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指导浅浅如何修成正果 [打印本页]

作者: 黑不溜秋    时间: 2023-5-28 10:03
标题: 指导浅浅如何修成正果
佛陀住世的原始佛教教理相对简单,十二因缘了知苦因,五蕴阐述人与世界的关系,四圣谛提出修行大纲,戒定慧确立修行内容,三十七道品建立具体修行次第,佛法僧概括佛教组织形式。

佛教弟子通过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次第修行,就能证得涅槃。

四念处是三十七道品的基础,一切佛法之根基,原始佛教唯一的一乘道,趣向道。一乘的意思是说,只需要修四念处或四念处一处,就可以证得涅槃。趣向是趋向的意思,因能成果,果为因趣。即使修四念处未证得佛果,也积累了未来世的解脱因,奔着解脱的方向去。

四念处的主要修行方式是禅修,坐那里琢磨,观身受心法而生无漏智慧。无漏就是没有烦恼。修行从有漏开始,直到无漏。大天是阿罗汉,是无漏的,却睡觉梦遗,烦恼未尽,这是事关教理理论根基的大事,所以才会闹出分裂。

万千法门,各部宗派,大多是在修行中因为对佛法戒律的认识不同分裂而成。佛灭后一百年,七百罗汉二次结集,四众讨论处理大天五事,分裂成上座部与大众部。之后又枝末分裂出二十余小部。说一切有部就因为一句话,分裂成四部。

禅宗祖师达摩以修禅定入道,修哪个法门只是个理论切入口,所谓开悟无非对所学所修顿悟成理,从量变到质变的一刻。

禅宗已经不讲无漏,也无需苦修,主要是打坐面壁瞎琢磨。主张心性本净,佛性本有,每个人都天然的具有佛性。即自性。这个理论来自于瑜伽行的八识之阿赖耶识,瑜伽行唯识论认为人有八识,除眼耳鼻舌身五识外,六意是思想,七是人的潜意识,还有一种能生出前七种的种子识即阿赖耶识。

禅宗一切智慧皆从自性而生,就是继承了种子识。若识自性,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即身成佛。昔有广额屠儿杀羊,后被禅宗传为杀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成为见性成佛之实例依据。

人人皆有佛性,但是见证佛性很难。因此,禅宗还是要禅修四念处,二入四行,与二谛四圣谛差不多。打坐面壁万事皆空坐那里琢磨。翻书本是不能见自性的,最多悟到点为人处世的道理。那不是见性,顿悟,只是一时一事的领会,不能从根上开窍。

因此,要学佛,劝浅浅还是去出家,削去三千烦恼丝,找一山洞面壁禅修,按照修四念处说法,七年必得阿罗汉果。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5-28 10:12
竟然没有称浅浅佛,谢谢:)
挺尊重别人的。
作者: 黑不溜秋    时间: 2023-5-28 10:15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5-28 10:12
竟然没有称浅浅佛,谢谢:)
挺尊重别人的。

你还没修成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5-28 10:18
黑不溜秋 发表于 2023-5-28 10:15
你还没修成

我还是心学爱好者,又没皈依佛门,也没择法。你要懂心学的话,能写帖不?看你写帖子跟喝水一样快。

作者: 黑不溜秋    时间: 2023-5-28 10:19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5-28 10:18
我还是心学爱好者,又没皈依佛门,也没择法。你要懂心学的话,能写帖不?看你写帖子跟喝水一样快。

那个太难,我一看就能睡着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5-28 10:21
黑不溜秋 发表于 2023-5-28 10:19
那个太难,我一看就能睡着

我把心学理论都甩了,禅宗是直接指心的,这才糊里糊涂俨然佛学爱好者了。

作者: 黑不溜秋    时间: 2023-5-28 10:24
佛学是唯心论,无数和尚蹲寺庙里不愁吃喝历经千年琢磨的理论,他们把人的心理活动想尽了,哪怕有一种微妙变化也能觉察,然后纳入佛法,你心念住到哪儿就是修到了哪个阶段,牛逼而神秘,凡夫搞不懂。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5-28 10:26
黑不溜秋 发表于 2023-5-28 10:24
佛学是唯心论,无数和尚蹲寺庙里不愁吃喝历经千年琢磨的理论,他们把人的心理活动想尽了,哪怕有一种微妙变 ...

是的,是唯心论。我甚至认为,佛学就是心学。当然,这种说法会被两派打死的。

作者: 黑不溜秋    时间: 2023-5-28 10:28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5-28 10:21
我把心学理论都甩了,禅宗是直接指心的,这才糊里糊涂俨然佛学爱好者了。

真能瞎扯,抛开字面意义争论,直指心境,是说禅宗立论的方式。你拿着这个理论是无法洞察内心的,还是要靠修行。只是方法简单了,没有了对庞杂深刻教理的学习与辩论。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5-28 10:30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3-5-28 10:37 编辑
黑不溜秋 发表于 2023-5-28 10:28
真能瞎扯,抛开字面意义争论,直指心境,是说禅宗立论的方式。你拿着这个理论是无法洞察内心的,还是要靠 ...

不是直指心境,是直指心。天上地下,唯有一心。人的所思所想所行,都是心相的呈现。
或者说,人活在自己的观念里。这种认知,把自我从烦恼里解脱,够用了。但也称不上修行。算是心理按摩。

作者: 余小寒    时间: 2023-5-28 10:40
本帖最后由 余小寒 于 2023-5-28 11:04 编辑

劝美女出家学佛,总觉得牺牲和代价太大。哈。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