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求解惑——司马迁的小说史观 [打印本页]

作者: 尝曰    时间: 2023-10-10 22:32
标题: 求解惑——司马迁的小说史观
史记历来被推崇,于是,后代史书争相效仿,引为滥觞。

于是就效仿了史书之外的小说传奇笔体。

于是就形成了我的很多不懂。

不懂的很多,我也不说,司马迁怎么看见斩白蛇的,司马迁怎么听见陈胜未发迹时的对话的,怎么看见李广的神态的。

就是很真诚地问一句

发闾左谪戍渔阳,从陈胜的老家登封,去渔阳,为什么会路过本来在安徽的大泽乡呢?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3-10-10 23:01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10-10 23:36 编辑

感觉还不太像小说。小说虽然是编的,但也会求真,在人性上,在一些细微处的体验上……好的小说都很真实,甚至比现实还真实,不真没法打动人。

《史记》不一样,我觉得《史记》就是一扩展版的《圣经》。是按“子作春秋”的路数,对知识分子进行洗脑,道德训化……

没多少真事,也没几个真人。所谓人物的性格,也不过类似京剧的脸谱,假面具而已。所以才说,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中国的小说,戏剧应该都是舶来的,不过我没啥证据,只模模糊糊有印象,这些东西在其出现和兴盛的时代,似乎都是少民政权。
作者: 卖真方子的    时间: 2023-10-10 23:21
只有楼上的螃蟹,才那么有兴致,免费回答问题。

我敲字还要浪费时间呢。

楼主应该开启“付费模式”,广撒英雄帖征集付费答案。

很快你就会有收获了。

我不行,我私心重,免费教授模式只对好朋友开启。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3-10-11 09:20

值得讨论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0-11 09:40
你要不弄个手绘地图,让我等吃瓜群众看看,这个路线有多谬误~~~~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0-11 09:42
螃蟹 发表于 2023-10-10 23:01
感觉还不太像小说。小说虽然是编的,但也会求真,在人性上,在一些细微处的体验上……好的小说都很真实,甚 ...

前面部分暂不多说。最近一段,简直是不知所谓~~~~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3-10-11 10:02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0-11 09:42
前面部分暂不多说。最近一段,简直是不知所谓~~~~

哪一段,你觉得小说不求真么?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0-11 10:09
螃蟹 发表于 2023-10-11 10:02
哪一段,你觉得小说不求真么?

这句:中国的小说,戏剧应该都是舶来的~~~~~请你提供证据。提供不了,我就认为你全盘否定胡咧咧~~~你可能不知道,现代诗才是从西方传过来的,但,就算传过来的,用“舶”这个词,也是有居心叵测的嫌疑~~~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3-10-11 13:35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10-11 14:00 编辑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0-11 10:09
这句:中国的小说,戏剧应该都是舶来的~~~~~请你提供证据。提供不了,我就认为你全盘否定胡咧咧~~~你可能 ...


我说没啥证据,只是自己的一个感觉,你就向我要证据?哈哈。“舶来”是个很正常的词,这个又咋居心叵测了?:)
作者: 闲散之人    时间: 2023-10-11 13:38
不能不说楼主问了一个有趣的好问题,问的太有道理。
作者: 指尖弹出盛夏    时间: 2023-10-11 15:39
捅破窗户纸了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3-10-11 16:11
螃蟹 发表于 2023-10-11 13:35
我说没啥证据,只是自己的一个感觉,你就向我要证据?哈哈。“舶来”是个很正常的词,这个又咋居心叵测 ...

“舶来”,一般情况下,是指“外国制造”,泛指照搬而来的东西,包括产品、技术等。简而言之,就是:抄袭。
你没有证据,凭什么说舶来?如此主观武断,罔顾事实,极尽贬损,我能不能怀疑你居心叵测?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3-10-11 17:12
螃蟹 发表于 2023-10-10 23:01
感觉还不太像小说。小说虽然是编的,但也会求真,在人性上,在一些细微处的体验上……好的小说都很真实,甚 ...

商榷。

第一,楼主说“小说”不太精确,但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确运用了文学手法。这一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就会给学生介绍。高一教材有《鸿门宴》。

第二,中国的传统小说和戏剧,不是舶来品。

《世说新语》就算小说,到唐传奇,宋话本,中国古典小说起源于城市文化发达后的说书人脚本。
戏剧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起源,元杂剧,黄梅戏,京剧,怎么可能是舶来品,你说的也许是话剧,歌剧,那是舶来品。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3-10-11 17:22
螃蟹 发表于 2023-10-10 23:01
感觉还不太像小说。小说虽然是编的,但也会求真,在人性上,在一些细微处的体验上……好的小说都很真实,甚 ...

你对“小说”的理解,也不够全面。

小说的“真实”问题,现实主义文学讲究“艺术真实”,叫做“可能有”和“应该有”。
但小说绝不是真人真事。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必须具备“典型性”,比如阿Q,孔乙己,比如安娜·卡列尼娜。
而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就不再表现“真实”的现实,比如卡夫卡《变形记》里的主人公,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

这就跟“真实”无关了。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3-10-11 17:30
陈胜吴广起义地点问题,确实是《史记》里的一个破绽,可能当时司马迁手里没有一张完整的中国地图。

没准陈胜吴广起义的大泽乡,并不是安徽的那个大泽乡。就如赤壁古战场并不在湖北黄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怀了个寂寞。

《史记》中这样的破绽还很多,比如秦二世继位的时候到底多大?子婴到底是秦始皇的什么人?司马迁自己就弄出好几种说法。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3-10-11 17:47
屯大泽乡。屯是驻扎的意思。
去渔阳,渔阳确实是古地名,大概在蓟县,后来有诗“渔阳鼙鼓动地来”,说的是安禄山从独乐寺誓师发兵。
而陈胜的老家“登封”是哪儿是有争议的,我们暂且认河南登封好了。

我个人认为是几处征夫,集中到大泽乡一起出发去渔阳。
古时候人少,不像现在脑壳多;征夫(有用的)不容易。陈胜是登封的,吴广是太康的,也不近。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3-10-11 17:48
秦始皇到底为什么下逐客令?《谏逐客书》到底哪一年写的?司马迁自己就弄了两个版本。
甚至,到底是不是李斯写的?

都是历史悬案。

我怎么觉得《谏逐客书》像是司马迁代笔的呢。
作者: 玉伯    时间: 2023-10-11 18:03
可以做几个猜想:
1、如刘庄主所言,陈胜是先被带到安徽服役,随着形势需要,又从安徽调往渔阳。
2、有人说谎,或者说是记错了,司马迁以也以讹传讹地写错。
3、陈胜起初不是在大泽乡造~反,而是在河南起事后转移到大泽乡,然后在大泽乡大张旗鼓造势。至于原因,宣传需要。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3-10-11 18:28
玉伯 发表于 2023-10-11 18:03
可以做几个猜想:
1、如刘庄主所言,陈胜是先被带到安徽服役,随着形势需要,又从安徽调往渔阳。
2、有人 ...

这个可以有。年代久远,很难找到历史的真相。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3-10-11 18:30
刘庄主 发表于 2023-10-11 17:47
屯大泽乡。屯是驻扎的意思。
去渔阳,渔阳确实是古地名,大概在蓟县,后来有诗“渔阳鼙鼓动地来”,说的是 ...

如果此大泽乡就是彼大泽乡,去渔阳的戍卒集合地也不应该在南方。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10-11 18:31



陈胜,阳城人,在秦朝属于  陈郡,陈涉年轻时给人家种地的 陈,相当于现在的淮阳。

楼主说是登封,不对。

登封在秦朝属于 颖川郡。跟陈郡 挨在一起,离的很近,但行政上完全是两个地方。

大泽乡归 陈郡 管辖。在砀山县东南。

砀山在秦朝属于 砀郡,刘邦曾经在此山流浪,说是东南将有圣人出,等圣人起事后他就跟着响应。

后来陈胜在大泽乡起义,正好是东南方。

大泽乡自古是个军事重镇。秦朝大将王翦在此地打败楚将项燕,楚亡。所以陈胜在此地屯兵屯田没有什么奇怪的。










作者: 刘庄主    时间: 2023-10-11 19:47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10-11 18:30
如果此大泽乡就是彼大泽乡,去渔阳的戍卒集合地也不应该在南方。

行政区域,按行政区域下达征夫指标。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3-10-11 20:25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10-11 18:31
陈胜,阳城人,在秦朝属于  陈郡,陈涉年轻时给人家种地的 陈,相当于现在的淮阳。

楼主说是登封 ...

原来问题不在大泽乡,而在陈胜的家乡。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3-10-11 20:42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10-11 20:46 编辑
金豆豆 发表于 2023-10-11 16:11
“舶来”,一般情况下,是指“外国制造”,泛指照搬而来的东西,包括产品、技术等。简而言之,就是:抄袭 ...


舶来,以前人民日报经常用,比如谈到人拳,普世价值的时候,就会说,这些是“舶来”的,含义是“非本土”,也就是国外传来的。没啥明显的褒贬。没听谁说过“舶来”=“抄袭”。

国外传过来的东西多了,本人觉得小说和戏剧是国外传过来的,也不等于就是心怀叵测。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3-10-11 20:56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10-11 22:12 编辑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10-11 17:22
你对“小说”的理解,也不够全面。

小说的“真实”问题,现实主义文学讲究“艺术真实”,叫做“可能有 ...


典型性,就是真实,把表面的繁杂虚假剔除,提炼出本质,才会形成典型性东西。科幻,玄幻,魔幻同样讲真实,缺乏真实性他人很难理解,也不容易引发共鸣。

一切文艺作品在动机,表达和呈现上,都讲“真实性”,不仅是什么现实主义。虚伪,矫揉造作,无法引发共鸣的东西,很难谈啥文学性或艺术性。我讲的真实不真实,不是文学上的非虚构或虚构。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3-10-11 21:50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10-11 22:02 编辑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10-11 17:12
商榷。

第一,楼主说“小说”不太精确,但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确运用了文学手法。这一点,在高中语文 ...


东汉《艺文志》里讲的“小说”,是指街头巷尾的八卦;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笔记,志怪和传奇,是把这些八卦记录下来,最多只能算是小说“创作素材”。而且知识分子对这类东西评价都很低。也没啥市场。

中国真正小说——章回小说,是元代开始,明清发展成型。章回小说主要来源于唐代的“说书”和元代“杂剧”的剧本。唐朝很难讲是一个单一民族政权,胡汉混杂;元朝则是地域广大的少民政权。

说书,最开始是和尚为了发展信众当众说演佛经故事,佛教是来源于印度的。杂剧呢,和所谓“北曲”关密切。其中的故事性和戏剧性构成也很可能是来源于中亚。甚至就是西腊化在东方的影响……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3-10-11 21:53
螃蟹 发表于 2023-10-11 21:50
东汉《艺文志》里讲的“小说”,是指街头巷尾的八卦;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笔记,志怪和传奇,是把这些八 ...

不是这个逻辑,要按照这个逻辑,人类都是从非洲走出来的,都是舶来品。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3-10-11 22:03
螃蟹 发表于 2023-10-11 20:56
典型性,就是真实,把表面的繁杂虚假剔除,提炼出本质,才会形成典型性东西。科幻,玄幻,魔幻同样讲真 ...

咱俩可能不在一个频道,我的水平基本就是教书匠。

我说的典型性,是文学概念,就是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他不是某一个真实的人物原型,而是经过作家加工过的,某一类人的共同特征。区别于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世界上有阿Q这个人吗?没有,他是鲁迅“塑造”出来的,带有那个时代中国农民普遍特征的一个艺术形象。我们每个人都能从阿Q身上找到一点相似性。我说的典型性就是这个。

作者: 尝曰    时间: 2023-10-11 22:07
闲散之人 发表于 2023-10-11 13:38
不能不说楼主问了一个有趣的好问题,问的太有道理。

问过很多历史专业的,都给我扯向别的地方了

作者: 尝曰    时间: 2023-10-11 22:09
我的意思大概是说,其实今天的我未必完全了解昨天的我,只是大概根据意思推测吧

司马迁是不是给后代史书开了个坏头。

史书是不需要描写细节的,细节难以考证,而且无必要考证。但是在关键处,要给出实际的史实或者符合逻辑的推测。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3-10-11 22:17
螃蟹 发表于 2023-10-11 21:50
东汉《艺文志》里讲的“小说”,是指街头巷尾的八卦;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笔记,志怪和传奇,是把这些八 ...


东汉《艺文志》里讲的“小说”,是指街头巷尾的八卦;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笔记,志怪和传奇,是把这些八卦记录下来,最多只能算是小说“创作素材”

…………这就是中国古代小说的起源。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3-10-11 22:20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10-11 22:17
东汉《艺文志》里讲的“小说”,是指街头巷尾的八卦;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笔记,志怪和传奇,是把这些八 ...

鲁迅也是这个观点。这类东西很难有定论。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3-10-11 22:27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3-10-12 10:55 编辑
尝曰 发表于 2023-10-11 22:09
我的意思大概是说,其实今天的我未必完全了解昨天的我,只是大概根据意思推测吧

司马迁是不是给后代史书 ...


古人的历史,是政治史,道德史,信仰史。文史哲不分。那时历史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现代历史应该更重实证,考古。专注于过去发生的事实,尽量避免价值或道德先行。
作者: 尝曰    时间: 2023-10-11 22:29
你考察的不是荒无人烟的外星球,只要一了解,必然将意识形态深入到客观历史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3-10-11 22:30
螃蟹 发表于 2023-10-11 22:27
古人的史观,政治史,道德史,信仰史,文史哲不分。历史还没有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现代历史应该更重实证, ...

对的,这是重点,

中国的古典文学,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就依附于史学和神话,文史哲就密不可分。
作者: 尝曰    时间: 2023-10-11 22:31
徐公孰 发表于 2023-10-11 18:31
陈胜,阳城人,在秦朝属于  陈郡,陈涉年轻时给人家种地的 陈,相当于现在的淮阳。

楼主说是登封 ...

陈胜是有意在此屯兵吗?

这是政府组织的征发路线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3-10-11 22:43
本帖最后由 榆园书话 于 2023-10-11 22:51 编辑
尝曰 发表于 2023-10-11 22:09
我的意思大概是说,其实今天的我未必完全了解昨天的我,只是大概根据意思推测吧

司马迁是不是给后代史书 ...

  开这个头的不是《史记》。古已有之。
  
  如螃蟹所说,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
  
  先秦的《春秋》及“三传”特别是《左传》,就是史书,但其中的文学手法的运用,人物形象的塑造,细节描写,就已经很成熟了。比如《晋公子重耳之亡》,能看出司马迁模仿的痕迹。
  
  《左传》(重耳)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
  
  这种细节,不可能是真实的,一定是作者编出来的。

作者: 尝曰    时间: 2023-10-11 22:52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3-10-11 22:43
  开这个头的不是《史记》。古已有之。
  
  如螃蟹所说,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

有道理

作者: 啊哩哩啊    时间: 2023-10-12 12:04
楼主提了个有意思的问题,我也来试着探讨一下。

首先是阳城这个地名,在春秋战国时期,见于史籍记载的阳城不下五、六个:登封那里的算一个,汝阴也就是安徽阜阳那里有一个,安徽固镇那里有一个,宿州那里有一个,《战国策》记载燕齐之战时的河北也有一个。所以,不能肯定陈胜就出生在登封那个阳城,更有可能是阜阳或者固镇或者宿州那个阳城。

因为陈胜是楚人,他的国号就叫张楚。而登封原属郑国,后属魏国,阜阳,固镇,宿州却都是楚国或曾经属于过楚国。这几个地方离开大泽乡并不算远。

另外,你得考虑年份。陈胜吴广起义时,陈胜已经30多岁。根据秦国征兵制,17岁以上就要服徭役和兵役,陈胜大概不能呆在老家。左闾就是穷苦人家,谪戍就是发配充军,将有罪的人发送去守边。因此,陈胜的出发地应该是楚地一个服苦役的地方。具体是哪里,确实没有记载,不好说。但从楚地出发还是有迹可循的,因为随陈胜吴广起义的很多将官是楚人。

而从当时的道路情况看,从楚地去渔阳就是北京长城附近,也就只有两条道路可走,一条是走南阳-邯郸-沧州-北京,另一条就是过大泽乡经宿州-郑州-邯郸-沧州-北京。所以,陈胜吴广的出发地应该在大泽乡以南。



作者: 啊哩哩啊    时间: 2023-10-12 12:05
说史记是小说我认为有点不合适。小说是虚构事实,司马迁作史记其实还是力求还原历史真实,而其根据是各国史书,民间传闻和各类文字记录。晋国的乘,齐鲁的春秋,楚国的梼杌,以及各诸侯卿大夫的世本,都是其参考资料。也就是说,司马迁撰史记不虚构事实,所述史实皆有出处。如说黄帝,因史料不足,也不敢说很多,最后特意说明: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择其言尢雅者…。

至于一些人物,事件的细节描写,确实是在历史事件大框架内或根据传说加上了合乎逻辑的想象。其实,这类写法不独司马迁,如希罗多德作《历史》,有时其虚构的甚至不是细节,而是事件。大概,想让历史叙述丰满动人,是古代史学家共同的愿望。或许,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科学史观去要求古人,司马迁,希罗多德的历史研究范式,在他们那个时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至于后人的戏说历史,恐怕与他们无关。

但史记记述历史真实的客观性还是得到了考古的验证,在考古界,史记是重要的参考文献。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史记并非是小说。


作者: 徐公孰    时间: 2023-10-12 13:08
啊哩哩啊 发表于 2023-10-12 12:04
楼主提了个有意思的问题,我也来试着探讨一下。

首先是阳城这个地名,在春秋战国时期,见于史籍记载的阳 ...





与陈涉家在大泽乡以南还是以北没有什么关系

史记说得很明白






作者: 六镇    时间: 2023-10-12 17:58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作者: 尝曰    时间: 2023-10-12 22:48
啊哩哩啊 发表于 2023-10-12 12:04
楼主提了个有意思的问题,我也来试着探讨一下。

首先是阳城这个地名,在春秋战国时期,见于史籍记载的阳 ...

这是我见到的最靠谱的答案

当时 我也想过出发地的问题

作者: 尝曰    时间: 2023-10-12 22:50
啊哩哩啊 发表于 2023-10-12 12:05
说史记是小说我认为有点不合适。小说是虚构事实,司马迁作史记其实还是力求还原历史真实,而其根据是各国史 ...

至少在这个问题上,未必完全赞同,但是可称之为师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