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胶东三岛写生记——画、文:罗雪村 [打印本页]
作者: —舞— 时间: 2022-7-9 11:56
标题: 胶东三岛写生记——画、文:罗雪村
本帖最后由 —舞— 于 2022-7-8 14:15 编辑
[attach]714428[/attach]
胶东三岛写生记
罗雪村
入夏,想去看大海。
无奈,被核酸、健康码、行程码锁住,“足不出户”,如笼中鸟。
好在,人有记忆。一幅幅写生,载我重游胶东三岛——回到天海间,舒展被团皱的灵魂——自由真美好!
看海去(铅笔、水彩)1979年9月
1979年9月,去青岛。
一早,登上信号山,视线穿过起起伏伏的红屋绿树,就望见了大海——那么安静,平平展展伸向天的尽头——那一刻激动的状态,此时难以追述,但肯定那一刻,一个人的生命一下子被豁然打开!
1979年,对于我,值得记住的就是第一次看到大海。这一年,更值得纪念的是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闭锁的国门终于被打开,由此,无数中国人第一次像我看到大海一样惊羡地看到:外面的世界原来那么美丽、多彩,那么浩瀚、丰饶!
一个人的人生,一旦与整个民族的福祸交集,便永生难忘!这幅纸已泛黄的速写记录了对1979年的感恩!
作者: —舞— 时间: 2022-7-9 11:56
[attach]714430[/attach]
这一年,第一次思念一个姑娘。
在海边,一个月圆的夜晚,大海与夜空交融一色,难以分离。遥望一轮明月,正用她温柔、深情的光芒轻轻抚摩着海面……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那一刻,内心萌动,初尝思念的滋味,同时又心有余悸,因为刚刚过去的只讲政治和斗争的禁欲年代,是断断不敢有“爱情”这个字眼,但向往美好的人性终归扼杀不了!
“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歌声与这情和景的交融,永远留在大海,留在这样的月夜。
作者: —舞— 时间: 2022-7-9 11:56
[attach]714431[/attach]
为什么加个“老”?因为所画的这座建于1900年的火车站——没了。
这座由德国建筑师设计的火车站,由候车大厅和钟楼两部分构成,候车大厅有高大的山墙和大型券门,高耸的钟楼易让人想起德国古老的乡村教堂。
寓居青岛的文史学者李洁告知:1991年,青岛老火车站被拆毁,几年后,弃用原建筑物件,全部采用新型建材仿造重建。
联想起济南老火车站。1972年冬我第一次去济南,见过这座也是德式风格的建筑。惜在青岛拆毁老火车站的第二年,建于同一时期,曾登上清华、同济建筑学教科书的济南老火车站,也被拆毁。理由之一是时任济南市领导谢玉堂一句“看到它就想起中国人民受欺压的历史,那高耸的绿顶子(穹顶)就像希特勒军队的钢盔”。
2013年,济南又斥巨资仿造重建。
据说现在仍有人赞同拆毁,认为它们代表了屈辱历史。但更有理性的声音:拆除了这些建筑,历史就消失了吗?!仿造、重建是补救历史还是“一蠢再蠢”?待后人评说。
作者: —舞— 时间: 2022-7-9 11:56
[attach]714432[/attach]
80年代初,喜欢看李平凡先生画的小品画、盘画,颜色鲜艳,有生活情趣和简洁明快的装饰感。后来听说他用的是一种日本产的“魔法彩笔”。很快,国内有了类似的彩色水笔。在青岛写生时试着用国产彩色水笔画了一些小景,可惜色彩艳俗了一点。今年2月,中国美术馆举办纪念李平凡诞辰100周年纪念展,又唤起对像他那些明快、纯真的画一样万象更新的80年代的怀念。
作者: —舞— 时间: 2022-7-9 11:56
[attach]714817[/attach]
[attach]714818[/attach]
村名得自海边断崖处一尊形如老人坐在海面上的石柱。当年这里还是个传统渔村,现已变成旅游度假区,有完善的商圈。当然,那个“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渔满舱”的石老人渔村,已风景不在。
作者: —舞— 时间: 2022-7-9 11:56
[attach]714820[/attach]
那天在画这幅画时,楼上窗户里传出曼妙的琴声,不知什么曲子,非常好听,令写生的过程很享受。近日在网上看到游客拍摄的这座红屋顶洋楼,居然还是40多年前的样子。
山东籍老作家王统照先生早年在描写德国洋楼时写道:“那些建筑物,除掉具备坚固、方正、匀称、高大的种种相之外,你在它们旁边经过,就觉得德国人凡事要立根很深的国民性有点可怕!同时也还有点可爱之点。当初它们对这个港口实在是花过本钱的。究竟不知是多少马克汇来东方,经营着山路,海堤,森林,铁路,一切事它们早打定了永久的计划,所以都从根本上着想。建筑也是如此。”
作者: —舞— 时间: 2022-7-9 11:56
[attach]714821[/attach]
1934年初夏,两萧来到青岛,萧军在此写了《八月的乡村》,萧红写了《生死场》。次年,《生死场》由上海容光书局出版,鲁迅作序。80年代初,文学的春天到来,就在那个时候我读了《呼兰河传》……2011年,我去呼兰,萧红故居被焕然一新,再也找不回旧时的印迹。而她在青岛仅住一年有余的旧居,竟保存尚好。这位过早离去、命运多舛的女作家,至今被人们牵挂与凝视。
作者: —舞— 时间: 2022-7-9 11:56
[attach]714823[/attach]
[attach]714824[/attach]
大鱼岛在胶东东北角,一面靠山,三面环海。两百多年来,大鱼岛人一辈接一辈都以捕鱼为生。
那天傍晚,坐在山包上写生,就见村头海边,满载鱼虾的渔船归来,人们或拉渔网或抬鱼虾,说笑打闹、穿梭往来,好不热闹……
作者: —舞— 时间: 2022-7-9 11:56
[attach]714825[/attach]
[attach]714826[/attach]
1956年,画家吴冠中从石岛镇步行到大鱼岛写生。他惊叹渔家在各自家的屋墙上选用石块砌成不规则几何形,谱出方、圆、横、斜、大、小、曲、直的石头交响乐;特别是屋顶上,都覆盖一层层厚厚的褐色海草,那草的松软质感一下调和了石头的坚硬度,还有弯曲柔美的屋顶弧线,加之为防风将渔网套在上面,好似女人的发网,更添几分妩媚。
听大鱼岛老人讲,海草屋冬暖夏凉,且经年不腐。大鱼岛人家大多就在这样的海草屋里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记得那天一登上大鱼岛,一见到海草屋,就像走进了童话世界。这幅写生留下41年前大鱼岛的遗影。
听不久前去过的朋友讲,现在的大鱼岛经过开发建设,盖起了不少高楼,已与现代社区无异,残存不多的海草屋也被修缮改造,只作为民宿或给游人观光的样品了。
想起大鱼岛,就想起古老的海草屋,那该是大鱼岛独有的风景。很多不同地域不同风情的城镇乡村,原本各具特色,如今却日趋同化,虽然光鲜漂亮了,但漂亮不等于美。想起吴冠中先生那句警世名言:“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却很多。”
作者: —舞— 时间: 2022-7-9 11:56
[attach]714827[/attach]
[attach]714828[/attach]
工业文明以前,英国乡村多见茅草屋,屋顶是用小麦和黑麦梗混合作为原料一层层覆盖,毛茸茸、厚糙的外表就像一层棉被,给人温暖庇护的感觉。
如今,很多英国人仍乐于居住在鲜花簇拥的茅草屋里。***要求房主每隔几年要翻新一次屋顶,而且不得改变茅草屋的任何外观,当然,拆毁是绝不允许,因为国家已将其列为被保护的历史文化遗产。
作者: —舞— 时间: 2022-7-9 11:56
[attach]714829[/attach]
在胶东最北边,与大连隔海相望。
仍记得那天坐了一个多小时忽上忽下的轮船,从长山岛踏上这个从未听说过的陌生渔岛。
没想到,一个不速之客,却像回到老家。
“来,屋里坐。”
“别走了,就在俺家里吃。”
……
岛上人不问你姓甚名谁、哪方来客。
那晚吃的是用鲍鱼、鲅鱼等八种鱼馅包的饺子。
印象最深的是,渔民家的屋里屋外、棚顶墙面甚至镜子上,都开满了“花”!虽然红配蓝,不怯;花花绿绿,不俗。
小岛上的渔民们,默默地在这个不为人知的地方过日子,有的甚至一辈子没出过岛,但他们爱生活,是那么真,那么善,就像他们描绘的花儿一样——真美!
作者: —舞— 时间: 2022-7-9 11:56
[attach]714830[/attach]
2014年我与几位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画展,其中就有砣矶岛渔家写生。画家、学者陈丹青先生看了以后,说他喜欢看这样非专业的作品……因为“天性格外良善而憨,并不见职业画手的技术气”。我以为,他的这些评语用在那些画出美丽花儿的渔民身上更贴切。
作者: —舞— 时间: 2022-7-9 11:56
[attach]714831[/attach]
疫情当下,每天充耳令人不快的信息,久而久之,麻木了。
回看当年海岛写生,立刻沉醉其中,受伤的心被疗愈。尽管这世间有太多肮脏和罪恶,但挡不住阳光、鲜花和美好的记忆。
记得在砣矶岛那天晚上,在海边北望,远远地似能看到对岸的灯光,那里是大连,我没去过,好奇又向往。去年阅读《巨流河》一书,才知道我在砣矶岛北望后,一位叫齐邦媛的女士,也曾站在威海的海边北望,那边有她的故乡铁岭。只因时代变局,她不得不客居台湾七十载,“像一只永远回不了家的船,在海浪间望着回不去的土地……”读着这些思念的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她在海边北望时那双悲凉的眼睛。
(写于2022年5月30日罗雪村)
作者: —舞— 时间: 2022-7-9 11:56
音乐
作者: 跳梁老丑 时间: 2022-7-9 12:55
济南老火车站,当年拆除时很多人大叫可惜。
这个罗雪村,是那个作家雪村吗?
作者: —舞— 时间: 2022-7-9 13:11
罗雪村,北京人,画家
《人民日报》文艺副刊编辑
作者: 满堂花醉三千客 时间: 2022-7-9 14:54
我们真的丢掉许多的美好。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7-9 15:13
济南老火车站拆得太可惜了。那样得建筑几乎无二
作者: 刘小城 时间: 2022-7-9 15:17
在一幅画前待上一会儿,人也安静了
画是无声得音乐,却能在心里掀起波澜
一幅画面可以把一段时间,历史 全活起来,这是绘画的力量!
作者: —舞— 时间: 2022-7-9 15:29
有几张画我细看了好久
每一幅画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
每一幅画都包含大量知识点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2-7-9 16:14
这些好珍贵啊,
这些感悟:一个人的人生,一旦与整个民族的福祸交集,便永生难忘!这幅纸已泛黄的速写记录了对1979年的感恩!
只有那个年代才这么纯真地想过,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2-7-9 16:21
一个人的眼睛看到美好和宁静,是代表了属于他的内心世界可以有多深有多广有多美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