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文章曰故,治世职守曰事;缘起因由曰故,责任情状曰事。好的故事,就是古代人们处世智慧的精粹,责任义务的履行,被纸墨撰写成了文章,被口耳传唱出了情节,自此生生不息,成为了一个民族自身精神的浓缩展示和民族力量的无尽库存。
那么好的故事有什么样的作用呢?依愚见,可以总结为对个体性灵的滋润、对人生道路的指引和对民族精神的总结升华。
好的故事如同春雨,细密无声地渗进一个人的灵魂。当我们尚且在襁褓之中时,父母族亲就在我们耳畔讲那牛郎织女的相遇、女娲补天的神力,还有夸父一路的飞驰,我们受到最早的语言教育就是神话故事,我们从讲述者唇齿开合间学会发音吐字,学会说话表达。到了能听懂故事的年纪,我们知道了牛郎织女的爱恋是人类婚姻与爱情的缩影,懂得了一个人会经历的情思与社会阶段。从言辞表意到增智学慧,我们离不开故事。
当一个人拥有了表达的能力和相应的智慧,就到了树立人生价值观念的阶段,而这个阶段持续终生。我们从故事中不断寻找自己的志向,从而指引自己的人生路。李太白听了铁杵磨成针,发奋向学诗三百;蒲松龄听了亡子作蟋蟀,憎恶扬善作《聊斋》;齐王听了妻妾客人皆逢迎,广开言路万国朝。他们听到的故事无一不指引着他们励志成仁,而他们听故事的故事无一不指引着我们见贤思齐。
提及见贤思齐,就不得不谈到中华民族精神在故事中的展现与传承。中国的神话故事与外国不一样的是,我们的故事体现出一种极为昂扬的人定胜天之精神。没有火,普罗米修斯偷了火种,而燧人氏躬亲钻木,火星明灭了五千年;洪水至,诺亚方舟是神的赐予,大禹则躬亲“决九川,距四海”,三过家门不入。还有丢卡利翁在圣坛恸哭悲切,而精卫叼起石子誓平汪洋。中华民族的精神就是如此,不求神,不屈服,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份为家国与人民做贡献的豪情,被中华人民一脉相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而中国涌现的无数优秀儿女无不体现着这一点。张桂梅在三尺讲台育人,吴孟超在手术台前救人,这都是可歌可泣的中国故事。
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要从中国故事中启迪自己的智慧,塑造自己的品行,定立自己的志向,听闻优秀故事,编写人生章曲,继承中华民族融聚在中国故事中的精神与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进。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