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从白马非马聊聊共相 [打印本页]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1:32
标题: 从白马非马聊聊共相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4-10-24 11:50 编辑

跟风国学,发个旧文,笔记心得类。天涯论坛关闭后,以前写的很多文字都没了,这篇属于幸存者,且内容相对安全。感兴趣的可以看看,仅供参考。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1:33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4-10-24 20:28 编辑

  每个人价值体系的背后成因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价值观也许不是单一的某个文明文化的体现,而是多个文明文化的混杂体。我们可以批判或质疑不同的价值观及持有人,但不要把这种观念演绎成JQ形态。在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反思已走入纵深阶段的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西方诸如法兰克福学派等早已开始了价值重估,而我们一些人却把自己演绎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单向度的人。按《未来简史》的说法,目前是数理逻辑的天下,但这不能意味着如《单向度的人》中所指出的那样,实证主义、分析哲学宣称要对语言中的“形而上学”幽灵进行治疗,更有甚者有些网友还要求其他网友论证一些东方古老禅定中的经验。

  民国时期之所以大师辈出是因为那些知识分子有着传统的底蕴,所以能吸纳西方文明的精华。而在经历了传统文化断层以后,我们的古老传统渐渐变为一种失落的文明,以至于我们再次与西方文化对撞之时,是以不完整的碎片化状态呈现的。直至今日当资本打造的商业通俗文化呈现为一种粗鄙的主流形态后,一些人丧失了民族自信心。

  当今世界呈现了多元文化之形态,我觉得好的态度是彼此学习警醒映照和包容。我不想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个已经被用烂了的梗。我更想表达这样一种情怀: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

  “白马非马”这一辩题出自中国先秦时期名家著作《公孙龙子.白马论》,是当时以诡辩闻名的名家主要领袖公孙龙提出的。据说他有一次骑马过关,关吏说:"马不准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说着就连马一起过去了。

  公孙龙的《白马论》及《指物论》等自问世以来,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现代人从数学视角一般用集合论解决“白马非马”这一问题,即马作为一个集合,定义为A,白马作为马这个集合中的一个子集,是集合B。认为白马非马是集合论中的正常表达,甚至觉得彼时公孙龙“忽悠”了别人。

  以前和网友啊哩在论坛上聊过《指物论》,他从语言符号学角度对此进行了义理诠释,也符合现代人的心理。指出借用索绪尔能指/所指这对概念存在的问题,因为索绪尔的能指多指声音形象,契合拼音文字的特点,而中国文字在书写时,音与字并不严格对应的特殊性使得在以书写符号为能指考察时,会与拼音文字系统有不同的结果。而最终借助罗兰巴特对能指/所指的诠释。也即“当名、指、物三者,符号形式—心理概念—实物匹配时,则名为指,否则,名非指。”我理解他的意思就是如果用马来指代实物的话,当作为符号形式的马和作为概念的马及作为实物的马相匹配时,就名实相符了。

  一些大家如冯友兰和章炳麟等都对此有过阐述, 冯友兰的诠释则借助了柏拉图的共相论。

  在西方哲学和东方佛学体系里都有共相这一术语。

  西方语境共相一词出自古希腊哲学。在柏拉图建立的理念论中,认为理念型相(共相)是独立于纷繁复杂的可感事物存在的,是永恒而完美的。而诸多的可感事物只不过是这个永恒而完美的理念的复制品、“影子”。亚里士多德则认为共相是从个别事物抽象出的,共相就存在于个别之中。

  在柏氏那里,理念是永恒而完美的,不仅是普遍性,而且是实体;而个别事物则既不永恒也不完美,它们只是是理念的影纸。个别事物只是基于实在的理念才说它们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实在的。共相不但是一种实体,而且还是个别事物存在的本原。

  在亚氏那里,共相就是一类个别事物共有的性质,并且就在个别事物之中。在现实中两者都不可以单独存在。基于二者认识上的区别,便有了以下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超验的共相决定个别事物的自上而下,另一种是由人通过经验个别事物而抽象出共相的自下而上。

  至于他们的分歧引发的后世唯名论和实在论的争论按下不说,简单来说,共相就是共有的、普遍的、一般的,共相是在普遍性和抽象化的过程中完成的,也可说是种类或类,如苹果之所谓为苹果而不是梨子。越抽象范围越大,越具象范围越小。如果到了形而上的巅峰,那么差异基本就趋近于无。

  如果从柏氏的影子回溯到理念实体,那么就消解了所谓自上而下,而和亚氏达成一致了。

  在佛学中,【共相】则为:诸法有自共二相,局于自体之相曰自相,通于他之相曰共相。例如五蕴中五蕴各事,是自相也。空无我等之理,生住异灭等之相,是共相也。乃至于青色有多事体,其一一事体,是自相也。如华之青,果之青,乃至金之青,衣之青,自他共通之青,是共相也。故自相共相,重重相望而无尽,遂无自相之实体。唯识述记二末曰:“如五蕴中,以五蕴事为自相,空无我等理为共相。(中略)如是展转至不可说为自相,可说极微等为共相,故以理推无自相体。且说不可说法体名自相,可说为共相。以理而论,共既非共,自亦非自。”

  首先说明诸法有自共二相,局于自体之相曰自相,通于他之相曰共相。然后举“五蕴皆空”之例阐发,五蕴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乃构成人身的五大要素。经上说:“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事。”色从四大假合而有,受想行识由妄念所生,故此五蕴诸法,如幻如化,从因缘生,本无实性,当体即空,故谓“五蕴皆空”。 因此五蕴各事,是自相也。空无我等之理,生住异灭等之相,是共相也。

  然后又举青色之例,青色有多事体,其一一事体,是自相也。如华之青,果之青,乃至金之青,衣之青,自他共通之青,是共相也。

  “故自相共相,重重相望而无尽,遂无自相之实体。唯识述记二末曰:“如五蕴中,以五蕴事为自相,空无我等理为共相。(中略)如是展转至不可说为自相,可说极微等为共相,故以理推无自相体。且说不可说法体名自相,可说为共相。以理而论,共既非共,自亦非自。”后面这个理解起来难度大点,可结合《成唯识论述记》卷二称:“诸法之自体,唯证智可知而不可言喻者,是为自相;而诸法之体性,为假智所缘,且可藉言语可解者,是为共相。”意思是自相系现量所得,必须依证智证知,非由分别之假智能得知。这里先按下不说。

  仅就五蕴和青色之例的阐明和柏氏及亚氏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在说共相与殊相,一般与个别或普遍与个别。

  说到底共相是关于普遍命题的问题。可以表达为性质、特征、关系等。这些特质可存在于很多个别的具体的个体中。

  佛教中的共相自相确实不易理解,让人产生说不清道不明的错觉原因之一是佛教理论体系有次第有圆融,但不二观最终会消解这些。 之所以联系佛学,是因为冯友兰先生在文中提到的一即一切是佛家华严理念,阐明义理有助于理解。

  请看冯友兰先生的说法,他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指出, “公孙龙不像惠施那样强调"实"是相对的、变化的,而强调"名"是绝对的、不变的。他由此得到与柏拉图的理念或共相相同的概念,柏拉图的理念或共相在西方哲学是极著名的。

  他的著作《公孙龙子》,有一篇《白马论》。其主要命题是"白马非马"。公孙龙通过三点论证,力求证明这个命题。第一点是:"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若用西方逻辑学术语,我们可以说,这一点是强调,"马"、"白"、"白马"的内涵的不同。"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内涵各不相同,所以白马非马。

  第二点是:"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惟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若用西方逻辑学术语,我们可以说,这一点是强调,"马"、"白马"的外延的不同。"马"的外延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的区别。"白马"的外延只包括白马,有相应的颜色区别。由于"马"与"白马"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第三点是:"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己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白与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这一点似乎是强调,"马"这个共相与"白马"这个共相的不同。马的共相,是一切马的本质属性。它不包涵颜色,仅只是"马作为马"。这样的"马"的共性与"白马"的共性不同。也就是说,马作为马与白马作为白马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而在《指物论》中,公孙龙以"物"表示具体的个别的物。以"指"表示抽象的共相。"指"字的意义,有名词的意义,就是"手指头";有动词的意义,就是"指明"。公孙龙为什么以"指"表示共相,正是兼用这两种意义。一个普通名词,用名家术语说:就是"名"。以某类具体事物为外延。以此类事物共有的属性为内涵,一个抽象名词则不然,只表示属性或共相。由于汉语不是屈折语。所以一个普通名词和一个抽象名词在形式上没有区别。这样一来。在汉语里,西方人叫做普通名词的,也可以表示共相。还有,汉语也没有冠词。所以一个"马"字,既表示一般的马,又表示个别的马;既表示某匹马,又表示这匹马。但是仔细看来,"马"字基本上是指一般概念,即共相,而某匹马、这匹马则不过是这个一般概念的个别化应用。由此可以说,在汉语里,一个共相就是一个名所"指"的东西。公孙龙把共相叫做"指",就是这个原故。

  公孙龙以"指"表示共相,另有一个原故,就是"指"字与"旨"字相通,"旨"字有相当于"观念"、"概念"的意思。由于这个原故,公孙龙讲到"指"的时候,它的意义实际上是"观念"或"概念"。不过从以上他的辩论看来,他所说的"观念"不是巴克莱、休谟哲学所说的主观的观念,而是柏拉图哲学中所说的客观的观念,它是共相。《庄子》的《天下》篇还载有"天下之辩者"的辩论二十一事,而没有确指各系何人。但是很明显,一些是根据惠施的思想,另一些是根据公孙龙的思想,都可以相应地加以解释。习惯上说它们都是悖论,只要我们理解了惠施、公孙龙的基本思想,它们也就不成其为悖论了。

  名家的哲学家通过分析名,分析名与实的关系或区别,发现了中国哲学中称为"超乎形象"的世界。在中国哲学中,有"在形象之内"与"在形象之外"的区别。在形象之内者,是"实"。譬如大小方圆,长短黑白,都是一种形象。凡可为某种经验的对象,或某种经验的可能的对象者,都是有形象的,也可以说是,都是在形象之内的,都存在于实际世界之内。也可以反过来说,凡是有形象的,在形象之内的,存在于实际世界之内的,都是某种经验的对象,或其可能的对象。

  在惠施宣讲他的-个事中第一事和第十事的时候,他是在讲超乎形象的世界。他说:"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这是照至大本来的样子来说它是个什么样子。"把爱万物,天地一体也。"这是说至大是什么构成的。这句话含有"一切即一,一即一切"的意思。"一切"即"一",所以"一切"无外。"一切"本身就是至大的"一"、而由于"一切"无外,所以"一切"不能够是经验的对象。这是因为,经验的对象总是站在经验者的对面。如果说,"一切"能够是经验的对象,那就一定也要说,还有个经验者站在"一切"的对面。换句话说,一定要说"一切"无外而同时有外,这是个明显的矛盾。

  公孙龙也发现了超乎形象的世界,因为他所讨论的共相同样不能够是经验的对象。人能够看见某个白物,而不能够看见白的共相。一切有名可指的共相都在超乎形象的世界里,但是并不是在超乎形象的世界里的一切共相都有名可指。在超乎形象的世界里,坚的共性是坚的共性,白的共性是白的共性,这也就是公孙龙所说的"独而正"(《公孙龙子•坚白论》)。

  惠施说"把爱万物",公孙龙也"欲推是辩以正名实,而化天下焉"(《公孙龙子•迹府》)。可见这二人显然认为他们的哲学含有"内圣外王之道"。但是充分运用名家对于超乎形象的世界的发现,这件事情却留给了道家。道家是名家的反对者,又是名家真正的继承者。惠施是庄子的真正好朋友,这个事实就是这一点的例证。”

  章太炎先生在《齐物论释》里指出,《齐物论》破“名家之执,而即泯绝人法,兼空见相”。庄子《齐物论》有一段话:“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章太炎认为“‘指马’之义,乃破公孙龙说。”暂以其释“指”为例:公孙龙子《指物篇》有“物莫非指,而指非指……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章太炎对此说:“上指,谓所指者,即境;下指,谓能指者,即识。物皆有对,故莫非境;识则无对,故识非境。无对故谓之无,有对故谓之有。以物为境,即是以物为识中之境。故公孙以为未可。庄生则云以境喻识之非境,不若以非境喻识之非境。盖以境为有对者,但是俗论,方有所见,相见同生,二无内外,见亦不执。相在见外,故物亦非境也。物亦非境,识亦非境,则有无之争自绝矣。”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 。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可见名家的指物论在庄子那里,颠覆了一切语言文字和逻辑论辩,直指万物一体之本质。打破能所物我的分别,消弭本体与现象的界限,达至“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之境界。此境可比对禅宗公案马祖的“等你一口吞尽西江水。”

  贾题韬先生在坛经讲座一口吞尽西江水里说,六祖这里讲“上根”“小根”之类的话怎么理解呢?般若自性本无差别,为什么又有迷悟的不同呢?这就需要好好谈一谈了。《法华经》里有个故事,如来要说法了,说法前如来说:我过去讲的法都是对小根小器的人讲的,今天要重开大法。佛说完后,下面就有五百罗汉退席。然后佛又说:那是当然的,他们有他们的根器,只有那么大,给他们少倒点水还可以,若把全部的海水倒给他,他就受不了了。讲《法华经》、《金刚经》等大乘经典,就等于把全部海水——佛性给你,你要是见了性的人,那好办,全部海水都可以一口吞尽。唐代庞居士去见马祖,他问什么是佛?马祖说:等你一口吞尽西江水,我就告诉你。许多人对此公案不解,明明问什么是佛,与西江水有什么关系呢?明白了以上的道理,你才会知道祖师们在这上面机锋的所指。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0-24 11:38
这标题我就偏爱的~~先饭饭,回头来读文~~~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1:55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24 11:38
这标题我就偏爱的~~先饭饭,回头来读文~~~

哈,果然你是有兴趣的,空了可以看看。先共同词饭。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0-24 12:09
旁征博引的帖子,学贯中西
柏拉图把共相误认成实体,可以说是后世经院哲学的开山鼻祖
最关键的是他的乌托邦主义遗害至今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10-24 12:42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24 11:38
这标题我就偏爱的~~先饭饭,回头来读文~~~

白马非马,是名家名论。当然不同凡响。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3:24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0-24 12:09
旁征博引的帖子,学贯中西
柏拉图把共相误认成实体,可以说是后世经院哲学的开山鼻祖
最关键的是他的乌托邦 ...

柏拉图的乌托邦出自理想国,理想国主要讲了三件事:正义、教育、哲人王,哲人王理念来自毕达哥拉斯学派。我们一般认为的幻想中的柏拉图的乌托邦并不同于近代乌托邦,其在斯巴达曾经实现过,但柏拉图没有机缘得以实验。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0-24 13:43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4 11:33
每个人价值体系的背后成因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价值观也许不是单一的某个文明文化的体现,而是多个文明 ...

jiquan形态是什么形态???表情:不懂就问~~~~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0-24 13:48
我不想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个已经被用烂了的梗。我更想表达这样一种情怀: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偏不喜欢。
========
笑S~好喜欢这个“情怀”所呈现的姿态~~~~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0-24 13:50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4 13:24
柏拉图的乌托邦出自理想国,理想国主要讲了三件事:正义、教育、哲人王,哲人王理念来自毕达哥拉斯学派。 ...

柏拉图是被斯巴达人打懵逼了,那是个奴隶主寡头政治制度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0-24 13:54
一路看下来,……这么复杂、缠绕的,你竟然能侃侃而谈,惊艳到我了,就~~~表情:星星眼~~~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0-24 14:22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24 13:54
一路看下来,……这么复杂、缠绕的,你竟然能侃侃而谈,惊艳到我了,就~~~表情:星星眼~~~



我是真心看不懂主贴,看大家的回复能帮助理解。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4:23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24 13:43
jiquan形态是什么形态???表情:不懂就问~~~~

汉娜阿伦特有一本书《JQ主义的起源》,这里就是前面那两个字的全拼,因为以前在天涯好像受限过,故打的拼音。复制的时候也没改,不知六星是否有限制。
作者: 泼雷    时间: 2024-10-24 14:24
民国时期之所以大师辈出是因为那些知识分子有着传统的底蕴,所以能吸纳西方文明的精华。而在经历了传统文化断层以后,我们的古老传统渐渐变为一种失落的文明,以至于我们再次与西方文化对撞之时,是以不完整的碎片化状态呈现的。直至今日当资本打造的商业通俗文化呈现为一种粗鄙的主流形态后,一些人丧失了民族自信心。
-----------------------
赞同。
慢慢酝酿,争取写一篇民国,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4:25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24 13:48
我不想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个已经被用烂了的梗。我更想表达这样一种情怀: ...

你这个大女人、大女主,肯定喜欢哈。~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4:25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4-10-24 12:42
白马非马,是名家名论。当然不同凡响。

:)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4:29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0-24 13:50
柏拉图是被斯巴达人打懵逼了,那是个奴隶主寡头政治制度

我意思是说柏拉图的理想国并不是我们认为的纯空想或虚幻,它很大程度上是以斯巴达曾经的制度为蓝本的。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4:32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24 13:54
一路看下来,……这么复杂、缠绕的,你竟然能侃侃而谈,惊艳到我了,就~~~表情:星星眼~~~

以前在天涯论坛喜欢辩论,为了辩论就强迫自己学习,当然本身我也喜欢读一点书,但辩论使学习更有针对性。表情:脸红中。。。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4:34
知音 发表于 2024-10-24 14:22
我是真心看不懂主贴,看大家的回复能帮助理解。

不用看懂,领略一下“名家”气质就行。~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4:35
泼雷 发表于 2024-10-24 14:24
民国时期之所以大师辈出是因为那些知识分子有着传统的底蕴,所以能吸纳西方文明的精华。而在经历了传统文化 ...

好的,期待。~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0-24 15:02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0-24 12:09
旁征博引的帖子,学贯中西
柏拉图把共相误认成实体,可以说是后世经院哲学的开山鼻祖
最关键的是他的乌托邦 ...

乌托邦主义为什么遗害至今?你说来听听~~~~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0-24 15:07
知音 发表于 2024-10-24 14:22
我是真心看不懂主贴,看大家的回复能帮助理解。

哲学的东西,似是而非,懂的就懂了,不懂的,可以理解为狡辩——狡辩有理视为,或是为哲学。。。不懂也无妨,不妨碍吃吃喝喝玩玩乐乐~~~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0-24 15:14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4 11:33
每个人价值体系的背后成因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价值观也许不是单一的某个文明文化的体现,而是多个文明 ...

用共相来解读“白马非马”倒是更清晰,尤其是你还分条论述。。。。结尾西江水,让人莞尔。佛家故事,若非同频,如何能懂?如不同频,又何须懂~~~~~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5:25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4-10-24 15:29 编辑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24 15:14
用共相来解读“白马非马”倒是更清晰,尤其是你还分条论述。。。。结尾西江水,让人莞尔。佛家故事,若非 ...


是的,相对于那些名相辨析,我更喜欢庄子和禅家那种直捣黄龙的切入核心。“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一口吞尽西江水。”何等气象!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0-24 15:31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4 15:25
是的,相对于那些名相辨析,我更喜欢庄子和禅家那种直捣黄龙的切入核心之气象。

同款。我虽然特别爱看你或者他人解读“白马非马”,但我本人确乎不喜欢这类涉嫌诡辩的所谓哲学思路。我偏爱明晰的,譬如,佛家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稍微静心就都能豁然开朗,进而有所悟,有所得~~~~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0-24 15:35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24 15:31
同款。我虽然特别爱看你或者他人解读“白马非马”,但我本人确乎不喜欢这类涉嫌诡辩的所谓哲学思路。我偏 ...

这也是我倾佩你的缘由。这么绕啊绕啊绕的,你还能侃侃而谈;我感觉我能看懂,就已经很不错了。喊我写点庄子啊什么的,哪怕尼采啊柏拉图和谁谁都行,就不想剖析“白马非马”的思路,太烧脑了,就~~~~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5:36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24 15:31
同款。我虽然特别爱看你或者他人解读“白马非马”,但我本人确乎不喜欢这类涉嫌诡辩的所谓哲学思路。我偏 ...

同频者,属于是。~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5:44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24 15:35
这也是我倾佩你的缘由。这么绕啊绕啊绕的,你还能侃侃而谈;我感觉我能看懂,就已经很不错了。喊我写点庄 ...

打小就爱看飞碟探索、科幻世界之类,总妄想搞明白宇宙和自己的真相。~

曾经买了大量科普、哲学、宗教相关书籍,虽然没读多少。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0-24 15:49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4 15:44
打小就爱看飞碟探索、科幻世界之类,总妄想搞明白宇宙和自己的真相。~

曾经买了大量科普、哲学、宗教 ...

最后一句话,……艾玛,笑S我了,就~~~谦虚得急转直下,差点把我绊了跟头~~表情:猝不及防~~~~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5:50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24 15:02
乌托邦主义为什么遗害至今?你说来听听~~~~

他的意思可能是理想国的原型斯巴达政治制度属于贵族寡头政治,和现代通行民主制度相悖。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5:53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24 15:49
最后一句话,……艾玛,笑S我了,就~~~谦虚得急转直下,差点把我绊了跟头~~表情:猝不及防~~~~
...

哈哈,真的买了几乎一屋子书,哪里看得过来,以前还焦虑过,现在看开了,干脆改为喝茶,不傻傻死于书下了。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0-24 15:54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4 15:50
他的意思可能是理想国的原型斯巴达政治制度属于贵族寡头政治,和现代通行民主制度相悖。

差不多吧,我也怀疑问题出在“主义”上。。。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0-24 15:57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4 15:53
哈哈,真的买了几乎一屋子书,哪里看得过来,以前还焦虑过,现在看开了,干脆改为喝茶,不傻傻死于书下了 ...

可以跟老梁媲美了。这家伙天天跟我们显摆书,还是成套成套显摆那种~~~~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0-24 17:27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4-10-24 21:11 编辑

还是感觉用西方哲学在强奸祖先。

民国这一代知识分子“整理国故”,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一方面仰慕西学,因为西学已经通行世界,另一方面又想强国强种。于是,就六经注我,生硬的用西学那一套概念,原理来解释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划分历史阶段,阐述文学艺术理念主张。到最后,把中国传统的东西搞的是不伦不类。

这种强行嫁接,攀亲和续命的办法,不仅为后来者弄清事实真相,作者本意设置了巨大障碍,而且还让无知者更加盲目自大,觉得祖宗的东西真·博大精深,不仅包含了西学,还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遗祸无穷……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0-24 17:30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24 15:02
乌托邦主义为什么遗害至今?你说来听听~~~~

乌托邦主义,也叫空想社会主义,目标是打造井然有序的蜂群蚁群世界,劳动是第一需要,人成了劳动工具,本质是奴隶制
遗害至今,苏联的余毒
作者: 吾二悟    时间: 2024-10-24 17:33
看不懂,胡乱顶一个。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0-24 17:36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4 15:50
他的意思可能是理想国的原型斯巴达政治制度属于贵族寡头政治,和现代通行民主制度相悖。

柏拉图的乌托邦是希腊人被斯巴达人打服了以后的慕强心理,乌托邦的核心问题在于“一个统一思想的社会只能是强权社会、军国主义,否则思想统一不了”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0-24 17:41
螃蟹 发表于 2024-10-24 17:27
还是感觉用西方哲学在强奸祖先。

民国这一代知识分子“整理国故”,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仰慕西学,因 ...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论证体系,古汉语也不是严谨的逻辑语言,所以只要对古文进行分析,就是在用西方的逻辑学在解释中国的古思想,为古文补充谓词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0-24 17:46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4-10-24 17:52 编辑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0-24 17:41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论证体系,古汉语也不是严谨的逻辑语言,所以只要对古文进行分析,就是在用西方的逻辑 ...


那也要尽量去还原本意,解释不清宁可不解释。逻辑没问题,但应该多用一些日常语言,尽量避免用西方哲学中一些特定的,具体的,专业的术语,概念和理论去解释,因为不可能是一回事。可以类比,不能对应。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0-24 17:51
本帖最后由 绝对不主流 于 2024-10-24 17:52 编辑
螃蟹 发表于 2024-10-24 17:46
那也要尽量去还原本意,解释不清宁可不解释。
可以用一些日常语言,尽量避免用西方哲学中一些特定的, ...

思想史 ,也是历史,历史都是当代史
日常语言不比古文更精确,也是大概齐差不多先生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7:51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24 15:54
差不多吧,我也怀疑问题出在“主义”上。。。

是的,不主流是坚定的“布尔什维克”战士。~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7:52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24 15:57
可以跟老梁媲美了。这家伙天天跟我们显摆书,还是成套成套显摆那种~~~~

突然想起也有很多书的小青蛙了。。。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0-24 17:53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4 17:51
是的,不主流是坚定的“布尔什维克”战士。~

乱扣帽子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0-24 17:56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4-10-24 18:00 编辑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0-24 17:51
思想史 ,也是历史,历史都是当代史
日常语言不比古文更精确,也是大概齐差不多先生


只是有这么一说,某些东西可以这样去理解。古人的思想,所处内外环境,生活方式和今天有很大差距,不可能都是一样的。一方面,要尽量站在古人的位置上体会,另一方,也应该站在今人的视角上去审视。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0-24 17:58
螃蟹 发表于 2024-10-24 17:56
只是有这么一说,某些东西可以这样去理解。古人的思想,所处环境,生活方式和今天有很大差距,不可能都是 ...

想知道古人的真实想法,他们是回不来了,你可以过去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7:59
螃蟹 发表于 2024-10-24 17:27
还是感觉用西方哲学在强奸祖先。

民国这一代知识分子“整理国故”,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他们一方面仰慕西 ...

哈哈,钱理群曾自谦自己是“没文化的学者,无趣的文人。”不能真正走进鲁迅和周作人这些人的内心世界。(大意)

你却如此暴躁,是不是佛学让你畏难了?~~

今天晚上东南方上空有一颗星星,你在上海看到了,不主流在成都看到了,共同描述了星星的状况。谁包含了谁呀?幼稚。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8:01
吾二悟 发表于 2024-10-24 17:33
看不懂,胡乱顶一个。

好滴好滴。~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0-24 18:05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4-10-24 18:17 编辑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4 17:59
哈哈,钱理群曾自谦自己是“没文化的学者,无趣的文人。”不能真正走进鲁迅和周作人这些人的内心世界。( ...


苹果曾经落到过很多人的脑袋瓜子上,但只有牛顿思考了苹果为啥落地的问题,还找到了答案。“万有引力”这东东的确是像天上的某颗星星一样,一直在所有人的眼前,但我们不能认为牛顿三定律是全人类的发现。

佛学,和西北戈壁一样,对我有某种致命的诱惑,在没准备好之前,还是尽量保持一定距离为妙……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8:06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0-24 17:36
柏拉图的乌托邦是希腊人被斯巴达人打服了以后的慕强心理,乌托邦的核心问题在于“一个统一思想的社会只能 ...

怎么说呢,ZQ在民,治权在贤。选贤很重要。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哲人王治理国家,因为他认为哲学家是洞悉世界真相之人,这样可以避免多数庸众(洞穴中人)的暴政。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0-24 18:07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4 17:52
突然想起也有很多书的小青蛙了。。。



天国没有病痛,没有操劳。他可以闲下来,吃茶,看书,找邻居吹牛比~~~~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0-24 18:12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0-24 17:58
想知道古人的真实想法,他们是回不来了,你可以过去


所谓修旧如旧,述而不作。做人,做学问,态度都应该老实。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比小聪明更好。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8:16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4-10-25 10:44 编辑
螃蟹 发表于 2024-10-24 17:46
那也要尽量去还原本意,解释不清宁可不解释。逻辑没问题,但应该多用一些日常语言,尽量避免用西方哲学 ...


首先共相,柏拉图说过,佛学也讲过,佛学对共相的那些描述都是自己话语体系下的,好不好。

冯友兰只是引用柏拉图共相,来更好的说明名家名相义理,有什么问题,本来都是在阐述事物的共相和殊相。

是你自己首先心里设置障碍。世间事一通百通。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8:22
螃蟹 发表于 2024-10-24 18:05
苹果曾经落到过很多人的脑袋瓜子上,但只有牛顿思考了苹果为啥落地的问题,还找到了答案。“万有引力” ...

我和你是不行,但柏拉图和佛家还有名家都在不同时空发现了共相这颗星星呀。表情:摊手。~

关于佛学和你,逃避或者追逐,缘份都在那里。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8:28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24 18:07
天国没有病痛,没有操劳。他可以闲下来,吃茶,看书,找邻居吹牛比~~~~

唉,希望如此吧。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8:29
先词饭了。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0-24 18:30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4 18:06
怎么说呢,ZQ在民,治权在贤。选贤很重要。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哲人王治理国家,因为他认为哲学家是洞悉世界 ...

懂王特朗普和瞌睡乔都能治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名君贤主哲人王只是矇昧时期的认知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0-24 18:32
螃蟹 发表于 2024-10-24 18:12
所谓修旧如旧,述而不作。做人,做学问,态度都应该老实。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比小聪明更好。

作茧自缚的态度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8:35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0-24 18:30
懂王特朗普和瞌睡乔都能治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名君贤主哲人王只是矇昧时期的认知

我不评价他们两个,这些人将来自有盖棺定论。

我只是在说理想国并非你认为的前苏联。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0-24 18:38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4 18:35
我不评价他们两个,这些人将来自有盖棺定论。

我只是在说理想国并非你认为的前苏联。

扣题了,白马非马
前苏联非理想国
他们都是乌托邦式的奴隶制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8:38
螃蟹 发表于 2024-10-24 18:12
所谓修旧如旧,述而不作。做人,做学问,态度都应该老实。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比小聪明更好。

述而不作,你以为容易呀?那才是高境界才能做到的,就像孔子认为颜回才能承接他的来自古圣先王的学问。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18:42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0-24 18:38
扣题了,白马非马
前苏联非理想国
他们都是乌托邦式的奴隶制

看到奴隶一词你是不是有一种来自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的肌肉记忆?

其实吧,凡困住了寄己的人某种程度上就是奴隶。

人生而自由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0-24 18:46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4 18:42
看到奴隶一词你是不是有一种来自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的肌肉记忆?

其实吧,凡困住了寄己的人某种程 ...

有着固定的社会分工,其中把劳动做为强制社会义务的人,就是奴隶,这不需要哈耶克来教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4-10-24 20:27
本帖最后由 公理力 于 2024-10-24 21:13 编辑

直至今日当资本打造的商业通俗文化呈现为一种粗鄙的主流形态后,一些人丧失了民族自信心。
先顶这句

顺便说一句,关于“白马非马”、“兔子追不上乌龟”等,都是简陋的逻辑诡辩术

还是用你提到的集合概念,子集白马必然是马这个集合的一部分,白马当然是马

作者: 八目头陀    时间: 2024-10-24 20:38
佩服!远烟看书太多啦。
作者: 花若叶    时间: 2024-10-24 20:39
八目头陀 发表于 2024-10-24 20:38
佩服!远烟看书太多啦。

你这造型太特么浮夸了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0-24 21:39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4-10-24 22:37 编辑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4 18:16
首先共相,柏拉图说过,佛学也讲过,佛学对共相的那些描述都是自己话语体系下的,好不好。

冯友兰只 ...

用柏拉图谈论过的普遍性(universals),来讲佛学的共相,名家的命形,命色——这三者你都说成是共相,虽然也有点问题,但问题还不太大——冯友兰童鞋似乎也是这个角度。但你主贴中,把“共相”等同于柏拉图的“理型(theory of Forms)”,这个问题就大了。

柏拉图的理型论,说的是:完美的形式世界,才是现实或真实的世界,是永恒和绝对的本质。而我们可感知的物理世界只是对该世界的模仿,是该世界映射出来的影子(见洞穴之喻)。事物的理想形式之所以为人所知,是因为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来自于形式世界,并且在死亡时回归形式世界。这个形式世界,既不是精神的,也不是物理的,更无法被经验所感知——我们感知到的只是影子。形式世界既不存在于空间(或时间)中,也不存在于地球、天堂或任何其他地方,其他东西中。形式独立存在于自身中……

你现在还觉得柏拉图理型论中讲的这个“形式”,和名家讲的事物表面可感知属性——比如公孙龙童鞋讲的啥命形(马),命色(白),和佛家讲的法或众生业力共相,是一回事么?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21:49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0-24 18:46
有着固定的社会分工,其中把劳动做为强制社会义务的人,就是奴隶,这不需要哈耶克来教

好吧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21:51
公理力 发表于 2024-10-24 20:27
【直至今日当资本打造的商业通俗文化呈现为一种粗鄙的主流形态后,一些人丧失了民族自信心。】 ...

简陋的诡辩,觉得这种说法有点简陋了哈。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21:53
八目头陀 发表于 2024-10-24 20:38
佩服!远烟看书太多啦。

哈,你来这样一句,我竟有点无言以对。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4-10-24 21:56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4 21:51
简陋的诡辩,觉得这种说法有点简陋了哈。

呵呵,对文科生或许不简陋吧,这个我认同

但对理工科出身者而言,这类诡辩(古希腊时代的芝诺等)真的不值一提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21:56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4-10-25 09:26 编辑
螃蟹 发表于 2024-10-24 21:39
用柏拉图谈论过的普遍性(universals),来讲佛学的共相,名家的命形,命色——这三者你都说成是共相,虽 ...

首先不是我等同的。关于中世纪经院学派对共相的争论,一般认为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柏拉图,他认为共相是以理型的方式存在。后经院学派根据他的看法,发展出唯实论。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22:06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4-10-24 22:26 编辑
公理力 发表于 2024-10-24 21:56
呵呵,对文科生或许不简陋吧,这个我认同

但对理工科出身者而言,这类诡辩(古希腊时代的芝诺等)真的 ...

你是理工科出身的呀,理解。其实我也不算纯文科。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0-24 22:08
柏拉图的理型论,直接开启了西方哲学几千年的关于 “存在” 和“ 本质” 哪个在先的争论,到今天都没结果。这是那些“甚察而不惠,辩而无用,多事而寡功”出身于讼棍的名家们能比的么?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22:14
螃蟹 发表于 2024-10-24 22:08
柏拉图的理型论,直接开启了西方哲学几千年的关于 “存在” 和“ 本质” 哪个在先的争论,到今天都没结果。 ...

有什么不能比的,别家有宝,自家也有,你寄几现阶段认知不够,不能识别,就怪别人喽。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0-24 22:29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4-10-24 22:32 编辑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4 21:56
首先不是我等同的。关于中世纪经验学派对共相的争论,一般认为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柏拉图,他认为共相是 ...

康德也讲过普遍性,必然性。康德认为“经验永远不能赋予自己的判断以真正或严格的普遍性,而只能赋予它们以假定的、相对的普遍性(通过归纳)……因此,如果一个判断在严格的普遍性上被思维,也就是说,它根本不允许任何例外的可能,那么,它就不是由经验派生的,而是绝对先天有效的(先于经验)”。 你看,康德讲的“普遍性”和基于经验归纳的“共相”,就不是一回事。似乎大家都在讲普遍性,但根本就不是一个含义。


作者: 公理力    时间: 2024-10-24 22:36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4 22:06
你是理工科出身的呀,理解。其实我也不算纯文科。

哦,财经类确实不属文科,对数学要求挺高
我学的是工科,也是对数学要求较高的那类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22:38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4-10-25 09:22 编辑
螃蟹 发表于 2024-10-24 22:29
康德也讲过普遍性,必然性。康德认为“经验永远不能赋予自己的判断以真正或严格的普遍性,而只能赋予它们 ...


觉得你没认真读帖,没能很好地领会共相之意。推荐你看罗素的书,好像是《哲学世界》,有讲过共相。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0-24 22:52
螃蟹 发表于 2024-10-24 22:29
康德也讲过普遍性,必然性。康德认为“经验永远不能赋予自己的判断以真正或严格的普遍性,而只能赋予它们 ...

“一个完美的圆”就是柏拉图说的共相,但现实里并没有对应的经验,没人经验过任何一个完美的圆
和你上面的普遍性内容无关,那只是康德对归纳法的批判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0-24 22:54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4-10-24 23:00 编辑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4 22:38
你觉得你没认真读帖,没能很好地领会共相之意。推荐你看罗素的书,好像是《哲学世界》,有讲过共相。


感觉“共相”这个概念,只适合经验范畴的形而下,是归纳产生的东西,不适用于理念,理型这类形而上。

亚里士多德反对他老师柏拉图的观点,但还是把柏拉图讲的“形式”归类于形式因。亚里士多德也是在本质,演绎思维层面使用“形式”。这里的“形式”不是“共相”。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4 22:56
螃蟹 发表于 2024-10-24 22:54
感觉“共相”这个概念,只适合经验范畴的形而下,是归纳产生的东西,不适用于理念,理型这类形而上。
...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到了庄子那里,就都一回事了。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0-24 23:29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4-10-24 23:36 编辑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0-24 22:52
“一个完美的圆”就是柏拉图说的共相,但现实里并没有对应的经验,没人经验过任何一个完美的圆
和你上面 ...


柏拉图不懂佛学,应该没讲过“共相”,只讲过“普遍”,是冯友兰和远烟童靴用“共相”这个词来指代“普遍”。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0-24 23:41
螃蟹 发表于 2024-10-24 23:29
柏拉图不懂佛学,应该没讲过“共相”,只讲过“普遍”,是冯友兰和远烟童靴用“共相”这个词来指代“普 ...

你洗洗睡吧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0-25 00:02
绝对不主流 发表于 2024-10-24 23:41
你洗洗睡吧

只一句话,呆子就没词了…… :)
作者: 南狼坨子    时间: 2024-10-25 06:25
白马是马,对;
白马非马,也对。

其它的看不太懂,没法掺和。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5 09:12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4-10-25 09:17 编辑
螃蟹 发表于 2024-10-24 23:29
柏拉图不懂佛学,应该没讲过“共相”,只讲过“普遍”,是冯友兰和远烟童靴用“共相”这个词来指代“普 ...


柏拉图本人没有说过,但罗素和黑格尔都说过柏拉图的理念是共相。

罗素:年深日久,“理念”这个名词已经获得了许许多多不相干的联系,所以把它用于柏拉图的“理念”上的时候,很容易造成误解。因此,我们便不用“理念”而用“共相”这个词来阐述柏拉图的意见。(《哲学问题》)

黑格尔:从这种对于哲学的定义里面,我们立刻就可以大概看见人们谈论得很多的柏拉图的理念是什么了。理念不是别的,只是共相,而这种共相又不能被了解为形式的共相。(《哲学史讲演录》)

冯友兰是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师从杜威,你以为是浪得虚名呢。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5 09:19
南狼坨子 发表于 2024-10-25 06:25
白马是马,对;
白马非马,也对。


初始接触共相,确是不太好懂的。~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0-25 09:34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4-10-25 10:06 编辑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5 09:12
柏拉图本人没有说过,但罗素和黑格尔都说过柏拉图的理念是共相。

罗素:年深日久,“理念”这个名词 ...


那也是翻译者把universal(普遍)概念,硬给翻译成什么“共相”这种既容易和佛学的共相概念混淆,又容易被望中文生义为纯经验范畴的词汇。

而且这样一来,如果按西方哲学“普遍”这一概念的含义去解释“共相”,就等于加深了佛学,国学在先验和认识论范畴的深度。等于用古希腊哲学,甚至是康德,罗素和黑格尔分别给这二者开光——公元前1世纪以前的亚洲人,能提前近20个世纪,就了解西方哲学18世纪开创的知识论相关内容么?他们要是真懂,就不会被西方人用现代科技打开国门……

这就像有些人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用大爆炸理论,类星体红移去解释佛学理论一样。和尚们当年要是真懂这些知识,就不会被三五灭佛,而是造个原子弹直接立在山门前,谁也不敢惹。呵呵。
作者: 绝对不主流    时间: 2024-10-25 09:45
螃蟹 发表于 2024-10-25 09:34
那也是翻译者把universal(普遍)概念,硬给翻译成什么“共相”这种既容易和佛学的共相概念混淆,又容易 ...

主帖里说了,共相就是普遍命题,英语universal,拉丁文uneversails,佛教的共相,讨论的都是普遍命题,但你非要说佛教对共相的理解和柏拉图的unrversails不一样,废话,柏拉图和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理解的还不一样呢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5 09:46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4-10-25 09:54 编辑

天上的某些星星,能被东西方的人于不同时空感知。

比如猎户座,可以被世界上的不同古老文明如古埃及和古玛雅文明描述,其中也有我们华夏文明的,它曾出现于《左转》,另如杜甫诗句“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中的参星也是指的猎户座。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5 09:52
螃蟹 发表于 2024-10-25 09:34
那也是翻译者把universal(普遍)概念,硬给翻译成什么“共相”这种既容易和佛学的共相概念混淆,又容易 ...

冯友兰他们那些人都是实打实留美的,并不是如钱理群所说自己不懂外文,对西学就有一种隔。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0-25 10:00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4-10-25 10:02 编辑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5 09:52
冯友兰他们那些人都是实打实留美的,并不是如钱理群所说自己不懂外文,对西学就有一种隔。


和他们学问水平没关系,和他们的动机有关,民族主义者,国学粉,爱国者们搞的任何学术都是政治学术,伪学术,不值得信任。或者,起码要保持一定的警惕。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5 10:04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4-10-25 10:26 编辑
螃蟹 发表于 2024-10-25 09:34
那也是翻译者把universal(普遍)概念,硬给翻译成什么“共相”这种既容易和佛学的共相概念混淆,又容 ...


东方古人的智慧你不懂,他们不是向外求,而是“内证圣智”。

西方所创的外在繁华晃花了你的眼目,但在短短尘世间,正如悟空振聋发聩的一句话:可得长生?

留给你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哭泣吧,螃蟹。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5 10:07
螃蟹 发表于 2024-10-25 10:00
和他们学问水平没关系,和他们的动机有关,民族主义者,国学粉,爱国者们搞的任何学术都是政治学术,伪 ...

你这才是立场先行。
作者: 螃蟹    时间: 2024-10-25 10:17
本帖最后由 螃蟹 于 2024-10-25 10:18 编辑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5 10:04
东方古人的智慧你不懂,他们不是向外求,而是“内证圣智”。

西方所创的外在繁华晃花了你的眼目,但 ...


拎着棒子打不败时间,码字念经也够呛。好奇心或许可以。伴随我一路追寻到永恒背后,时间长河的尽头……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5 10:22
螃蟹 发表于 2024-10-25 10:17
拎着棒子打不败时间,码字念经也够呛,好奇心或许可以,伴随我一路追寻到永恒的背后,时间长河的尽头… ...

拎着金箍棒的后来成了斗战胜佛。成佛者证得不生不灭之境。你的好奇心随着你大限到来的那刻灰飞烟灭。

你追逐的尘世间外在的这些事在觉悟者看来不过鸡毛蒜皮。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5 10:25
本帖最后由 远烟空沫 于 2024-10-25 10:37 编辑

我有事先下了。


作者: 金豆豆    时间: 2024-10-25 12:36
远烟空沫 发表于 2024-10-25 10:04
东方古人的智慧你不懂,他们不是向外求,而是“内证圣智”。

西方所创的外在繁华晃花了你的眼目,但 ...

看乐了。你们这些讨论,特别好玩儿。。。。

作者: 远烟空沫    时间: 2024-10-25 13:06
金豆豆 发表于 2024-10-25 12:36
看乐了。你们这些讨论,特别好玩儿。。。。

哈,都是老盆友了,以前在天涯经常掐,七寸啥的彼此都较为清楚。~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