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晨曦里口占一绝,得雉羽之彩 [打印本页]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5-19 11:53
标题: 晨曦里口占一绝,得雉羽之彩
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3-5-19 15:54 编辑








诗曰:

夜琴雨后大星明
晨读溪前远树青
兴至高歌惊泽雉
挺胸三瞁草花汀


煞尾句“挺胸三瞁草花汀”,想也可以“缩身三䠐草花汀”替换。这两句都是雉鸟的神态和形象,“挺胸三瞁Xù”写雉鸟刚刚听到歌声时挺着脖子侧耳倾听的样子,“缩身三䠐qù”是雉鸟见我至近身,大受惊而缩身后跳。

瞁Xù,䠐qù,二字极生僻,绝大部分人不会读写,也不必要学会,因为极少有机会用。这两个字与一则论语有关,曰: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三嗅=三䠐qù=三瞁Xù,形近而误也。

这则论语不但字有形误,而且因为简断字落,句子自古以来也难以索解,很多注释论语的学者认定这则论语缺失一部分字。现在,我給补出一种假设的情景,补足几个缺失的字,同时调整现有句子的词序,成为:

[孔子祷于尼山],子路共之。雌雉色斯举矣,三瞁Xù而作,三䠐qù而作,翔而后集山梁。孔子曰:“时哉时哉。”

[孔子祷于尼山]这是我全新补加的,其他字句都是原文的,只调整词序,然后把“三嗅”改作“三䠐qù”或者“三瞁Xù”。

孔子的父母“祷于尼丘而得孔子”,孔子怀念父母,也再上尼山祈祷,子路陪同。山上雉鸟吓得彩毛挓挲起来,眼睛瞪着两人转,不停地后退,最后扑棱扑楞飞走,群集在稍远又不多远的山梁上。孔子说,“时哉时哉。”


“时哉时哉”,这是孔子的感叹。孔子这个人生而知之,道德高,学问大,才气足,却有些小迷信。睡觉梦不到周公,会感叹一番;见不到凤凰,会感叹一番;临大河之水,还要吟诗……跟古往今来的大部分中国人一样,看见喜鹊就以为是喜兆,梦见鱼就当作祥瑞。


雉鸟祥集,孔子叹之,“时哉时哉”,仲尼乘时而动,道术将用于天下乎。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3-5-19 12:46
看不懂但顶。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5-19 15:55





第二句编辑一个字
好像好一些





作者: 三人行    时间: 2023-5-19 16:54
这又是跟谁对阵,,,说到鸡咱懂,挺胸三瞁草花汀  雉鸟刚刚听到歌声时挺着脖子侧耳倾听的样子   嗯,比较符合事实,说明你歌声还行,我家蛋黄就喜欢听我唱歌,不但挺脖还会跳近或飞过来。。。。“缩身三䠐qù”是雉鸟见我至近身,大受惊而缩身后跳。。。。。代表你在狼嚎,唱得难听,就看你怎么评价你的歌声

作者: 三人行    时间: 2023-5-19 16:55
这个字,还真生僻,学习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3-5-19 21:28
战斗鸡看懂了没。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5-20 07:56
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3-5-20 08:20 编辑







其二


上一个阅读理解版本里,我遵循前贤假定文本缺字,又假定事情主角有孔子。现在,第二个版本则认为其他地方只是词序错乱而已,可调整为:


“雌雉色斯举矣,三瞁[䠐]而作,翔而后集山梁。子路共之,曰:'时哉时哉'。”


文本没有额外添字,只调整词序;孔子一如原文一样没有出面儿,子路是这里的唯一主角。这种理解的依据来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曰:“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

子路为什么要“冠雄鸡,佩豭豚”呢?裴駰《集解》曰:“冠以雄鸡,佩以豭豚。二物皆勇, 子路好勇,故冠带之。”


子路头戴雄鸡冠,腰系野猪佩,勇武地上山练武。一群雌雉远远看见一个身高九尺的雄雉在山坳里跳踉乎上下,纷纷挓挲起羽毛,挺起脖颈张望,仿佛羞红色上头上脸,眼睛瞪着子路这只雄雉转,脚下紧张地退却,飞走,又群集在不远处的山梁上。子路与雌雉共翔共集。曰:“时哉时哉。”


论语里说的都是平常事,身边事,平易近人,娓娓道来。经过调整词序,前三句话写雌雉,后两句写子路,文字连贯流畅,与论语整体风格一致。调整词序前辞气支离,句义琐琐,乍读即知非论语之雅谈也。


庄子语云:“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可作解人也。《庄子》经常开孔子的玩笑,谑而不虐,也非常敬重颜回,而且话题也多与论语相呼应,从中可以读出来庄子对儒家抱有同情之理解。庄子此句,堪以移评子路“时哉时哉”之叹乎?大有“吾与点也”之意焉。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3-5-20 14:09
战斗鸡有六德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