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读书晬语 [打印本页]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4 07:40
标题: 读书晬语
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3-6-5 10:46 编辑





1,




“我也读过《悲惨世界》。”

听出来没?我说这句话的语气颇不寻常:其中有骄傲的大得意,还有自伐的小低调,又有……宜细品之。

之所以骄傲,既然人人都知道这是世界名著,读《悲惨世界》不骄傲,更待何时?

再说得意。一千五六七百页,锱铢必较地读,分筋错骨地嚼,食其肉,饮其髓,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孰能不得意?

还偏爱自伐。吾我缚著,久不觉苦,一时自伐,大有拈花微笑之悦。吾与我周旋久,宁自伐。

至若小低调,老欧洲文学面前岂能不低调?眼观鼻,鼻观缘,缘于书,小心翼翼对此《悲惨世界》,不料竟读出来一个“屁!”

且容我慢慢叙来。《悲惨世界·珂赛特·滑铁卢·最后一个方阵》,即第二部第一卷之十四章里有一段描写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场面。曰:

[(法国)那队壮士只剩下寥寥几个人,他们的军旗成了一块破布,他们的子弹已经射完,步枪成了光杆,在尸堆比活人队伍还大时,战胜者面对那些坚贞卓绝、光荣就义的人们,也不免如见神明,感到一种神圣的恐怖,英军炮队一时寂静无声,停止了射击。那是一种暂息……这时,有一个英国将军……抓住悬在他们头上的那最后一秒钟,向他们喊道:“勇敢的法国人,投降吧!”康布罗纳答道:“屎!”]

李丹方于贤伉俪的汉译读起来如此优美,笔下多情思,句中有气势,波澜间得见汉语传统的韵味儿,气象胜其他版本亦远矣。信,达,雅,读此译本吾知之焉。

然而也难免遗憾。所引最后一句话里的最后一个字,“屎!”,却稍嫌有失地道与味道,不符合全书一贯的雅意,也失却汉语的生活和传统。如果我读的是郑克鲁或李玉民的译本,他们爱译“屎”就“屎”吧,反正乍读即闻浓浓的西方味儿。既然李先生译得古雅,那俗也要俗到家,当然要符合中华民俗,总不能雅气承接中国传统而俗气却疏离百姓日常吧。这不是暗示李丹老师翻译错字义,真没有什么错儿:我不懂法语,只好认真地核对1862年与第一版法语《悲惨世界》同步推出的英译版本,找到相应的地方,英文明明白白写的是“shit”,确知李先生只是字面直译。


西方人爱说shit,Don't give a shit,Be in deep shitAre you shitting me……然而此字直译不如意译,“shit”当译作“屁”,汉语读者才更易解其妙。盖因为汉语环境里更习惯常用“屁”,毛润公诗曰:“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广传于世;各种“屁”的妙用国人得乎心应乎手,于人则“拍马屁”,于己则“自屁不臭”;禅宗偈语有直指人心,驴屁狗屁”云云,可见“屁”更常有幽幽不传之用,甚至悟出佛性。屁之为用,润物细无声,以“屁”译“shit”则境界全出焉,仿佛傅雷译巴尔扎克时把红颜色译作蓝色乃传其神,也像他乡遇故知说句家乡话就能迅速消除距离感。shit,唯译之以“屁”字,意译成一个软绵绵的“屁”代替那个硬梆梆的干屎橛,则上接传统,下接地气,深结百姓缘与众生心。直译以“屎”字则用力太过,隔矣,迂阔矣,不知百姓日用也,不近人情焉,岂合温柔敦厚之教哉知类而博,举一反三,西方人说shit的成语翻译成汉语一般而言都可代之一“屁”,西方人喜欢直白有形,中国人喜欢无形的神秘,中西审美差异,于一屎一屁即可清楚辨析。曰:

Bullshit,最传神的翻译是“狗屁”或“驴屁”,不应该是“牛屎”,甚至“牛屁”都不行

Holyshit,“奶奶个屁的”,“祖宗个屁的”,比起字典的翻译来,堪称神笔

Hotshit,要得其神韵与微妙,自然要译成“算个屁”或“像个屁”,褒义与贬义合成一体,褒贬随心有灵犀一点通也。
……

尝读《庄子》有云:“道在稊稗,道隐瓦砾,道存屎尿”,可谓知道焉。屁之日出,合于天倪,于《悲惨世界》读出来个“屁!”亦可谓知味乎。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4 07:42





音乐剧现场



[attach]765814[/attach]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4 07:44
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3-6-4 13:17 编辑




2,


《悲惨世界》初版于1862年,有比《基督山伯爵》晚差不多20年。20年时间里,《基督山伯爵》盛名和盛势不衰,雨果肯定会像所有文学青年一样用心学习,及至自己创作《悲世》,即使不积极模仿,恐怕也会不自觉地留下模仿的痕迹。

❶基督山伯爵蹲监狱14年,冉阿让19年
❷基督山伯爵出狱后暴富,冉阿让也是
❸基督山伯爵诈装死人跳进大海;冉阿让也曾经跳进大海逃生,也曾躲进棺材诈死
❹基督山伯爵有个小他20岁的女儿兼女仆,冉阿让拾来一个小50岁的小女孩儿
❺基督山伯爵和冉阿让都会易容术,都多才多艺,只不过基督山伯爵的才艺更文雅,冉阿让善鄙事
❻二作都特别善于制造戏剧冲突,悬念迭起,惊心动魄。
❼《悲世》里有很多炫技斗彩的章节,似乎也可以视为与《基督山》争高下
❽二作都建基于拿破仑大革命的背景之上
❾二作结尾形式不同,其意趣很相似

没有轩轾。二人及其作品都是我喜欢的,而且翻译家的风格也深得我心。因为喜欢,所以暗暗有些琢磨。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4 13:12

这属于精读了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4 13:15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6-4 07:44
2,



看了这个总结,我惊呆了。
两部小说我都看过,没有联系到一起过。
老欧洲文学,我读起来太累太痛苦,是为了赶时髦而硬着头皮读完的,所以也没有什么深层的感触。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4 13:15
知音 发表于 2023-6-4 13:12
这属于精读了




很多细节都记不起来了
随手写
不知会是什么样子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4 13:16
知音 发表于 2023-6-4 13:15
看了这个总结,我惊呆了。
两部小说我都看过,没有联系到一起过。
老欧洲文学,我读起来太累太痛苦 ...




现在想想,我说的有道理吧?~~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4 13:19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6-4 13:16
现在想想,我说的有道理吧?~~



冉阿让报复别人了吗?我不记得了。
基督山伯爵我也不喜欢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3-6-4 13:45
知音 发表于 2023-6-4 13:15
看了这个总结,我惊呆了。
两部小说我都看过,没有联系到一起过。
老欧洲文学,我读起来太累太痛苦 ...


我曾有过一点感觉,这两部书的好多地方似曾相识,但没做过比较。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3-6-4 13:52
这两部书都是我很用心的精读过的。大仲马是传奇小说,雨果是浪漫主义。

我深信冉阿让的转变与救赎,尽管看上去不是很靠谱,或者不太适合中国人。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3-6-4 13:54
年轻的时候更喜欢读大仲马,有一点像后来读金庸。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6-4 13:59
知音 发表于 2023-6-4 13:12
这属于精读了

你把我关于“shit!”最恰当的翻译删了干嘛?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4 14:12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6-4 13:52
这两部书都是我很用心的精读过的。大仲马是传奇小说,雨果是浪漫主义。

我深信冉阿让的转变与救赎,尽管 ...




冉阿让到底能不能转变?雨果也不见得有主见

但是作为一个文学形象,是很成功的

他与大仲马较劲儿,主要就是凭冉阿让的转变这一点取得成功的

如果雨果不让冉阿让转化,那《悲世》就不能超越《基督山伯爵》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4 14:13
子曰 发表于 2023-6-4 13:22
小说没看完。电影倒是看了两个版本的。





很少有人能读完小说的

一两千叶啊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4 14:14
知音 发表于 2023-6-4 13:19
冉阿让报复别人了吗?我不记得了。
基督山伯爵我也不喜欢




冉阿让有报复心,也有报复行为

后来突然变了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4 14:17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6-4 13:59
你把我关于“shit!”最恰当的翻译删了干嘛?

你只回了一个字,没有说明是关于shit 的翻译,看不出来是咋回事,尊楼主要求删除了。

当时要是多写几个字就不会误解了。乍一看还以为是骂楼主。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6-4 14:29
知音 发表于 2023-6-4 14:17
你只回了一个字,没有说明是关于shit 的翻译,看不出来是咋回事,尊楼主要求删除了。

当时要是多写几 ...

这个没文化的楼主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4 14:32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6-4 14:29
这个没文化的楼主


只回一个字谁能理解那么快
作者: 上岸    时间: 2023-6-4 17:34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6-4 13:59
你把我关于“shit!”最恰当的翻译删了干嘛?

我倒是想到一个很贴合当时情境的翻译,但怕楼主认为吐脏,就不说了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4 17:36
上岸 发表于 2023-6-4 17:34
我倒是想到一个很贴合当时情境的翻译,但怕楼主认为吐脏,就不说了


比不主流的还那个?
作者: 上岸    时间: 2023-6-4 18:48
知音 发表于 2023-6-4 17:36
比不主流的还那个?

没看到他说的啥。
考虑书中场景,如果是我会翻译成“去你妈的”

声明,就书论书,我可不是骂人哈,如果觉得不妥不雅,可以删掉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4 18:52
上岸 发表于 2023-6-4 18:48
没看到他说的啥。
考虑书中场景,如果是我会翻译成“去你妈的”



说明是翻译的那个shit,应该没事吧。
不主流把说明都省略了,直接翻译了一个字,完了还问为什么删除



作者: 上岸    时间: 2023-6-4 18:55
知音 发表于 2023-6-4 18:52
说明是翻译的那个shit,应该没事吧。
不主流把说明都省略了,直接翻译了一个字,完了还问为什么删除 ...

他这是治学态度严谨,值得学习推广啊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4 18:58
上岸 发表于 2023-6-4 18:55
他这是治学态度严谨,值得学习推广啊



我觉得急眼的时候不说汉语,就说shit,谁也不能告我骂人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6-4 19:35
知音 发表于 2023-6-4 18:52
说明是翻译的那个shit,应该没事吧。
不主流把说明都省略了,直接翻译了一个字,完了还问为什么删除 ...

I don't give a shit!
作者: 金牌打手    时间: 2023-6-4 20:03
杨过遇见神雕一样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4 20:11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3-6-4 19:35
I don't give a shit!



我预测你的这个回复还是不安全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4 20:13
知音 发表于 2023-6-4 20:11
我预测你的这个回复还是不安全



不对不对,是我想歪了。
百度了一下,这句话是安全的。
差点被你带沟里。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4 20:13
金牌打手 发表于 2023-6-4 20:03
杨过遇见神雕一样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3-6-4 20:35
知音 发表于 2023-6-4 20:13
不对不对,是我想歪了。
百度了一下,这句话是安全的。
差点被你带沟里。

You are hot shit right now
你立马高大上了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5 11:45








[attach]765961[/attach]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5 11:49
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3-6-5 16:52 编辑








3,


“许多住在下城旧区里的妇人看见冉阿让在加桑第大路的树底下歇了一回脚,又在那广场尽头的水管里喝了些水。他一定渴极了,因为追着他的那些孩子还看见他在两百步外的那个小菜场的水管下停下来喝了水。”

这一段冉阿让从苦役监狱释放出来的路上风光,是路人们口口相传,最终至于作者笔下。“天地间的怪事莫过于侦察别人的一些和自己绝不相干的事”,即使他在最空旷的荒野,在鸡息狗静的深更黑夜里,不管冉阿让走到哪里路上总有人看得见,沿看不见的渠道迅速传播,发热,发胀,发疯,无远弗届。所以《汉书·艺文志》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我的阅读视野狭窄,不知道在雨果之前还有谁如此恣肆地使用稗官野史的笔法,雨果之后虽屡见不鲜,可是比雨果用得更巧妙绝伦的也就遇到三人。


流言蜚语,是检验一切世间真理的唯一标准,是鉴定一切世人品格的至高准绳。多少高高在上的法律与理性轰然倒塌在流言里,多少正人君子陷在蜚语里难以自拔,卞福汝主教挺身通过人言可畏的检验和鉴别,冉阿让终其一生奔逃在口舌之阵,芳汀死于流言,其女儿则生于流言,甚至母女之名皆拜流言所赋予……世间美好皆与流言环环相缚,所以这是悲惨世界。


流言,伊于胡厎,止于智者。雨果却书之于纸,出版于世,世人争相阅之而以为美。世事之情,莫非吊诡若此。读小说的最大意义或许是暂时忘记生活中街谈巷议的烦恼而在纸上获得窥视与饶舌的片刻欢愉。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5 12:36
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3-6-5 16:52 编辑










4,

“一八六一年,在五月间一个晴朗的早晨,有一个行人,本故事的叙述者,到了尼维尔,并向拉羽泊走去。”

“有一点得在此说明一下,这对我们即将读到的若干页以及今后还会遇到的若干页都是必要的。本书的作者——很抱歉,不能不谈到他本人——离开巴黎,已经多年。自从他离开以后,巴黎的面貌改变了。作者即将引着读者到某处,说'在某条街上有某所房子',而今天在那里却可能既没有房子也没有街了……请容许我们面对现在谈过去。”

“叙事者”,“作者”,“读者”,“我们”,是这两段文字里的几个关键词。有不少小说里“叙事者”≠“作者”,二者在《悲惨世界》里却如上述段落所示显然是等同一致的。“叙事者”即本书“作者”亲自出面考察滑铁卢古战场和追凶现场,这使本书里的故事获得书外的根据,好像一切都是“正史”。本书于是又有史记史传的真实色彩,不再仅仅是稗史演义。

然而,演义或传说的色彩是很难遮蔽的,它总是在一切角落与缝隙里茁长。这一次 ,“读者”和“我们”二字是不多么明显的盲点,却也是不怎么易躲的沟洫,雨果不免身欲前而足趑趄。

既然作者是亲身出现在滑铁卢古战场和沙威追捕冉阿让的案发现场,而“读者”此时不在场,那为什么要把“读者”硬拽进来呢?作者取媚于读者,毫不见外地称呼“我们”,仿佛“我们”共同在场似的。

“共同在场”,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话本评书,说书人与听众面对面,嘴对耳,书桌对长椅。雨果取媚取容于读者的感情冲动于是意外地扼杀增加史传真实性的努力,忽然之间,正史的语调仍然是评书话本。仿佛在读中国章回体小说,“各位看官……”

似乎是写史,实则在说评书,因此几处作者亲临的章节读起来既有史官之手的真实又有评书之口的拖沓。滑铁卢古战场的絮叨仅仅是铺垫德纳第和彭眉胥二人的出场,巴黎市街道与修道院历史的啰嗦仅仅安排冉阿让隐居于此。这种场面不再一一列举。


读来不免为之气短而神烦,低眉沉吟缓息,复归明净。


















作者: 我是潜水的    时间: 2023-6-5 13:28
“读小说的最大意义或许是暂时忘记生活中街谈巷议的烦恼而在纸上获得窥视与饶舌的片刻欢愉。”赞同这句话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5 16:59
我是潜水的 发表于 2023-6-5 13:28
“读小说的最大意义或许是暂时忘记生活中街谈巷议的烦恼而在纸上获得窥视与饶舌的片刻欢愉。”赞同这句话
...





上论坛如读小说~~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5 17:31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6-5 12:36
4,

“一八六一年,在五月间一个晴朗的早晨,有一个行人,本故事的叙述者,到了尼维 ...



又偷着续,还改名。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6 07:49







5,

《悲惨世界》里随处可见“议论”,从三五句到七八段,长短不等,各应文法事理与情势。明火执仗地以议论文入小说,我还见过陀思妥耶夫斯基,威廉·福克纳与米兰·昆德拉。

雨果还爱抒情。忽然在某一章节,甚至忽然又某一卷里十多章全在抒情,目的很简单,比如对巴黎人民野孩子抒发整整一卷的感情,煞尾短短一个句子交代某人会在三百页之外上场。

只是不知抒情者誰,复不知情抒为誰。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6 07:49
知音 发表于 2023-6-5 17:31
又偷着续,还改名。




惭愧

又更新提上来了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6 07:50







6,

小说各成气势,契入需有不同的角度。请以鱼虾蟹喻之。

鱼,浑身软嫩,却敢一味地朝前游。大仲马认为历史不过是墙上的钉钩,用来挂置他的小说,可印证《基督山伯爵》在以现在心写将来事,其势如鱼,前冲不辍,读之宜急如鱼进,逆流而上,水与鱼身相激,文共人心相荡,不住亦无所住,荡胸生层云,满眼接混茫。

虾,头戴两眼如灯,胸抱二螯如剪,却终生退行。“本书作者,在这故事的发展中处于现代史中这一奇怪时期,他不能不走进这个已成陈迹的社会,顺便望一眼,把它的特点叙述几笔。不过他叙述得很快,并无挖苦或奚落的意思。那些往事是些令人怀念应当正视的往事,因为它们和他的母亲有关,使他和过去联系在一起。此外应当指出,那个小小的社会自有它的伟大处。我们不妨报以微笑,但是不能蔑视它,也不能仇视它。那是往日的法兰西。”这段作者自述表明,《悲惨世界》以现在心写过去事,逝者渐远渐退,读之宜缓如虾退,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念天地之幽幽,哀民生之多艰。

《简·爱》与《傲慢与偏见》二部小说以现在心写现在事,主角心身交缚,缓急皆不得其读,最宜如蟹横行。左右采之,识因识缘;左右流之,不疾不徐。读书则横通,自省则横广:不昧因缘,不离世间,烦恼之侧,七步之内,必生幸福。

过去心不可失,现在心不可失,未来心不可失,三心备于同一本书,有誰曾熟读此书?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6-6 08:12
惭愧,法国小说认真读过的只有《红与黑》
作者: 云山千叠    时间: 2023-6-6 10:11
简爱 和 飘 这两部小说都是我喜欢的。相比之下更喜欢 飘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6 11:49
无蕊 发表于 2023-6-6 08:12
惭愧,法国小说认真读过的只有《红与黑》





《鼠疫》你读得很认真啊
难道你不认为是法国小说?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6 11:51
云山千叠 发表于 2023-6-6 10:11
简爱 和 飘 这两部小说都是我喜欢的。相比之下更喜欢 飘





《简·爱》与《傲慢与偏见》,初三起在我书包里躺了三年,也没大读明白:-)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6-6 12:19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6-6 11:49
《鼠疫》你读得很认真啊
难道你不认为是法国小说?

这么说起来,《情人》也读得很认真
大概因为这些都不属于十九世纪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6 13:38








7

《悲惨世界》充满稗史,正史,论文,以及抒情的篇章,读起来小说味儿颇浅淡:从头到尾阅读时是散文;从尾到头回想时是散文;满篇的典故与注释,眼里心上,随时随处,皆不能不形散。《悲惨世界》是十八世纪最后十年和十九世纪最初二三十年的百科全书,竟有些类似佛经,可以不分首尾,不拘顺逆,随处契入而不生阻滞与迷惑。

《世说新语·文学第四》云:“殷中军被废东阳,始看佛经。初视维摩诘,疑般若波罗密太多;后见小品,恨此语少”,佛经的语言枝蔓,读之不免恨其繁复,就像《悲惨世界》里记史。佛经解倒悬于人心,惊怖之中又忘其短暂,仿佛雨果设悬疑正善恶,刹那间成永恒也。又《四十二章经》有论读经有缓急中庸章。曰:

“沙门夜诵迦叶佛《遗教经》,其声悲紧,思悔欲退。
佛问之曰:"汝昔在家,曾为何业?"
对曰:"爱弹琴。"
佛言:"弦缓如何?"
对曰:"不鸣矣。"
"弦急如何?"
对曰:"声绝矣。"
"急缓得中如何?"
对曰:"诸音普矣。"
佛言:"沙门学道亦然。心若调适,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恼;意若生恼,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净安乐,道不失矣"。”

雨果写《悲惨世界》,无事处话长,其弦缓也;有事时话短,其弦紧也。吾闻弦歌而知雅意,于其叙事冗繁处缓缓读,于其悬念迭起处速速读。愈缓愈观其徼,愈速愈得其妙。《悲惨世界》虽然篇巨典细,人多事杂,聚讼纷纭,然则吾心无堵,吾眼无碍,随其文势迤逦而从容进退,惬心贵当,读其文,识其史,而见自家堂庑也。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6 13:40
无蕊 发表于 2023-6-6 12:19
这么说起来,《情人》也读得很认真
大概因为这些都不属于十九世纪




写一个书评呗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6 13:42







8,

“彭眉胥❺躲在一根石柱后面,心惊胆战,唯恐那位姑奶奶❶回转头来,所以不动也不敢呼吸,眼睛盯着那孩子。一个脸上挂着刀痕的铁汉竟能害怕那样一个老姑娘。”

“他究竟是去些什么地方?”那位姑奶奶❷常这样问。

“马吕斯❹每年写两封信给他的父亲,元旦和圣乔治节,那种信也只是为了应应景儿,由他姨母❸不知从什么尺牍里抄来口授的,这是吉诺曼先生唯一肯通融的地方。”


所引所注❶❷❸三处的两个词“姑奶奶”和“姨母”两个汉语词儿在英语里都是“the aunt”。读英文时印象比较深。

所谓“the aunt”,就是少年❹马吕斯的妈妈的亲姐姐,马吕斯当然要喊她“姨母”。所以第三句翻译是完全正确的。

❺彭眉胥是马吕斯的父亲,妻子死后跟他岳父闹得不上门儿,所以他喊她大姨子为“姑奶奶”也合情合理,见第一句。

第二句话里的“姑奶奶”似乎翻译成“姨母”更合适,因为这个语境里是对马吕斯而言的,英语是“his aunt”。

这同一个英语词经常有这两种译法儿,而且“姑奶奶”比“姨母”用得明显多一些,不一一列举分析。我琢磨着,用“姑奶奶”这个词儿一是妹夫彭眉胥的语气,另一个也可能是叙事者的视角,“姨母”只是外甥马吕斯的叫法儿,所以“姑奶奶”二比一胜“姨母”。

同一个英语词儿译出两种不同的汉语意思,对?不对?如果硬卡对与错儿的标准线,这翻译法儿就是硬伤,因为三处都翻译成“姨母”是完全通顺的;但是若论文章的趣味与色彩,“姑奶奶”一词的旁逸斜出则是神来之笔。

此时忽然心动,想起另一件全不相干的事儿。买过一本历史学名家关于某专题研究的名著,读起来比较枯燥,三四百页的书没有读完就扔在书架上。当时上小学四年级的小老大有一天悄悄地问及那本书上的一个问题,我給出一种见解却不敢确定真伪;小老大说那本书里面也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儿,并找出书指給我看:一种说法儿在前四五十页上,另一处完全相反的论断在二百二三十页上,页面上没有任何记号儿,老大全凭记忆。那种书,那个年级与年龄,那种指瑕,自然叫我惊喜;最心生欢喜的是孩子悄悄拉着我商讨那个问题,自始至终没有说人家写错,也没有自夸发现错误。

文科的学问,创新的意义未必高于保守;我很喜欢孩子那种理解力里的同情心。同情的理解与理解的同情是落实到行动的最终根据,争输赢论是非与亲身实行之间的距离,正好是理解的同情。

天主教的卞福汝主教与散普丽斯姆姆心中有天主,本来终生不撒谎却为冉阿让撒谎,主教撒谎救赎冉阿让的心,姆姆撒谎救出冉阿让的身。撒谎是错的,为了行大义,犯点儿错误也是权宜之策,绝对之善。事理可立之以是与非,世事可权之以曲与直,义也。

上面四段所论的是非对错,是人心上的事,无关乎物理。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6 13:43









[attach]766110[/attach]










作者: 花若叶    时间: 2023-6-6 21:29
闷头一顶,说得比读得还邪乎,幸好内容不错。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7 07:12
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3-6-7 07:29 编辑









9,法律与人性


“一八一五年十月初,距日落前约一点钟,有一个步行的人走进了那小小的迪涅城”,这是在土伦监狱服十九年苦役出狱的冉·阿让。算起来,他是一七九六年督***时期因打碎面包店玻璃窗偷一个面包而入狱的。

法国一七八九年颁布立宪君主制的宪法,一七九三年罗伯斯庇尔政·府制订共和宪法,一七九五年又有共和三年宪法,一七九九年拿破仑成为执政政·府的第一执政,四五年后颁《拿破仑民法典》,冉·阿让出狱不久,波旁王朝复辟。我的疑问是:宪法与政·府走马灯似的换过好几波,为什么冉·阿让能持续服苦役十九年呢?因一个面包判苦役五年,有没有因为政权频繁更迭而引发司法混乱从而错误定罪量刑?冉·阿让出狱后有大量善行与悔过自新,甚至有自首行为,那出狱之初的偷盗与抢劫可不可以依法免于起诉?

《悲惨世界》是大百科全书,独不见对上述法律问题的议论与思考,只給出一个间接的解释,还有一个基于人道主义的说明。一是说:

“王权需要流浪儿。”

为什么需要呢?动用警察的力量抓到港口拉纤。冉·阿让在土伦港服苦役,电影和音乐剧里也都有拉纤的镜头。冉·阿让十九年苦役挣下108法郎工钱。王权需要这种免费的劳动。我猜想资本也需要这种赤裸裸的剥削,所以法国资产阶级掌握执政权并制定法律之后仍然继续判一个面包值五年的苦役。

人道主义,是雨果的基本认识论,自然而然可以用来回答上述设问。雨果的人道主义不是基于法制论而是人性论,小说写的是男人女人与儿童的苦难,没有写出的是各时期政·府的政治责任。说:

“单看到男子的悲惨生活并不算什么,应当看看妇女的悲惨生活;单看到妇女的悲惨生活也不算什么,还得看看孩子的悲惨生活。”

这种递进式的对偶句子固然很有气势也易激发同情心,然则也显然遮蔽某些真相,因为历史不是如此递进的句式,现实生活也能如此工整的对仗。而是容易拐弯,处处拐弯,时时拐弯:

“人生的万事万物都在都在我们眼前随时消失,黑暗光明,交错相替;光辉灿烂之后,忽又天地晦冥;人们望着,忙着,伸出手抓住那些掠过的东西;每件事都是道路的拐角;猝忽之间,人已衰老。”





……空讲人·权,都不过是小说家言。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7 07:17
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3-6-7 07:40 编辑




10,共和国和帝国

《悲惨世界》的历史背景是战乱:对内是保障人民人·权的资产阶级对波旁王朝与路易十六的革命;对外是保卫法兰西主权的抵抗三国反法同盟的数次战争。内战,产生法兰西共和国;对外战争,产生拿破仑帝国。

若忽略资产阶级革命性质而单从战争本身观察这时候的法兰西,它像中国的战国或者民国:与战国比较,拿破仑比不上秦始皇;与民国比,反法同盟比不上中国面对的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分裂与掠夺。

在此背景下,法兰西面临内外双重压力,即对内维持共和国的地位,对外保护帝国的势力。共和国需要自由,以发挥资本主义的市场;帝国需要独裁,以高效地作战于战场。


帝国遭遇滑铁卢之战,惨败,拿破仑皇帝囚于科西嘉。帝国既倒,共和国也随即倾塌,代之以波旁王朝复辟。这就是那时候的历史,其中的逻辑很简单,帝国是共和国的盾与甲,帝国之皮不存,共和国之毛尽秃。


法兰西内战,唱民主,争自由,保人·权,这是人类历史上大书特书的辉煌。雨果下笔书于小说,却是悲惨世界:“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贏弱。”


读小说使人悲而哭,读历史催人歌而泣。民主,自由,人·权,岂是嚼舌头得其味哉。当下之中国,若果如某些民主术士所愿,普选,普世价值,则全世界的大金融资本家即刻成为反法同盟绞杀中国,中华帝国倾于前,民主共和国塌于后,民主术士之愿望随即成空,化作烟,化作灰。此,易知也。

或许有人会说,法兰西牺牲冉·阿让和芳汀一代人,换来百世民主。恕吾愚钝:法国百世民主,是因为殖民全球。全球人民包括中华民族以自己百年屈辱与贫穷供养法兰西之人·权。卢浮宫至今摆着中华文物与经卷。《悲惨世界》成书于工业革命百年之后,当时的法国纺织品依然竞争不过中国的家庭手工织造,巴黎街上依然流行南京布与南京纸,陶瓷技术直到1860年以后欧洲才偷走中国的工业技术资料。


吾哀而矜之。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6-7 08:42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任重道远,至简至难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7 13:27
无蕊 发表于 2023-6-7 08:42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任重道远,至简至难







民主术士应多体会9/10两段儿






作者: 按倒就亲    时间: 2023-6-7 13:31
三十多度,太阳一出来就像下了火,连阴天都这么闷热。

看来马上要下大雨,空气有点浮躁,先记号一下。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8 07:27
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3-6-8 07:54 编辑





11,撕毁契约的自由与契约里的自由



《悲惨世界》里的旅社老板德纳第非常类似《基督山伯爵》里的酒馆老板卡德鲁斯。德纳第在戈尔博老屋里约见冉·阿让的场景和气氛神似卡德鲁斯夜会化妆成布沙尼长老的基督山伯爵。读这两场戏,呼吸一声声微细渐至于无喘息,贴肤汗毛一根根地从梢弹起以至直竖的声音越来越脆而密,脚掌搓地渐急,腿肚子扭转生疼,心在喉咙与肚脐眼之间冒上来降下去,书页捏合得越来越紧又随时一点点揭开,眼睛盯在簌簌响的页隙间就像窥视门缝或者偷听墙根……最终脊梁发凉地发现,他们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或实现自己的权利而随时撕毁契约的人。诸如此类行为,现在我称之为撕毁契约的自由。

德纳第一生在不断地单方面撕毁契约。芳汀把孩子寄养在德纳第的旅社,开始双方约定每月付6法郎,后来德纳第随时单方面涨价,甚至以孩子编造各种借口讹诈芳汀;芳汀借债,卖金发,卖门牙,直至卖身为公娼;冉·阿让从德纳第手里收养芳汀的女儿,德纳第的要价一眨眼爬升一截,一沉吟上浮一截,一搓手又暴涨一截,踩着不断撕毁的契约攀天要新价;到1832年街垒战里再敲诈走马吕斯的戒指……几经欺讹,得了马吕斯给的两万法郎去美国贩卖黑奴。老欧洲瞧不起新大陆,或许仿佛雨果写德纳第吧,美国是欧洲迁移去的盗贼。

《悲惨世界》里的秘密组织ABC社团,在安灼拉和公白飞等人的领导下像火一样发热像日月一样发光,用光和热照亮黑暗的世界,温暖世间的凉薄。世间发热并发光最快的是子弹,他们选择子弹的光与热焚烧旧契约……最终全部壮烈牺牲。

不管是革命的ABC还是亦贼盗亦奸商的德纳第,都在争取撕毁契约的自由,这是当时整个法兰西的缩影与隐喻:自1789年吉伦特派废除法兰西国王,雅各宾派清洗吉伦特派,督政*府消灭雅各宾派,拿破仑推翻督政*府,拿破仑再称帝,波旁王朝复辟……此后近100年里的法兰西不断地在王国,共和国与帝国之间动荡,撕毁的契约碎片与之共飘摇。

西方国家于是形成一种撕毁契约的传统:王权,皇权,甚至共和国民权,老百姓都随时随地随手撕,撕成碎片,撕成虚无,再重新立契约,然后每隔四年撕碎一次……西方政治里的契约精神,实际上异化为撕毁契约的自由。

与撕毁契约的自由对应的是契约里的自由。西方也有契约里的自由,不过只有极小值的契约内自由,顶多为期四年。

中国现在注重契约内自由,注重稳定。这个应该是主流。

中国也有不少自由主义者言语之间主张“撕毁契约的自由”。吾读《悲惨世界》而知其不可为也。“撕毁契约的自由”,本质上是人人以自己为人质去讹诈一份自以为是的新约,满足自我膨胀的欲望。欲望之火能烧毁旧契,欲望之无明却难以发出丝毫照亮新约的光。卡普鲁斯与德纳第,名义上是酒店老板,实质上是贼,是盗,他们撕毁契约的自由之后是贩卖黑奴。

请当心那些撕毁契约的自由主义分子,你和我,他以及她,说不定哪天就是他们手里的黑奴。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8 07:30





看不起一些聒噪自由的所谓自由主义者,因为他们仅仅争撕毁契约的自由,而不知如何实行契约内自由

他们若得逞,世上不知贩卖多少黑奴






作者: 按倒就亲    时间: 2023-6-8 13:11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6-8 07:30
看不起一些聒噪自由的所谓自由主义者,因为他们仅仅争撕毁契约的自由,而不知如何实行契约内自由 ...

蛮好个帖子,知道你就要拐这么一个弯子抽下冷箭。
我认为自由主义者们不是在争取什么撕毁契约的自由,而是在争取获得一份公正并且有效的契约。
连公正、有效的契约都不存在,拿什么去撕?
昨天说只生一个好,正负来养老。多怀的都给我杀掉;今天说多生多育子宫爱国,不生的还要处罚。
你说说,这样的“契约”公正、有效吗?
连基本的人伦都不给自由,没有契约精神,好意思反过来批评别人?


作者: 按倒就亲    时间: 2023-6-8 13:12
学识修养没话说,就是离人太远,心大啊。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8 13:21







12


紧张,激动,惊心。


这种阅读体验在西方小说里常遇到。仔细想想相关场景也不多么惊险。而且,文笔也不多么精妙。为什么气氛营造得如此夺人心魄呢?至今没有想明白。


中文小说,读《尘埃落定》时自己有这种感觉。給孩子读《聊斋志异》时他们直朝被窝里缩。


西方小说与汉语小说的用笔肯定有区别,能感觉到,却看不出,说不清。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8 13:37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3-6-8 13:11
蛮好个帖子,知道你就要拐这么一个弯子抽下冷箭。
我认为自由主义者们不是在争取什么撕毁契约的自由,而 ...






不跟你扯这个哈

政治与经济,历史与现实,中西对比……方方面面,我自己不能言简意赅地说清,所以不说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8 13:41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3-6-8 13:12
学识修养没话说,就是离人太远,心大啊。





每个句子里都是人


我写的时候就是心贴心眼对眼写的。

可能是笔力不逮,写不出人的面目吧。






作者: 按倒就亲    时间: 2023-6-8 13:42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6-8 13:37
不跟你扯这个哈

政治与经济,历史与现实,中西对比……方方面面,我自己不能言简意赅地说清 ...

那也扯不完,又回到杂谈老路上去了。尽量不带情绪倾向地写多好,别夹着抽冷箭嘛。自己给自己帖子掺沙子干啥。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8 16:00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6-5 11:49
3,


“天地间的怪事莫过于侦察别人的一些和自己绝不相干的事”,
-----------
古今中外都一样啊,现在也一样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8 16:03
鱼,浑身软嫩,却敢一味地朝前游。
-------
有鱼鳞呀,那是盔甲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8 16:04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6-7 07:17
10,共和国和帝国

《悲惨世界》的历史背景是战乱:对内是保障人民人·权的资产阶级对波旁王朝与路 ...



这得第几遍才能体会这么深呀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9 07:23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3-6-8 13:42
那也扯不完,又回到杂谈老路上去了。尽量不带情绪倾向地写多好,别夹着抽冷箭嘛。自己给自己帖子掺沙子干 ...




那句话是对11节的总结。有的人习惯浏览跳读,我就随手一句话总结,
。不是情绪。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9 07:24
知音 发表于 2023-6-8 16:04
这得第几遍才能体会这么深呀




一字不漏,认真读过两遍。

还偶尔随手翻翻。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6-9 08:07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6-9 07:24
一字不漏,认真读过两遍。

还偶尔随手翻翻。

不会也这样翻过百科全书吧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11 07:06
无蕊 发表于 2023-6-9 08:07
不会也这样翻过百科全书吧





没有。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11 07:06









13,爱情的三重属性


人性有其二重性。道家从理论上勾勒出二重性之间的一条鸿沟,在实践中表现出来老子与庄子旨趣殊途。儒家深入日用生活,孔子时代在经验上不能自知而能混沌圆融,一旦辨理析事则分成两派,荀子帥小人敬身执礼立于此岸,孟子偕君子尽心知性行乎彼岸。道教卫生养生以求心性清净,佛法凝神静虑以制色身因缘。人性的二重性是古代传统文化里的难题,历代多少贤哲困而不解。


爱情更复杂,有三重属性,比人性的二重性多一层尘事。先假定尘事的属性是一个已知的常量,单论其二重性。曰:


“爱情绝不走中间路线,它不护助人便陷害人。人的整个命运便是这两端论。这个非祸即福的两端论在人的命运中,没有什么比爱情奉行得更冷酷无情的了。爱就是生命,如果它不是死亡。是摇篮,也是棺木。同一种感情可以在人的心中作出两种完全相反的决定。在上帝创造的万物中,放出最大光明的是人心,不幸的是,制造最深黑暗的也是人心。”

爱情使人首鼠两端,爱情使人死去活来,此无他,世界历史上的历代贤哲困惑不已的二重性难题自然而然会难倒爱情里的任何人。

爱情里像孟子一样尽心知性的人,或像老子那样清净无为而爱,“在那相爱的时刻,欲念已在景仰亲慕的巨大威力下绝对沉寂”,静女其姝。唯其沉静,所以不失去一切爱情的机会与滋味儿。


仁者安仁,所以静。智者利仁,所以动。唯其动也,狼伉乎二重性之鸿沟的两岸,所以困惑,所以烦恼。辗转反侧,寤寐思服,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爱情的“耳朵里经常有歌声”,使人“想不起尘世的事。”然而爱情需要旅舍,有的人只住一夜,有的人长租,有的人长住一生,这便是长相厮守的婚姻。

婚姻里,柴米油盐是不得不天天面对的尘事。尘事很危险,爱情二重性之沟会因此裂深拓宽,以至于不通爱情,不系婚姻。尘事也是机遇,烟火里不但有烟尘,更有烟霞,能把爱情的二重性之沟消弭于生活日用,相爱,相敬,相亲,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偕老。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11 08:08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6-11 07:06
13,爱情的三重属性



第三重属性是排他性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11 08:12
爱情的破裂归罪于柴米油盐的尘事只是表象。
有的女人在家十指不沾阳春水却觉得是囚笼,愿意去贫贱的木屋里生火做饭煮茶汤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6-11 08:47
用中国人的话说,冉啊让开悟了。
可悲的中国人现在羡慕的是欧洲人“只谈欲望和法律”。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11 18:03
论金 发表于 2023-6-11 08:47
用中国人的话说,冉啊让开悟了。
可悲的中国人现在羡慕的是欧洲人“只谈欲望和法律”。





冉·阿让算是顿悟吧

书里面没有细说过程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11 18:07
论金 发表于 2023-6-11 08:47
用中国人的话说,冉啊让开悟了。
可悲的中国人现在羡慕的是欧洲人“只谈欲望和法律”。





论坛上言必称希腊的都是半吊子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11 18:08
知音 发表于 2023-6-11 08:08
第三重属性是排他性




哈哈大笑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11 18:10
知音 发表于 2023-6-11 08:12
爱情的破裂归罪于柴米油盐的尘事只是表象。
有的女人在家十指不沾阳春水却觉得是囚笼,愿意去贫贱的木屋里 ...





是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很多人年轻时读了一些三流爱情小说

中了不良爱情观的毒




作者: 按倒就亲    时间: 2023-6-11 18:17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6-11 18:10
是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很多人年轻时读了一些三流爱情小说

怎么不良,也比现在的鸡汤好啊。
我们那个时代,哪来的不良出版物,全是筛选得皇帝脑袋铮亮的。

作者: 论金    时间: 2023-6-11 22:27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6-11 18:03
冉·阿让算是顿悟吧

书里面没有细说过程

开悟,顿悟,领悟,是一样的。只是人的心灵自己感受到巨大的冲击,完全的征服,不用问那是不是外来的,人就这样相信了。就可以了。
明白无误的,就像爱一个人一样。爱过就知道那种感情是什么。不管那是什么,是上帝赋予的,还是另外一个人赋予的。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12 09:15









14,黑话与用典






小说该如何描写口吃的角色?口吃有结巴和大舌头两种情况:结巴是说话节奏紊乱,舌头会纠结在某个字上进退两难,仿佛那个字是条钓鱼线纠缠住了咬饵的舌头鱼,拼尽力气都脱不开身;大舌头又叫咬舌子,吐字发音时舌位不准不正,因此会与通用发音有些奇妙的差异,比如林黛玉喊“二哥哥”喊成“爱哥哥”,再比如古代人在读“否”字时都咬舌子,不同的舌位会咬出pǐ,fǒu或者bǐ。


雨果会在小说里明明白白的告诉读者某个角色口吃,他或她的话却都写成正常人的句子;马克·吐温则会具体写出小说人物磕绊在哪个字上纠结几次,甚至会尽量写出舌位不同而造成的发音差异。


言为心声。理解一个人就要理解他或她的内心,然而每个人的内心像祖国的领地一样,独立,完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唯有理解其语言。语言有意和义两部分:义,外指向事物;意,内指于情感。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区别,所以马克·吐温的写法能读出小说人物的情态,雨果的写法准确描述句子所指的事情。


这是两种不同的写作理念:乡土味与圣人气。


中国传统的写作是代圣人言,不管男女老幼,无论贤愚不肖,只要开口,语气必是模仿圣人温柔敦厚的腔调,言辞则是法言巽语的雅言,还处处镶嵌上半明半灭的典故。新文化运动主推白话文,话语越来越乡土味儿,小说里不同的人物开始有不同的面目与腔调。新中国的作家还要求深入田间地头向人民学习语言。


人民的语言是活的,活生生表现一方乡土一方人的情态。我个人认为,小说人物要表现出内含普遍人性的独特情态,而不仅仅停于表面的原生态。原生态里有些东西并不能激发普遍的美感也难以读出日常人情世故,所以作者需要給出一定的修改润色,在雅言与土话中间取得一个平衡。


“在修院采用的世俗音乐教材里,amour(爱情)是用tambour(鼓)或pandour(强盗)代替的。例如'啊,鼓多美哟”,或者'怜悯心并不是强盗',这就成了锻炼那些大姑娘想象力的闷葫芦。”


这种隐语或者黑话流行于边缘群体里,如何进入主流话语圈呢?这是很考验一个作家的功力与心法的。当然,雅言及其用典如何为更多人接受?与黑话土话面临同样的考验。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12 09:16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3-6-11 18:17
怎么不良,也比现在的鸡汤好啊。
我们那个时代,哪来的不良出版物,全是筛选得皇帝脑袋铮亮的。




别急着下结论

你见多识广的,可以慢慢写一篇帖子啊






作者: 秦川梦回    时间: 2023-6-12 09:39
[attach]767136[/attach]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13 11:27








14,听卞福汝主教的心里话



我忽然领悟西方国家至今一直都在强调的“价值同盟”,持守相同价值观,即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刑不上大夫”也。


卞福汝主教没有明说,却又明明如月,清清若水,耳聆悟入,目击道成,心灵犀通。


推论:“基于规则的秩序”者,“礼不下庶人”耳。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13 11:28









15,良知,善知识,科学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类似鸡与蛋孰先孰后的争辩:“自诚明”呢还是“自明诚”啊?这个提问是明确的,似乎又注定没有明确的答案。这个问题可以说溯及论语:“仁者安仁,智者利仁”,也可以推及〖悲惨世界〗里的见地:


❶“人总得有这么一些人来为不肯祈祷的人不停地祈祷”,这是基于良心

❷“良心,是存在于我们心中与生俱有的那么一点知识”,这是推重理性。

无论“良知”,无论“理性” ,都是在  “尽量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的一切都免不了犯错误。错误就象一种地心吸力。”

那什么是“错误”呢?不同的参考系里有不同的“定义”。一旦給出“定义”则会引发更多的有关“标准”或“坐标系”的探讨……最后上升到形而上学,彻底远离自己的“本心”,也完全忘记自己的“理性”不能企及形而上之物。

所以有必要换一个设问方式,设问方式不同,则引导不同的做事风格;若想事事无碍,首先要确定设问方式是无碍的。

“当一个人的心中充满黑暗,罪恶便在那里滋长起来。有罪的并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那制造黑暗的人。”

……

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又在一直修正答案,现在我以亲身体验这么作答:

“良知是热,知识是光;无热则光不能久,无光则热不能广。”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6-13 11:34
此热无善无不善,距离决定寒暖:)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13 16:21
无蕊 发表于 2023-6-13 11:34
此热无善无不善,距离决定寒暖:)





心,至大无外,无不至,所以没有距离

心,至小无内,所至皆空,所以等距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6-13 17:00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6-13 16:21
心,至大无外,无不至,所以没有距离

心,至小无内,所至皆空,所以等距

良知若以心论则为本体,光与热同为作用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13 17:15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6-11 18:08
哈哈大笑



给我笑的发毛,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14 12:42
无蕊 发表于 2023-6-13 17:00
良知若以心论则为本体,光与热同为作用





我暗含的意思是,光自外入,热从内生

光热和合,转成一体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15 11:07







16,父亲,外祖父,“爷”



“〖吉诺曼先生〗虽不作任何表示,但他察觉自从马吕斯被送回他家中恢复知觉之后,从来没有叫过他一声〖父亲〗。但也不称他先生,不错,但他说话时设法同时避开这两种称呼。”

〖吉诺曼先生〗是马吕斯的外祖父,马吕斯的妈妈是〖吉诺曼先生〗的小女儿。这个关系是明确的。


为什么〖吉诺曼先生〗却指望马吕斯喊他〖父亲〗呢?


事实上,在接下来的一节里,马吕斯确确实实地喊〖吉诺曼先生〗为〖父亲〗,〖吉诺曼先生〗为此激动到哭泣。英文版也确实是〖father〗。


冉·阿让是珂赛特的〖祖父〗,而珂赛特却一直喊她的〖祖父〗为〖爹〗。


我的看法是,此种西方传统的语境在翻译成汉语时应该加以注释,或者意译,把〖father〗译作〖爷〗。〖爷〗,在汉语里可以是〖祖父〗,也可以是〖爹〗,还可以是〖儿子〗〖孙子〗。


不清楚为什么李丹先生不用这么现成的〖爷〗呢?蒋学模先生的《基督山伯爵》译本里,爱上基督山伯爵的女仆女儿一直喊“爷”。蒋本是从英语转译的,我没有读过英文,猜想可能就是《悲惨世界》里的这种情况。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16 11:08







17,天主教,佛,自由

仿佛《左转》以“庄公克段于鄢”,开大汉以“仁与孝”治天下的风气;也像《通鉴》滥觞以“三家分晋”,高标“德治”;《悲惨世界》开篇则写天主教的卞福汝主教,立下整部剧“爱”的基调。天主教的爱,首先是“自爱”,然后是“爱人如己”。“自爱”之法门,有些像小乘佛法。曰:

“人有肉体,这肉体同时就是人的负担和诱惑。人拖着它并受它的支配……人应当监视它,约束它,抑制它,必须是到了最后才服从它。在那样的服从里,也还可以有过失;但那样犯下的过失是可蒙赦宥的。那是一种堕落,但只落在膝头上,在祈祷中还可以自赎。”


所谓“自爱”,等于“自赎”,所谓“自赎”,就是少犯错误:“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却是为人的正轨。你们尽管在歧路徘徊,失足,犯错误,但总应当做个正直的人……尽量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的一切都免不了犯错误。错误就象一种地心吸力。”


“错误就象一种地心吸力”,就像佛法所说的“因缘”或者“业力”,引众生走不同的人生之路:

“天命不是一直都是笔直的,它们在命运已经注定的人面前展开的不是一条直的路;有绝路,死胡同,黑暗的拐弯,令人焦急的多岔道的交叉路口。”

冉·阿让的一生,法律上先判他十九年苦役,再判他终生无期徒刑。冉·阿让将苦役化为苦修,而且心得颇深,已经悟入阿罗汉果,知所以缚著,亦知所以解缚:

“为了诚实……最痛苦不过的是有根线牵住了我的心……生命四周的一切都可毁掉,而这线却牢不可断。如果我能拔掉这根线,将它拉断,解开或者切除疙瘩,远远地走开,我就可以得救……我也曾设法把线拉断,我抽着,但它却牢不可断,我连心都快拔出来了。”

“被跟踪和被追捕了。被谁?被我自己。是我挡住我自己的去路,我自己拖着自己,我自己推着,我自己逮捕自己,我自己执行,当一个人自己捉住自己时,那就是真捉住了。”

德纳第与冉·阿让不同,终生自缚自茧。

《悲惨世界》以众生皆苦,所以求解脱之道,曰:

“谁有自由,谁就自爱,谁有选举权,谁就是统治者”,自由者,佛法谓之解缚也。曰:


“在政治上,只有一个原则:人对自己的主权。这种我对自己的主权就叫做自由。具有这种主权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织起来就出现了***。但在这种组织中并不放弃任何东西。每人让出一部分主权来组成公法。所有人让出的部分都是等量的。每个人对全体的这种相等的让步称为平等。这种公法并不是别的,就是大家对各***利的保护。这种集体对个人的保护称为博爱。各种主权的集合点称为社会。”



雨果給出的解缚之道是大乘法。大乘者,去无明也:“当一个人的心中充满黑暗,罪恶便在那里滋长起来。有罪的并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那制造黑暗的人。”


去无明,去遮蔽,谓之启蒙。众生皆苦,世界悲惨,无明故也。去缚,去执,众生自由;去无明,趋光明,众生平等。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16 13:42







18,“书籍是一种冷静可靠的朋友”


《悲惨世界》,第一遍读时以为确实像口碑所传是小说,一直紧赶慢读下一场,追求情节的精彩与故事的圆满;然则慢慢发现这会忽略在读的那一场,错失不少已读的前一场;终于想明白,悲惨世界的众生苦熬三十年,身心负载其慢,及至雨果落笔,风从虎,云从龙,水从白鲸,书不亦轻乎,笔不亦快哉;我应缓读其书,细观书中人,分担其不堪承受之重。乃勤谨我眼,和缓吾心,一字一句读书,一心一意识人。书不负我,伴我数载;我不负人,略得其情。

第二遍读,读英文,读译文,读古文观止,求其韵也,知其味焉。悲惨世界,散文也,读之,犹驾轻舟,浮于江上,风云满襟袖,波澜过三峡。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16 13:44






读悲世,拐弯到别的角落


[attach]768043[/attach]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6-16 13:52
“人有肉体,这肉体同时就是人的负担和诱惑。人拖着它并受它的支配……人应当监视它,约束它,抑制它,必须是到了最后才服从它。在那样的服从里,也还可以有过失;但那样犯下的过失是可蒙赦宥的。那是一种堕落,但只落在膝头上,在祈祷中还可以自赎。”


----
【必须是到了最后才服从它】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原罪的说法最终自苦到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步,释放出这么一点宽容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3-6-16 13:54
“当一个人的心中充满黑暗,罪恶便在那里滋长起来。有罪的并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那制造黑暗的人。”

----
如果要惩罚制造黑暗的人,那犯罪的人岂能幸免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16 15:25
无蕊 发表于 2023-6-16 13:54
“当一个人的心中充满黑暗,罪恶便在那里滋长起来。有罪的并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那制造黑暗的人。”

---- ...





所拈出的这一点很准。

这确实能区分几种不同的文化走势。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16 15:28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6-15 11:07
16,父亲,外祖父,“爷”



相当于古代汉语里的“老爷”吧?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16 15:32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6-16 13:42
18,“书籍是一种冷静可靠的朋友”



一本书如果能读上三遍,基本上就能真正理解了。

我除了语文课本之外,没有什么书能够反复读的,这一点是缺憾。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6-16 15:32
本帖最后由 徐公孰 于 2023-6-16 15:34 编辑
知音 发表于 2023-6-16 15:28
相当于古代汉语里的“老爷”吧?



汉语的“爷”

“老爷”仅仅是其中一个意思,不同的语境还有其他几种理解


英语的“老爷”是lordfather 不知有没有 老爷的意思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6-16 15:46
无蕊 发表于 2023-6-16 13:54
“当一个人的心中充满黑暗,罪恶便在那里滋长起来。有罪的并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那制造黑暗的人。”

---- ...



这是有些国家废除死刑的依据吗?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