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01:33
英语通过词尾来转化化名词动词,- ing,-tion,功能也差不多吧。
中文独有的现象是把名词拆解成动-宾结 ...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02:01
英语的动名词以及其它词尾变换确实是常见的词性转换方式,但英语中这类转换还是太少了,远没有汉语普遍。拼 ...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04:37
没有查过统计,单凭日常感觉,英语中同时兼具动名双重词性的单词足够多、足够用了,需要借助词尾来转换的 ...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05:32
“超”字的副词用法应该是源于日语,经由台湾传至大陆。
“巨”字作副词则是当代汉语新创,还有“忒”字, ...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05:32
“超”字的副词用法应该是源于日语,经由台湾传至大陆。
“巨”字作副词则是当代汉语新创,还有“忒”字, ...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05:22
不是你理解的这个意思。动名词类型的转换这是一个类别,不存在哪种语言多少的问题。
我的意思是:
1) ...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06:01
另外,忒字不限于北京,北方很多地方都用。这个词用作副词“太”的意思应该是古已有之了,不是新用法。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06:11
1)英语等拼音文字中,词性转换的类别没有汉语多。
例如主帖中列出的名词形容词化;形容词转名词、动词 ...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06:23
在英语中,书刊文章标题,包括电视屏幕上,确实常见你提到的这类用法。这属于一种缩略简写体(语法也可省 ...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06:32
记得醉笑曾经列过一个很长的单子,日语对中文词汇的反哺。
“共产党”这个词就是首先出现于日文中,然后 ...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08:32
与其说词性转换灵活,不如说这是语法不严谨,也是造成语义模糊的主要因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07:28
但是你所举的例子来自于诗歌和流行音乐,这些不同于正规文章,都是比口语更自由随性的文字,正规文章中只 ...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08:54
灵活和不严谨有时是一个意思,褒贬的不同表达。
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这种灵活是件好事;对学汉语 ...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08:32
与其说词性转换灵活,不如说这是语法不严谨,也是造成语义模糊的主要因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09:11
你当然可以提任何观点,但起码要有理据来支撑你的说法吧,至少也该举一两个例子吧?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09:11
你当然可以提任何观点,但起码要有理据来支撑你的说法吧,至少也该举一两个例子吧?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07:46
换个方式说,所谓中文词法的灵活,未必真是客观事实,主要还是主观感觉,中文是我们的母语,说话不用去想词 ...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09:19
中国的诗一旦被翻译就没了所谓的意境,这是文化交流的困境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09:54
呵呵,你这个例子恰恰说明了汉语的优越性。
翻译后丢失意境,这是翻译语言的问题,不是汉语的问题。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09:11
一个字多音多义多词性,这就是表意文字语素不丰富的缺陷,迫不得已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09:01
呵呵,“不可名状,无以名之;国将不国”“老吾老,幼吾幼;敏而好学;隆而重之 ...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0:05
且不说英语中也有这类现象,所谓“表意文字语素不丰富的缺陷”,根本不是事实,一句话就能说明白:那些对 ...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09:58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一种语言无法被准确翻译,说明这种语言的能指是模糊的,由语言本身造成的“只可意会不 ...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0:12
你这属于五音不全者唱不好歌,就嫌歌曲旋律太复杂
你给聋子打电话,也没法交流。我说不是聋 ...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09:11
一个字多音多义多词性,这就是表意文字语素不丰富的缺陷,迫不得已
知音 发表于 2022-11-19 10:02
我差点死了
我差点没死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09:19
中国的诗一旦被翻译就没了所谓的意境,这是文化交流的困境
古老传说 发表于 2022-11-19 10:08
躺平是个新词儿,这个词儿外语怎么讲?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0:19
我个人猜想,一字多音多义多词性,是汉语词组(多字)普及之前的现象,生活内容变复杂了,单字不够用了。 ...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09:49
呵呵,用一句话回答你这里的举例:这些都是语言漂变的好例子,都在支持我的主题,谢谢!
具体而言: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0:09
这些都是先有了固定的定式,然后在正规文章中被引用,类似于成语。
但是人们一般不能在正规文章中自创 ...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1-19 10:09
有些流行语也挺有意思,英了个语、核了个酸,是不是也变了词性?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09:58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一种语言无法被准确翻译,说明这种语言的能指是模糊的,由语言本身造成的“只可意会不 ...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10:11
在中国,很多博士论文要用英文写,以尽可能避免歧义
而爱因斯坦的论文则不用英语或德语写,而是用语法规 ...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0:38
我也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吧:所谓汉语(词法)的灵活,仅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是如此。
而对于学习汉 ...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09:13
哎哟我去,我才不去
古老传说 发表于 2022-11-19 10:08
躺平是个新词儿,这个词儿外语怎么讲?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0:51
如果你的观点,你连一个具体例子都举不出,那就不值得浪费时间
刘庄主 发表于 2022-11-19 10:09
有些流行语也挺有意思,英了个语、核了个酸,是不是也变了词性?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0:38
我也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吧:所谓汉语(词法)的灵活,仅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是如此。
而对于学习汉 ...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10:15
你显然对语言的性质缺乏认识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0:39
呵呵,不能这么绝对。主帖中这句:他们的名词和动词都需要“性数格”一番,
这个【“性数格”一番】就是 ...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0:59
别学你们关天那谁,说这种零技术含量的空话、废话,拿出你的理据来!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0:19
我个人猜想,一字多音多义多词性,是汉语词组(多字)普及之前的现象,生活内容变复杂了,单字不够用了。 ...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10:51
别以为汉语的“灵活性”只是对外国人不友好,想想到现在中国人对《道德经》具体该怎么理解还各执一词,表 ...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1:03
嗯,无需造新字,用简单的词组就能表达复杂的新概念(如机器人),也是汉语优于英语等拼音语言文字的一个 ...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10:53
这就是网络段子考外国人听力去还是不去的梗,这种表达不能直译
我玩了个双关,“哎呀我去,我才不去”, ...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1:09
这种情况也不是汉语独有,我有理由怀疑,这是受了英语听力试题的启发弄出来的。这根本谈不上汉语的缺点。 ...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0:52
Lying flat. 字母直译,能明白。
倒是“一带一路”这个词,当初译成英语费了一番周折,出现N种译法, ...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0:55
哈哈哈哈,我的概括有理据支持,甚至有一个小系列(4个主帖)支持。
你这概括,拿啥支持?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1:01
实不相瞒,我就没明白这个性数格是啥东东…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1:16
我前面都白打字了么?
要不再换个方式,你找几个加拿大人问问(无论学没学过中文):哪种语言最灵活? ...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0:29
要把其隐含的意思表达清楚,很难找到对应的英文词。
我看到的最好解释是这个:couch potato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10:30
日常语言没什么问题,洋泾浜英语也不耽误和别人交流,关键词说清楚就行,不必受语法限制
但学术交流文化 ...
古老传说 发表于 2022-11-19 11:28
为什么不是"Do nothing"?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1:31
“ Do nothing”不能传达躺平的神态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1:03
嗯,无需造新字,用简单的词组就能表达复杂的新概念(如机器人),也是汉语优于英语等拼音语言文字的一个 ...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0:52
Lying flat. 字母直译,能明白。
倒是“一带一路”这个词,当初译成英语费了一番周折,出现N种译法, ...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1:28
任何这类问题都就是翻译者的问题,而不是汉语本身的问题。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1:19
不会吧,英语名词、动词,在句子中需要考虑对应的性、数、格用词或词尾变化,你不清楚?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1:25
我前面也早说了,这就不是用感觉可以得出正确判断的事儿。
实际上,就是懂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者,在没有 ...
古老传说 发表于 2022-11-19 11:35
一带一路就是区域经济利益共同体。
古老传说 发表于 2022-11-19 11:33
可是通俗易懂。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1:58
区域经济利益共同体翻译英文还容易些,“一带一路”无论怎么翻译,不做进一步解释,老外100%懵圈。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1:34
并非汉语独家优势,英语不也有词组吗?
知音 发表于 2022-11-19 12:07
翻译成从荒原里面走一圈儿,可能会明白
古老传说 发表于 2022-11-19 11:35
一带一路就是区域经济利益共同体。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2:21
一带一路最终的标准译法还是直译为Belt and Road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11:38
歇斯底里,这词你懂吧?臆症、抓狂等等
可是这词hysteria又源自希腊语hysterikos,女性的子宫,希腊人认 ...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12:29
一带一路里的带可不是腰带的带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2:30
歇斯底里就是音译嘛,这是对专有名词的常用译法,无需弄巧成拙搞意译。
就像躺平这个新词,没有理想的 ...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2:36
呵呵,belt 也不只是腰带的意思,也有地带、区域的含义
知音 发表于 2022-11-19 11:51
我就是看看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12:38
一带一路里的带有ZF牵头带领的含义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2:16
英语中机器人是创造了一个新单词Robot,很多新事物,英语都是这么干。英语每年都有一些新创单词。
这也 ...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2:47
别乱猜测了,去好好查查名词解释去!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12:38
一带一路里的带有ZF牵头带领的含义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12:37
之所以音译就是因为汉语里缺少相关语素,我们都知道女人面对突发事件容易惊声尖叫,但没有专门的词汇去概 ...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12:50
那只是驴唇不对马嘴的汉语再换成同样驴唇不对马嘴的英语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11:38
歇斯底里,这词你懂吧?臆症、抓狂等等
可是这词hysteria又源自希腊语hysterikos,女性的子宫,希腊人认 ...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2:21
一带一路最终的标准译法还是直译为Belt and Road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2:50
好像不是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2-11-19 12:58
如果你知道中国东北铁路就是当年沙俄ZF在中国搞的“一带一路”项目,你就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个不知所云 ...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3:00
这个说法新鲜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1:58
区域经济利益共同体翻译英文还容易些,“一带一路”无论怎么翻译,不做进一步解释,老外100%懵圈。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1-19 13:06
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人一样懵圈。还有修昔底德陷阱、中等收入陷阱,包括北约、华约这类看似简单的概念, ...
尤美 发表于 2022-11-19 12:57
目前官方的译法定为BRI,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