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040 走出非洲 [打印本页]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3-2-26 22:34
标题: 040 走出非洲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23-2-28 18:12 编辑
这几天有空就看电影。
先跟着归隐老师的推荐看吧,算是对电影的补课。
最先看的是《走出非洲》。
画外音想起的时候,是一个舒缓沧桑的声音在克制着平静地叙述:I Had A Farm in Africa.
梦境里残阳如血,人影如画,美得让人沉醉。
梅姨饰演的凯伦出身贵族,有钱,一个难嫁的大龄姑娘,为了远离欧洲,她把婚姻作为交易,丈夫得到她的钱,而她得到伯爵夫人的头衔,带着大量的象牙和水晶到了非洲肯尼亚。
一场没有婚戒匆匆凑合的婚礼,婚礼上左顾右盼才能找到的丈夫,第二天就离开了家,久久不归。
她独自一个人经营农场,和黑人一起,忍受自己选择的寂寞生活。
她种咖啡豆,修筑水渠,和酋长谈判,给黑人小孩治病,帮助他们读书。
电影里面的对话特别有意思:
当她准备拦住水,黑人说:这些水必须要回到蒙巴萨。
她觉得他的认真不可思议,黑人说:这些水流在蒙巴萨。
当凯伦一个人带队穿越原野给军队送补给,历经千辛万苦见到丈夫,让他回家,没料到处拈花惹草的丈夫却让她染上了梅毒,再也无法生育孩子。
辛苦三年,咖啡豆终于可以有收成的时候,一场大火烧毁一切。
她遭遇破产,出售庄园和土地还账,准备离开非洲。
丈夫常年不见,偶尔回来,只是找她要钱,她破产后,他又找到了另一个贪慕伯爵夫人头衔的富家女,从而提出离婚。
而另一方面,她遇到了丹尼斯。
在她初到非洲的火车上初遇,在后来遇到狮子的时候,他救了她。他送给她指南针和钢笔,让她找到方向,写下美好的故事。
丹尼斯热爱自由,热爱非洲广阔富饶的大地,热爱美丽的自然风景和野生动物,热爱她浪漫而诗意的故事,热爱莫扎特的音乐。他带着她穿过非洲大草原,用滑翔飞机带着她在天空飞翔,两个相似又独立的人走到了一起。
他带着她穿过非洲大草原,飞过大峡谷,在篝火边听莫扎特,在夜色里听她编一个一个传奇的故事。
他们一起见识了非洲广阔壮美的大地。在他们的眼里,风吹过绿色的黄色的草原,一群一群长颈鹿,狮子,野牛和大象跑过,机翼下一群一群白色的鸟儿振动着翅膀,天地间有爱,有让人心潮彭拜的音乐,有无垠的蓝天,和一朵一朵仿佛神迹的云朵。
在这里有一段带着思考的精彩对话:她说:你不介意我是别人的妻子吗?
她知道他酷爱自由,不喜欢受婚姻的束缚,她忍不住希望他能给她依靠。
她说:只要深爱,就想在一起,有些东西值得拥有,但要付出代价。她的意思是,坚持自己的自由其实是自私的,陪伴才是爱。
而他说:和你在一起,是我的选择,我不是按照别人的想法来过生活,我愿意承担后果,就算偶尔寂寞,甚至孤独终老,我都接受。这是公平的,我不会因为一张纸更亲近你或者爱你更深。
她只能独自面对寂寞和痛苦。
但是得知她将破产离开时,丹尼斯表示愿意改变,他接受了她的思考,她却只等来他飞机失事遇难的消息。
这段话是关于个体独立自由和婚姻归宿依靠的思考。
这部电影应该拍了很多年了,这段思考对我来说不置可否。
电影里的爱情在我眼里是有瑕疵和不纯粹的,我经常会执拗地只为纯粹的东西感动。
可是,我们的生活始终充满了瑕疵,我们都是有缺陷的脆弱的人。
或许这种瑕疵才是凡俗的我们生活的俗世吧。
情感如水,或许直觉比道理更好。
但是很多年,我已经习惯用道理去思考和解释情感。
我是那样一类人,读万卷书也好走万里路也好,就是想明白道理,而恰恰这个是很难的。
所以我经常陷入无法自圆其说的困境。
比如这一系列电影带给我的思维困境。
每当我想不清楚的时候,我就不想了。
我相信艺术或者文艺作品,以偏执为唯美。
这种偏执是打破固有桎梏,超越道德超越现实,在艺术层面实现美的极致。
它不是非道德,它是我们可以按照那样思考,却无法按照那样生活的遗憾和疼痛。
因破产被迫离开非洲前,凯伦为了她土地上居住的土著人能留在原来的地方居住,对新来的总督夫妇长跪不起以求得对方不迁走他们的承诺。从最初对黑人的不平等对待,到后来她尊重他们,帮助他们,这是影片的人道主义的升华,
前段时间,《有风的地方》评论里说感觉是一场旅行记录片,俊男靓女的感情只是穿插和点缀。
看了《走出非洲》,我一直沉浸在那些唯美的非洲风景和唯美的音乐里,我差点以为这也是一部风景记录片,重点是记录肯尼亚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而爱情不过是穿插其中的点缀。
对电影元素来说,爱情故事一直是最重要的元素,所以男女主角大多要赏心悦目。
所以一部唯美的电影,无论如何要点缀一点爱情吧。以为这是为了剧情而编出来的故事,后来才知道这竟然是作家的自传小说。
梅姨演技了得,一如既往表演细腻生动。
在这部剧里,她不像其他剧本里表现的恍惚和纠结,而是任性和理性。她的服装和帽子都漂亮优雅。
我喜欢老年人谈论过往情感,那里没有浮躁,而有时光像水一样滤过的沉淀的东西。
所以画外音平静的声音里有典雅,也有怀旧,有轻微的忧伤和深情。
全剧贯穿着莫扎特音乐改编的配乐,特别动人。
而我更喜欢那些带着诗意的画面----
非洲的黄昏,沙漠,夕阳,剪影般的孤树,天空,大朵大朵的云,野牛弯弯的角,随时带来的视觉盛宴。
滤镜中离开的背影,黑人带着光泽的皮肤,风吹动的草尖~~~
作者: 轻言 时间: 2023-2-26 22:39
这部电影我写过,对那段对话也是印象深刻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3-2-26 22:40
作者: 轻言 时间: 2023-2-26 22:40
本帖最后由 轻言 于 2023-2-26 22:53 编辑
四手是勤于思考的人,我懒,很多时候听任感觉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3-2-26 22:43
标题: 走出非洲
其实轻言写得很好,你的字很好
我习惯飘忽,老桂一直说我要沉下来,只是我对写字没有什么追求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3-2-26 22:44
本帖最后由 四手 于 2023-2-26 22:52 编辑
旧贴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看电影之前,如果先看了小说,大多会非常失望。看徐静蕾导演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没有失望但也没有过多的惊喜。
对电影里的爱情来说,我喜欢过于清浅的干干净净的爱情,或者是过于复杂的心乱如麻的爱情。对于这两种爱情,要么因纯粹到极致而感伤,要么因复杂到极致而迷乱。虽然这部电影不属于我喜欢的两种爱情方式之一,但并不妨碍我想说的很多。
其实这是我第二次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第一次是看电影,第二次是看碟片,当然是为写征文而看。除了洁尘,我甚至没有去看过别人曾经怎样评论这部电影。
我不是真正的电影评论者,我不懂光和影,镜头转换和视角俯仰,不懂跳跃和跨越,不懂电影的叙述和诗意。
但我喜欢看徐静蕾把一个奥地利作家写的故事移植到一九三几年的中国。
我喜欢那些老北京的风情,四合院,青石板,木格子窗,大红灯笼,光秃秃的树干,三轮车夫,冰糖葫芦,杂酱面,还有花格子旗袍,大而短的柚子,黑布鞋,白袜子,齐耳短发的女学生装扮。
还有青色和暗黄的背景,画外音一样的诉说,一些怀旧的情绪就像宣纸上渐渐洇开的墨迹,无声地潜伏进你我的心事,欲说还休。
电影的开始她说:你从来没有认识过我----。看茨威格的版本,开头是:你,和我素未平生的你。但我是喜欢:你从来没有认识过我-----,这么简单的句子啊,暗藏着汹涌而无声地忧伤。
故事是大多人耳熟能详的,一个女人,从13岁开始,暗恋了一个住在对门的作家。画外音几乎来自于茨威格的原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比得上一个孩子暗中怀有的不令人觉察的感情,因为这种爱情不抱希望,低三下四,曲意逢迎,这和成年女人那种欲火肆虐,不知不觉中贪得无厌的爱情完全不同。只有孤独的孩子才会把全部热情积聚起来-----从那一秒钟起,我的心里只有你。
人生若只是初见,我喜欢电影里那个小女孩,四合院的大门口,满头撞上后,抬起头来,清亮亮的眼神里的纯真,让人美好到心碎。
在她因搬家离开他,从一个小女孩到长大的几年里,她收集他所有的书籍,背下他所有的文章,每一分钟都置身在关于他的回忆里,然后回到她从前认识他的城市和旧时的院子。
她和他相遇,怀上孩子,独自生下孩子,再相遇,再离别。时光暗换,他每一次都当她是陌生的艳遇,他却是她心底深处唯一思念的人,一生付出的人,坚持爱着的人,至死不渝的人。
女人的情感会不会总比男人要真挚和坚持许多,我不知道,电影里的题记是:男人的一夜,女人的一生。
后来的徐静蕾,始终把握着这样的唯美和忧伤,但是徐静蕾的眼神过于的单薄了,声音过于轻淡了,她还年轻,没有杜拉斯般没有深刻的绝望和沧桑地痛。
画面里的白玫瑰,盛开在花瓶里,衰败在花瓶里,很唯美的细节,串起了很多年一个女人的痴情。
洁尘说,她不喜欢不对等的爱,自卑的爱。觉得一个女人过于的付出太不够自重,太傻,甚至是以自虐的方式自恋。既然你什么都不让他知道,为什么还要写这封信呢?
是啊,真实如我们,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多少次情感,会有多少人为你付出过,你为什么要傻到去喜欢一个根本不值得的,甚至是一个花花公子的,几乎不认识你的人呢?你会不会是以自虐的方式来满足内心的崇高的感觉呢?
但是我知道,我老了,渐渐地包容,也渐渐地明白,对于别人的感情,我们无法真的评论,我们只能理解,只能热爱我们自己喜欢的情感方式,没有对错。
正如这世界上有喜欢姐姐的福楼拜,肖邦,拜伦,有喜欢小萝莉的但丁,爱伦坡,纳博科夫,有喜欢同志的王尔德,惠特曼,有不结婚为自由却争吵一生的萨特和波伏娃,有愿意在妓女和作家之间选择的杜拉斯,有游刃有余地走在三个男人之间的莎乐美。
所以也会有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面的这种傻傻的女人,暗恋,无望,坚持。
她也许也曾是我们所有年轻岁月里,单纯傻冒的你和我那样的小女子,暗恋一个人,做尽傻事而不自知。只不过时光流转,我们长大了,都不傻了,都妥协了,而她还在继续,等待,付出,绝望,忧伤。
我和洁尘不一样,我多么理解她怜惜她,理解她为什么不说,因为那个男人不那么爱她,她的爱很卑微,却不愿意用卑微的爱,用孩子去束缚他,得到他。理解她为什么最后要告诉他,因为她的孩子死了,她也死了,她的一生都是因为他,她凭什么不能在离开人世时,还不告诉他这份感情呢?
原来所有最真挚的情感都是可贵的,无私的坚持的真情更加可贵,它甚至可以纯粹到,与现实,孩子,地位无关,哪怕只是暗恋,哪怕永不可得,甚至不为另一个人所感知。仅仅因为那些真,具有不可抵挡的力量,让人无力而心碎,心痛到无话可说。
池莉说:爱情没那么复杂,它纯粹到就是爱情本身而不是任何其他什么,也许是。
现在,我和王朔一样,被这样的女人这样的傻击倒,然后流泪。
王朔是懂女人的,现在,我和王朔不一样的是,我是女人,我看着她们,心里有更多的心痛怜惜和无力。而我依然不明白的是:爱情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3-2-26 22:47
旧贴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这又是一部先看了小说再看的电影,画面往往比较包容,光,影,视角,比例,用画面呈现的东西需要仔细解读和思考,而文字往往来得细腻,具有一个向度的导向性。
带着先入为主的感觉看电影,心里的失望是必然的,电影的交代至始至终没有小说完整和详尽。改编的东西很多,层次的递进就显得不那么紧凑和自然,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刻画就没法更顺理成章地饱满。
人老了,渐渐地不再看重特别煽情的电影,总觉得那些虚假的东西浮上来以后,就显不出更多的底蕴来.
再一次看《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这是一部多年以前的影片了.导演许鞍华,编剧李樯,演员斯琴高娃,周润发。
这依然是能反映许鞍华正常水准的电影,一直喜欢许鞍华,喜欢她的女性视角,一如既往地从细小而琐碎的真实生活场景里提验出生活的困窘,亲情悲欢的无奈,于苍凉中透出默默的怜惜和温情,淡淡的冷和淡淡地的暖,通透温厚,恰到好处的距离,背后是更深的对人性的理解和悲悯。
李樯是从《孔雀》的改编喜欢他的,孔雀里,张静初蹲在地上,泪流满面,背后是那个吃着包子的男人,那是曾经的青春岁月里似是而非的爱情理想最终幻灭的一刻。是我一直喜欢的细节,心里有什么东西无声地折断了,空荡荡地虚弱地疼。
小说里作家燕燕是这样说的:人世间最触目惊心的,不见于惊世骇俗之事,恰恰在日复一日无望的日常生活中的残酷,它让你看到人生的真相,沮丧,心痛,欲哭无泪。
我们的身边一定有过这样的一个或几个人,我们叫她姨妈,名校毕业,城市知识女性,理想主义,相信爱情,风韵犹存,清高孤傲,前半生因时代原因,错嫁一人而寂寞几十年,后半生因错爱一人而孤苦无靠,退休后,面对汹涌澎湃的消费主义年代,退休工资捉襟见肘,有道德价值感,又拘于小人物的困窘无奈,青春不再,又不甘于社会边缘顿挫,日子过得啼笑皆非又心酸莫名。
电影里的姨妈,计较水电费,害怕浪费,大吃剩菜剩饭,批评卖鱼小贩没有公德心,乱丢垃圾,瞧不起邻居八卦,吹嘘女儿在美国。找家教以补贴家用,却被告知口语过时不是美式,救助有生病女儿的金永花,穿自己织的大红游泳衣,热爱京剧.
遇到中年鳏居男人潘知常,郁郁不得志,感伤悲秋,心术不正,又并不歹毒,演绎一场啼笑皆非的黄昏恋,最后养老金因买墓地受骗而一无所有。
腿断后,无人照顾,女儿跑来,指责她未尽到抚养责任,一声不敢吭.
回到老家,忍耐地度过最后的日子,生活终于漫长到没有梦想,无法指望。
斯琴高娃演的姨妈和周润发演的潘知常,两个老戏骨,总觉得戏剧性多了点,夸张了点.
姨妈内心的细腻和湿润,内心的无奈虚无,几乎没有办法呈现出来。而我们只看到了荒谬的一面.
但赵薇演的女儿却是很提神的一段,大大咧咧,粗野反抗,爆发性的失控的痛和寂寞无力的痛都在镜头的转换里得体地表达。
最后的几个细节特别动人.
姨妈的前夫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手里拿着牙刷,手舞足蹈,兴奋处嘴里含着的水心安理得地吐在地上.姨妈一旁安静地拖着地板.两个人对赵薇和男友声嘶力竭性地争吵无动于衷。
这就是姨妈的婚姻和将要过的后半辈子,,一种苍凉的凄冷的感觉渐渐地从心底浮上来。
姨妈坐在集市上,面前是一堆鞋,走过一个讨价还价的人,前夫摇着热水瓶去打水,姨妈嘴里开始啃着一个干冷的白面馍馍。生活好像显出了它的正常的踏实的轨迹,可是又显出了另一处荒凉来,忍耐到忍无可忍。
小说其实更合理一些,比较符合姨妈的性格,好心帮助别人总被欺骗,不屑精明世故做人,却总被精明世故的人伤害却无力躲闪,姨妈最终是疯了.
她身上的那点理想主义,让她不屑于过于的现实,又无奈于现实的挣扎,小说里有一句话:这辈子她面对失望,对人的失望,她永远是缩回去,躲进自己的壳里疗伤,-。
电影里的最后改编,貌似许鞍华一贯的温情,给了姨妈一个更好的结局。
但姨妈最后四顾的眼神,什么都没有,只剩下一种麻木,我突然悲从中来,无话可说。
作者: 轻言 时间: 2023-2-26 22:54
为什么不单贴,这也太浪费了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3-2-26 22:55
旧帖很多人看过,就算了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3-2-26 22:58
听我唱歌~~
http://kg.qq.com/share.html?s=ROt-8IRuPLjQvRqj
作者: 杜凯然 时间: 2023-2-26 23:07
四手兄好文字!
作者: 轻言 时间: 2023-2-26 23:11
又见童音,唱得认真
作者: 杜凯然 时间: 2023-2-26 23:35
听到四手的歌声,四手兄是女士吗?我手机上网,看不到马甲图片。。把四手君当成了男士,失礼!失礼!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23-2-27 05:44
我相信艺术或者文艺作品,以偏执为唯美。
这种偏执是打破固有桎梏,超越道德超越现实,在艺术层面实现美的极致。
-----------------------------------------------------------------------------------------
中国有一句老话说这个:艺术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作者: 榆钱漫天 时间: 2023-2-27 10:37
你的开门语也美得无与伦比,辛苦!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3-2-27 18:24
晚上看了一遍,基本是寻着你的影评去看的,真好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3-2-27 18:25
好听的歌,好纯粹的声音
作者: 呼啸的老鹰 时间: 2023-2-28 11:06
当我想不清楚的时候,我就不想了。
这好!哈哈哈哈!随它,是最高境界。
作者: 一水天涯 时间: 2023-2-28 14:17
我也写过,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画面、音乐、演员都超爱~
作者: 坡度 时间: 2023-2-28 16:06
非洲是个好地方。
作者: 归隐宋朝 时间: 2023-2-28 18:06
本帖最后由 归隐宋朝 于 2023-2-28 18:08 编辑
梅丽尔·斯特里普是我最喜欢的米国女演员,她是百老汇出来的明星,与之风格近似的是英格丽·褒曼。梅丽尔三获小金人奖,其他世界级电影大奖更多。她拍片严谨,很少有烂片。主要作品有:《猎鹿人》《克莱默夫妇》《法国中尉的女人》《苏菲的选择》《走出非洲》《廊桥遗梦》《铁娘子》《华盛顿邮报》等,可谓片片经典。
2017年1月获得第74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塞西尔·B·戴米尔奖(终身成就奖)。
梅丽尔·斯特里普和英格丽·褒曼:
作者: 座有兰言 时间: 2023-2-28 19:59
这真正是部好片子,我估计会出现在此次活动中,但没想到小手是认真去看了一遍再写。。
喜欢小手这种凡事真诚的态度。。
作者: 座有兰言 时间: 2023-2-28 20:01
看了《走出非洲》,我一直沉浸在那些唯美的非洲风景和唯美的音乐里,我差点以为这也是一部风景记录片,重点是记录肯尼亚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而爱情不过是穿插其中的点缀。
========
同感+1,多年后,再回想这部片子,留在脑子里印象最深的不是情节,而是无尽的风景与音乐。。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3-2-28 21:17
额,我看了几部推荐的电影,有一些思考的困境和感触,如果我能坚持,我慢慢写出来,你就知道我想表达的是什么困惑
我所有的思考都是认真的,包括想不清楚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3-2-28 21:20
谢谢一水,我好喜欢听你唱的歌啊,你能多发一些吗?
我终于知道什么叫大片了,西部往事,那些面部特写,细节特写,高空俯拍,音乐的极致美~~~
电影有电影的语言,比如镜头,比如色彩,比如音乐,比如对话,比如剪辑,比如拍摄的幅度和角度~~~
看了兰言,从音乐角度去写,很专业,学习了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3-2-28 21:21
嗯,非洲有传奇色彩,跑哪儿玩去了?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3-2-28 21:23
很小的时候读电影周刊,我就知道她,
中国的女演员喜欢年轻貌美的,外国的女演员喜欢真正有演技的,有内涵的,梅姨很牛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3-2-28 21:25
抽空看了四部,谢谢小兰言表扬,音乐你才是专业的,跟着你学习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3-2-28 21:26
嗯呢
作者: 一水天涯 时间: 2023-2-28 21:48
其实我嗓子条件不太好,咽炎严重,遇见喜欢的歌才不管不顾地嚎一下~在这不太发歌是怕破坏书房的氛围,你喜欢我很开心,等下次有机会送你一首:)
你说得对,电影有电影的语言,我们不专业,但艺术相通,如果有兴趣去探究,多少总能进步一些,感受更深刻一些。
最近看了一个十分小众的电影,想写,但因为不专业有些吃力,等我试试看。
作者: 四手 时间: 2023-2-28 22:22
嗯嗯
作者: 座有兰言 时间: 2023-3-1 09:20
这个问题老身有上中下三策
上策:想唱就唱,唱了就发,三者,无穷大也,不怕纳不下你这一味。。
中策:你再发一帖,自己的地盘,你可劲唱。。
下策:上我楼里闹,我不怕闹腾。。
主旨是唱,核心是发,要义是大家想听。。。
嗯嗯嗯,没毛病。。
作者: 杜凯然 时间: 2023-3-1 15:00
我相信艺术或者文艺作品,以偏执为唯美。
这种偏执是打破固有桎梏,超越道德超越现实,在艺术层面实现美的极致。
它不是非道德,它是我们可以按照那样思考,却无法按照那样生活的遗憾和疼痛。
——————————————————————————————
这一段话总结得真好!
作者: 重磅企鹅 时间: 2023-3-3 13:55
我就说嘛,电影一般都有主题音乐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