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看到李元霸说宝钗 [打印本页]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5-29 07:29
标题: 看到李元霸说宝钗




好像没有说到点子上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5-29 07:38



不论说什么,第一就是要明白怎么说。

怎么说?万话开口难。开口的调门拿不准,话就废掉一大半。

所以说相声评书的,要有一段定场诗。

弹琴唱歌,要有一个很长的过门。

定场诗和过门,就是先把气息调匀,找准说话的腔调。

这种情况化用到文章,知堂做得最好。迅哥儿的灯下漫笔也不遑多让。读下来甚至能觉出他们一直都在拿捏分寸。

所以下笔千言,一字万金,好像一直都是废话,又好像一个字都不能改动。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5-29 07:59



红楼梦也是一样。120回,好像回回都是在重写,好像一直都在拿捏,一直都在临歧路而哭。红楼梦光是开头,前八十回就明写了好几次。第一回。林黛玉出场。周瑞家的送宫花。一次又一次的开头,一次又一次拉近镜头。这就是说,红楼梦其实吧一直都是未完稿。故事一步一步的朝前发展,然后作者一步三回头,回头修改刚刚写完的前几回。这种循环往复,造成文章自指,自我镜像,自我陷落。

红楼梦里面的人物也是这样的,一方面是要按照故事情节朝前走下去,一方面又得回过头来为自己找一个走下去的充足理由。这种情节叙事造成一种感觉:人物形象一方面好像是随机开放的,不知会走到哪里;一方面又好像命运是注定的,早已规定结局。每个人都在狗咬尾巴,团团转,难自拔。

那么,谈论任何一个人,包括谈宝钗,就遇到一个迷宫。明明是在谈这个人正在做的事情,回头看看发现是她的镜中影子,而且仅仅是多个镜像中的一个,于是迷惑,哪一个才是真的。

走出这个迷宫,就需要一根线。先把线头固定在一个基准点上,然后走下去,每走一步,线就成为记号,标记着走过的路是真实的不必重复,最后才能走出迷宫。

那么问题来了,谈宝钗,线是什么线?线头拴在什么基点上呢?基点选不准,如果把线头拴在风头上,风随心动,一会儿就乱调。


所以说,谈宝钗,先把线头拴准,拴在一个准点上。








作者: 海鲜酱    时间: 2022-5-29 08:09
应该以判词为准点吧?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5-29 08:15


为了找准基点,先朝前看看:

80回以后,黛玉逝,宝玉遁。那么,红楼梦以谁的视角继续写下去呢?

按照80回的草蛇灰线可以推定:宝钗,香菱,妙玉。后四十回无论发生什么,都要经这三个人的眼。


再回头看看宝钗的所做所为:

都知道的事儿,不赘。


那么结论很明显:宝钗的准点只有一个,唯一的原点。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2-5-29 08:36
年龄都有问题。

作者: 水阔山长    时间: 2022-5-29 08:40
大家一起涌入红学研究的大军不好玩。咱们再专业,有那些常年如一日,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人专业?业余的不跟专业的比。

每个人都有不同角度解读,非要弄个制子,限制思维,僵化了。再说,谁能保证制子就是准星?包括那些所谓资深专家。

比如金牌的,从她的角度,做了解读,让读者领会到她的思维的高度,有趣的灵魂,这样一幅一幅小品,比硬钻故纸堆生动可爱。

无论怎样的方式,都是花海中一朵花,包括你的此文见解。色彩纷呈才好看。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2-5-29 08:44
水阔山长 发表于 2022-5-29 08:40
大家一起涌入红学研究的大军不好玩。咱们再专业,有那些常年如一日,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人专业?业余的不跟 ...

像徐克拍东方不败。




还好金庸老爷子活得久。

自己到老还在改动。



作者: 水阔山长    时间: 2022-5-29 08:50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29 08:44
像徐克拍东方不败。

是,还有大话西游的孙悟空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2-5-29 08:51
水阔山长 发表于 2022-5-29 08:50
是,还有大话西游的孙悟空

不打叉了。
等徐教授说完。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2-5-29 09:34
小徐,一直期待你说说,宝钗这个人物的观感,是否伪善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5-29 10:22
四手 发表于 2022-5-29 09:34
小徐,一直期待你说说,宝钗这个人物的观感,是否伪善




这个问题确实也就是我要说的基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色。

红楼梦里面的王家,王熙凤显然是法家手段。王熙凤不识字,从小到大耳染目濡,自然而然是学的父辈的家风。看看王夫人,天天吃斋念佛,偶尔眼一瞪,嘴一叭叭,那就是法家霹雳娇娃。对比大观园外的王子腾那些做派,更加证实王家是法家派的家风。

贾家,表面上是儒家,骨子里面还是道家。贾家大房炼丹,政姥爷那套,表面上看好像是儒家,像孔子及其门徒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样子,其实那是道家。到贾宝玉这一辈上,无事忙,指望大家一起好好的,美其名曰容物,曰爱人,又称意淫,其实就是道家的 逍遥游。

薛家,商人。习惯性的见风使舵,依附权门好做生意。这种家风,导致宝钗的眼睛向上,眼里只有高高在上的人,底层人民不是她的菜。袭人跟她玩的好,因为袭人就是一个小号宝钗,心里一心一意替##分忧。

家风,教养,决定她们的思维与言行。这是底色。

那么,这是不是作伪呢?

庄子和老子都笑话儒家,说他们作伪。

荀子就说,是人就必须作伪,不伪不成人。伪,就是人为,也是为人,叫"化性起伪",一个孩子生下来,生活中不知不觉学会说话,这已经是 起伪。  真人不言,信言不美,言者不智。只要说话,就难免被老庄视为作伪。所以儒家就说,作伪,化伪,是一个移风化俗的文化过程。

从儒家法家观点看,宝钗不伪。贾家的中层领导实权派是法家,老王家,所以看好宝钗。


贾母,贾政,自然看好黛玉。

黛玉和宝玉,是红楼梦里面的二流人物,是道家。宝玉就不用说了,都知道是呆子,会担心小厮淋雨伤风,一派兼爱万物的心性。黛玉遭误解太多。黛玉其实也是一个人人平等的习性,但是偏偏给人一种刻薄的印象,这就是小说的魅力。


红楼梦一流人物秦可卿,兼美。

……

总而言之,这些人的底色找准基点,找准言说的参照物,然后才能论出一个条理性。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5-29 10:31



说政老爷喜欢黛玉,看他那么欣赏大观园的题匾,就一目了然。因为那大都是出自黛玉的机杼和手笔,政老爷不知情,却发自内心喜欢。

政老爷往死里打宝玉,未必不是为黛玉好。黛玉不管不问宝玉的憨行,那以后如何安家立业?政老爷当然要管。

如果政老爷心里想着宝钗当媳妇儿,那他何必操这份闲心。管起家来,宝钗未必弱于王熙凤。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5-29 10:34


黛玉写簪花小楷给宝玉交作业,哪有看不出来的呢?写字,一人一个风格,没法冒名顶替的。政老爷看看黛玉的作业,也就不了了之。打宝玉,是想到黛玉的将来。不打宝玉,是为了黛玉当下别太伤心。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5-29 10:38
别人写的要么看不进去要么看不明白,只有李元霸写的那个看明白了。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5-29 10:40
教授这个一段一段的写,我也能看明白
作者: 海鲜酱    时间: 2022-5-29 10:48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29 08:51
不打叉了。
等徐教授说完。

看见你还在说自己挑儿媳的标准,我就憋不住想笑话你一下。

你以为你作得了孩子的主吗?

还想干涉他的选择?

老古董吗?

作者: 海鲜酱    时间: 2022-5-29 10:53
撇开原著的细枝末节,黛钗之争其实就是自由恋爱与包办婚姻两种模式的区别。
当时的年代,自由恋爱大逆不道的,所以,成为禁书。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5-29 11:06
海鲜酱 发表于 2022-5-29 10:53
撇开原著的细枝末节,黛钗之争其实就是自由恋爱与包办婚姻两种模式的区别。
当时的年代,自由恋爱大逆不道 ...



元霸写的是人物的性格及性格形成的背景,讨论黛钗哪个女人更可爱。

作者: 海鲜酱    时间: 2022-5-29 11:09
知音 发表于 2022-5-29 11:06
元霸写的是人物的性格及性格形成的背景,讨论黛钗哪个女人更可爱。

那么视角就该放在贾宝玉身上,而不是史太君或王夫人两口子的评价上。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5-29 11:24
海鲜酱 发表于 2022-5-29 11:09
那么视角就该放在贾宝玉身上,而不是史太君或王夫人两口子的评价上。



你管人家视角放在哪儿呢?
视角放在哪儿是作者的事,
基于选定的视角把问题写明白就是写得好。
你可以把视角放在宝玉身上写一篇。

看别人写的文章,
要站在作者的视角去读,
而不是非得扭到你读者的视角去写。

作者: 海鲜酱    时间: 2022-5-29 11:30
知音 发表于 2022-5-29 11:24
你管人家视角放在哪儿呢?
视角放在哪儿是作者的事,
基于选定的视角把问题写明白就是写得好。

三个文学角色而己。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2-5-29 11:39
海鲜酱 发表于 2022-5-29 11:30
三个文学角色而己。

以前的人家多族居在一起。一个大家族就是一个系统。
家有家风。
挑媳妇儿这事儿都是有一个喜好的。

贾家以元春为尊。
元春中意薛宝钗。

薛宝钗又不屑掺合。

我那个主题是,宝钗装是不装。




作者: 海鲜酱    时间: 2022-5-29 12:28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29 11:39
以前的人家多族居在一起。一个大家族就是一个系统。
家有家风。
挑媳妇儿这事儿都是有一个喜好的。

从人的社会属性上区分,黛玉更像自然人,而宝钗是比较成熟的社会人。人一旦适应了社会,就俗了,这种适应或本真的泯灭,如果能够心甘情愿,可以不视为装。如果不是自然而然,那种妥协或无奈,应该算悲哀吧。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5-29 12:51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29 11:39
以前的人家多族居在一起。一个大家族就是一个系统。
家有家风。
挑媳妇儿这事儿都是有一个喜好的。





接着说我的。

宝钗家是商人。商人发财以后,最想当官,自己当不了官就会想着当读书人,也就是儒,最次也得做个儒商。薛家发家,其实就是从宝钗父亲这一代起来的。薛蟠不争气,宝钗就寄托了父亲的理想,一心一意作个读书人的门面。

宝钗从小读儒家书,所以她反而最儒家,张口闭口就是朱熹的道学口吻。反而黛玉和宝玉,却不喜欢谈儒家,不喜欢上贾代儒的私塾。宝玉以为,四书之外无书,皆不需读。对于四书,宝玉的读法是"尊德性",完全不同于宝钗的"道问学"。宝钗那一路,是走科举制,是要功名的。宝玉这一路,表面上看是明朝以来的儒家心学,骨子里却半是道家半释家。这个钗玉的根本差异。宝黛天天贫嘴使性,那是打机锋。宝钗与宝玉彬彬有礼,骨子里是道不同,底色不同。


归根到底还是家风不同。宝钗的言行举止,按照儒家文化看,不是装,不是伪。然而,宝钗读儒家圣贤书读偏枯,只读"道问学"这一路,而政老爷宝玉当然还有黛玉他们都是读"尊德性"偏道家这一路;再就是宝钗读书是纸上得来终觉浅,一个女孩子家最受影响的还是家风,润物细无声的是父兄的商人套路。宝钗的做事,最不显山不露水的是商人,非常投机取巧。


金瓶梅里的西门大官人,发财后也要捐个官,家里也要摆设得很儒雅,但是一眼望去都是赝品。读书人的底色是不能急就的。宝钗不醇。  读书读到意气平处,人人平等。即使端着架子,板着个脸,底色还是人人平等。看政老爷,到了宝玉面前就唬起脸,真到外面做官,宁愿自己倒贴钱也不会坏了自己的底色。宝钗不装,走的也是读书人的路,惜乎不醇,器狭。

宝钗,小器哉。

读出宝钗的小器,始入红楼。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5-29 13:06



我不是嘲笑商人。

我们都是商人的子孙。

但是,商人也讲义,并不是唯利是图。宝钗不唯利,但是也显然不是孟子所谓的"何必曰利"。所以就造成踏空。

儒家重义,然则利在其中矣。儒家讲读书,尊德性,然则禄在其中矣。宝钗读书还没有读到孟子何必曰利的境界,这个从探春宝钗黛玉论贾府经济时就看的明白。论经济这一节,好像是纸上谈兵,其实在透出各人的底色。黛玉论经济,最简单,最实在,实在到最百姓。宝钗不醇,底色露出。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2-5-29 13:20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5-29 12:51
接着说我的。

宝钗家是商人。商人发财以后,最想当官,自己当不了官就会想着当读书人,也就是 ...

宝钗祖上是紫薇舍人。是读书人的底子。
后在内务府下做皇商。
算是恩差。

宝钗极受宠。
黛玉做男子养,宝钗又何尝不是?
宝钗几乎是她父亲一手教养出来的。
秉性是读书人的秉性。
后因父早亡,兄不济事,遂丢下心头好,捡起庶务。
专心操持。替母分忧。

她不是小器,她是无我。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2-5-29 13:28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29 13:20
宝钗祖上是紫薇舍人。是读书人的底子。
后在内务府下做皇商。
算是恩差。

宝钗家说到底还是奴才出身。
比不得林家清流一脉。

底色上,黛玉终究是文人的风骨。
宝钗还是按照上用的器型打造。
不然,元春不会特意多恩赐。

但宝钗自己的心性是,收敛起自己的心思。
隐忍,退避,肯让度。

我始终觉得她是看不上宝玉这种男人。
毫无抱负妈宝男。

宝玉这样的略似林佩芬的《故梦》里的陆天恩。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5-29 13:47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29 13:28
宝钗家说到底还是奴才出身。
比不得林家清流一脉。




假作真时真亦假。聪明反被聪明误。

宝钗读书只偏枯,结婚独守一空室。这就是作者的戏剧化。王熙凤聪明,却误尽卿卿性命。宝钗为什么能嫁给宝玉?难道真如书里写得那么草率,权宜之策么?显然不是。婚事,那是双方门当户对的仪式,岂能一拍脑袋瓜子就定下来的。表面上是几个女人操办的婚事,背地里没有写的是四大家族互通声气的,贾家抄家,薛家使钱,王家出力,作为回报,宝钗嫁给宝玉,黛玉出局。

元春也不得不钟意宝钗。

应该是这个因果。然而这与书里情节对不上号。这也就是为什么说稿本一直前前后后在改。


宝玉出家,在毗陵渡口上船,说是一个大雪天。毗陵驿,在常州。毗陵渡,武中奇写的几个字立在河边,一点儿都不起眼。常州这个地方,是中国气候的南北分界线。理论上会下雪,但是不可能下那么大。所以说宝玉出家,应该是躲祸去了。而且应该还会回来。

所以宝钗嫁给宝玉,薛家是算过的。而且怀了宝玉的孩子,按照古代的礼制,也不算是失败的婚姻。按照这个思路,宝钗即使看不上宝玉,但是未必看不上这门婚事。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5-29 13:52



后四十回,我倾向于宝玉回来了。心如死灰,开始写书回忆少年事。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2-5-29 13:55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5-29 13:47
假作真时真亦假。聪明反被聪明误。

宝钗读书只偏枯,结婚独守一空室。这就是作者的戏剧化。王熙 ...

我从写小说的角度来理这种处理手法

作者本来的意图是这样。
但写着写着会发现设计好了的桥段有点不通。

他写的东西有个原型,但他自己会给自己的角色赋予一种主角光辉。
写的过程中,主角的滤镜会一一被拆解。
于是前言不搭后语。
作者就要描补。

比方说我爱宝钗这一人物。
我心里的宝钗是高洁的。
但下笔之后,种种迹象又显露出宝钗其实是个心机girl。
也会有这样的落差。

但我是这样想的。假使我是宝钗。
我会不会干这种矫饰的事。
就是一切以我是一个高洁之人出发点。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5-29 13:59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29 13:55
我从写小说的角度来理这种处理手法

作者本来的意图是这样。




所以说问题就出来了:

有的章节是定稿,有的是草稿,有的润色八次,有的删益两次……于是多有前言不搭后语,甚至怀疑后四十回的真伪。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2-5-29 14:00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5-29 13:59
所以说问题就出来了:

有的章节是定稿,有的是草稿,有的润色八次,有的删益两次……于是多有前 ...

有的是脂砚斋代执笔。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5-29 18:59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5-29 12:51
接着说我的。

宝钗家是商人。商人发财以后,最想当官,自己当不了官就会想着当读书人,也就是 ...



学习了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9 21:17
段子所说的,有点格式化、标准化。

曹公大书特书这群女孩子,大概就是还原女孩子们的那份本真,没结婚前的那份本真,那份美好。
这份本真,因社会阅历浅,因年龄区间的缘故,社会烙印没那么深,女孩子们才个顶个的美轮美奂。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9 21:18
倘若,都活成了鱼眼睛的年龄,加诸于这家那家的,或许有些印证。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9 21:19
林语堂笔下的姚木兰,倒是很符合你文中的形象。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29 21:22
我不是拆台,段子,就名著论名著。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5-29 21:26
简一竹 发表于 2022-5-29 21:18
倘若,都活成了鱼眼睛的年龄,加诸于这家那家的,或许有些印证。

鱼眼睛是啥年龄?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5-29 21:29
简一竹 发表于 2022-5-29 21:17
段子所说的,有点格式化、标准化。

曹公大书特书这群女孩子,大概就是还原女孩子们的那份本真,没结婚前 ...

是啊,越分析越复杂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5-30 08:31
知音 发表于 2022-5-29 21:29
是啊,越分析越复杂




比较起林黛玉的病,宝钗不复杂。

都知道林黛玉肺病。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西方生燥,在藏为肺,在体为皮毛,在志为忧。忧伤肺。"回想红楼梦里面的林黛玉,多愁善感,积愁伤肺。然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南方苦生心,变动在忧。"由此可见,黛玉的病应该是心病。与心相关的情状是"在音为徵,在声为笑",这也得到证实,有黛玉的场合总是笑声不断。所以说,黛玉的病是心病。黛玉并不是天生体弱,这从她的诗文就能听出来,她的诗有很健壮的气。她的病应该是在她妈妈病故后落下的,忧愁成病,父亡,加重。搬到姥姥家,天天想自己的家,病没有见好。

还没有完呢,《素问·金匮真言论》又说:"西方白色,藏精于肺,故病在背。"  本来不利索,又背部受风寒。什么时候伤风?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黛玉跟湘云深更半夜对诗,不知不觉中加重病疾,转成不治。

大观园的这次聚会,是欢乐的高潮,也是悲剧的转折。

读红楼,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因为红楼梦经过多次改写,一些实质性的东西都给隐去咯,只在字里行间影影绰绰。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5-30 08:38
简一竹 发表于 2022-5-29 21:17
段子所说的,有点格式化、标准化。

曹公大书特书这群女孩子,大概就是还原女孩子们的那份本真,没结婚前 ...





哦哦。能不能详细说说呢?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5-30 08:43
知音 发表于 2022-5-29 21:29
是啊,越分析越复杂





其实吧,我这是在尽力简化。

很多人,可以说是大多数人谈红楼梦,最终结果没有不是鸡同鸭讲的,谈着谈着就谈乱了。

我写这个帖子,写得啰嗦,其实主旨很简明,就是在说一个道理:不管谈什么,关键要給出一个明白的参照系,一个准确的基点。

简一竹楼上那种谈法,当然好。但是结果肯定是混乱,因为"婚前"是什么意思啊?这不是一个准确的基点。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5-30 08:58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5-30 08:31
比较起林黛玉的病,宝钗不复杂。

都知道林黛玉肺病。



跟宝玉的感情是不是她的心病?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30 11:55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5-30 08:38
哦哦。能不能详细说说呢?

哪有你倚马可待,下笔千言的才气。再说,也没时间。
看你的帖子能学到很多书本上的东西,加之你心胸坦荡,比较能直言对话,这很可贵。
但你的一些思路迥于常人,免不了有不同看法。

作者: 简一竹    时间: 2022-5-30 11:55
知音 发表于 2022-5-29 21:26
鱼眼睛是啥年龄?

就我这年龄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2-5-30 12:06
简一竹 发表于 2022-5-30 11:55
就我这年龄

就是妇女嘛。
嫁人了就是鱼眼珠子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5-30 12:11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2-5-30 12:06
就是妇女嘛。
嫁人了就是鱼眼珠子




按照这个解释,那大观园时期正是谈诸子论诸才子的时候啊。

所以,我用诸子解释宝钗,特别得体。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2-5-30 12:25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5-30 12:11
按照这个解释,那大观园时期正是谈诸子论诸才子的时候啊。

所以,我用诸子解释宝钗,特别得体。 ...

是没错。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