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来怀个旧吧 [打印本页]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8-18 21:19
标题: 来怀个旧吧
一楼敬六星,贺六星新迁。




作者: 南沙贝    时间: 2021-8-18 21:20
头像呢?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8-18 21:23
育红班(一)

长江杂谈这几天的回忆杀有滋有味,勾起馋虫了。
  庄主说小圃也写一篇吧,霓裳也怂恿,嘴上谦虚说什么珠玉在前写不好,其实蠢蠢欲动早想来个回忆杀了。

  这怀旧情怀太他妈顽固了。云心说怀旧就证明自己老了,以前一听说老有点儿排斥,我刚不惑啊?现在感觉哎,谁不老呢,都快知命之年了,老不很正常的嘛。

  七十年代生人,打从能记事儿,家事国事天下事就多少耳濡目染了。这真不是来玄啊。

  每天,我们像散养的家雀里屋外屋飞来飞去,带着弟弟妹妹组团儿进进出出,被别的孩子喊着:大毛二毛三毛,立柱~~~~我会立马怼回去:去尼玛的。

  我家西院是大队部,虽然都是土木结构的,但院子大,房间多,要开会的嘛。有啥运动下达文件都是在这里传达的。

  隔着个大队部就是育红班,由下放的集体户的两位女青年执教。一个黄毛,姓什么忘了,皮肤白皙,大高个儿,整日慵慵懒懒的,对我们爱理不理。貌似当年的她对自己的那种现状不太满意,现在想来有点儿像严歌苓笔下的林丁丁。另一个姓吴,高颧骨,嘴巴突出,态度可亲,我们一般都愿意围着她转。

  所谓育红班,现在看其实就是学前班,接受学前教育的,但那时候受政治气候影响,叫育红班不言而喻,培养红卫兵的嘛。

  我是育红班的积极分子,打小受父亲影响,画画好,会背儿歌。我画的搪瓷缸子经常被老师夸赞。每回上画画课(那时候不叫美术课)老师就会把我提溜上去,给一小块儿粉笔头,我就在两根木柱子之间钉着的一块涂了墨汁的黑板上专心致志画我的搪瓷缸子。

  我画搪瓷缸子先画上面的椭圆形的扁口,然后两条笔直竖线,下端画个半弧,再配上缸子把儿,这搪瓷缸子就画好了。看起来很简单,画起来不一定周正,别的孩子画的不是歪就是扭,再就是半圆弧度掌握不好。老师这时候就说:向***学习,看人家画的多好,大方端正。物质匮乏的年代,没个小红花什么的奖励,就这一句够我美上一天的。

  课余时间要玩儿,玩儿不能撒丫子,孩子多要归拢,老师就让我们估堆儿分伙儿,玩儿“丢手绢”游戏。会唱儿歌吗?会!好,你打头领唱!得,这逞能不要紧,又落头上了。还在儿歌好学,一唱就hui,孩子们大大小小,拖着鼻涕的,穿着活裆裤的,一齐围着个大圈蹲地上抓丢手绢的人。

  一剪子服,就是那时候穿的。一剪子服又叫连袖服,为嘛这么叫,是整块儿布连腰带袖一剪子铰下来的,穿起来一放下胳膊满咯吱窝都是褶儿,巨难看。要命的是连棉袄也都是这么一剪子下来的,所以小时候的棉袄前凸后撅。那时是要穿袄罩的,袄罩一穿,前面一整块布,后背系带儿,这咯吱窝的褶儿就掩盖住了。袄罩一般都是薄料布易清洗,能保棉袄干净。

  这一剪子服不单我穿,穿小了还可以给妹妹。那年月老大就这点优势,穿衣先穿新的,后面的就等拣剩儿。自己穿时不觉得咋样,等有了花衣裳,一剪子服褪给妹妹穿,每天看着她前撅后翘地来我们育红班找我回家吃饭,(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就是这个年月的事儿)就此才知道这衣服难看至极。

  某一天育红班下课的间隙跑回家喝水,看见母亲在家里泪眼婆娑地扎着大白花。母亲告诉我MAOZHUXI去世了。MAOZHUXI是谁?那时候小,不懂一个素未谋面的人何以能让母亲如此悲戚。母亲不让我上学了,说跟她去大队部。跟母亲到了大队部,好几个房间都是人,都在忙活着扎大白花,妇女们全都悲悲戚戚的抹眼泪。

  第二天一早,生产队场院举行祭奠仪式,父亲组织他的戴帽中学毕业班学生站队,也带着我去卖呆儿。看着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扎着白头绫,手拿着大白花,一排排一对对,神清严肃,那种气氛很庄严。人很多,但没有嘈杂的。主持人是一个姓柏的年轻人,他念了一通稿儿,边念边哭,然后是收音机播放哀乐,柏同志这时候已经哭得不能自已,把头伸进旁边的马槽子里去,人群哭泣声一片。小孩子不懂这个,穿梭着人群里藏猫猫。我找到母亲,她眼泪哗哗的,态度很虔诚,嘴里还絮叨着~~~MAOZHUXI呀~~~

  秋天(应该是春天),正式入学上了一年级。书本不够发,几个孩子看一本,隔了许久书本发齐了,跟着老师学了一篇课文,记得是“打倒SRB,人民喜洋洋”。再后来老师告诉某篇课文撕掉,某篇上的某个词划掉。然后是学习字母,拼音~~这路子才算是找对。

  再后来,母亲说,蒋介石反攻大陆不可能了。再后来上了多年学才知道改革春风吹满地。我们的记忆,比较连成串的,就产生于WG结束时期。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8-18 21:23
南沙贝 发表于 2021-8-18 21:20
头像呢?

没传呢
作者: 南沙贝    时间: 2021-8-18 21:25
简一竹 发表于 2021-8-18 21:23
没传呢

好奇怪呀,会丢的么?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8-18 21:26
南沙贝 发表于 2021-8-18 21:25
好奇怪呀,会丢的么?

空了我去老坛子复制下
作者: 南沙贝    时间: 2021-8-18 21:27
简一竹 发表于 2021-8-18 21:26
空了我去老坛子复制下

我现在发给你,关键我们的头像都没丢呀,你的怎么就丢了呢?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8-18 21:27
育红班(二)

育红班的日子仅一年,却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那时候的文化娱乐活动常搞,地点就选在大队部,通常是晚上。为什么不选在白天?白天要生产嘛。

  一次比较大型的文艺活动,不知是什么日子,反正挺隆重,各中小学包括我们的育红班都要出节目,还有贫下中农。

  吴老师和黄毛编了几个舞蹈,还有个说快板儿节目。台词多,别的孩子记不全,老师说我灵,选了一个男生和我一副架。舞蹈好像是《北风那个吹》,四组八个人,记得最后一个动作我们四个是蹲堆儿摇着右手臂,那四个孩儿牵着我们手指头绕圈,这节目才结束。

  舞蹈结束兴奋劲儿还没过,轮到我们说快板儿节目。

  这快板儿又叫打竹板,后来常听曲艺节目有这么个开头:“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夸一夸咱传统美食狗不理包子。”就这节奏,有时候是三个字儿三个字儿的蹦,蹦几句之后连上七个字儿的一句话,这节拍都在四二拍上。

  之前下了点功夫,父亲教的,快板儿拿在手里上下翻、甩,节奏感要跟着台词来。练了几次居然有模有样。

  我和那个小男生一齐走上舞台,先前老师就嘱咐我们表演节目前要面对观众敬个礼。这次瞅着台下乌央央一片,初生牛犊不畏虎,居然不害怕,把握好节奏,一齐向台下敬礼,然后就开始打快板儿。

  这次发挥正常,说完快板儿我就往后台走。咦,那男生呢?一扭头丫的比我聪明,正撅屁股谢幕敬礼呢~~~~

  中间是中小学生文艺节目,花里胡哨的没记得啥。最后是贫下中农节目。有个一喝就晕的主儿,逢酒必喝,逢喝必醉,人送“孙大圣”外号。他夸张地夹了本书走上舞台,开始独唱《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由于是山东腔,这首歌到他嘴里唱出是别有风味儿,兼着还有几个笨拙的舞台动作。可不得了喽,台下的大妈小媳妇开了锅,一浪一浪的笑声涌过来,男人们也憋住了笑。这个节目成了经典,以后一提孙大圣,甭管是谁都要笑作一堆儿~~~

  等孙大圣的独唱结束,别的节目乏善可陈,就缠着父亲回家。父亲很高兴,肩膀扛着我一路走回去的。

  这次表演获得父亲和老师的表扬,只有母亲笑我穿得棉裤太肥,还在台上顾涌呢,后悔没给我穿得秀气点儿。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8-18 21:30
南沙贝 发表于 2021-8-18 21:27
我现在发给你,关键我们的头像都没丢呀,你的怎么就丢了呢?

行,你贴来,我这就传上。你不提醒我都不知道。

作者: 南沙贝    时间: 2021-8-18 21:30

[attach]653348[/attach]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8-18 21:41
三唱机


要说这文化生活,借助文艺手段搞宣传,gongchandang 搞得最棒。你想啊,老蒋要人有人要钱有钱,还有美帝帮助,按说不该被泥腿子夺了天下啊。可事实证明泥腿子被几次反围剿就剩万把人,爬雪山过草地不比机枪子消灭的多,红军会师就那么可怜一点火种,居然挺下来,居然燎原了,最后打下整个红色江山,把老蒋赶到屁大点地方的台湾,凭啥呀?

凭的是文艺宣传,收买人心,打土豪斗劣绅分田分地,老百姓能不拥护嘛?《风筝》里郑耀先和宫庶扮演记者去革命老区延安和影子接头这出戏,就有不少描写老区的文化生活的镜头,《白毛女》、《兄妹开荒》~~~~得感谢柳云龙导演得好,这部分戏码浓墨重彩,起了一定渲染作用,我是看到这些剧情由衷感觉到良心剧的良心二字来。

要想说的是,这种文艺宣传形式作为一种政治手段被我党运用得炉火纯青,战争年代发挥了巨大作用。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建业容易守业难,在国家建设年代,政治手段的偏狭性,也导致了文艺宣传这种文化力量成为一把双刃剑。《风筝》里,郑耀先和韩冰被下放农场,大喇叭里广播的是高玉宝的《半夜鸡叫》,故事原型居然是东北辽宁的瓦房店一户农家,被斗死的周扒皮的原型,是一个闯关东的关内人,凭着勤劳苦干的优秀传统攒了一份大家业,对佃户也不是苛刻,却成为全国人眼里的周扒皮。

如火如荼的政 治 运 动搞起来后,文艺前锋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政治搭台、文化唱戏,这戏真就唱起来了。

jiangqing同志搞的样板戏就很成功。那时候京戏改革也找了不少文化人介入,戏词儿现如今看来审美水准非常高,都与这些剧作家、作家的努力分不开。记得汪曾祺散文里写了不少这方面内容,《智斗》里的戏词就是他编的,比如阿庆嫂那段“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等,因为这方面的贡献,文革期间汪老没怎么受罪。

虽然曲艺形式单一,但是举国上下文艺生活从没间断,可以说这些剧目人人耳熟能详。
我接触这些样板戏是在文革结束时期。那时候家里有台三唱机,父亲从学校拿回一些淘汰的旧唱片,这些旧唱片丰盈了我们的精神生活。有全套的《杜鹃山》、《红灯记》,越剧《红楼梦》,还有全套的吉剧《处处有亲人》,相声。《红灯记》我们都爱听,李铁梅唱段《打不尽豺狼决不下战场》、《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听奶奶讲革命》,李玉和唱段《提篮叫卖是煤渣》、《临行喝妈一碗酒》等,都学得有模有样。

有个相声《台湾来信》比较新,估计是改革开放以后录制的,正是内地台湾搞好关系两地书的时候,由辽宁省歌舞剧团的著名相声演员王志涛陈连仲讲的。这相声保留了传统相声的特色,说学逗唱俱全,里面涉关吉剧、二人转、评剧。有一段儿吉剧唱段:“青山下,溪水旁,门前两颗大白杨,齐整整的篱笆院,两间小草房啊~~~~”再如“直唱得老大娘~~跨着竹篮~~忘了剜野菜呀~~~直唱得小媳妇呀大姑娘啊举着个棒槌在河旁啊~~~忘了洗衣裳啊~~~”很经典,九十年代庞龙的《家在东北》红遍大江南北,取材就是《台湾来信》的这段唱词儿。

作者: 扑尔敏    时间: 2021-8-18 21:42
楼主是谁呢
春江说是绿窗
我觉得绝对不是,窗对六星没有那么熟
瞎猜有点像知易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8-18 21:46
扑尔敏 发表于 2021-8-18 21:42
楼主是谁呢
春江说是绿窗
我觉得绝对不是,窗对六星没有那么熟

你可回来了,人家花花还当我是小朴你呢。晚安,下了啊,明儿来回复。
作者: 扑尔敏    时间: 2021-8-18 21:50
简一竹 发表于 2021-8-18 21:46
你可回来了,人家花花还当我是小朴你呢。晚安,下了啊,明儿来回复。

好的,晚安
我肯定猜对一半,女


作者: 光阴之逆旅    时间: 2021-8-18 21:54
楼主这孩子有二大特点:

1、喜欢换ID名字,而且还弄的别人都猜不出
2、喜欢弄长篇

这篇啥时候写的 ?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21-8-18 21:55
扑尔敏 发表于 2021-8-18 21:42
楼主是谁呢
春江说是绿窗
我觉得绝对不是,窗对六星没有那么熟

看来我猜错了

作者: 光阴之逆旅    时间: 2021-8-18 22:01
都别猜了,
楼主是我马甲


作者: 扑尔敏    时间: 2021-8-18 22:14
花中的花 发表于 2021-8-18 21:55
看来我猜错了

论猜马甲,我就服婉兮…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1-8-18 22:22
一竹眼睛好了吧?
为了保护眼睛,我明天再洗看。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1-8-19 08:51
简一竹 发表于 2021-8-18 21:23
育红班(一)

长江杂谈这几天的回忆杀有滋有味,勾起馋虫了。

这段经历值得回味,我也经历过同期,不过偏僻的小山村没有很多故事。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8-19 09:41
简一竹 发表于 2021-8-18 21:23
育红班(一)

长江杂谈这几天的回忆杀有滋有味,勾起馋虫了。

我来了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8-19 09:44
简一竹 发表于 2021-8-18 21:27
育红班(二)

育红班的日子仅一年,却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再看也欢乐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8-19 09:45
简一竹 发表于 2021-8-18 21:41
三唱机

想听你唱戏了,教我

作者: 扑尔敏    时间: 2021-8-19 10:26
昨晚只顾猜马甲,没认真看帖
今天读了。我又推翻我的猜测了。应该不是知易,知易应该是79-81年之间。
不管怎么,确定是女,敢回抱下了
我最想知道的马甲:绿小默、风入松,和简一竹,谁知道能好心告诉我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1-8-19 19:51
扑尔敏 发表于 2021-8-19 10:26
昨晚只顾猜马甲,没认真看帖
今天读了。我又推翻我的猜测了。应该不是知易,知易应该是79-81年之间。
不 ...

之前我以为一竹是大白腿儿阔别多年,看了这个应该不是了。
作者: 合理冒泡    时间: 2021-8-19 20:01
知音 发表于 2021-8-19 19:51
之前我以为一竹是大白腿儿阔别多年,看了这个应该不是了。

如果写自个儿,艾偶,白腿,都划掉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8-19 20:32
扑尔敏 发表于 2021-8-18 21:50
好的,晚安
我肯定猜对一半,女

对,就这么猜。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8-19 20:33
南沙贝 发表于 2021-8-18 21:30

多谢贝贝.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8-19 20:33
光阴之逆旅 发表于 2021-8-18 21:54
楼主这孩子有二大特点:

1、喜欢换ID名字,而且还弄的别人都猜不出

那时候没看见你玩儿长江。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8-19 20:36
光阴之逆旅 发表于 2021-8-18 22:01
都别猜了,
楼主是我马甲

回沙窝吧,二排翘首盼你归,还有老开小八小绿小蓝一集的,都念叨你,你也忍心。再,你尥蹶子走人,海盗这个傻子真就兑诺,你一日不回他永不冒泡啊。你看看你,嗯?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8-19 20:37
扑尔敏 发表于 2021-8-18 22:14
论猜马甲,我就服婉兮…

我们的司令也是一猜一个准儿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8-19 20:39
知音 发表于 2021-8-18 22:22
一竹眼睛好了吧?
为了保护眼睛,我明天再洗看。

时不常总犯,有时候抱着手机匆匆浏览就撂下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8-19 20:41
知音 发表于 2021-8-19 08:51
这段经历值得回味,我也经历过同期,不过偏僻的小山村没有很多故事。

看看,多好的怀旧题材啊,就你一人对接聊两句,这些坏蛋都无视。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8-19 20:43
霓裳旖旎 发表于 2021-8-19 09:44
再看也欢乐

当初你可欢乐了,还逗庄主来着。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1-8-19 20:43
简一竹 发表于 2021-8-19 20:41
看看,多好的怀旧题材啊,就你一人对接聊两句,这些坏蛋都无视。

跟他们有代沟(#^.^#)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8-19 20:44
霓裳旖旎 发表于 2021-8-19 09:45
想听你唱戏了,教我

咱们结伴拜师吧,就舞婆娑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8-19 20:46
扑尔敏 发表于 2021-8-19 10:26
昨晚只顾猜马甲,没认真看帖
今天读了。我又推翻我的猜测了。应该不是知易,知易应该是79-81年之间。
不 ...

理解你的小好奇。
其实吧,能来玩儿的都是喜欢六杂这氛围,
包括司令海盗他们,
马甲不马甲的,本主是哪个真不重要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8-19 20:47
知音 发表于 2021-8-19 19:51
之前我以为一竹是大白腿儿阔别多年,看了这个应该不是了。

那妹子一直是春江铁粉儿,咋还不现身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8-19 20:48
合理冒泡 发表于 2021-8-19 20:01
如果写自个儿,艾偶,白腿,都划掉

我真,被你们打败了
俺的怀旧 啊,你们真就没有聊几句儿的?

作者: 合理冒泡    时间: 2021-8-19 20:54
如果聊,我第一幕想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那部电影,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1-8-19 21:33
提起改革春风吹

就想起我本山大爷的鬼畜


作者: 野妞    时间: 2021-8-19 22:22
那年头,那岁月,清苦又乐呵
给楼主献个花吧,好着呐
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时间: 2021-8-20 07:00
把大队部看成大部队了,看到后面的生产队才纠正过来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8-20 09:24
简一竹 发表于 2021-8-19 20:43
当初你可欢乐了,还逗庄主来着。

在的时候就欢乐,时间飞逝,不经混啊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8-20 09:25
简一竹 发表于 2021-8-19 20:44
咱们结伴拜师吧,就舞婆娑

还有楼上,俺是学不会了,哈

作者: 海鲜酱    时间: 2021-10-5 19:56
拜访一下小绿。
作者: 钟馗打鬼    时间: 2021-10-5 20:04
绿汀洲是一个才女...

小八怎么不见了...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