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四个月后中国将失去这项世界第一 看看有没有触发你的G点? [打印本页]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00:22
标题: 四个月后中国将失去这项世界第一 看看有没有触发你的G点?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2-12-28 07:59 编辑
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人的G点。
新中国之初,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
后来,狠批北大教授马寅初,顺带批马尔萨斯。
再后来,“只生一个好”,结扎光荣,你敢多生,让你倾家荡产!
然后就是计划生育退场:可以生二胎,请你生二胎,奖励生二胎,生三胎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不过,还有个然后。
据联合国最近预测,中国的南邻印度,其人口数量将于2023年4月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中国退居全球人口老二,是祸?是福?就看你的啦!
公某唯一的建议是:大家都多上床运动吧,为国家多做贡献!—— 我很替官员着想地说
[attach]741737[/attach]
下面首先来看看中国和世界人口变化大趋势。
[attach]741746[/attach]
这项几年前的预测认为,2021年,印度人口就会追上中国,事实上有所推迟。
[attach]741747[/attach]
这是对中国第二个“百年”时的预测:中国人口将下降至12.3亿,而印度人口将高达近17亿!
[attach]741748[/attach]
根据该预测,到2100年,中国总人口将下降至令人震惊的6.1亿!成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而尼日利亚人口将超过中国,达到7.5亿。印度人口亦将有小幅回落,预计约16.6亿。
从人口变化趋势预测看,中国目前的人口出生率已经是个问题,如果出生率继续下降,问题将更严峻!
其次,再来看看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
这是来自国际人口研究机构的数据,截图中的信息已经足够,不再另加说明。
[attach]741754[/attach]
[attach]741755[/attach]
[attach]741756[/attach]
从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也能清楚看出,中国未来30年,老龄化程度将日趋严重。提高人口出生率确实是中国的当务之急。
【楼下继续】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00:27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2-12-28 08:02 编辑
最后,提供一些中国与世界老龄化问题的基本数据。
国际社会界定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标准:
一是进入老龄化,即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联合国标准)。按照这个标准,美国在196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在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是进入深度老龄化,其老年人口赡养比达到5:1(学术标准),即五个劳动人口(15~64岁)供养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
[attach]741743[/attach]
(各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百分比地图-2005年)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中国已于1999年快速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老龄人口已达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人口1.9亿,占总人口的13.5%,预计到2025年60岁以上人口达到3亿。这意味着,中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阶段。
未来十几年,中国人口仍将保持惯性增长,年均净增长800万左右。预计21世纪上半叶,中国将先后迎来三大人口高峰:人口总量于2033年达到15亿,劳动力年龄人口于2016年达到10亿,60岁以上老龄人口将于2040年前后达到4亿左右。2050年老年人口达峰值。
[attach]741744[/attach]
(2017年各国人口中位岁数比例)
在目前联合国承认的发达国家中(其2005年总人口为12亿),总体中位数年龄从1950年的28岁升至2010年的40岁,预期到2050年将为44岁。世界对应数值为1950年的24岁、2010年的29岁和2050年的36岁。就发展中地区,中位数年龄预期将从2010年的26岁升至2050年的35岁。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22-12-28 00:29
印度男人估计比中国男人性功能更强一点
咋这么多人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00:31
你这涉嫌贬低中国男人啊!
是不是中国女人不够配合呢?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22-12-28 00:36
提女人干嘛
中国女人肯定没问题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00:44
要说没问题,中国男人肯定也没问题。
我的意思是,当下,愿不愿意生二胎,包括生第一胎,好像女人说了算的居多吧?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22-12-28 00:46
本帖最后由 花中的花 于 2022-12-28 00:47 编辑
在说男人
你扯女人干嘛
女人生8个都没问题
只要愿意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00:53
生孩子,男人就是一锤子的买卖,女人才是主角儿,不提女人哪儿成啊?
只要女人愿意,男人更没问题,技术上生十个、二十个都不是事儿。
当然,抚养才是最大障碍。这事儿男人的责任确实更大。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01:00
看看男人在技术上能生多少孩子:
[attach]741739[/attach]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02:55
别瞎扯蛋!
不过就是越穷越生,中国也一样,
难道穷人性功能比富人强?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03:34
无感,无所谓祸福,
这种变化的效应,十年之内都感觉不出来什么。
比人口多少更直接影响社会的是男女比例,据说中国有(将有)几千万光棍~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03:47
【难道穷人性功能比富人强?】
这个问题还真可以部分肯定。好像看的是关于水貂养殖的文章,其中提到,不能让公水貂吃得太胖,否则繁殖力会下降!
在富裕的发达国家,胖子多出现于穷人中,答案是否定的。
具体到印度,穷人中还是瘦的更普遍,穷人性能力强,就有一定合理性。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04:07
日本,发达国家中胖子最少的国家,饮食合理,街上基本上看不到胖子。
但日本人口还是不断下降。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04:20
哦,你这个反应有点意外。
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是未来中国最大的挑战之一。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04:32
老龄化与中印人口数量没有直接关系,是另一件事情。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04:41
这也不难理解。即使日本人都是瘦子,即使他们的性能力都很强,也抵不过社会性影响:包括价值观的改变,生育观的改变,收入变化,生活成本的变化等。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04:41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2-28 03:47
【难道穷人性功能比富人强?】
这个问题还真可以部分肯定。好像看的是关于水貂养殖的文章 ...
部分穷人性功能比富人强,这没问题,但这不说明什么。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04:45
都是相互关联的。
举例来说,假如中国人口处于高速增长(超印度)阶段,印度人口不会超过中国,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也会缓解。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04:48
这只是就事论事,楼上也说了,这个影响很有限——不是主要因素。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05:09
前不久看到一篇报道,日本的避孕套销售量越来越低。
你的逻辑链貌似:
穷人 —》瘦 —》性能力强 —》生育力强
环环都不成立啊~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05:46
非也。
老龄化与人口增长速度有关,与人口规模无关。
越南人口远小于印度,但没有老龄化问题,只要越南还能保持人口增长就行。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06:00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2-12-28 06:09 编辑
上面只是假设在人口高速增长(出生率高于印度)的情况下,中国的老龄化问题会缓解,印度人口不会超过中国也是必然结果之一。
我没有任何老龄化与人口规模有关的意思——不需要说也是清楚的。你15楼的说法,我看成中印两国人口数量关系(谁第一)了。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06:02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2-12-28 06:09 编辑
这个问题多余,我上面已经说过了,那不是主要因素,甚至也强调了社会影响才是主要的。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2-12-28 06:27
国策有国策的时效性,在当时越穷越生毫无节制的情况下,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至于现在么,国家鼓励二孩三孩,依旧是底层的愿意生,他们不想那么多得过且过,反而越高知人群越不想生——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看看发达国家的情况也差不多或许就能理解了。。。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2-12-28 06:31
本帖最后由 金豆豆 于 2022-12-28 06:37 编辑
关乎社会老龄化严重的问题,也不靠现在赶紧生来弥补,也弥补不了,而更多该是完善养老保障体系。至于二孩,三孩政策,也是在慢慢调整最初独生子女政策的思路,逐渐缓解矛盾和压力。。。——它们应该是两条线的思路。。。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06:34
嗯,从国家整体看,发达程度越高的国家,出生率越低,似乎成了普适真理。
再加上随着发达程度提高,人的期望寿命也在增加,进一步加剧了老龄化问题。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2-12-28 06:38
这个说辞,倒是正理。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07:44
同意。
也就是说,前面二花将印度人口超过中国归因于印度人性能力强,只能算句玩笑。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22-12-28 07:54
印度人口比中国多
不是一个因素
是多方面的因素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2-12-28 07:59
根本还是在于历史环境、社会保障、劳动分配问题。
过去,虽然经济条件差,但住房、医疗、教育等是有起码的社会保障的,多生一个娃,也就是多添一双筷子的事儿。
计划生育是哪年提倡的?虽然是1982年才立为国策,但实际上早就开始了。计划生育政策大致划分为四个阶段:1953年至1961年为节制生育的提出阶段;1962年至1969年为提倡计划生育的试点阶段;1970年至1980年为晚生少生政策阶段;1981年至今为生育政策调整完善阶段。
建国初期,打了一仗,经济上负债,还遭到西方的制裁封锁,接着文革,与苏联交恶,备战备荒,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城市不堪重负,精兵简政,上山下乡,都是因为城市的供应保障负担不起人口增长了。到了后期各种改革,分配不均,导致家庭负担沉重,加之政策约束严格,更促使了生育下降。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22-12-28 08:00
计划生育的时间太长了
造成暂时的人口跟不上了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2-12-28 08:01
底层望子成龙欲望不高,只想多生一个就多一份改变命运的希望,底层娱乐活动也不多。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2-12-28 08:04
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22-12-28 08:06 编辑
中国政策特色:提倡啥,就猛踩油门,恨不得开个破三轮都要立马时速提到200迈,一说不提倡了,就猛踩刹车,原地调头,不翻车才怪!
决策没有科学程序,只能祈祷能遇到明白人。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08:10
但不包括你说的这个因素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08:16
确实如此。
人口政策,从坚决一胎化,几年功夫变成鼓励生育二胎;
疫情政策,从坚决清零,几周功夫变成彻底停止管控。
喜欢玩急刹车、急转弯、猛掉头…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2-12-28 08:19
还有弯道超车。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08:21
花中的花 发表于 2022-12-28 08:00
计划生育的时间太长了
造成暂时的人口跟不上了
十几年前就有专家学者建议逐渐放开计划生育,未被采纳,直到已经步入老龄社会了,才紧急叫停计划生育。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22-12-28 08:50
怎么不包括呢
印度男人确实这方面强一点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09:57
嗯,人口变化有很大的惯性。不可能一放开,就能让出生率明显提升。放开这几年,生育率并没有提高,而是继续下滑。孩子抚养成本很高是一个现实问题。中国应该考虑出台多方面福利措施鼓励生育,才有可能解决生育率过低问题。
完善养老保障体系是一篇有巨大社会意义的大文章,是另一项需要镇府举措保障的大工程。而对中国而言,社会化养老模式,也理应是发挥体现制度优势的强项,这方面做不好,就说不过去。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09:58
没听说过,你也别乱猜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2-12-28 10:01
你是不是觉得,这个国家领导人让你来当,你就能特别英明神武,引领大家伙儿站到世界前沿去???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2-12-28 10:03
我就看我们周边的乡村这几十年的发展变化——我始终认为,底层百姓有保障,能够平安喜乐过日子就好了~~~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0:08
嗯,这么说就没问题。在生育问题上,印度人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顺其自然,应该还包括宗教对生命的敬畏层面。中国1950、60年代那种多子多福心态,应该也没理由不存在,也就是所谓的越穷越生。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2-12-28 10:09
你这叫泼妇式的胡搅蛮缠!
你家十指扣先生说你做的青椒肉丝不如餐馆的好吃,你就锅铲一摔:你是不是觉得你是一级大厨?你来做!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0:19
生活水平低,大锅饭,都导致养育孩子成本低,这是一个方面;传统的多子多福观念是另一个方面;没有节育措施也是一个因素。
现在的情况是,所有这些方面都正好相反。所以,放开了也收效甚微。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0:21
她好像不完全是玩笑,我提女人因素,她都不愿意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10:30
公理力 发表于 2022-12-28 10:21
她好像不完全是玩笑,我提女人因素,她都不愿意
不可深究,得罪人,就当是玩笑就好。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0:31
这就是船大难掉头的问题。例如,全国上上下下计划生育部门有那么多人,他们就不情愿很快变成“边缘人”。
1980年代安置待业青年就是镇府头疼的大问题,90年代之后又来了下岗工人等更头疼的大麻烦。中国人太多、人浮于事的思维长期占统治地位,也就没有更早放弃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可能。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0:35
干嘛这么绝对,接受那是一个次要因素有啥不可?感觉二花还有暗批中国男人的意味,你否定了这个,她更不爽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12-28 11:02
这个话题转移的好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1:02
以2007年在香港出版《大国空巢》一书,以及当年“两会”政协委员关于停止独生子女政策的提案为标志,在海内外开始出现对一胎化政策的质疑和议论。
但首先受到计划生育部门的极力反对。其中一个典型说法来自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2008年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分组讨论的发言,他表示:由于上世纪70年代生人和80年代初出生的年轻人进入生育高峰期,预计在今后10年,我国生育水平将逐年回升,呈现出低生育水平下的生育小高峰。因此,我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不会进行调整。张维庆强调说,计划生育国策现阶段绝不动摇。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1:04
一日三餐也得不时换换花样才成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1:07
看来,是真对中国男人不满啊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2-12-28 11:11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刚上学那会儿挺老师说的,中国的人口站世界人口的1/4。
就是世界上的人口站4排,有一排是中国人。
印度追上来,是不是站5排了?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1:19
至少在计划生育“国策”一事上,与你说的猛踩油门、猛刹车正好相反。
从首次人口普查后的50年代第一次提到节制生育的概念,到80年代初真正实施一胎化政策(不包括新疆和西藏),计划生育国策经历了20多年的历程。包括反右运动批二马,你前面也提到这些。
而停止计划生育政策,从2007年“两会”首次提案开始,到今天也有15年了,还没有完全取消呢!
哪来的猛踩、猛刹?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1:20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1:26
嗯,粗略算了一下,现在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比例已经略低于五分之一了。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11:29
“绝不动摇”,多么熟悉的声音…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11:31
°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11:32
正式废止一胎化是最近几年的事吧~?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1:33
中国弯道超车有些也是做得很漂亮吧?
否则,哪来的中国经济持续40年的高速发展?
与中国最现代化的机场、“无人”集装箱码头、高铁、地铁、大型桥梁等相比,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外同类设施或空白(高铁)简直就像第三世界!
作者: 钟馗打鬼 时间: 2022-12-28 11:33
2022年6月27日 据悉,印度现在的生育率已从平均每名女性生6个孩子下降到2个孩子。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1:36
这就体现了超大国家要改弦更张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谈何容易!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2-12-28 11:38
嗯,一松手就厉害了,一掐脖子就翻白眼!人家到处是机场,用不着高铁,懂吗?高铁每天亏损多少钱,你知道吗?可怜。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1:38
哦,这么说,印度人也有自己的“计划生育”意识/政策了?
作者: 钟馗打鬼 时间: 2022-12-28 11:39
不是因为这个。人口大爆炸,生活压力大,可能是原因。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11:44
很多改弦更张的事情,突然性有余,循序性不足。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1:51
很好!就这个问题,我们来辩一辩。
知道你在指芯片的事儿。猛攻一点,不及其余,从来就不是正常思维!为啥就不能全面看问题?能给出哪怕一条服人的理由吗?
就算高铁运营亏钱,你的眼睛就只盯着经济利益?有没有社会效益的概念?
不必提高铁投资、布局对拉动整个国家经济、优化整体经济发展环境带来的无法估量的潜在效益,就从你的切身利益着眼,高铁给你出行带来的方便、快捷,让很多不可能变成可能,这些效益能简单用金钱衡量出来吗?能只盯着高铁运营收支情况吗?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11:54
印度生育率是在下降,但没这么夸张,你这数据有误
作者: 钟馗打鬼 时间: 2022-12-28 11:55
https://www.kylc.com/stats/global/yearly_per_country/g_population_fertility_perc/ind.html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1:55
嗯,从提出这个问题,到真正落地用了十几年时间!不是太快,而是太慢了。
作者: 光阴之逆旅 时间: 2022-12-28 11:57
你啥意思
你不要妄图引导大学士研究这些无聊的印度数据,你这是转移他对你国的揭露
作者: 光阴之逆旅 时间: 2022-12-28 11:57
不要中尤美的调虎离山之计……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11:58
瞎扯淡。
1、婚龄提高,2、文盲减少,3、避孕普及
才是印度生育率下降三大原因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1:58
哦,我说呢。印度的体制、复杂的宗教背景,还有种姓制度等,要提倡计划生育都很难。
作者: 光阴之逆旅 时间: 2022-12-28 12:00
你什么居心 ?你不是扯淡
说的你好像去过印度似的
不要引导大学士扯印度这些东西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12:00
提出了十几年,坚持计划生育没有变,直到最近几年才改变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12:04
你理解有误,参考下这篇:
https://m.timesofindia.com/india/fertility-rate-declined-by-20-in-india-in-10-years-srs-data/articleshow/94464169.cms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2:12
当然,回头看,很容易发现人为失误或其它错误。但问题是,事后诸葛亮根本没技术含量,更无意义。
换成那些自以为很能耐者坐某个位子,就一定能做得更好?根本没理由肯定。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2:14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12:31
“事后诸葛亮”的另一个说法就是“回顾总结”。
作者: 尤美 时间: 2022-12-28 12:32
光阴之逆旅 发表于 2022-12-28 12:00
你什么居心 ?你不是扯淡
说的你好像去过印度似的
控制欲太强、管得太宽、嫁谁谁疯……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2:35
[attach]741800[/attach]
从海盗旗这个链接中 ,找到这个中印两国总和生育率走势图,就可以看得比较清楚,为啥印度人口会超过中国了。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2:43
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以那位计生委主任说法为代表的一种思维定式所致。他说10年不动摇,也就是到2018年。这个说法不幸还真言中了。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12:48
在方法论正确的情况下,回顾总结当然也是必要的。但像有人那种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的思维模式,就很成问题。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22-12-28 13:50
中国,高铁是主要交通工具
而不是飞机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2-12-28 13:57
是呀,但人家美国的主要交通工具是飞机呀,有可比性吗?高铁年年亏损,值得骄傲吗?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2-12-28 14:02
亏钱还叫有效益?和5G一样,天天吹,现在怎么没声音了?有进步,有发展,这是事实,但与人家还有几十年的差距,这也是事实!
两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各是多少?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2-12-28 14:07
首先,我几乎不坐高铁和飞机,我更喜欢自驾,因为我烟瘾很大。高铁空转,盲目发展,占用铁路运输资源,导致陆路物流运输成本增高,是不是负面?不要人云亦云,眼界思路要开阔一点,独立思考能力要提高!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2-12-28 14:14
本帖最后由 再折长亭柳 于 2022-12-28 14:15 编辑
高铁建设,有其促进交通发展,带活一些地域经济,促进人财物流通的一面,但也有盲目发展,空座无人,巨大亏损的一面。除了一些大中型城市之间,在一些县城区间,根本就不停或停了也没有人坐。同时,导致铁路物资运输线路被挤占,增大了陆路运输成本。各国国情不一样,不能拿来胡乱比较,窃窃自喜就算了,大声嚷嚷,会丢人现眼的!
作者: 永远的金盾 时间: 2022-12-28 14:46
真操心啊
作者: 光阴之逆旅 时间: 2022-12-28 19:30
我开玩笑的啊……
你们继续…
作者: 花中的花 时间: 2022-12-28 19:37
你咋知道亏钱的
没有新冠
也运行的挺好的
大部分赚钱
偶尔有点空座也正常啊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2-12-28 20:11
你好像经常坐高铁啊?自己去查查高铁的盈亏状况吧!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2-12-28 20:15
京沪高铁上半年亏损逾10亿 客运线路中,有“中国最赚钱高铁”之称的京沪高铁上半年也陷入了亏损的泥沼中。根据公司发布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京沪高铁实现营收79.28亿元,同比下降47.4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盈转亏,为-10.28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7.43亿元,净利同比下降137.47%。基本每股收益-0.0209元,同比下降137.39%。
其它线路,就不谈了。
作者: 再折长亭柳 时间: 2022-12-28 20:20
中国高铁一年的客运量为15亿人次左右,但是除了较为热门的高铁线路之外,大部分的线路都处于亏损的状态,目前国内最热门的高铁线路就是京沪高铁,一年的营收达到了65.8亿,是目前国内最赚钱的高铁。
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高铁的上座率是非常高的,应该赚了不少钱才对,但事实刚好相反,中国高铁已经负债了4万亿左右,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高铁的造价:目前时速为每小时250公里的列车造价为1.3亿,时速350公里的列车造价为1.9亿,而中国目前有在运行的列车达到了2500列,这个造价确实非常高了,在热门线路地区还可以靠人流量来慢慢实现盈利,但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高铁基本处于年年亏损的状态。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22:09
嗯,不是很长的旅程,高铁比飞机更方便,更省时间(省去了两地往返机场的时间)。
还有不愿乘飞机的人呢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22:19
事实是,美国也不是你说的不需要高铁。
很多年前美国人就提出了建高铁的计划,问题是他们的民主体制下一些具体问题落实不了。包括线路怎么走,设站那些地方,这样的问题都争执不下!
即使现在,美国也正在研制比高铁更快的超级高铁。
而比中国更早,日本有新干线,德国有城铁。为啥他们也需要高铁?你能说日本、德国机场不多?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22:25
这个说法多少有点进步,承认中国长达40年的高速发展——没有任何一个大国有此先例,这是起码的客观态度。
没人否认中国与美国之间还有差距,这些无需说。你前面的问题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甚至试图否认全局,这就站不住脚。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2-12-28 22:38
上面已经指出你的问题,你这是重复。还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没能回答我提出的问题和理据。
至于你不坐高铁,这理由就更搞笑,这不是更低级的以偏概全吗?
还好意思提【眼界思路要开阔一点,独立思考能力要提高!】
你这是在打自己的脸。只看到高铁亏损、芯片问题,都是你眼界、思路太不开阔的典型症状,更是没有独立思考的人云亦云!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