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路不拾猫 于 2021-9-27 17:54 编辑
绝,断也。
绝句,即断句,截句。意思是,这只是整个篇幅里截取的一部分而已。
绝句成形于南北朝,初时只重韵,还不讲格律,被称为古绝。那时文人骚客聚会,除了饮酒吹唱戏名媛,还有争风的重头戏——赛诗。赛诗的流行规则,一般是:指一景一物为题,每人四句,接龙作诗,等有人才思涸竭,续不下去了,便会被众人捧为东主——意思是,这次喝酒泡妞的钱由他出了。每人参与的这四句,被称为一绝,一套接龙诗中,一般以末绝为尊,因为写到这里,词枯意尽,接不下去了,是真正的“绝”了。
时当盛唐,科举考试中的常科之进士科,主要考察按题写诗赋的能力。这种考试制度,启发了一种应试教育,催生了大批应试之才,他们自咿呀学语起,就立了进士及第的大志,日日勤学苦练,废寝忘食忘爹娘,醒则乐府,眠则诗经,起夜撒个尿,都不能抬管而就,而非要分成几段长短之柱,尿出个“天苍苍,野茫茫”的节奏感来。
在诗之天才倍出的盛唐,古绝古体等诗裁已不能满足细分人才的需要,于是便进一步发展了格律。要求诗不但意美韵恰,还要平仄适调,读唱都要符合音律,要有律动之美。这便是近体诗之瑰宝——律诗崛起的背景。
律诗最少八句,八句以上可称为排律。截八句之一半(四句)为律截,或律绝,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绝句”。所以,绝句不同于古绝,属于近体诗,是跟律诗一样讲究格律的一种“半诗”。
古绝阶段,绝句有五言、七言,还有六言,但由于六言容易与四六骈文混淆,所以到近体诗时,基本以五言和七言为主了。
绝句只有短短四句,写成较易,工却甚难,不仅要韵美律谐,还要抒情达意,不仅抒情达意,还要意犹未尽,余味绵远,着实需要字字雕琢,所以,好的绝句,都是芝麻粒上刻山水,岂不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