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遇见民谣 [打印本页]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1 18:28
标题: 遇见民谣
蹭一下四手的热度。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1 18:29
本帖最后由 简一竹 于 2022-5-1 18:30 编辑

中国的诗歌源头应该说来自于歌谣,孔子整理的《诗经》又叫《诗三百》,搜集的都是来自民间的民歌。据传最早的歌谣也是劳动号子喊出来的,有史可稽是大禹时期的《涂山氏妾歌》。一直到周代,周天子为了了解民风民俗,知时政得失,专门设立采集民歌的机构,叫采诗官,职责就是采录民间歌谣。而且,天子经常巡狩,五年一巡,每到一处即采民歌,民歌就这样流传下来。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1 18:30
想想,民歌的生活气息是多么浓郁,孟春三月,采薇少女怀春多留了会儿神,一男子就入了眼,于是《关雎》、《蒹葭》就这样诞生了。《尚书·尧典》里说:诗言志,歌咏言。这种以歌咏方式流传下来的民歌或言志或言情,都是简单的生活中吐纳出来的最质朴最自然的语言,是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语言。

我们来看看古老的诗歌《诗经》,哪一首不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好诗歌?且深于取象,引物连类。

  孔子自卫反鲁,先是定乐正,然后整理风雅颂汇集为《诗经》,便成为我们华夏诗歌的源头,这是一个很大的功劳。我们今天再读那些诗经里的诗歌,依然被古人情怀感染,自然的、美好的文字珠辉玉映,你当感慨,这就是诗歌的源头啊。看《诗经•小雅》里的《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短短十六字,艺术感染力却极大,环境心境通过具体形象比拟兴发,一抒情一象征,人可以在瞬间穿越了时间空间,不止有了画面美,还链接了感情。

  古人惯用这种艺术剪接手法来营造画面感,唐牛希济的“记得绿罗裙,年年怜芳草”句手法就很高明,试想一下,每当看到芳草的颜色,便想起了心上人的绿罗裙,非为绿罗裙,实际想的是穿绿罗裙的佳人,不但想的是佳人,还要搭上怜惜的感情,连绿色的草也怜惜起来,多么睹物思情的美啊,而仅仅十个字足矣。但你读这些句子,它们一点不“隔”,一字一词耐琢磨,这就是文言文的好处,古人讲究“举一字而穷其义”,务求精炼,达神达意,境界神韵全出来了。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1 18:31
诗歌的功用是什么?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下了结论:兴观群怨。兴是感发,观是观察,群是沟通,怨是讽喻。这四个字涵盖了诗歌的作用,赋予诗歌社会性与文学性,诗歌不止具有载道言志的社会功用,还具备了艺术感染力,性灵的东西经过艺术化的处理,保持了最本真的原始诉求, 发挥极大的文学作用。

  而诗歌又是诗人兴之所至的感觉,其“摇落性情,形诸舞咏”有感而发刺世讽喻或可比或可兴,纯是个人的角度个人的视觉,所以诗歌也具有了个体性。其风格一旦形成,感情的兴发表述出来,我们便被诗歌感染到了。

 所以,要说诗歌,特别是古体诗歌,在中国文化史上的贡献巨大。

  继《诗经》之后,就是楚辞,楚辞是一种新诗体,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代之以三四言到七八言的参差形式。这应该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道分水岭,具有划时代意义,也转变了诗歌风格。

  屈原的诗风,开启了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想象丰富,精骛八极,意象旖旎。这一时期的诗歌,以情感舒放为主。这种浪漫诗风,情有所托、有所寄,词章华丽。然而,你读屈原《橘颂》和《离骚》,仍然能读出他的了喜恶和块垒郁结。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1 18:32
第三个诗歌发展阶段,是魏晋时期的古风,这个时期的古风体基本都是五言形式。

  古风体盛行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分不开。道家思想引领了文化潮流,古风体诗歌也免不了互为映照,诗风多以流泉之癖为主,与山水相亲,放任自然,隐隐有仙气。

  以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话来说: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抑引违其愿,从欲得自然。因此,他的《咏怀诗》也体现了这种自由放旷的思想。

  洪生资制度,被服正有常,
  尊卑设次序,事物齐纪纲。
  容饰整颜色,罄折执圭璋。
  堂上置玄酒,室中盛稻梁。
  外厉贞素谈,户内灭芬芳。
  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
  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

  这首诗有情有物,也重铺陈。玄酒、素谈,以清谈之风盛行的嵇康等人喝着药酒散着头发扪虱而口吐芬芳,那份清流和不羁不是后人模仿得来的。“放口从衷出,复说道义方。委曲周旋仪,姿态愁我肠。”这一句的放浪形骸,与他《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里的“手挥五弦,目送归鸿”的意境廖远,都可看到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追寻。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1 18:32
精神领袖怎么说的,这就是文化魅力,精神领袖的魅力,比起现如今本末倒置的精神追求,是不是有天渊之别。

再不济,还可以看看阮籍的《咏怀诗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意境之美,思绪之转承,郁结之情,寥寥数字囊括。了解了那个时期的背景,了解了阮籍的人格特征,这首诗的内涵愈加丰富起来。在那个如履薄冰的政治气候下,他的诗歌又能性情哪儿去呢?有情有景已然不易,难得的是,意境高拔。

 到了陶渊明时期,五古已经发展壮大,陶渊明就是五古诗歌风格的集大成者。

  这时期的五古风格要求押韵,脱离了先秦时期诗歌的民歌特点,既务实,也务虚,精神境界的勘悟和追求已然成为时尚。

  这个不难理解,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文化自觉时代,道家思想的盛行,情怀的感染,人们对精神世界有所探索。加之魏晋南北朝又是一个真正的贵族时代,从建安风骨,到竹林七贤,再到桃源陶令,士子精神所引领的风尚,是崇尚留骨而贵,崇尚个性的舒放自由。如此,诗歌也自然脱离了底层民众的文化滋养,民歌的特点已难寻见。

那么,来自于社会基层创作的民歌,那质朴的、生机勃勃的民歌哪里去了呢?

  其实社会在发展,诗歌有走向,民歌也有自己的发展道路。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1 18:33
先回溯一下楚辞,楚辞的浪漫诗风,和不拘于格式的文体不单开了新诗体的先河,也推动了汉大赋的发展,典型的散文化发展。包括南北朝时期形成的骈四俪六的骈俪文体,溯源都在楚辞。你看,我们的浪漫主义大师屈子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是不是非常之大。

  诗歌散文化的路子,形成了汉大赋、骈俪文这类文学体裁,最重要的,诗歌中的两个重要元素也继承下来,一个是意,一个是象。意是主观的思想感情,象是客观的人事景物,再加上赋比兴手法,散文体有了艺术高度。

 看来,诗歌的发展路子也是一个由纵深到平阔的发展过程。那么。先秦《诗经》类的民谣,那根植于民间的诗歌到底哪儿去了呢?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1 18:34
这要归功于汉武帝。武帝时期有供朝廷娱乐的机构,乐府就产生了。乐府机构不但制乐谱、训乐工,还要搜集民歌。收集民歌这一举措非常值得赞扬,咋都那么聪明呢?什么时候以民为本,都会错不了,不然,没了民歌,乐府制作的乐岂不成了无源之水?务虚久了人家也烦,人太空虚了就矫情,就扯皮,就发神经,就拍砖,就争强好胜。那还了得,还是接地气好些。

  这时候搜集的民歌制作的乐就统称《乐府诗》或《乐府歌辞》,一种新诗体的代名词。南北朝时期出来个徐陵,在《乐府歌辞》基础上,收录了汉魏到六朝至梁代的诗歌,编成了《玉台新咏》,共769首。到了宋代,出来个郭茂倩,又在《乐府歌辞》和《玉台新咏》的基础上,搜集整理编成一部《乐府诗集》,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乐府诗歌》,从而,我们得见距《诗经》一千多年之后的民间歌谣是个什么样。让我们耳目一新的《乐府诗歌》的双璧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这两首长诗,纯写实,篇幅很长,故事感人。你读了会说,妈的,咋这么好的诗歌,原来最美的诗歌没那么多的炫技,什么意象啊,赋比兴啊,统统不管,就是好看,思之不尽,朗朗上口。

 你看,诗歌和做人和做事是不是有共通的地方,既要质,又要文。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诗歌既要民歌的质,也要高度提纯的艺术化的文,两条辅线齐头并进,文化才有高度,有生机不是?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1 18:37
人生离别,燕去鸿来,自然界的一切风花雪月,生活中的悲欢离合,泉石之癖及膏粱歌舞场,皆可入诗,可陶情遣兴。所以,诗歌属于美学。到了唐代,这种美学已臻化境,并且达到了一个高峰,诗歌体系成熟而完备,用律非常严谨,除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以外,还有长诗。古体诗不但言格律言神韵言境界,还要得真趣,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可以通过诗歌全方位呈现出来。所以自隋炀帝发明了科举制始,整个唐代,诗歌成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载体,开科取士皆以诗歌为准。

  文化有流向有趋势,如此浓郁的文化氛围可想而知诗歌的大放异彩会是什么样。不多赘言,我们来看看那些美到极致的诗歌,是怎样俘获世人的。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开阔之余还能看到一种静谧之美;“落日照大旗,风鸣马萧萧”亦能体现一种壮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无不体现一种寥廓、苍凉的恢弘之美,这类诗歌,以境界胜出。

再如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
  尝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
  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
  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
  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
  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峰青。

  沿着屈子的余脉,浪漫而内敛,尾句意境深远,绵绵不绝,审美阈值极高。大唐海纳百川的政治气候、人文方面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高产两千多名大诗人,盛况空前。不仅如此,散文也摆脱了南北朝骈俪文靡丽浮华之风,言之有物切中时弊。这方面韩愈贡献较大,尊儒、崇儒,倡导古文运动,为散文的发展引领了新的方向。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1 18:38
自此而后,文学形式又发生了变化,唐五代时期,词发展起来,到了宋代,词又占了高格,渐行渐远的唐诗成了无法逾越的高峰。再之后的宋元明清,仍有写诗的,大多沿用唐时期的格律。近代文言文向白话文转型,由平水韵衍生出中华新韵,如果有个什么赛事的,仍会标注是以唐律为依据的平水韵,还是中华新韵,以逞文墨。

  古诗走到近代算是应了王国维的话:诗有格诗死,词有格词亡。古体诗从民歌的质开始,一步步发展到文的顶峰,大题材、大情怀,审美阈值极高。然而,物极必反盛极而衰,过于高大上的东西,追求久了人也累得慌,个体化本性的东西无以宣泄,那就需要排遣,于是词就应运而生了。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1 18:38
词的兴起恰恰顺应了人的本性流露,儿女私情,小轩窗独徘徊什么的皆可取材。五代时期的酸醋文人弄的那些个词,什么女冠子醮坛的,倚筵偎翠的花间语大多属于绮语。宋代文学家们一看这还了得,这特么化清虚之境,煽北里之倡风的,这要发展下去会毒害年青一代的,即便毒害得不深,毒了路边的花花草草也是不好的。于是晏殊、欧阳修们继承了李后主的文脉首先扭转并引领了文学风向,成就了婉约派。待到辛弃疾、苏轼一出,高格又出来了,豪放派诞生了。得,王国维说打住,词有格词死,词又灭了。再到元代,妈的鞑子们不识我中原璀璨文化,文人们被扫到引车卖浆车者流里,流落民间。即便如此,文人们创作热情可没湮灭,于是散曲杂剧产生了。这时候再看古体诗,再看唐诗,已成一个遥远的绝响。

现代诗来了,更弦易辙,从胡适的白话诗《两个蝴蝶》开始,又会是一个质的开始。舶来的外国诗歌,自家产的嫁接后的诗歌,成就而言,远不及人家。还好我们八十年代纯情年代产出了几位诗人,不过也是昙花一现,其后的经济大潮翻卷云滚,诗歌已经去诗还歌,泯然不见了。

  但我们还有民歌。搜求民歌就如游子离开家乡历时数载,一遭思念起家乡的莼菜,便马不停蹄食不甘味地返回故里寻根一样,根植于底层民众的民歌,几千年来从没有间断。前两年听龚琳娜的走西口,那种带着野味儿方言喊出的字眼儿唱出的旋律,感动得我一遍一遍地听,也终于理解有人跟我说过的,说听民歌听得泪流满面。那是贴近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语言,既能解读性灵,又具艺术审美。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1 18:39
没时间码字,发个旧贴。
作者: 新月如眉    时间: 2022-5-1 18:41
做个记号,慢慢看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22-5-1 19:11

专业。过去识字的人少,各种诗歌成为流行、传咏的方式。

慢慢看。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5-1 19:18
砖用新瓦用旧,新旧都有好的。

作者: 我是来打酱油的    时间: 2022-5-1 19:20
你是……教授吧
作者: 舞婆娑    时间: 2022-5-1 19:22
我是来打酱油的 发表于 2022-5-1 19:20
你是……教授吧

同问

作者: 舞婆娑    时间: 2022-5-1 19:25
王国维到底为何要投水自尽?说法不一。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2-5-1 19:28
收藏了,好厉害,你是芥末吗?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2-5-1 19:31
芥末啊,我一直坚信你的修养和内心的东西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2-5-1 19:47
本帖最后由 四手 于 2022-5-1 19:58 编辑
简一竹 发表于 2022-5-1 18:38
词的兴起恰恰顺应了人的本性流露,儿女私情,小轩窗独徘徊什么的皆可取材。五代时期的酸醋文人弄的那些个词 ...

白话诗以后,朦胧诗以后,现代诗歌的发展一日千里,应该最终小众化,我一直觉得诗歌就应该小众,可惜我只是读诗歌,但是不写,也从来不想去写诗歌。唐诗宋词时代,元曲时代的唱诗,是大众化的普及方式,诗词始终和曲不分家,因此青楼女子因为音律之故因为诗词之故,反而是很多诗人词人的心灵知己。而今,民歌是很多歌曲包括民谣的一种从中吸取精华的母体,但民谣还不够民歌的丰富和悠久,现代民谣有很多以现代诗歌作为歌词来唱,或许也是诗歌得以更大众化流传的方式吧,比如赵照《当你老了》来自叶芝,比如周云蓬《九月》,来自海子,比如《西北偏北》,来自小引,比如《墓床》,来自顾城。
唐诗,它是和宇宙,自然的相融合的心灵看出去的彩虹,明亮,朴质,美好,开阔,所以叫做大唐,而宋词,无论怎么写,多少人了写,它始终是一个人的心灵,沉静,多思,清愁,莫名忧伤,它是我们每一个自己,每一个需要自怜的自己,它们都曾经婉转,到了元曲,它就成了街头口语,有些直抵胸襟的句子了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5-1 20:19
新写的呀,我还以为是那俩瓶子呢。
作者: 南沙贝    时间: 2022-5-1 20:21
长篇巨著啊,我都看不下去就留言支持了,埋头一顶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22-5-1 21:00

写的很系统。

仔细琢磨琢磨,喜欢诗歌的什么呢?其一,韵律之美,诵之如饴;其二,用词精炼、准确,尤其唐诗,背后是深刻的观察和对文字的掌控;其三,意象之美,大漠孤烟直,枯藤老树昏鸦,似乎以现在的散文文字无法达到此种意境。

记得以前还写过一片诗歌相关的文章,等会找找发来。

作者: 钟馗打鬼    时间: 2022-5-1 21:10
宋词格调飞升起于李煜。中间柳永。最后苏东坡。终于面貌一新了。
作者: 钟馗打鬼    时间: 2022-5-1 21:11
唐诗宋词元曲比较,还是宋词最好。突破唐诗限制了,意象也更完美了。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22-5-1 21:18
钟馗打鬼 发表于 2022-5-1 21:11
唐诗宋词元曲比较,还是宋词最好。突破唐诗限制了,意象也更完美了。



我更喜欢诗经和唐诗。宋词其实更讲究。唐诗更精炼,诗经散散的,因为来自于民间,其实挺通俗且韵律和意境都很美。



作者: 云自在    时间: 2022-5-1 21:25
欣赏了。
作者: 新月如眉    时间: 2022-5-1 22:53
歌词算不算诗歌
作者: 杨逍逍    时间: 2022-5-2 11:04
新月如眉 发表于 2022-5-1 22:53
歌词算不算诗歌


算,某种意义上是真正的诗歌。过去的诗很多是用来唱的。


作者: 范闲    时间: 2022-5-2 12:35
多年不见,文字功底让我望尘莫及了。
作者: 范闲    时间: 2022-5-2 12:37
杨逍逍 发表于 2022-5-2 11:04
算,某种意义上是真正的诗歌。过去的诗很多是用来唱的。

对,特别是宋词。不然柳永在那个圈子那么火,靠的就是词,给谁唱谁就能火
作者: 范闲    时间: 2022-5-2 12:38
四手 发表于 2022-5-1 19:47
白话诗以后,朦胧诗以后,现代诗歌的发展一日千里,应该最终小众化,我一直觉得诗歌就应该小众,可惜我只 ...

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大多数能被接受的就是改编经典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2-5-2 13:44
先是啊噫啊
然后四字儿
再然后五字儿

再往后六七个字


作者: 扑尔敏    时间: 2022-5-2 14:53
以为是写民谣歌手,点开来,是我肤浅了
作者: 王小丫    时间: 2022-5-2 17:32
教授级别的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0:54
新月如眉 发表于 2022-5-1 18:41
做个记号,慢慢看

咱也弄一把裹脚布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0:56
杨逍逍 发表于 2022-5-1 19:11
专业。过去识字的人少,各种诗歌成为流行、传咏的方式。

慢慢看。

逍逍挺有心得,我看你发了一篇诗歌的贴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0:57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5-1 19:18
砖用新瓦用旧,新旧都有好的。

发了旧的凑凑数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0:59
我是来打酱油的 发表于 2022-5-1 19:20
你是……教授吧

把个吧去了多好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0:59
舞婆娑 发表于 2022-5-1 19:22
同问

叫我教授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1:00
舞婆娑 发表于 2022-5-1 19:25
王国维到底为何要投水自尽?说法不一。

以死明志,以死殉古典。殉传统。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1:01
四手 发表于 2022-5-1 19:28
收藏了,好厉害,你是芥末吗?

你是青黛吗?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1:10
四手 发表于 2022-5-1 19:47
白话诗以后,朦胧诗以后,现代诗歌的发展一日千里,应该最终小众化,我一直觉得诗歌就应该小众,可惜我只 ...

这段话读了三遍。你是说民谣不等于民歌,两者之间属于从属关系,传承、文化推广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这个我还真没注意到,青黛啊,你真是个细心人,观察到位。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1:12
知音 发表于 2022-5-1 20:19
新写的呀,我还以为是那俩瓶子呢。

不是新写的,几年前博客存的,发来凑帖。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1:13
南沙贝 发表于 2022-5-1 20:21
长篇巨著啊,我都看不下去就留言支持了,埋头一顶

贝贝忙什么呢,半年扎一头才看到你。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1:16
杨逍逍 发表于 2022-5-1 21:00
写的很系统。

仔细琢磨琢磨,喜欢诗歌的什么呢?其一,韵律之美,诵之如饴;其二,用词精炼、准确,尤 ...

可咸可甜,还可投刺发牢骚,文学、哲学、艺术审美都囊括以内。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1:18
钟馗打鬼 发表于 2022-5-1 21:10
宋词格调飞升起于李煜。中间柳永。最后苏东坡。终于面貌一新了。

海盗说得对,一种文学体裁应用到极致,除了读书人还能有谁。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1:19
钟馗打鬼 发表于 2022-5-1 21:11
唐诗宋词元曲比较,还是宋词最好。突破唐诗限制了,意象也更完美了。

因为宋词说出了你心中的秘而不宣的情愫、怀想,私有的东西。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1:21
杨逍逍 发表于 2022-5-1 21:18
我更喜欢诗经和唐诗。宋词其实更讲究。唐诗更精炼,诗经散散的,因为来自于民间,其实挺通俗且韵律和 ...

附议,我也比较喜欢诗经和唐诗,还有五古。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1:22
云自在 发表于 2022-5-1 21:25
欣赏了。

问好云自在!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1:23
新月如眉 发表于 2022-5-1 22:53
歌词算不算诗歌

多年以后或许会收录在诗歌总集里。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1:24
范闲 发表于 2022-5-2 12:35
多年不见,文字功底让我望尘莫及了。

闲弟多年不见夸人功夫见长。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1:26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2 13:44
先是啊噫啊
然后四字儿
再然后五字儿

西汉初也有柏梁体,七个字,但那时候不咋押韵。

作者: 南沙贝    时间: 2022-5-2 21:27
简一竹 发表于 2022-5-2 21:13
贝贝忙什么呢,半年扎一头才看到你。

我现在玩视频去了,读书写字的事情不干了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1:27
扑尔敏 发表于 2022-5-2 14:53
以为是写民谣歌手,点开来,是我肤浅了

小扑太谦虚了,你让我躲你身后吧。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1:28
王小丫 发表于 2022-5-2 17:32
教授级别的

米米好,迟来的拥抱。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1:30
南沙贝 发表于 2022-5-2 21:27
我现在玩视频去了,读书写字的事情不干了

我现在越来越发现,文字真的很无力,无法诠释很多东西。感觉尽在不言中真的比较好,所以也懒得码字。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2-5-2 21:54
简一竹 发表于 2022-5-2 21:01
你是青黛吗?

是啊,芥末,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2-5-2 21:55
简一竹 发表于 2022-5-2 21:10
这段话读了三遍。你是说民谣不等于民歌,两者之间属于从属关系,传承、文化推广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性 ...

也不是,我只是说民谣是后来的概念,民歌历史是和人类历史一起来的,你还好吧,我加你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 21:58
四手 发表于 2022-5-2 21:55
也不是,我只是说民谣是后来的概念,民歌历史是和人类历史一起来的,你还好吧,我加你 ...

好的亲!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