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六星网

标题: 【回首百年】清华的国学院和国学大师 [打印本页]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11-23 02:11
标题: 【回首百年】清华的国学院和国学大师
本帖最后由 春水秋霜伊人 于 2024-11-23 02:14 编辑

【回首百年】清华的国学院和国学大师
                  文字/林深数树



1)
《文化百年》
1925年6月 清华园曹云祥组织“清华国学院”。
聘请四教授是: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
主任,吴宓。
讲师,李济。助教,陆维钊,梁廷灿,章昭煌(后补 赵万里)。助理员,周光年。

2)
纷批
清华从留美预备学校到完备的大学到设立国学院,是加持加载上升的。
四位国学大师和国学院绝对提升了清华大学的档次和全国的教育地位。
可看看我们知道的四位大师情况——
梁启超:是公车上书领导人,百日维新之康梁,蔡锷护国军怂恿人。《饮冰室合集》是大卷。《少年中国说》何等荡气回肠。
王国维:帝师。代表作《人间词话》。非但甲骨文,是从小学、大学、文学、艺术、哲学到世界潮流无所不知,均有独到。
(梁、王加章太炎是胡适推荐的,胡自认不够格。)
陈寅恪:是陈立三之子,陈宝箴之孙。聪慧加上广泛的游学阅历,通晓梵文、巴利、英、法、德文等8种语言文字(有说一二十种)。文字学,历史学,汉语的经史子集典籍都精熟。
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被称为“语言学之父”:王力,朱德熙,吕叔湘这些最优秀的新中国语言学家都是他的学生。和胡适一起留学美国。中央研究院成立是中语所长,故此离开清华园。
——四人都上台讲课。

3)结局
两届研究生70人。都是后来语言学的骨干、中坚。其中50余人成为名流大家。
1929年收束:梁启超病逝;王国维沉湖;赵元任南方赴任。
清华设“国学院”聘请四位大师延续传统昌明国粹,和蔡元培长北大文化新出兼容并包,和西南联大保留薪火,新出人才济济,都是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教育的绝响、高潮、优美华章。
更不要说“国学院”和四位大师,从此奠定了清华园在中国教育丛林的伯仲地位。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11-23 02:54
本帖最后由 春水秋霜伊人 于 2024-11-23 02:59 编辑

2009年11月1日,经过较长时间筹备,清华大学国学院又复成立。此前,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已先期设立国学院。今天,几乎所有的国学院都援引1920年代清华大学短暂存续过的国学院来作为某种精神接续或合法根据。这次,清华大学更是理直气壮地声称将继承老清华国学院的传统,以推进国学的研究与发展。这是持续的“国学热”历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又引起我们对“恢复传统”的新一轮想象。其间意味深长,正面意义是肯定的,也不乏变形,扭曲或反讽。
作者: 梁发财    时间: 2024-11-23 04:15
钱多P多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11-23 08:22
梁发财 发表于 2024-11-23 04:15
钱多P多

今非昔比。今非昔比。现在就钱多。
初始也是投钱的,说月薪400(银元)。这是天价数字了。北大好像顶尖是200。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11-23 19:12

@金豆豆



豆豆呢。

作者: 榆园书话    时间: 2024-11-23 20:19
这才是国学,这才是大师。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1-23 20:32

中国腾飞从祝科学大会开始的吧,国学刺激不了经济
作者: 大志    时间: 2024-11-23 20:32
我读书参加高考前,80年代,
老师喜欢说北大清华,
现在流行说清华北大,

老哥,有啥说法吗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1-23 20:32

百无一用是书生
作者: 西北    时间: 2024-11-23 20:50
为啥只提1925年,不提1952年?
作者: 知音    时间: 2024-11-23 21:04
西北 发表于 2024-11-23 20:50
为啥只提1925年,不提1952年?


1952年是啥大事?
作者: 西北    时间: 2024-11-23 22:11
知音 发表于 2024-11-23 21:04
1952年是啥大事?

1952年6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由综合类大学成为培养机、电、土、化人才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北京大学工学院、燕京大学工科方面各系并入清华大学。清华大学的文、理、法绝大部分并入北京大学,工学院除石油部分暂留外,其他大部分转入天津大学。航空学院调出与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四川大学航空系合并成北京航空学院。

1952年9月底,清华大学院系确定为8个系,22个专业,15个专修科。

作者: 西北    时间: 2024-11-23 22:15
知音 发表于 2024-11-23 21:04
1952年是啥大事?

我印象中,作为高等教育重大事件的院系调整,大部分人都知道的。

作者: 坐忘庄    时间: 2024-11-24 06:16
哈哈哈

李泽厚 蒙培元
作者: 坐忘庄    时间: 2024-11-24 06:33
本帖最后由 坐忘庄 于 2024-11-24 06:49 编辑

哈哈哈 述而不作

天地情感,有啥可作;不必人人

今人都市,荒谬、无聊、无所谓

国学今天必须是致幻剂。和老高的真理一个用途。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11-24 11:00
西北 发表于 2024-11-23 22:11
1952年6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清华由综合类大学成为培养机、电、土、化人才的多科性工业大学。北京大学 ...

是的,是这样。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11-24 11:01
大志 发表于 2024-11-23 20:32
我读书参加高考前,80年代,
老师喜欢说北大清华,
现在流行说清华北大,

伯仲之间,伯仲之间。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11-24 11:02
榆园书话 发表于 2024-11-23 20:19
这才是国学,这才是大师。

不敢当,不敢当。
谢谢醉笑兄给力。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11-24 11:03
知音 发表于 2024-11-23 20:32
百无一用是书生

支持这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11-24 11:06
坐忘庄 发表于 2024-11-24 06:33
哈哈哈 述而不作

天地情感,有啥可作;不必人人

肯定了东学西渐,肯定了新文化,再讨论国学是有意义的。礼和秩序,天人合一,自然之道,跟文明跟科技跟新质生产力一样重要。

作者: 坐忘庄    时间: 2024-11-24 15:12
春水秋霜伊人 发表于 2024-11-24 11:06
肯定了东学西渐,肯定了新文化,再讨论国学是有意义的。礼和秩序,天人合一,自然之道,跟文明跟科技跟新 ...

哈哈哈

空中楼阁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4-11-24 17:46
坐忘庄 发表于 2024-11-24 15:12
哈哈哈

空中楼阁

民族精神,形成习俗,到了集体无意识,认为就是“如此”,认为应该“如此”。他是有作用力的。
看看老人家和文哥,应该理解更多。
人心里生了根,就不是“空中楼阁”。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5-1-13 07:26
坐忘庄 发表于 2024-11-24 15:12
哈哈哈

空中楼阁

回望已经不是空中楼阁,而是过眼烟云。
也是功德千秋,做了烟花昙花一现。
这是昙花一现吗?
作者: 春水秋霜伊人    时间: 2025-1-18 07:47
坐忘庄 发表于 2024-11-24 06:33
哈哈哈 述而不作

天地情感,有啥可作;不必人人

重读意见,你也很深到。
总是切入现实,切近人心好。
繁花在花园。不是图册画谱。




欢迎光临 北斗六星网 (http://154.85.43.82/) Powered by Discuz! X3.1