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中国第一篇《读图时代》——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代序 [打印本页]

作者: 童天一    时间: 2022-11-3 12:56
标题: 中国第一篇《读图时代》——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代序
  读图时代
  钟健夫


  一个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将人类的全部知识读完?
  答案令人绝望:有生之年,谁也无法读完人类的全部知识。稍有求知欲望的人都会深感惶恐:我们出生之前,无数的知识先于我们存在;我们出生之后,更多的知识伴随我们成长。一个人能否坚守各种相互冲突的理念进入生活?答案让人惊诧:唯有多重性格的精神病人才能以各种互相冲突的姿态面对生活。而人类时刻都在创造新的思潮和观念。左派还是右派?东方还是西方?激进还是保守?结构还是解构?真正敏锐开放的人,永远深感紧迫和无奈。
  没有人的感官能像电视机天线那样截获空中弥漫的信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必须依赖某种中介性的转译,并由此以虚拟的方式,透过种种主义和思潮观察体验变化万千的现实,哪怕这种转译因过分生动而略显稚朴。《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为人们提供了这种可能。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对文本的阅读,更以成人的姿态嘲笑酷爱读小人书的日本人。如今东边的太阳终于照亮了我们的头顶。东洋西洋的卡通人物凭藉社会的开放在中国穿街过巷。与此同时,突增的电视频道如同精神科大夫,向我们滥用行为疗法——不断用精彩的节目激赏我们对画面的阅读,唤醒并强化了我们幼年的阅读习惯,于是,读图在一夜之间成为社会时尚。
  可是,在网络冲浪时我们发现:浏览一幅图比一篇美文更难!这完全是因为比特(bit--信息单位)的大小决定了网络的浏览速度。对Internet而言,“图”比“文”携带更多的比特,多得足于让信息高速公路拥挤成“信息低速公路”。而对于纯文本,Internet总是网开一面。
  我们有必要对图、文进行重新对比评估。为与“文本”对应,不妨创造“图本”一词。
  图本天生比文本更易阅读。读图无须教育。读文却少不了教育。人类幼年总是先认识了动物形象,然后才认识代表动物的文字。“图”启蒙了“文”,而不是相反。这就是我们的祖先创造象形文字的根本原因。如果将阅读文本的能力定义为“文化水平”、阅读图本的能力为“图化水平”的话,那么,人类的“图化水平”永远高于“文化水平”。
  与文本相比,图本蕴涵更丰富的比特,而且更生动、更直观。但文本比图本能指更广阔、更神秘,因而更权威。所谓白纸黑字,铁证如山。事实上,正是因为记录了肉眼肉耳不可视听的上帝和福音,《圣经》才具有无法比拟的力量。毫无疑问,图本若以文本同谋,将产生更加强大的阅读和传播魅力。
  于是,出现了图解《三字经》、图解《资本论》、图解《共产党宣言》、图解《社会主义四百年》等新型读物,而《红风车经典漫画图书》,更是以图文并茂的生动形式,将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学科、思潮及代表人物系统地介绍给读者。读图时代就在眼前。
  一个要花多少时间才能将人类的全部知识读完?
  答案是轻松的:我们不必直接读取人类现存的全部知识便可将它占有。信息产业发展,使全世界最大的图书馆可轻易藏在一块细小的芯片里,只要你的电脑不是网络孤儿,你随时能从Internet的公共服务器中浏览或下载。知识存储器的发展速度远大于知识增长的速度。
  可是,在信息爆炸的时刻,有效阅读比拥有知识更重要。许多人可能被21世纪“知识经济”的瑰丽前景所迷惑,误认为只要皓首穷经,便可成为新世纪的主人。然而,信息垃圾太多,无效知识泛滥。有一句耸人听闻的流言:如果一年内不读书,任何人的知识都将折旧80%!快速的生活节奏已令时间的价值飙升。阅读的成本日益高涨,是货真价实的风险投资。结果有效知识比勤奋更重要。为避免阅读风险,我们必须预先判定哪一种知识更有效,并且折旧率更低。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今天应改为“有效知识就是力量”。一个人无论学富五车还是八车,甚至整座图书馆,所学知识若对现实不发生作用(哪怕是反作用),他的知识即证明无效,此人便无缚鸡之力。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角,是那些掌握强势知识的阶层。强势知识就是低折扣率的知识,这便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可是在信息纷飞的空中,作为强势知识的经典不断地诞生和更替,我们如何捕捉?
  一个最愚蠢的办法就是:快速阅读!将所掌握的知识迅速运用于实践,有效则保留,无效则放弃。人脑的内存有限。个人放弃无效知识是真正尊重知识。知识决不会因某人遗弃而丢失。社会的公共芯片比传统的图书馆更能永久地保存它们。当人们无法辨别强势的经典知识时,与其坚信知识就是力量,不如相信“信息就是力量”。
  难道没有一条快速掌握经典强势知识的捷径?
  当然有,《红风车经典漫画图书》便是其中之一。
  (《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1998年6月广州出版社出版。本文了为该书的序)

作者: 童天一    时间: 2022-11-3 12:57

[attach]734347[/attach]
作者: 童天一    时间: 2022-11-3 12:59
这是钟洁玲给我的命题作文。她请三人同时以“读图时代”为题作文,最后选用我写的《读图时代》。
作者: 童天一    时间: 2022-11-3 13:00

[attach]734348[/attach]

六本书,同一个代序《读图时代》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2-11-3 15:48
童天一 发表于 2022-11-3 12:59
这是钟洁玲给我的命题作文。她请三人同时以“读图时代”为题作文,最后选用我写的《读图时代》。

有人督促你,多幸福啊!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2-11-3 15:50
我就特别怀念从前的图书——字都不认识就学着“读书”了~~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11-3 16:25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2-11-3 16:30
你先把你这篇文字变成图试试
作者: 童天一    时间: 2022-11-3 17:30
金豆豆 发表于 2022-11-3 15:48
有人督促你,多幸福啊!



说得对!

网上很多文章说钟洁玲创造的“读图时代”一词,这没错,但她没有写过任何一篇《读图时代》的文章。
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是我们家庭公司广州东方之灯工作室有限公司策划出版,我是公司董事长。
“读图时代”一词风行全国,但书没有卖掉,亏大了。

作者: 童天一    时间: 2022-11-3 17:36

[attach]734380[/attach]
南方周末编辑陈明洋当面感谢钟洁玲创造了“读图时代”一词,并约我们写稿,
于是,1998年8月21日南方周末的《阅读-读图时代》专版上,一人扮两角,
  钟健夫与童天一《对话:图本与文本》,
  即我与自己的笔名童天一公开对话。说我在《南方周末》

作者: 童天一    时间: 2022-11-4 10:48
近日修改个人的百度百科——十几年前不知认给我做的,谢谢!
但是,那早就不是现在的我了——即便是从前的我也有很大出入。
理论上自己可以编辑修改,但我试了几次,彻底放弃了,只好请第三方。

问题来了,所有纸质文章无效,所以我只好发到网上。
在元宇宙时代,只有数字化的存在才是存在。
作者: 童天一    时间: 2022-11-20 11:53
顶起来,给战斗鸡高隐看看。
你也来一篇吧!
作者: 童天一    时间: 2022-11-20 12:03
本帖最后由 童天一 于 2022-11-20 12:06 编辑





《对话:图本与文本》
                  转自《南方周末》1998821[阅读版,本版编辑 陈明洋

     “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国际互联网》、《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凯恩斯》、《史蒂芬·霍金》、《遗传学》以漫画和简明的文字,介绍前沿的学科发现、思潮内涵、大师传记。该套丛书的版权是国外引进的,广州出版社1996年6月第1版。丛书的“代序”和“跋一”明确提出了“读图时代”的概念。
                                 ——陈明洋

       钟健夫(《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代序作者):我先讲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有位兄长与我相差近20岁,是高级工程师,创立过一条数学公式,他的形象在我心中非常高大,阔别五六年哥俩终于见上一面,他竟然四处找小人书看,令我非常惊讶,那是在1981年。如今傻瓜相机泛滥,电影大片狂轰,电视频道剧增,卡通人物红火,大众报刊流行,我们实实在在处于一个读图时代。不管男女老少,文化高低,人人都喜欢读图。从前人们读书,实际上读的是文本,如今习惯读图,读的是一种图本。
    童天一(长篇获奖小说《返祖》作者):读图与读文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从语言哲学看,阅读的都是文本。



      钟健夫:这绝对是一种谬论。让人发笑的是,有的理论家们正儿八经面对一幅“图”,却说这“文本”如何如何。等于冲着妈妈喊爸爸。西方语言哲学发展到将“图”说成“文”时,便到了颠倒黑白的地步。

      童:后现代哲学家福科认为,话语的作用就是使人不能在话语之外思考。图本和文本自然就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种语言和话语形式。

       钟:福科那套知识话语理论固然有许多可取之处,但在信息时代,什么音乐语言、绘画语言、舞蹈语言等等,都是过时的说法。从信息传播角度看,我们应当说音乐媒体、绘画媒体、舞蹈媒体。总之语言是千百万信息媒体中的一种。比如说,放屁传达的可能是一种消化不良的信息,硬说成是屁语言,就不通了。我们头脑中时常会毫无根据地生出怪念头,或突然出现一幅图象,这都是非语言的思维。和尚教徒弟,有时拿木棍对徒儿棒喝一声,聪明的小和尚就能悟出点什么。这也是非话语非语言的思维。文本是一种媒体,图本也是一种媒体。

       童:与图本相比,文本更深刻,更神秘,“能指”更广阔。对人类灵魂更有感召力。正是据说记录了不可视听的所谓上帝的福音,《圣经》才具有无法比拟的力量。《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目的是为了什么?不过是为了取得文本——佛经。文革时有“雄文四卷”(毛泽东选集),还有“红宝书”(毛主席语录),更有马恩列斯著作,文本在10年文革中发挥过巨大的传播力量。

     钟:但图本比文本更生动、更直观,“所指”更明确,并且包容更多的信息。计算机及网络就区分得很清楚,图本拥有更丰富的bit(比特,信息单位),因此,从网络下载文本比图本快得多。人类首先认识了“图”,然后才认识“文”,而不是相反。这就是我们祖先创造象形文字的原因。图本的出现还使阅读成为娱乐。

      童:但人类几乎所有经典都是用文本叙述的。

      钟:不过,中国最伟大的经典《易经》却是图文并茂的。《易经》中卦象就是标准的图本,解说部分的“卦辞”、“爻辞”和“传”,都是文本。图本和文本两种媒体同时使用,就可以说是多媒体了。

       童:看来我们的祖先早就运用了图本和文本同谋的或多媒体的方式来传播信息了。《红风车经典漫画丛书》之类的读物出现,证明图文的结合可以发挥更强大的传播力量。这是一种知识和思想传播的快餐化现象。现在看来,《读书》(三联生活书店)杂志也是一种纯文本的快餐性读物。多年来,我一直依赖《读书》来了解人文方面的学术动态,许多著作我们根本没有时间读,或者不必读,只要看看《读书》也就知道了。当然重要的著作还必须读原著。《读书》杂志的功能就是为人们提供一种快速阅读的途径。

       钟:而学术著作以图本形式出现,则是一条更快捷的阅读途径。信息爆炸和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使时间的价值飙升,阅读是一种真正的风险投资。有一种耸人听闻的说法:如果1年内不再阅读,任何人的知识将折旧80%。这说明在信息泡沫纷飞时,我们必须快速阅读。信息就是力量。

      童:巨著式的写作可能消失。即使在过去,同样是文本,小手册式的《共产党宣言》远比鸿篇巨著的《资本论》更易阅读。许多人是读了《共产党宣言》而不是《资本论》才参加革命的。《资本论》阐述的是一种严密的无产革命理论,可惜真正的无产阶级却看不懂,反而适应革命的对象——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阅读。如今有了“画说《资本论》”,可惜革命已经过去。

      钟:快速阅读并不能消除阅读风险。我们应当学习那些低折旧率的知识。经典著作就是一种低折旧率的知识。

      童:学习低折旧率的经典著作同样充满风险,因为经典已经太多,还不断被制造出来。许多知识在现实中是完全无效的。我们应当讲究有效阅读。有效阅读比勤奋更重要。

       钟:有选择地阅读,才能实现有效阅读。我们应当将保贵的时间花在学习和掌握有效的强势知识上。强势知识就是指正在发生现实作用并且处于支配地位的知识。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角不是皓首穷经的人,而是掌握强势知识的人。知识泡沫太多,读书时常无用,不少人读到博士或硕士之后,就读傻了。因为人脑“内存”有限,无效知识太多就会影响人脑运转。

      童:信息爆炸一方面要求人们要快速阅读,另一方面又导致新的“读书无用论”,因为信息或知识垃圾已经泛滥。

       钟:非常正确。可怕的是,大量对现实有害的病毒性知识进入大脑。满脑子病毒性知识的人往往感觉良好,当他们被现实生活抛弃时,就会惊呼这个社会不义,或“人文精神失落”。解决的办法是将自己的大脑重新“格式化”,以谦虚的姿态重新学习强势知识。

      童:我发现你的立场最后又回到你所批判的福柯那里,强势知识与福柯的“知识(话语)即权力”的命题一致。

       钟:我非常欣赏福柯知识话语理论,只是当人们将“图本”硬说成是“文本”时,我们便看到西方语言哲学的极限。总之我们正处在一个读图时代,读图时代就是图本时代。

      童:但是文本的力量依然是强大的,不可取代的。

(钟健夫注:童天一是钟健夫的笔名,也就是说,本《对话》是钟健夫与自己的对话。)





作者: 童天一    时间: 2022-11-20 17:31
@战斗鸡 发表于 2022-11-20 13:41
读图时代,这只要是个正常思维的人,都能想得到说得出来的词儿,谈什么新发明新创造?还把人家异口同声的 ...
——————————————
请看证明材料
作者: 童天一    时间: 2022-11-20 17:34
童天一 发表于 2022-11-20 17:31
@战斗鸡 发表于 2022-11-20 13:41
读图时代,这只要是个正常思维的人,都能想得到说得出来的词儿,谈什么 ...



《读图时代图片在报刊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文档下载,网址:
https://doc.wendoc.com/b2667503936395c84a353447d2fc02b48a2224396.html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2-11-20 17:49
童天一 发表于 2022-11-3 12:59
这是钟洁玲给我的命题作文。她请三人同时以“读图时代”为题作文,最后选用我写的《读图时代》。

哈哈哈,钟洁玲作为你老婆,应该避嫌吧?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2-11-20 17:50
读图与读文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从语言哲学看,阅读的都是文本。
--------------------------------------------------
又来乱攀关系了,搞得自己好像很懂语言哲学似的。
这跟语言哲学有多大关系?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2-11-20 17:51
还有,童天一和钟健夫不就你同一个人吗?怎么?左右手自己互博对话?搞笑
作者: 童天一    时间: 2022-11-20 22:25
战斗鸡 发表于 2022-11-20 17:49
哈哈哈,钟洁玲作为你老婆,应该避嫌吧?



哈哈,三篇代序,供专家选的,其中一位就是著名文学评论家李陀。
而且,三篇文章,最后都附在书中,哪篇最好适合作代序,读者也可以评

作者: 童天一    时间: 2022-11-20 22:31
战斗鸡 发表于 2022-11-20 17:51
还有,童天一和钟健夫不就你同一个人吗?怎么?左右手自己互博对话?搞笑



哈哈,我这是应《南方周末》编辑陈明洋(现为常务副主编)之邀写文章,人家当面感谢钟洁玲发明“读图时代”一词,
然后提供版面,让我们介绍“读图时代”。
钟洁玲又将写文章任务交给我。
为了从不同角度说明图文关系,我只左右手互驳,自己与笔名对话。

作者: 童天一    时间: 2022-11-20 22:32
战斗鸡 发表于 2022-11-20 17:50
读图与读文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从语言哲学看,阅读的都是文本。
-------------------------------------- ...



可见老兄不懂语言哲学。

作者: 童天一    时间: 2022-11-20 22:34
@战斗鸡 老兄不是来挑战吗?PK吗?
将你这辈子最好的文章发上来PK一下吧?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