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闲侃《三国》之21:领导何时会认错 [打印本页]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2-5-13 03:55
标题: 闲侃《三国》之21:领导何时会认错
[attach]700922[/attach][attach]700923[/attach]
  越往后看,越觉得三国故事寓意深刻,警示意义重大,真正古今通用。
  曹操分拨五万精兵交给刘备,显然是一时头脑发热,犯下了放虎归山、养痈为患的大错。
  谁都看出曹操错了,并且错得一塌糊涂,错得出格离谱,错得不可救药。
  在部属面前,曹操不以为错,反而坚称用刘备用对了,并给自己贴上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金色标签,极尽黑白颠倒、指鹿为马之能事。
  曹操是人中龙凤,人尖中的尖子,岂能不知自个过错?
  曹操太清楚自己做错了什么,但他只能在心底骂自己,在没人的时候狠掐自个大腿,但绝不能当众认错,尤其不能在部属面前认错。
  这跟胸怀气度无关。曹操的胸怀气度,在那个年代,绝对数一数二。
  曹操之所以死不认错,关键在于他是领导,并且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领导。如此位高权重,哪能轻易在部属面前认错?
  别忘了,在官场特有的生态环境下,领导的无比正确性,往往不容质疑。
  某种意义上,这是维护领导权威所需,并且是永不过时、永不疲软的刚需。
  纵观古今中外,有几个大领导敢于直面自己的错误?又有多少领导能够非常坦然地在部属面前承认错误?
  有,但真的屈指可数。
  远的不讲,就拿大西洋彼岸的川建国同志,明明在防控新冠疫情上犯了大错,白白让十几万人丢掉了性格,可谁见过或听过他承认自己错了?
  显然,在川建国同志看来,自己永远正确,就算真的大错特错了,那也是别人误会他了,或是理解错了。
  就算真的错了,那也坚决不认错,而是毫无底线的推卸责任,以随意退群、疯狂甩锅等手法,极力掩饰自己的无能和过错。
  川建国同志不一定研究过《三国》,但他显然懂得“领导”二字的真实涵义。
  什么是领导?领导就是永远正确,永远不会犯错。
  什么叫领导权威?领导权威就是知错改错但不认错,而且轻易不会公开认错。
  这和那个调侃丈夫惧内、诋毁妻子强势的所谓“家规”如出一辙。
  让我们重温一下这个段子一般的“家规”:第一条,老婆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果老婆错了,请参照第一条。
  不妨套用这个说法来佐证屡试不爽的官场规则:第一,领导永远都是对的,错的只能是部属或平头百姓;第二条,如果领导真的错了,那也一定是部属或平头百姓犯错在先,领导是不得已而为之。
  人在江湖飘,哪敢乱挥刀?如果一个部属胆敢找领导的茬,或者直言领导有错,抑或直接跟领导掰扯领导到底错在哪里,这个部属不是脑袋进水了,就是脑瓜子被驴踢了。
  要清楚,领导到底错还是没错,不在于事实的真相是什么,也不在于真理究竟掌握在谁手里,而在于领导根本不会认为自己有错。
  跟领导讲理,那是不想混了;跟老婆讲理,那是不想过了;跟情人讲理,那是不想睡了。
  领导和老婆,是职场男人不敢轻易招惹的两类狠人。
  跟领导讲理、纠结领导是对是错,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侵蚀你在领导心目中的好印象,融解领导对你的认可和欣赏,阻断你成长进步的路径。
  领导欣赏你,怎么看你都顺眼,即使你犯了错误,只要不涉及领导的切身利益,十有八九都会得到领导的原谅。
  不知天高地厚地惹领导生气,或者揪着领导的某根小辫子不放,必将丧失领导对你的信任。一同失去的,还有稍纵即逝的进步机会。
  一旦惹恼了领导,其严重后果,部属根本无法承受。
  如果领导对你有了看法,十件事里,你做对九件事情,他一件都看不见;你做错一件事,他立马上纲上线,收拾你没商量,整治你没余地。
  所以,对于领导的过错,是假装看不见还是仗义直言,部属要慎之又慎,不要轻举妄动。
  最聪明的做法,莫过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宜私下善意提醒,不宜公开或当面责怨;只能暗示,不能明言。
  千万不要指望领导突然醒悟并认错,这种可能性,大抵比月球亲吻地球的概率还要低。
  比如,在分拨五万精兵给刘备这个错误决策上,曹操不但拒不认错,并且一错再错。
  派出两个心腹大将跟随和制衡刘备,曹操自以为很高明,没想到两人却被刘备灌醉,徒手空拳地回到许昌,五万大军一兵一卒也没有带回来。
  宿敌袁术自刎身亡了,没啥实际用处的传国玉玺也拿回来了,但五万精兵却拱手送给了刘备。
  曹操这个错误的代价实在太大了。
  惩罚还在继续,代价还在加码。
  规劝袁术自我了断之后,刘备巧用曹操的兵符,兵不血刃地占领徐州城,并且再次收获原本属于曹操的几万精兵。
  如此这般,原本只有区区二千兵马的刘备,几乎没费吹灰之力,兵力猛增到了十万以上。
  这一切,都拜自以为是、一错再错的曹操所赐。
  绝顶聪明、位高权重的人一旦犯错,往往损失更加难以挽回,局面更加难以收拾。
  比如无比聪明、实力强的曹操,稀里糊涂地就将十万人马白白送给了刘备。
  如此这般,曹操终于无法继续原谅自己,暴怒病倒,差点丧命。
  好在曹操是个真爷们,一个不会被敌人轻易打倒的大丈夫。
  当袁绍接受刘备的建议决定起兵伐曹之时,曹操说服自己从无尽的悔恨中挣扎出来,重新焕发斗志,全力迎接命运的挑战。
  不仅如此,他还对袁绍发出的讨贼檄文赞不绝口,称其是天下妙文,抵得过十万大军,并要求自己的儿子和部属虚心学习。
  明明是痛骂自己的檄文,偏偏当作学习的范文,曹操胸襟之宽广,由此可见一斑。
  曹操这个领导,确实很有意思。

  2011年1月31日草于辽宁大连,2020年7月24日晨完善于河北保定
[attach]700924[/attach]


作者: 井冈    时间: 2022-5-13 09:25
赏读,问好!
作者: 榆钱漫天    时间: 2022-5-13 13:49
能忍能持也算领导的一种魄力。
作者: 新月如眉    时间: 2022-5-13 20:55
学习学习~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2-5-14 03:59
井冈 发表于 2022-5-13 09:25
赏读,问好!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2-5-14 03:59
榆钱漫天 发表于 2022-5-13 13:49
能忍能持也算领导的一种魄力。



作者: 渝夫文苑    时间: 2022-5-14 04:00
新月如眉 发表于 2022-5-13 20:55
学习学习~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