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中吕】红绣鞋·阅世
[打印本页]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3-6-6 10:28
标题:
【中吕】红绣鞋·阅世
命薄的偏遇狠心,玲珑人逢到真诚,无情的难遇痴情人。傻乎乎爱甜睡,伶仃人喜通透,轻慢者别人亦如是。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3-6-6 10:28
原文。【中吕】红绣鞋·阅世
宋方壶〔元代〕
短命的偏逢薄幸,老成的偏遇真成,无情的休想遇多情。懵懂的怜瞌睡,鹘伶的惜惺惺,若要轻别人还自轻。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3-6-6 10:29
译文
缺德的人只会遇到薄情的人,世故的人就会遇到忠厚老实的人,无情的人休想遇到多情的人。不懂事的人喜欢糊涂虫,伶俐的人偏爱机灵鬼,如果轻贱别人就等于轻贱自己。
注释
中吕:宫调名。中吕宫是元曲常用宫调之一。
红绣鞋:曲牌名,又名“朱履曲”,南北均有此调,基本句式为六六七五五五,押六平仄韵。
短命:此处指缺德的人。
薄幸:薄情,负心。
老成:世故,社会经验多。
真成:同“真诚”,忠厚老实。
懵懂的:痴呆,不晓事。
怜:爱,喜欢。
瞌睡:糊涂,混日子。
鹘伶:机警,伶俐。
惺惺:精灵鬼。元代俗语“惺惺惜惺惺”,指气味相投。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3-6-6 10:29
创作背景
由于元廷对科举制度的漠视,元代知识分子很难通过科举考试入官,因此元代的散曲作家很多生活在社会底层,大都与社会各阶层有着密切的联系,阅世很深。他们把社会看作一片名利场,他们自己,也劝人们走隐居避世的道路。这支小令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作的,是作者从另一个角度对人生的观照。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3-6-6 10:29
赏析
这首曲子题为“阅世”,是作者人生体会的结晶,也可看作生活的箴言。作者把视角从多数元曲家关注的仕途官场移向广大社会和人民大众,从道德人情方面去审视人与人的关系,观察总结出一些具有积极意义和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
此曲可分为两个部分:前三句一部分,后三句一部分。两个部分均是前两句谈“阅"的内容、现象,后一句谈作者的看法、结论。全曲充满理趣,无论是“无情的休想遇多情”,还是“若要轻别人还自轻”都是警策语;即便是谈现象的“懵懂的怜瞌睡,鹘伶的惜惺惺”等语,也都颇为深刻,揭示人生哲理。
这首小令的基本思想可说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它启示人们应该有情有义,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俗话说,“人心换人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并非虚妄,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是生活的真谛。宋方壶运用散曲形式,使这些思想、经验得到更通俗、形象的文学表现。
全曲六句句式大致相同,内容也近似,但并不觉得是堆砌,而是浑然一体的有机构成。层次清晰,以三句一组分为两层。每三句的前两句写人所共知的现象作为陪衬,目的是引出作为对世人警策的第三句。而每一组前两句又是由正反两重意思组成。第一层首句说短命的(民间对无德的人的詈辞)一定会碰到薄情者,次句说老成的人别人定以真诚相待;第二层首句说糊涂人必然赏识瞌睡虫,次句说聪明人也会受到鹘伶(机灵)人的爱惜。而有了一反一正的垫衬,其“无情的休想遇多情”,“若要轻别人还自轻”两句带有人生哲理色彩的警语自然充分有力了。
再从语言看:“短命的”“老成的”“懵懂的”“鹘伶的”,以致“惺惺惜惺惺”这些通俗而具有元代特色的俗语自然而纯熟的运用,更使得这首小令显出元曲的明快风趣的特色,非堆砌谚语格言者可比。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3-6-6 10:30
宋方壶,生卒年不详,名子正,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曾筑室于华亭莺湖,名之曰“方壶”,遂以为号。约生活在元末明初。工散曲,有的写入明之后。现存套数五套、小令13首。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3-6-6 10:30
欢迎赏评
作者:
满堂花醉三千客
时间:
2023-6-6 14:48
说得对!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3-6-6 17:12
满堂花醉三千客 发表于 2023-6-6 14:48
说得对!
哈哈
老友好
作者:
沈眉珊
时间:
2023-6-6 18:22
阅世,一叹
作者:
风吹锦衣印梨花
时间:
2023-6-7 10:01
沈眉珊 发表于 2023-6-6 18:22
阅世,一叹
欢迎眉珊
上午好……^_^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