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不耻下问 [打印本页]

作者: 过路的鱼    时间: 2022-11-25 16:51
标题: 不耻下问
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某专家团队,向国际医学某期刊递交的关于器官移植论文,因里面有563例肝脏移植案例,提供不出这563例移植肝脏的来源,被国际期刊退稿。这里面意味着什么?

作者: 呼啸的老鹰    时间: 2022-11-25 16:58
黑社会


作者: 呼啸的老鹰    时间: 2022-11-25 16:59
这个,你问叉叉旗。也就是海盗。
作者: 钟馗打鬼    时间: 2022-11-25 17:06
这是好多年前的事情了。还在炒。不言而喻。

2010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研究人员对563例用于移植的肝脏进行了脂肪变性归类分析,研究发现,肝脏的脂肪变性比例低于39%时,脂肪变性对移植预后效果没有负面作用,高于或等于40%时,脂肪变性肝脏显著增加了的一个月内死亡和移植肝术后肝功能不全的可能。结论表明,用于移植肝脏的脂肪变性安全范围在40%以下。

面对编辑部对器官来源的质疑,郑树森等人在与Mondelli沟通时表明“所有的器官都来自心源性死亡的捐献者,没有移植是来源于死囚犯的”。

但编辑部仍持怀疑态度。“他们在答复中承认,2010年3月,中国卫生部和红十字会启动心源性死亡后器官捐赠 (DCD)项目,以最终弃用死刑犯捐赠的器官。这非常直接地表明,在研究进行的那段时间里,心源性死亡后器官捐赠和死囚犯器官捐赠两个项目在浙江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同时并存的。”Mondelli说。

在得知自己的学生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后,郑树森的老师、浙江大学教授郑树并不惊讶:“这个研究领域在国际上很敏感。”

长期以来,我国器官移植领域在国际压力影响下,一步步废弃了对死囚器官的使用。

2006年3月16日,卫生部颁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暂行规定》,严格了器官移植的规定,并设立了专门的器官捐赠基金会。

2007年10月,中华医学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世界医学会会议中对外承诺:不再使用被关押的犯人和死刑犯人的器官进行器官移植,除非用于他们的直系亲属的器官移植。

2014年12月,在昆明举行的全国移植大会上,时任国家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黄洁夫宣布,2015年1月1日起,中国将全面停用死囚器官。

不过,这并没能止住国际质疑,我国也因此在国际场合反复重申已停用死囚器官。就在2月7日,我国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反对器官贩卖全球峰会上再次强调,2015年中国已全面停用死囚器官,公民自愿捐献成为唯一合法来源。

国际的质疑,正影响着中国医学科研领域。“现在国际上对我们乃至亚洲国家的科研论文是存在偏见的。”郑树说。

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王明旭看来,这种“偏见”体现为“三不让”。“在很长一段时间,国际器官移植的一些组织默认,不让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器官移植组织担任重要职务,不让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器官移植会议上做重要发言,不让中国科学家在国际科学杂志期刊上发表论文。这些‘偏见’没有明文规定,但都是‘潜规则’。”王明旭告诉记者。
作者: 钟馗打鬼    时间: 2022-11-25 17:07
美狗开始了考古运动。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2-11-25 18:29
呼啸的老鹰 发表于 2022-11-25 16:59
这个,你问叉叉旗。也就是海盗。

烂肝一直在肚子里没为医学做贡献?毕竟是农民。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