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数字,工资,GDP以及TFP [打印本页]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10-20 07:21
标题: 数字,工资,GDP以及TFP
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2-10-20 07:31 编辑


[attach]731633[/attach]



[attach]731634[/attach]







[attach]731630[/attach]



[attach]731631[/attach]



[attach]731632[/attach]





前面我说过,工资,GDP,也都是一个比例数,月工资10000块可能是1/2,月薪20万有可能是1/50,也就是说拿10000块的有可能比月薪20万的享受更高比例的尊重与公平。这么说是不是太不近人情啊?


因为现在谈的数字不是以人的情绪波动为转移的,它是建立在某种参照系里的物理量。


上面谈到了5点基本常识,前4点是小学四年级之前的基本知识。点5是初中二年级下学期的。

我不厌其烦的提及这些事情,表面上在谈数字,其实心里是这么想的:

想跟我谈GDP,想跟我谈TFP,这都是好事儿。先捋捋小学数学,自己过关不?把80分当成一个绝对量,如何去谈论GDP?又如何可能把TFP放进一个合适的参照系?


别以为在唠唠叨叨GDP和TFP这几个字母就是在说有关的事理。错咯,还根本没有看到GDP和TFP的门口朝哪开呢。


省省吧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10-20 07:23
我是进来学习的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0-20 07:56
哈哈哈哈,给网友教课,却连GDP基本概念弄不明白,一举例就错,算是找到啥门了?

自己抄来公式,却分不清计算GDP的生产法和支出法,又是找到啥门了?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10-20 08:05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0-20 07:56
哈哈哈哈,给网友教课,却连GDP基本概念弄不明白,一举例就错,算是找到啥门了?

自己抄来公式 ...

哈哈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10-20 08:11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0-20 07:56
哈哈哈哈,给网友教课,却连GDP基本概念弄不明白,一举例就错,算是找到啥门了?

自己抄来公式 ...




"生产法=支出法,计算出的结果应该是大致相同的,中国最后用支出法再算一遍是为了核实生产法计算的GDP是否存在偏差。"


这是海盗修正后的话。海盗还知道中国核算GDP是三种方法都在用。到了你这里就成了"生产法"单一算法咯。


你的帖子我也都看过,没法接话头儿。到处都是从根子上的错,这不是熟练运用谷歌搜几个经济学家的访谈录就能弥补的。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2-10-20 08:20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10-20 08:11
"生产法=支出法,计算出的结果应该是大致相同的,中国最后用支出法再算一遍是为了核实生产法计算的 ...

这段话赞同。不同计算方法,结果是大致相同的,由此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2-10-20 08:21
公理力欺负女生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0-20 08:26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2-10-20 08:31 编辑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10-20 08:11
"生产法=支出法,计算出的结果应该是大致相同的,中国最后用支出法再算一遍是为了核实生产法计算的 ...
同一国家的GDP,理论上讲,无论哪种方法,当然结果应该大致相同(都会有一定误差)。但这与你主帖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是一回事。

你的问题是,你搬来的公式是支出法,而你举出N个例子中,你用的都是生产法中的概念,两者不搭界(你根本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一个明白公式和基本概念的人,怎么可能会出现如此好笑的问题?

至于我的帖子,欢迎你指出其中的问题。只说空话,一个具体的例子都没有,怎么证明这不是心虚,不是无理狡辩?

我的主帖,凡是指出你的错误,可都是引出你的原文哦,顺便问一句,你能反驳不?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0-20 08:32
战斗鸡 发表于 2022-10-20 08:21
公理力欺负女生

大人讨论学术问题,你小孩子一边尿泥巴玩儿去!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0-20 08:35
战斗鸡 发表于 2022-10-20 08:20
这段话赞同。不同计算方法,结果是大致相同的,由此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这纯属废话!同一个国家的GDP,三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是必须的,差距大到超出误差,那就是统计有问题。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10-20 08:53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0-20 08:26
同一国家的GDP,理论上讲,无论哪种方法,当然结果应该大致相同(都会有一定误差)。但这与你主帖暴露出来 ...





引用"你的问题是,你搬来的公式是支出法,而你举出N个例子中,你用的都是生产法中的概念,两者不搭界(你根本没意识到这个问题)。"


回答:


①你有一个错误的大前提,以为中国核算表采用单一的"生产法",其实中国三种方法都在用。阿里巴巴这同一家公司,在三种方法里都会体现出来。你凭什么认定中国不用支出法?


②宏观经济学最基本的一个恒等式,产出=收入=支出,这时,这一个数据既可以看作支出,也可以看作收入……


③阿里巴巴提供数据服务,数据生产商在中国的核算体系里目前还是一个老大难,如何归类还是一个模棱两可的地位。你根据什么判定阿里巴巴数据供应給划分在生产企业里了啊?能不能少胡唚几句啊。

……

再说一遍,很多事情不是凭着谷歌搜索几个关键词就能抠字眼理解的。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0-20 09:08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2-10-20 09:10 编辑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10-20 08:53
引用"你的问题是,你搬来的公式是支出法,而你举出N个例子中,你用的都是生产法中的概念,两者不 ...
啊,我在任何地方说过中国用哪种算法吗??更别提你扯的什么“单一生产法”啦!请你找出来好吗?

我多年前就在注意中国统计局对GDP的修正问题。为了挤出地方汇总数据的水分,有一年国家统计局提供给IMF的GDP总额下调达5万亿。你竟然能幻想出我不清楚中国GDP算法这种低级问题!唉,咱能不能别弄这类不上档次的小动作?有失身份啊!

无中生有,那是那只鸡常干的事儿,你怎么也会如此,被他传染了?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10-20 09:14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0-20 09:08
啊,我在任何地方说过中国用哪种算法吗??更别提你扯的什么“单一生产法”啦!请你找出来好吗?

我多年 ...




那你是根据什么断定这些例子就是用在"生产法"核算表里的呢?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0-20 10:10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10-20 09:14
那你是根据什么断定这些例子就是用在"生产法"核算表里的呢?


呵呵,你还是没明白。你举例子中用得很多说法都是生产法计算GDP中才用到的概念。

重点是,即使你不明白我通过哪方面知道你是用了生产法概念,你也不能因为我看出你用了生产法,就下结论,公某认为国家也是用生产法!这完全是两回事嘛。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2-10-20 10:54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0-20 10:10
呵呵,你还是没明白。你举例子中用得很多说法都是生产法计算GDP中才用到的概念。

重点是,即使你不 ...




其实吧,你这么自信,完全可以不回答这个提问的。

虽然写了不少字,但这不是答案。而是掩饰。

但是,啥也掩饰不了,因为逻辑具有穿透力:

①同一个例子可以出现在三种核算表里
②除非你认定中国核算表只用生产法,否则无法断定这个例子就是生产法核算表里

……

既然认为中国核算表只有生产法
既然认定GDP是个绝对量
既然认定  人均GDP 存在于现实世界上
既然认定TFP仅仅是个微观经济学手段
既然认定"美国合资企业"云云
既然……

我也就只能再重复一遍,真无法搭话。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0-20 12:09
徐公孰 发表于 2022-10-20 10:54
其实吧,你这么自信,完全可以不回答这个提问的。

虽然写了不少字,但这不是答案。而是掩饰。


如果不是狡辩,不需要无中生有,我给你的帖子列出了不下10条错误。

如果你不是无理狡辩,那就去一条一条反驳嘛!在这说些不着边际的空话,这叫诚实讨论问题?

你的实质行为,就是一直空喊:你错了,你错了,你就是错了!一条证据也没有,甚至杜撰我的说法!

这与学龄前儿童的表现有实质差别吗??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