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老鼠,其实是一种了不起的生物,话说人类还没进化之前,老鼠就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很久很久了,因为老鼠的繁殖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是真得很强。而当我们老祖宗还是猿人的时候,就开始吃老鼠了,像在周口店龙骨山的遗址中就发现大量烤焦的鼠牙、鼠骨化石。而到了周代,帝王更是视鼠肉为珍宝,鼠肉被称为璞玉,而在汉代马王堆及河北中山靖王刘胜的墓地均挖出若干封坛的鼠肉干。这足以说明鼠肉在中国人的餐桌上可谓历史悠久。
而在辽、金、元、明及清初五朝,黄鼠因“其味极美”,一直是宫廷名菜,等闲百姓很难吃到嘴里去,以至于黄鼠的身价倍增,一只可值白银一两。甚至衍生出专门的以捕鼠为生的职业,每到秋末冬初之际捕鼠人就开始行动了,因为此时”肉质较细嫩,以秋季入蛰前最为肥美,无异味”。清朝编的《定边县志》就曾记载:“北方黄鼠,穴中作窖,若床榻之状,牝牡所居也。天气清和时,出作穴口,见人则前掖如揖状,形极小,人驯养之,纵入其穴,则衔黄曳之,味极其美。”
也就是现在生活好了,这要是当年大饥荒的时候,观音土都吃,你觉得谁能放过耗子?
鼠肉对古代人还不仅仅只是充饥的食物,更是一道美食。像宋代诗人陆游曾在《述怀》诗中写道:“玉非鼠朴何劳辨,鱼与熊蹯各自珍。”鼠朴,就是未腊制成的鼠肉,这里把鼠肉将美玉类比,足以可以古人对鼠肉有多喜爱了,甚至到了辽代,黄鼠肉被作为上供食物之一,朝廷每逢盛宴,总要烹饪黄鼠。
古代人吃鼠的种类很多,比如黄鼠、土拨鼠、竹鼠等等。然后说做法,像华北西北等偏北地区盛行的黄鼠,《养小录》里就记载了“蒸黄鼠”的做法,将黄鼠泔浸一二日,入笼,背部朝下蒸,像蒸馒头一样,稍后取出去毛刷净,每只切成八九块,加入椒盐末,裹上面再蒸,火不宜大,最好一次蒸熟。《清稗类钞·饮食类》也记载了江浙地区流行的竹鼠的吃法,“得之者以沸水,毛尽脱,煮之、炒之均可,清腴爽口,润肺清痰。”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吃法,就不一一列举了。反正看到这儿,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老祖们可是没少吃老鼠,并相当青睐这一美食。
一声叹息,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没把老鼠这道菜研究明白啊。
知音 发表于 2023-6-18 07:29
尝过吗?啥味?
刘庄主 发表于 2023-6-18 07:30
广东也有吃鼠的,得接受。北方人够呛。
知音 发表于 2023-6-18 07:37
肉类都是脂肪和蛋白质,能不能吃主要跟形象有关,
比如能吃考鹌鹑不能吃考老鼠,就是因为老鼠名声不好。
知音 发表于 2023-6-18 07:29
尝过吗?啥味?
刘庄主 发表于 2023-6-18 07:30
广东也有吃鼠的,得接受。北方人够呛。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6-18 21:59
草原土拨鼠,味道应该也不错。我这么想的。
刘庄主 发表于 2023-6-18 22:14
在我这儿,不能见头、肢体、尾巴,还不能说是鼠肉,可能能奓着胆子试试。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6-18 22:16
心理作用?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