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打印本页]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00
标题:
怀疑忍辱二字用在佛学里,翻译错了。
不怒,不怨,不恶,是平静吧,貌似不是忍。

心理学里,认为情绪要当喜则喜,当怒则怒,喜怒有度,喜怒有常,才有利于健康。

过于压抑,使人念头不通达。

若为女子,貌似容易得什么病。




作者: 风铃清音飘渺    时间: 2024-11-11 18:02
忍字心上一把刀,心如刀绞,这得多痛呀,不能这么委屈求全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04
风铃清音飘渺 发表于 2024-11-11 18:02
忍字心上一把刀,心如刀绞,这得多痛呀,不能这么委屈求全

对方说话过份,怼回去就行了。哪用得上忍这么艰深。心里未必怀恶有恨或愤怒。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06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4-11-11 18:19 编辑

我记得佛陀遇到一个人怼他,说了很多难听的话。佛陀平静地说:说出去的话犹如礼物。别人送的礼物,自己不愿意接受,返还给说话的人好了。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06
本帖最后由 浅浅珍珠蓝 于 2024-11-11 18:09 编辑

你看,佛陀可没有辛苦地忍着,他只是平静。不怒,不恨,不恶。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10
理解学佛就是这样,往往会误解。甚至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比如看到有版友解无我,说无我是舍弃一切,于是不敢无我。。。。

幸好不敢无我,否则,岂不是害了自己


无我要这么理解,可就坑了。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13
理解学佛,不信教义还好。信的话,妥妥坑了自己。
作者: 风铃清音飘渺    时间: 2024-11-11 18:13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1-11 18:04
对方说话过份,怼回去就行了。哪用得上忍这么艰深。心里未必怀恶有恨或愤怒。

没注意你的语境是在说佛的宽宏大量,我只是在说忍的字面理解。忍吧,能修身养性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14
把家产身家性命家人扔了就无我了吗?未必。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15
风铃清音飘渺 发表于 2024-11-11 18:13
没注意你的语境是在说佛的宽宏大量,我只是在说忍的字面理解。忍吧,能修身养性

修身养性,修的是身和性,并非修忍。

作者: 按倒就亲    时间: 2024-11-11 18:22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1-11 18:06
你看,佛陀可没有辛苦地忍着,他只是平静。不怒,不恨,不恶。

你把故事讲错了。
佛陀是忍了,但他认为,别人的恶言如同某种馈赠,如果他不接受,那么赠品就还是那人的权属。“你骂了半天,我一句话没说(忍了),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22
无我是一种状态,不是扔掉家产家人和性命。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24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4-11-11 18:22
你把故事讲错了。
佛陀是忍了,但他认为,别人的恶言如同某种馈赠,如果他不接受,那么赠品就还是那人的 ...

那你是没看佛经,佛经里佛陀怼人厉害着呢。

作者: 按倒就亲    时间: 2024-11-11 18:29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1-11 18:14
把家产身家性命家人扔了就无我了吗?未必。

无我是一种认知层面的心理状态,谁叫你舍弃家产性命了?马云“没有钱的概念",也不耽误他钱多嘛。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可以算无我。“我最放心不下困难群众,从来没想到自己″,这就是佛了。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30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4-11-11 18:29
无我是一种认知层面的心理状态,谁叫你舍弃家产性命了?马云“没有钱的概念",也不耽误他钱多嘛。
“全 ...

不是认知,去知。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32
“我最放心不下困难群众,从来没想到自己”
这就是知。
佛经里认为,真如不守自性,一念而有无明。
作者: 按倒就亲    时间: 2024-11-11 18:33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1-11 18:24
那你是没看佛经,佛经里佛陀怼人厉害着呢。

论金倒是读的多,这么说他是快成佛啦?
我看他打卖国贼的时候,也跟饿了三天的山赋一样“勇猛精进"呢。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33
行善积德,可以改善自己的心性,但不是无我。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34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4-11-11 18:33
论金倒是读的多,这么说他是快成佛啦?
我看他打卖国贼的时候,也跟饿了三天的山赋一样“勇猛精进"呢。

他挺愤怒的。

作者: 湘女妃儿    时间: 2024-11-11 18:34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1-11 18:04
对方说话过份,怼回去就行了。哪用得上忍这么艰深。心里未必怀恶有恨或愤怒。

若是真的信佛之人,必定忍得住。
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一时风平浪静
这是有道理的。
作者: 按倒就亲    时间: 2024-11-11 18:34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1-11 18:30
不是认知,去知。

去智也是一种认知。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35
按倒就亲 发表于 2024-11-11 18:34
去智也是一种认知。

认知如何能形成身心状态?认知归认知,到身心状态还有很远的距离。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37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24-11-11 18:34
若是真的信佛之人,必定忍得住。
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一时风平浪静
这是有道理的。

不是忍不忍得住的问题,是修佛不是修忍,修的是心。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38
忍,心里怀着一把刀呢,不用来伤人,就用来伤己了。
作者: 风铃清音飘渺    时间: 2024-11-11 18:40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1-11 18:15
修身养性,修的是身和性,并非修忍。

不修忍,让修身养性是不是缺点儿什么?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42
风铃清音飘渺 发表于 2024-11-11 18:40
不修忍,让修身养性是不是缺点儿什么?

修心。在我看来,是让自己宁静。忍与不忍,都不是目标。

作者: 风铃清音飘渺    时间: 2024-11-11 18:46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1-11 18:42
修心。在我看来,是让自己宁静。忍与不忍,都不是目标。

有不可忍之情绪如何做到让自己宁静呢?

作者: 湘女妃儿    时间: 2024-11-11 18:47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1-11 18:37
不是忍不忍得住的问题,是修佛不是修忍,修的是心。

修心养性 忍字当头。

忍不了红尘烦事,又怎么入得了佛门?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51
风铃清音飘渺 发表于 2024-11-11 18:46
有不可忍之情绪如何做到让自己宁静呢?

有情绪压抑着如何宁静呢?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52
湘女妃儿 发表于 2024-11-11 18:47
修心养性 忍字当头。

忍不了红尘烦事,又怎么入得了佛门?

这是你的认识。在佛学里,修心养性,死字当头。

作者: 风铃清音飘渺    时间: 2024-11-11 18:54
我倒是觉得,忍也得修。通过“忍”,修行者能超越愤怒、贪欲等情绪,从而更接近觉悟与解脱的境界。“忍”最终帮助修行者以平和、宽容、智慧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一切苦难与挑战,达到内心的自由与解脱。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8:55
风铃清音飘渺 发表于 2024-11-11 18:54
我倒是觉得,忍也得修。通过“忍”,修行者能超越愤怒、贪欲等情绪,从而更接近觉悟与解脱的境界。“忍”最 ...

你如果觉得忍能让你平静,未尝不可啊。
我想说的是,忍或不忍不是目标,修心。

作者: 寒假    时间: 2024-11-11 19:07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1-11 18:06
你看,佛陀可没有辛苦地忍着,他只是平静。不怒,不恨,不恶。

耶和华就不像佛陀那样行事,耶和华一不爽就发大水降瘟疫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1 19:09
寒假 发表于 2024-11-11 19:07
耶和华就不像佛陀那样行事,耶和华一不爽就发大水降瘟疫

基督教不了解。佛家说的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作者: 寒假    时间: 2024-11-11 19:19
浅浅珍珠蓝 发表于 2024-11-11 19:09
基督教不了解。佛家说的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学佛学的是什么?就是修心修性修逆来顺受的忍字么?
金刚还怒目尼。
就这个忍字,害了多少好人。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1-11 21:03

好久不见不忍了
作者: 没有原因    时间: 2024-11-11 21:36
知音 发表于 2024-11-11 21:03
好久不见不忍了

不忍,又是什么意思呢?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1-11 21:38
没有原因 发表于 2024-11-11 21:36
不忍,又是什么意思呢?


不忍,是一个人名啊,他的ID叫@不忍     
作者: 无蕊    时间: 2024-11-11 22:13
生老病死皆是辱,佛也是忍过来的
作者: 坐忘庄    时间: 2024-11-12 06:07
哈哈哈

认知/实践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2 10:26
知音 发表于 2024-11-11 21:03
好久不见不忍了

不久不久。。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2 10:31
无蕊 发表于 2024-11-11 22:13
生老病死皆是辱,佛也是忍过来的

出自何典?八苦出自阿含经:“彼云何名为苦谛。所谓苦谛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忧悲恼苦.怨憎会苦.恩爱别离苦.所欲不得苦。取要言之。五盛阴苦。是谓名为苦谛。”
此处说了苦的根源:五盛阴苦。五阴貌似又被称为五蕴。

心经说了脱苦的方法: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没听说过忍苦的说法,只看到脱苦。度苦。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2 10:31
坐忘庄 发表于 2024-11-12 06:07
哈哈哈

认知/实践



作者: 浅浅珍珠蓝    时间: 2024-11-12 10:36
执取五蕴带来的痛苦,需要通过精神、意识才能起作用。
感觉很苦时,可以专注做什么事,不从心理上自我折磨。也可以无念。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