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心之官则思(一) [打印本页]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9-19 16:39
标题: 心之官则思(一)
       这句话忘记出处,这是古人关于心的论断。但,个人认为,这不是大乘佛学的心。
  思也好,想也好,宁静也好,燥动也好,那个东西,都不是禅宗的心或自性。

  大乘之心,你无法主动控制它。它在一些特殊场所,会偶尔冒出来,然后,对人的身心,包括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产生革命性影响。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9-19 16:39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2-9-19 16:41 编辑

        大乘之心,当它冒出来时,更象一种共鸣。
        似乎你的精神,进入到某种状态。这种状态,如果是在听音乐,你会发现音乐背后那个人的心。如果是在读诗,你也会看到那个人的心,当然,不一定仅和人的作品产生共鸣。和景或物也可以。比如一朵花。


        似乎你与外物,产生了合二为一的感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印心。人在境中,境与人合二为一。古人说过,“我即宇宙,宇宙即我”,“心物一元”。。。,这些词句,本人严重怀疑说的就是印心。


       大乘之心,没有思维。就象一根琴弦,随时可能会被一些什么东西同频共振,而进入一种特别的状态。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9-19 16:43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那朵花落到了阳明先生的心上,花与人一时俱鲜明灵动,活了起来。

  就是如此。

      格物致知,物我两忘,心物一元。行到极处,“山河大地是如来”。。。你看,中国的古人一直在极力言说这种东东。

       这些东东,都从“拈花微笑”公案里那种印心的状态开始。

      人类是相通的,是一个物种。即使没有佛法西来,即使佛法失传,也没关系,人会继续探索自己。

      中国古代文化一直被西方讥为不够精确,缺少理论性和哲学、科学精神,总是在描述感觉。在科学与理性驱动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阶段,中国文化确有不够给力的一面。但直觉,个人认为才是人最高端的能力。
作者: 古老传说    时间: 2022-9-19 17:23
大乘就简,最接近中国的道家学说。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9-19 17:58
古老传说 发表于 2022-9-19 17:23
大乘就简,最接近中国的道家学说。

佛学西来,有一个本土化融入的过程。

作者: 古老传说    时间: 2022-9-22 10:05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2-9-19 17:58
佛学西来,有一个本土化融入的过程。

嗯,中国人重实轻虚,重质轻形,重内轻外。

作者: 飞梅弄晚    时间: 2022-9-23 09:40
涨姿势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2-9-24 17:41
一并问好楼上各位,下午安~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