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末班车 [打印本页]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4 21:46
标题: 末班车
本帖最后由 泼雷 于 2024-10-25 22:43 编辑
(1)马斯克的科幻之城离你还有多远
刷到一条视频,马斯克在全世界瞩目的发布会上,发布划时代产品,无人出租车CyberCab,这款车车上无人驾驶。不仅没有驾驶员,连方向盘都没有,脚踏板也没有。还有更科幻的自动客车ModelOan也来了。这款车可以坐20人,算是直接把地铁开到了大街上。
有人预测,马斯克的无人驾驶车的出现,大概对社会产生十大影响。
1:私人汽车拥有时代的终结。随着Robotaxi的普及,拥有私家车的必要性大大降低。马斯克说,成本开始就会降到0.2美元每公里,也就是0.7元人民币。人们不需要会驾驶汽车,也更不用买车。人们会发现使用Robotaxi更经济实惠。省去了购车、保养、保险和停车的麻烦。这将对汽车制造业产生重大影响。
2:城市景观的重塑。随着停车需求的减少,大量的停车场和路边停车位将被释放出来。城市规划将迎来巨变。这些空间将可以用来建设公园、社区中心或住房。提升城市生活质量。
3:房地产市场巨变。如果通勤变得更加便捷舒适而且便宜,那么居住地的选择更加灵活。人们可以选择居住郊区或者农村。如此将会影响房价,甚至可能重新定义城市和乡村的概念。
4:“第三生活空间”的诞生,时间价值将会重新定义。如果Robotaxi可能成为继家庭和工作场所之外的第三空间。车内环境将被设计得更加舒适和多功能。通勤时间将被有效利用,人们可以在路上完成工作、学习新技能或享受娱乐。这将提高整体社会生产力。改变我们对工作和生活平衡的理解。
5:物流和配送行业的变革。无人驾驶技术可以扩展到货物运输。Robotaxi可能在非高峰期承担配送任务。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外面行业将无以为继,送人送货都便宜。
6:新的商业和服务模式。随着人们在Robotaxi中花费更多时间,车内娱乐、广告、购物等增值服务可能兴起,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围绕Robotaxi的生态系统将催生全新产业。
7:能源网络的革命。大规模的电动Robotaxi车队将成为移动的能源节点。可能与电网互动、帮助存储和调节能源,这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和智能电网的发展。
8:教育和医疗的移动化。Robotaxi可以被改造成移动的教育和医疗设施,提供上门服务。尤其是对偏远或资源匮乏地区,这将提高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
9:人际关系的变化。远程办公和移动办公将成为常态。人们不再受地理位置限制,但随着人与机器互动的增加,人和人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人们可能对AI产生情感依赖。社交方式也可能发生改变,更多的虚拟互动可能取代面对面的交流。社会需要应对由此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促进社区互动和社会链接。
10:全球格局的重塑。掌握无人驾驶和AI技术的公司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影响力。可能将挑战世界的经济主权,导致全球经济力量的重新分配。特斯拉的Robotaxi成功不仅仅是交通方式的革新,而是可能引发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层面的深刻变革。
毕加索说:你能想象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可惜,我几乎没有想象,生命中的一切都只能顺其自然。
眼见西班牙的经济状态一言难尽,估计我搭不上这班车。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4 21:48
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4-10-14 21:50 编辑
(2)蜜群
晚上与孩子们去外面用餐,吃巴西烤肉。餐厅位于家附近的商业城,平楼一圈全是商铺,商铺经营范畴比较广:以便宜衣物、鞋类为主。还有一家家乐福超市。空地上有个小儿蹦极床、有个旋转木马。
一楼一圈全是美食。差不多聚集了饮食行业比较有名、还比较好吃的连锁店,自然也不会少了中餐厅。
巴西烤肉餐厅蛮大的,一次可容纳一百大几十人。每次来吃烤肉,总是要排长长的队。今晚还算好,刚到就安排了座位。
落座点餐。男服务生用一根特大号铁钎,串着外面烤得焦黄的去了鸡尖部分的鸡翅、小型鸡腿、牛肉、羊肉、香肠、火腿等肉类,根据座位上的人数分派食物,一圈下来,食客基本吃饱。遇到爱吃的肉类,可以来两份。
晚上吃那么多肉,有点难消化,在客厅走了一会,上楼回房看书。书没看几页,翻看蜜群,几位老蜜一天下来语音上百个回复,既熟悉又陌生。那时候,我们坐在草地上看星星、说着年轻时的漫无边际,无忧无虑。
后来,虽未天各一方,却都在婚后的生存中奋力挣扎,扎着扎着,一晃都老了。她们赛菜园子、晒一日三餐、赛干不完的家务、赛每天绕着儿孙团团转的欢乐。
赛英娘家拆迁后,兄弟们都成为了当代大户人家。她没有远嫁,离娘家驱车四十分钟的山上,拥有自己的家庭。现如今却是一处旅游景点。因房子是她公婆于八十年代初做的两层木板楼房,与弟弟一人一边。房子结构不好,顶层用的预制板,不仅漏水,住着不舒服。孩子逐渐长大,两兄弟都想单独盖房。所谓树大分杈,人大分家。这不是古老的中国传统传承吗?
二十年前,两夫妻手上有点积蓄,与村庄上邻里换来换去换了一块大土地,历时三年、花了十几万。申请建房,不与批复。理由是,这里有可能建旅游景点,还不知道上面怎么规划。
几年之后,眼见申请无望,那就申请在原宅基地拆旧建新吧。还是不与批复,原因很简单,马路边上的房子经过统一刷新、挂上红灯笼之后,具有一闪而过的古老气息,不经允许,私自不得拆建。
孩子成家时,不得不购买附近的高价商品房。手上的钱用光光,人也老了。
如今,允许拆旧建新。花钱费神换来的土地,刚好在新马路边上。我说,赶紧建房子啊,建大一点,一下就发财了。
她说,上面没有过硬的关系,不批。我说,那就赶紧拆旧建新吧,或许,这是末班车哦。
赛英笑,你是知道的,我们没有外出打工,守在这里三十多年靠在附近打零工赚点钱,一路赚一路用。现在都老了,真心没有底气做起一栋没有前途的房子,那时候建一栋蛮大的房子只要二三十万,现在建小一点的房子,没有五十万都不敢动手,关键是得借钱。借得到,就怕没还清债务人就没了。如果那边的土地允许建房,我们会搏一搏,毕竟那里才是主道,可以福泽子孙,这里是偏道,没前途。
沉思良久,为什么不让她住主道边,偏偏要迫使她住偏道旁呢?
另外几位不算富裕,倒也不穷。想得开的年年外出旅游一趟,想不开的守着一家老少,免费保姆的职责一点都不敢马虎。
十一国庆,她们相聚在赛英家,农家乐,正宗的跑山鸡、跑山鸭、跑山鹅、二三十斤一个的大冬瓜、一二十斤一个的大南瓜、水芋头、小米果、粉蒸肉、蔬菜随便扯,罾蒸糯米饭、大锅油焖饭、……爱吃什么,应有尽有。
回来吧,我们就等着你回来,丢下孙子们,一起玩两天。
好想马上起程,不为吃,就为一起笑、一起到山上转一转。
好吧,其实,有好多想吃的,却一时又想不起来。20241013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14 21:54
欢迎远古姐姐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14 21:55
国内经济一言难尽,我同学在韩国,说经济也是一言难尽。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耐受度最差的时候,最容易爆发战争,,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4 21:57
泼雷好啊,谢谢欢迎~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4 21:58
但愿只打科技战、打经济战,实战还是不要波及面太大才好~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14 22:00
马斯克的科幻之城,前提是,无人驾驶真的可行。
总觉得不敢将小命错付给人工智能,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14 22:03
是的呢,起初也许以为只是局部短暂摩擦,一旦卷进去的连锁反应,就像坛子里的掐架,走势完全出乎意料,,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4 22:03
有同感,可年轻一代,特别期待这一天早点到来。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14 22:05
原来巴西烤肉都是那种,服务生拿着签子,一轮轮分肉吃,,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4 22:11
其实,坛子里还有什么好争的
每一次争论之后,都会出走一批人
看了俄乌战争,以巴战争,没完没了,确实害怕、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4 22:12
是的,算是大块吃肉吧……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14 22:14
是的呢,我就特别立场不坚定,总觉得没啥大事儿,和和稀泥,混过去算了,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4 22:19
你的影评非常好看
总是跟在追看
好好的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14 22:23
好的。
他们说什么夜王将至,一起做最后的守夜人,一起安静码字吧
作者: 蒙衣客 时间: 2024-10-15 10:37
精华帖,力顶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16 08:24
忽然醒悟,蜜群原来是闺蜜群,
作者: 黄小蓉 时间: 2024-10-16 09:17
欢迎楼主,欣赏好贴
作者: 秦川梦回 时间: 2024-10-16 09:27
古人把盖房视作人生大业,山西人更是精益求精
作者: 南狼坨子 时间: 2024-10-16 13:55
科技确实日新月异,对人们的影响显而易见。有好有坏吧。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6 16:30
(3)也说南瓜
意外收获几个贝贝南瓜,意外发现,我土地里结出的南瓜格外粉糯、甜蜜,与家乡扁而大的南瓜味道相似。贝贝南瓜个头很小,最大一只1210克,最小一只仅有820克。贝贝南瓜外皮青翠,似乎永远不会老。家乡的扁南瓜很大,外皮一般金黄,如果晒不到太阳,也有青黄色。记得小时候见到的南瓜,任由它的藤蔓爬上屋顶,不掐头、不授粉,无需担忧是否结瓜,那是它的自由。只要种下瓜子,总能收获几个大南瓜。任由南瓜藤爬上屋顶实属无奈,因土地不宽裕。秋天把南瓜藤蔓扯下来之后,父亲爬上屋顶修漏,增加新稻草,以便过冬。后来迁居山丘地带,土地宽阔,南瓜藤蔓顺其自然地在地上爬,一个个大南瓜藏匿于草丛中,直到藤蔓枯死,才会摘下最后一个秋南瓜。
原来,土地好不好,不是绝对。南瓜好吃,肯定与肥料有关。原来,天气干燥,天天浇水,只要不过量,就不会影响南瓜的口感。
南瓜是一年生攀爬草本。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起源于亚洲南部以及中南美洲地区,由此得到了“南瓜”这一名称,寓意从南方来的瓜果。南瓜是南瓜属多个可食用物种的果实的通称,原产于北美洲。“南瓜”即南瓜属下颜色金黄、圆形的冬季成熟果实。也取攀缘特性以及其为葫芦目作物瓜果蒲之意,音译为攀蒲。
贝贝南瓜是新产品,最初,这个品种是不存在的。贝贝南瓜是为盆栽或者天台栽种而量身定制的。如今南瓜品种越来越多,适合或者想种哪个品种,那是自己的事。
如果问我南瓜用几种吃法,我知道的不多,吃过南瓜蒸饭、红烧、清炒、煮汤、南瓜粑、南瓜馒头、辣椒南瓜干。南瓜籽炒着吃,清香扑鼻。南瓜含有维他命A、糖、淀粉质、胡萝卜素。南瓜藤尖、花都可以炒着吃。只要是可以吃的蔬植,到中国人手里就会散发出不一样的香味,浑身都是宝。
以前西方人会留几个冬季成熟的小南瓜,恰好对应万圣节,用于雕刻南瓜灯笼。现在南瓜灯笼被塑料南瓜替代,南瓜已经回归专供食用。这里超市出售的南瓜口感不甜不粉、瓜肉松散,寡淡无味,一般用来煮南瓜汤喝。
如果从未尝过粉糯香甜南瓜的味道,就不会抗拒这寡淡无味的南瓜。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6 16:32
(4)两根丝瓜的命运
两根丝瓜藤的命运:一根丝瓜藤每一片叶腋下都开花,都结一条小丝瓜,只是,它们都不长大,停留在婴儿时期。一根丝瓜藤奋力长出细丝般的三米长的藤蔓,弱不禁风的样子,完全没有开花的意向,立秋之后果断拔除。
丝瓜长不好,与土地有关。因丝瓜根系特别发达,爱扎深土,喜肥,我的瘦土并不具备这些条件。马德里大区的华人几乎种不出一架好丝瓜,而巴塞罗那、毕尔巴鄂以及滨海地区是可以种出好丝瓜的。只是,丝瓜的季节性很强,很难储存。所以,物以稀为贵,丝瓜进超市就注定价格非常昂贵。因这里不种大棚菜,也就没有反季节蔬果。想尝一尝新鲜并且喜欢吃的蔬菜,只能在中国超市买。能不能买到,还得看这一年的天气如何,天气决定收成,几乎全凭天意。
丝瓜也作圆筒丝瓜,粤语称水瓜,在台湾又称菜瓜。这种鲜嫩果实,又被称为吊挂。是原产于印度的一种葫芦科植物,原生于印度次大陆,被引入到世界各地,在东亚地区被广泛种植。唐宋时期引种到中国,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蔬菜。
小时候总是看见树上爬满丝瓜藤,结很多丝瓜。母亲留一两条最大的丝瓜种,取籽之后,丝瓜囊用作洗碗布。丝瓜,如同每一年都会出现在菜园子里其它蔬菜一样平常,不可或缺。
随着中餐饮遍及西班牙的每一座城市、乡镇,每个地方都有一群土著特别喜欢吃中国菜。华人集中的城市会有几家纯粹的中国特色餐厅(老板一般会选择大众口味),而乡镇做得好的中餐饮,一定会根据当地食客的饮食习惯而变化,除了不变的老花样:三鲜炒饭、面条和锅贴(相对而言便宜且能吃饱),其它几乎全是西餐饮食。华人经营高级西餐厅的老板大有人在。除了他们是幕后老板,从管理到餐厅员工,全部请当地人。外表看,它就是一家西餐厅。从事其它行业的老板,也已经朝这个方向发展,或许,这样的管理模式才是大老板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至今,西班牙土著无人引种丝瓜,还有许多中国式烹饪的蔬菜没被他们接受。欧洲人不喝热汤,少了一些“热”的趣味。包括学校,从不给孩子们吃热食。就像他们不在家里煮茶一样,国内也极少有人在家里煮咖啡。他们喜欢冷食,喜欢室外活动。我们偏爱热食、喜欢蜗居。
由此可见,饮食习惯不同,烹饪方式不同,相应的蔬果产品就会有区别,餐桌上的菜品就会不同。生活环境和习惯不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就会截然不同。你认为好吃的食物,别人不一定认可。没有谁更胜一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仅此而已。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6 16:41
守夜人,安静地守护,你们是最棒的
《冰与火之歌》,小说没看过。
《权利的游戏》,看过最初的第一部和第二部,后面的不太敢看,有些血腥。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6 16:42
小蒙衣好啊~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6 16:45
也就那点欢乐了,纯粹的小伙伴
一群最淳朴的老大妈~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6 16:46
小蓉儿,也想这样称呼你~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6 16:47
山西好多大院,都是最好的建筑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6 16:50
大部分人都是被科技拽着向前~
南狼好啊
作者: 秦川梦回 时间: 2024-10-16 18:10
山西的古建存量及完好率惊人!
作者: 蒙衣客 时间: 2024-10-16 19:51
远古乡村 发表于 2024-10-16 16:42
小蒙衣好啊~
一直都是好朋友啦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16 19:52
网购过贝贝南瓜,是网红果蔬了。
我喜欢吃南瓜,或者简单的蒸,或者熬汤。
但家人不喜欢吃,所以居然常年也吃不上几只,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16 19:54
今夏学会了丝瓜汤,就是鸡蛋炒熟后倒入水,然后下丝瓜片。
非常清淡爽口。
另:喜欢这一篇,比对异域与本土的饮食习俗不同。
爱看,待更~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16 19:56
我比较习惯安静地读耐读的长贴,不怎么会灌水版聊。
远古姐姐这贴,正和我心意
作者: 南狼坨子 时间: 2024-10-17 06:23
远古早~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8 17:45
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4-10-18 17:48 编辑
(5)娥苗豆(扁豆)
喜欢娥苗豆这个生动美妙的名字。娥苗豆即扁豆。看看,扁豆多稀松平常的称呼,冠以娥苗豆之后,瞬间就有了不一样的深意。
搜索娥苗豆是得不出结论的,看来,这个名字来源于民间。自小,家乡话就称呼扁豆为娥苗豆。所以,不知它就是扁豆。据我猜测,大概是因为它长得像女性的眉毛而得名的吧。又或者,女性自古以来就喜欢把眉毛画出弯弯的样子,娥眉,像月牙,形容女子眉毛好看。无论怎样都好,娥苗豆成了我记忆中的菜肴。
四颗娥苗豆种于五月底,出苗倒是很快,六七月份一直不见长,心灰意冷,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七月底我拔除一颗弱苗,剩下三颗。掐头,第二天早上发现叶腋下抽出新枝,以每晚一个结点迅速成长,几天就窜出新高度,下方的叶腋中开始冒出花枝,一串串白花逐渐绽放,几天后结出好看的娥苗豆。
娥苗豆原产亚洲西南部和地中海东部地区,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今世界各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娥苗豆喜温暖,耐高温,喜光,耐干旱,对土壤适应性广,为种子繁殖。
娥苗豆的营养成分丰富,嫩荚可作蔬菜食用,但是生的或未煮熟的娥苗豆中含有丰富的红细胞凝集素和皂苷等天然毒素,食用后会导致食物中毒;白花品种中为白色,紫花品种中为紫黑色。白花和白色种子可入药,有消暑除湿,健脾止泻之效。
我的娥苗豆开白花。一般娥苗豆种于三月底。根据当地气温规律,这里的三四月份说不准哪天会下一场小雪,足以冻死一些蔬菜芽苗。所以,每一年的六月底种植娥苗豆才是最好的时节。那个时候,虽然气温接近最高,而娥苗豆是不怕热的。我的娥苗豆种植太早,会有遗憾,导致藤蔓长不到六七米高,也就结不出更多的娥苗豆。
有聊胜于无。至少,在这些接近深秋的时光里,几颗娥苗豆还在开花、还在结豆。
七月中旬至八月上旬,陆续种了香菜、上海青、菠菜、茼蒿、红苋菜。
香菜出苗很快,长势非常出色。上海青第一批种子被蚂蚁看中,不知搬去了哪里。最可怜的是菠菜和茼蒿,菠菜剩下二十几根、茼蒿剩下十根左右。唯有苋菜,估计蚂蚁不爱,差不多全部成活。
八月下旬九月初,种下大蒜、莴苣、韭菜。
大蒜出苗虽然不整齐,倒是基本出来了。莴苣初出苗时,被两只喜鹊相中,啄食了一部分,幸亏不是连根拔起,至今好似刚出苗的样子,未被祸害的莴苣好看得很。同时被祸害的还有上海青、菠菜和苋菜。我找了一根棍子一分为二,每根上面挂一只手套,插于菜旁,喜鹊怕了,我的菜也就无忧无虑地成长。
令我不解的是韭菜。我用催芽法,看着出芽,撒在最肥美的松土上,一天看十回,却全军覆没,没有长出一根韭菜。
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最近开始休整院子,种韭菜的位置派上用场,堆放砂子水泥。等完工之后,刨松土地,移栽莴苣。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8 17:52
哈哈,差不多
原来贝贝南瓜是网红果蔬,怪不得近几年才见到~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8 17:59
还有一种做丝瓜汤的方法:锅里先不要放油,倒入刀削丝瓜,快速翻炒,用锅铲压一压,等丝瓜柔软之后倒水,鸡蛋打碎,水开之后滑入,根据自己的口味再放调料,放点小葱、香油起锅,又是另一种味道~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8 18:05
看得出来,你、你们都各有所长
守好这里不容易
以前对版块不了解
很抱歉,曾经或许因为我的某些错误,错过了很多好文章。
希望还来得及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8 18:05
南狼好~
作者: 秦川梦回 时间: 2024-10-18 18:31
北京把四季豆叫扁豆。你种的这种扁豆西安叫刀豆,硕果累累,根本吃不完。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8 18:37
扁豆是我菜园子里的这款官名
刀豆另有正品
作者: 秦川梦回 时间: 2024-10-18 18:38
自从用上了空气炸锅我就不吃巴西烤肉了。空气炸锅做出的和牛牛排太棒了,配上花盆长年种迷迭香,再烤点儿芦笋,一瓶啤酒,旖欤休哉!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8 18:40
刀豆泡酱菜非常好吃
清炒或者用肉末炒也行
确实是种一颗吃不完
作者: 秦川梦回 时间: 2024-10-18 18:40
少了种芹菜。你们那里买得到山东的马家沟芹菜吗?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8 18:46
都说空气炸锅好,方便简单
刚买了个空气炸锅
目前还不是很习惯
看来食,还得与时俱进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8 18:49
中国芹菜有
叶子偏多
口感有点点苦
多数时候买西芹
马家沟芹菜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作者: 秦川梦回 时间: 2024-10-18 18:55
用它烤牛排一是干净,用不着洗锅,有专用的一次性纸垫。二是火候易控。三是省时,火力调好即可扔下不管(中间翻一次面),一共用不到十分钟就能吃了。
作者: 秦川梦回 时间: 2024-10-18 18:58
你可搜搜马家沟芹菜。
北京的米其林餐厅都有凉拌马家沟芹菜。生吃最佳。我也与百合、豆干一道炒着吃过。我们家是我做饭。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8 18:59
尝试烤了香肠,还行
烤红薯,不太理想
烤牛肉
得尝试一下
作者: 秦川梦回 时间: 2024-10-18 19:02
本帖最后由 秦川梦回 于 2024-10-18 19:04 编辑
买现成切好的生和牛牛排。
我用它靠红薯很棒的。是不是与红薯品种有关?这里市售的红薯有五六种呢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8 19:03
大厨级别了
芹菜凉拌是不是味太重?
与百合和豆干一起炒,这个可以
作者: 秦川梦回 时间: 2024-10-18 19:05
马家沟芹菜脆甜,味淡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8 19:06
以前煎牛排偶尔用烤箱烤牛排
看来空气炸锅用途蛮大的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8 19:08
我这里没得选,很大一个
看用空气炸锅炸出来的红薯很好吃的样子
结果自己炸了三次才勉强熟透~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18 19:10
看来这味道很难尝到了~
作者: 秦川梦回 时间: 2024-10-18 19:10
我以前用的是德国产专用铸铁牛排烤锅,烤起来乌烟瘴气,洗起来麻烦极了,肉、调料都粘在烤锅上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0 17:44
扁豆是不是荷兰豆?
青青的,和腊肉一起炒,很好吃。
或者只是吃豆的那种?
可以和饭一起闷。
远古姐种了这么些菜,和小芸有一拼了。
这家伙租地种菜,还挖鱼塘,
我还吃过她种的黑色西红柿~
千里迢迢邮寄过来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0 17:45
一起守~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0 17:46
哪天试试~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20 20:16
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4-10-20 20:20 编辑
(6)乡食
华一代亦或华二代逐渐老去,随着年龄增长,对故乡的执念就会越来越深。怀念故乡的最强烈点,肯定是各自家乡的食品。老人们从家乡带出来各类蔬菜种子,选择喜爱的品种不厌其烦地播种,精心打理。有时可以收获一点,有时徒劳无功。而人们乐此不疲,今年失败明年再种,实在种不好到中国超市买一两次尝鲜。中国超市,因集团资金链强,旗下有来自滨海地区雨水相较均衡地带的应季水果、蔬菜。也有空运而来的贵得人死的新鲜榴莲、山竹、火龙果和百香果、鸭梨、桂圆、荔枝及柚子,缓解华人的“乡食”情节。
水果,好吃莫过于新鲜。空运过来的水果,下果时间要提前,所以,口感与新鲜没法相提并论。特别是桂圆、荔枝和柚子,只能说剥皮的时候,可以闻到它们的原香味。
华人移居西班牙的人数,起起落落,估计已有十几万吧。其中一部分人,前几年因为国内经济状态比较好,赚了几个辛苦钱就想着回去发展,各种小投资,小买卖,却因为一场新冠而返归零点。有的人还背负了沉重债务,不得不再次出来打工。也有人回去之后不再出来,那都是上了年纪、独子、儿女不愿意出来受苦的家庭。中国人的一生,大众心理,小时候,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老了,儿女在哪里,家就在哪里。
到欧洲谋生的浙江人,确实是值得佩服的群体。浙江人自小就有出外谋生的习惯。无疑,欧洲的自由商业模式,遇上改革开放中的浙江人,成就了一批相当于西班牙土著中的中层商人。在西班牙人眼里,是有钱人。
有钱人还能继续稳步发展的、并且后代中出现与时俱进的有商业头脑的子孙,那么,这个家族在某个时期,有可能发展为巨富。不过,普通家庭更多,做一点小生意,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生活在欧洲的年轻人,商业头脑与才华没有太大的关系。普通家庭也好,巨富家庭也罢,如果出现有才华的年轻人,非常容易成为某个科技领域的才俊。
这里的孩子,无论在公立学校读书还是在私立学校读书,如果老师发现某位学生对某一科特别擅长,学校就会出题测试孩子这一块的智力,会因为一科而让孩子跳级,有专业老师指导孩子学习科目上更深的知识。但不会把他们集中起来封闭式专项培养,这样会让孩子们失去童年的快乐,没有家长同意孩子的成长中缺失父母的陪伴。
中国的底层人出国之后,一般都选择留下。与国内有商贸交易的大小老板,反正有钱,两边都有家,想怎么生活都不是问题。而留学生早已不是民国时期的模式,镀金的、有一定经济实力家庭的孩子,不会选择西班牙。因为西班牙的高等学府,在世界上排不上号。来西班牙留学的孩子,很遗憾,很少有人靠实力拿到毕业证。前几年爆出许多丑闻,中国留学生用钱买毕业证。波及面很大,政府针对学府腐败进行彻查,那几所大学名誉受损,遭到土著们的怒斥。是否已经根治,目前不知道。
当然啦,也有靠实力拿毕业证的学子,令他们烦恼的是,外面所学的几年,即使过了语言关,回去派不上用场,还跟不上国内同学的步骤,又找不到理想工作,结果有可能成为啃老族。一个人啃老,或许能过上躺平的优越生活。这也是当代年轻人不想结婚、生子的尴尬生态空间的原因之一,毕竟,谁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生下来就低人一等,长大沦为“下等人”,因为他们自身已经没有“上升”空间。
愿意留下来的留学生极少,老家方圆百里就出了一个,他就留在德国打工,父母怎么劝都不回去,说喜欢吃德国的鹅肝。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20 20:27
鹅肝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0 20:32
这一层,了解了西班牙的留学及旅居情况,喜欢看
据说柴静生活在西班牙。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0 20:38
本帖最后由 泼雷 于 2024-10-20 21:39 编辑
严重怀疑,前几天去吃的鹅肝,是预制菜,或者压根不是鹅肝。
为啥口感像果脯呢,
100多元一份,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20 20:39
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4-10-20 20:44 编辑
荷兰豆与小豌豆相似
我怀疑荷兰豆与小豌豆是同一品种。
嫩青的就是荷兰豆,长老了就是小蚕豆。
荷兰豆与腊肉炒,那就是极品了,这边没有
青色的小蚕豆焖饭吃、炒三鲜饭都很好吃。
以前看过小芸的菜园子,可惜,后来没写了
喊她晒菜园子呗,挺好看的,我就闹着玩。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0 20:48
嫩青的就是荷兰豆,长老了就是小蚕豆。
-------------------------
我也这样想。
刚刚喊小芸了,她说会来晒菜园。今天赶海去了,还没回,
作者: 薇芸 时间: 2024-10-20 23:55
旧菜地系列还没写完,又去开辟新菜地,这下更忙了,几乎天天跑去菜地打卡,然后不忙的时候又偷懒不写,导致素材越积越多,一些当时的想法变模糊了,所以及时记录很有必要。
作者: 南狼坨子 时间: 2024-10-21 06:42
那肯定不是了
作者: 南狼坨子 时间: 2024-10-21 06:45
我今年种了大白豆,就是豆角粒有鸽子蛋那么大甚至更大一些的那种。
普通的大豆角也种了一些,市场上买不到。
作者: 南狼坨子 时间: 2024-10-21 06:46
我也拍了很多花的照片,但是看着乱七八糟的,没法发帖子。
作者: 薇芸 时间: 2024-10-21 07:36
先记录,先积累,等到灵光一闪,享受贝海拾珠的喜悦~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22 21:35
7 情怀
衣食住行,文明给予人类的最基本生存需求。人的特性,不喜欢流浪式居无定所。就居住问题,我想简单的做一点个人认知里的对比。
无论哪个国家出国谋生的底层民众,都有家国情怀。出外谋生,再苦再累,总是想着在自己的家乡建一栋像样的房子,或者是在城里买一套房子。即使空着,那也是好的,象征着自己的根之所在。
于异国他乡安居之后的移民,特别是基于父母辈有点小事业的年轻一代,近几年趋向购买别墅。
别墅,每座城市中心地带都有几栋别墅,占地面积不大,外观古调、石砖或者裸砖砌墙、琉璃瓦、烟囱、院墙内树木葱茏、花蔓环绕、非常漂亮。这是家族式的老别墅,一般价值非常高,不会轻易易主。 中国的有钱人没有机会购买。
城市附近的村庄,才是别墅集中地。别墅分独栋别墅和联排别墅。独栋别墅小巧,房间不多,仅有小片土地,顶多一个院子一个小花园。联排别墅,相邻的墙壁共用,成片的别墅结构、大小、前庭后院都一模一样。
以我居住的村庄为例,人口不多,从建筑外观即可了解村庄发展中的变化。分最古老的老式联排别墅、后期联排别墅、独栋别墅、还有复式楼,自然也不会少了公寓楼。而庄园一般在郊区或者小乡镇上,另当别论。
最古老的老式联排别墅,居住着曾经的工薪阶层。其实外观并不好看,粉刷着白色墙面,主楼两层,窗户很小,整体看显得特别低矮,前面另有一层厨房,进门类似一方小天井,厨房和客厅是相连的。后面带个小院子,可以养花草。可见那时的民间建筑条件并不好。问当地老人,说这几排别墅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至今基本上住着最初房主的后代。随着时代进步,房主按照自己的意愿,不断改进内部设施条件,养老还是蛮舒适的。当时这个村庄人口很少,相对应的独栋别墅占地面积比较大,居住着出生于村庄的有钱人、大商人、退休官员。独栋别墅有围墙、草坪、树木、花园、泳池。近几年也有大别墅出售,几十上百万一栋。证明老人都已过世,后代在其它地方事业发展非常好,不会再回来。几栋同期的筒子楼结构特别差,基本上被移民购买。
看到这几排别墅,眼前闪现出国内农场、林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职工房和八十年代初中越战争中边境上的移民安置房。不同的是那些房子仅一层,厨房与住房之间隔着一条小人行道,职工房和安置房属于国有财产。曾经居住过的职工和后代都早已回归各自的城市,几乎全部拆除之后建起了商品房。而因战争的移民安置房的命运稍有区别,毕竟建得较晚。房改时,留下来的移民花了一点钱,房产如今归属个人。移民分有土地,靠种果树谋生。年轻人都在外面打工,剩下的基本上是留守老人和儿童。
我居住的村庄,随着人口增长,房屋逐渐增加。后期联排别墅,大概已有五六十年建筑史,全用裸砖,不仅外观非常漂亮,内部结构亦非常合理,两层,零层厨房客厅,一楼四房两个卫生间,上面还有一层阁楼。有的带有地下车库,有的没有。
这些联排别墅与近些年国内某些地方按照政府要求把房子建筑在统一线上、包括山峡移民的安置房、从外观上看比较接近。单从居住的舒适度而言,统一建筑的楼房唯一缺点是必须四层,兄弟姐妹多的,一家一层,很容易引发矛盾。如果一家一个宅基地,就显得很单薄,像根柱子。山峡移民安置房在建造上太过马虎、空间狭窄,远没有他们曾经的山居独栋平房住着舒适。所以,安置房基本上卖给了当地居民。移民去了哪里,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而村庄上近期所建造的联排别墅,是科技产物。白天太阳能光照,夜晚用电,因有地暖和隔热层,完全实现了冬暖夏凉的目标,且许多独栋别墅和联排别墅都已经安装了太阳能。家用空调和中央空调在不久的将来,在欧洲市场,销量肯定会少很多。目前,国内还没有可以对应的房,因为国内的房动不动就是三十几层,不仅令人望而生畏,且不宜改进为太阳能建筑。若是想要节省能源,不知会在哪一年,再次来个大拆迁,把所有的高楼推倒重建。这样的设想,近期是不可能发生的。20241022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22 21:37
我有一本柴静的书《看见》。
估计柴静不会出入小市民的生活区。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22 21:39
其实我也不是很喜欢吃鹅肝
鹅肝酱配面包还行。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22 21:40
谢谢泼雷
我写的有点慢
还有点把握不了分寸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22 21:42
能理解
不过,你这是种多少菜地啊
需要请人不
我种菜手气非常好~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22 21:44
啊,还有那么大的白豆?发张图片看看呗。
你是小庄园主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22 21:45
你的图片不发出来,菜类的文字不发出来,太可惜了吧
作者: 薇芸 时间: 2024-10-22 23:05
新菜地的风景非常美,等我找个时间好好整一篇图文长帖。
作者: 薇芸 时间: 2024-10-22 23:07
菜地不大,我一个人完全能搞掂,没时间也要挤出时间来。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3 08:53
别墅,每座城市中心地带都有几栋别墅,占地面积不大,外观古调、石砖或者裸砖砌墙、琉璃瓦、烟囱、院墙内树木葱茏、花蔓环绕、非常漂亮。这是家族式的老别墅,一般价值非常高,不会轻易易主。 中国的有钱人没有机会购买。
-----------------------
这种是不是类似古堡了,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3 08:55
-问当地老人,说这几排别墅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至今基本上住着最初房主的后代。
----------
忽然惊觉,原来房子的使用期是很长的,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3 08:58
因为国内的房动不动就是三十几层,不仅令人望而生畏,且不宜改进为太阳能建筑。若是想要节省能源,不知会在哪一年,再次来个大拆迁,把所有的高楼推倒重建
---------------
城市和村庄,可能还是不同的吧,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3 08:58
我也有这本书。
读完,就比较喜欢她。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3 09:00
慢慢写,爱看
之前在天涯结实一个生活在瑞典的女士,她也经常写一些花花草草的生活。
喜欢了解外面世界的人,是怎样生活的,亲历者的讲述比较真实。
我用来反照自己的生活,调整校对,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4 14:16
等你~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25 22:20
8 别墅
说到西方国家的别墅,人们内心一定会涌现经典电影中的房屋场景。其实,那些房屋场景不是别墅,是庄园。 比如《呼啸山庄》、《蝴蝶山庄》、《简爱》、《飘》等等小说中的房子,都是庄园。包括《堂吉诃德》中的养猪场,就是最初的畜牧庄园的原型。
庄园的存在,是西方国家无法避免的一种早期即有、并且永远都不会消失的存在。
维基百科上说,“庄园指大的农场,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时的中国、古代日本及中古欧洲的大农场都称作庄园。在中世纪的西欧庄园发展成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共同体。”
或许是没有见识,读史书太少,贫穷与见识少限制了我的想象。原来,一千多年前,国内也是有庄园的。改朝换代,以农耕为主的大国,到如今“庄园”早已隐入尘埃。而清末民初时,直到解放后农村被定性为地主阶级的人群中,家有几进房子、周边有几十亩土地的人家,与现在西班牙的庄园类似。国内平原地带地主家的房子早已无迹可寻,田产归公了。后起之秀居住的豪华别墅、富人别墅群每个地方都有。只是,我没见识过而已。
西班牙似乎没有什么大庄园,小庄园还是有的。建筑古典、房间多、工坊、大片草地、花园、树木。这样的庄园集中在西班牙北部:有农庄、酒庄、果庄、畜牧业庄园(偏多)、橄榄庄园等等,一般都是世袭的,四周有庄园主的土地和经营项目。经营项目随着时代进步而转变,内容越来越多。
最初所有的农产品包括果品和奶类制品都是家庭模式制造,忙时聘请地方上的人做工。与《愤怒的葡萄》里描述的差不多,是庄园主与劳工之间的关系。
随着农耕、包括采收逐渐全盘机械化,所需劳动力越来越少,剩余劳动力唯有逐渐融入城市。应运而生,农庄附近建造加工厂,直接收购庄园的产品,再加工成成品送进各地超市。
或许是这里土地不多,小庄园延续至今,深得主人们喜爱,没见过废弃的庄园,只有廉价售卖的庄园。这种小型庄园,外国移民一般都不敢涉及,因为经营好一个庄园是一件祖祖辈辈为之付出努力的长久事,想以小庄园过上好日子,很难。
当然啦,有一点是无法绕过去的,那就是政府机制也是与时俱进的,在教育、医疗、养老问题上,基本上是一刀切:与时俱进的人人平等。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25 22:25
连排别墅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25 22:27
独栋别墅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25 22:30
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4-10-27 17:49 编辑
(9)漫谈
泼雷问城市别墅是不是城堡,自然不是。“城堡是中世纪欧洲、中东地区、北非、印度北部和日本的一种军事和生活建筑,集合了要塞和宫殿两种功能,专指“自给自足的领主私人武装住所”。由于建筑时期和地点的不同,城堡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及特征,但一般来说都建有城墙和垛口等防御性工事。”
西班牙历史上有众多的入侵者,城堡作为重要的军事堡垒和皇家象征,建城堡成为了那时期的一项大工程。据统计,西班牙有6000多座城堡。绝大多数城堡随着外侵者的颓败,城堡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如今还有10座非常美丽的城堡,除了外观依旧,内部早已物非人非,被商业化了。地方上稍微好一点的城堡逐渐开始修葺,供游客参观。
我小镇上也有,只不过是曾经幽禁éboli公主的城堡。其实,这算不上城堡,就是一个圆柱形石墙房子。临街面和临小巷面建有一层住房,那应该是看守她的侍卫和仆人的住房。城堡里面和外面的仆人房早就无人居住,盛满了灰尘。最近好像外部收拾了一下,换了一张紧锁的大门,围墙也粉刷了粗石灰。
镇子上的房子,建筑高度控制得非常好,最高的房子包括零层是六层。房价也控制得好,如果你在马德里购买了房子,因其它原因需要去毕尔巴鄂生活,卖掉马德里的房子可以对等在毕尔巴鄂购买一套房子。涨,全部涨。跌,统一跌。除非你是特殊体质:房价最高的时候买进来,房价最低的时候卖出去,那就没有办法不赔钱了。但是,有关部门不会允许房价、食品暴涨暴跌。所以,民众也就不存在因房子而发财或者是因房子而穷困的人群出现。这一点,很适合平民安居。
小镇上迎来的第一批移民是中国人,中国人以小生意为生存基点。最近来了很多乌克兰人,据说,他们不是穷人。
(完)20241025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25 22:33
本帖最后由 远古乡村 于 2024-10-25 22:46 编辑
等你哈~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5 22:34
咦咦咦,今晚最大的惊喜了。
远古姐更新了~
我正想看别墅图片~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25 22:36
说着玩的
我正在积累经验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25 22:38
雷雷好啊,耽误了好几天呢
我已经写完了
麻烦你把上面的不定期更新去掉
谢谢你了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5 22:45
改掉了~~
津津有味,有些没看够呢,,
作者: 远古乡村 时间: 2024-10-25 22:48
以后有机会再说
谢谢你的鼓励
作者: 秦川梦回 时间: 2024-10-26 18:14
你们那儿的独栋别墅价格、布局很吸引人啊。在我们这儿一两千万欧怕都拿不下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