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说说毛笔字那档子事儿
[打印本页]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6-28 12:00
标题:
说说毛笔字那档子事儿
等梁老写养花,写养字,偷功夫自言自语几句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6-28 12:05
@跳梁老丑
叫你呢,快来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7-5 11:04
梁老忙过去了吧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7-5 11:21
朝学执笔,暮誇己能。肥着胆子说几句。
早先看见 董玄宰 对 赵松雪 的看法儿,始于瞧不起,等到晚年又说自己还是赶不上赵。
赵的字,称为赵体。学的是王羲之。
但是他学王羲之的过程有些不一样。他其实是先学的赵构,秦桧的皇帝。赵家人做皇帝,他们自己说,就是天天写个字儿绘个画儿,所有赵家皇帝才艺挺好,赵构的书法挺有成就,不知怎么回事书法界谈起他的人不多。
秦桧的字也很好,更是罕见有人学他。
蔡京的字也是出自王羲之一脉,宋朝四大家苏黄米蔡,这个蔡家,到底是蔡襄呢还是蔡京啊?现在人都说苏黄米蔡指的是蔡襄,恐怕当时人指定是蔡京吧。至少是既指蔡襄又指蔡京,蔡京也自称是蔡襄一家子的。
现代人有著名书法家学蔡京,但是不好意思公开说,只好含糊其辞。其实明眼人一看,学的是蔡京。
回过头来说赵体,开始学赵构。后来见识宽起来,学习唐人笔意,追及晋人。但是,小时候的底子,到老也磨不去。这就像苏东坡的字,也有作品入选历朝历代十大行书,其实吧苏东坡的字在结构上笔意上都是学他老爸的体势,苏老泉对苏东坡影响最大。小时候的童子功,是一辈子的本色。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7-5 11:39
苏东坡,赵松雪,都是非常才华。赵松雪又能经常接触到古人真迹,所以学到常人难及的法门儿。可是到最后,所有的才华与技巧,落到实处,也就是那么一招,老老实实,朴朴素素。
反过来看,颜体,欧体,从小到老,一直都是那么老老实实的一招半式,一直用而且只用那一招半式。用熟,用精,平淡自放绚丽。
作者:
跳梁老丑
时间:
2022-7-5 12:19
十多年没摸毛笔。
关于书法,我有个偏激的思想,认为那是浪费生命的玩意儿,不值得去学。
别人学也不反对,反正大家的生命都是浪费,玩书法毕竟是装逼成本最低的爱好。
关于书法的本质,我也有自己的理解。
看一个人的书法怎么样,其实很简单,就看能否化方为圆回归本来。
文字起初都是模仿自然的象形(结绳是数字符号,除外),基本上是自然的拟态,
只有我们汉字,机缘巧合慢慢变得越来越方正尖锐。
代价就是两个。一是笔画繁复难以普及,二是降低书写速度影响实用。
这个过程中有人为的故意,为了垄断文字、垄断文化,进而垄断思想。
但最终,文字说到底还是不能丧失其基本功能,要便于书写和学习,
所以后来,自然产生了行书、草书、狂草。
好的书法应该是这样的:
在保持字体美感的同时,要能够让人看字的时候,仿佛可以看见那笔如同在纸上飘过一样,毫无滞涩。
因为只有最大程度减少笔与纸的摩擦,才能达到书法的最大自由。
所谓有力、力透纸背,其实是个反向的比喻,违背了书法的大道。
除此之外,任何理论都是故弄玄虚。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7-5 12:25
"一个人的书法怎么样,其实很简单,就看能否化方为圆回归本来。"
这句话基本上同意。
不同意的是,方笔,很多时候也是很自然地写出来的,像圆笔一样。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7-5 12:37
好的书法应该是这样的:
在保持字体美感的同时,要能够让人看字的时候,仿佛可以看见那笔如同在纸上飘过一样,毫无滞涩。
……这句话从欣赏角度来说,没错儿。
但是从书写角度来说,错掉50%。
如果 毫无滞涩,那么纸上就留不下字。字迹,归根到底是纸笔的摩擦力。没有摩擦力,就没有字。
这句话好像抬杠。说不抬杠的吧,因为毛笔自身有弹性,所以用多的少力,就弹回多少反作用力,也就是说,你看着字有多么飘逸,那么就同样多么有骨力,二者完全相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这是王羲之字的美感,但是他的字,力度不减颜真卿与欧阳询。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7-5 14:44
鼓掌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7-6 10:43
苏东坡,赵松雪,都是非常才华。赵松雪又能经常接触到古人真迹,所以学到常人难及的法门儿。可是到最后,所有的才华与技巧,落到实处,也就是那么一招,老老实实,朴朴素素。
反过来看,颜体,欧体,从小到老,一直都是那么老老实实的一招半式,一直用而且只用那一招半式。用熟,用精,平淡自放绚丽。
这"老实实的一招半式",就是笔法。关于如何用笔,古人历代说过非常多的话。有人说,用笔就像"锥画沙",锥子划沙地,是什么意思?一个人一个感觉。王羲之说学用笔就多看鹅游水。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说得都若隐若显,所说的话与所说的事之间时断时续,好像使人听此展朱颜,好像使人听此凋朱颜。所以后人学书,很多人很多时候都是学不明白的,这"老实实的一招半式"很难学到手。
"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因俗易。"这是《书谱》里的话。这个"质"字,就是特质,就是"老实实的一招半式"。"古质",就是说古人写字很老实,反反复复那么一招半式,用熟,用精,用老。"今妍",是说今人喜欢时尚感,写字总是花里胡哨的。这就像颜值,也像化妆,同样都是有眉有眼的,有的人就是更耐看更受用,因为他们或她们特质不一样;同样的口红眼影,同样的彩甲发色,人的气质不同则效果各异。欧体颜体,一瘦一肥,一收一放,是因为用笔的特质有内擫有外拓。所以,学习古人字,不是学他们的肥瘦,如果斤斤计较于外形外貌,那不过是刻舟求剑,东施效颦,买椟还珠。
学他们的内在特质,内在特质学到手,外形就会出现自家面目。所谓自家面目,欧体的样子是欧阳氏的自家面目,颜体的样子是颜氏的自家面目,这面目是内在的用笔特质基础上融合个人的气质而形成的。
因为用笔的内在特质很难学到手,于是很多人在学欧体颜体或者任何一体时,所滋滋追求的是颜氏欧氏等等个人气质。人的气质养成于他们的兴趣,学养与个人审美。 自家面目,归根到底是个人的学养决定的。同样的一个点,王羲之写得像鹅头,颜鲁公写得像铁匠的铁砧,这是他们个人的审美观决定的,一举手就显出自己的趣味。
用笔学不到古人处,古人的个人气质更无从养成,于是今人不见古时月学书成为画画,很多人学毛笔字学出一个照葫芦画瓢,离开葫芦画不出瓢。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7-9 09:37
古代书法家的每一个字都有两部分组成,一部是千古不易的用笔特质,一部是因人而异的个人气质。所以后人学书便产生各种差别。
用笔千古不易,结体因时而变。这是赵松雪的心得。他起点高,才情高,追唐摩晋而入高古,所以我相信他的话。后人书写皆学王羲之,唐朝学得最入神的是虞世南和褚遂良,学得最入骨的是颜欧柳。赵孟頫学王羲之,中间隔着大半个宋朝,其实已经偏离开颜欧的古质,走的是不同的路子,赵松雪才华横溢,所以路子虽然不同却仍得王羲之的精髓,后人再学赵孟頫,一学就俗,因为一是没有赵孟頫的才华,二是通过赵孟頫学王羲之,越偏越远。
董玄宰当初看不起赵松雪,晚年又叹服赵松雪,这就是功夫,年轻时候看得出赵松雪之偏离,晚年看的到赵松雪以不同的路径得王羲之的神髓。董玄宰笔下变化丰富,堪比褚遂良与虞世南。董玄宰学王羲之,也学卫夫人笔意。王羲之不但师从卫夫人,而且学
张伯英。张伯英最纯正。张伯高学从王逸少。怀素是从唐楷起步,然后追古,草书从他开始已经露出败迹,但是他与颜真卿,李太白等等人交往,气氛雄浑,自是仍不可追。
以上说的是学古人的特质。从个人气质来讲,宋人尚意。写字更追求个人色彩。苏东坡写字歪歪着,扁扁着,因为握笔姿势与众不同,写出来的字半枯半荣。黄山谷草书从唐楷起步,后来学到褚遂良的笔意,草书行书变得有意思起来,就像现代人学写字,从小写楷书,才气高一点的会写行书,但也都是学欧体颜体,学不到褚遂良的笔意,在贬谪路上经过长江,看见江上船夫撑篙,忽然悟得笔法,一截一截的,用力似断似续。
宋徽宗气象高古,徐青藤才情最厉害,这二位都是个人才华气质胜过法度,后人没法学。米芾的字,总起来说不失王右将军法度,可是气质太褊狭,用笔硬拗,学养不厚,所以字上气象不正,虽引人注目而不耐久看也。
王宠,与祝京兆文太史同时,学古人不遗余力。可是他的个人气质与古人气象不融洽,所以他的字不管怎么写,总是有些不合群,生疏,矜持,古人的笔法与个人气质同床异梦。这是一个谜。
说这么多,其实就是说,千古用笔特质学不到,个人气质没法学。爱咋咋,放笔直写。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7-12 10:42
今天冷清啊。
再发一段。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7-12 10:44
"放笔直写",实际上应该是既明白千古不易的笔法又有一定的学养然后自在自然地书写。即不掌握古人笔法又没有丰厚的沉淀而
放笔直写,便容易丑书俗笔,写起来就容易草率。就算以古人笔法为准,都容易偏离,何况任性而为呢。譬如当今欧体流行,出名的有田英章与卢中南。卢中南师从欧阳中石,得到圈内人承认多一些,田英章广开教学班,得到江湖名气大一些。单就笔法而言,得欧阳询之古质少,而掺杂个人习气多。我曾经说,田英章写欧体,没有一笔得欧阳笔法。他们那种写法,就像邯郸学步,欧体没有学到手,临到自己放笔直写时却又退缩,不知何处下手,别说没有写字的审美空如笔管,连胆子都细软如笔毫。
不知古人笔法,又不愿写俗,那就需要用心,自己写出字来,然后自己评判,请别人评判,选出其中好的,淘汰其中差的。如此一遍又一遍地写,一遍又一遍地评,一遍又一遍地积累,最终就养出自家的审美。
以自己的审美观览古人书,则发觉自己不到位处,发现自己不得体处,于是渐知古人法度,渐成自家笔意。好多好多人与事的认识与遇合,也都如此。
如切如磋,瑟兮僩兮;如琢如磨,赫兮咺兮。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