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台海局势紧张期,某些地方媒体军事观察员措辞比较激烈,说解放台湾是解放战争未完成的任务,现正长期处于休眠状态,随时可以重新启动。
不过,确有一场未能实施的台湾战役。
1949年5月末,第三野战军占领上海后,进攻台湾就被提到议事日程。
中央军委令第三野战军做好进攻台湾的准备,任命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为台湾战役总指挥。
由此设想台湾战役将成为解放战争最后一次大战役,也将是难度最大的一次战役。
1949年10月,进入福建的第三野战军叶飞兵团进攻金门岛失败,给进攻台湾准备带来一丝阴影。
进攻金门的部队,由于筹集到船只不多,部队全部上岸需要分三批运送。
第一梯队登陆后,赶上退潮,船只搁浅在海滩,需要6小时涨潮后,才能回去接二梯队。
第一梯队占领国军滩头阵地,开始向纵深发展。此时,国军援军登陆,为首的将领是被人称之为猛如虎、狡如狐的胡琏。
胡琏迅疾准确判断了战场局势,他令海空军和炮兵集中火力将搁浅在海滩船只全部炸毁,随即统一指挥所有国军进行反攻。
解放军一梯队三个团9000人悉数被歼,准备登船的二梯队只能是隔岸默默含泪的观战。
1950年5月,进入广东的第四野战军邓华兵团,成功夺取海南岛,又给进攻台湾的准备带来一丝喜悦。
进攻海南的优势是有一支很强大的游击队做内应。游击队熟悉海南一切情况,先成功接应小股偷渡部队,然后与正面登陆攻击的大部队配合,从背后攻击守岛国军。彻底击溃国军。
守将薛岳与7万败军(3万被歼)撤回台湾。
金门的胜利,台湾称古宁头大捷,让蒋介石热泪盈眶。
海南的惨败,让蒋介石做出他一生最果断的决定。
这个决定就是让驻守在舟山群岛的12万国军撤回了台湾。
由此粟裕进行了计算,台湾已有陆军近60万人,而自己所属攻台部队50万人显得不足。
粟裕向军委提出两条建议:
1、 从其它野战军抽调3个军的兵力,作为进攻台湾的预备队。
2、 请刘伯承或林彪主持攻台,自己作为副手全力配合。
结果是第1条被采纳,第2条被否定。
受海南战役胜利的影响,军委有一种意见认为,1950年冬天可以发起台湾战役。
粟裕,一个来自湘西的侗族汉子,虽然平时温和,但在全军是以敢打冒险仗而著称。他不同意这种冒险的意见。
海南战役不可能成为台湾战役的翻版。台湾海峡不是琼州海峡,去台湾的海程是将近海南的十倍,台湾也没有琼崖纵队做内应。
如果没有空海军,我们的机帆船、木帆船会面对台湾200多架飞机、200多艘军舰,会吃大亏的。
进攻台湾作战必须要有较为完备的空海军,还要有空降兵,这些准备最快也要在1951年春完成。
粟裕一向是敢于斗胆直陈的。
1970年,以军事科学院第一政委粟裕为团长的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刚果,中途巴黎经停一天,粟裕把一天的时间全部留给了诺曼底海滩。
在诺曼底海滩,粟裕对使馆请来法国军事专家实地滔滔不绝讲解战役经过似乎兴趣不大。他一直盯着当时盟军在登陆点修建的人工港,摸着残破钢制件,不停的提问一些技术问题。
如何将大量作战后勤物资运送上陆?或许这个问题曾经让将军焦虑。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月28日,就在朝鲜人民军攻克汉城的同时,美军第七舰队从菲律宾启航,进入台湾海峡。
实施进攻台湾的条件已经不复存在。
同年7月13日,中央军委召开国防安全会议并形成决议。中国作战关注点已由台湾转入朝鲜。
粟裕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后来的志愿军)司令,刚卸下一副重担,又要挑起另一副重担。
无奈,粟裕美尼尔综合征复发,且久治不愈。未能带兵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