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有关宋朝系列贴及其他 [打印本页]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3 22:58
标题: 有关宋朝系列贴及其他
有点郁闷,自觉是个老实读书、老实码字的人,很认真写的贴,今天被麻子嗤之以屎贴。

一开始,我有点迷糊,是不是他觉得临窗气质稀碎,我去发贺贴,属于香臭不分。

后来发现令箭兄拿先天下之忧而忧说话,大谈古代为官云云,重新又看了临窗兄的回复,大意是,没什么高尚的理由,都是利用之。

忽然醒悟,原来问题出在这里----貌似他们都认为我在给士大夫唱赞歌。

-----------分割一下-----------

木有。

宋瓷我比较喜欢,然后拐到日本茶道,写了三部曲:
隽永之美。
茶禅一味。
一期一会。

又看了《梦华录》,觉得有必要写写宋朝。
于是写了宋朝三部曲:
宋瓷。
宋徽宗
宋明理学。

觉得属于有代表性的宋朝元素了。

当然,写宋朝历史,虽然通史熟读,我还是翻阅了几本书,如:
《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日)小岛毅著,东京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东亚儒学。
《宋徽宗》,(美)伊沛露著,美国华盛顿大学历史系教授,美国历史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写日本茶道,也读了几本书:
《茶道600年》
《寻访千利休》
《茶之书》

---------分割一下----------

如果你们觉得我的观点,比较粉饰和百度脑残化,恳请也给我列一些书目。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3 22:58
本帖最后由 泼雷 于 2024-10-23 23:02 编辑

  一、隽永之美

  昨天又重温了一遍唐代陆羽的《茶经》,这本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

  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其实全文才7000多字,哈哈哈。

  读完一遍,分分钟的事儿 。

  更厉害如《道德经》,拢共才5000多字。虽然我看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便打住,倘若有耐心扫一遍,貌似也不是什么难事儿。只不过,并非读过就意味着读懂;当然未读过,也不意味着从别处就悟不出道来 :)

  重温《茶经》,是因为我想再次确认一下,唐代的主要饮茶方式:茶叶制成茶饼,在锅里煮,倒入碗中喝。越窑的青瓷和邢窑的白瓷,更能衬出茶水之绿,是为茶具上品。

  在这里,“隽永”一词,指锅里舀出来的第一碗茶水,味甘美,意深长~~

  当然这本书,虽然全面描述了茶叶的历史、名茶分布、茶具、饮茶技艺等等,毕竟受时代所限,只是记录当下,不具备对后世的永恒指导意义。

  到了宋代,却流行点茶:将茶饼碾末用茶筅调膏于盏中,用沸水冲点击拂。

  还经常比赛:斗茶。纯白者为胜,青白、灰白、黄白为负。

  黑瓷,因最能衬出茶汤之白,便于观茶色验水痕。因此,黑盏在南北各地都有较多烧制,以建窑最为有名。

  将茶从粗野状态上升到理想境界,不可或缺的便是唐朝的时代精神。对唐人来说,茶是艺术品。到了宋代,茶已不仅仅是风流的消遣,而是认识自身的一种方式。

  佛教中,吸收了许多道家教义的南方禅宗,传立了一套精致讲究的茶礼,僧侣们带着庄重的仪式感,分享同一碗茶。这种禅宗仪式不断发展,与佛教、茶、黑瓷一道,传入日本,最后演化成了日本茶道。

  而在本土,经蒙古骑兵的洗劫,和明初提倡节俭,散茶的泡饮成为主流。于是景德镇的白瓷和宜兴的紫砂壶成为时代新宠,流传至今。

  虽说不至于崖山之后无华夏。

  然而,宋人努力将先人予以抽象化的茶之精神转化为写实表述的成果,最终只能跟宋瓷一道,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符号,未曾传承下来。对明清以后的人来说,茶虽是一种美味饮品,却已非理想境界。茶汤里有沁人心脾的花香,但缺少了唐宋两朝的浪漫情怀。

  器物的风格,往往受时代的政治理念、文化习俗和工艺水准制约。明清时期士人与市民的趣味相融,兼有外来因素譬如洛可可风的渗入,投射到瓷器上,便是喜庆、精致与繁缛。两宋由文人引领的艺术风格则浸入古人的风雅与情致,追求与实、显、形相对的虚、隐、神的精神意境。这种审美趋向,涵盖了诗歌、绘画、工艺诸多方面。

  明清无疑制瓷技术相对成熟:明的青花,清的粉彩。然而我却并不十分喜欢。除了青花因现代劣质模拟用具的颜值拉低,无论景泰蓝还是珐琅彩,总觉得画面过满,目光因应接不暇而无落脚处。

  往往艺术娴熟至规范之际,美便于不知不觉中黯淡。“繁采寡情,味之必厌”,过于追求技法,穷工极巧,虽有妍丽生动之视觉感官美,却少了些许留白的趣味和意境。反不如宋瓷落了清隽典雅、简洁活泼。去雕饰乃为明晰表达,且不被亵玩也。

  宋瓷传统五大名窑:定 、汝 、官、 哥、钧。我对官窑比较茫然,替换了印象深的建窑黑瓷。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3 22:58
本帖最后由 泼雷 于 2024-10-23 23:05 编辑

    宋徽宗与靖康之耻
  一、

  第一次听说靖康之耻,是87版《射雕》,郭靖杨康么。
  只是粗略知道,北宋亡,皇帝被捉走。详情不知。
  最近,读和宋史有关的书,才知晓当初惨状。

  被掳掠北上的,包括皇族、后宫、朝臣、工匠艺人,全部宋俘是一万五千人,除掉后来被释放的工匠,途中条件艰苦,路上横尸无数。

  在宋徽宗的家庭成员中,几乎能找到的都随之北行。第二年,到达燕京的宗室和妇女(大部分嫔妃、宫女、公主、儿媳陆续被犒赏给了金人)5000多人仅存活了900人,三年后,就剩下500人了。大都死于虐待或轻怠。

  唐太宗是14子21女,清康熙是24子10女。

  宋徽宗的子女共65人,这应该是历朝历代生育能力最强的皇帝了。

  然而,北狩的无论皇子还是公主,和所有宋俘一样,均被视为奴隶。宗室的死亡率很高,到宋徽宗死去时,儿子女儿所剩无几。除了当初做人质逃走建立南宋的赵构,血脉团灭。

  无论最初,宋太祖的死亡与其弟宋太宗有无关联,弟承兄业,皇位血脉有违传统的被篡改是不争的事实。然则到靖康之难,尽数被金人囊括其中。

  后续也很有意思。徽宗唯一出逃的儿子赵构,建南宋,却无子嗣,于是他收养了宋太祖一系的后裔,立为皇子,将王位还给太祖血脉。

  此情此景,我不由想起论坛常提的一句话:你且看他。。。

  再次频点康百万,教诲子孙后代做人凡事要留有余~~

  二、

  靖康之难的直接发生经过,是这样的:

  宋徽宗试图了结开国以来的一块心病:收复幽云十六州,于是与新崛起的金联手,夹击辽。

  积贫积弱的宋军场场吃败仗,而金军攻占辽都城,按照约定,还给了宋6个州。宋不满足,策反降金的辽将,企图收复其余州。于是惹翻金军,双方进入战争状态。

  当然,其后主战派主和派反复占据上风,但无论当时如何决策,开封被攻陷成定局。这也是开国之初重文轻武政策的持续影响。

  也有甩锅王安石变法,赖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党争,让蔡京、童贯、高俅这些人抱团徽宗沆瀣一气形成权力阵营,做出联金伐辽的弱智决策。特别那几个著名奸臣,花石纲啊道宗皇帝啊沉迷声乐啊奢侈生活啊证据十足。

  妥妥的失败昏君。

  但正如明亡不能只赖崇祯一样,有些裂变,可能始于万历十五年。危机因子早已种下,只是恰好轮到他们,赶上土崩瓦解。

  三、

  作为画家、诗人、书法家,宋徽宗的成绩斐然。
  历史上,能够同时在诗书画三种艺术形式上达到登峰造极水平的,并不多见。

  独创瘦金体书法。一种致力于有序表现雅致与优美、精通技法及涵养的书写体。
  绘画上,推动了宫廷花鸟画精湛技法的发展。并诗歌入画,自行题记。

  他通过对三种艺术的实践乃至互补,创新和探索不同艺术形式间,相互促进的潜力。而这些爱好和造诣,最重要的,在位期间,得以朝廷的力量,组织和培养宫廷艺术家。

  因为这是民间无法提供的财力和资源。尤其在绘画、音乐和众多手工艺方面。

  宫廷乐署可以花费大量资源来培养一个吹笛子的人,但追求利润的商业机构就不可能这样做。一些高品质的原材料:颜料、丝帛、装潢材料等等,同理。

  在徽宗的监督指导下,各项宫庭艺术空前繁荣:绘画、园林设计、建筑、音乐、诗歌、戏剧、书籍及印刷术等。皇家对艺术的引领及推进,使得宋文化昌盛。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帝王能与之比拟。

  而在治理国家这项主要职能上,一败涂地。

  一个被皇位耽误的文艺青年。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3 22:58
本帖最后由 泼雷 于 2024-10-23 23:08 编辑

  先忧后乐的宋代士大夫精神

  除了兴也宋徽宗亡也宋徽宗,事物的一体两面,在宋代表现得很充分。

  你有多喜欢宋朝文化与经济的繁荣昌盛,就有多不喜欢宋在军事上的积贫积弱:对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斗力极其羸弱,打谁都打不过,四处送岁币。而二者,和宋初的重文轻武政策脱不开干系。

  有人说,宋太祖赵匡胤的上台就是黄袍加身,因了这块心病,其后杯酒释兵权。也对,又不尽然。因为陈桥兵变并非偶然。

  赵匡胤之前,唐末藩镇割据(安禄山之流的节度使),地方势力比较强大。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政权更迭的形式,基本上都是武将篡权。

  宋初从太祖的宰相赵普开始,远将军近文官重儒学,有一整套牵制武将的重文轻武政策。影响到后世,历朝历代基本上都是文官政治。尤其宋,武将基本没什么前途,于是大家一窝蜂去从文考科举。岳飞作为抗金的私人武装,被高宗猜忌风波亭,也是一脉相承的思路。

  重文轻武,并非不要中央和地方武装,相反,北宋的军队数量多得很。而是制定各种制度制约武将,譬如握兵权/调兵权/统兵权各自分离,三年一调任,将不识兵兵不识将,文官统领军政,废武举,武将没地位等等。

  重文的措施很多,如不杀言官等,最重要的是改革和扩大科举制。

  宋朝取消了科举门第门槛,社会各阶层都可以通过科举进入仕途。这与之前的隋唐,除了有推荐的渠道,考生大多来自士族贵族阶层是不同的。这固然因为唐末以来的混战,世家大族被摧毁很多,也得益于学校教育的普及。

  庆历年间,范仲淹为了培育优秀的官吏,觉得只靠科举考试不行,还得充实学校教育,因此重设太学,新设州学。

  课程主要侧重两方面:1.依据经书陶冶人格;2.实际工作必要的政治务实知识和技能。

  这就是开启了宋代儒教自由学风的庆历改革。

  其后王安石改革,不仅完善了学校制度,科举考试也变成以经义为中心,取消了唐朝的诗赋。最终发展到南宋,朱子学的注释成为考生必读书。

  欧阳修发起古文运动,高度评价孟子及性本善,批判汉唐以来的纬书。后继者有王安石、苏轼、程颢程颐等人。最终,宋代新儒教的集大成者,是朱熹和他的一整套思想体系--非单纯儒学,融合了禅宗心性观的朱子学。

  程朱理学,可作为思想史纳入哲学范畴。当然,朱熹在当时并不知道哲学一词,他们是在不知晓西方哲学体系,诸如生成论/存在论/唯心论/唯物论的范畴之外,完全无缘状态下进行的思考。

  什么是哲学,其中定义之一,就是对普遍而基本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理性/心灵/语言等有关。

  那么程朱理学的一些思考,如通过推究事物的道理(格物),可以达到认识真理的目的(致知)之类,应该可以纳入启发智慧的哲学范畴里。

  因此,用西方哲学框架来理解、解释甚至否定朱熹学说,会有很大问题,容易陷入称颂某种文明,排除与己相异者的思考深渊。

  程朱理学在当时,重建被战乱破坏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尤其在治国上,包括政治理论/皇权理论/御用学问/体制学说等,起过一定作用,对整个东亚圈(朝鲜越南日本)的影响很大。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仅仅依靠德者治天下,没有符合新时代的法治根基的政治思想和统治体系替代,使得朱子学的政权普遍在近代落伍于世界,这是其负面影响。

  《礼记》中的《大学》篇在宋代备受重视。尤其强调三纲领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陶冶心性角度,关注自身的内心,提高生活质量,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岳阳楼记

  范仲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再没有比先忧后乐这四个字,更能确切表现宋代士大夫,为万世开太平的家国天下的责任感和理念了。

  宋的政府首脑基本上都是科举出身,当时的社会政治秩序就是以这个精英集团为中心构成的。而且,许多担任要职的官员,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如欧阳修/司马光/苏轼/王安石/范仲淹等等。就连宋徽宗/秦桧/蔡京这些人,文化造诣也非常高。

  印刷术的普及,寻常百姓家也能读到四书五经,二者相互需求和作用,并推动了文化的普及,使得平民更大范围地参与政治和文化生活,社会风气欣欣向荣。

  外加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形成,在北宋,普通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丰富多彩。

  比如烹饪:

  1、现代烹调用语的大部分,都出自宋代;
  2、发明了豆子和谷物做的调味品“酱”。包括川菜的豆瓣酱;
  3、面条类从“饼”中分离出来,出现凉拌面;
  4、食用油加热方法的改良,出现了炒和炸两大加热法;

  罗列以上林林总总,无可非议的是,受宋文化影响,一些深入民族血脉的文化精髓至今依旧清晰可见。因此,对待传统文化,依旧要去芜存菁地继承。

  因为,如果全面否定,有可能否掉的,也是你自己。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3 22:58
本帖最后由 泼雷 于 2024-10-23 23:09 编辑

  二、茶禅一味

  在大多数人眼中,喝一碗茶,日本茶道搞那么繁琐的程序,至多是让生活更有仪式感。

  实则非也。

  日本茶道的茶,不仅是简单的茶,也不单纯是一般的待客手段。茶的核心是禅,通过品茗,探求深层次的人生哲学,修行得道,才是茶道的目标。

  茶室即是道场。

  不仅如此,作为与宗教、哲学、伦理和美学密切相关的综合艺术,600年的茶道演变,深深影响了日本人的起居饮食、服饰器具、文化艺术,甚至文明本身。

  了解茶道史,是了解日本文化的捷径。

  自隋唐以来,日本就热衷派遣使者学习中国文化。

  801年高僧最澄把茶籽带回岛国。1191年,为研究南方禅宗,远渡中国的荣西禅师,带回了宋朝的茶道,并带回新茶种在本土种植。其中一处是离京都很近的宇治,至今依旧是世界知名的茶产地。

  由于日本土壤及气候关系,只适合绿茶种植。我曾偶然从日本带回宇治玉露煎茶,清新好喝的不得了。

  与中国宋代寺庙僧人喝茶,以免念经打坐时犯瞌睡类似的是,在日本,饮茶活动最早是在寺院僧侣间开展的。不过那时候,茶是茶,禅是禅。

  第一个把茶禅结合起来的人,叫村田珠光,也被喻为日本茶道的创始人。

  在当时的艺术家中,如果要改革一种艺技,另辟新路,大多会跟随大德寺的一休和尚学习参禅。比如,画家曾我蛇足,连歌家柴屋轩宗长、能乐方面的今春禅竹等人,而在茶汤方面,就是珠光。

  禅是梵文禅那的音译略称,意译为静心思考,使身心平和或体悟某一义理的过程与手段,目的是悟。悟并非领会某一具体的道理,而是关乎人生的大命题,也是个人修为的最高追求。

  日本的伟大茶人都是修禅之人。并致力于把禅的精神引入日常生活中。

  珠光悟出茶汤之中亦有佛法,茶道即修禅。

  珠光的茶汤,称作草庵茶,是精神本位之茶,主张人类平等,以尊重人的内心为宗旨。

  被誉为茶道之中兴的武野绍鸥,承上启下,改进了茶道。他是珠光的徒孙,又是千利休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歌者,将茶道加入了日本和歌思想,即将舶来品茶文化,加入了日本独有的素淡、典雅的审美风格,使之在日本的民族化进一步加深,并灵活了茶道趣味。

  侘、寂,并非禅语,而是和歌语言。

  千利休,集日本茶道之大成者,人称茶圣。丰臣秀吉时代被赐予“天下第一茶人”名号。同时也在晚年被丰臣秀吉赐死。

  以和敬清寂为茶的第一理念,其思想对日本茶道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在整部日本历史上,迄今为止,对其民族文化艺术影响最大的,非利休莫属。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3 22:58
本帖最后由 泼雷 于 2024-10-23 23:12 编辑

  三、一期一会

  当我用一板一眼的科普和堆砌的史实谈茶论道的时候,自己都觉着不够味、不尽兴。

  毕竟,这个专题的由来,源自一部影片《寻访千利休》。并且,再解构茶道的溯源和跨界,毋庸置疑的是,它的本质属于艺术领域。

  所以下面文字,更可能是一篇影评。

  坑爹的《庆余年》,大结局非要会员权限。不得已,我被套路了一期腾讯会员。那天一寻思,赶紧刷几个会员影片增加一下使用率,于是在日韩电影中,扒拉出这部《寻访千利休》。

  过了几天,不仅买了同名小说,又拍了日本茶道600年,茶之书,德川家康十好几本,陷入顺藤摸瓜无极限----此是后话。其实早在宋瓷时,就知晓千利休,日本茶道绕不过去的一代茶圣。他的审美,影响了整个日本文化的审美倾向。

  故而整部影片,无不渗透了这种美学理念。花、器、茶室、庭院,每一帧画面的构图和色彩,精致、唯美。

  千利休说:有关美,我说了算。我就是标准,我选中的东西,自会成为传奇。使用的茶器,建造的茶室,营造的氛围,无不美至极致。

  这种美,并非繁琐华丽堆砌而成,反而在留白和比对中,错落有致,简洁、素净、生动,以及鲜活。枯寂中有无限生机,和生命的张力。这是他的毕生追求,既使他达到个人名望巅峰,也为他招来杀身之祸。

  能够洞悉物品的本质,对人心及时局的揣度自然不在话下。也因此,在推行茶汤政道的战国时代,千利休成为两代关白的茶头:织田信长、丰臣秀吉。

  所谓伴君如伴虎。千利休对美毫不动摇的信念,令丰臣秀吉很恼火:

  天下一切,尽在我的掌握之中,关白的权威,无人可撼动。可是偏偏那个男人不将我放在眼里。一旦涉及到对美的鉴赏,尽管他的态度恭敬,双手伏地深深低着头,动作至始至终谦卑,可是他的眼神,总是冷冷的充满了自以为是的审视,这是一种傲慢的俯视!

  他的内心只对美低头!这是不可原谅的!简直罪无可恕!可是他偏偏是对的!对美,他自以为是,但是他从来没有看走眼过!

  无论是织田信长时代献宝物脱颖而出的茶盘圆月;
  还是傲慢的西班牙使者在兵器库中看到的那朵带有压迫感的山茶花;
  或者招待茶事时天花板木格间飘落到茶碗里的樱花花瓣;
  甚至那碗让满腹心事尚是臣子的秀吉喝得泪流满面的素粥。。。

  每一种布置,无不分寸得体恰到好处,在素朴简洁的表象之下,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就像是恋爱的力量-------

  那个年轻时遇到的高丽公主,一生挚爱,毕生追求美的源泉。

  原本一同逃离共同赴死,她死了,他却违背誓言苟活于世。痛哭流涕后,将女子的小指骨节咬下来放在香合里,随身陪伴。从此再也不动声色,无时不刻不敢放松,拼尽全部力气投入茶事,因为:

  “他可能害怕被看不起吧。”

  不想被她看轻。哪怕接受切腹,也不肯对权势低头。

  寂茶的至高境界,是堪破生死的圆融。

  用一生只赴一场茶事的心境,去投身茶道。
  一生也只爱一个人。
  一期一会。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3 22:58
6
作者: 八目头陀    时间: 2024-10-23 23:13
你误会了,我是按临窗国学馆拒绝政治的脑残版规来反推出屎帖的。是站在临窗的脑残版规来解读你的帖子的。要怪你只能怪临窗这种奇葩脑残版规。

人家都明显说了,国学馆要严拒中外政治。视家国天下这种国学情如屎,伱还偏去回忆宋朝什么忧乐。这不就是往国学馆投屎吗?

这种忧天下的帖子,不但是你写,就是我写的,往那投,也是投屎。

这是由临窗香臭不分,食屎自乐,却又以为忧天下这盘政治美食是屎而坚拒的奇葩国学观决定的。

你帖子文字审美都很好,不过按国学馆严禁谈中外政治脑残国学观,它只能是屎。这跟谁写的无观。我也对你并没有那么大的意见。只不过去国学馆扒门缝,一看一个加粗精帖居然在那忧天下。当时就乐了。秃哥这是在吃屎啊的感觉。哈哈。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10-23 23:16
泼雷 发表于 2024-10-23 22:58
  一、隽永之美

  昨天又重温了一遍唐代陆羽的《茶经》,这本世界第一部茶学专著。

正好相反。主要是坚持你自己。
“匹夫不可夺志”。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10-23 23:20
八目头陀 发表于 2024-10-23 23:13
你误会了,我是按临窗国学馆拒绝政治的脑残版规来反推出屎帖的。是站在临窗的脑残版规来解读你的帖子的。要 ...

肯切。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3 23:28
八目头陀 发表于 2024-10-23 23:13
你误会了,我是按临窗国学馆拒绝政治的脑残版规来反推出屎帖的。是站在临窗的脑残版规来解读你的帖子的。要 ...

我都气郁闷了。
要是我参合是非,被骂也就认了。
这些帖子,写之前都是读了很多书,仔细思考,一点点写出来的。
好不好不说,态度够老实的了。
居然被骂屎贴。
一寻思,我这样老实读书的都挨欺负,这文学论坛还有什么可混的。

麻子,难得你能好脾气耐心解释。
期待回红杂玩儿~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3 23:28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4-10-23 23:16
正好相反。主要是坚持你自己。
“匹夫不可夺志”。

没事儿了

作者: 八目头陀    时间: 2024-10-23 23:31
本帖最后由 八目头陀 于 2024-10-24 00:34 编辑

我这么耐心解释,不知泼雷明白其中逻辑不?其实,只要谈国学,横渠四句可以高度概括其骨胳血脉,排第二的就是范仲淹的先天下忧。这些都是鲜明的政治。如果写一部国学史,其功能就是“致君尧舜上”,读书就是为了帮助君王成其伟大圣明的。没有这根喜欢操心的骨头,国学就比婊学还不如。

而临秃哥这个无学狂徒,猥琐商贩,总想拿国学自饰,可惜眼光不到,去其骨而取其皮,把国学玩成了婊学。

不能因别人不让你讲话就真的自检自阉,道路以目是一种别致的斗争,在底线上横跳是蝼蚁的斗争,以血荐轩辕是勇士的号角。我们虽不能做勇士,但做做犬儒蝼蚁还是可以的。至不济也不能互相监督举察乃至于举刀自阉以求媚于防川之暴行。何说把这种自阉场所冠以国学馆之名?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10-23 23:35
泼雷 发表于 2024-10-23 23:28
没事儿了

楼主确乎是读书人。私意,读书打通一境,融合一境,自出一境:你都不错。
细读主题,有我读乡友菡萏的感觉。她的《读红楼》我是读哭了,自愧不如。
真读书人,无论男女。
打气:坚持。
打乐:坚持你自己。

作者: 八目头陀    时间: 2024-10-23 23:40
泼雷 发表于 2024-10-23 23:28
我都气郁闷了。
要是我参合是非,被骂也就认了。
这些帖子,写之前都是读了很多书,仔细思考,一点点写 ...

帖子写得挺好的。可惜所投非地。

只要我不乱骂人,我在任何论坛都是最优质的网友。呵呵。我也并不局限在哪玩,看心情吧。

对付我其实很简单,你也不必带着恐惧感,人骂我你封,我骂人你也封,别拿版权欺负我就行。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3 23:43
八目头陀 发表于 2024-10-23 23:31
我这么耐心解释,不知泼雷明白其中逻辑不?其实,只要谈国学,横渠四句可以高度概括其骨胳血脉,排第二的就 ...

我明白你说的逻辑。

临窗说的不涉政,大意是指大环境下不谈时政,但你说的国学种种,倘若深入系统研究,无一不是最终指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否则等同幻想躲进小楼成一统,只能沦为抠字眼字词的形式之举。




作者: 八目头陀    时间: 2024-10-23 23:45
泼雷 发表于 2024-10-23 23:43
我明白你说的逻辑。

临窗说的不涉政,大意是指大环境下不谈时政,但你说的国学种种,倘若深入系统研究 ...

对的。

国学哪有不涉政的。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3 23:46
八目头陀 发表于 2024-10-23 23:40
帖子写得挺好的。可惜所投非地。

只要我不乱骂人,我在任何论坛都是最优质的网友。呵呵。我也并不局限 ...

我这个人,不是很看形势去做事。觉得自己应该去做的就去做。

临窗兄在部落等,帮忙我辩论赛评委,他开新版,我去贺贴,也是应该的礼数。
你当谁都像你似的,边吃边骂吗


作者: 八目头陀    时间: 2024-10-23 23:53
泼雷 发表于 2024-10-23 23:46
我这个人,不是很看形势去做事。觉得自己应该去做的就去做。

临窗兄在部落等,帮忙我辩论赛评委,他开 ...

其实,他要不总是挑衅我,我也没耐心去骂这种以皮厚为坚强的货色。昨天才找到有一个国学馆的。看到他的开版辞把老子看笑了。

你玩国学,千万记得离这种货色远点。省得把自个灵气醺没了,你看飞梅,被丫熏得傻了巴叽的哪还有半分女书生的灵慧。这绝不是挑拔,你自个去想想。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3 23:56
雷雷对宋朝是有认真研读的。宋朝,我最喜欢。人类文化审美达至巅峰。最后繁华落尽,一场寂寞。记得前面三部分以前在我那个花园部落发过,可惜我那时候家里有事,没细看,但都是我喜欢的内容。后面三部分没看过,好像你没在论坛发过,空了细读。你对宋确是下了功夫的。当点赞之。
作者: 八目头陀    时间: 2024-10-24 00:02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3 23:56
雷雷对宋朝是有认真研读的。宋朝,我最喜欢。人类文化审美达至巅峰。最后繁华落尽,一场寂寞。记得前面三部 ...

对宋朝下的药,应该是民国时那一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宋是士大夫的盛世,对武人来说,就是囚牢,对百姓来说就是群盗横行。宋,传下来的繁华是士大夫的视角之繁华。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4 00:02
八目头陀 发表于 2024-10-23 23:53
其实,他要不总是挑衅我,我也没耐心去骂这种以皮厚为坚强的货色。昨天才找到有一个国学馆的。看到他的开 ...

红杂许多有灵气的,都挺好的。
我一般在一个版玩儿,其他版都不咋看,只专注一版。
本来精力就有限,用心读几篇文,就足够了。
还是那句话:麻子,回红杂吧!

这次上墙红袖,是想重续和红袖的缘分。
玩了十多年的红袖论坛,磕磕碰碰,都不是什么大事儿,,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4 00:05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3 23:56
雷雷对宋朝是有认真研读的。宋朝,我最喜欢。人类文化审美达至巅峰。最后繁华落尽,一场寂寞。记得前面三部 ...

谢谢远烟
我下线啦,远烟,麻子,晚安~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00:14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4-10-24 00:17 编辑
八目头陀 发表于 2024-10-24 00:02
对宋朝下的药,应该是民国时那一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宋是士大夫的盛世,对武人来说,就是囚 ...


是的。我欣赏敬佩范仲淹的理由之一,就是他一直有提醒朝廷重视军事。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00:16
泼雷 发表于 2024-10-24 00:05
谢谢远烟
我下线啦,远烟,麻子,晚安~

晚安,小雷。
作者: 杀手    时间: 2024-10-24 01:32
泼雷兄知识面真广博
作者: 肥园子    时间: 2024-10-24 08:55
我不懂,学习一下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0-24 09:00

笑死

屎帖和屎色,前不久被玩了好几天。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0-24 09:24

泼雷的读书笔记写的通透耐读,跟政  治扯不上关系。
作者: 坐忘庄    时间: 2024-10-24 09:25
哈哈哈 功夫

干部通识读本。多多益善。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24-10-24 10:11
  哈哈,做你自己就好,别人怎么看怎么说没那么重要。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0-24 10:17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种历史局限性至今还没有成为历史
作者: 远去的烟云    时间: 2024-10-24 10:17
泼雷 发表于 2024-10-23 22:58
  三、一期一会

  当我用一板一眼的科普和堆砌的史实谈茶论道的时候,自己都觉着不够味、不尽兴。

  粗略先看了一一眼,我觉得都不错。读书或写帖,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不人云亦云,都是我眼中的宝帖。甚至我不用和作者的观点一致。求同存异,思想碰撞,才能擦出火花,才能拓展自己的思维,也才能进步。

    等静下来再细读。

作者: 湘女妃儿    时间: 2024-10-24 10:43
雷雷厉害,我喜欢看史书,但我写不出读后感。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