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消失的王朝和文明 [打印本页]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0:57
标题: 消失的王朝和文明
先问第一个问题,东北人加上内蒙人,在一千年前,等于谁。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1:05
本帖最后由 春江潮水 于 2021-8-30 22:08 编辑

在一千年前 ,等于契丹人。在拉丁语和俄语里,中国一直发契丹的音。契丹在兴旺的时候,包括了东北,内蒙和河北。

第二个是问题是,契丹人去哪儿了。金灭辽之后,契丹一部分人追随耶律大石跑到了新疆和中亚一带,后来,也自称为辽。历史学家为了区分,把耶律大石跑到西面安的家,叫西辽。

后来西辽存续了一百多年,也灭掉了。一部分西辽人跑到了伊朗,然后消失在茫茫人海。

再后来,有一种说法,说是达WO尔人,就是黑龙江边上的,在血缘上,和契丹人很相近,查了DNA,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儿。越边远的地方,血统越纯粹。四通八达的地方,大家都往那儿凑,慢慢就变成杂种了。。

就像是独醒客,兴起于商都,后来被赶到红袖,再然后,消失在六星的茫茫深渊之下。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1:07
为什么说契丹文明,假如真实存在的话,是消失的文明,历史上仅留下一个模糊的身影。

有两个原因。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1:14
第一个原因是,契丹对文化,特别是书刊,管理很严,存世的文字资料很少。所谓的辽史,是从宋史和金史中推出来的,错误很多,篇幅很少。辽史,从字数来说,仅相当于宋史的三分之一。

另一个原因很搞笑。几乎命运在和契丹开了一个玩笑。契丹在和宋交往之前,一直是天葬。人死了,往山上一放,归于野兽。那是一种哲学,生命维持于兽类的肉,之后又回归野兽。和宋交往之后呢,契丹人改了哲学观点,事死如生,讲究厚葬。契丹灭国之后,金人为了报复,往往大力发掘墓葬,而辽墓,因陪葬品的丰富,成了历代摸金校尉的重点关注对象。几乎所有的辽墓,都被发掘一空。

其实,墓葬,就是一个浓缩的时间胶囊。没了文字记载,又没了时间胶囊,契丹的文明,日渐模糊。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1:19
其实,契丹民族,在唐代已经形成。只是倒霉,南面是强大的唐,北面是强大的突厥,契丹作为一个吃烧烤的小弟,一点存在感也没有。后来唐朝内乱,突厥西迁,中国的北方,突然横空出来了一个契丹。

契丹扩了扩宅基地,把燕云十六州并进来了。就是今天的河北和山西。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1-8-30 21:22
涨姿势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1:22
辽太祖阿保机是个狠角色。本来契丹有八个部落,他开了一个趴替,是轰吧。把那七个部落的大哥喊来吃饭,吃完饭就直接拉出去砍了。完成了。。。特么的。。。统一。。

人要是不狠,连在历史上留名的机会都没有。之后,他又商量商量,把每三年一次的总统大选,变成了终身制。兄弟们不服,不服就削。

压服乱众,历来是草原民族核心的英雄主义情结之一。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1:25
1992年,在内蒙,一个大墓被盗了两个月,才被发现。考古队被喊去吃剩下的折罗。。官话叫抢救性发掘。

后来发现,不容易。妈的,是辽国的左相,相当于第一副总理,耶律羽之的墓。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1:28
本帖最后由 春江潮水 于 2021-8-30 22:09 编辑

先说是怎么进墓的。民间的摸金,讲究稳准狠,一般不走正门和墓道,往往从墓顶或者侧面打个洞进去,因为正门是防范最严的地方。就像是泡妞,冷不丁地从后面把菊开了。根本就不跟你正面动手动脚。

考古队就不一样了。要走正门,走墓道。人家,有的是时间。不着急。

考古队先横向挖了一个探沟,打算是先亲后摸再登堂入室。

走正门,花了快两个月了。这说明什么?这是一个文明。只有文明,才能把正门和墓道,填得如铜墙铁壁。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1:32
墓道的深度是10米,用条石和夯土砸得相当密实,最往下,条石越多,挖起来越费劲。

快挖到墓门时,发现墓门的上面,是一块巨石,靠人力,拿不出来,你想从巨石的下面挖土进入墓中,那么,巨石会落下来,拍死你。

考古队没招,只好先把巨石下面两侧掏空,之后,填上石料,作好支撑,再后来,从中间掏土而进。。

两个月,现代的技术,只是敲开了门。。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1:39
本帖最后由 春江潮水 于 2021-8-30 22:10 编辑

开门进去了,看到了啥。

已经被民间的挖了两个月,剩下的折罗也不少。

正室是用绿琉璃砌的。中国的叫琉璃,国外的叫玻璃。中国的琉璃,颜色鲜艳,易碎,用热水一泼,就裂。有句话,彩云易散琉璃脆,说的就是这个现象。国外的玻璃,颜色淡,不怕水烫。筛土的过程中,发现了国外的玻璃。中西方一直在交流。

插一句。琉璃是怎么被发明的。沙漠里夜间很冷,商队一定会在沙子上点火取暖,往往在第二天,商队会发现,残灰中有玻璃珠,就是把沙子中的二氧化硅通过热处理提纯了,这就是玻璃的原型。

热处理是个好东西。比如今天我掰发条,一掰就断。于是我用打火机烤了烤发条,发条就弯了180度,还好好的。。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1:42
第二个发现,是证明了,契丹用的是床葬,而非棺葬。把人体放在床上,拉起帷幕。不用棺木。两个人是合葬,契丹第一副总理和他的夫人。一人一张床。

契丹人很有文化,从屋顶吊下一个青铜镜,镜上刻着几句话,这话,六星很少有人能写出来。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8-30 21:42
盗墓也会啊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1:45
铭曰:练镜神治,莹质良工。如珠出匣,拟月停空。当眉写翠,绮窗缱晃,俱含影中。

比骑马斜倚桥,满楼红袖招,来得大气多了。一千多年前,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不差吧,人家也不床戏,只特么的床葬。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1:50
本帖最后由 春江潮水 于 2021-8-30 22:12 编辑

第三点,唐风,满满的唐风。。彩绘和壁面,满满的吴带当风。人物,也都是肥肥胖胖。唐草花纹,海东青、云龙,无不是充满张力,满满的霸气。

最神的是,当年契丹有个发明,应该是叫箱车。平时由骆驼拉着。过河的时候,把轮子卸掉,可以当船过河。以宋的工艺,做不出来。

宋代有人排出四大神奇,其中有一个,产于契丹,是契丹的马鞍。另三个记不太清,其中一个好象是定州瓷。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1:53
墓里出土的,有金银、丝织品、瓷器。瓷器有白瓷青瓷和黑瓷。丝织品,吓我一跳,有个女郎的头像,有点像。。。像小舞子。。。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1-8-30 21:53
这是在招呼老独吗?
新版老独还没来过呢。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1:58
以南宋的契丹歌作为结尾
契丹歌

契丹家住云沙中,耆车如水马若龙。

春来草色一万里,芍药牡丹相间红。

大胡牵车小胡舞,弹胡琵琶调胡女。

一春浪荡不归家,自有穹庐障风雨。

平沙软草天鹅肥,胡儿千骑晓打围。

皂旗低昂围渐急,惊作羊角凌空飞。

海东健鹘健如许,韝上风生看一举。

万里追奔未可知,划见纷纷落毛羽。

平章俊味天下无,年年海上驱群胡。

一鹅先得金百两,天使走送贤王庐。

天鹅之飞铁为翼,射生小儿空看得。

腹中惊怪有新姜,元是江南经宿食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1:59
模糊中,好象看到契丹兄弟姐妹们,言笑晏晏向我们走来。
作者: 大玲小芳    时间: 2021-8-30 21:59
潮!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2:04
知音 发表于 2021-8-30 21:53
这是在招呼老独吗?
新版老独还没来过呢。


想到哪儿写哪儿,怕大家看不进去。。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2:04
大玲小芳 发表于 2021-8-30 21:59
潮!


能看得进去不。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2:05
霓裳旖旎 发表于 2021-8-30 21:42
盗墓也会啊


只是听说。。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2:06
前几天发的破壶,发现侧面的花纹,和这墓里的凤,非常像,可惜,已经给了朋友。又不好告诉朋友。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21-8-30 22:36
写得挺吸引人滴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2:38
花中的花 发表于 2021-8-30 22:36
写得挺吸引人滴


谢谢,怕太长,太繁琐,大家看不下去

大家看不下去
那是最大的失败

作者: 野妞    时间: 2021-8-30 22:38
津津有味看完了,谢谢啊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2:39
野妞 发表于 2021-8-30 22:38
津津有味看完了,谢谢啊


哈哈哈,还好。要是文盲都能看完,就说明我是真懂了,也是说明白了。。
作者: 野妞    时间: 2021-8-30 22:48
春江潮水 发表于 2021-8-30 22:39
哈哈哈,还好。要是文盲都能看完,就说明我是真懂了,也是说明白了。。

文盲就文盲吧,你就当寄几是李白,写铁杵磨成针给老一辈儿你大娘啊老太太们看,懂了说明你小子写得还行。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2:49
野妞 发表于 2021-8-30 22:48
文盲就文盲吧,你就当寄几是李白,写铁杵磨成针给老一辈儿你大娘啊老太太们看,懂了说明你小子写得还行。 ...


哈哈哈。。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1-8-30 22:56
春江潮水 发表于 2021-8-30 21:25
1992年,在内蒙,一个大墓被盗了两个月,才被发现。考古队被喊去吃剩下的折罗。。官话叫抢救性发掘。

后 ...

马丫知道折罗是啥么?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2:58
知音 发表于 2021-8-30 22:56
马丫知道折罗是啥么?


让她猜。她总不好意思刚问完油支楞,又问折罗吧。。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1-8-30 23:00
白族和契丹人有牵连吗?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8-30 23:01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1-8-30 23:00
白族和契丹人有牵连吗?


不知啊。。

我也是刚知道这些东东。。。

作者: 扑尔敏    时间: 2021-8-30 23:17
好帖,半文盲表示看懂了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21-8-30 23:27
想一想,几百几千上亿人,多少代,留下了那么一点文明。
每一点一滴的文明背后,湮灭了多了先人的斗争。
作者: 诗意天涯    时间: 2021-8-30 23:31
涨姿势
作者: 野妞    时间: 2021-8-30 23:59
春江潮水 发表于 2021-8-30 22:58
让她猜。她总不好意思刚问完油支楞,又问折罗吧。。

这个我知道
残羹剩饭
败想欺负傻子

作者: 野妞    时间: 2021-8-31 00:00
折箩
唉,见到别字就想改,毛病
作者: 巴扎嘿    时间: 2021-8-31 00:02
扑尔敏 发表于 2021-8-30 23:17
好帖,半文盲表示看懂了

文豪和砖王。我知道你。。
作者: 巴扎嘿    时间: 2021-8-31 00:02
杨逍逍 发表于 2021-8-30 23:27
想一想,几百几千上亿人,多少代,留下了那么一点文明。
每一点一滴的文明背后,湮灭了多了先人的斗争。

最后剩下的,只有科技和文化
作者: 巴扎嘿    时间: 2021-8-31 00:03
诗意天涯 发表于 2021-8-30 23:31
涨姿势

哈哈哈。找一本好书很重要
作者: 巴扎嘿    时间: 2021-8-31 00:03
野妞 发表于 2021-8-30 23:59
这个我知道
残羹剩饭
败想欺负傻子

承认是傻子?哈哈哈
作者: 野妞    时间: 2021-8-31 00:06
巴扎嘿 发表于 2021-8-31 00:03
承认是傻子?哈哈哈

你小子算是聪明过头了,跟凤姐一样,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1-8-31 07:53
野妞 发表于 2021-8-31 00:06
你小子算是聪明过头了,跟凤姐一样,小心聪明反被聪明误

跟凤姐一样?愿闻其详(#^.^#)
作者: 霓裳旖旎    时间: 2021-8-31 09:47
知音 发表于 2021-8-31 07:53
跟凤姐一样?愿闻其详(#^.^#)

只读知音

作者: 诗意天涯    时间: 2021-8-31 09:52
巴扎嘿 发表于 2021-8-31 00:03
哈哈哈。找一本好书很重要

跟读好帖也很重要

作者: 野妞    时间: 2021-8-31 10:30
知音 发表于 2021-8-31 07:53
跟凤姐一样?愿闻其详(#^.^#)

王熙凤啊,去找她的判词,奏懂辣
作者: 重磅企鹅    时间: 2021-8-31 12:40
山西介休的张璧古堡及其地下万米暗道,也许是这段岁月的一个注脚。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9-1 20:30
发现两天前的春江纯打了鸡血,一天三四贴啊,贴贴精彩。
作者: 诗意天涯    时间: 2021-9-1 21:59
催更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1-9-2 06:55
简一竹 发表于 2021-9-1 20:30
发现两天前的春江纯打了鸡血,一天三四贴啊,贴贴精彩。

估计是天天走路走精神了(#^.^#)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1-9-2 06:56
扑尔敏 发表于 2021-8-30 23:17
好帖,半文盲表示看懂了

小朴小朴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