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徐教授的古文只停留在字词的雕琢上,还不会“用典”,说明属于初学者。 [打印本页]

作者: 卖真方子的    时间: 2022-11-30 11:24
标题: 徐教授的古文只停留在字词的雕琢上,还不会“用典”,说明属于初学者。
真正登堂入室的古文学者,即便不会“用典”,至少别人一提“典故”,就能很快的想起或者找到出处那个“梗”在哪里。

经、史、子、集,浩如烟海,缺乏知识储备,是很难识别出别人“用典”的出处与用意的。

不是“已”与“己”的区分,就足够展示才华的。

此文,与徐教授共勉。

作者: 卖真方子的    时间: 2022-11-30 11:26
我倒不是说,会“用典”的人,有多高雅;而是说,会“用典”与“识典”的人,才能真正的在古文上,进行有效沟通。
作者: 卖真方子的    时间: 2022-11-30 11:38
以刘禹锡这首诗为例,熟悉三国史的人,会很容易就读懂他这首诗里面的特定名词。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唐)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王濬“、”楼船”、“千寻铁锁”、“石头”,熟悉三国史的人,都会清楚讲的是什么。


没看过三国正史的人,估计即便不对这首诗一脸懵逼,至少也是一知半解。

作者: 卖真方子的    时间: 2022-11-30 11:40
徐教授,请不要轻易居高临下的展露才华拍各位网友;因为这是网络,你根本就不知道对方的学术背景是什么。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11-30 16:41

啥也不会的人路过……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