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论菜刀,不及其余 [打印本页]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1-10-29 15:41
标题: 论菜刀,不及其余



论菜刀的可持续性使用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1-10-29 15:48




庄子写过一篇庖丁解牛,隐喻天地之大道。描写牛刀的使用,有始有终,至若牛刀本身属性,文章则一笔带过。无本无末,不知细微,我虽不敏,想试着说一说刀。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10-29 15:48
哈哈哈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1-10-29 16:32






1,


庄子写过一篇庖丁解牛,隐喻天地之大道。描写牛刀的使用,有始有终,至若牛刀本身属性,文章则一笔带过。无本无末,不知细微,我虽不敏,想试着说一说刀。

中国传统里产生过很多著名的军刀,现在大都失传。比如说唐朝安史之乱中,乱军骑兵所向披靡时,有一个大刀营,挥刀立断马腿或马首,从而阻止了胡骑铁蹄。那种唐刀,是什么工艺制造的?现在已经不太清楚。

庄子笔下庖丁解牛用的牛刀,如何锻造?早也不可思议。关于菜刀,中国传统名刀,一是张小泉,始于明朝,一是王麻子,兴于大清。现在也还是名刀,市场上常见。

张小泉和王麻子的主要工艺是一样的,锻打,淬火。这两种名刀,基本构造也一样,铁夹钢,刀身外面两层是铁,中间夹着一层好钢用在刀刃上。三层锻打成一体,好刀要锻炼五万锤。刀刃是钢,硬度高,刀身有铁,柔韧性好。这就是所谓的外柔内刚。这种刀不容易崩,而且特别好保养。

仔细读庖丁解牛,可知这也庄子的大道:解牛不要割硬骨头,要找准关节处的筋与肉,切中肯綮,骨头自然而然解析出来。解牛的关键是割包着骨头的肉与联结骨头的筋,而不是剁骨头。

外柔内刚,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做人是这个原则,做刀,也是同样的原理。上升到玄学的话,克柔克刚。能割软肉,才能解硬骨。硬骨头外面包裹软肉韧筋,所以坚固。因此,好刀也是以柔韧的铁夹裹坚硬的钢。而且这种构造特别便于保养。刀钝起来,用磨刀石磨一磨外层的软铁皮,坚硬的钢刃裸露出来,变得锋利。

这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混江湖,别以貌取人,小瞧那些铁锈斑斑的二把刀,说不定里面裹着好钢刃呢。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21-10-29 16:47
如果菜刀不砍骨头
估计用几十年米的问题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1-10-29 16:50
徐公孰 发表于 2021-10-29 16:32
1,



像春江那样愣砍肯定是不科学的,明白了。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1-10-29 17:55





2,

与中国传统名刀不一样,现在国人追捧的日本刀阳刚,硬派。日本刀有三个流派:曰中华刀,形似张小泉的式样;曰洋刀,是仿制西方的规格;曰和刀,大和民族特色的刀。中华刀的特点就是里里外外一把刀,讲究一些的人家还分出一把剁骨刀,大部分老百姓就凭一把刀,前切后剁,遍割水陆荤素。大和民族的刀分工很细,比西洋刀明目更多。不管立多少花样,它的材质就是高碳钢。中国传统菜刀,一般是4个碳,现在的和刀一般是6个碳甚至更高。这样的钢刀刃锋利,易折。做人做事也是这样子的,太聪明就容易发怒,怒火烧坏自己的脑子。

日本和刀,价格混乱,高的上万,低的几百。这是因为有的是全刀高碳钢,有的是只有刀刃用高碳钢。一般的家庭用刀,两厘米宽的钢刃就足够用10年。所以价格比较乱,虽然又都同为日本进口货。

如果刀刃用高碳钢,刀身用低碳钢,这导致一个工艺矛盾。高碳钢要低温慢淬火,低碳钢要高温快淬火。同一把巴掌大的刀上两种淬火条件,在高温环境下非常难做。

所以日本刀刃易折,一折就是一指宽,就是这种淬火不均匀,内部结构不稳定。日本军刀也有这个毛病。日本武士用刀,姿势端得很笨拙而严肃,两手稳抱,高高举起,狠狠落下。在势均力敌千钧一发之际,为什么这么端正呢?有人说这是武士道,我说这是刀有毛病,刀不端正的话就折刀刃,受害的会是自己而不是敌人。








作者: 春江潮水    时间: 2021-10-29 18:32
厉害,刮目相看。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1-10-29 19:03





3,

克制日本军刀的是戚继光制造的戚家军刀。戚家军刀身比倭刀长,刀柄则短一些,而且靠近刀柄的地方没有开刃,刀刃跟刀背一样厚重。这种制式的戚家军刀,可以当长刀,也可以切换成短刀,还能当棍棒用。倭刀来时,戚家军变换短刀法或者棒法,很容易折断倭刀。

中国传统炼剑铸刀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用马肝马血和高岭土,和成黏泥,涂抹在高碳钢刃上,隔热。于是同一把刀同时淬火,刀刃和刀身需要高低温的矛盾就此解决。肝与血,这么血腥味十足的元素在中国传统小说里会给神秘化,说是宝剑出炉,要杀人血祭之。其实吧,这不过是中国铸剑古法。

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张小泉王麻子那种夹裹法,两层低碳钢夹裹高碳钢,克柔克刚,外柔内刚。这就像盖房子,无论建筑材料如何升级换代,基本的框架结构还是中国传统的木结构。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1-10-29 19:37





4,

除开上述三种基本构造与材料,还有些刀材里加上铬,这是防生锈,或者加上钼,这是提高硬度。还有陶瓷刀。

这些刀一味地强调硬度,导致不适合日常维护。刀爱生锈,不易保养;刀里加上钼和铬,能避免生锈,却不易磨,有时会觉得在用木刀切菜,这也不易保养。

有的人会跟我说,她家用的进口刀三四万块钱一把,我拿到手上看看,满刀身擦痕,那都是钝得要死而磨不动。这种刀好看不好用,说起来得意扬扬,用起来懒意洋洋。现在的陶瓷刀,自家不能保养,在哪儿买的就送回哪儿去保养。有一种比较贵的刀,用完之后要洗净干透抹油,也很麻烦。

选刀不易,用刀不易,养刀不易。前面说过选刀,现在略过用刀说说养刀。刀要养,一要养刀锋,养得锋利锋快。切大姜,姜片上刀口处没有细丝缠立,那就算锋利;反之,姜片上毛刺刺的,刀锋没有养好。二要养刀刃,养得不沾刀,不管切土豆片肉片还是韭菜,菜不沾刀,刀落菜断开,刀起菜倒下;如果且开的菜片菜私缠着刀身,这刀没养好。

养刀,如养心,就要养得清净自在。养得一团乱麻扯不清,那不是好刀。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1-10-29 19:46
这字儿,我有点怀疑小徐的性别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1-10-30 08:28
简一竹 发表于 2021-10-29 19:46
这字儿,我有点怀疑小徐的性别




才到期,改变性别。可以变成东方不败,可以变成花木兰。

菜刀之为用也大矣哉~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1-10-30 08:29
春江潮水 发表于 2021-10-29 18:32
厉害,刮目相看。




六星第一刀手,江湖人称段一刀




作者: 我是潜水的    时间: 2021-10-30 08:39
看电视剧上说的腰斩,那应该用什么刀啊?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1-10-30 08:47
简一竹 发表于 2021-10-29 19:46
这字儿,我有点怀疑小徐的性别

她的帖子跟她的刀一样,得找半天才看到正文。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1-10-30 08:48
我是潜水的 发表于 2021-10-30 08:39
看电视剧上说的腰斩,那应该用什么刀啊?

铡刀
作者: 我是潜水的    时间: 2021-10-30 08:50
知音 发表于 2021-10-30 08:48
铡刀

那用刀的人也得孔武有力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1-10-30 10:26
我是潜水的 发表于 2021-10-30 08:39
看电视剧上说的腰斩,那应该用什么刀啊?





当然是道具刀咯,用泡沫做的。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1-10-30 10:27





5,

爱舞文弄墨的人会说:"笔墨俱佳,人生美事",遇到称手的笔墨纸砚去写字,那该多么称心啊。常下厨房,也可以说,遇见刀案俱美,实在是人生嘉兴。

遇见上手的刀,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手法。就像给自己选纸与笔,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用笔习惯。常写字的人,反而很难发现自己的用笔特点。就像吃饭天天筷子,一旦问他或她手怎么拿捏筷子,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又仿佛一个人天天睡觉,忽然有人问道,侧身睡觉时耳朵是怎么放在枕头上的,这会让人翻来覆去睡不舒服。用刀,也是这样的,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用刀的手法。

绝大部分人切菜,都是纯天然地手法,没有师父带,顶多就是耳染目濡爸爸妈妈的一些手法。未经训练又不大自我总结的人,天生就会两种最基本的手法,一曰直切,刀自上而下垂直地出入肉与菜,"剁"也是一种直切法,不过力度更大,绝大部分人切菜的直切手法其实就是轻微用力的"剁";再曰推刀切,如果刀比较钝,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朝前推着刀刃切菜切肉。

一个人写字,要讲究"笔法",掌握地笔法多,字的神态就丰富。切菜也是一样的,要掌握多种刀法。除开包括"剁"在内的"直切",以及从后往前"推刀",还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刀法:

拉刀。沿着菜或肉,从前朝后拉,与"推刀"用力方向相反,在"推刀"时手腕与小臂的姿态迥异于"拉刀"。

铡刀。固定以刀尖为支点,刀身反复起落张合。这种切法要求刀身自有一定的弧度,刀尖有多长,有多少度。我们大中华刀,刀口弧度很小,所以饺子馅只能靠"剁",切个白菜或韭菜都直上直下地剁,野蛮得狠,所以春江潮水不习惯用不锈钢砧板。如果会铡切法,饺子馅就可以不用猛剁。蒜蓉,花椒碎,韭菜等等,都可以铡切,迅速,省力,省砧板。

斜刀。刀身倾侧,随形入刀,到底倾斜几度,要看切出什么样的食材。比如切一个圆葱,要想切得葱片一样厚薄,那么开始的几刀,入刀就要侧着刀身,然后刀身直上直下,再后来又朝另一个方向倾斜。倾斜角度可以低到躺平。

以上是单纯论刀法,其实是讲手法。刀与食材用不同的方式结合起来,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刀法,切丝,切块,滚刀切,蝴蝶刀……等等,这些刀法是各种手法在具体食材上的综合运用。

根据不同的手法,可以选出不同的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根据不同的刀式,可以塑造出不同的手法,自己习惯成自然的,就是最好的。书法到了忘我境界,用笔仿佛自倒自起。睡觉睡到酣畅,谁还管它耳朵搁在哪里呢。切菜作菜也是一样,家人尽欢喜,自己且得意,就将刀挂在旁边,别挂在心上。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1-10-30 10:29




阅读5,回答阅读理解提问:春江潮水不习惯不锈钢砧板,这表明他习惯什么样的用刀手法呢?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1-10-30 10:30




卖自己写的帖子,比卖刀难。




作者: 卡米尔克劳代尔    时间: 2021-10-30 10:32
提到菜刀,七旬老汉有话要说。
作者: 子叶    时间: 2021-10-30 10:33
涨知识了。如何养刀还没展开说呢。
张小泉用过,骨刀还可,菜刀不如阳江十八子。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1-10-30 10:34
卡米尔克劳代尔 发表于 2021-10-30 10:32
提到菜刀,七旬老汉有话要说。




那是磨刀的?还是锻刀匠?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1-10-30 10:35
子叶 发表于 2021-10-30 10:33
涨知识了。如何养刀还没展开说呢。
张小泉用过,骨刀还可,菜刀不如阳江十八子。




十八子还算可以。




作者: 卡米尔克劳代尔    时间: 2021-10-30 10:37
徐公孰 发表于 2021-10-30 10:34
那是磨刀的?还是锻刀匠?

大玲小芳。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1-10-30 14:25
卡米尔克劳代尔 发表于 2021-10-30 10:37
大玲小芳。




有典故吗?




作者: 卡米尔克劳代尔    时间: 2021-10-30 16:51
徐公孰 发表于 2021-10-30 14:25
有典故吗?

因为她的一个帖子。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2-7 15:46


提出来給   @小谢青蛙  过目。你那么多刀,能写一篇刀么?







作者: 随一    时间: 2022-2-8 21:34
徐公孰 发表于 2021-10-29 16:32
1,

“好刀也是以柔韧的铁夹裹坚硬的钢。而且这种构造特别便于保养。刀钝起来,用磨刀石磨一磨外层的软铁皮,坚硬的钢刃裸露出来,变得锋利。”

有哪家的刀是铁包在钢刃上的?

磨刀就是磨铁?见过锻刀吗?铁为刀身,嵌钢为刃。还什么“包”,你以为是翡翠原石?


作者: 随一    时间: 2022-2-8 21:37
徐公孰 发表于 2021-10-30 10:27
5,

爱舞文弄墨的人会说:"笔墨俱佳,人生美事",遇到称手的笔墨纸砚去写字,那该多么称心啊 ...

“笔墨俱佳”。

此笔非工具,而指文字。
墨则墨色。

作者: 随一    时间: 2022-2-8 21:41
本岂不固,论犹何及。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2-2-9 16:16
嗯。军事频道曾经有个纪录片。
对比了唐刀和倭刀的不同。

有点记不太清了。

以前是看过一个小帖子。
是说为什么古龙的笔下主人公多是用刀,而金庸的多用剑。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