时间: 2021-6-9 19:58
刘小城 发表于 2021-6-9 14:37
感觉你很小,跟我们不是一辈人
小城,在奔六的路上我等你,这是夸我幼稚哈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1-6-10 00:51
刘小城 发表于 2021-6-9 14:41
就剩下怀旧了。
杜拉斯说,每一本打开的书,都是漫漫长夜
真正的阅读,是从黑夜开始
嗯嗯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6-10 09:12
同为奔六之人,加油!
作者: 坡度 时间: 2021-6-10 19:19
我订过几年《读者》和《南方周末》,九十年代的期刊还行。
作者: 香樟树下 时间: 2021-6-11 08:04
曾经也很喜欢《辽宁青年》的路过
作者: 香樟树下 时间: 2021-6-11 08:04
曾经也很喜欢《辽宁青年》的路过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1-6-11 19:59
问好香香,都是《辽宁青年》的粉丝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