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打印本页]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3 09:19
标题:
   无形无相,却无处不在。走在端午的菜市场,人群汹涌,市声喧嚣,仿似看见一颗颗五味俱全、荤素兼备、活蹦乱跳的心。
   恰似论坛。
   论坛的文字里,也有一堆堆的念头在跳跃。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3 09:22
心不是念头,念头却是由心所发。观念头,某种意义上,也是观心。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3 09:22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3-6-23 09:25 编辑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说什么,只是竭力抓住站在菜市场一瞬间的透心凉的感觉。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3 09:28
世界,是心的呈现,简称心之相。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3 09:36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3-6-23 09:37 编辑

大多数时候,靠近人,会闻到一股腥味,不是来自于鼻端,而是来自于心里。这种腥味,由七情六欲薰蒸而来。尤以情欲为烈。偶尔,会闻到清新,往往来自纯粹。修行者会自动断荤,不攀缘,窃以为可能有这方面原因:为了气味好闻一些。
作者: 古老传说    时间: 2023-6-23 09:37
如果仅从人的理性活动受控于大脑指令的角度谈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可以说意识决定物质的。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3 09:45
古老传说 发表于 2023-6-23 09:37
如果仅从人的理性活动受控于大脑指令的角度谈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可以说意识决定物质的。

反复看了好多遍。意识能决定物质,心能驭物,这是一个很高的层次。我只能写从相观心。
作者: 古老传说    时间: 2023-6-23 09:57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6-23 09:45
反复看了好多遍。意识能决定物质,心能驭物,这是一个很高的层次。我只能写从相观心。

观己知人就立地成佛了,佛从众心观世音~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3 09:58
换言之,你眼中的世界,笔下所写的世界,与他人有关也无关。说有关,是因为世界是互相关联的有机整体,蝴蝶扇一下翅膀,地球的另一侧,就起了一阵龙卷风。别人的举动,引出我们内心的善与恶及其他各种念头。

说无关,是因为我们的心属于自己。怎么想,怎么行动,是自己的事。

故,心要修,但也不需要修,因为,心是自己,也可能不是自己。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3 10:00
古老传说 发表于 2023-6-23 09:57
观己知人就立地成佛了,佛从众心观世音~

见性成佛。窃以为观己知人不一定见性。故禅宗只论见性。
作者: 古老传说    时间: 2023-6-23 10:06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6-23 10:00
见性成佛。窃以为观己知人不一定见性。故禅宗只论见性。

完全赞成这个观点。
我所理解的此处的性是指人的共性而不是个性。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3 10:21
经云:真如不守自性,一念不觉而有无明。
然而,人岂能无念?无念行也不是修成木头人,念起,但能立时觉知其来龙去脉,不被杂念控制,此为灭苦的粗浅做法。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3 10:33
观自己,文字里有忧愁,有思念,有分别,还有诸多看不惯,是因为,己心未通。
这并非说无情无绪的木头人就是心通。木头是死的,没有灵性,链结不了。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3 10:36
己心未通,是因为外缘能控制自己,自己没有成为自己的主人,故苦。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3 10:38
六祖曰: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六祖的有念之无念行。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3 10:47
语言的表达功能有限,我感觉并未说清楚那一刻。或许是想说,我们面对世界,实际上是面对自己。看到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3 10:49
若看到的都是己心,意识到这一点,是否会平静?
作者: 朦胧梅花皎月    时间: 2023-6-23 10:54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6-23 10:38
六祖曰:慧能无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六祖的有念之无念行。

念虽多,皆化入菩提意,则风景如画也
问好
…^_^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3 10:56
朦胧梅花皎月 发表于 2023-6-23 10:54
念虽多,皆化入菩提意,则风景如画也
问好
…^_^

:)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3 12:34
心是什么样子,就印出什么样子的物。所以,物的样子,就是心呈现的相。心物一体,从未分开。

作者: 新月如眉    时间: 2023-6-23 12:48
本帖最后由 新月如眉 于 2023-6-23 12:52 编辑

我在贵阳路过一个菜市场,看到人头攒动,很是热闹,车水马龙的街头,手拿艾草和菖蒲叶(不知道是不是,不太认识)的老人们,一切烟火气十足~真的好~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3 12:57
新月如眉 发表于 2023-6-23 12:48
我在贵阳路过一个菜市场,看到人头攒动,很是热闹,车水马龙的街头,手拿艾草和菖蒲叶(不知道是不是,不太 ...

挺好的。。人间烟火,最抚人心:)
作者: 云自在    时间: 2023-6-23 15:05
提读
作者: 蒙衣客    时间: 2023-6-23 21:30
转转看看
作者: 蒙衣客    时间: 2023-6-24 08:48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6-23 09:36
大多数时候,靠近人,会闻到一股腥味,不是来自于鼻端,而是来自于心里。这种腥味,由七情六欲薰蒸而来。尤 ...


作者: 道路    时间: 2023-6-24 11:06
本帖最后由 道路 于 2023-6-24 11:14 编辑

心是什么?心是你大脑的最底层观念。是基因与幼儿期经历相互作用形成的,有先天影响,也有后天影响。
作者: 道路    时间: 2023-6-24 11:10
心本就是念,心念一体。心是最底层的价值观与认知取向,心念就是善与恶的源头
作者: 道路    时间: 2023-6-24 11:13
我们平常的行动由念起,由心念来评判,如果心念不同意,则否定此念,不会导致行动
作者: 蒙衣客    时间: 2023-6-24 11:36
读帖学知识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4 11:39
道路 发表于 2023-6-24 11:06
心是什么?心是你大脑的最底层观念。是基因与幼儿期经历相互作用形成的,有先天影响,也有后天影响。

窃以为不是这样的呢~如果这样,人各有不同,心也各不相同。实际上,禅师们明白的是共同的东西。以心印心,直指人心。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4 11:42
道路 发表于 2023-6-24 11:10
心本就是念,心念一体。心是最底层的价值观与认知取向,心念就是善与恶的源头

心与念,尤如电与灯光,体与用的关系。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4 11:44
道路 发表于 2023-6-24 11:13
我们平常的行动由念起,由心念来评判,如果心念不同意,则否定此念,不会导致行动

请参考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即行灭。行灭即识灭。识灭即名色灭。名色灭即六入灭。六入灭即触灭。触灭即受灭。受灭即爱灭。爱灭即取灭。取灭即有灭。有灭即生灭。生灭即老死忧悲苦恼灭。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4 11:51
蒙衣客 发表于 2023-6-24 08:48

不玄。人有味道,都知道的啊。比如,吃的食物不一样,体味就不一样。

作者: 蒙衣客    时间: 2023-6-24 11:57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6-24 11:51
不玄。人有味道,都知道的啊。比如,吃的食物不一样,体味就不一样。

学习了,中午愉快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4 12:07
道路 发表于 2023-6-24 11:13
我们平常的行动由念起,由心念来评判,如果心念不同意,则否定此念,不会导致行动

法界一心,一切法不出妄识。十二因缘法,也有这个意思。

作者: 道路    时间: 2023-6-24 12:07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6-24 11:44
请参考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 ...

妹儿,念与感官相关。心念是底层观念,一旦形成,恒常不变。你佛经书讲的六入缘触即六种感官,包括电磁感。
作者: 道路    时间: 2023-6-24 12:09
经书是古人写的,必须要与现代科学知识融通,才不会被错误知识与文字所囿。
作者: 道路    时间: 2023-6-24 12:12
行动力不够,是大部分人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少部分人囿于错对参半的观念。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4 12:13
道路 发表于 2023-6-24 12:07
妹儿,念与感官相关。心念是底层观念,一旦形成,恒常不变。你佛经书讲的六入缘触即六种感官,包括电磁感 ...

参考切断五感试验。隔断五感后,念存在否?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4 12:15
道路 发表于 2023-6-24 12:09
经书是古人写的,必须要与现代科学知识融通,才不会被错误知识与文字所囿。

现代科学对大脑这个物质,都是黑匣子状态。更不用说对意识,称得上一无所知。

作者: 道路    时间: 2023-6-24 12:16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6-24 12:13
参考切断五感试验。隔断五感后,念存在否?

如果从人出生时就隔断,人就是动物。短暂的隔断,不影响念的产生。
作者: 道路    时间: 2023-6-24 12:18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6-24 12:15
现代科学对大脑这个物质,都是黑匣子状态。更不用说对意识,称得上一无所知。

呵呵,你信即好。文字也是牢笼。能否真知,随缘。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4 12:20
道路 发表于 2023-6-24 12:12
行动力不够,是大部分人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少部分人囿于错对参半的观念。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的核心之一。那里面应该有古人的探索。人们大多认为是定力不够,被惰性或杂念左右。
作者: 道路    时间: 2023-6-24 12:20
所谓禅定,只是断了视觉,听觉触觉电磁感是断不了的。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4 12:22
道路 发表于 2023-6-24 12:16
如果从人出生时就隔断,人就是动物。短暂的隔断,不影响念的产生。

佛学里有一个名词,叫做身见。身见是可以破除的。就是说,五蕴非心,是心之用。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4 12:23
道路 发表于 2023-6-24 12:20
所谓禅定,只是断了视觉,听觉触觉电磁感是断不了的。

这个,不是这样的呢。

作者: 道路    时间: 2023-6-24 12:23
起先味觉也是断不了的。至深的禅定,我没体会过。但我想应是大脑的自我信息清理与组合。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4 12:29
道路 发表于 2023-6-24 12:23
起先味觉也是断不了的。至深的禅定,我没体会过。但我想应是大脑的自我信息清理与组合。

坛经云: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古印度四禅八定不一样。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4 12:32
四禅八定的禅定的话,窃以为到一定程度,可以破身见。岂止失去味觉,此时听而不闻,视而不见,砍一刀也不痛。
作者: 道路    时间: 2023-6-24 12:32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6-24 12:29
坛经云: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与古印度四禅八定不一样。

肚子饿了,肠道细菌也会对念有影响。外离相,断视觉,内不乱,安抚肠道细菌而已。
作者: 道路    时间: 2023-6-24 12:34
至静,据说,能听到心跳与血液流动,人体夲机器,呼吸有声,你怎么断?
作者: 道路    时间: 2023-6-24 12:36
古人写经书,有时只是一种意境,讲述的并非事实。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4 12:37
道路 发表于 2023-6-24 12:32
肚子饿了,肠道细菌也会对念有影响。外离相,断视觉,内不乱,安抚肠道细菌而已。

禅宗和别派不一样。其中曹洞宗专修默照,偏重打坐。但也有认为禅是活泼泼的,认为禅定本身无用。六祖就是【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4 12:38
道路 发表于 2023-6-24 12:36
古人写经书,有时只是一种意境,讲述的并非事实。

哪些不是事实呢?
作者: 道路    时间: 2023-6-24 12:40
大部分佛经书实则文学作品,有修身养性功效,并非真实的事实。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4 12:42
道路 发表于 2023-6-24 12:34
至静,据说,能听到心跳与血液流动,人体夲机器,呼吸有声,你怎么断?

我未修过四禅八定。有过心流状态。心流是西方人说法,是一种动中定。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4 12:45
道路 发表于 2023-6-24 12:40
大部分佛经书实则文学作品,有修身养性功效,并非真实的事实。

我和你看法不一样呢。。窃以为佛法是心学,研究心。或者说,研究生命。

作者: 道路    时间: 2023-6-24 12:57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6-24 12:45
我和你看法不一样呢。。窃以为佛法是心学,研究心。或者说,研究生命。

各信各的,随缘而行。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4 12:57
道路 发表于 2023-6-24 12:57
各信各的,随缘而行。

:)

作者: 新月如眉    时间: 2023-6-24 15:22
本帖最后由 新月如眉 于 2023-6-24 15:24 编辑

不懂佛学~但是一些佛经确实能让人静心~
有时候心浮气躁会搜一两首佛经听听~心会很快静下来~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4 15:47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3-6-24 15:57 编辑
新月如眉 发表于 2023-6-24 15:22
不懂佛学~但是一些佛经确实能让人静心~
有时候心浮气躁会搜一两首佛经听听~心会很快静下来~

挺好的。我有时候工作压力大,就放没有词的轻音乐,旁边放一朵桅子花,可以缓解。

作者: 蒙衣客    时间: 2023-6-24 16:21
又进看看
作者: 古老传说    时间: 2023-6-24 17:42
自性因人而异,修行没有统一标准模式~
作者: 蒙衣客    时间: 2023-6-25 08:13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6-24 15:47
挺好的。我有时候工作压力大,就放没有词的轻音乐,旁边放一朵桅子花,可以缓解。

真的有这功效?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6 09:33
古老传说 发表于 2023-6-24 17:42
自性因人而异,修行没有统一标准模式~

什么是自性?什么是修行?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6 09:35
蒙衣客 发表于 2023-6-25 08:13
真的有这功效?

特别是桅子花香。高压力下放一朵,不知不觉有缓解作用。

作者: 蒙衣客    时间: 2023-6-26 09:40
本帖最后由 蒙衣客 于 2023-6-26 09:50 编辑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6-26 09:35
特别是桅子花香。高压力下放一朵,不知不觉有缓解作用。


嗯,好像有些明白了
作者: 古老传说    时间: 2023-6-26 10:00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6-26 09:33
什么是自性?什么是修行?

自性是慧根特质
修行是对症下药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6 10:02
古老传说 发表于 2023-6-26 10:00
自性是慧根特质
修行是对症下药

慧根特质,能增慧,那为什么各异呢?

作者: 古老传说    时间: 2023-6-26 10:11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6-26 10:02
慧根特质,能增慧,那为什么各异呢?

万物各具其长~菩萨也有分工不是?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6 10:13
古老传说 发表于 2023-6-26 10:11
万物各具其长~菩萨也有分工不是?

万物是有,自性非空非有,非非空非非有,不是一回事。

作者: 古老传说    时间: 2023-6-26 10:18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3-6-26 10:13
万物是有,自性非空非有,非非空非非有,不是一回事。

是的
你在引经据典
我在自己发挥~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3-6-26 10:19
古老传说 发表于 2023-6-26 10:18
是的
你在引经据典
我在自己发挥~

:)

作者: 蒙衣客    时间: 2023-6-26 12:49
继续跟读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