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国家二级厨师谈谈如何做家常菜 [打印本页]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9-12 09:06
标题: 国家二级厨师谈谈如何做家常菜





厨艺,小杂耍也。古代人讲究君子远庖厨,现代人又上学上班没有时间下厨,弄得厨艺成为一个专业技能,什么大师特级大师云云,厨师特级大师比中国其他领域的大师怕是多十倍,越把下厨这种日常生活行为弄得神秘兮兮的。

其实吧,我先说出几条,就足以破除这种神秘感。神秘感既除,为难于下厨,不耐烦下厨,这些普遍的情绪也自然而然消解。

第一条。任何一道菜可以分在好几天里制成,并不是一定要一气呵成的。明白这一条,上班上学的现代人是不是突然发现下厨就没有什么压力了啊,不用急,慢慢来,不要慌慌张张一口气做出一道菜。悟出这条,一个星期的菜都能安排得顺利妥帖,不单调,充满变化,等待与希望。

第二条。菜式千变万化,作菜的程式自古而今没有半点变化,大菜和小炒,红烧和清蒸,煎鸡蛋与顿羊肉……都是那么同样的一些手法儿。。。。这一条有些难悟,悟出来就浑身轻松。

第三条。作菜的心态与火候,都要尽力拿捏分寸。火候不到位,菜不好。心态拿捏不住,人易烦躁。什么心态最好?有的人太讲究,一作菜就非要做成个上大席的水准;有的人太将就,一作菜就想着随便应付一顿。其实吧,作菜就是一个既讲究又将就的过程:一定要吃得有仪式感,这是讲究;作菜时不死板,会调整步骤与火候,调整配料与调料,这是将就。将就而不讲究,懒得下厨房。讲究而不将就,烦畏下厨房。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2-9-12 09:21
厨艺厨艺,确实是一门手艺,并不简单。过去商业学院,现在的技师学院都开设有厨师班。做菜有很多窍门,选材、弄净、腌制、焯水、改刀、过油、烹炸、醋溜、红烧、蒸煮、勾芡、火候等,都有讲究的。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2-9-12 09:23
西式烹饪,时间精准到分,作料精细到克。中式则粗略一些:大火滚开转小火炖煮、香油、味精少许。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9-12 09:27
你一直说天上,我一直说地下
不能同日而语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9-12 09:27
晒晒你做的…
作者: 没有原因    时间: 2022-9-12 09:28
师姐这文章是将就还是讲究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9-12 09:31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2-9-12 09:23
西式烹饪,时间精准到分,作料精细到克。中式则粗略一些:大火滚开转小火炖煮、香油、味精少许。



非也,非也,非也……哈哈哈


这种说法都是道听途说而已。大厨,不论中西,都是凭着感觉作菜。如果是精确到上称,那肯定不是作菜,而是作菜谱。


西方家庭作面包,也不用称,就是一双眼一双手,哪有称面称糖称酵母牛奶黄油的啊。


如果必须精确到克,那古代人连国王早都饿死咯,别说一辈子没用过称的野蛮人咯。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9-12 09:32
知音 发表于 2022-9-12 09:27
晒晒你做的…




不能晒。在天涯晒,引发群嘲~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9-12 09:32
没有原因 发表于 2022-9-12 09:28
师姐这文章是将就还是讲究





讲究与将就之间也





作者: 没有原因    时间: 2022-9-12 09:37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9-12 09:32
讲究与将就之间也

下象棋怎么个讲究与将就之间呢
作者: 没有原因    时间: 2022-9-12 09:59
讲究的是战术上的,将就是战略上的。

将就就是无名,不争强好胜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9-12 10:05
没有原因 发表于 2022-9-12 09:37
下象棋怎么个讲究与将就之间呢




发展体育,都是在将就与讲究之间也,口号: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这个口号就是讲究与将就之间,讲究的是比赛,将就的是友谊。

这就跟做菜一样,将就众口与作菜条件,讲究程式。




作者: 没有原因    时间: 2022-9-12 10:05
本帖最后由 没有原因 于 2022-9-12 10:06 编辑

有些人写字的时候,旁边有人看着,不能保持本色,这就叫不将就。

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将就就是指的不博人眼球,做人方面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9-12 10:07
没有原因 发表于 2022-9-12 10:05
有些人写字的时候,旁边有人看着,不能保持本色,这就叫不将就。

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将就就 ...




非也。

金刚经讲究无为法,讲究真谛

将就有差别,将就俗谛

讲究出世间法,将就世间法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9-12 10:08
知音 发表于 2022-9-12 09:27
你一直说天上,我一直说地下
不能同日而语




我一直都在说,将就与讲究之间也








作者: 没有原因    时间: 2022-9-12 10:12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9-12 10:07
非也。

金刚经讲究无为法,讲究真谛

嗯,将就是依空出假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2-9-12 12:30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9-12 09:31
非也,非也,非也……哈哈哈

你是不是概念没弄明白?面包是菜吗?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9-12 13:13
再折长亭柳 发表于 2022-9-12 12:30
你是不是概念没弄明白?面包是菜吗?






回头看了看,分得清,写得清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9-12 20:15

整天华而不实的,没有可操作性。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9-12 20:19


第一条。任何一道菜可以分在好几天里制成,并不是一定要一气呵成的。明白这一条,上班上学的现代人是不是突然发现下厨就没有什么压力了啊,不用急,慢慢来,不要慌慌张张一口气做出一道菜。悟出这条,一个星期的菜都能安排得顺利妥帖,不单调,充满变化,等待与希望。

问:举例说明你是怎么安排的?

第二条。菜式千变万化,作菜的程式自古而今没有半点变化,大菜和小炒,红烧和清蒸,煎鸡蛋与顿羊肉……都是那么同样的一些手法儿。。。。这一条有些难悟,悟出来就浑身轻松。

问: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菜什么是小菜,都是一些什么样的手法?

第三条。作菜的心态与火候,都要尽力拿捏分寸。火候不到位,菜不好。心态拿捏不住,人易烦躁。什么心态最好?有的人太讲究,一作菜就非要做成个上大席的水准;有的人太将就,一作菜就想着随便应付一顿。其实吧,作菜就是一个既讲究又将就的过程:一定要吃得有仪式感,这是讲究;作菜时不死板,会调整步骤与火候,调整配料与调料,这是将就。将就而不讲究,懒得下厨房。讲究而不将就,烦畏下厨房。

问:如何调整心态与火候?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9-12 20:21

我突然想起大学有一个专业叫《物理教学论》,是属于心理学范畴,不是教物理的。
跟你这个异曲同工,不是说怎么做菜,是说怎么去说怎么做菜。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9-13 08:33
知音 发表于 2022-9-12 20:21
我突然想起大学有一个专业叫《物理教学论》,是属于心理学范畴,不是教物理的。
跟你这个异曲同工,不是 ...




论坛上我写得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没有什么空话:




例子很多,不胜枚举。

比如说包饺子或馄饨。今天制皮,明天做馅儿,后天现吃现包。每次都可以用零碎时间完成。可以吃好几天,随时吃随时包,也随时可以把新鲜菜馅儿补进基础肉馅子,几分钟时间就吃上鲜饺子。

比如排骨汤猪杂汤。今天洗猪杂排骨然后浸在水里,明天高压锅煮好凉透,后天撇清浮在上面的白油,取一部分回锅,调味现吃。。。如此煮一次,可以分喝很多次。。。煮好的猪杂还可以炒菜,可以凉拌……变化多得很。

任何菜,都可以这样分而治之。想象一下,饭店里炒菜为什么那么快?因为主料和辅料早就预备好了呗。家里做,哪怕是炒土豆丝,也可以分着准备,今天切丝,明天炒。

总而言之,把整个菜分在不同的零碎时间里,不慌不忙,轻轻松松,美美滋滋。

要想做到这一点,自然而然需要心里有谱儿,一道菜怎么做?程式了然在心,得乎心应乎手。只要理解所有菜的共同程式,很多自己喜欢的菜都可以先做出半成品,然后一个半成品变化出多种成品菜。比如里脊肉,先准备下半成品,可以变化出糖醋里脊,干炸椒盐里脊,鱼香里脊,裹包里脊,糊辣溜汁里脊……自己调什么汁,就回锅做出什么里脊来。

很多菜都是半成品,比如说各种各样的泡菜。很多时候都是直接当成品小菜吃了,其实吧可以用来当辅料变化出更多的菜品。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9-13 08:37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9-13 08:33
论坛上我写得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没有什么空话:



补充了这些才感觉完整了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9-13 11:14
知音 发表于 2022-9-13 08:37
补充了这些才感觉完整了





噢。看看再写几句……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9-13 11:17
有个说法:人馋就好做饭。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9-13 11:24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9-13 11:17
有个说法:人馋就好做饭。




我很会吃,但是几乎从来没有馋过任何东西。吃,从小到大,一直定量,几乎定时。

馋过两三次吧,都是在病中。一次是高温中工作,空调中整理资料,反复无常,嗓子失声。突然馋骨头汤。非常想喝,从脚跟到脊梁骨都想。喝上骨头汤,嗓子恢复正常。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9-13 11:37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9-13 11:24
我很会吃,但是几乎从来没有馋过任何东西。吃,从小到大,一直定量,几乎定时。

馋过两三次吧, ...

骨头汤治失音。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9-13 12:30





有些人家可能会做到做菜不重样儿,咱不知道,不攀比。咱老百姓家,限于地域,限于季节,限于口味,限于收入,大多数人家其实翻来覆去也就常吃为数不多的菜。就算常吃的菜,限于上班时间,也很难吃得全吃得美。用上"分而治之"的办法,很多菜都可以吃出花来。


零零碎碎攒的半成品越多,再加上各种各样的腌菜,皮冻,熏鱼,酱肉,丸子,诸如此类可半可成的菜,组合出的成品菜越丰富,而且耗时越短。


炒锅,煎锅,砂锅,火锅,高压锅,空气锅,蒸烤箱……半成品实现成品,分分钟的事儿。

……关键是,只要这个模式一启动,下厨房就是一个快乐的事情。如果说,本来愁着下厨,现在会争着下厨,因为在提前准备半成品的过程中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制成品菜时又轻松到很自在,整个过程都有成就感和快乐。心态好了,会发现家务事儿真不多的,腌泡菜越来越省劲,因为老坛酸菜汤可以一直用,每次换腌新菜时只需补充一些新的盐醋酒水,省事的狠。酱肉的老汤也是同样越来越省事。熏鱼汁也是可以重复用很多次,第一次费些零碎事,后面省很多繁琐心。很多厨房里的汤汁都可以自己调,简直跟调香水敷面膜一样轻松。


现在有很多作菜用的现成调料,焗鸡粉,黄焖酱,酸菜包,火锅底料,煲包……几乎应有尽有。大城市也有预制菜,也很用心。这似乎可以减轻上班族的时间压力,但是比起自己零零散散准备半成品来,我觉得有两三个主要缺点,①是钱:花同样的钱,买现成商品就不如自己的准备品料足味美;与自己的准备品一样料足味美,那么肯定要付出更多的钱。②是卫生,还是自己经手的心里更踏实。


③,就是生活的仪式和勤恳。自己准备半成品,有些像古代的耕织或者耕读生活,白天上班可视作外出耕种,晚上回家预备半成品饭菜类似织布或者读书,周末那就相当于阴雨天闲在家里。经过这样一种转化,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也就慢起来,闲起来,平减许多压力和焦虑。天长日久,其中的勤恳和仪式感,潜移默化自己的子女,功德不可思议。如果花钱买现成商品,就算不差钱,那也损失太多无形的价值:自己失去一些快乐,对孩子而言则是得不到一些教养。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9-13 12:59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9-13 12:30
有些人家可能会做到做菜不重样儿,咱不知道,不攀比。咱老百姓家,限于地域,限于季节,限于口味 ...



那不还是一顿忙乎吗,总得工作量是不变的,分开了而已。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9-13 13:00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9-13 12:30
有些人家可能会做到做菜不重样儿,咱不知道,不攀比。咱老百姓家,限于地域,限于季节,限于口味 ...



除非冰箱特别大,否则在南方也做不到事先准备那么多。
北方的冬天是可以的。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9-13 16:18
知音 发表于 2022-9-13 13:00
除非冰箱特别大,否则在南方也做不到事先准备那么多。
北方的冬天是可以的。




这都不是事儿~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