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杂文/随笔】人性善恶 [打印本页]
作者: 残月关山 时间: 2024-1-11 17:39
标题: 【杂文/随笔】人性善恶
本帖最后由 残月关山 于 2024-1-11 18:05 编辑
什么是人性?说法很多,一般认为是人和人类所共有的情感、理性本质。也就是说,人性是人类共有的,你、我、他毫无例外。但有些人性概念里又加了一句:“是适应生存环境的生存本能”。这个本能让人想到动物本能。我理解是人性有动物本能的部分,因为人在物质上是动物的,同时人性也有区别于动物的特性。人性概念里还有一句补充:“任何基于本能的需求都是有限度地索取,符合自然规律”。什么规律?我想可以用一个词表达:趋利避害。
概念有点理论抽象化,下面谈谈几个具体问题。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出自我国古代启蒙读物《三字经》,最初是由儒家先贤孟子提出来的。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句针锋相对的话出自儒家另一位先贤荀子。意思是说,人的本性是恶的,那些善良的行为是装的。
人之初,婴儿的生命柔弱,令人爱怜。他自身的生存堪忧,极度依赖他人保护和哺育,自然无法伤害他人。从这点上看他是性本善的。但是,他的生命又必须完全依靠索取才能延续和免受伤害,哪有付出的能力。这种单方面和无条件的索取又是一种恶。其实,人之初毫无意识能力,完全依靠遗传本能存活,所以人性尚未形成,只有动物本能。那是一种先天的、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俱来而无所谓善恶的。成年人必须以人性的善来对待婴儿,而不是以恶来摧残他。这是“虎毒不食子”和“幼吾幼及人之幼”的道理。
但是无论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论者,有一个观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人人都要接受后天教化,使人性受到自律和他律而向善。这也说明人性是可控的,人性恶是需要克服,也可以克服的。
人性既有善也有恶。比如,自私自利,好逸恶劳,阳奉阴违,说谎欺诈,恃强凌弱,造谣生事,幸灾乐祸,落井下石等等,这些是人性之恶。再如,自律慎独,宽以为人,同情悲悯,助人为乐,以礼待人,惜时爱物,珍爱生命,吃苦耐劳,求知尚德等等,这些是人性之善。
但是,人们一般对人性之恶更加警觉和感受深刻,甚至恐惧,却经常对人性之善熟视无睹,甚至认为人性都是恶的,自私自利的,强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是因为来自他人的人性之恶有威胁、有伤害,伤害行为都是必须警惕、预防和制止的,否则后果是严重的,甚至无法承受的,比如一直在发生的电信诈骗。哪怕伤害只有可能性或者谣言,都会引起人心浮动,焦虑不安,这些都源于人趋利避害的本性。而对放纵人性之恶的人,一般无法指望他自省改正,因为无条件原谅自己,这也是恶的人性之一。
而人性之善大多是有边界的,量力而行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甚至“以德报怨”多是理想,而“达则兼济天下”才是常态可行的。同时,行善往往受到人性恶的猜忌、打击和限制,比如“升米恩,斗米仇”,这种就是以怨报德的恶性。这样连行善的人都质疑自己了:我是不是助长了恶。这样看来,行善的阻力和成本太高了。这就凸显了利用法治来抑恶,利用道德来扬善的重要性。(“升米恩,斗米仇”指你在困难时对人家施以援手,人家会感激你。但如果你长时间持续地帮助后,对方反而对你的帮助形成依赖;如果你突然减少或停止帮助,对方就会因为你不帮助他而记恨指责你,并长久地怨恨你)
人性是复杂的,在于其善恶表现随外在时间、空间、境遇(利害关系),和自身认知、观念、立场、情绪、身份、年龄、健康等等而变化。这些在现实和文艺作品中都有大量的表现。人性的难以捉摸,也助长了人性恶的观点。
总的来看,人性表现为恶的条件,是纵恶成本低而收益高、见效快的环境。那种一味施恶,无度攫取,屡遭屠戮灭绝,连自己的国土都没有,这样的例子并非绝无。这也反映了单靠纵恶来横行天下,恃强凌弱的人或团体是无法长久的,都将遭到反噬。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弱肉强食的社会不存在强者恒强,总是不断出现新的强者称霸世界。而弱者在自身的核心利益受到威胁和侵害时,也会联合起来,以恶制恶,以战反战。所以,用极端的恶意、恶行来粗暴对待世界,虽然能够得逞一时,但最终根本不符合自身的利益。
人何时表现为性善呢?在对个人或团体的生存发展,繁衍壮大有利时,在能获得物质或精神满足时。比如人性当中有同情悲悯之心,会去扶助弱小、衰老、病痛、残疾的人。这种行善,一方面使自身的同情心得到满足,另一方面通过营造这样的社会大同环境,“老吾老及人之老”,自己的生老病死也会有个保障。善意善行说小就小,说大也大,包括守望相助营造和谐舒心的生活环境,和平等互利营造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缔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营造善意制止恶行的生活环境,作为个人,要“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整个社会也需要有道德和法律做保障。
最后说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之辩。这句话常常作为人性恶的根据。字面意思是没错的,人性本能要是不为自己,在天地之间就没有了生存的根本。但是这个“为己”,通常被狭隘地理解为极端自私,唯利是图。而无论如何也不会极端到舍命不舍财的程度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如果被理解为“人不作恶,天诛地灭”,也是不被人同意的。
前面说到,“任何基于本能的需求都是有限度地索取,符合自然规律”。套用王阳明的理论,人在某个生存环境下,采取的最适合自己的表现。若是单纯为了趋利避害(比如紧急避险时无意中伤到了他人,比如睡梦中地震,老师懵懂逃生时没有顾及学生)尚可理解,若总是损人利己,那就是人性之恶了。那些仅仅自身强大,能够无度索取于一时是不够的,社会正义也不会容忍的。没有付出而营造平等和谐的环境,是无法守住既得利益的,无法子子孙孙千秋万代的。所以这个“为己”还需要通过付出来达到长远。这才是真正的趋利避害。更重要的,“为己”的这个“己”,还应该是所属的利益团体乃至国家民族。国家民族岌岌可危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那就离天诛地灭不远了。
人性有恶也有善,人心向善是毫无疑问的。这是人类内心的正义之火,虽然时有微弱但从未熄灭。证据呢?回首看看人类历史的进程,不管有多曲折反复,代价多么沉重,大潮流总是向着文明进步发展的。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11 17:41
这篇、没意思。----很、科学家。哈哈哈
作者: 残月关山 时间: 2024-1-11 17:52
趣味性差点。自从《明朝那些事》面试,人们就只读趣味性了。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11 17:53
等我来看看…
作者: 按倒就亲 时间: 2024-1-11 17:55
投入 发表于 2024-1-11 17:41
这篇、没意思。----很、科学家。哈哈哈
主要是性善性恶争论那么久,很难再有新的切入点在元问题上发挥了。
作者: 残月关山 时间: 2024-1-11 17:56
那就算是我总结了一下吧。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11 17:57
我都还没来得及看,就被你兜头泼冷水。。。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11 17:59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11 17:57
我都还没来得及看,就被你兜头泼冷水。。。
投入同学擅长欲擒故纵,他这一说激起了别人看一看的冲动……哈哈
作者: 按倒就亲 时间: 2024-1-11 17:59
残月关山 发表于 2024-1-11 17:56
那就算是我总结了一下吧。
嗯。我是针对投哈哈同鞋说的,试析他觉得这个帖科学味太浓的原因。
作者: 残月关山 时间: 2024-1-11 18:00
原因是我没在文中哈哈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11 18:01
非,
是国人还是对欲、性,保守。
你都谈本能了,却直接回避欲。---感想、欲念,感、欲、想。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11 18:02
楼主实际谈的,还是、修养。---传统中国,借个科学的名义。呵呵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11 18:04
切,
不懂了吧。
真人面前,交流的、全是、元神。哈哈哈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11 18:05
下线了。---回聊。
作者: 残月关山 时间: 2024-1-11 18:08
本能的欲,不只是性,比如还有食欲、求生欲。同时也分善欲、恶欲。
不是这个篇幅能言尽的。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1-11 18:40
人性善恶,找到一个好切入点,找到一点新意,真的很难。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12 09:34
最新说法是:人性本私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4-1-12 09:37
都是空洞得没边的大道理,还需要你来重复唠叨?毫无智慧的庸人一个,还自以为有多高深。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12 09:44
战斗鸡最大的毛病就是评论作者,给作者下定义。
看一个文,你只说这个文写的哪里好、哪里不好就行了,干啥说人家是庸人一个呢?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4-1-12 09:47
因为我已经了解了此人了啊。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4-1-12 09:47
我还要说此人表面上道德法律一套套的,其实十足的伪君子。
作者: 我是潜水的 时间: 2024-1-12 09:47
人性的本质是逐利的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12 09:52
这样说,已经涉嫌人身攻击了。打住吧
作者: 战斗鸡 时间: 2024-1-12 09:58
说伪君子可不算人身攻击吧?我还要以伪君子为标题发帖子拍他呢。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12 09:59
本帖最后由 投入 于 2024-1-12 10:02 编辑
不是这个篇幅能言尽的。
----------------
确实很大。---但我想说的是,你是传统的,存天理、灭人欲。--当然,你会觉得自己是,合理、管理人欲,善恶。
@老高、反你,---其实是、反你的、“不人道”。呵呵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12 10:01
这,
既是、中西之差别,
也是,古今之差别。
更是,
古典完美世界,假设、追求,
与,
现代混沌世界,现实、应对,---之差别。
作者: 残月关山 时间: 2024-1-12 10:36
人欲何尝不是天理?
节欲而不是纵欲或禁欲,就是天理。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12 10:56
可是、你看,
好多小说、好多小说家,--那就是变态啊。
所以,人贾母不说了么,---小说,全是瞎编。---一到书生出厂,就一位小姐、一个丫鬟的。---啥大户人家啊。哈哈哈
作者: 新月如眉 时间: 2024-1-12 11:00
人之初,性本善,毋庸置疑~
恶是后天形成的~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12 11:09
恶是后天形成的~
--------------
多后?--被社会毒打后。哈哈哈
光明时评:“05后”救人少年刷屏,品质依旧是教育的要义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2020-12-18 19:17
作者: 新月如眉 时间: 2024-1-12 11:25
开始成长后~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12 11:31
对事不对人是基本准则,拍人也要言之有物,不能空洞的给人贴标签。
作者: 平常人家平常心 时间: 2024-1-12 11:39
本帖最后由 平常人家平常心 于 2024-1-12 11:42 编辑
如同嚼蜡
你直接举个现行的实例来说明,不是更好
在黑板上画圈划重点
有哈用我认为的人性包括了有史以来所有泛指人情绪的东西
好比一个男人,就有囚犯与皇帝的共性(人性)
一个女人,就是公主与妓女的共性(人性)
再者,人性是变化的,有阶段性,五岁的黄口小儿与七十岁的老人,那怕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事件的看法也会有质的不同。
就是人性是变化,是有一定范围,生与死的范围,囚犯到皇帝的范围
作者: 残月关山 时间: 2024-1-13 10:21
人在长大过程中有了自我意识,就有安全、温饱的自我需求。满足这些需求对于自己来说是第一位的,而获得的途径就有可能是出于本能是恶的。未成年人违法的案例,低年龄段犯重罪的有增长的趋势。
作者: 残月关山 时间: 2024-1-13 10:26
文中举了不少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不必展开。
不是什么话题都适合用调侃、搞笑的语言来论述的。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13 10:56
人在长大过程中有了自我意识,就有安全、温饱的自我需求。
满足这些需求对于自己来说是第一位的,
而获得的途径,就有可能是出于本能是恶的。
--------------------
赞!
所以,
著名基督教理论家、希波的主教、奥古斯丁说:恶,是善没照到的地方。
作者: 投入 时间: 2024-1-13 10:56
奥古斯丁和他的《上帝之城》
https://bjgy.bjcourt.gov.cn/article/detail/2011/12/id/884431.shtm
作者: 残月关山 时间: 2024-1-13 10:56
这话中肯。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