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聊聊库切小说《耻》 [打印本页]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6 16:23
标题: 聊聊库切小说《耻》
       南非小说家库切的长篇《耻》读完了,下面主要就其叙事艺术与思想性来聊一聊。
  
  从叙事艺术来看。首先,《耻》采取的是全知视角下的线性叙事,即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用传统现实主义手法,写了两件“耻”事,一是作为教授的卢里与其学生梅拉妮的校园性丑闻;二是作为女儿的露茜在父亲卢里面前被人轮奸的屈辱事件。前者发生在现代都市、大学校园,直接导致卢里教授名誉扫地乃至被开除,后者则发生在乡下、农场,也是卢里教授人生的最终归宿处。当然,库切在其间还安排卢里教授回了一趟城里处理“前耻”,从而使得小说在整体叙事上严谨而缜密,情节推进与结构衔接上也相当自然与圆润。除了这一条现实的故事主线外,库切还安排了一条副线,也就是卢里教授创作歌剧《拜伦在意大利》,这条线贯穿小说始终。两条线仿佛音乐中的主歌与副歌,交相辉映,互为观照,构成了小说叙事的二重唱。
  
  其次,《耻》的叙事节奏、叙事腔调,带有一种舒缓、优雅而迷人的散文化风格与诗性。所谓散文化,是指库切在叙事中加入了主观情感,加入了大量的几乎随处可见的议论与抒情,这就使得文字有了温度、情绪与对故事诠释的意味,从而暗示、引导并润物细无声地感染着读者。所谓诗性,是指《耻》里充满了不少隐喻、象征,比如贝芙的护狗所、露茜喂养的狗、露茜与佩特鲁斯身份的转化、卢里与自己所写歌剧里的拜伦互为观照与映射……这样的叙事腔调与模式,给我的第一感觉,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相似,即在主要故事里融入形散神聚的过去与将来的情节碎片,又将故事附着于一些具体的意象上,用诗化的含蓄与委婉呈现并绽放出来。此外,这种舒缓的叙述腔调与节奏,还令人想起爱尔兰小说家特雷弗、吉根以及以色列小说家奥兹的短篇小说,除了舒缓,更有精致与优雅(关于这三位小说家,就不展开谈了)。
  
  再次,《耻》的叙事,是往内走的,或者说是指向人物精神世界的。作为一部长篇小说,《耻》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人物也很少,不属于宏大叙事风格,但《耻》在叙写人物心理上,花费了大量笔墨,特别是卢里教授在前后两件耻事上的观念与态度,库切对其作了深入细致的心理刻画与描摹。这种心理刻画与描摹夹带着作者库切对于社会与生活的感悟与见解,而这种感悟与见解又极其精准、极其富于哲理意味,往往带有高屋建瓴的归纳总结式升华,从而使得小说的叙事语言于沉静凝练中富于强劲的思想张力,引起读者深深的思考与品味。
  
  从思想性来看,这部小说为我们呈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耻辱”,发生在主角卢里教授身上,宛若硬币的两面。
  
  在第一种耻辱上,卢里教授因为崇尚性解放性自由,在大学校园内外大肆追逐并侵犯女人。对,是侵犯,主动侵犯。小说第一段,是这样写的,“他觉得,对自己这样五十二岁、结过婚又离了婚的男人来说,性需求的问题可算是解决得相当不错了。每周四下午……走进公寓……索拉娅……两人做爱……”库切开门见山就谈到了“性”、“性需求”与“性爱”,或者说,一开篇就将“性”的话题摆上了台面,扔向了读者,你们会否对这个话题害羞与羞涩?
  
  索拉娅是一个妓女,在业务上相当敬业(请允许我使用“敬业”这个词,这个行业传承几千年了,至今仍“兴旺发达”),或者说相当具有职业精神,对卢里教授的服务非常周到体贴,这就使得卢里教授一开始就看上了她,想利用金钱交易将其固定为自己的性伴侣。但好景不长,索拉娅因为家事而在某个周四未能赴约,卢里教授郁闷之中又“偶然”在街上一家饭馆遇到了索拉娅,她带着两个孩子,两人就这么对了一眼,后来再次交易时卢里就没有了那种美好的感觉,孩子啊、索拉娅的老公啊这些因素就如鲠在喉般让卢里难受,索拉娅也发现了这种尴尬,选择了退出“交易协约”,不再为他服务。这个时候,卢里教授本该心照不宣就此罢手,可是他不死心,幻想着修复、找回、维系这种美妙肉体关系的平衡,于是他不停地骚扰索拉娅,甚至动用了私人侦探来刺探索拉娅的私生活。这个时候,很显然,卢里的行为已经过分了、出格了,严重侵犯到了索拉娅的正常生活。索拉娅虽然是个妓女,但不是那种很随便很一般的妓女,或者说索拉娅虽然具有职业精神,但她不是职业妓女,她这样出卖肉体,仅仅是为了补贴家用,为自己的一对儿女及生病的母亲。她还有自己的丈夫,她们一家也想在大庭广众面前过一种体面的生活。换句话讲,她不愿被人贴上职业妓女的标签,不愿意卢里过度闯入并侵犯她“阳光”下的生活,暴露她的阴暗面,于是果断地“命令”卢里“永远”忘记她,“不要再往这里打电话”。请注意我使用了“闯入”与“侵犯”这样的词,其实,库切在小说后半部分非常具体地写到了这样意思的意象,先留个悬念。
  
  侵犯索拉娅被拒绝后的卢里教授,开始变本加厉地侵犯其他女性,包括更多的妓女、系里的女秘书,甚至他的女学生,无一不得逞,最后,他把目光锁定在他教授的“浪漫诗人课”上的学生梅拉妮身上。梅拉妮有个好听的名字,和纳博科夫笔下的洛丽塔一样,三个字发音从舌尖滑到下齿,美妙得不行。卢里这个“叫兽”,于是对于这个美艳的猎物,进行了诱奸。这里有必要说一下,就是纳博科夫和库切这样的学院派小说家,都选择了把一些我们一般写者羞于谈论的性方面的话题,正大光明地摆到了“台面”上来进行呈现与探讨。对,卢里教授就是对一个花季文学女青年进行了诱奸,具体细节就不说了,总之,师生之间这种不伦情一开始还算平衡,但慢慢地,卢里教授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占有欲。请注意,我这里使用了“占有”一词,因为,梅拉妮本来是有男朋友的,梅拉妮起初或许只是出于敬仰与同情,想和自己这位离过婚、孤独寂寞的导师逢场作戏,安慰安慰导师罢了,没想到这位导师居然爱上甚至迷上了自己,一度闯入自己和同学合租的公寓寻欢,丝毫不顾忌被人发现。卢里有这样的色胆,梅拉妮却害怕了,于是就逃避甚至翘课,而卢里则继续死死纠缠,一有机会就强行和梅拉妮发生关系。这时候,卢里已经触碰到梅拉妮的底线了,而梅拉妮的男朋友也适时出现了,男朋友年轻威猛,卢里当然不是对手,被暴揍一顿。但卢里觉得梅拉里是属于自己的,不愿意放手,于是事情就坏了,梅拉妮和她的护花使者也就是男友,一起把卢里给告发了。
  
  卢里如果认罪悔过,还是可以继续呆在象牙塔里教书的,问题是,卢里觉得自己没有做错,不愿意低头,不愿意接受校方公审,不愿意道歉(只要承认错误并道歉,卢里的教职是可以保住的),结果,就被校方除名了。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一种耻,从世人的眼光看,先是和女学生产生不伦之爱,后被学校开除,怎么说也是耻事了。卢里却不以为耻,不但不以为耻,还反以为荣。这就引出了第二种耻。
  
  第二种耻是卢里失业后来到乡下女儿露茜的农场里发生的,也就是三个黑人男子,光天化日之下,在农场,在女儿的房子里,当着卢里的面,轮奸了露茜。要知道,露茜当时还是一个没结婚的姑娘或者处女。更令卢里觉得耻辱的是,露茜在被轮奸后居然不选择报警,甚至要生下这个孩子!这在卢里眼里,完全可称得上奇耻大辱。
  
  但是,事情就这么发生了,不是巧合,而是必然。库切在小说里或许有因果报应的思想,或许他的构思就是一种宿命观。换句话讲,卢里在大都市、大学校园里那么强势的“闯入”、“侵犯”与“占有”,他带给索拉娅、梅拉妮的伤害,结果在蛮荒的乡野之地,一股脑儿全部回敬给了自己, 他是怎么侵犯伤害别人的,在乡下被人变本加厉地侵犯与伤害。所以我说,侵犯与被侵犯、伤害与被伤害、侮辱与被侮辱、荣与耻,在卢里的人生与人性里,成为了硬币的两面。
  
  小说正是按照这种逻辑,在写了侵犯与被侵犯、伤害与被伤害两件事之后,回到了反思与忏悔的层面,库切安排卢里回了一趟城市,处理了与学院里的遗留事务,与自己的前妻进行了沟通、和解。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卢里去了梅拉妮家里道歉,当着梅拉妮父母的面下跪。请注意下跪这个情节与细节,当一个大学教授跪倒在同样是搞教育的梅拉妮父亲这样一个中学教师的脚下时,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反过来讲,如果卢里没有亲历女儿被伤害与侮辱的过程,没有一种剧烈的羞耻感,他会低下那颗高傲的头颅么?
  
  聊到此,有必要讲一讲小说中的一个意象了。这个意象,是很容易被忽视的“闲笔”,却可能是作者库切苦心孤诣营造的一个巨大隐喻与象征体,那就是,当卢里从城市来到乡野,来到农场后,某一天早上和女儿露茜带着三条狗“离开大道,穿过灌木林”,“走到一处大门前,门上挂着的牌子上写着‘萨皮工业——未经允许闯入者将受起诉’”,于是两人“便返身往回走”。这个地方,看似不经意的一笔,却是小说的一只“天眼”,天机就藏于此。因为小说的核心思想或者说精神指涉,就是这个牌子上所讲的“闯入”,所有的“耻辱”,都与“闯入”相关联,也就是说,我们必须遵守一些游戏规则,不要轻易“闯入”、“侵犯”与“破坏”,不然,“将会受起诉”。而小说里所讲的两件耻辱之事,无论卢里还是那三个黑人,都没有遵守规则,强行闯入了别人的生活,闯入了别人的“领地”,造成了伤害与破坏。请注意“领地”这个词,小说中在某些细节就写到过露茜的狗撒尿的事,而狗的撒尿,就是一种领地意识,明确宣示“主权”与“我的地盘我做主”。
  
  卢里来到女儿露茜的农场,其实也意味着他“闯入”了露茜的“领地”,因为不管怎么说,这里是露茜在当家作主,卢里尽管有父亲身份,但毕竟是“客”,所以,卢里如何处理好父女之间的关系,就成了一个课题。可是,卢里与女儿露茜的生活观念与看待事物的理念,完全不同,这就必然会产生冲突,而作为“领地”之主的女儿如果不相让的话,这一对父女所受到的伤害就会更大。事实上,在对待露茜被轮奸这件事的态度上,两人之间几乎水火不容,卢里根本没有意识到儿时的女儿与成年后的女儿,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概念,他可以闯入女儿儿时的日记与教育,但却不能闯入成年女儿的生活领域。换句话讲,他只能融入,而不能“喧宾夺主”。
  
  在“领地”这个话题上,露茜与佩特鲁斯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一开始露茜是农场主,佩特鲁斯是雇佣工,也就是说佩特鲁斯是为露茜打工的。但是到了后面,这两者关系完全颠倒过来了,佩特鲁斯不断做大做强,露茜最后反倒不得不依赖甚至依附于佩特鲁斯了。佩特鲁斯其实也是库切苦心塑造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是具有象征性的,他是黑人,南非土生土长的黑人。而露茜呢,和他父亲卢里一样,是白人,祖先是从欧洲移民过来的。我们知道,历史上,南非是一块殖民地,欧洲白种人的殖民地,之前一直受白人统治,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曼德拉领导革命运动,才推翻了白人统治秩序,黑人逐渐当家作主,缓慢接管着白人建立的规则与秩序。而当时的南非正在进行土地改革,***鼓励并支持黑人将白人的土地所有权通过各种方式“夺”过来,那么佩特鲁斯就是这样一位黑人代表,他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南非汉子,本身和露茜没有矛盾冲突。问题是,根本上讲,露茜的“领地主人”身份,是很脆弱的,是必然要受到土著黑人排斥的,大的环境比如体制与政策在排斥她,比如上面提到的土地改革;小的环境比如那三个黑人也在排斥着她,而对于她的强奸,无疑是想从思想意志层面彻底排斥与摧毁白人在这块土地上的“领主”地位。
  
  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见解,那就是为什么露茜要生下这个孩子?我觉得,这里有一种更深层次的考虑,就是露茜已经把自己当成这块土地上不可分割的一员了,她与佩特鲁斯,与贝芙,与小镇居民之间业已建立了一种融洽的关系,她不想失去经营了十年之久的熟悉的土地,不想失去已经习惯了的生活与环境,也不想回到父亲卢里所希望回到的陌生的欧洲,于是,选择了以德报怨,选择了宽容与原谅,选择了和强奸自己的三个黑人达成了和解。也就是说,如果露茜本人不能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那么,她生下来的儿子呢?儿子可是有黑人血统的啊!我成了你儿子的母亲,我还不能成为“领主”?你们想让我一生羞耻,我偏要将这种耻辱涅槃,转化成为一种荣耀,那个时候,你们还会恨我,排斥我么?所以,当我们这样去理解露茜坚持要生下孩子的思想后,就会觉得,作者库切的内心深处,或者说他在小说里流露出的思想境界,有多么宽容与深远!
  
  最后,我们要回过头来,探讨一下卢里的闯入意识与固执心理,这就涉及到小说的副线即拜伦在意大利这件事了,我认为这是卢里对于拜伦的戏仿。
  
  卢里不管作为现代语言教授,还是作为传播学副教授,总之,他的研究方向是浪漫诗,而具有浪漫气息的大诗人拜伦,必定会成为他所崇拜的偶像。他想写的一本书就是歌剧《拜伦在意大利》,小说对拜伦在意大利的事并没有详细交待,虽然也提到了不少碎片化的线索,但总体上,要理解拜伦这条线与小说所讲述的主要故事之间的关系,还得花工夫查资料,读典故。
  
  就我个人的查阅来看,拜伦首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浪漫诗人,其次是一位革命英雄,最后是一位“(>_<)”。拜伦的感情史,其实就是一场风流艳史,一场彻头彻尾的滥情史,或者说,他在性方面,是一个极端自由主义者,在英国本土因为与同父异母的姐姐发生不伦情丑闻及与妻子离婚后,逃到了意大利,很快就和有夫之妇特蕾莎好上,成了情人。后来到了希腊,同样和许多追随他的女性发生过关系。他甚至还是个同性恋者。
  
  而小说中这个卢里教授,实际上走的就是拜伦的人生道路,只不过他在走这条路时已经五十二岁了,而拜伦当年才三十出头。卢里二次离婚后在和学生梅拉妮发展情人关系的时候,产生了丑闻,被迫逃避到乡下女儿的农场。但是在乡下,他居然又和动物救护所的女医生贝芙.肖搞上了,而贝芙也是一个有夫之妇。所以,《耻》里面卢里教授的感情轨迹,暗合了拜伦的感情轨迹,从这个角度来看,我认为卢里教授其实是在对拜伦进行戏仿。你想,拜伦在文学史上拥有那么崇高的地位,他那些感情方面的事又算得了什么呢?拜伦能做的事,我卢里又为何不能呢?再说,我卢里并没有强迫啊,感情的事,性事,这都是双方自愿的啊,我为什么不能去追逐去占有去拥有?我想,这可能是卢里教授的逻辑。但是,卢里恰好忽略了道德这个问题,卢里的事要是放在中国,又岂止是可耻?简直就是道德败坏与沦丧,简直就是不堪入目无耻下流,简直就是(>_<)!但在西方社会,就可能被认为是性解放性自由,所以卢里一开始死不认错,拒不道歉。
  
  小说对卢里最后结局的交待,很有意思,或者说耐人寻味。因为库切让卢里回到城里处理完事情后,又回到了乡下,甚至还租了一间房子,打算在这里写书、帮贝芙继续经营动物救护所,就这么生活下去。那么我在想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呢?
  
  我觉得,乡下可能是他最好的归宿。一者,他本来没多久就要退休了。二者,他也没地方可去了,开普敦大学所在的那座城市,人们不再欢迎他了,校园里昔日的同事已经把他当作路人,他能去哪里呢?第一任妻子,早就疏远卢里,回到欧洲的荷兰,重新建立了自己的家庭。第二任妻子,虽然对他很友好与体贴,可毕竟也有自己的家庭,不可能和他重新再来。他所有的牵挂,只有两件事,一个是女儿,另一个就是他的文学事业他新书的出版。其实,我想大胆说出来的一个原因,就是,作为白人,卢里在南非这块土地上的存在本身就是件尴尬的事,时过境迁,白人先前享有的一切优厚地位与待遇正在被土生土长的黑人所取代。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回到女儿露茜的思路上来,等待孙子的降生,帮助女儿照顾好孙子,从而翻身做主,以黑人外祖父的身份,重新融入到南非社会。
  
  至于他与贝芙的关系,那不是主要的,但还是有必要讲一讲。贝芙的存在,实际上与动物救护所有关,而动物救护所,则是小说中另一个巨大的象征与隐喻,动物救护所的功能,其实是临终关怀,就是收留一切老弱病残垂死挣扎的动物,让他们最后没有痛苦地安乐死去。贝芙这个女人对于卢里教授的意义,实际上就是收容、同情与安慰,正因为同情,贝芙才主动献身于卢里教授。当然,卢里教授也愿意以自愿者的身份来帮助贝芙打理救护所,这也是一件非常高尚有意义的事情。
  
  在遭受奇耻大辱之后,露茜敢于直面生活,勇于生下孽种;卢里能够 “浪子回头”,承担闯入、侵犯与伤害的责任,以一个被收容与被救护者的身份,去收容、救护那些饱经伤害的动物们。知耻近乎勇!从这个意义上讲,小说《耻》看起来写了两件耻辱之事,实质上,从卢里教授与露茜身上,我们看到了反思与忏悔、宽容与大爱,看到了“知耻而后勇”的人生新境界。
  
  毫无疑问,不管女儿露茜还是父亲卢里,最后都将迎来他们崭新而积极乐观的生活,这才是小说给我们的一片光亮。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6 16:24
假期大家都去玩或者读书去了罢,发篇以前的读书笔记。
作者: 芳源    时间: 2021-10-6 16:39
小说发生的历史背景没讲。南非被殖民多年,后来又赶走了白人。。。
扣五分。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10-6 16:54
没有读过~这两天在读《肇论》,看了两场电影
作者: 芳源    时间: 2021-10-6 17:18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0-6 16:54
没有读过~这两天在读《肇论》,看了两场电影

东方文学哲学典籍可以不必究它。玄之又玄,云山雾罩,类似白马非马之类的,益处不大。
但砖家很关心的是:
啥电影?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6 17:25
芳源 发表于 2021-10-6 16:39
小说发生的历史背景没讲。南非被殖民多年,后来又赶走了白人。。。
扣五分。

呼叫粉拳,揍TA芳源。。。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6 17:27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0-6 16:54
没有读过~这两天在读《肇论》,看了两场电影

高级。假期没看书,读不进去。也看了几场电影。献花。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10-6 17:38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10-6 17:42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1-10-6 17:49 编辑

没看过库切的《耻》,以前有天涯网友和我说过。“《耻》的叙事节奏、叙事腔调,带有一种舒缓、优雅而迷人的散文化风格与诗性。”感觉我可能会喜欢 :)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10-6 17:49
芳源 发表于 2021-10-6 17:18
东方文学哲学典籍可以不必究它。玄之又玄,云山雾罩,类似白马非马之类的,益处不大。
但砖家 ...

怪不得你说我的小说征文是炫技呢,原因找到了。  你代表了一类人,对于东方文化了解不够或说不愿深入,一个玄字就概括了。我特别喜欢白马非马类,以前在天涯貌似还写过帖子,空了找找贴上来。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6 18:32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0-6 17:42
没看过库切的《耻》,以前有天涯网友和我说过。“《耻》的叙事节奏、叙事腔调,带有一种舒缓、优雅而迷人的 ...

读书就像旅行,总有我们没能抵达的远方。给远烟献花花。
作者: 芳源    时间: 2021-10-6 19:23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0-6 17:49
怪不得你说我的小说征文是炫技呢,原因找到了。  你代表了一类人,对于东方文化了解不够或说不 ...

我并不知道你是谁。
也猜不到。
征文里好多小说作者其实是有功夫的。
但是下笔的时候,又希望读者对自己的文字有特别的“喜欢”
所以就炫技。低级的炫比如堆砌华丽的词汇,高级一点的比如不说人话。
就像三岁的娃娃给大人说一件自己喜欢又想买的玩具,非常夸张。
大人当然知道这是孩子的夸张。
但是一个成年人也用这种手法想得到读者的认可,
只能说,对小说语言本身的把握还欠火候。
散文可以炫技,但也仅限表层,太炫的散文 就是牙痛文,没人愿意读的。
小说不能炫,除了马尔克斯。你不能把狗画面猫,还叫人必须认可它是狗。
我再解释一下什么是炫。
董桥说,其实就是矫情。
什么是矫情呢?董桥说:矫情者,故意违反常情以示高超的言谈举止也
除了作者本人,所有人都会觉得读了之后牙更痛了。。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10-6 20:17
芳源 发表于 2021-10-6 19:23
我并不知道你是谁。
也猜不到。
征文里好多小说作者其实是有功夫的。

好吧,你赢了 :)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10-6 20:17
芳源 发表于 2021-10-6 19:23
我并不知道你是谁。
也猜不到。
征文里好多小说作者其实是有功夫的。

好吧,你赢了 :)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10-6 20:18
有贤无垢 发表于 2021-10-6 18:32
读书就像旅行,总有我们没能抵达的远方。给远烟献花花。

谢谢,回个礼 :)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6 20:31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21-10-6 18:42
认真的读了
清晰流畅
很不错的作品概括

谢谢左手兄来读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6 20:36
芳源 发表于 2021-10-6 19:23
我并不知道你是谁。
也猜不到。
征文里好多小说作者其实是有功夫的。

向董桥同志学习。
芳源同志也要学会对女同志温柔点,再温柔点。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6 20:37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0-6 20:18
谢谢,回个礼 :)


作者: 芳源    时间: 2021-10-6 20:38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0-6 20:17
好吧,你赢了 :)

我看了看你的资料,原来六星镇是你写的。
当时这篇征文在我预期的排名里靠前的。我有个贴子里说了。
技术基本功是好的。
我的意思是说,文学创作这条路,除非你有卡夫卡一样的天分,不然还是要规规矩矩地走正路,
这条路要是走歪了,张中行就说,走歪了想再走回来,难上加难。
当然所有的初学者开始都是不喜欢走正路的。就像小孩子走路,
TA一定选择有水坑的地方,有花草的地方。
因为激情。激情是好东西,我们已经没有了。
所以对你们,是羡慕嫉妒恨。。。。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6 20:59
芳源 发表于 2021-10-6 20:38
我看了看你的资料,原来六星镇是你写的。
当时这篇征文在我预期的排名里靠前的。我有个贴子里说了。
技 ...

《六星镇》最初看标题,以为应时应景戏谑六星论坛而作,就略过。后来读了,感觉真好,不输小打手作品。

红杂才女小说写得好啊

芳源同志还年轻嘛,要多向红杂的“老同志”学习——这里很多同志都是值得学习的,如果你愿意花点时间读老帖的话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10-6 21:14
刚细读了这篇读书笔记,写的真好。也想起了以前和网友讨论的一些内容,大致是佛家的因果律和平等观。读完这篇笔记,感觉这部小说是一部南非后殖民时代的因与果和罪与罚。鉴于不同种族之间(甚至不同物种之间)不管最初因为什么原因最终须要面对共存的局面,唯有宽容和爱才能救赎化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从而达至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与世界和解。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10-6 21:15
有贤无垢 发表于 2021-10-6 20:36
向董桥同志学习。
芳源同志也要学会对女同志温柔点,再温柔点。

对对,芳源同志要向有贤同志学习 :)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6 21:17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0-6 21:15
对对,芳源同志要向有贤同志学习 :)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10-6 21:31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1-10-6 21:46 编辑
芳源 发表于 2021-10-6 20:38
我看了看你的资料,原来六星镇是你写的。
当时这篇征文在我预期的排名里靠前的。我有个贴子里说了。
技 ...

哈,其实要谢谢你从一开始到现在所有的评语,对我来说都是获益匪浅的。你的感觉是对的,我是个生手,这是我人生中第二篇“小说”。虽然我平时基本不写小说,但却不爱看一些“规规矩矩”的小说,尤其很长的那种。征文开始就玩来着,后来时间不太多了才动的笔,想着既然好不容易写一次就要写一篇自己喜欢的,技巧什么的肯定不成熟。只有一点,后面那一大段文字有我一些个人体验在里面,所以我宁愿前面部分删的哪怕句子都不太顺了,也要保留那一大段,也算是一种任性吧。

明天是假期最后一天了,后天就要上班了,想想不禁悲从中来,所以想找个不太熟的掐掐架,以前以为你是个女网友,所以不好怼你,现在知道你原来是男的,那就好说了,所以,你懂的。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10-6 21:37
有贤无垢 发表于 2021-10-6 20:59
《六星镇》最初看标题,以为应时应景戏谑六星论坛而作,就略过。后来读了,感觉真好,不输小打手作品。
...

哈,谢谢有贤同学(建议以后表用同志了,因为这个词现在已经有歧义了哈。)虽然你所说的受之有愧,但因为前面已经“谦虚”过了,所以我决定这一回全部笑纳。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10-6 21:38
左手之方向 发表于 2021-10-6 21:17
我也觉得写的精彩不拖沓
愉快的读完了
回头一看

是的,左手,是不是有一种很专业的感觉?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6 21:49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0-6 21:14
刚细读了这篇读书笔记,写的真好。也想起了以前和网友讨论的一些内容,大致是佛家的因果律和平等观。读完这 ...

《耻》不是很牛的小说,也容易读,从长河小说角度讲,它只能算二流。我读名家小说,为防忘记,读的过程中会做些笔记。名家名作总有不少评论家解读,不可能不看一点,只能尽量控制自己。坦白讲,这里面的“越界”概念非我原创,但我很认真地从作品中找寻了。

读书笔记有时就是一记而已,受笔记写者本身水平局限,可能价值不大,更多还要靠读者去感受作品。

同意远烟的因果律平等观看法,谢谢赏读。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6 21:52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0-6 21:37
哈,谢谢有贤同学(建议以后表用同志了,因为这个词现在已经有歧义了哈。)虽然你所说的受之有愧,但因为 ...

“同志”称呼确实太老了,同意去掉。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1-10-6 22:04
读外国小说,译者多半是二次创作,总有隔靴搔痒之感。
读过翻译的最好的,大概就杜拉斯的《情人》了。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1-10-6 22:06
我读了一下《百年孤独》,觉得其他不用读了。一叶障目算了。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10-6 22:10
有贤无垢 发表于 2021-10-6 21:49
《耻》不是很牛的小说,也容易读,从长河小说角度讲,它只能算二流。我读名家小说,为防忘记,读的过程中 ...

写的真的挺好的,希望以后空了多发几篇笔记。
作者: 卡米尔克劳代尔    时间: 2021-10-6 22:11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1-10-6 22:06
我读了一下《百年孤独》,觉得其他不用读了。一叶障目算了。

看百年孤独就得一口气熬到底。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1-10-6 22:43
本帖最后由 飞梅弄晚 于 2021-10-6 22:46 编辑

认真读了,书评写得真好。
如果把卢里和纳博科夫写的《洛丽塔》中的亨伯特做个对比,感觉挺有意思。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1-10-6 22:59
还想听老师讲一讲万火归一的结构和视角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6 23:06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1-10-6 22:04
读外国小说,译者多半是二次创作,总有隔靴搔痒之感。
读过翻译的最好的,大概就杜拉斯的《情人》了。

翻译非常重要,这一点应该是共识
宝莲灯和忽有故人曾经为此探讨过,她们的观点都有道理
在没有条件和能力读真正的原作时,我们只能依赖翻译家了。所以一部外国小说,选择好的译者很重要。日瓦戈医生有不下四个版本的译者,选谁?可能还是冀冈们要稍好些。卡佛的小说恐怕只有小二汤伟译得最好,福克纳的小说也只能是李文俊译得最好了。《八月之光》不是李所译,所以我读起来非常别扭,难受。乔伊斯的《都柏林人》我也遇到过不同译版,某个译版就非常滞涩,阅读的快感也就没了。

杜拉斯情人当然好,那种叙述腔调非常迷人,那些废话连篇绕来绕去的句群令人陶醉。。。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10-6 23:18
芳源 发表于 2021-10-6 17:18
东方文学哲学典籍可以不必究它。玄之又玄,云山雾罩,类似白马非马之类的,益处不大。
但砖家 ...

有道理。电影是《我的父辈们》和《长津湖》。

这个月和下个月还有好几部好电影可以看看。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10-6 23:20
有贤无垢 发表于 2021-10-6 23:06
翻译非常重要,这一点应该是共识
宝莲灯和忽有故人曾经为此探讨过,她们的观点都有道理
在没有条件和能 ...

+10086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10-6 23:23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0-6 21:31
哈,其实要谢谢你从一开始到现在所有的评语,对我来说都是获益匪浅的。你的感觉是对的,我是个生手,这是 ...

可以掐段干末。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10-7 00:17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1-10-7 00:19 编辑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0-6 23:23
可以掐段干末。


以前在书话和红袖都掐过,不过我是很文明的掐手,都是讲道理的。  现在懒得掐她了,暂时由她去吧。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10-7 00:24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1-10-7 00:35 编辑

睡前再来看一下此贴,发一篇我以前的所谓小说笔记,读博尔赫斯的《沙之书》,虽然我小说素养不高,但看在脑洞开得比较大的份上,勉强算是致敬楼主吧 :)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10-7 00:28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1-10-7 00:38 编辑

  读博尔赫斯的《沙之书》
  
  “此外,任何旅行都属于宇宙范畴。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和从这里到对面的农场并没有不同,你进入这个房间也是一种宇宙旅行。”这句话足以让我爱上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作家中的作家。一个好玩的南美老头。
  
  卡尔维诺说过,我之所以喜爱他的作品,是因为他的每一篇作品都包含有某种宇宙模式或宇宙的某种属性(无限性,不可数计性,永恒的或者现存的或者周期性的时间。)
  
  时间、镜子、迷宫、梦是博尔赫斯小说中的惯用意象。其代表作《小径交叉的花园》是集大成者,其类复调织体的手法被称为迷宫叙事,而套中套及多米诺骨牌结构被很多作家模仿。还有让人目眩神迷映射世界的犹如奇点的小小球体《阿莱夫》。不过今天让我们来看另一本。
  
  闭上眼睛想象一本没有开始没有结束的书,显然仅有想象是不够的。这是一本能带你飞的书。是的,《沙之书》。形而上小说。诗一般小说。神秘玄学气质。从美学角度来说打开此书就像暗夜中开启一瓶神秘的香水。
  
  “线是由一系列的点组成的;无数的线组成了面;无数的面形成体积;庞大的体积则包括无数体积。。。不,这些几何学概念绝对不是开始我的故事的最好方式。如今人们讲虚构的故事时总是声明它千真万确;不过我的故事一点不假。”不用点上一支香,故事开始了。
  
  “这个陌生人叫我找一找第一页。我把左手放在封面上,试着甩拇指接往衬页,翻开来。毫无用处。我每试一次,总有好几页夹在封面和我的拇指之间。好像它们不断地从书中生长出来。这本书书页的数目不多不少,是无限的。哪一页也不是第一页,哪一页也不是末一页。。。”由是我们能够看到这样一本书,无始无终,无生无灭。一本现实经验中貌似并不会存在的书,一本几乎不可思议的宇宙之书,却呈现为一个在场的存在。不用把我们的脑袋砸出一个类虫洞的坑,会看到无限怎样搭载在有限之中,并伴着开始的惊喜和随后的惊悚。古代禅宗一些祖师在教化弟子们的时候经常用棒喝的方式,而不是直接告诉弟子想要的答案。而博尔赫斯这位南美小说宗师则不怕你的悟门被堵死,他经常把一个难以描述的永恒概念具象化,仿佛任一个优美的实体漂浮在闪烁的光线中。
  
  “如果空间是无限的,我们也许是在空间的任何一点上。如果时间是无限的,我们也许是在时间的任何一点上。” “我用一面放大镜检查磨损的书脊和封面,排除了伪造的可能性。我发现每隔两千页有一帧小插画。我用一本有字母索引的记事簿把它们描摹下来。簿子不久就用完了。插画没有一张重复。”“我想到火,但是我怕一本无限的书在燃烧时也许同样是无限的,因而会使这个星球被烟所窒息。”这种美妙的句子书中随处可见。看似随意的信手拈来不能用世俗逻辑去锚定,博尔赫斯就像一个织补高手把本该藏匿的隐秩序以显秩序的方式展示缝合了虚实的边界。
  
  沙之书的结局是这样的,“我想起在什么地方读到过:隐藏一片树叶的最好的地方是森林。退休之前,我在墨西哥街阿根廷国立图书馆工作,那里藏书达90万册。我知道那里进门右手有一道盘旋的梯子,通向下面的书库,里面放着书籍、地图和刊物。有一天,我到那里去,躲过了一个管理人员,不去注意离门多高多远,就让这本沙之书消失在地下书库的一个尘封的书架里了。”有时候超越理性的东西需要深邃的体悟而不是普通的感知。就这样玄之又玄的无限之物被埋在普通的有限物中了,如任一部分都包含着整体全部信息的全息理论,也契合佛学中“于一微尘中悉见诸世界”的芥子纳须弥境界。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博尔赫斯的每部作品都是一部沙之书,沙之书本身也是《通天塔图书馆》的碟片版。每个人也都是一本沙之书,尽管当事者也许并不知道。人的烦恼无量无边,妄相无量无边,欲望无量无边。刹那穿梭于纪实与虚构的边缘,做着白日与黑夜交替的梦,在无穷的维度里中无尽遨游。
  
  博尔赫斯作品一向具有寓言性和多义性特点,所以我们不能把沙之书仅仅看做一个毋庸置疑的有限中的无限之表征。博尔赫斯曾说过,人们取来一本书,打开它,这本身就有美学的含义。让词语躺卧在书中,让那些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僵卧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毫无意义。倘若我们不打开它,书又有什么用呢?它仅仅是一卷纸或是一卷皮而已。
  
  试想如果最初的推销员不让读者意义上的博尔赫斯打开沙之书的话,如果在命运之手的捉弄下作为读者的我们不能和作者意义上的博尔赫斯创作的沙之书相遇的话,那么无论沙之书怎样神奇,它的玄秘都不能彰显。所以沙之书的无限之意是在读者和作者的合作中共同完成的,其中也包括一人分饰两角的博尔赫斯。这种成就一本书的作者和读者非二元分立的不可分割性对博尔赫斯来说自有渊源,如对他生平影响较大的英国大主教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理念。
  
  那么让我们在这里开个脑洞吧
  
  把王阳明的“汝未看此花”做个小小的改变,“汝未看此书时,此书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书时,则此书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书不在汝之心外。”王阳明这里所说的吾心一般被人认为他有唯我论的倾向,其实爱尔兰哲学家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和王有异曲同工之处,其存在观念是无限上帝和有限主体共同的杰作。如果把贝克莱、王阳明和量子理论对接的话,按照哥本哈根派的说法,存在可以这样描述,“存在就是被测量”,“你未观测此书时,此书并未实在地存在,按波函数而归于寂;你来观测此书时,则此书波函数发生坍缩,它的颜色一时变成明白的实在……”测量即是理,测量外无理。以上三种观念和佛教法相宗“唯识无境”有相似处。依唯识家说,外境是心识所变现,没有其客观的实在性。现觉如梦一样,梦中并没有实有的境界,但却有梦中的现觉。

作者: 芳源    时间: 2021-10-7 09:56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0-6 23:18
有道理。电影是《我的父辈们》和《长津湖》。

这个月和下个月还有好几部好电影可以看看。

热闹影片,我不太喜欢。
凡是群众乐于喜爱的,这里面一定有。。。。
热度过了之后再看,比较好。
当然,艺术就是要有激情的时候才好看。
我一般不追这类热片,越炒得全民热,越不看。
除非我喜欢的那些世界级的大导。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10-7 10:00
应该加精~
作者: 芳源    时间: 2021-10-7 10:02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0-6 21:31
哈,其实要谢谢你从一开始到现在所有的评语,对我来说都是获益匪浅的。你的感觉是对的,我是个生手,这是 ...

第二篇小说就这么多牛。。。。
那你的目标很明确呀——至少也得先来个布克奖啊。。。
我也是一说一乐,别在意。
小说这玩意,就是休闲娱乐,像我这样的砖家业余爱好者,最多就是玩玩乐乐,
和有贤这样的高手相比差十万八千里了。
他是很有耐心读并写读后感的,我就是一目十行一扫一翻。。。就完了。。。有感觉的会读第二次。。。
有贤同志国内国外小说都熟,名家大家都是朋友,要多向他学习。
我嘛就是跟他后面,谁不老实不听他的,就拍砖。。。。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10-7 10:06
芳源 发表于 2021-10-7 09:56
热闹影片,我不太喜欢。
凡是群众乐于喜爱的,这里面一定有。。。。
热度过了之后再看,比较 ...

出发点不一样。我的出发点是长假里就这两部好电影,农行信用卡买票周六周日一元一张。这么便宜的事情不能错过,所以,硬比也得比出来一两部电影看一看。

我已经过了摆谱的年龄了,啥实惠干啥。你还年轻。

俗世很好啊,做个俗人也挺好。整理一早晨东西,发现平时忽略掉很多宝贵的东西,如茶、食物、保养品(完美沙棘茶之类),过日子真挺有意思的~
作者: 忽有故人心上过    时间: 2021-10-7 10:08
前一段疫情期间买了很多粮食,腌了醋蒜和泡菜,早晨整理了一下。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尽量不浪费时间和物资。这就是生活。
作者: 芳源    时间: 2021-10-7 10:12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0-7 10:06
出发点不一样。我的出发点是长假里就这两部好电影,农行信用卡买票周六周日一元一张。这么便宜的事情不能 ...

我觉得你理解错了。。。。至少方向是错的。
这可能是我表述不清造成的。
就是说,我不追热片,并不是因为那东西俗。
俗这东西没什么可怕的。我也是俗人啊。
也喜欢摆弄家里的瓶瓶罐罐什么的,生活嘛。
我还特喜欢郭德刚的相声呢。。。
我是说,当全民都朝着一件事努力奔去的时候,我们
要学会冷静。当然,一元钱的热闹,我要逮着也不会错过的。




作者: 怀璧其醉    时间: 2021-10-7 13:06
您的书评写得太好了,也很想读,但网上找不到资源,看来还得去淘宝淘啊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7 13:15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0-7 00:28
  读博尔赫斯的《沙之书》
  
  “此外,任何旅行都属于宇宙范畴。从一个星球到另一个星球,和从这 ...

这篇《沙之书》读后感,通篇洋溢着对大师博尔赫斯及其作品的倾慕之情,读得细,解得深,用国学里的中国化佛学以及深谙佛学的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阳明先生之心学来阐释博尔赫斯在小说里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有限与无限”,体现了远烟的博学与境界。写得真好。
关于博尔赫斯,我一方面敬佩于他的学识才华,另一方面又不大愿意亲近伊。对,就是“敬而远之”。原因嘛,诚如你所言,他小说里形而上的东西太多。小说从最初的怪力乱神传奇故事市井轶闻一路走来,它是有着极其广泛群众基础生活基础的,但到了博尔赫斯们这里,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似乎走到了极端,变得越来越“高级”,越来越“深奥”,越来越“玄乎”。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如此,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如此,乔伊斯的《芬灵根守灵夜》更是登峰造极,他(它)们几乎没有上限地提高了小说的阅读门槛。把自己的思想融进小说,本身没有错,因为小说艺术的终极“上升的必将汇合”,小说作为艺术是要升华的,还是属于形而上。但是如果在小说里过度地、过分地追求这种形而上,我们不如去读哲学专著,进入康德黑格尔们的“定义之城”,体会那种体系化的深邃与宏阔。所以我读加缪《局外人》,后半部就头疼,因为他注入了哲学化的行为分析与推衍,成天思考这些东西,岂止默索尔会精神失常,作为读者,我们恐怕也会发疯;陀氏的《卡拉马佐夫兄弟》里,也经常出现大段关于东正教教义的枯燥宣讲,令人厌烦;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它实际上文学搭台,哲学唱戏,构建起一座哲学思辨的空中城堡,我实在不清楚到底有多少人真正读懂了它。有时候我很自卑地想,我是否应该像《皇帝的新装》里那个孩子说出来。即便你读懂了《看不见的城市》又怎样,我也能断定你肯定读不懂乔大师的《芬灵根守灵夜》,不信可以去试试,你能读下三十页算你狠。所以,小说还得回归到它的基础,庸常生活与底层叙事。用红杂的一个梗来讲,就是“接地气”。
你看,说着说着似乎变成了对博尔赫斯们的批判。我只能自嘲地说,作为读者群一员,也许我的级别还不够,假以时间,我也可以去思辨思辨。这并不妨碍我对于博尔赫斯乔伊斯们的欣赏,或者远观。
回到《沙之书》及读后文,远烟运用了佛学与心学去诠释,我意以为,也可以用道学来解读。关于宇宙,关于有限与无限,有老子的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如果这句太玄乎,那庄子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无涯逐有涯,殆矣”则再清楚明白不过了。你看,还是我们老祖宗的道学厉害,“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7 13:23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0-7 00:24
睡前再来看一下此贴,发一篇我以前的所谓小说笔记,读博尔赫斯的《沙之书》,虽然我小说素养不高,但看在脑 ...

脑洞开得大,是好事啊,好事。

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们是天才,天生具有那种超强的想象力

而想象力又是小说家们必须具备的一个品质,对,是必须

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啊,刀疤啊,这些都容易读,后面的一些脑洞大开的寓意类小说,不大好读

卡尔维诺也是,我接触他是从其短篇小说开始的,读了其几个短篇集子,心想,不过如此哦,但是读了《树上的男爵》,我立刻就喜欢上了他,就是一见钟情那种,我太喜欢那个调调了

但是卡尔维诺的长项是长篇小说,短篇是不行的,这也是他在我心里打折扣的原因。福克纳与海明威,就属于长篇与短篇都厉害那种,所以,卡尔维诺不是我的神,福克纳们才是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7 13:44
四手 发表于 2021-10-6 22:59
还想听老师讲一讲万火归一的结构和视角

老实讲,科榙萨尔小说我没系统读,只能说读了少部分而已,《万火归一》这个著名的集子,很早以前在书馆翻阅过,没留下深刻印象,现在要谈这个集子或者万火归一单篇的结构与视角,需要时间重读

但整体看,老科这个人是不落俗套的,他的蒙太奇啊,后现代(幻想)啊,魔幻现实啊,技术上确实是厉害的;视角的切换也很自如。视角技术南美作家群体的共有标志。不仅《万火归一》,胡安·鲁尔福的《平原烈火》视角也是多变的,而其中的一人称有限视角下的上帝视角技术,我最欣赏。这种技术,国内小说家中格非大约运用得最多,比如《青黄》、《追忆乌攸先生》;苏童也有运用,比如《蝴蝶与棋》;女小说家金仁顺也非常擅长此技,如《我的朋友金枝》……

别叫老师,惶恐啊,咱只是个学……生

也希望四手能发表一些关于万火归一小说的解读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7 13:48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0-7 10:00
应该加精~

扑吃……噗呲
能有朋友交流,共同进步,加精与否无所谓的。
难不成加精还有辣条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7 13:49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0-7 10:08
前一段疫情期间买了很多粮食,腌了醋蒜和泡菜,早晨整理了一下。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尽量不浪费时间和物资 ...

是的,活在当下,眼前很重要。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7 13:53
怀璧其醉 发表于 2021-10-7 13:06
您的书评写得太好了,也很想读,但网上找不到资源,看来还得去淘宝淘啊

我很少买书,去图书馆借得多

电子书如果有kindle也很方便的

谢谢朋友临帖赐赏,向你学习。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7 13:56
忽有故人心上过 发表于 2021-10-6 23:18
有道理。电影是《我的父辈们》和《长津湖》。

这个月和下个月还有好几部好电影可以看看。


《长津湖》看得有点乏,有点沉重

更愿意看《我的父辈们》,至少徐峥与沈腾两单元看得轻松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7 14:16
飞梅弄晚 发表于 2021-10-6 22:43
认真读了,书评写得真好。
如果把卢里和纳博科夫写的《洛丽塔》中的亨伯特做个对比,感觉挺有意思。

是的,卢里与亨伯特这两个人物形象是有共通处的,都迷失在欲望之城里

当然,卢里最后来了个自我救赎,与世界达成了和解,并获得新生

亨伯特则走火入魔,一步步滑向深渊

纳博科夫的《洛丽塔》要读的,但是读完感觉没有想象的好。纳的其他作品比如一些短篇不大好读,废话极多。

谢谢飞梅来读。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10-8 17:48
有贤无垢 发表于 2021-10-7 13:15
这篇《沙之书》读后感,通篇洋溢着对大师博尔赫斯及其作品的倾慕之情,读得细,解得深,用国学里的中国化 ...

这段讲的真好。 确实由于你所说上述人等的存在,不仅成为一个合格的小说家对于多数文艺中青年来说是奢侈的,想做一名合格的小说读者其实都非易事。伍尔夫还说过“女人要想写小说,必须有钱,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且信息爆炸时代,对很多人来说小说已经不是重要选择。

还有也认同你所说的用道学来解读《沙之书》。闪耀人类智慧之光的先哲们就像一座座高山,虽然攀爬时的路径各有不同,但峰顶上的风光往往并无二致。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10-8 17:53
芳源 发表于 2021-10-7 10:02
第二篇小说就这么多牛。。。。
那你的目标很明确呀——至少也得先来个布克奖啊。。。
我也是 ...

其实我是个“湿人”。
作者: 有贤无垢    时间: 2021-10-8 18:16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0-8 17:48
这段讲的真好。 确实由于你所说上述人等的存在,不仅成为一个合格的小说家对于多数文艺中青年来 ...

我也是胡说八道而已,当不得真

是的,郁达夫也曾对沈从文说过,你穷得叮当响,别学小说啦,干个文员公务员什么的有口饭吃比写小说强多了。。。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1-10-8 18:18
有贤无垢 发表于 2021-10-7 13:23
脑洞开得大,是好事啊,好事。

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们是天才,天生具有那种超强的想象力

相对于芳源推崇的卡佛,我更喜欢卡尔维诺,他的思维广博深邃,笔触优雅超逸,尤其《看不见的城市》和《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都体现了这一点。前者写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城市以失去自然为代价寻求经济发展的隐忧。马斯克就提醒过我们不要尝试加快文明进化的速度,否则会让界限产生模糊,让文明走向终结。以及对于人工智能过度发展所带来风险的担忧。他还认为社会正在与地球玩一场“疯狂的游戏”:“我们真的在玩一场关于大气和海洋的疯狂游戏。我们从地下深处收集了大量的碳,然后把这些碳释放在大气中,这是疯狂的。我们不应该这样做,这是非常危险的。我们应该加快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而《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两个人相遇在一本书中,是多浪漫的事。
作者: 芳源    时间: 2021-10-9 11:13
本帖最后由 芳源 于 2021-10-9 11:15 编辑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1-10-8 18:18
相对于芳源推崇的卡佛,我更喜欢卡尔维诺,他的思维广博深邃,笔触优雅超逸,尤其《看不见的城市》和《如 ...

谁说我不崇拜卡尔维诺了???谁说的?相反,我很早就读了卡的几乎全部作品。
只是相对地来说,我更欣赏卡佛的写作斗志和对生活的表现深度。
卡尔维诺和卡佛,在文学界,也不是一个量级。卡佛最多是个二级的作家。
如果可以比较的话,卡尔维诺是向上发展的,他使我们看到了更远处。
卡佛相反,他使我们不断地向下挖掘,看看平淡生活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