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渐行渐远的博客 [打印本页]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5-11 13:59
标题: 渐行渐远的博客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5-11 14:06 编辑

秦川老师提到博客,下意识打开自己的新浪博客,还好,还在。
但是,关注的博客都打不开了,系统提示“系统维护中,博文仅自己可见”,也就是说,只能收藏自己的东西而不能示人了。
博客,变成了一个收藏夹或草稿箱。
而至少七八年,我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家。和很多博友文字互动,也拉拉杂杂存了百多万字的东西,最高时候,阅读量十万加。
呜呼哀哉。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5-11 14:11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5-11 14:58 编辑

说起来,新浪博客并不是我的第一个窝。我在08年注册了网易,是侄女帮我注册的。在电脑面前,我除了打字,其它的功能一概不会,是真正的菜鸟。开始尝试网络写作,把丢了二十年的写作习惯慢慢找起来。
很快地,我就发现,网易太寂寞,我断续在网易的两年,几乎没有加好友,而大量的网络阅读都在新浪上。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5-11 14:16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5-11 15:01 编辑

我挪窝。好在网易仅仅十几篇小文字和一个私密相册,那些东西,电脑都有存盘,去新浪,等于是又置办了一处房子。

2010年五月,注册新浪博客,新浪是算是真正写作的开端。
初始,主要是玩诗歌,也参加过诗歌群。结识了几个诗友,有一次和一个诗友讨论诗歌,从博客留言到QQ辩论,持续三天,用博友的话说是大战三百个回合。多数的博友依旧是博友,只有几个加了Q,之后的微信,保留的博友所剩无几。

后来开始小说。
半片街系列是2012年开写的,断断续续,至今八十八篇,还未截稿,老牛拉破车。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5-11 14:20
在新浪,最大的收获是关注收藏了很多名家的博客。
我喜欢在博客里搜寻文字,很多名人早期把一些断章或草稿留在新浪博客,还有大量的读书笔记,从中汲取不少,跟着他们推荐的书读。
那应该是博客最好的时期,我在期间游弋,乱七八糟写了至少百多万字吧(后期的文字没有存进去)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5-11 14:23
我的小博文也被新浪推荐大约过十次,类似于博客头条。是一种引流吧。可惜我天性凉薄,很少跟人互动。即使这样,单篇阅读上万也出现过。
我在博客的文字,被几家杂志社和一家网络平台发掘,邀请到平台,也籍此上纸媒。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5-11 14:31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5-11 15:03 编辑

2017年开了个人公号,发文二十多天转正,就是可以标注原创,有了打赏功能。
我的公号叫云路巷10号,发文不到三百篇,固定用户基本保持在三百五到四百之间,不温不火。
所有文字都是自己的。
后来又注册了另一个公号,主要写小随笔。太懒,一段时间以后基本停顿了。

公号开始的时候博客使用还正常,我两头兼顾,公号先发,博客转,再后来,博客发文就受到限制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5-11 14:34
包括原先在博客的文字,改动以后就发不出来,不断提示有“xx”字眼。文字基本一边倒了,只发公号。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5-11 14:37
网易也好,新浪也罢,前后有十几年,我基本蹲着,看别人的文,写自己的话,像一座老式的殿堂,静默,安谧。大家各司其写,间或互动,或者各顾各的,谁也不搭理谁。但你会看到,有人点赞了,有人读过了,有人悄悄的来过,收藏了几篇,不说话。一份默许吧。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5-11 14:44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5-11 15:05 编辑

博客养成的习惯,就是一个人自说自话,不像论坛大家热热闹。也不像公号,点赞,打赏,还有时不时的广告插进来,真正意义上的融入。可能以后的阅读,就是这样子:读几分钟,甚至几十秒,便有广告进来,互相穿插,这是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快餐似,穿插似。有点像现在年轻人玩的剧本杀,间断扮演一个或多个角色。
博客像一个人释卷,妙处会心,又有留言关注收藏的功能,是我认为的最好的阅读,书写交流的方式。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5-11 14:50
本帖最后由 刘小城 于 2022-5-11 15:05 编辑

时代就是这样,一种东西必然被另一种东西取代。习惯了旧的方式,再 接受新方式的时候,总会慌乱,不知所以。
不知道博客之后又有什么出现,我 是不是还得像东郭先生一样策蹇驴囊图书,带着自己的破烂儿慌慌出逃呢?

时光不老,人却老了
临屏唠叨几句,籍此纪念自己的博客生涯吧

作者: 秦川梦回    时间: 2022-5-11 17:09

博客节奏比较慢,稳,影响面有限。不少博主不以互动为主,被以社交为主的新事物取代是必然的。
不少博主在有了名气以后自己就舍弃了博客。我从网易搬家到新浪时那里的名人都已走得没几个了

作者: 编外巡视员    时间: 2022-5-11 17:14
其实,名人的确就是个人名。
作者: 水流云在    时间: 2022-5-11 17:48
十年前有非常活跃的博客圈,有外地的本地的。
非常怀念当地的梁邹博客圈
还有一个博客圈、外地的优秀写手可多,圈主叫莲子。
都失联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5-11 18:26
秦川梦回 发表于 2022-5-11 17:09
博客节奏比较慢,稳,影响面有限。不少博主不以互动为主,被以社交为主的新事物取代是必然的。
不少博主 ...


嗯嗯,博客确实缓慢,很多人不互动,甚至不看别人一眼,这样的多数是名人
应该是,名人们最早淡出博客的
我能读到的,基本是二零零几到二零一几的,之后就寥落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5-11 18:27
编外巡视员 发表于 2022-5-11 17:14
其实,名人的确就是个人名。


嗯,人名被大家读多了,受到追捧就成名人了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5-11 18:28
水流云在 发表于 2022-5-11 17:48
十年前有非常活跃的博客圈,有外地的本地的。
非常怀念当地的梁邹博客圈
还有一个博客圈、外地的优秀写手 ...


嗯,QQ上有,不互动,基本成了摆设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22-5-11 19:15
早就不玩了。
作者: 信以为真    时间: 2022-5-11 23:22
我也有新浪博客
我跟二哥一起写
当初是同学们的聚集地
作者: 香樟树下    时间: 2022-5-12 13:23
博客局限性较大,不如论坛随意,所以消失是正常的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5-12 22:11
远去的烟云 发表于 2022-5-11 19:15
早就不玩了。


嗯,我就是老实 写点东西,不会玩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5-12 22:12
信以为真 发表于 2022-5-11 23:22
我也有新浪博客
我跟二哥一起写
当初是同学们的聚集地

相当于现在的一个群吧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5-12 22:12
香樟树下 发表于 2022-5-12 13:23
博客局限性较大,不如论坛随意,所以消失是正常的


博客孤立,基本是发东西,互动很少
作者: 愿言思归    时间: 2022-5-14 14:36
博客、抖音、、、、这些于我是

0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2-5-16 12:42
刘小城 发表于 2022-5-11 14:23
我的小博文也被新浪推荐大约过十次,类似于博客头条。是一种引流吧。可惜我天性凉薄,很少跟人互动。即使这 ...

老桂很厉害,我记得阿乙也是写博客被编辑看中的,老桂也是,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5-16 14:07
香樟树下 发表于 2022-5-12 13:23
博客局限性较大,不如论坛随意,所以消失是正常的


博客适合独立写作,稍加互动
论坛正好反过来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5-16 14:09
四手 发表于 2022-5-16 12:42
老桂很厉害,我记得阿乙也是写博客被编辑看中的,老桂也是,


我记得阿乙是你推荐给我的,当年,我们谈到阿乙,应该好几次
后来我就寻找阿乙的文字
阿乙有两个博客,上面有一些早期的片段和笔记
由此喜欢上阿乙
再后来读整篇的,反而不如片段有味道了

作者: 跳梁老丑    时间: 2022-5-16 14:13
记得我也曾有个博客,似乎自然关闭了,
也许是多年不用的缘故?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5-16 14:58
跳梁老丑 发表于 2022-5-16 14:13
记得我也曾有个博客,似乎自然关闭了,
也许是多年不用的缘故?


不是,是博客整体关闭或调整
网易几年前就通知博友了,让迁移自己的博客,之后逐步关闭
现在是新浪,只有自己能打开,看不到别人的博客内容了。目前好像没有官方消息,都是大家在传
搜狐其它的,我不清楚,没有注册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